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24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较为突出,教学过程较为流畅。
本课生字较多,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我采用了先指名读再齐读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读准字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读生字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当采用如“摘苹果”等一些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识字的兴趣。
朗读课文的环节,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文中巩固生字。但是,在读通句子方面却没有落到实处。针对一些难句、长句,教师可以适当范读,帮助学生克服难关。针对学生读书容易加字、减字的普遍问题,可以采用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仔细听老师读,听出老师故意加、减的字。既能调动学生认真听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读书不加、减字的好习惯。
由于时间把握不够好,写字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容易读错的字较多,书写前应先指导学生反复读一读,以巩固读音。写前先要求学生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再让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写得好的及时表扬,没写好的及时纠正。本课重点指导“女”、“日”两个偏旁的写法。
另外,在课堂纪律的调控上,我还做得不够。应当适当采用一些激励手段来让学生集中精力在课堂上。
第二课时,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朗读本课,要重点领会作者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对日记的内容和写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二篇:《日记》教学反思
《日记》教学反思1
《蚯蚓的日记》是一本容量比较大、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图画书,如何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去理解。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日记”。活动中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记录蚯蚓开心、害怕、难过的等六天日记,带领孩子们用想象、猜测等方法来阅读了蚯蚓的日记,让幼儿明白日记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开心、难过、害怕等事情,利用幼儿已有经验昨天、今天、明天帮助幼儿记住日记一定有日期。
其次,将阅读的难点进行分化分解。我下载电子图画书当中的阅读“记下一篇你觉得最有趣的日记”张贴在活动室四周,让幼儿有重点地围绕一篇日记进行阅读,然后再各自分享交流,轻松地达到了互通信息、整体理解的目标。同时,此绘本蕴含的教育意义深刻,如我巧妙地采用记录的形式,用四个符号标记统揽整个故事脉络,以蚯蚓记日记时的心情为切入口,从区分开心、难过的日记开始,逐步过渡到“值得我们学习和需要帮助改进”的'环节,深化了幼儿的认知和理解,凸显了绘本的教育价值,体现了儿童情趣。
从《蚯蚓的日记》里,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了许多有关蚯蚓的可爱的故事。绘本让我们学到了,发现了许多乐趣。可见阅读是一辈子的事,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日记》教学反思2
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较为突出,教学过程较为流畅。
本课生字较多,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我采用了先指名读再齐读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读准字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读生字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当采用如“摘苹果”等一些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识字的兴趣。
朗读课文的环节,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文中巩固生字。但是,在读通句子方面却没有落到实处。针对一些难句、长句,教师可以适当范读,帮助学生克服难关。针对学生读书容易加字、减字的.普遍问题,可以采用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仔细听老师读,听出老师故意加、减的字。既能调动学生认真听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读书不加、减字的好习惯。
由于时间把握不够好,写字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容易读错的字较多,书写前应先指导学生反复读一读,以巩固读音。写前先要求学生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再让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写得好的及时表扬,没写好的及时纠正。本课重点指导“女”、“日”两个偏旁的写法。
另外,在课堂纪律的调控上,我还做得不够。应当适当采用一些激励手段来让学生集中精力在课堂上。
最后,感谢教研员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关心。让我对上好一堂课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谢谢!
《日记》教学反思3
近几年,我在教学中也积累了部分经验,但却没有能积极记载,使得宝贵的教学体验随着记忆的消磨而流失了。现在,我终于鼓足勇气,坐在电脑前,飞快地击打着键盘,为的是记录下教学中的点滴,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课程的改革如浪潮一样涌来,于是有人困惑,有人迷茫,有人幸喜。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观念转变问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没有教师的参与,科课程改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然而,当前最要紧的就是部分教师用老方法教新课程,方法还是那样的方法,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肢解文本,嚼碎后喂给学生,学生得到的是无味的知识残渣。一些老师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胸无丘壑,目中无人。学生被动的接受,于是语文课堂,变成了对课文的讲解,没有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体验。学生成为老师和课本的奴隶,成为课堂的配角。像这样的课堂,今天还在继续上演着这样的悲剧。倘若这样实在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每一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把握课程的基本实质。其实,我们不是要课课精彩,但必须课课精心。要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课堂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写的,让学生写。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刻得体悟课文。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我想如果这样,新课改就有希望了。
《日记》教学反思4
1、这一课应该是建立在养蚕的基础之上,在学生养蚕后,认真观察蚕的生活状况,然后记下这些日记,但事实上,一般学生养蚕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记日记也就无从谈起,好在课本上提供了三篇日记,在上课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这三篇日记,这样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在关于蚕卵那部分内容时,日记中所记的与学生上一课的感受不完全一样。
3、蚕蜕皮那部分,课本中有一幅图,应该充分利用,通过那幅图可以知道,蚕蜕皮是从头部开始的,其次蜕皮后的蚕比原来的蚕大,我觉得这是对蚕蜕皮原因的一种暗示,由是可以推断出蚕蜕皮的原因,我在课堂上跟学生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人换衣服,一般情况下是衣服嫌小了才换,这一点蚕也是如此,旧“衣服”使它们没法进一步生长,所以得换去“衣服”。
4、在这一过程中,要联系学生二年级的课文《蚕姑娘》,通过对那篇课文的回忆,可以让他们有一种亲切感,我在课堂上谈到这篇课文时,学生还有些好奇,心中可能在想,我怎么知道那篇课文的,可能在他们心中,也是一种隔行如隔山的观念在作怪吧。
5、蚕蜕皮的.时候人是不能“帮助”它蜕皮的,我化用了一个成语,叫“助蚕为乐”,其实那既不是“助”,蚕也不乐。我原以为蚕化蛹时也不能帮它,并且也跟学生那样说了,但课后看资料时却发现是可以的,我估计效果差些,这跟医院妇产科搞的剖腹产有相似之处。
6、这一课中,前面的内容有日记支撑,可惜后面没有,如果在蚕蛹与蚕蛾也用些日记,估计可能更好些。
《日记》教学反思5
对于学生们来说,蚕是他们最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他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他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所以很喜欢这项科学饲养活动积极主动投入其中。科学养蚕活动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开发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提升。
下面是一个孩子的养蚕日记,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一个生命变化时清晰的思维方式:充满欣喜和愉悦,既敏捷而有序,又全面而严谨。“蚕已经一动不动,也不吃东西了,它把头昂的高高的,我以为它快不行了,就急忙去问老师,老师笑笑告诉我:不要紧,这是蚕要脱衣服哩!哦,原来是要蜕皮了……过了一会,蚕宝宝有了动静,它的头先脱,接着身子变长(其实后半部分是旧皮)身体慢慢地左右摇晃着从旧皮里钻出来,最后尾巴甩了一下,把皮给甩开了,它蜕皮的时候也把嘴壳给蜕下了。”
多么仔细而又清晰的记载啊,不知不觉中孩子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教育三、获取科学养蚕方法
养蚕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尽责之德,感激之情,有益于儿童道德的'养成,培育君子人格,在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团队协作,互助互动的交流活动中,儿童不仅对科学活动越来越喜欢,养蚕的技术越来越精熟,热爱科学的情感越来越强烈,他们在亲近生命中了解了生命、感受了生命、体验了生命、也更加珍爱生命,认识到了责任的重要,他们懂得了自律、自强、自信、自爱,学会了谦虚,学会了感激,学会了与人共处.
《日记》教学反思6
《日记两则》是贴近的日记体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较为突出,教学过程较为流畅。本课较多,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我采用了“摘苹果”等一些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识字的。
朗读课文的环节,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文中巩固生字。针对一些难句、长句,我适当范读,帮助学生克服难关。针对学生读书容易加字、的普遍问题,采用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仔细听老师读,听出老师故意加、减的字。既调动学生认真听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读书不加、减字的`好习惯。
理解日记的过程,既是学生体会关爱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所以在上完本课后,我适时安排了引导学生如何的内容。我先让们说出自己在当天觉得最有趣的事,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表达。于是,我告诉他们,把自己说的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是一篇很棒的日记了。第二天,我批改完孩子们的日记,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的日记里,都有触动我心灵的东西。于是,我结合单元的展示台,及时对孩子们的日记进行点评,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想:上这一课,让我感到高兴的,不只是孩子们掌握了文中的字词,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更让人高兴的是,是孩子们对于写日记的兴趣和记录生活的冲动!
《日记》教学反思7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为了强化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以根据平时对校内植物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以促使学生课外去观察植物以及去阅读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以便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体现。
在这节课中,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写观察日记时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明确解决的办法,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了学生一个阶梯,让学生知道了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再加上用一些描写手法才能把文章写好。
“生活是作文之本。”在我看来,我们的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我想观察是首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为了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我想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
总之,观察能力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如果学生一旦养成了习惯,把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并且用描写性的语言去写的话,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日记》教学反思8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也可以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习作”教学时,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说到写。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之间互评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观察过的某个对象,通过足够的交流,使学生对自己要写的习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习作时,习作内容中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观察的对象很真实,但总有叙述平平的感觉。四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积累不多,多数只能写出直观所能及的东西,这还需要在日常的口语训练中多下功夫,不断积累,不断创新。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样对写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顺序写、抓特点写、运用修辞手法等。枯燥的理论总是令人乏味的,所以此后,我也准备了许多的图片,让同学们能产生更多的研究兴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图片一出,他们瞬间精神抖擞了。有蚂蚁搬家的图片、有豆芽生长图、还有乌龟爬行图等等。写完后,同桌互评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日记》教学反思9
《日记两则》记录了“我”的两次“梦”。是一篇以“梦”为主线,以“助人为乐”为教育思想的课文。
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在开学初就已经开始每周一篇写日记,但总是言之无物,感觉没有东西可以写。在课本上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日记。上课前,联想到学生写日记出现的问题,我放弃了开始的教学设计,决定重新备课,争取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写日记有质的飞跃。
在掌握了生字词的读写以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课和我们之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学生很快说出这一课第一行写的是日期、星期及天气,其他的课文都不是这样。根据学生回答我用课件展示强调日记格式。接着,我让学生谈谈以往自己写日记有哪些困惑。学生谈的还真不少,比如“每次写的时候总感觉没啥可写,”“有时候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才随便写一点的。”
话锋一转,我说:“读读课文,两篇日记记了什么事情?”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就总结出来了,课文主要写了“我”做了两个梦,两个梦是有联系的,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刻画了助人为乐的妈妈,和学着妈妈也做个助人为乐的孩子的我。我拿出班级学生的日记,指出学生的日记多数是在记流水账,在对比课文体会小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收获不少。最后我们共同总结出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日记,课后我让每个学生都写了一篇日记,效果还不错。不足之处是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间太少,情感教育落实不够。
《日记》教学反思10
《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较为突出,教学过程较为流畅。本课生字较多,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我采用了“摘苹果”等一些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识字的兴趣。
朗读课文的.环节,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文中巩固生字。针对一些难句、长句,我适当范读,帮助学生克服难关。针对学生读书容易加字、减字的普遍问题,采用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仔细听老师读,听出老师故意加、减的字。既调动学生认真听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读书不加、减字的好习惯。
理解日记内容的过程,既是学生体会关爱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所以在上完本课后,我适时安排了引导学生如何写日记的内容。我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在当天觉得最有趣的事,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表达。于是,我告诉他们,把自己说的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是一篇很棒的日记了。第二天,我批改完孩子们的日记,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的日记里,都有触动我心灵的东西。于是,我结合单元的展示台,及时对孩子们的日记进行点评,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我想:上这一课,让我感到高兴的,不只是孩子们掌握了文中的字词,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更让人高兴的是,是孩子们对于写日记的兴趣和记录生活的冲动!
《日记》教学反思11
作文和日记一直是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我们年级的老师们也基本上坚持了每周一次的周记训练。但是,这样的方法却也见效甚微。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不但没见长进,有的孩子还对写日记产生了反感。因为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周末可以选择什么题材,没有老师的指导,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怎样表达。与组内的老师们交流了一下,决定尽量把练笔放在课内,或者是选择有让孩子们印象深刻的事件来写。还别说,这样几次训练下来,效果还不错。比如,上个星期有南开、树人小学的老师到我校来上课。我们班有幸去上了一节科学课。树人小学的王老师把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班上以后,我就问孩子们“这节课有趣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趣!”“那其中的'哪些事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你最想写下来的是什么呢?”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我最想写我的心情。”“我想写最有趣的那个游戏。”“我想写写给我们上课的老师。”
第二天,日记本交上来了,孩子们选择的话题没有千篇1律,侧重点各有不同。很多孩子写得非常精彩,即使是平时比较差一点的孩子也写了三、四百字。有话可写让这次日记变得轻松了许多。其实,作文训练的材料就来自我们的生活,来自孩子们的身边。只要老师能多长一个心眼,多一点小小的提示,就能让孩子们把作文变得不再那么困难。
《日记》教学反思12
本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日记的形式的课文。我把授课的内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二是这知识能力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学习日记的写法。
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方面我的原则是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中去,走进文中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因为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这一步,朗读指导就会事半功倍。学生的朗读无非就是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曾经有过的生活感受!用朗读比较的形式来分析课文,抓住两个梦的不同,引导学生感受我思想的变化。
在指导学生学写日记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明白要写的日记内容,引导其明白日记要记什么,以及日记的格式等等。还要举一些例子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思考,并在当天的作业布置写日记。
通过我第二天的作业批改发现,孩子们初步掌握了写日记的方法、技巧。当然语言还比较稚嫩,还需进一步指导、练习。但有几个同学,把生活中的趣事写了下来,语言还比较通顺,我在课堂上借表扬这几个同学的同时,再一次教给孩子们如何去记日记,并激起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我觉得这才是我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日记》教学反思13
画人物动态是本课学生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内容,也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如下流程:情境设置——尝试体验——自主探究一一提供指导一一创作表现一一交流评价的学习途径。
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及教材中的图片、范作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带着问题观察,明确学习任务:如图片、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事情?相关人物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具体到人物的站、坐、蹲等不同动作所产生的'不同姿势变化,教学反思《周末日记》教学反思》。学生在表现人物动态时,困难最大的是坐或蹲的不同动作表现。教材中编排的范作提供了人物动态示意图。通过教材范作,我组织引导学生探寻人物不同动态的表现方法,将作品对照简笔画的示意图,学生首先了解人物的结构可分别理解为头部、胸部、髋部及四肢几部分组成,也就了解了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即人体各关节部位的活动产生多种动态。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摆出一个跑步的姿势让学生以简笔单线画出动态,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人体比例失调,重心不稳时,通过板书直观讲解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动态表现的合理性,如跑的动态是身体前倾,两臂前后分开,双腿迈开的弧度越大则速度越快。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更多的人物动态表现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人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学到了化难为易的动态表现方法,在尝试创作表现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体验来寻求动态的表现,同学双人合作进行,相互交流、观察表现,效果较好。
《日记》教学反思14
作文来源于生活。观察事物揭示本质是本次作文的精髓所在。作文教学成功与否,我想关键是看学生习作过程是否有兴趣、习作成文水平如何。三年级学生是作文的起步,对于话还说不完整的学生来说很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知道其实生活中看似相似的东西,通过认真而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细小的差别,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小现象,从而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并养成观察的'习惯。
1、实验导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有一些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看到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基础。
2、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扩宽学生的见识面,进一步体会观察的乐趣。
3、回忆发现的过程。因为对于一些隐秘的发现是需要过程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的,也有很多的同学也很想我所发现但是往往不知道怎么去观察。还有些同学没有观察,在此我设计了又让同学们把刚才做实验的过程一起回忆一下。
4、在回忆的基础。出示日记例文,让学生感受日记的写法。
5、写作文、展示作文。
然而想象往往和现实脱节,在付诸于行动的时候,和自己的想法就大相径庭了。
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以科普知识替代观察的错误行为,本次习作中有的学生作品,无观察叙述,只有知识回忆。也有学生没能让当堂写出观察日记。
《日记》教学反思15
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朗读本课,要重点领会作者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对日记的内容和写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三篇:浅议教学反思日记
浅议课堂教学反思日记
沙坪小学:周朝莲
何为教学反思日记,是指教师反思的文字记录,即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规划。它既包括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成长的需要都迫切要求教师去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精神,那么,如何反思自己的经历,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并使自己迅速成长呢?
一、反思日记的内容
我们的教学不是刻板的,而是丰富的,多变的,常常会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反思日记的素材就有很多。具体说来,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内容:
1、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比如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方法的渗透与运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
自己的成功之处,深入地想,反思日记的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2、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教学机智和学生创新
在上课过程中,感觉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时就有可能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这些智慧火花记录下来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补充丰富今后的教学材料。
二、写反思日记的方法
反思日记的写法是与写作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决定着写作形式,一般来说要抓住人物、时间、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的解决方法。写作时要有自己的个人分析,还要有多方面的证据支持。具体分为:
1、突发事件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对这种问题的反思日记写法要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整个事件的起因和解决方法。
2、主题式反思
一般是指把教学过程中感受最深,最新理解的一些看法记录下来。主要涉及课堂活动的展开、教师角色的把握、对课堂环境的营造,教育技术的运用这些方面的得失。
3、随笔式反思
这种反思是在日记中记录一些随想和感受,但它的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只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随时记录下来。这也同样能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写反思日记的注意点。
l、题材要新。所写的教学反思日记,不要记录一些简单常见的事情,不仅要让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实例要有血有肉。所记录的实例要详细生动,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一看就懂。
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伴随着一步一步走进新课程,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写反思日记,促使我们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相信自己会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第四篇: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日记
长兴小学谢慧华
新的美术国家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分成“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四个学术领域。其中“设计 应用”领域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物性,进行创意、设计、工艺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审美趣味。今天我给五年级学生上了“美丽的家园”一课,学生反应积极,很快就投入到创作的热情中。让我深深感到新课标精神焕发的作用。
这节课我是这样上的:
一、教学策略
综合运用和谐教育、合作教育、认知发展、电脑创作等教学策略。
1、强调儿童思维发展,不超越儿童认知水平,并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认识“家园美”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2、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和谐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渗透,尝试让学生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集体创作,把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渗入教学中。
3、师生之间密切合作,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教学程序
欣赏激趣活动-----想象构思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活动-------自 评互评总结活动。
在各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在教学程序(1)中 观看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园”图片,师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家园?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为什么?”
让学生学会抓细节描述。
教学程序(2)中想象构思“家园”,加深美感体验,了解多元化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程序(3)中让学生协作学习,认识美术表现形式的主体要素,解决构图问题,解决分工合作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这个程序中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
教学程序(5)中让学生按评价要求自评和他评,改变以往教师一人给分习惯。
在这一节课里,我是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的。因为这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去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探索,提升综合能力。
多媒体运用,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以现代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集多功能于一身,能灵活、深入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打破时空局限,化抽象为具象,具有动态、直观、形象化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塑造能力,这个学段学生的审美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期,开始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能了解别人的观点。
同样是这套教材,记得以前我上这课是带一些图片或以前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完了讲解一些构图知识,教授一些景物的表现技法,就让学生投入到创作中。这时候往往基础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把创意表达出来,但基础差的学生会不知往那里下笔好,一筹莫展。我们在认同新的教学模式时,对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全盘否定。
教师课堂中心论的传统教学观念,是建立在以学科课程目标教学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传授确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问题是现代教育认识到,单凭传授知识已无法满足人的能力发展的需要,因而更多去关注学习主体的研究,把教师的实际价值作用推到完全被否定或忽略的位置,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陷入另一误区。
学生仅靠个人的经验、能力而获取知识,并无具体的学习目标指向,更谈不上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学习质量的优化提升,学习效能的检测标准等科学学习方法要求,假如把没有多少经验,知识结构层次低的儿童投入到自发学习方式中,他们的学习效能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目标指向和教师指导的。
现在我执行新课标的理论依据是:
一、教学中认知系统是一个可控系统,具有明确的控制目标。
它主要通过教师的“教”来控制学生的“学”,因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老师通过教的活动控制整个认知系统的信息输入,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接受、加工、转化状况的控制。具体地说教师的“导”为主,通过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来不断调节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以求获得最佳效率。
二、学生间的互教、互学、互相交流评价可使他们不断了解别人的观
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三、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我相信,以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和实 践转变我的教学观念是可以做到的。
第五篇:教学反思日记
《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它为今后学生学习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导入新课首先我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物体,再现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然后出示一个包装盒,让学生估一估它的体积,从而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接着用课件演示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那么长、宽、高会有怎么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在整个活动中,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实验——论证去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本节课也存在不足,在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教师没有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而是自己急于求成总结了。另外,最后为了完成解决生活中问题,有些拖课,因此时间的调控上还有待提高。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创造的火花,把课堂变成人人参与,思维碰撞的空间。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期待以后的教学会更好。
数学日记
关于两枚硬币的游戏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可能性,当老师让我们做一道题的时候,同学们开始不理解,题目是这样的:如果两枚硬币朝上的面相同,小丽获胜,如果朝上的面不相同,小刚获胜。这样公平吗?
我们班的李晨曦说:“公平。”付永康又说:“不公平。”有的同学支持李晨曦的说法,又有的同学支持付永康的说法。顿时,班里响起了一片争吵的声音。突然。老师站在讲台说:“这个游戏如果不公平,你要说出不公平的原因,如果公平,那么公平的理由是什么!”话音刚落,全班变得安静起来。
同学们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咱们可以把这两个硬币看成第一个硬币和第二个硬币,第一个硬币朝上,第二个硬币也朝上,这样就女方获胜;第一个硬币朝上,第二个硬币反面,男方获胜;第一个硬币反面,第二个硬币正面,男方获胜;第一个硬币反面,第二个硬币也反面,女方获胜。”老师问我们:“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小刚呢?”我们齐声回答:“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四分之二,小刚也是四分之二。”老师说:“所以?”我们接下来说:“是公平的。”我们又通过实验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是正确的。
数学课真有趣呀!通过思考核试验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的。
妈妈的奖励
晚饭后,我和姐姐、妈妈到公园去玩,到了公园里,姐姐提议说:“要不我们到公园的北面去玩,那里有好多健身器,咱们可以锻炼锻炼身体啊”我和妈妈都说:“好。”我们到了公园北面,正看见公园北面在修一堵长方体的墙,长13米,厚0.24米,高4米,并且我们还听老师傅说每立方米用砖525块,妈妈在一边随口问我:“那这堵墙一共要用多少块?你们两个谁先回答出来我奖励谁,”听了妈妈的话,我暗暗高兴,这次我赢定了。我胸有成竹地说对妈妈说:“首先看看围墙的体积是多少个一立方米的体积组成,知道了总体积里面有多少个一立方米,也就知道了这堵墙是由多少个525块砖组成,我们可以把墙的总体积看成份数,把一立方米的墙用的砖看成每份的个数,求多少块砖就是求总数的,用这道围墙的体积乘以一立方米用的525块砖就是这道围墙一共用多少块砖,用算式是:13×0.24×4=12.48立方米,12.48×525=6552块,所以这块围墙一共用砖6552块。”妈妈和姐姐看我说的井井有条,并且思路清晰,他们不由得为我鼓掌,我也为自己鼓掌了,在我不注意时妈妈一下子搂住我,并在我脸上狠狠亲了一下,妈妈骄傲地说:“这就是妈妈送你的礼物。”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礼物,我从妈妈的微笑里看到了妈妈对我的期望:孩子你真棒!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为妈妈增光为咱家增光啊。
没想到一堵墙让我成为了家里的明星,那种感觉给我很大的动力,是我对数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以后我要更加认真地学习,不辜负妈妈及家人对我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