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倍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倍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教学设计

侯家寨乡中心小学 刘英杰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倍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复习巩固自然数的概 念,认识倍数,发现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了解倍数的概念。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 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 用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 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难点:

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了,我们来看一看超市的商品价格哪些是自然数? 生:找自然数

师口述信息:“皮帽90元,布帽18元”

生提问题并解答。(引导提出倍数的问题“皮帽的价钱是布帽的 的几倍?”)

解答:90÷18=5(不加单位)师板书。

答:皮帽的价钱是布帽的5倍。

师引导说出:90是18的5倍。

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超市里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倍数关系? 那袜子的价格3.5有没有倍数关系?(没有)为什么?(3.5不是自然数)

从这个式子里我们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二、合作探究

老师今年25岁,你们呢?(10岁左右)能不能问老师的年龄是 你们的几倍?(不能)为什么?(除不尽)

小组讨论:

计算下面两组题(1)12÷3= 11÷3= 40÷8= 43÷8= 315÷15= 637÷15= 计算黑板上的式子,请小组之间根据结果把他们分分类? 生观察,引导总结:

1、没有余数。

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都是是自然数。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是两个不为0的自然数

3、师总结并板书: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相除,商没有余数,我们就 说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的倍数。

三、巩固运用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1、说说他们的倍数关系。

2、找一找谁是谁的倍数,看谁找得多(小桃子们找不到家了,快来帮帮他们吧!)谁是谁的倍数呢?

指名说答案和思路,全班交流。

3、判断:

① 1.2除以0.4等于3,所以1.2是0.4 的倍数。

② 12是倍数。

③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4、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有倍数关系的数字。(年龄、学生人数、角 的度数等)

探究求倍数的方法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肯动脑,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数 学非常有趣而且有用。

有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还记得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 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谁还能接着往下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你是怎样知道的?3*1=3只 3*2=6只 3*4=12只

根据这个规律,青蛙的数量越来多,该怎么样快速、准确地说后 面的数呢?(给只数乘以1、2、4)指名回答

师说一个只数,学生说嘴、眼和腿。(5只、8只、10只)也就是说: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1、找出他们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2、3、5 通过刚才找倍数,我们发现,倍数有无数个,那有没有最大的倍数(没有)那最小的倍数呢? 总结并板书:(倍数个数无限,有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游戏

出示数字2 4 6 9 12 18 20 30 48 规则:老师出一个数,看你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条件,符合的听指令,做动作,看谁反应快?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积极的参与,不断地探索,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二篇: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转化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若干根

学具:每人小棒若干根,同桌两人一张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设计理念: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思考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一)初步感知

1、引入: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用小棒摆东西吗?会用小棒摆什么呢? 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摆的小花伞,得出摆一把小花伞用4根小棒。

2、动手:学生动手摆小花伞,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摆。

3、交流:(1)说说你摆了几把小花伞,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2)观察黑板上:×××用的小棒根数和老师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出的关系可能有求和、比多少、还有倍数关系。如果没有倍数关系,可以引导学生:除了小朋友们说的求和、比多少,如果换一种说法,说说我们用的小棒根数的倍数关系,你会吗?得出:×××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3倍。

(3)你又是怎么知道×××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3倍的呢?有些学生可能是直接通过观察,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将求12是4的几倍转化为12里面有几个4,并用除法计算。

(4)12÷4=3表示什么意思?单位怎么写?得出:12是4的3倍,说明倍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5)让学生说说自己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4、引出课题:用倍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进一步感知

1、引入: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一起去看看。

2、出示: 跳远比

松鼠:

袋鼠:

猜一猜:袋鼠跳的长度是松鼠的()倍。

3、出示数据,电脑验证

(三)自主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自主提出问题

出示:爬行比赛

蜗牛24只 毛毛虫6只; 乌龟4只。

学生提的问题能口答的直接口答。(如求和的或者比多少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摘录:“蜗牛的只数是毛毛虫的几倍?”或“蜗牛的只数是乌龟的几倍?”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比较两个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灵活应用 解决问题

引入:闯关比赛

1、第一关:估一估

估一估,左边公鸡的只数是右边的几倍?

图片出示:左边20只公鸡

右边5只

2、第二关:“阳光伙伴”体育运动

出示图(略)

要求列式表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之间有倍数关系。

3、第三关:开启智慧大门

出示智慧大门图

1、提示学生:智慧大门上方有12盏灯,小朋友必须开启一些灯,而且开启的盏数与关着的有倍数关系。如开启——10盏,关着——2盏。10是2的5倍。

要求同桌合作用彩色笔涂色,探究不同的涂色方法。

(五)、课堂总结 深化主题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约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约数和倍数

“菲”同寻常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

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依据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关系。

2、区别除尽和整除,倍和倍数概念间的异同,倍数和约数相互依存关系。

教具准备

口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随机口算

15÷3= 10÷3= 1.5÷3= 28÷7= 20÷7= 28÷0.7= 33÷11= 35÷11= 3.3÷1.1=

二、建构概念

1、认识整除

(1)、根据商的特点,你能将这9道算式分分类吗?

除尽(没有余数)除不尽(有余数)(2)、除尽的这类算式还能再分一分吗?

除尽 整除 不能整除

师指出:像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时,就是一个整除算式。

(3)、你能再举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吗?师相机板书

(4)、设疑:太多了,说不完!谁有办法把大家的整除算式概括成一个整除算式?(5)、启发:请字母来帮忙啊,被除数用a,除数用b,商用c,怎么表示?

师板书:a÷b=c 追问:这个整除算式中,a,b,c各有什么特点?(都要是整数,没有余数,b≠0)

(6)、指出:当a、b、c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时,就是一个整除的算式。由此便可以说:

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7)、学会叙述:例如15÷3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还可以怎么说?

选一道算式,像这样说给同桌听。(8)、判断练习P40练一练

2、认识约数和倍数

(1)、师指出: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板书课题)

(2)、例如“因为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所以,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这句话你会说吗?

请同学们选一个整除算式,也可以自己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一说。(3)、判断

①因为1.5÷0.5=3,所以1.5是0.5的倍数。()②因为9÷6=1.5,所以9是6的1.5倍。()③因为36÷6=6,所以36是倍数,6是约数。()④5是5的约数,5又是5的倍数。()(4)、填空,使它成为整除算式。

()÷1=()0÷()=()师:能填的完吗?填不完是因为怎样的数都可以?

任何整数 任何非零整数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任何非零整数也都是0的约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P431-4 机动

四、小结应用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这些知识,你能从下面这组数中,任选2个数字说句话吗?

5 3 2

第四篇: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合肥市螺岗小学 何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70-72页的例题及相应的“试一试”,第72页“想想做做”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本节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抽象,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注重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概念间的关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教学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一个数的因数时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其自主、发现、归纳总结方法,其实就是学生逐步完成自主构建的过程,在发现倍数和因数的特征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供必要的素材、显现共同的特征,学生从而归纳总结出共同特征。练习设计紧密练习生活,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我将主要采取“尝试、指导、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七、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八、教具准备:

12个小正方形纸片,学号卡片,投影仪,计算机。

九、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课前,我深深地苦恼此课的导入。首先新旧知识的联系不可用,复习以前学习哪些数来导入一是误时、另对后面的学习作用也不大。其次,很多老师都借用生活中的关系来切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如“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的问题”,以及从“师生关系开始谈话”,感觉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后来又看到借用高斯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数学比喻科学的皇后,那数论就是皇后头顶上的皇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想摘取皇冠上的一颗宝石,那么就来学习“倍数和因数”一课。此处我慎用的顾虑是学生对于数论这些专业的词根本就不了解,反而变成老师的故弄玄虚了。又兼顾到课堂的容量很大,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既然没有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点,还不如直入课题。除非能设疑,比如曾听一位老师精心编排了一个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既用到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激发探究的欲望,且学生对此情境又很感兴趣】 1.提出活动要求:课前,老师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了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听好要求:

你能用这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吗?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

【无论课堂的时间有多紧张,此处摆一定不能省,一是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另老教材上提到整除的概念,此处通过摆12个小正方形,正好可以既让学生感知分的数都是整数,又不至于解释让学生听不懂。这正是苏教版的优点】

2.汇报交流:师:你的摆法是?生:每排摆3个摆了4排。师:还有不同的摆法?生:每排摆4个摆了3排。师:还有补充吗?生继续汇报到:也可以每排摆6个,摆了两排;每排摆两个,摆了6排。师还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摆法:每排摆12个摆成一排;同样每排摆一个摆成12排。还有吗?生:没有了。师:在这6种摆法里,其中把每排摆3个摆成4排这种图形旋转90度就变成和每排摆4个摆成3排,因此就保留一种。后面两种演示同上。

【此处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花了一番心思。把这12种方法分开作了许多个小插件,当学生随意说出一种,我便能立即出示。另外课件通过演示旋转九十度便发现两种归为一种,这样也很好地为了后面因数不找重复的数做铺垫】

3.师:那么这3种摆法用三道乘法算式表示就是? 生:3×4=12、2×6=12、1×12=12(并板书)

【从下到上非常有秩序的写上,也为后面学生有序地找因数埋下伏笔】

二、建立概念

1、师:可别小看黑板上的这3道算式,我们今天研究倍数和因数关系将从这3道算式拉开帷幕。(板书课题)补充说明: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以3×4为例,我们便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是4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谁可以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练说。师:老师这里还有两道算式,选一道说给你的同桌听。后各请一位汇报交流,师指出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6也是因数可不可以?让学生感知说话必须完整。

其中1×12=12,学生说完时,师追问哪两句比较拗口,“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确实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

【此处充分利用写出的三道乘法算式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为学生设计了“接受、领会—模仿、理解”的学习过程:先结合算式4 × 3 = 12 介绍“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让学生读读、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与乘法有联系的,表达的是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接着要求学生根据6 × 2 = 12、12 × 1 = 12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在迁移中进一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其中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等特例,为后面的教学扫除难点】

2、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拓展练习

师:现在给你们一个当小老师的机会,谁能说出一道算式?其他同学根据这道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师借机指出,能不能说某数是因数或某数是倍数,让学生感知数学概念的表达必须清楚、完整。

二、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共同找12的因数

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三道算式:刚才我们说了哪些数都是12的因数?

生:3和4是12的因数,2和6是12的因数,1和12是12的因数。师进一步指出:你能把12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吗?

生汇报:12的因数有1和12、2和6、3和4。(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12的因数)

师:谁注意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写的? 生:一对一对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此处我再次利用这三道算式,目的是减轻了学生找因数的难度。给学生一种找因数和写因数的模式,让其潜移默化地感知如何有序、完整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另外充分利用这三道算式,不光是为了建立概念,更让学生感知如何去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整数的成绩】

2、找36的所有因数

师:考验你们的时刻到了,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想一想怎么有序的一个不漏的写全,最好把怎么找的方法也写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展示学生中间出现的作业情况,请三位学生板演。(有用口诀的,用除法的,随意找的。)

师:说说你是怎么有序思考的?你们对他的想法怎么看?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可能出现用乘法口诀的方法一组一组找的,突出一对一对找;

也有学生用除法来找,出示算式,也是一对一对找。

师:先想到了哪道除法算式?36÷1=36 这一个除法算式可以找到几个36的因数?接着找。不管用乘法口诀找还是用除法找,都是从几开始的?这几种写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我们一般都是把这些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整齐。【让学生感知从谁开始找很关键】

为什么36÷6=6或者算到六六三十六之后就不再继续找下去了呢?我们来感觉一下【同样感知找到何时为止也同样重要】

师:体会体会老师板书

1、学生:36、2、学生:18、3、12、4、9、6这两个因数在不断接近,接近到相差无几。我们一共找到了几个36的因数呢?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办法一个不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整个过程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不断去发现、探讨、完善,自主构建一个找因数的好方法,而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引导】

3、巩固练习:练写15和16的因数(分组写)

四、归纳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师:观察大屏幕上这些数的因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演示,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

1、最大是它本身。(多媒体出示并简要板书)

【此处同样发挥学生的观察、发现、总结能力】

五、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找3的倍数

师:一个数的因数我们会找了,那一个书的倍数呢?在30秒内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

交流方法:用不为0的自然数依次乘

3、不停地加3.而后板书,强调我们一般只要写出五六个打上省略号。2.巩固练习:找2和5的倍数

【找因数的方法比较简单,我开展限时写倍数的活动,再让写的最多的同学谈自己写的快的秘诀,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

六、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通过观察总结并板书:师:观察这些数的倍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的无限的,进而对比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多媒体出示并简要板书)【此书处理同因数一致】

七、巩固练习:

师: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出示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出去游玩,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师:先动手在书中填一填。学生汇报,进而追问:表中“应付元数”都是4的什么数? 生:都是4的倍数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4的倍数? 能把4的倍数全部说完吗?

不能,打上省略号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六一节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你能把队伍的排列情况填写完整吗?同样拿出书快速填一填!汇报交流.师:表中的“每排人数”都是怎样算出来的?(24去除以每一个数所得的结果)师:排数和每排的人数与24有什么关系?(因数关系)

【虽然课堂的时间较紧,但是必要的巩固练习是要的,而课本上这两题的编排,还是比较贴切孩子的生活。在处理上,第一题稍快,可以直接汇报,第二题稍稍引导一下即可】

八、总结全课

师:谁来谈谈,这节课中你都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课我们就上到这,今天请大家以一个特别的方式离开课堂

九、活动(动脑筋离课堂)1.是30的因数先离场 2.是5的因数再离场

师:谁能说一句话让我们大家都能离开? 对了,就请是1的倍数同学全离场

【此处是参考黄爱华老师的分数认识一课的结尾而设计,形式新颖,学生也感兴趣,另又很好地用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五篇:倍数和因数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认识倍数和因数”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0—73页的内容。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启发学生进行灵活的、有序的思考。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且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

[目标设计]

1、经历“活动构建”过程,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关系,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在“玩学号游戏中”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思考。[设计理念]

1、在求一个数的倍数和求一个数的因数活动过程时,利用摆纸片、猜学号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2、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活动过程时,利用学生对乘法和除法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已有认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构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内在关系。

[设计思路]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借助学生利用摆正方形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度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放潜能,开启心智。

[课前准备]学号卡、正方形纸片、每人一个信封。[教学过程]

一、意义构建

1、活动准备。同学们,你的信封里有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请拿出来好吗?现在,你们前后4个同学一小组,用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哪个小组的拼法最多。

会意:要用乘法算式表示。

2、分小组操作,把不同的摆法记录下来。

3、组织交流:要说出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还要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4、汇报板书:4×3=12 6×2=12 12×1=12

5、揭示意义:刚才我们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出了三种不同的长方形,且得出三道不同的算式。现在以4×3=12为例,想一想这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启发学生说一说,然后老师揭示:从数学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相机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6、应用。根据黑板上另两道算式,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7、问题预设:12是倍数,2是约数。明确:倍数和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8、拓展:你能先说出一道乘法算式考考同桌吗?再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谁再来一道算式考考全班?

问题预设:0×1=0 明确: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9、质疑:你还有什么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

[设计理念]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象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方法

(一)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1、游戏引入:现在我们来玩毽子游戏,好不好?毽子到哪位同学那儿丢了,哪个同学的学号就是下一步要研究的数字,把这个机会让给第一排的同学好吗?

2、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3的倍数?

3、生生合作:预设出现的情况(板书)(1)3×1=(3)

3×2=(6)3×3=(9)

(2)3的倍数有3、6、9 „„„„

4、师生交流。

(1)问题: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指名回答)(2)明确:3的倍数是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

5、问题: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3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的结果)能把3的倍数全部说完吗? 应该怎样表示问题的答案?

相机板书:3的倍数有3、6、9„„„„。

6、试一试:

(1)分别写出2和5的倍数。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本在上。(2)问题: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想一想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7、小结: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练一练。

9、质疑:你们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问题吗?

[设计理念]利用游戏引出学生自身的学号,再以学号为研究内容,从而使学习内容现实、有意义。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猜一猜:现在我们来玩学号游戏,老师手里握的是第5排某个同学的学号,而且不是单号,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

2、确定数字:恭喜你,答对了,是36号。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36所有的因数是哪些同学的学号。

(1)问题:谁能说一说哪些数是36的因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2)明确:如果有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36,那么这两个整数都是36的因数。板书()×()=36。

(3)交流:你的学号数是不是36的因数?为什么?

1我的学号是36的因数,因为我是2号,2×18=36。○2我的学号数不(4)汇报:○是36的因数,因为我是7号,7无论和什么数相乘都不得36。

3、问题:怎样才能有序地找出36的因数?谁能告诉大家,并说出算式。预设:(1)×(36)=36 36÷(1)=36(2)×(18)=36 36÷(2)=18 „„„„

(6)×(6)=36 36÷(6)=(6)

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36。对于(1)×(36)=36和(6)×(6)=36这两道算式你不想对同学说两句吗?

4、启发

(1)在(1)×(36)=36中,36即是36的因数,又是36的倍数。

(2)在(6)×(6)=36中,6是36的因数。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一个。

5、现在请两位同学说说你们的学号是多少? 8 16

6、问题:你能很快找出这两个学号的因数吗?直接写出答案。8的因数有1、2、4、8。16的因数有1、2、4、8、16。

7、问题: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8、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9、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诀窍?(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设计理念]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拓展提高:

1、出示: 45 30 5 3 2 要求:选2个数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造个句。

2、猜一猜:

老师的年龄能被7整除,老师可能是多少岁?同时又是4的倍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3、请你拿出学号卡,在纸上写下你的学号数的所有因数。

(1)、汇报: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学生请举手。只有一人,你很幸运,你不想说什么吗?

(2)、学号数只有2个因数的学生请举手。(2、3、5、7、11„„)

(3)、其它数的因数个数多少不一,同学们猜一猜,在它们中间,因数个数最多的是哪一个?理由?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个尽快地找出来。

[设计理念]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同时还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敏捷,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无限喜悦,更是为后继学习埋下了一个伏笔。

四、收获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想提什么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抽象的数学课。面对这样的课,我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就是:教法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改新理念落实比较到位:

(一)巧妙借助生活实例,轻松解决概念难点。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我用聊天的方式,用一个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用他们十分熟悉的人物关系,既引出了新课内容,又帮助学生理解这堂课中“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后面教学中生硬的讲解,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本课根据学生对游戏的选择,使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始发于学生,终结与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展现。课堂上,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幸运号码找朋友,介绍自己与编号的关系,既巩固了知识,又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迎合了学生的喜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活动也成为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营造开放型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让学生大胆的,自由的想,说,做。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天真烂漫的孩子是怎样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说才能反映出来。为此,在进行整除意义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们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分一分,想一想,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彼此的想法,分法,求同存异,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方法正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感悟。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耍中,轻松的获取知识是极好的学习途径,又可以将学生很好的吸引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对对碰”“找朋友”中感受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的含义,从而也使教学的难点的以突破解决,用这种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方式来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内涵,比枯燥的说理,讲解,乏味的练习题,有着更强的吸引力与调动性。学生在课堂中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兴趣和发现热情展露无遗。

(四)幽默生动的语言与亲和力,创建了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巧妙运用幽默,激励性的语言有效的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一直保持着兴奋的学习状态。此外,还置身于学生当中,做学生的一员,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在学习约数和倍数中,我把自己也编入了学生的幸运号码中,并与学生共同游戏,置身学生当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也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新概念。

下载倍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倍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即墨市长江路小学吕春峰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拓展平台》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动手操作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建立乘法与倍数、因数的内在联系;......

    《约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约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作者:南京市溧水县和凤中心小学 吴存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39-40页数的整除、约数和倍数、“练一练”,选用练习七的第4题和补充练习,《约数和倍......

    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小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 嘉思腾教研部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青白江区龙王学校:陈学梅 教学目标: 1、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1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使学生依......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12~16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首先以例题的形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然后在例1和例2中分别介绍了求......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

    倍数问题教学设计

    倍数问题(一) 教学内容五年级奥数A版93-95页中的“王牌例题1-3”及完成“举一反三1-3”中9道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