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倍数教学设计
《快乐的动物——认识倍》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王艳玲
教学内容:
北师版 二年级上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快乐的动物(70页)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思考、交流活动,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迁移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观察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
小象、小猴图片教具,三角形、正方形教具,三角形、正方形磁力学具。教学流程:
一、拔河比赛
1.创设情境,引入“倍”
师:周末的时候,小猴到小象家做客,它们之间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小象队派出了2只小象,小猴队一下子就派出了5只小猴。比较小象和小猴的数量,你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两个数量相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
师:小猴队输了,又来了1只小猴,比较现在小象和小猴的数量,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比较两个数量的新说法:倍。
教师示范为什么说“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3倍”,请学生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后教师提问:谁和谁比? 为什么说小猴的只数是小象的3倍? 2.变化数量,理解“倍”
(1)师:虽然小猴的数量时小象的3倍,但是小猴还是输了。小猴不服气的想:我的数量是小象的3倍输了,那我的数量是小象的4倍可不一定了。要想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4倍,小猴应该有几只呢?
生:8只。
师:为什么是8只?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
请学生示范:把小象的数量看成1份,小猴的数量是大象的4倍,那么就有4个那么多,就有4份,也就是4个2,所以是8只。
(2)师:虽然小猴的数量已经是小象的4倍了,可是还不是小象的对手,于是小猴队又派了4只小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了?现在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几倍呢?
请学生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为什么说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6倍?
师:如果我只说“小猴是6倍”行不行?为什么?
(3)师:现在小猴的数量是小象的6倍,这次拔河比赛小猴赢了。小象却不同意了,也派了1只小象,这时谁是谁的几倍呢?
生:4倍。
师:黑板上也不能一下子看出 4倍。能不能画一画、摆一摆,让大家一下子就看清楚?
请学生到黑板摆一摆或圈一圈。
师:小猴刚才是不是12只,现在还是12只,刚才是6倍,怎么就变成4倍了呢? 请学生来回答后师生总结:虽然小猴的数量还是12只,但1份的数量变了,所以倍数也发生了变化。
二、我说你摆
师:象妈妈想请小猴和小象来玩“摆棋子大闯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一起去挑战一下?我们就按照象妈妈的口令,我来说,你来摆。
1.第一关
师读要求:有4个三角形,正方形的数量是三角形的3倍。
师提示学生:先不着急摆,先想想:谁和谁比?所以是把正方形的数量还是把三角形的数量看成是1份?
学生独立按照要求摆棋子。摆完的同桌两个人互相看一看摆的数量一样吗? 请学生汇报:你摆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为什么你摆的正方形是三角形的3倍?
2.第二关
师出示第二关要求:有?个正方形,三角形是正方形的2倍
师提示思考:“?”是什么意思?代表几个?谁和谁比?把谁的数量看成是1份?
学生独立摆一摆。摆完后同桌两人按照要求说一说自己动手摆和思考的过程。
学生汇报摆的结果,教师张贴到黑板上,讨论:大家摆的都是“三角形是正方形的2倍”,为什么数量不一样。
3.第三关
师出示要求:有8个三角,三角的个数正方形的2倍。师提示学生先思考:谁和谁比?谁是1份? 想好了再摆。
生独立摆,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看看同桌是怎么摆的,两个人进行商量。请学生汇报,一边交流一边讨论,到底把谁看成是1份,应该摆几个正方形?
三、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倍”,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倍”,你在哪听说过?大家回去找一找,并进行交流。
第二篇:“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76页例
2、例
3、例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倍”这个字,大家很奇怪为什么王老师教数学,怎么来教大家来认识字来了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一下。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吗?出示PPT2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PPT3 生:用小棒在摆正方形。
请小朋友数一数拜一个正方形要多少小棒? 生:4根PPT4 摆出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请小朋友数一数? 生:8根PPT5 那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生:12根PPT6
3、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看3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
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说成是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那如果我是2个4还可以怎么说? 5个4、6个
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师:再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PPT6 生: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
师:那你根据这副图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第二行有多少个?
2、师:非常棒,我们的小精灵也提出了相同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生: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
师:很好,那谁来告诉老师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生:(4×2=8)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生:乘法 PPT7 师: 对,我们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板书)下面请小朋友画一画,你能根据五角星的颗数,画出三角形吗?请小朋友画在草稿本上,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画。PPT8 我们认识了“倍”,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要是他们一样多我们能用倍数来表示吗? 生:能、不能。
师:下面我们来看完这幅图就知道了,出示PPT9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题:出示PPT10、11、12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认识了倍数)
2、你有什么收获?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作业(卡片)
① 2的3倍是()。② 5的4倍是()。③()的2倍是12。④ 3的()倍是24。⑤ 第一行画:△ △ △
第二行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行的5倍)⑥ 饲养组养了4只灰兔,养的白兔是灰兔的7倍。饲养组养了多少只白兔?
□〇 □ = □()答:饲养组养了______只白兔。
⑦ 运动场上打球的有6人,跑步的是打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一个用倍数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三篇:认识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例1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学习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X K b1.C om(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第四篇:“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76页例
2、例
3、例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
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说成是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问: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4×2=8)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6)尝试练习: 指导完成第76页“做一做”,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三、教学例4,解决问题。
1、指导看主题图,了解题中信息。
2、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1)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2)在充分听取各组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画出“直观形象”的线段图进行梳理、解答、小结。
4、尝试练习:
①指导完成教材77页“做一做”,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
②找朋友:
2的4倍 5的2倍 3的6倍 4的5 倍 7的3倍 6的7倍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认识了倍数)
2、你有什么收获?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作业(卡片)
① 2的3倍是()。② 5的4倍是()。③()的2倍是12。④ 3的()倍是24。⑤ 第一行画:△ △ △
第二行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行的5倍)⑥ 饲养组养了4只灰兔,养的白兔是灰兔的7倍。饲养组养了多少只白兔?
□〇 □ = □()答:饲养组养了______只白兔。
⑦ 运动场上打球的有6人,跑步的是打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一个用倍数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经历说数学,做数学等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新知,重视培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课堂练习设计既有趣又贴近生活,同时又有目的有层次,这样的练习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师对于预设和生成之间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5、说“倍的概念”的时候,学生说得还不够充分,还可以进一步强化。
第五篇: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是在学生了解了整除的意义之后进行学习的,便于学生理解,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理解用“乘和除” 这两种找因数方法的联系,看到一个整除算式能够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基本技能:
能比较熟练地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具准备】课件、小正方形、作业纸
【教学过程】(加下划线的部分是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
一、课前交流: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上堂数学课,感到非常的高兴。你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现在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了)你们是我的(学生)。
师:我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师生关系。
师: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好多的关系,你还能举个类似的例子吗?(谁和谁构成什么关系?)
生:„„
师:那我能不能说老师是师生关系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老师一个人不能代表师生关系。
师:我自己只能代表一方面,不能代表你们。构不成关系。
师:在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数与数之间也存在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学习。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吗?上课。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关系、父子关系等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知识链接: 关于整除。
三、自主学习:
1、写一写从图上看到的内容:图上有()行 小正方形,一共有()个?
列式: 或者
1和12是12的()。12是1和12的()。
2、说一说从图上看到的内容:
图上有
列式: 或者 2和6是12的()。12是()和()的倍数。
3、教学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自学内容是书上的例题,内容很简单,但学生却较难理解,所以在这里,注重了让学生自学后的汇报与小结,同位互相说,再指名说,练习,指名出题。环节虽多但很紧凑,便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意义。)
合作展示:
1、上面的学习我知道了:
2、结论: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因数和倍数”就是在整数的范围内研究的,一般不包括0。(板书:非0)
3、观察下列算式,跟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8=24 2×4 = 8 师:你有什么发现?(此时课件中的两个8变红)
生:都有8.师:对啊,都有8,可8一会儿是24的因数,一会儿又是2的倍数,一会儿因数,一会儿倍数,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课件中的8变红,突出8,在同中求异,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因数与倍数是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个数,在和不同数的组合中它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师:8一会儿是24的因数,一会儿又是2的倍数关键是与什么有关?
生:另一个数。„„
师:也就是因数和倍数实际上指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停顿,让学生说出关系),就像我们说的师生关系一样,那能说8是因数吗?8是倍数吗?为什么?
生:因为8自己决定不了,它可能是因数,也可能是倍数。
师:所以,在说因数、倍数时,我们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与倍数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
4、讨论5、7是12的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抽生汇报。
生1:12个小正方形不能拼成5个一行或个一行的长方形,5和7不是2的因数。
生2:
5、结合图示,引导学生说一说18的因数有哪些,哪些数的倍数是18.也可以让学生列出算式,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既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让学生再次深刻体会因数是在整除范围内研究的。)
四、巩固练习:
4、判断。
(1)因为3×5=15,所以15是倍数,3和5是因数。()(2)28是7的倍数。()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内化知识)
六、拓展
小明、小红和小丽分别用48个、81个和9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谁的摆法多?为什么?
七、课后检测 数学思考:
(1)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方法与什么有关系?
(2)找因数都是成对找的,为什么有些数的因数却有单数个?有单数个因数的数都是些什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