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莲词教学设计
《采莲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生背诗《绝句》、《山行》。
2、孩子们,大自然真是神奇美妙,它唱着“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春歌,它画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它藏在我们课本的一首首古诗中,等着我们去欣赏,去感受呢。
3、教师导入古诗,板书诗题,指导学生理解诗题。
3、齐读诗题。现在就让咱们随着诗人王昌龄一起去感受一下荷塘的美景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
3、谁能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
4、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
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
(一)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二)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三)品读“乱入池中看不见。”
(四)品读“闻歌始觉有人来。”
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小结,引读全诗。
四、诵读古诗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欣赏《江南》,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江南》,合着音乐唱《江南》。
六、作业
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景美 乱入池中看不见,人美
闻歌始觉有人来。篇二:采莲曲教案
《采莲曲》教案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
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读生字。
3、认读生字
4、认识多音字
5、指名读
6、师范读,指名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把一、二行诗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2、指名读第一行诗
3、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4、指名读
5、齐读第一行诗。
6、读三、四行诗,自由读
四、背诵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古诗。
五、拓展古诗。欣赏《江南》
六、作业:
板书设计: 采 莲 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篇三:第三课《采莲船》教学设计
第三课:《采莲船》
教材分析:让孩子们在亲切的家乡旋律中感受乡音。《采莲船》是湖北人喜爱的民间歌舞节目,每逢春节或元宵节,就扎起采莲船,向大家拜年祝贺。划船表演者通常是3个人(包括划船的老公公、船中坐的姑娘、船尾拿着扇子的老婆婆,做滑稽动作逗趣),表演时边唱边舞,一人领来众人和,加上喜庆锣鼓,非常热闹(多为划船领唱者的即兴创作)。拜年调的曲子很有风趣,形式非常活泼,属湖北民间歌舞曲。节奏生动活泼,加上衬词“哟哟”、“划着”等,增强了趣味性,表现了人们拜年祝福的欢乐情绪。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歌舞《采莲船》,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中原文化。
2、了解《采莲船》的演唱形式和表演风格。
3、指导学生演唱新歌词和划船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学唱采莲船曲调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三人一组进行采莲船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舞扇,船桨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师生问好!
二、激趣感受
2、在元宵节里人们穿着喜庆、漂亮的衣服都做了些什么 呢?心情怎么样?(学生交流)板书课题:采莲船
3、那你知道为什么元宵节里人们会玩采莲船呢?说起来还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师讲采莲船的由来)
4、我们就一起回到元宵节去感受节日的祥和与喜庆,播放
课件1,你们想唱采莲船吗?
三、学唱体验
1、其实有专门给采莲船写的歌呢!翻开书35面,我们一
起听一听,感受它亲切的旋律。(初听范唱)
2、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
3、请拿出铅笔,你听到有打击乐器伴奏的地方划上记号。
4、是哪些地方呢?指名回答。
5、生用打击乐器和一和,唱一唱衬词。采莲船一般都采用
这样一人领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6、完整听唱歌曲,跟琴学唱,重难点教唱。
7、演唱歌曲:师领生和。
8、演唱新歌词,学生和衬词。
四、创编表演
1、我们会唱采莲船了,你们想玩采莲船吗?一起来看看别
人是怎么玩的?播放采莲船表演视频。
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3、你能试着做几个动作吗?学生创编,全班练习。
4、分角色表演,学生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音乐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生再见!
采莲船的由来:
相传洛阳城外有一条长河,人们出城进城很不方便,洛阳城的蔡状元见此情景便带领人们修建洛阳桥,修着修着钱不够了,菜状元非常着急。这时观音菩萨路过这里,想助他一臂之力。于是暗中变化为一个民间女子,貌若天仙,向蔡状元说想在洛阳招亲。这名女子招亲的方式很特别,她坐在河中的船上,人们要用金银珠宝向她打彩。洛阳城的富家子弟云集河岸,纷纷向游船打彩,谁知三日内竟没有一人打中漂亮的仙女,却集攒了很多的金银,此时船中的女子不见踪影,随风而去,众人惊恐万分,观音菩萨在半空中现出原身,人们才知道是观音菩萨下凡资助修桥,后来人们为了感谢观音菩萨给人们降幅,便在春节、元宵节以玩采莲船的方式来感谢她。篇四:经典诵读教案
采莲词
教学内容;
1、熟读会背《采莲词》;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一、教学王昌龄的《采莲曲》;
1、师示范读;
2、指名读、齐读;
3、简介作者;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二、教学《采莲词》;
1、师范读;
2、出示《采莲词》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采莲词
教学内容
1、熟读会背《采莲词》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一、教学王昌龄的《采莲曲》
1、师示范读
2、指名读、齐读
3、简介作者。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二、教学《采莲词》
1、师范读。
2、出示《采莲词》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采 莲 词-----清〃王淑
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译文】 莲叶开着莲花布满了池塘,不仅仅是花有香气,就连水也有了香气。姐妹们在采折的时候,不要全折光了,留下几朵花庇护着水池里的鸳鸯。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让我们再次诵读这两首古诗,感受古典诗词给我们带来的享受。篇五:《江南可采莲》教学设计(攻略版)《江南》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3、以读为主线,层层推进,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句的美,让学生走进鲜活的语境中。
二、教学内容分析:
《江南》是我校自主阳光晨读《读过》中的篇目,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诗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2、赞美江南,齐读课题。
(二)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三)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巩固
1、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板书: 江南
鱼戏 莲叶 东 西 南 北
教学内容: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二篇:《采莲曲》教学设计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据叫《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等。
二、注释
1.采莲曲:东府旧题,《江南异》七曲之一,内容描写江南水乡风光,采莲妇女的生活。2.罗: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3.芙蓉:荷花。4.向脸:对着脸。
5.闻歌:听到采莲女的歌声。
6、一色:同一种颜色。
7、裁:裁剪缝制。
8、乱入:杂入,混入。
9、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三、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四、赏析
1、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___,因而被称为”___”. 参考答案:七言绝句“七绝圣手”
2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_____.性格差别是_____
参考答案: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3这首七绝从()、()的角度,生动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但又不是()描绘采莲的动作,而是以(),刻画采莲女的形象,表现采莲场面。参考答案:这首七绝从(衣服颜色)、(歌声)的角度,生动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但又不是(正面)描绘采莲的动作,而是以(衬托手法),刻画采莲女的形象,表现采莲场面。4全诗()结合,生动表现出()的意境.参考答案:全诗(客观描写、主观感受)结合,生动表现出(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意境 5写出含有花的古诗 梨花: 桃花: 杏花: 荷花: 桂花: 菊花: 参考答案:
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6、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赏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参考答案: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河蟹统一的整体。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虽说是个普通的比喻;却写出了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无限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样描写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8赏析“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9王昌龄《采莲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写出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10、体会动词“裁、开、乱、入”的妙用。
参考答案: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李菊芬
第三篇:采莲曲教学设计
《采莲曲》(其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采莲曲》(其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采莲曲》(其二)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采莲曲:乐府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一色裁:同一种颜色剪裁而成。乱入:混为一起。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闻歌:听到歌声。始觉:才知道。
2、作品译文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裳,简直就象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采莲女们争先恐一进入莲池后,再也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2.同桌互背。3.小组展示背诵。4.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第四篇:《江南可采莲》教学设计(攻略版)
《江南》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
3、以读为主线,层层推进,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句的美,让学生走进鲜活的语境中。
二、教学内容分析:
《江南》是我校自主阳光晨读《读过》中的篇目,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诗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2、赞美江南,齐读课题。
(二)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三)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巩固
1、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板书:
江南
鱼戏 莲叶 东 西 南 北
教学内容: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五篇:采莲曲教案
《采莲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情感与态度: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新生字词,反复诵读,借助课件,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意思,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指导认读:芙蓉、莲。师:每到夏初的时候,池塘里的荷叶就绿了,到了盛夏的时候,荷花就会盛开,还会长出莲蓬。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荷花盛开或者是采摘莲蓬时的场景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王昌龄的诗《采莲曲》。
4、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播放诗人的图片,及简介,进行简单的概括解释。
三、初读古诗
1、同桌互读生字“莲、罗、裁”。
2、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
3、请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
4、全班一起读生字。
5、同学们自由把诗读两遍,读完举手示意。
6、师指名读诗,生评价,师纠正。再指名读。
7、出示荷塘图片,让同学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全班齐读。
四、品读古诗
师:多么迷人的荷塘!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还有些黄
黄的小莲蓬。这歌声多好听啊!原来池塘里还有人啊!这对应了诗中的哪一句啊?(看图,配乐采莲姑娘的声音)预设生答:闻歌始觉有人来。
师: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呢?我们来顺着诗句找找原因。
1、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① 板书:荷叶、罗裙。解释“罗裙”。② 指名读第一句诗。
③ 师提问:听到他读第一句的时候,大家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④ 师:荷叶碧绿碧绿的,姑娘的罗裙翠绿翠绿的,绿得那么轻爽,绿得那么醉人,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⑤ 师:荷叶是绿的,罗裙是绿的,就像是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让我们齐齐读出这浑然一体的感觉。(全班齐读)
2、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① 师:哦!我们看不见姑娘们是因为荷叶罗裙一色裁啊!看看还有些什么原因,我们来看看第二句诗。② 板书:芙蓉脸。③ 指名读第二句诗
④ 师提问: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表演一下采莲姑娘和围绕着她盛开的荷花?(生表演)⑤ 师:看了这个表演,大家知道为什么只听到声音,却看不到采莲姑娘了吗?
预设生答:采莲姑娘的脸庞被掩映在荷花里,交相辉映,一样是粉红粉红的。
⑥ 我们来齐读第二句诗。
3品读“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刚才我们发现的两个原因,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我们来读读余下的两句诗。
师读“乱入池中迷人眼”,问:谁能告诉我是什么乱入池中?预设学生答:采莲的姑娘(从第四句可以看出来)
板书:池中人
师问:这个“乱”字用在这合不合适?为什么?
师:这个“乱”字在这里是混入,杂入的意思。用在这儿表现出采莲姑娘与荷花池里的荷叶、荷花融为一体了,所以,直到听到了歌声,才感觉到采莲姑娘。让我们读出这个融为一体的感觉,读出作者的陶醉。全班齐读最后两句。
五、诵读古诗
师: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整个画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恬静。让我们一起读出那种美。
1、分男女朗读,女生读前面两句,男生读后两句。
2、小组合作,选择最喜欢的形式,朗读全诗。选代表小组上讲台表演。
3、请会背的同学起来背。
4、全班一起背。
六、学写生字
1、请同学门上黑扳在田字格里写生字。
2、同学点评,师纠正。
3、师示范写生字“莲”。
板书设计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
罗裙
芙蓉
脸
池中
人
作业布置
1、回家背诵这首诗,家长签字。
2、找找其他的诗人写的有关采莲的诗句,做摘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