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第11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内容: 两弹元勋邓稼先
四、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第三课时: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完成课后作业。
五、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 1两弹指什么? 2什么叫元勋?
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学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励、踏、须、炮、投、况、(弹)、缺、爆、炸、捆、替、呼
2、启发问题 :
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词义? 鼓励——激发、勉励。(造句)聪颖——聪明。辗转——经过许多地方。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造句)
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造句)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与世长辞:人去世。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造句)
2)这几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几个字的音、形相近?(找形近字、同音字)形近字:
爆()炮()炸(瀑()跑()作(同音字:
踏()须()厉(塌()需()励(3)着样子写词语:
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 代替——替身——身体——体育 爆炸——炸弹——弹弓——弓箭
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 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教师范读课文
(六)学生仿读课文 作业:
1、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时代背景资料、邓稼先生平事迹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衬()村())))3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
同学们,这篇课文题目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
指名读,边读边体会,看有什么新的理解与问题。2)填空:(目的:检查同学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
①默读课文
②填空
A这篇课文的两弹在文章中指()和()B逐段阅读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作者分几个阶段进行介绍?你能用最概括的语言写下来吗?
C 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照()顺序记叙的。
③小组讨论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三)深入学文
1对学生填空,用学生的概括板书 求学 受命研制 患病去世 2集体汇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给你的印象最深)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学生先回答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引导学生体会: 1)求学部分:(1——2)(热爱祖国、勤奋刻苦)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小结:爸爸的影响与教育,奠定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基础。他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使他更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成为他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学业有成后毅然回国的强大动力。朗读课文
2)受命研制部分:(3——9)(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默读课文,在书上批批画画。思考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一点说一点。理解后读书
1)虽然他研究过核物理,但原理与原子弹之相差太远。
2)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的苏联迟迟不交货,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3)必要的资料缺乏,甚至不知上哪去找。
4)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然而许多必须了解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弄明白。5)他们要计算旁人难以想象的庞大的数字,当时只有手摇计算机。
6)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异常危险,尤其是插雷管,万一发生问题就会化为灰烬。朗读3——9自然段。
小结:这一切困难都说明,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邓稼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3)患病去世部分:
重点体会他所说的话。从中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朗读。
(四)总结 朗读全文。回顾全文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志,忘我的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3 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汇报。
(二)新课: 1朗读全文 2扩展:
1)请同学介绍时代背景 2)请同学讲邓稼先的故事
3)把收集来的原子弹、氢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之间交流。3完成练习册的作业。七 板书设计: 3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 胸怀报国志 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
患病去世 实践誓言
第二篇:《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采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了解本文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邓稼先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大家展示的是我国在1964年至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令人奋的是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成功。原子弹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介绍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文 1.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
2.找出最能概述邓稼先一生的句子
——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五、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3、放声朗读,加深体会
六、小结归纳: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2、总结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七、拓展延伸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八、总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邓稼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生活目标,培养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个对祖国、民族有用的人。
九、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为他(她)写一篇小传。
第三篇: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 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后讲解:“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障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元勋”,立大功的人。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稼先。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简介作者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课堂上由学生介绍。明确要点: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T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三)朗读课文(读前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以及查找工具书明确一些字词的音义。
1•注意字的读音。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问题一]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要点提示: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
[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要点提示:引子。从20世纪叨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项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励,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思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四)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学生有可能质疑的问题:
1•原子弹是一种怎样的武器? 2•原子弹与氢弹有什么区别?
(五)作业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一些“两弹”的知识,并介绍给同学。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7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如下可贵精神: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 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他是这样鼓励周围的年轻人的:“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同时,他也是这样做的,“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有时,他备课备到凌晨四点多,在办公室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再如,他跟科技人员在排除故障的第一线没日没夜的干,试验成功后,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是零。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也就无所谓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4)邓稼先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如在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 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武器。又如。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连轴转地算了九次。这样细致地做了以后,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算得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再如,有一次,核装置下到深处时,突然信号测不到。在这危急关头,邓稼先和大家从夜里十二点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凭着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做出现场处理的决定,并顺利排除了故障。
(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生动的语句,并与本组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三)发表感想
教师引导:中国人成功地研制出“两弹”,这震撼世界的巨大成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先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推荐代表到班上发言)。
此问题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和品质,答案不宜强求统一。可启发学生首先关注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是如何以品格影响、感召、凝聚人一起投身到为国争光的事业中的;其次,可引导学生关注邓稼先在研制过程中超凡的创造才能,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讨论写作特点
要求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写作特色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
I•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文章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氢弹研制。并在过程的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三部分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文章有面的交代,有点的叙述,有对工作过程和人物事迹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具体事件的细致描写,两相交融,既照顾了全局,又突出了重点。
3•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
(1)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全文写得最详细的是地下核试验一事。这是一个有情节、有具体情景的故事,其中对人物 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细腻,非常传神地表现了邓稼先的精神境界。
(2 注重细节表现。比如写原子弹研制的一段,并没有完整具体的情节,而是将一系列人物语言和动作细节组合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大戈壁的风刀霜剑、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艰苦。文章充分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五)拓展延伸
I•近几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小组交流后到班上讲述)
2•对于核武器的使用,你觉得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全班讨论)
(六)总结
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邓稼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培养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个对祖国对民族有用的人。
(七)探究学习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武器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人们几乎到了¨谈核色变“的程度。战争可以是不流血的吗?如果你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武器专家,你会设计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呢7下一个世纪的战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7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想法来,不少于3叨字。[板书设计l
”两弹"元勋邓稼先
经历精神
接受使命激动喜悦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克服困难完成设计真诚朴实不求名利
研制氢弹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有胆有识
[教学探讨l
教学本文的重点,在内容方面,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这个不平常的 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在写法方面,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人文教育:让学生明白具有坚定的信念、吃苦的精神,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创新教育:课外探究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放的课堂: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放手让学生朗读、讨论、发现、感受和质疑,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问题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结合自已的经验对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一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该教学设计采用了拟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做到了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阅读、讲解、点拨。整个设计留有空间,使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该设计还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教学中,教师既做到了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的结合,又注重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
第四篇: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
第一部分———要放个“大炮仗”
中本143班 韦红肖 201401401313
一、导入
大家都是会放小炮仗的,对吧!可是,你放过“大炮仗”(原子弹)吗?答案肯定是—没有!我国第一枚“大炮仗”是谁放的呢?那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可邓稼先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顾迈南的一篇人物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的第一部分——要放个“大炮仗”,一起去了解邓稼先这个人物。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写什么)
1·正音、辨形、释意
A掌握读音
元勋xūn彭桓武húan 王淦昌gàn 惶恐huáng胆怯qiè许德珩héng 崭露头角zhǎnlù 销声匿迹nì B把握词意
元勋指有极大功绩的人
惶恐惊慌害怕:万分惶恐,惶恐不安。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板书(让学生反复大声朗读)元勋xūn彭桓武húan 王淦昌gàn
惶恐huáng胆怯qiè 许德珩héng 崭露头角zhǎnlù 销声匿迹nì
2·初读感知课文(自由、放声朗读),把握大意(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指导)A 学生自己理解大意
问题:《“两弹”元勋邓稼先》——¬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写了什么?
答案: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B 解题辅助理解
问题:要放个“大炮仗”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是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机。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美国在1945年就使用了原子弹,而13年后的中国还未研制成原子弹,中国国防落后了,面对美国的威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要造出我们的原子弹。为了祖国的强大,祖国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安宁,中国应有自己的核武器,使中国国防走向现代化。因此,邓稼先在1958年初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也就是要放个大炮仗。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怎么写)
(一)邓稼先接受了什么任务?
邓稼先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
(二)分析:“领导交给任务”领会精神。
研制原子弹,是服从祖国需要,也是邓稼先具有的使命感。
(三)分析:回忆往事
激发爱国热情。
(四)总结 板书
领导交给任务——意义
研制原子弹服从祖国需要,使命感 爱国
邓稼先回忆往事——历史
回忆七七事变激发爱国热情
四、归纳(为什么写)(1)作者写邓稼先向我们阐释了什么道理? 首先,了解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有同名影视、散文、游戏等。
再次,阐述的道理。
A 邓稼先为了祖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研究核武器要几乎绝对保密,他也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诠释了和平年代爱国的真谛。启发我们了解自己的使命,肩负起自己的职责。
B 邓稼先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和对科学的无私风险,淡泊名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C 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人物通讯。(作者:顾迈南,女,汉族,1931年11月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
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人物报道为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下贯穿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五、拓展
1、邓稼先告诉妻子他要调动工作,并没有提到关于参加原子弹研制的消息,这写出了他性格特征的哪一方面?
答案:严守国家机密,即便是亲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则性强。
2、邓稼先与妻子的谈话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他献身祖国的品质?
答案:“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一部分重点写他接受任务那一天的激动心情:听到消息时的惊恐、胆怯,想到不能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惆怅,想到能为祖国研制核武器时的激动与喜悦,作者把人物复杂的情感全部浓缩在他与妻子说的一句话中,质朴无华,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突出了他为祖国利益而义无反顾和无私无畏!他的举动源于他对祖国的挚爱,文中写到他冲破阻挠回到祖国和战争年代颠沛流离的往事,就揭示了他思想感情的基础。
3、了解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中的第一 时 间 内容
1960年11月5日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9日 返回式卫星首发即获成功 1980年5月18日 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1982年10月12日 潜地导弹从潜艇上发射成功 1984年4月8日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7月15日 宣布掌握了中子弹技术 1999年11月20日 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搭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发射成功,在太空21小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搭载两位航天员发射成功,在太空115.5小时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一、三题。
3、小作文:记人的文章。
七、板书
第五篇: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
在读这篇课文之前,我从未听说过“邓稼先”这个名字。只沉醉于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世界。
而通过这篇课文我觉得邓稼先是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且不说在当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如何与工人一起盖房子;也不提当时没有外援,工作艰巨的窘迫场景。就说说这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吧!
我觉得如果换成是我,一个刚从美国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落魄到连资料都没有的场景,肯定立马拍拍屁股走人。还从头开始?不可能!
而邓稼先却没有我这么自私。他不但留下来了,不仅完成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还鼓舞身边的年轻人。甚至放下了自己的学位与头衔。
这对我来说,肯定做不到。更何况不能与亲人联系,又不能发表科学论文呢?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埋没在沙漠里?我这么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肯定做不到。
而邓稼先,他做到了!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如果我可以坚持到这一刻,那么我自己也会挺自豪的。甚至对于自己的一生也已经很满足了。可邓稼先,他觉得还不够!
1967年6月17日,邓稼先及其他工作人员研制的氢弹再一次成功地爆炸了!而邓稼先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
你能连续好几年不与家人见面,不与他们通话吗?你能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住地奔波于危险地带吗?还是你能为了一个细小的疑点用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算九次?我说的这些你真的能做到吗?
如果你刚从美国毕业,你会放下自己的身段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吗?你能在一没条件二没外援三没资料的情况下继续研究吗?你真的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祖国吗?也许你正在摇头,可邓稼先却愿意做这无名无利的工作!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比起现在的享乐主义人,邓稼先可谓是一个最好的榜样。的确,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成功,都是与“邓稼先”这个平凡的名字、伟大的人所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