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随笔2
《小树的梦》教学反思
在教学课文中,我抓住一点引导学生想像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深入地理解课文。
当小树梦见自己没了根,离开了土地,就高兴地跑哇跳哇。我问学生:你们现在就是小树了,没了根,你会怎么表现呢?学生说:我会跑哇跳哇,还会去找我的好朋友玩。还有的说:我没有了根,离开了土地,可算能跑了,我要到我没去过的地方,看看、玩玩。“同学们,们说的真好,小树真的像你们说的一样尽情地玩呀跑呀!可是正当它玩得高兴时,它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根没有了怎么办呢?”我赶紧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想象:你们想一想,小树会怎样?有的同学说: “小树想不出办法,着急地哭了。”还有的同学说:“小树大喊:还是让我变回去吧!我想长根,我想喝水。” 看到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感到:其实,这才是我们上语文课的目的。通过小树高兴与着急地对比,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小树是不能没有根的。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努力的把课本知识向外延伸,想方设法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孩子们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借此来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树的梦》讲完课以后,我便提出了一个我认为开放一点的问题:“现在小树只能扎在泥土之中生长,不能跑也不能跳。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小树也像小花鹿一样蹦蹦跳跳地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有的说可以一天给小树换个地方重新栽。这样也能到很多地方去;有的说可以把树砍了,小树爱去哪就去哪儿。每天给小树输点营养液;还有一个同学说,在树下挖个大坑,给小树安个弹簧,在弹簧四周连几个小泥管,将树插在泥管里,不就可以蹦蹦跳跳了吗?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又大胆又新奇。针对孩子们的各个不同的想法,我没有批评他们胡说八道,而是表扬他们积极动脑,又向他们提出了一点建议。“前两种方法虽然很好,但如果成为现实,我们还需派人每天去看护他们,太费人力才力,而后一种呢,又保证不了小树能吸收到充分的水和养分。你们能不能继续慢慢的思考这些问题,或自己亲手用小模型试一试,改进一下方法,看一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解决这些遗留的问题。我将等待你们给我带来好消息。”
《浪花》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自己的智慧力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中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自主探索,感悟品悟到对内在情感的真情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宠物明星》教学反思
《宠物明星》是北京版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目标是有语气地朗读课文;通过找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了解小猪比拉的漂亮、勇敢与可爱,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理解“明星”的正确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讲一讲小猪比拉救主人的故事。
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但是形式单一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思考:比拉是一头怎样的小猪,并用上“我觉得比拉是一头()的小猪”句式来回答,孩子们的回答如下:我觉得比拉是一头漂亮的小猪;我觉得比拉是一头聪明的小猪;我觉得比拉是一头游泳很棒的小猪。虽然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但是形式过于单一。我应该多出示几种句式,例如小猪比拉(),比拉是一头()的小猪,小猪比拉真()!等等,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进行练习。或者完全不限定句式,让学生自由发挥。
二、指导朗读时,形式单一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注意变换形式朗读,如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但是缺少评读环节。在指导朗读比拉救主人的句子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别的同学读的怎么样。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培养
在学习完比拉救主人这一段时,我让学生独立讲一讲比拉救主人的故事。开始,我给学生一些关键词:一不小心掉进湖里跳入水中、迅速游到、紧紧叼住、用尽力气,让学生自己试着复述故事,并鼓励学生进行故事创造。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加进了很多故事情节,例如比拉和主人去湖边钓鱼,不小心掉进了湖里等等。叙述故事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提供了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房顶上的大蘑菇》教学反思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想运用直观的形象感受,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因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认识的字还很少,对课文的阅读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其缺乏注意分配能力,即使是他们完全认识的字,他们也会一字一顿的去读,并且反复和回读的机率都很高,难以形成连贯的语流。所以我在设计时尽量应用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并且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用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并激发他们由读通到读懂,进而能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从而自主的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课文内容。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获得自主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形成“阅读——思考”、“思考——阅读”的好习惯,从中深刻的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进而运用语文。
经过集体备课,我们段部的老师们参考《学科改进意见》为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张骞老师提出在出示课题时就顺便学习课题中的两个生字,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中记字,也大大节省时间。胡海洋老师提出加入小组合作,让孩子初步进行小组学习。王英老师和李颂提出要演一演,这样孩子既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也在演的过程中练习了口语。融合他们的建议之后,我又从新备课试讲,在最后的讲课中,孩子学习的兴趣很高,掌握的也非常扎实。
《咏华山》教学反思
这节古诗课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因为一年级的古诗课太难上了。我们办公室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她教一年级这么多年,还从没有听过一节一年级的古诗公开课,可想,古诗课的教学模式对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还是一条需要不停探索的路程。
为了上好这节古诗课,我参考很多高年级古诗课的课例。但是,对于高年级来说可以让学生翻译诗句,但是,低年级绝对不可以,教参上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可是,如果只是去读,孩子不能理解诗的精髓,感悟不到诗情,又怎么能有感情的将古诗吟诵出来呢?因此,我设计了读中想象的环节,让以为孩子读,其他孩子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充分借助孩子的想象去理解诗意,孩子就更能体会诗的感情了。
但是,在前两次的试讲中,读中想象这个环节效果并不好,孩子想象到了,但是说不出来或者说不全,这让我很苦恼。这时,我的备课团队帮了很大的忙。在听了我的试讲后,每个老师都积极为我出谋划策,为我想办法。他们建议我在想象之后设置一个小组讨论,让孩子先在自己的组内说一说自己想象到了什么情景,然后在进行小组汇报。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又能让孩子把自己想象到的完整说出来,一举两得。
在最后的讲课中,孩子对《咏华山》这首诗理解的特别好,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出来。而对于我们低段语文备课组,也收获了一二年级古诗教学的一个初步模式。
教学随笔
季庄小学 语文 贾天赏
第二篇:教学随笔2
教学随笔
(二)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很轻松、顺畅,学习完课文后,要引导学生能复述故事,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在让学生学者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的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说话训练有了显著提高。几位指名复述故事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基本把故事的发展经过和结果都说清楚。但也有能力稍欠缺的学生,对有些学生来说,复述故事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
学习故事后,还有一个设计的环节就是准备让小朋友们继续编故事,自己想一想、编一编课文最后省略号隐藏的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作为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中会有这种结尾,就是设计以小羊的惨入狼口为结局,当然老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想,但最好要相机引导学生设计出“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告诉学生坏人是不会得逞的,所以最好设计为机智的小羊能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战胜大灰狼,保全生命。对于其他结局,我们也要表示尊重,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再从思想上去引导倾向正义。
这个编故事的教学设计,只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义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维护正义,我们要与邪恶势力作斗争,要树立用只会保护自己的意识,激发维护正义的情感和态度,通过老师引导设计故事的续编来彰显和强化学生的正义性。
从本堂课中可以看出,越是开放性的题目,老师越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备课时,就应该提前预设学生的答案,并思考疏导的方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不能限制答案,但却要在符合学生性格、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方向上着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敢表达。
同时注意学法指导,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交流,相互讲故事,再在班内交流,对想象、表述都比较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树立学生榜样。把主体性还归学生身上,课堂学习不是为了教授完指定教学内容,而是要通过一定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要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通过说、讲、评让每一个学生都开口说话,给课堂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却也不失规则和纪律。只要学生乃至部分学生通过一次的训练能在语言表达、思维想象等任何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就是教学的一点成功。以学生最喜爱的故事形式来“诱导”学生开口说话,所以收获了一堂较为丰富的课。
2014年10月22日
第三篇:教学随笔2
教学随笔: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第四篇:教学随笔2
教学随笔
说吧,什么原因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一切都是新的,包括教师也换成了明亮的楼房。班级由原来的平房搬到了三楼,环境好了,可是无形中管理上又增添了一些新的麻烦——上下楼的纪律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不得不每天下课、间操、课活都要反复叮嘱学生上下楼时要轻声慢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还时不时的跟在学生后面随时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可是每个课间这短短的十分钟还是有学生告状“老师,XX同学在楼道里大声说话了!老师,XX同学追逐打闹„„”
其实仔细想想,想马上让学生把这些要求都能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正处在好动、自制力差的年龄,对新环境的好奇感还没过,又怎么能向军人一样唯命是从呢?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个过程,我强忍着愤怒劝自己耐心点。
午休过后,第一节课,学生们陆陆续续的进班,只见一个学生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说“万明月被红领巾监督岗的人抓住了,因为她上楼前推了前面的同学”。这样的事情一天会发生许多次,我真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我无奈的摆手示意他,表示我已经知道了。
上课铃又响了,最后走进教室的是一个违纪生,他平时是一个很老实的学生,他主动走近我说“老师,我被减分了”。其他同学都安静下来,等待我处理他。说实话,我真的生气了,可是生气又有什么用呢?不管吧,就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我把他叫到跟前生气的说:“说吧,什么原因?”他胆却的说:“我在食堂回来的路上减的分”。“你做什么了?”“我想去厕所,想紧走几步跟上前面的同学,让他把饭盒帮我拿到楼上去,结果监督岗的同学说我走得快,所以就减分了”。听了学生的话,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那么学生有错在哪里了呢?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管理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去调查了解,决不可因为一时的气愤和冲动,不停理由,丧失理智,这就失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多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对学生多一份谅解,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事物,同时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为自己的留有余地,那么班级管理工作会做得更好。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随笔.2
语文教学随笔(2)
屈指算来十几年转眼即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过憧憬,有过迷惘,有过期待,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思,渴望在自己学科领域中有所建树。
昔日的自己总将课堂的完美一面展现出来,忽略了学生的领悟力,讲台就是我的舞台,演绎着自己对问题的诠释,完全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
当意识到问题后,我又陷入了迷惘中,不知眼前的路是否该走下去,不知课堂到底应该如何驾驭,不能一味的灌输,但却面对着一群启而不发的学生,教学陷入低谷,课堂到底该以何种形式进行?
我期待着,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有新意,我的学生可以勇敢的站起来,课堂的形式可以出现可喜的变化,我期待着……
终于有一天我有了新的发现,我的学生不再胆怯、不再退缩,着实令人兴奋呀!
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那是一个雨后的早晨,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传来,我突然想到,能否将学生分组,并从课堂提问、背诵、作业完成方面以量化管理的方式,尝试一下,为学生赋分,实行奖惩制度,公布积分情况,并予以奖励,没想到每一小组的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了,课堂讨论大家也开始积极参与了,课堂提问不再是某人唱独角戏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一节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而学生
们还意犹未尽,他们期待着能为自己的小集体争光。
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环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境遇,当学生感觉到他被重视时,他的潜质就可能被激发,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或者一句话会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鲜活的事例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作为一线教师,要想在本学科内有所突破就必须去探究,无论是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是教学艺术都应努力研究,特别是要揣摩学生的心理,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切不可高高在上,使自己与学生处在对立的阵营中,不利于自己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