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教育硕士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

时间:2019-05-12 19: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级教育硕士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级教育硕士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

第一篇:2014级教育硕士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1.科学性

任何技术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支撑着,信息技术也不例外。首先是信息科学,然后才是信息技术。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所以在教技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技术所依托的科学理论。2.实践性

技术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3.创新性

技术的本质在于发明、创造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践问题中,给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应用性

由科学理论发明技术由技术产生工具,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工具性,工具再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5.综合性

首先,就信息技术而言,它包括了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技术。其次,它的应用涉及到各行各业。它不仅要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6.基础性

其一:信息素养已经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其二:信息科学已经成为其它科学的基础

由此,我想说的第一点 :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有空间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

1、重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空间。

李冬梅老师强调信息技术课既要学新知识,又要巩固新知识,所以把课堂分为两大块:一部分讲新课,一部分学生动手实践。给学生动手时间应该为一大半,应占2/3,学习新的知识的时间为一小半,应占1/3。她强调巩固的时间不能太短,学生要把今天新学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短了达不到效果。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堂。

李冬梅老师强调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教材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教材内容灵活的教给学生,所以老师要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对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先确定所要讲的每一课的内容,然后对每一课具体内容设计来说,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堂。设计课堂内容时,1、要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

2、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3、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基于问题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像自主探究、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等等。并且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

5、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并提升。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然而更有效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

6、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对于这一点来说,李冬梅老师给出了两点建议:

1、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还应该以范例的形式给出较详细的学习指导。以便于学生在没有听懂或没有听清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自己浏览重新理解。

2、对于一些简单工具软件的操作,当学生自己可以根据步骤完成时,可以不讲,以技术支持的方式给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花大量的精力来备课,才有可能达到效果。

7、布置难易适中、开放的实践内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只有在亲手实践后才能理解与掌握。所以,每次课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每次课要布置难易适中的实践。实践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操作性要强,要给学生的创意留下空间。也就是说,用我们教给的技术或工具,让学生来解决他最想解决的问题,作业具有开放性。

8、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给出恰当的评价与反馈。

最后,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作了如下总结:

1、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实践内容。

2、给学生想象和创意空间。

3、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做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

4、把课堂还给学生。

5、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反馈。

6、强调激励。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它们特定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教学目标。

【案例】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其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其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需侧重于让学生体验或回顾自己获取信息的过程,并引导其对这一获取信息过程的归纳与总结。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对某些问题进行观察研究,进而完成任务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获取信息的个性化途径与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特殊,知识系统的连贯性不强,不同模块如程序设计与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间的学习目标与特征结构相对比较独立,这就需要教师考虑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学习的适用性。

【案例】在“计算机组成”的学习中,其教学内容侧重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构成有个初步了解,内容显得较为规范,趣味性相对较少,在教学中一般会用人自身的结构来较为形象地类比计算机组成,主要用的是讲授法,这对促进学生理解很有裨益,但要使学生对相应的学习内容印象深刻,显然需要使学生对计算机组成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与体验,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和操作的方法或者是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探索计算机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与实际体验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

(三)依据学习时空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的问题多样复杂,这就使得信息技术的学习时空极为开放和宽泛,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对于教学方法而言,还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习时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考虑相应的学习是面向怎样一种时空,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案例】前面提到的“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知识点,光是靠课堂上的讲授与学生的简单操作较难很好地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能超越课堂,面向生活,让学生从对问题的探索中真正学习和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如前面所说的,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问题进行实际调查与探究,并引导他们归纳这一过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总结经验,形成个性化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方法。

(四)依据学生特征

不同教学方法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的吸引程度也大不相同,如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学段学生一般对趣味性竞争性的具体操作比较感兴趣,可以使用游戏引导法;而高学段学生则是对自主创新、表达交流比较感兴趣,可以使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而不同信息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偏向,如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更愿意教师采用演示法,然后通过自己模仿来步步跟进老师,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更愿意自己摸索创新,比较喜欢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

【案例】在“动画制作”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动画了解和学习的程度不同,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使每位学生能够在其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成功体验。

(五)依据教学规模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按其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班级、小组、个人。显然不同的教学规模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班级一般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面向小组则采用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而对于个人,则采用自主学习法、实验法等。这就不仅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还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规模大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http://www.xiexiebang.com)。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是指上课之初教师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定的教学组织引导工作过程。课堂教学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导入环节起着引课的作用,因此不宜过长。主要的导入方法有: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兴趣。亦可通过设计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入情境,在兴趣的驱动下,进入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身边生活环境的变化(如:网络带来的网络视频会面、网络购物等),令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喜人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此种导入方法有利于为情感领域目标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设计时注意即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即将进入的教学内容上。下面通过实例分析情境导入法在课堂中的运用。2.巧设悬疑法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法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使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与学生随意交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教师亦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教材标题,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提高其参与意识,进而进入课堂学习。

3.温故知新法

这是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它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这种由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方法,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本质,并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我在上武汉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制作雾霾提醒牌》中,运用的就是情境导入法。我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由于武汉是一个雾霾很严重的城市,学生对雾霾都很了解,也知道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所以我就以雾霾为出发点,以完成制作一个雾霾提醒牌为任务来导入本节课。在做任务之前,考虑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提醒牌虽然见过,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也不知道提醒牌到底该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所以我先展示了生活当中的提醒牌,给学生形成一个提醒牌的概念,然后再展示出自己制作的雾霾提醒牌,让学生明白雾霾提醒牌可以该怎样做。其次,在雾霾提醒牌中,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提醒牌里的提醒词是当今流行的网络词语,学生个个都耳熟能详,提醒牌里的形象是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简单画像,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极高。导课的方式,应遵从启发性、趣味性原则。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来灵活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非常广泛,而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它独特的优势。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并借助形体姿态,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广泛被应用。

二、演示法

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还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重点,因此一些示范性的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展示和基本故障处理、学生的作品演示、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等。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演示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也包括学生的演示,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演示,作品的演示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演示法对于学生打好信息技术基础、勇于表达交流、激发学习热情来说至关重要。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仪器设备,通过操作、观察、研究,获得知识或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操作实践性强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课时的70%”[1],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安排课时应注重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并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归纳总结自己的上机经验。

四、自主学习法

是指学生通过个人自学、交流讨论、互助合作、操作实验等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和小组及集体的优势,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五、计算机游戏引导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用健康、益智性的游戏软件进行教学,也可以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编写一些简单的游戏程序,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六、小组讨论法

为了提高学生互助协作和研究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的成员围绕着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会按照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根据小组安排机房座位,目前比较适合小组讨论的机房座位安排方式是圆桌式,这样的座位方式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

七、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其感兴趣的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诸如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寻师访友等种种途径最终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应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形成一个渴求学习的良性循环。

八、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素养水平层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层次且不断递进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其可持续性学习。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法关注教学中各要素间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等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九、基于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

基于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是指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点的过程融入到一定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这个活动有鲜明的主题,并且这些活动主题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其它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以开放性的课程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认识的完整性。以下是我的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用的教材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何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生:3~4位同学谈,掌握时间,控制夸夸其谈。

师:谈的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一些时间去学习。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在说我们正处于什么社会?什么时代?

生:信息社会、信息时代。

师: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报纸、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等,信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马()()屯()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

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2)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生:查字典、查资料。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

师:看过《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得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一)信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依附性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

1.观看一段录像:烽火(花木兰的片断)

师: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生:……

师:那么信息需要依附于什么来传递(它的载体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生:……

2.[体验二]:比划、猜游戏

要求:一个同学上讲台猜,当教师给出内容后,台下的同学不允许讲话,举手经教师同意后站起来比划,一人只准比划一次,动作不能重复。

[投影]:图片(大象、汽车)、文字(照相、打篮球、周杰伦)

[归纳]: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声音,还有很多种形式(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肢体语言)

3.看投影并分析的例子

A.早晨闹钟响了,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依附于什么传递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B.晚上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信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共享性

师:没打铃之前,投影仪上放的图片是什么?

师:我放映一幅图片为什么会有多个同学回答我?

[总结]:信息的交换使得大家都享有了被交换的信息。

师:读肖伯纳的名言。

提示: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每个人手里就没有原来的了,而思想代表的是是信息,交换之后会多加,可以同时存在。

现场找实物作比喻。

(三)信息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时效性

1.师[讲故事]: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

2.分析: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3.举例让学生讨论回答:

交通地图、中奖兑奖、天气预报。

(四)信息的第四个基本特征价值的相对性

师:比谁举的例子多?(当场进行分小组)

[提示]:

相对性:旅游信息、田忌赛马、油价信息、中考信息。

可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虚假广告、中奖的短信、银行自动取款机上的温馨提示。

(五)信息的第五个基本特征可伪性

师:刚才我们亲眼看的图片都可以欺骗我们的眼睛,造成视觉上的差异,大家都很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们被虚假的信息欺骗了,还会快乐吗?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伪信息,会使我们的财物受到损失,精神受到伤害,要提高我们的警惕意识,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总结]: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信息的价值。而不真实的信息,不但不能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错误,其价值可能为负。

我选择了讨论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因为本堂课是一节理论知识课,所以不能涉及到演示法。而且这堂课的内容是信息的基本特征,这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属于比较了解的内容,只不过没有在大脑中把他们归结到信息的特征当中,所以这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自学课本的信息的某些特征,这些内容都是属于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其次,信息无时无刻都是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他们对信息有很多可以说出来的,所以采用讨论教学法也是非常的合适的,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大家都有话可以说,最后由老师慢慢的引导和总结。在信息的传递当中,我运用了游戏教学法。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始终对游戏是比较热爱的。而采取的你比我猜的游戏,高一的学生在电视或者网络中经常能看到,在模仿中也就学会了这个游戏,丝毫不陌生。通过将这个游戏与信息的传递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效果非常的不错。

总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但是也有它的缺陷,选对教学方法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至关重要。

第二篇:分享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分享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

师:老师也和你一样,非常喜欢旅游,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旅游好吗?好,现在我们出发。请大家打开“美丽的风光”,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

(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

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

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

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

生:边读边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的山太美了!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评析: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其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探索,加深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片断4:情景的设置,乐学的源泉。

师:这里的山很美,这里的水更美。现在我们坐着竹筏,到九曲溪上游览一番。请打开“九曲溪”。画面上出现了九曲溪的风光,溪水很静,很清,几条竹筏在水面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漂行,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能身在其中而欣喜,时而为清绿的水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这天下美景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山水这间,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片断5:广阔的空间,自由地探究。

师:武夷山真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同学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它,可以点击“美丽的武夷山”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自由浏览教师事先设计的网页。师:通过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评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维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让学生登录教师的专题网页,自由浏览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使学生开阔了得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条件

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爱莲说》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爱莲说》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学初二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班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浅显文言语句。

3.该班学生在参与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一年多后,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打写作文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ss平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

[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

(二)多样阅读、整体感知:

1、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

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 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多样阅读、感知课文 ⑴听范读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

学生活动:听范读。⑵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⑶学生代表读课文

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协作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小组协作、质疑探究

1、独立思考、质疑发问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探究,解答疑问

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 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

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

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

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

(四)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五)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本文来自www.xiexiebang.com共同协助编辑整理完成。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

师:老师也和你一样,非常喜欢旅游,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旅游好吗?好,现在我们出发。请大家打开“美丽的风光”,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

(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

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

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

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

生:边读边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的山太美了!

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

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评析: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其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探索,加深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片断4:情景的设置,乐学的源泉。

师:这里的山很美,这里的水更美。现在我们坐着竹筏,到九曲溪上游览一番。请打开“九曲溪”。

画面上出现了九曲溪的风光,溪水很静,很清,几条竹筏在水面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漂行,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能身在其中而欣喜,时而为清绿的水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这天下美景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山水这间,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片断5:广阔的空间,自由地探究。

师:武夷山真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同学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它,可以点击“美丽的武夷山”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自由浏览教师事先设计的网页。

师:通过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评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维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让学生登录教师的专题网页,自由浏览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使学生开阔了得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条件

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爱莲说》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爱莲说》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北京昌平第四中学初二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班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思考、主动质疑。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浅显文言语句。

3.该班学生在参与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一年多后,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V-class平台的讨论组上打写作文 【教学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ss平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 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

(二)多样阅读、整体感知:

1、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

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 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多样阅读、感知课文 ⑴听范读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学生活动:听范读。⑵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⑶学生代表读课文

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协作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小组协作、质疑探究

1、独立思考、质疑发问

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

◇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探究,解答疑问

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 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

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

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

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

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

教师活动:明确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

(四)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五)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班 级:姓 名:李学 号:提交日期:

06级教本二班

燕 060401041215 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选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Flash动画制作”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一些制作Flash的一般方法,如路径动画的制作、遮罩动画的制作等。2.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正逐步走向相对稳定与成熟,从思维品质上看,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个人智力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在理科学习上显示一定优势,平时思考问题喜欢感性和形象思维的学生逐渐对理科有畏惧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掌握Flash制作动画的一般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上机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审美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教学内容设计

重点:Flash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实施规划 1.教学模式设计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法:任务驱动 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先给学生们创设情境,给他们展示一些可能感兴趣的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入手,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出制作动画课题。环节一:进入专题

导入。通过一些逐帧动画的案例,引入逐帧动画概念,以利学生理解。同时给同学展示原始动画及动画的结构,指导学生观看小册子动画,提出专题一:逐帧动画。

专题展开。使学生理解Flash逐帧动画的制作思路。主要教学内容是时间轴及其使用以及关键帧及创建方法。同时给出逐帧动画的结构,让学生找出逐帧动画的特点。

通过讲解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以及相关设置,使学生对Flash逐帧动画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上。

环节二:深化专题

通过具体的操作,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加强其动手能力,为过渡动画打下基础。同时,给出任务一:制作一个“移动的球”的位移动画。

环节三:转接主题

通过操作展示,说明逐帧动画耗时费力,制作麻烦,组织学生讨论逐帧动画的缺点,承上启下,为下一专题创设情境,导入下一专题:过渡动画。

专题展开。讲解过渡动画的制作步骤及相关设置,引出过渡动画的专题学习,使学生在刚建立起的兴奋点上,顺其自然的接受新知识,并使之与逐帧动画做一比较,更能加深印象。

Flash动画的制作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容易,从而乐学爱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提出任务二:以过渡动画的形式重作任务一。

五、教学效果评价

Flash动画的制作过程是很轻松有趣的,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如果再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学生的兴致会更高。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非常轻松融洽的,学生的兴致非常高,与老师的互动也很好。这样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如何教授的更好,让学习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学习,教学反响不错,但不同的学习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再接再厉,继续探索。

(二)学生的起点不同。有的学生接触这些知识比较早,懂的也比较多,好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都会了。因此,应根据他们的不同起点,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使这部分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比如说,他们已经掌握的要讲的基本内容,可以让他们给学生们展示,然后给他们一些比较难的任务,从而让他们也有学习的欲望。

(三)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新技巧。同时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如果感觉有些人听不懂,接受不了,那么停一停,必要的时候再讲一遍,直到大部分人听懂为止。在课堂中还应做到又问必答,对于学生的问题尽量给他们做出比较满意的答复,因此,这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

(四)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很快,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电,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更是满足教师本身的需要。

(五)好的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平时要十分留意,有好的资源就要保存下来,并且与其他教师分享。同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教学网站,让他们可以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4 My home教学设计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4 My home Part B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谈论My 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家.本课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My home的第四课时,包括B部分Let's Learn、Let's do。这个课时主要是在学习A 部分有关room的内容后围绕家具、电器展开的单词和指令的学习,Let‘s learn 部分主要学习家具、电器的单词,Let’s do 部分是围绕单词而展开的指令活动,主要训练学生听指令做事情的能力,在活动中掌握词汇。本课时的单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物品,而且也比较简单;所学习的指令的节奏感也很强,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有兴趣。

二、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学过一年英语的四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英语的喜欢已初步体现出个性;而且他们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但在单词和句子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发音不到位或发音不准确的语音错误。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多让学生展现自己,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phone, bed, sofa, shelf, fridge, table, TV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能力目标:

能听懂课文中出现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自己未来的家居。(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中动起来。4.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phone, bed, sofa, shelf, fridge, table.教学难点是单词fridge, shelf, table的发音及“Let’s do”中“Make the bed”、“Answer the phone”、“Set the table”三个词组的发音及理解。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let’s do快速反应,使单调的知识溶进生动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听,做,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设计

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我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营造愉快的语言氛围,通过多媒体辅助法、情景引入法、任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TPR活动教学法等,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训练,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二)学法指导

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动物名称,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同时,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认知上均有所提高。

五、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认、读、玩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复习——呈现新课——趣味操练——评价小结四个程序。

(一)Warm-up/Revision(热身和复习)1.Greeting and daily dialogue

【设计意图:问候语不仅仅是考验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更是我们教师与学生见面后最好的沟通方式。】

2.让学生演唱自编的英文歌曲《Hello》 3.Review the words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A部分let’s learn中各个房间的名称,通过帮助美羊羊复习单词living room, study, bathroom, kitchen, bedroom,并一一指名学生进行认读,全班同学再集体认读,进而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了伏笔。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热身活动,在音乐的衬托下,歌曲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快速地融入英语课中来,调动学习兴趣,为本课教学创造积极条件,也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Presentation新课引入——巧设情景

1、导入:通过前面A部分let’s learn的复习,美羊羊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邀请我们一起去她家玩。看看美羊羊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摆设?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此情景并运用课件,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布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2.新课呈现(1)多媒体课件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my home?”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尽量回答。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回答教者所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说出TV.bed等词。有些学生会说出本课的生词,这时教者就特别鼓励,并反复的读几遍,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2)针对学生刚才说的情况分别进行生词phone, bed, sofa, shelf, fridge, table.的学习。首先美羊羊邀请大家到沙发上去休息。出示sofa的图片,让学生看大屏幕,手指单词,并听录音,教师范读后,采用升、降调进行教读,指名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板书单词,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书写。出示sit on the sofa图片接着,教师再次领读单词,学生跟读,全班分组齐读,再采用个别或小组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读一读。教师及时纠错,及时鼓励表扬。

(3)同法设置不同情境教读bed、shelf、fridge、phone、table五个单词。同时把词组融入进来。

(4)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跟读学习。

【设计意图:整个呈现环节,我采用了英语学习生活化、情景化等方式,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的生动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享受,从而结合语境自然地理解了单词的词义。】

(5)操练单词。①踩地雷游戏。(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本课时相关的六个单词,自由选择读出三个单词,如果读出三个单词且没有碰到地雷者为胜利!

②幸运小转盘。学生自由选出数字,猜一猜是什么家具、电器。

【设计意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是最能让学生“触摸”英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里设计了让学生的两个游戏活动,整体练习后,学生自己操作电 脑来完成,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新单词,并且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同时也体现了英语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三)Practice趣味操练

1.TPR教学:学习Let's do部分内容(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1)先让学生观看这部分的录像或听录音,然后跟说,并对词组Make the bed/Answer the phone/ Set the table要特别地指导。

(2)全班集体跟录音完整地做一遍。

(3)教师给学生发指令,由学生做出动作。加入游戏Simon says进一步巩固。

【设计意图:let’s do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是对本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在学生充分掌握生词的基础上,教师运用体态语示范新动作,引导学生对指令作出正确反应。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

(4)歌曲结束。

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任务,以歌曲《My bedroom》结束本课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到我越来越喜爱英语了。】

(四)Summary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单词。

2.看图片,学生通过电脑打出单词。(本环节由学生通过电脑操作来完成。)【设计意图:一节课要有始有终,因此,在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后,为了使本节课圆满的结束,我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单词,以便加深印象,明白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再次体现英语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五)Homework课后作业 1.向朋友介绍你房间的摆设

2.朗读49页新单词,朗读 Let’s do 部分的短句各三遍。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鼓励学生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

Unit 4 My Home

window desk

chair

door be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载2014级教育硕士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级教育硕士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设计 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A let’ talk 教学设计 尚书红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教学设计 思考问题: 一、如何引导学生在关注影视的内容和画面的同时也有目的的关注影视中的音乐,从而教学质量。 二......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案例片段描述: 片段一: 在呈现本课重点句型“Where is …?”及其回答 “It’s in / on / under…”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此句型形象深动地展......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统 计》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反思 当前,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它提出了语文应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