第一篇:大数据分析:如何制作MOOC视频才能吸引学生参与
大数据分析:如何制作MOOC视频才能吸引学生参与 摘要
视频是在线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资源类型。本实证研究介绍了在线教学视频的制作如何影响学生参与度。据我们所知,本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视频参与度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其中使用了edX MOOC平台上四门课程690万视频观看会话的数据。我们借助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长和他们是否回答视频后的测试问题来衡量参与度。
我们的主要发现是,短视频、嵌入教师头像的视频、可汗风格(典型特点为手写笔应用)的视频更具吸引力,但即使是高品质的预录课堂视频并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同时,学生对系统讲授视频和辅导视频参与度不同。
基于上述定量发现和采访edX人员得到的定性见解,为帮助教师和视频制作者更好地利用在线视频格式,我们给出了若干建议。
一.引言
视频这种格式出现后,教育者就开始录制教学视频了。在过去的十年中,免费的在线视频托管服务诸如YouTube等使得人们能够大规模传播教学视频。例如,YouTube上可汗学院的视频观看次数超过3亿人次。
在Coursera,edX和Udacity等提供的当前一代MOOCs(亦称为xMOOCs)[7]中,视频在学生学习经验里占有中心地位。这些在线课程大多由教师制作的一系列视频组成,中间穿插着测试问题和互动演示等其他资源。有研究发现,第一门edX课程(6.002x,电路与电子)中,学生花了大部分的时间看视频。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三门Coursera课程中,许多学生只是旁听课程,主要观看视频,而跳过测试、在线讨论以及其他互动部分。
由于MOOCs中视频内容十分重要,视频制作人员和教学设计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制作不同风格的视频(参见图1)。和edX工作人员讨论后,我们了解到,他们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MOOC课程中什么样的视频可以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与此相关并会影响新课程上线快慢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作为回答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MOOC视频的学生参与度的实证研究,以每段视频的学生观看时长和他们是否完成视频后的作业来测量学生的参与度。之所以研究学习参与度是因为其为学习的必要(但不充分)的先决条件,并且可以通过挖掘过去MOOC课程教学过程产生的用户交互日志进行量化。此外,视频参与度在除教育外的其他领域也很重要。例如,商业视频托管服务提供商,如YouTube和Wistia,用参与度作为观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而观众满意度和经济收益有直接关系。
数据量的重要性:MOOC视频制作方目前制作决策的根据有轶事、民间智慧和从至多数十科目和数百视频观看会话得到的最佳实践。MOOC互动记录的数据规模--全世界数十万学生和数百万条视频观看会话--比以往研究得到的数据大四个数量级。
这样的规模使我们能够证实传统的视频参与度研究,并将其扩展到现代在线情境。这还使得MOOC视频制作方做决策基于数据而不仅仅是直觉。最后,还可以使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建议推广到MOOCs以外的各种非正式在线学习,如数以百万计的人在Youtube上观看的诸如烹饪或针织方面“如何做”的视频。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从MOOC视频参与度实证研究获得,这项研究将四门edX课程690万视频观看会话的数据分析与对六位edX制作人员的访谈结合起来。表1中左半部分总结了七个主要的研究发现。据我们所知,本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视频参与度的最大规模的研究。
对教学设计人员和视频制作方的建议:这些建议基于研究发现(见表1的右半部分)。edX的工作人员已开始用其中的一些建议来推动教师使用学生参与度更高的高性价比的视频制作技术。
图1 视频制作风格影响学生在MOOCs中的参与度典型风格
包括:a)课堂授课,b)桌旁教师的“讲课头像”,c)可汗学院风格(电子白板手写),d)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
表1.主要研究发现和对视频设计、制作的建议
相关研究
据我们所知,我们的研究是第一次使用数百万观看会话来研究在线教学视频的制作风格与参与度的关系。
最相关的研究是Cross等人的,他们通过对照实验来研究这些效果。他们制作了三个系统讲授视频的可汗风格版本和PowerPoint幻灯片的版本,并在线调查了150人的偏好。他们发现,这两种格式有互补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了一种混合风格TypeRighting,试图结合二者的优点。Ilioudi等人作了类似研究,制作各有直播课堂教学格式和可汗风格格式两个不同版本的三段视频(如图1a和1c),并将这些视频给36个高中学生观看,发现他们稍微偏好课堂系统讲授视频。虽然这些研究没有我们的规模这样大,却能获得学生的直接反馈,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做到。
此前的MOOC交互数据的大规模分析并没有特别聚焦于视频。若干此类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动力。例如,有研究发现,第一门edX课程(6.002x,电路与电子)中,学生花了大部分的时间观看视频[2,13]。还有研究发现,三门Coursera课程中,许多学生只是旁听课程,主要观看视频,而跳过测试、在线讨论以及其他互动部分。
最后,在MOOCs出现之前,教育工作者使用视频和电子媒介已经几十年了。Mayer综述了认知科学的多媒体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Williams综述了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常用教学媒体的最佳实践[15]。Levasseur综述了课堂教学使用PowerPoint的最佳实践。这些研究至多包含数十科目和数百视频观看会话。我们的研究将上述研究扩展到大规模在线环境中。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方法:对四门edX课程数据作了定量分析,并辅以对6位参与edX课程制作的工作人员的访谈作为定性的见解。
1.课程的选择
我们分析了2012年秋季edX第一批共四门课程的数据(见表2)。我们选择课程时覆盖了当时edX的全部三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力求最大限度地使得科目和视频制作样式多样化(见图1)。
然而,由于所有2012年秋季课程是数学/科学科目,我们所选课程不包括任何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课程。edX在2013年春季推出了更多课程,但我们进行本研究时这些数据还不完整。为了提高研究有效性,一旦获得数据,我们将对更多的课程进行同类研究。
2.视频样本的选择
我们分析的主要数据是学生观看视频样本(video watching session)。每一个视频样本包含用户名,视频ID,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视频播放速度(1倍,1.25倍,1.5倍,0.75倍,或多种速度),学生按下播放和暂停按钮的次数,以及观看视频后学生是否回答测试问题。
我们挖掘四门目标课程的edX服务器日志来提取视频观看会话。edX网站日志记录了用户互动事件,如导航到一个页面,播放视频,暂停视频,以及提交问题答案等待评分等。我们将原始日志划分成视频观看会话的根据是如下经验:每个会话从涉及到特定学生和视频的“播放视频”事件开始,发生以下事件时结束:
?该学生触发了与当前视频无关的事件(如导航到另一页),?该学生结束当前登录会话,?该学生触发下一个事件之前,有不短于30分钟的间隙(谷歌Analytics使用此标准来分割网站访问量),?视频播放完。视频播放完时edX视频播放器会触发“暂停视频”事件,因此,如果一个学生播放一个比如时长五分钟的视频,然后离开了计算机,则视频播放完毕视为会话结束。
2012年秋季,只要学生进入课程视频页面,edX视频播放器就会自动开始播放视频(并触发“播放视频”事件)。有许多学生几乎立即暂停视频或导航到其他页面。因此,我们过滤掉了播放时长短于五秒的所有会话,因为这可能是自动播放导致的。
我们的程序从2012年秋季四门课程的开课期间提取了690万视频观看会话(见表2)。
3.参与度的测量
我们的目标是衡量教学视频的学生参与度。然而,没有直接观察和提问,无法测量到真实参与度,但是直接观察和提问在大规模情况下没有可行性。因此,我们用“参与时长”和“对的问题回答”这两个变量来测量参与度。
参与时长:我们用学生看视频的时长(即视频观看会话长度)来作为参与度的主要替代参数。参与时长是免费的视频提供商如YouTube和企业级提供商如Wistia都用到的指标。但是,其固有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捕捉观看视频的人是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还是只是播放着视频不看却同时在做其他事情。
对的问题回答:四门目标课程中,总体上有32%的视频后紧跟着一个测试问题,通常是一个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该视频内容的理解。我们会记录学生观看视频后30分钟内是否回答后续问题。回答视频后的问题比不回答问题代表着更高的参与度。
本文提到参与度时,我们指的是通过上述两个变量测量的参与度,而不是难以测量的真实参与度。
视频属性 为了确定视频制作和参与度的关系,我们提取每个视频四个主要属性。
长度:由于所有edX视频都托管在YouTube上,我们写了一个脚本来从YouTube获得了每个视频的长度。
语速:所有edX视频配有时间编码的字幕,所以我们将单词总数除以总说话时间作为视频语速(即每分钟的单词数)的近似值。
视频类型:我们人工观看所有视频来确定其是通用系统讲授视频,辅导视频(如习题课),或其他内容,如补充电影剪辑片段。89%的视频是系统讲授视频话或辅导视频,所以我们集中分析这两种类型。
制作方式:我们观看所有视频,并对其制作方式用下列标签进行了标记: 幻灯片教师文本编辑器,IDE或命令行提示符下编写代码的视频截屏 可汗风格从课堂授课录制的视频
演播室近距离录制的办公桌旁教师头像视频
需要注意的是视频中可以混合多种制作方式,比如PowerPoint幻灯片和教师讲课头像之间交替切换,因此视频可以有多个标签。
4.对领域专家的访谈
作为定量研究结果的补充,我们将数据展示给edX的领域专家,以征求他们的反馈和解释。我们对四位主要的edX视频制作人员作了非正式的采访,他们负责监督视频制作从策划到拍摄和编辑的所有环节。我们也采访了两位项目管理人员,他们是edX和各大学课程教师之间的联络人。三.研究结果和建议
1.短视频更吸引人
视频长度是决定参与度的最显著指标。我们将视频按照长度分成五组,每组包含的视频数量大致一样,并在1倍播放速度下画出了各组的参与度图(见图2)。图2上半部分(绝对参与时间)显示,参与时间中位值至多为6分钟,且与视频总长度无关。下半部分(参与时间对视频长度作归一化处理)显示,对时长超过9分钟的视频而言,学生往往看了不到一半时间就放弃。最短视频组(0-3分钟)有最高的参与度,并且比其他组的差异要小:75%的会话持续了超过四分之三的视频长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暂停视频来检验对内容的理解或视频播放完之前回放刚看过的部分,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有可能大于1.0。
考虑到课程之间的不同,我们分别为四门课程画出来参与度图,发现都有相同的趋势。较长视频后面的评测问题,学生也较少去回答。对于图2中的五个组,我们统计了视频观看会话后回答问题的百分比,五组分别为56%,48%,43%,41%和31%。
这些发现在我们采访的edX视频制作人员中产生了最为强烈的共鸣。自从edX建立,制作人员出于直觉敦促教师将讲课拆分成不到6分钟的小块。然而,他们经常会遇到阻力,教师习惯了一小时的课堂授课,对这些教师而言,甚至15分钟都嫌太短。视频制作者正在利用我们的数据更有根据地去说服教师。
图2.上半部分为参与时长图(单位:分钟),下半部分为归一化时长图,红色线为中位值,上下蓝色线分别为25%,75%百分比线。参与时长中位值最多为6分钟。Engagement time:参与时长,videolength:视频时长
我们采访视频制作人员得到一个说法,即短视频可能包含更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他们的直觉是要简要地解释概念就要求有细致的规划,所以短视频之所以吸引人不是因为其时长很短而在于短视频规划得更好。但是,我们还没有数据去研究这个问题。
对于所有后续分析,我们还是将视频按长度分组,否则时长的影响通常会压倒其他制作要素的影响。
建议:教师应将视频拆分成小片段,最好不超过6分钟。2.教师头像视频绝非可有可无
6.00x和PH207x这两门课程的视频大多是PowerPoint幻灯片和代码截屏。然而,其中部分视频剪辑成了教师讲课头像和幻灯片/代码交替出现的格式。
图3.参与时长中位值与视频时长关系(左为6.00x,右为PH207x)
图3显示,学生们对带有教师讲课头像的视频参与度较高,这两门课程都是如此。在该图和比较参与时长中位值的后续图中,如果两组的中位值相差较远(即两者的误差范围不重叠),则两组的底层分布的Mann-Whitney U检验也会显著不同。
为了排除较长的参与时长是否可能只是由于学生暂停或重新播放视频所致,我们比较了两组之间播放/暂停事件的次数,发现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6.00x中的学生观看带有教师讲课头像的视频后回答了46%其后紧跟的问题,同一门课程下其他视频的百分比则是33%。但是,PH207x中的两组视频后问题回答的百分比都为33%。
这些发现也在我们采访的edX视频制作人员中引起了共鸣,因为他们觉得人类面孔给人一种“亲密和个人”的感觉,并且可以降低PowerPoint幻灯片和代码截屏的单调感。他们还提到,他们头脑中并没有某种特别的关于教学法的“设计模式”来指导具体怎样编辑视频,他们只是一旦“感觉有必要”就将教师讲课头像嵌入视频。
既然我们已经表明这种编辑技术可以提高参与度,我们鼓励视频制作者今后在作此类编辑操作时采用更为系统化的方法。有待研究的问题包括确定讲课头像和文字内容之间切换的时间点和频率。或许,有视频编辑软件可以检测转换点并自动嵌入讲课头像。最后,有人担心讲课头像和文本之间反复切换导致的震动效果,所以子母画面视图可能效果会更好。
建议:拍摄教师的头像并嵌入到视频的合适位置。3.视频的高清画质对提高参与度可能作用不大
虽然6.00x和PH207x都是由著名研究型大学的高级教师来讲授,并且课程视频类型大致相同,都是幻灯片/代码间或嵌入教师讲课头像,但是学生对6.00x的视频参与度更高。图3表明,同样是6到12分钟的时长,6.00x课程视频的学生参与度是PH207x的两倍,超过12分钟的视频,6.00x的是PH207x的近3倍。
当我们将上述发现介绍给负责这两门课程的edX视频制作人员时,他们马上提到可能是不同的视频拍摄方式导致学生参与度的差异:6.00x是教师坐在他的办公桌旁非正式拍摄的而PH207x是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视制作演播室中拍摄的。图3中左侧的教师讲课头像显示,6.00x教师是近距离拍摄到视频中去,往往与学生有直接眼神交流,但是PH207x教师站在讲台上,经常环顾教室四周,而较少直视摄像头。edX制作人员提到,6.00x教师给人的感觉是舒适地坐在他办公室中和学生进行个人化一对
一、答疑时间式的谈话。视频制作方将这种特点称为“个性化”,学生觉得视频就是为他本人录制而不是一群陌生人。相比之下,PH207x教师给学生一种疏离感,因为他是在电视演播室的讲台后面讲课。
edX制作人员和教师合作,一起去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拍摄风格,而PH207x教师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尽管他有数十年授课经验并且对该形式很满意,他的课程视频并不很吸引人。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即使有高档演播室,在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的方法可能对在线视频不起作用。
在这里,本以为是限制条件的低画质视频——仅一个桌面近距离摄像头,实际上能带来更高的参与度。然而,很难将这个结论从两门课程推广开来,因为这种影响可能是源于教师的讲课技能差异。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能比较多门高低画质的课程,但是我们的数据中仅上述两门课供研究。
建议:尝试在教师能够有更好的眼神交流的非正式环境下录制视频,这种方式成本更低并且可能比专业演播室更有效。
4.可汗式辅导视频更吸引人
图4.参与时长中位值与辅导视频时长关系 a)为可汗风格平板手写辅导视频,b)为PowerPoint幻灯片和代码辅导视频
下面我们研究辅导视频,即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的辅导视频。在所有四门课程中,可汗式辅导视频(即教师在数字平板上手写)比PowerPoint幻灯片和/或代码的截屏更吸引人。我们将幻灯片和代码放在一组,因为许多辅导视频配两者都有。图4显示,可汗风格的辅导视频的学生参与度是1.5倍至2倍。可汗式辅导视频观看会话的40%会回答视频后的问题,而其他辅导视频仅为31%。这一发现证实了以前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显示徒手草图产生更吸引人的对话,以及人手写的自然运动比静态计算机渲染的字体更吸引人。
edX视频制作者和项目管理人员也同意这一结论。特别是,他们发现采用可汗式画草图的教师将他们和学生放在“在同一水平上”,而不是“授课模式”那样教育学生。此外,人们注意到可汗式辅导视频鼓励教师使用较为随意的解释风格,而不是那种缺乏个人风格的更疏离的方式,而PowerPoint则有意无意鼓励后面这种方式。
然而,可汗式辅导视频比幻灯片或键入的代码到一个文本编辑器需要更多的前期制作规划。如果教师字迹清晰,有良好的绘画功底,并精心规划布局以免造成画面过度拥挤,才能制作出最有效的可汗式辅导视频。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如何确定可汗式辅导视频的最佳结构,以及如何设计出更好的制作和编辑工具。也许黑板板书讲课的一些最佳实践可以应用到这种格式中。
建议:尽可能录制可汗式辅导视频。如果必须显示幻灯片或代码,通过数字平板在幻灯片和代码上手写画出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
6.视频制作前期是否有良好的设计对学生的参与度影响最大
前面,我们重点讨论了如何改进拍摄技术和后期技术促进学生参与。不过,受访的edX视频制作者认为,课程制作前期是否有良好的设计对学生的参与度影响最大。
为了说明制作前期的价值,我们比较了CS188.1x和3.091x两门课程的视频参与度。两者都是数学/科学课程,其教师都是在各自大学公认的优秀课堂授课教师。并且两位教师都想将自己的实际课堂授课拍摄成edX视频,那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授课热情。然而,由于后勤问题,3.091x课程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拍摄,于是视频制作者只能拆分他在2011年春季录制的课堂系统讲授视频。这种不同情况正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实验:两门课程的拍摄方式几乎一致,但3.091x没有前期制作。
图5.实拍课堂授课的视频参与时长中位值图。A)为CS188.1x课程,b)为3.901x课程。a)的参与度更高
图5显示了CS188.1x视频尤其是较长视频的学生参与度要高。另外,CS188.1x观看会话的55%会回答视频后问题,而3.091x课程为41%。
这一发现在edX视频制作者中有强烈的共鸣,因为他们一直倡导要对在线视频的授课方式进行规划,仅仅拆分现有的课堂系统讲授视频是不够的。
和CS188.1x合作的edX工作人员称,尽管他们是在教室现场录制传统一小时的系统讲授视频,该教师将每一个小时的内容精心策划为一系列短的可独立使用的小片段,这样易于剪辑供在线发布。相比之下,3.091x制作人员需要将预先录制的一小时的系统讲授视频拆分成小片段,但这项工作很有难度,因为原来录制的视频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MOOC格式。比如,概念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课程材料的顺序有问题,或者是中间夹杂着只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才有意义的话(例如,“Jane上周在36-144教室的辅导课上讲了这些”),而这些话打断了讲课思路。
这里主要的局限是,我们只有两门课程供比较研究,并且这两门课的教师和题材不同。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我们要找到更多的课进行比较,或者如果3.091x教师为edX录制新的系统讲授视频,我们将对该课程的新老视频进行关于参与度的A/B检验。建议:即使教师坚持录制现场课堂,也要对前期制作进行投入。7.教师语速影响学生参与度 教师语速较快的视频,通常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我们根据视频时长将视频分成五组,同时根据语速将视频也分成五组并且各组所含视频数量大致一样。语速的范围是每分钟48词至每分钟254词(平均每分钟156词,标准差为每分钟31词)。每一条线代表某时长范围内视频的参与时长中位值。正如预期的那样,长视频学生参与较少(即那些位置较低的线)。在一个特定时长范围内,参与度随着语速变快而提高(高达2倍)。6-12分钟时长范围的视频,参与度在中间组降低;语速慢的视频比中等语速速更具吸引力。回答问题也遵循了类似的趋势,但由于篇幅所限没有绘制出图形。
有从业者建议每分钟160词为最佳的演讲语速,但至少在我们的课程中,语速快的教师更有吸引力。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每分钟160词的建议(于1967年首次提出)适合于现场讲课,但学生观看在线视频实际上可以接受更快的语速。
语速快的视频有更高的参与度也可能是缘于学生感到困惑和重新播放。然而,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我们发现不同语速视频的播放和暂停事件的次数并没有显著差异。
为了推测图6中影响的可能解释,我们观看了每个语速组视频的随机样本。我们注意到,语速较快的教师表现得更有活力和热情,这可能是这些视频有更高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我们理解最快语速的视频并没困难,因为同样的信息还显示在PowerPoint幻灯片上。与此相反,中等语速的教师表现得最没有活力。最慢语速视频中,教师说话慢是因为他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连续的书写动作可能是产生比中等语速视频更高参与度的原因。
注意语速仅仅是与热情和吸引力有关是一个表面特点。因此,让没有激情的教师加快语速可能不会提高参与度。所以,我们建议不要强制要求教师加快语速,而是调动他们的热情,并让他们确信没有必要人为地降低语速。edX视频制作者提到,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在后期制作中剪掉“嗯”,“呃”、填充词和其他停顿,以使讲话更为干净利落。他们的理念是,虽然语音停顿在现场授课有用,在视频中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可以随时暂停视频。
建议:与教师合作,调动其自然的热情,让他们确信语速快是可以的,而在后期制作中剪辑掉停顿和填充词。
8.辅导型视频学生的参与度高于系统讲授型的
系统讲授型视频通常介绍概念性(陈述性)知识,而辅导型视频则介绍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图7显示,无论辅导视频有多长,学生平均只看2?3分钟辅导视频。图8显示学生重看辅导视频的频率高于系统讲授视频。
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往往会重看较长的辅导视频,或是跳转到相关部分。添加超链接书签,或视觉标志,比如标记转换的大段文本,可能有助于浏览和重看。相比之下,学生希望系统讲授视频是连续的信息流,所以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初次观看体验。
广而言之,我们的定量研究发现和对edX人员的访谈显示,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制作策略来制作系统讲授视频和辅导视频,因为学生们利用两者的方式不同。
Lectures为系统讲授视频,Tutorials 为辅导视频。
建议:优化系统讲授视频的初次观看体验。辅导视频的长度不重要,但要支持重看和浏览。
本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是回溯性研究,而不是对照实验。此外,我们只获得了edX2012年秋季课程中七门课程的完整服务器日志,这七门课程都是数学/科学课程。我们选择了其中四门具有不同制作方式、科目、来自不同大学(表2)的课程。为了提高外部有效性,这些分析应该得到更多、更多样化的课程的重复检验。
我们对视频参与度的研究结果可能并不能推广到所有的在线视频观看者,因为edX2012年秋季的第一批学生,有可能更倾向于自我激励、并且较早使用新技术。相对于一般在线视频观看人群,可能不具代表性。
正如我们在“研究方法”中提到的,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分析服务器日志来衡量一个学生观看视频时的真实参与度。我们的两项指标:参与时长和回答问题,或许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参与度。举例来说,学生播放视频时可能并没有观看而在浏览Facebook。如果将来进行可控的实验室研究,将能为真实参与度提供虽然小规模但是更高质量的见解。
此外,我们也无法跟踪那些下载视频并离线观看的学生的活动。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在edX上观看在线视频,因为表2中“学生”列表中的数字与每门课程的总选课人数高度匹配。但是,我们并没有那些下载视频的学生的数据,也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否与在线观看者不同。
我们的数据集只包含了对整个视频的参与度数据。我们还没有研究视频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学生观看、跳过或者重看哪些特定的视频片段。不过,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见下一节“正在进行的研究”)。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能单从我们对视频参与度的研究结果来得出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结论。MOOCs包含许多影响学习的因素,而不同类型的学生看重点不同。比如,有些学生从论坛中学到更多,有些是从视频中,还有一些是从阅读外部网页中。视频参与度和学习之间的主要关系在于,前者通常是后者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们只是观看视频的一小部分,那么他们不太可能从中学到什么。
正在进行的研究:视频内参与度
了解MOOC视频的学生参与度的另一种方式是测量学生与视频的特定片段是如何交互的。我们已经开始量化视频交互的两个维度:
互动性——学生观看视频时暂停的频率如何?为了测量互动的程度,我们计算出每个学生每秒钟暂停视频的平均次数。这项指标考虑了观看次数和视频长度等变化的因素。高互动性可能表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视频内容。
选择性——学生选择暂停视频某些片段的频率是否高于其他部分?这种行为可能反映了学生在视频中兴趣的不均衡点。作为测量选择性的替代性参数,我们观察视频不同部分暂停次数的频率。由此我们计算出整个视频暂停次数的标准偏差。具有高选择性的视频使得学生在某些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频繁暂停。
下面是两组初步结论。然而,我们还没有采访edX制作人员来获知他们的解释或建议。辅导视频更加具有互动性和选择性
图表9显示出学生和辅导视频的互动性高于系统讲授视频。这个结果也许反映了辅导视频包含了学生必须遵守的分步指导,而系统讲授视频常常制作成一段连续性的内容。
图10显示,相对于系统讲授视频,学生通常对辅导视频有较高选择性的暂停。这种行为可能表明辅导视频中某个特定的点——可能是不同步骤的边界处——是学生们停下来反思和实践他们刚刚学到的东西的关键点。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自动拆分视频以便快速浏览或重看。
可汗风格的辅导视频更加具有连续性
图11显示学生暂停辅导视频比可汗风格的视频更加具有选择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可汗风格视频内容更为连续,所以没有过多界限让学生暂停。相反,幻灯片/代码辅导视频的教师通过先在幻灯片或一段代码上建立内容,然后再对全部内容进行讲解,并接着讲解下一幻灯片或代码片段,而这是就是暂停的合适时机。
图11.学生看幻灯片/代码辅导视频比看可汗风格辅导视频更有选择性地暂停视频
下一步研究方向
分析学生的视频互动模式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什么类型的在线视频鼓励学生与内容的积极互动。本节中的初步结果,应用微观层面逐秒交互数据对本文中的参与时长分析加以补充,是另外一种研究问题的角度。
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是探讨为什么学生在视频中某些点暂停。有对立的因素在起作用:学生可能在他们认为的重点内容处暂停,或者他们可能对视频的解说感到困惑,因而决定先重看视频直至理解了为止。在实验室环境下直接观察学生可以研究此类问题,并补充我们的定量结果。
结语
我们已经介绍了这项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视频参与度最大规模的研究,其中使用了edX MOOC平台上四门课程690万视频观看会话的数据。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1)标明,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必须针对在线视频格式专门规划其课程讲授。已经有数百年传统并有良好效果的面对面授课方式不一定对在线教育视频也有效。
广而言之,每有新通信媒介问世,人们一开始像用现有的媒介一样去使用新媒介。比如,许多早期的电视节目都只是无线广播录制成视频,早期的数字教科书只是纸版书扫描成电子版,第一个在线教育视频拍摄的就是面对面授课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最终发现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使得教师和视频制作人员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在线视频进行教学。
第二篇:MOOC如何吸引学习者持续参与
MOOC如何吸引学习者持续参与
日期: 2013-11-19
作者: 黄超
来源: 中国教育网络
【摘要】平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是MOOC最重要的几个元素,元素通过互动相互联系起来。【关键词】 MOOC 在线教育
中途弃课率高一直以来就是在线教育的痛处,无数的尝试证明,让大量学习者连续几周独自坐在电脑前、专注地学完一门课程确实是极难实现的任务。虽然MOOC的中途弃课率也不低,但考虑到即使是传统学校教育课程通过率也不是尽如人意、而且相较于之前名校公开课学习者大多只是跟风观看过一两节课程的状况,MOOC无疑已经很成功了——突破了在线教育学习者难以持续参与的难关,大量的MOOC学习者完整地学完了数门课程、他们活跃于相关的网络社区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模仿传统课堂的制度
注册——听课——课堂随测——作业——讨论——考试——结业——证书,这是多数MOOC课程的流程。注册准入、规定的上课时间
几乎所有的MOOC课程都会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在特定的时间上课,经几周到十几周的时间后课程结束。学习者如果在正式开课的时间段内注册学习,则有机会获得课程颁发的结业证书。如果错过了开课的时间,仍然可以学习网站上留下的全部课程内容,但学习进度就得全靠自己掌握,并且也没有获得证书的机会。当然,也有少数课程没有确切的开课时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学习。
与之前开放教育强调“随时”有些不同,MOOC不再呼吁“任何时候”,因为也许彻底的自由就意味着放任自流、学习者会没有责任感,就像“免费”常被当成“没价值”一样。
严格的考评、认证结业机制
如果学习者全程认真参与,学习所有课程内容、参与课程活动、完成课后作业、独立通过课程测评,那他就能拿到课程颁发的证书。证书机制是MOOC的一大特色,尝试解决人们对开放教育的质疑——既然学习者花费了精力学习,那就应该对他们的学习结果给予认可。不过目前大多数证书都还不能与传统的学分和学位文凭对接起来,这正是MOOC的运营者下一步考虑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证不光是对学习者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有了考核和认证机制,学习者更容易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传统公开课中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会有所减少。
专职、诚心的参与者 认真负责的老师、助教
不同于开放课件和网络公开课的顺带而为之,MOOC课程中,课程教师和助教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课程,考虑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形、网络学习者的心理和能力,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安排课程内容、制作课程说明,他们出现在视频中对知识点进行生动的讲解,他们混迹于论坛对学习者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
教师如此精心地准备,学习者当然能感受到,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自己的需求能得到满足,学习者自然会更愿意学习,当然也能学得更好。
具有强烈内驱力、相互帮助的学习者
相比于网络公开课,MOOC的学习者不但有学习的热情,更有实际的行动。他们喜欢跟随老师精心准备的学习材料认真学习、愿意花时间与学习同门课程的其他学习者探讨课程问题,学习者的紧密互助塑造了课程学习的良好氛围。
精雕细琢的内容 学习指导、内容导航
一般每门课程在网站平台上都有相对独立的目录,如课程介绍、课程内容、Wiki、论坛这样划分的一级导航。在“课程说明”中,学习者能了解到开课教师、教学目的、教学时间表、平台工具使用方法等信息。在内容最为丰富的“课程内容”下,往往是按照教学顺序把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组织呈现出来。
课程网页清晰的组织形式使得学习者对课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很容易跟随学习材料一步一步地学完课程内容,当然,必要时他们也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精雕细琢的学习资源 课程开始后,课程教师一般会定期地发布精心设计制作的学习资源。为了方便学习, 这些资源一般都会被划分为许多短小的片段,不过这些片段来源于完整成体系的知识、并且都通过导航精心地组织成为一体,所以不用担心“散”、“碎”的问题。
学习资源的形式主要是文字、视频、小测试、论坛、Wiki以及模拟实验等一些创新的小工具,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都经过精心的匹配、设计和优化。以视频为例,视频在在线教育中一直是最广泛使用的形式,但其单向传播的属性注定它会遭受质疑。因此,三巨头都对视频做了改良,将视频按知识点切割成小段自是不必说;视频中老师除了口述讲解还经常把屏幕当白板写写画画、就像写黑板板书一样;学习者可以选择视频的画质、播放速度、是否显示字幕等;视频中往往还会嵌入一些测试习题(更有趣的是,这些题目也许还是授课教师手写的),学习者有多次答题的机会,答题后能立即得到反馈,若选择查看答案则能观看授课教师讲解答案的视频。生成性内容:论坛、Wiki 虽然MOOC更强调既有知识的重复和传递,但平台还是提供了知识创新和生成的途径——课程Wiki和论坛,学习者因此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大的提升潜力。这是MOOC一直期望做的,但MOOC所取得的尝试和成就也实在有限,因为让学习者来生成知识内容,技术工具支持容易实现,但学习者的动机激励却实在太难了。MOOC在主攻知识传授的同时,能适当地留出知识生成的空间,学习者的选择更多,平台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留住他们。无处不在的交互
平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是MOOC最重要的几个元素,元素通过互动相互联系起来。教师与学习者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程做出安排、授课讲解知识,学生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学生对老师的测试、作业等要求做出回应,老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是,MOOC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师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比如教师只管按照科学的体系传递知识、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进度接收学习这些知识;部分测试题目平台可以代替教师给出评价,省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在课后参与讨论,从论坛中充分了解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在后续的课程中做出反应(Udacity的某些课程甚至专门开辟了“答疑时间”环节,每节课都有一段老师针对论坛中学生提得最多的问题进行解答的视频)。学习者与学习者
在MOOC的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平台会为每门课程开设一个专门的课程论坛,学习者在此相互认识、讨论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共同学习。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学习者交流足够充分、深入的话,往往能同时生产出新的知识,这正是 “开放教育”的终极理念所倡导的。除了课程论坛,学习者往往还常驻于提供MOOC课程汇总信息的网站(如CourseTalk等),他们甚至还会在线下组织见面会,彼此交流选课、学习的经验,评价、推荐优秀的课程等。
教师、学习者与平台 教师、学习者与平台
授课教师将许多课程内容嵌入到课程平台上,他们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反馈。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小测试、作业、查看帮助、进行模拟实验、撰写课程Wiki,这些也都是在与平台进行交互。像三巨头这样成功的MOOC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学习者在使用平台时就像在与真人交流,轻松愉悦的心情使得课程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
总体来看,MOOC以定制的平台技术为基础、严格的课程制度为保障,以教师、学习者、平台三要素之间无处不在的交互为经络,以交互产生的各种课程材料为骨肉,由此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第三篇:如何吸引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推荐]
如何吸引学生参与阳光体育
屏南实验小学 陈守燕
1.研究目的:玩是学生的天性,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让学生去学、去体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验的成功、快乐。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查阅学生心理活动的资料以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资料; 2.2实地观察法、2.3记录法、2.4访谈法。
3.研究与分析: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实践能力,把“放羊式”的体育教师模式变成快乐体育模式。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问题。一个民族学校的生命力是否旺盛,也体现在广大的少年儿童身上。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他们的体魄是否强健、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我国现在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令人堪忧。“阳光体育”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受到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青少年儿童更加阳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为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对于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体力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肥胖率在持续增高,城镇儿童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第一大因素。除了肥胖率,视力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小学生31.67%,初中生58.07%,高中生76.02%,大学生为82.68%。我校一年级的学生就有十几位同学近视和弱视。其中视力不良的初中生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我国青少年学生、儿童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位。而少年儿童各种身体素质如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身体机能的水平却在不断下降[1]。我国学生各年龄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状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4月29日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国开展学生“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我从相关的角度来探讨如何科学、正确的来指导少年儿童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活动,并确定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中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及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一、吸引学生走向操场。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1]。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前提。少年儿童处于这个长身体、增素质的关键期与敏感期的特殊生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能否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课余体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学校课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内容和手段。课余体育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少年儿童健身活动基本形式,具有突出的特点、多元化的功能以及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二、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育课作为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体育课时间有限,每周不过2—3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课还不能独立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因此,体育课必须与课余体育相互配合,而阳光体育运动又是课余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少年儿童阳光体育运动,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和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目标之一。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为能在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提供了最基本、最便利的组织形式。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过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从娱乐性活动、健身性活动到竞技性运动项目等,无所不包。而它的组织形式也非常的多样化,可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也可以年级甚至全校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共同兴趣小组、各种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四、强调规范性与自主性。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某些活动形式是学生必须参加的,如:早操、课间操等,属于强迫性体育活动,它对于统一确保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教育具有规定性的作用。但是阳光体育运动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加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
五、强调的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辅助性。学生在课余体育中较少收到体育课堂那样的限制,活动自选,发自内心,倾情投入,展现自我。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能,表现兴趣,发挥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才能、组织才能和创造才能,并且使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六、选用正确的运动方法,增强学生体质。选择的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年龄、个性、特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地进行运动,这样才能够积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乐在其中,轻松愉快地自觉进行锻炼。青少年的身体比成年人要小,但绝对不是成年人身体的缩版,因为青少年在机能方面跟成年人相比较而言,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两者具有质的差别。生长发育是从微小量变到根本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2]。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此阶段会出现第二个生长发育突增期,对处于这个特殊生理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进行运动指导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骨骼青少年儿童的椎骨尚未完全骨化,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以软骨连接起来,到15--16岁才愈合,股骨还存在骺软骨,承受压力的能力比成年人差,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较弱[3],因此在进行力量的练习时,一般在10岁以前不宜进行负重练习,可采用抗体重的一些练习,如徒手跑、跳等。12--13岁之间可增加一些抗阻力(如拉橡皮筋)或哑铃等的力量练习。15岁以后,才可进行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并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且青少年的骨骼骨化未完成,易变形,脊柱的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比成人弱,故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等练习。
(2)肌肉 12--15岁,青少年儿童的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速度加快,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可采用一些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15--18岁,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的速度最快,在练习中,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以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但对儿童来说,由于肌肉的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对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更容易疲劳。因此,对他们应采用动力性的力量练习,最好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3)营养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育锻炼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要特别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营养对少年生长发育无论在形态、机能和智力方面都会产生一时性和永久性的影响。
(4)心血管一般青少年对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运动,如60米、100米和200米跑,各种活动性游戏,徒手操及哑铃等力量性练习有一定程度的适应[4]。而对一些长时间紧张性运动、重量过大的力量性练习及对身体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用。在安排青少年的运动负荷时,练习的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但间歇次数应多,密度不应太大。13--14岁以后,心血管机能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
(5)神经系统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做动作时不协调、不准确,易出现多余动作,建立条件反射快,消退的快,重新恢复也快[3]。年龄越小,皮质抑制过程越弱,而且不完善,分化能力也就差。根据其神经中枢的发育特点,在教学与锻炼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a、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青少年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组织纪律的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学生;
b、在教授各种活动内容时可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如示范动作、模型等,多用简单易懂和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口诀等形式的讲解,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应该引起对直观教学法的重视;
c、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排短暂的休息,使学生的情绪饱满,精力旺盛,不易疲劳;
d、活动的内容要生动活泼和多样化,中间可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重复; e、青春期神经系统受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会使稳定性暂时下降,表现出动作不协调,少女更为明显,应注意区别对待。在少年儿童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注意特殊生理阶段的身体特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营养、骨骼、肌肉、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方面不同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合理的选择运动内容。结合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特征,选择合理、正确的运动方法,并结合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不但吸引了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健康,更有效的提高了少年儿童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了体质,使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践,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有明显地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把“放羊式”的教学变成快乐体育,让学生在吃苦耐劳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1]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2006 [2]任晓凤.浅谈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J].训练百科, 2004, 5: 38 [3]运动生理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366-381 [4]运动训练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25-230
第四篇:[经验技巧] 如何制作个人简历才能吸引HR眼球
个人的求职简历能否吸引HR眼球,成了求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一份出色的简历,会很容易就能获得一个面试。面试几率越大,求职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要想让自己的简历亮刷HR的眼球,首先要明白以下几点:
1、明确你要寻求的是不是这个职位。
只有你明白这个职位做什么,你要寻求这个职位才能突出你的经历。第一轮简历的筛选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如果你不符合一些明确的标准,只有1/3左右的公司会给予机会。
2、简历的格式和外表这重要性远远超过人们预料。
一份好的简历不仅有主题突出的经历,而且有特点的包装和格式是吸引注用人单位人事经理的主要方面之一。如果使用各种字体格式,如斜体、大写、下划线、首字突出、首行缩进或尖头等等方式,有重点有节奏地表达思想。有些求职者以为另类的简历会让人耳目一
新,所以往往追求新、厅奇的特色。除非是你寻求的职位有些别样,最好是在简洁、醒目上下功夫,不要过于花哨,否则适得其反。
3、尽可能只有一页A4纸,最多不超过2页。
A4纸是当前大多数公司使用的文件纸张,具有一定亲和力和正式感觉。千万不要使用A4以下的纸张,除非
你明确知道这个公司的文件是以A4以下如B5纸张为常用文件用纸,否则给人
以小气、寒酸和局促之感。1.4分钟的时间充其量也只是人事经理会扫视你的简历。一份优秀的简历也就是在这一页纸主题鲜明的表达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也就是通过1.4分钟,然后用几秒钟最多30钞的第一影响决定是否给你下一个机会。因此写得越多,并不代表出你的优秀。
4、强调出你适合这个职位的成功经验和经历。
如果你应聘的是一个行政人员,你最好不要过多地说你能做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如果你寻求的是一个具有决策影响力的职位,你不要用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汇出现在简历上,因为这样只是让人感到你不是一个果断的人。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和不同职位,表现形式不同。比
如外企更重视英语和学校名声,中国公司看重专业和户口。对于越是热门的公司,其往往对在校成绩更关注。实战中,建议制作不同的简历来突出不同的要点。其次,求职者要掌握简历制作的精准方法,以下几点是求职者制作简历的时候必须掌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精于心
“心”指的是内容,这是简历的核心所在。一个经验丰富的招聘官总是能在短时间内从有限的职位描述中理解所招聘的岗位核心需要什么。所以,作为求职者也该努力在简历里投其所好。
(1)重点突出,表达精确
如果一份简历投递超过三个不同岗位的话,我会直接删除,完全无视。这并不是我苛刻,因为求职者这样做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求职者在写简历时没有对目标岗位进行深入分析,不了解该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第二、求职者对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没有清晰客观的认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在我看来都不是公司需要的职业人士。
所以作为求职者,首要任务就是要将目标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作为简历的核心内容,有针对性地突出自己与目标岗位匹配的部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再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你的简历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凸显亮点
经常有朋友问我:“我怎样做才能让面试官觉得我是最适合的?”很简单,要把自己想象成招聘官,用HR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人,而不是别人?他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有人会说,我刚毕业也不是名校,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亮点。要记住亮点不完全等同于优点,而是区别于他人自己更适合该岗位的特点,目的是体现出差异性,从而制胜。我见过有技巧的求职者把自己的特长和求职目标巧妙地写在简历一开始,如“2年跨国公司助理咨询师应聘咨询顾问职位”,这样就比简单写上“应聘咨询顾问职位”效果要好,尽管这两年的经验可能只是他的实习经验。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经验丰富的求职者,经历描述更应避免时间顺序的单纯堆积,要针对目标岗位的要求,言简意赅地突出自己的相关工作经验和能力,如果有数字说明业绩更好。
形,是指简历模板和编排格式。很多人认为“内容为王”,格式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其实不然。要知道在浏览了招聘网站提供的成百上千份千篇一律的简历之后,一份格式新颖清晰的简历能让人眼前一亮,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我个人不太建议求职时使用招聘网站提供的模板。首先这种统一的模板毫无特点,无法给别人留下印象;而且这种表格填充式的简历也不利于将个人的特点生动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果你仔细去看看各大公司的招聘信息就会发现,他们通常都会留一个Email,你完全可以把自己设计好的简历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过去。一份完整的简历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职业目标、过往工作经历-公司/岗位/时间段(学生可以用实习和项目经历代替):这其中包括每家公司工作情况的介绍,尤其是独特的工作内容、业绩的介绍,最后还可以提及一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如自己的性格或者处事风格。简历的篇幅要适中,最多不超过两页纸,我招聘过的一个行业内很牛的销售总监,短短一页半的简历就将自己辉煌的20年职业生涯展现地淋漓尽致,这就是功力。当然太短的简历也不提倡,显得不够真诚和重视。
为了引起招聘官的注意,是否一定要将简历按照这样的格式包装?也不尽然!曾经见过一份应聘资深编辑的简历,多年后回想起来仍然印象深刻。简历只有大半页纸,密密麻麻罗列了他这些年来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物,最后留了一个联系方式,招聘官看到后如获至宝,立刻邀请他来面试,并录用了。如果你有这样的才气和干货,也不妨采用这种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招数。
调查显示,现实生活中凭陌生简历进入到笔试和面试环节的比率通常在5%-10%左右,但如果你掌握了一些技巧,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准备不同版本的简历“依岗而投”
一份简历用到底的求职者大有人在,我见过最恶劣的情况是把简历群发给各大公司招聘负责人,有一个HR忍无可忍,顺势群回了邮件给这个草率的求职者,算是给他上了一课。
“依岗而投”是为了抓住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公司的HR“兴奋点”,提高求职成功的机会。举个例子,咨询行业的HR往往偏好那种格式专业、表述逻辑性强且有全局观(Big-Picture
Thinking)的简历,反而对细节描述不太关注,投递这类岗位一定要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很炫,入围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通常大公司的招聘官对那些学历背景优秀、有行业内品牌企业(最好是竞争对手公司)工作经历的简历没什么抵抗力;但小企业里的HR可能就更倾向于求职者实际做过的项目和业绩。
(2)邮箱发简历需要关注的细节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前东家是一家500强外资企业的研究所,招聘的毕业生都是一流学府的博士和硕士。这些优秀精英可能不太重视写简历这样的“小事”。我至今都记得一位求职者的邮箱名为“Cute
Lion”,结果这只可爱的小狮子就因为这个细节与面试失之交臂。(这里可能有
中西方文化理解差异,在外国老板看来,一个成年男人使用这样的名字实在是不够庄重)。同样的细节还体现在邮件标题和正文上,洋洋洒洒是弊病,但惜字如金也一样不妥。我遇到有些求职者的邮件标题只是简单两个字:“求职”或者“应聘”,正文也出现过三个字:“请查收”,没有落款、没有日期,你这是求职和还是发公文?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招聘官,收到这样的简历,你的感受如何?
(3)关于包装
每年浪费在简历上的20多亿元里,不知有多少是被专业的简历包装公司收入囊中。其实求职者如果运用写作技巧,比如在弱项上避重就轻,对强项突出渲染,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但如果要在这点上给建议的话,我宁愿相信“功夫在诗外”,与其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包装简历,还不如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心经营,为自己打造一个完美的履历。
第五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关键词:主动参与 培养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之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热情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着力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我以为我们要做到2点:
1、营造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有欣赏、平等、宽容的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心、关怀和信心给予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里安全和言论自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一个良好氛围.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其工作效率及才能发挥可以达到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则只有20%左右.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⑴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式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联想真丰富”、“你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引导全班同学对其进行鼓励和评价。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⑵揭示数学魅力,吸引主动参与
要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①揭示数学美。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的奇异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形象的简洁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的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的艺术美等,到处可见。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学习情趣。②揭示应用性。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主动参与”的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科学、有效。他们爱好提问,善于思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探求知识的规律,并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主动参与学习。在进行一些概念、法则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的概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在总结时,教师不要要求过高,不要用课本上的结语去衡量,而是要求他们说出其大意或者其中的部分就可以了,这样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的知识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而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的,他们记得牢,理解得也透。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有效参与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的问题要能触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比如课堂合作讨论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常做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参与的热情,或者是提出一些简单的或书上有现成答案的,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最后课堂讨论课就演变了空话讨论课,这样不但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失去智慧的火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自发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促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不仅品尝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还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和时空,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寻找并发现自己的答案。实践表明: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