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教学设计7学案
第11课《春》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3课时)[学法导引] 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文中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启发人们要珍惜春天,积极向上。本文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到来;待她降临,则尽情欣赏大地回春的美景;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文章中,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着力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富有诗情画意。学习中,要体会这准确、生动的景物描写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还要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此外,应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典题例析]例题: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解析: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是依据春天成长的顺序来写的。第3题考查对语言表现力的认识。第4题则须先分析原文的句式特点:三个比喻形成一组排比,分别写出了春的三个特点,再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摹仿。参考答案:
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课时训练]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朗rùn()
wǎn()转
酝酿()()liáo()亮
hōng()托
应和()
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1、涨
2、散
()
()
()
()
3、晕
4、藏
()
()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4、舒展、活动。
()
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节):
_______春
宏观勾勒:
第二部分(第2-7节): _______春
春
图(春)
春
图(春)
具体描绘:
春
图(春)
春
图(春)
春图(春)
第三部分(第8—10节):_______春
训练二
一、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B.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C.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
二、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三、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处处闻啼鸟
()
6、天街小雨润如酥()训练三
一、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
用心
爱心
专心
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
②
③
④答: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春的色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春的色彩是什么呢?
一出门,到处都是一片雾蒙蒙般的绿色,一山的。一树的,一地的,一湖的。不知是谁,把一瓶绿色的颜料掀翻了,泼撒在宣纸上,点点滴滴都是绿。枝头最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淡紫色、白色„„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5、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
嫩绿
翠绿
草绿
浅绿
6、解释下面词语。朦胧:
感召:
7、文段中写到“春”的色彩有哪些?最突出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答:
8、加横线的句子是活用了别人的句子,请问原句是什么?答:
9、加波浪线的句子和课文《春》里写春花色彩相似,但没有课文里写得具体、生动,请将课文有关的句子默写出来。答:
*
10、语段首句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语段中已点明了春的色彩,在你看来,其余三季的代表色分别是什么呢?请否谈谈你的理由。答:
《春》训练一
一.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â
二.1.zhǎng(涨价)zhàng(涨红了脸)
2.sǎn(零散)sàn(散步)
3.yūn(晕车)
yùn(黄晕)
4.cáng(捉迷藏)
zàng(宝藏)三.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 四.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具体描绘:草(草报春)
花(花争春)
风(风唱春)
雨(雨润春)
迎(人迎春)
第三部分:颂(春)
用心
爱心
专心
《春》训练二
一.B 二.1.“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三.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5.听觉
6.味觉
《春》训练三
1.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触觉
嗅觉
听觉
4.和煦
温暖
5.草绿 嫩绿 浅绿 翠绿
6.朦胧:模糊,不很清楚。
感召:感化召唤。7.草绿、嫩绿、浅绿、翠绿、粉色、淡紫色、白色。最突出的是绿色。
因为绿色象征了春到人间,万物生机勃勃。
8.“一叶落而知秋”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10.(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7、雷电颂教学设计及学案(范文模版)
7、雷电颂(教学设计)
主备人:田琴珠
备课组员:杨保谊 李林玲 张支尧
一、教学目标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
1、郎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课练》1—4题
(二)课中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2、展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3、导学讲练 指导自学(1)检查预习(2)读准字音
睥睨(pì nì)咆哮(páo xiào)鞭挞(tà)(3)戏剧知识简介及背景介绍。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了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屈原》是郭沫若抗日时期历史剧的的代表作。它绝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针对抗战时期的中国的政治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了,换名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诉神祗的内心独白。文章充分表现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8段)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9—13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第二课时
1、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2、导学讲练 自学指导
(1)课文中作者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事物新的含义,请例举说明。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东皇太一”: 象征着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2)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呼唤与歌颂,怒斥和愤恨。(3)修辞手法:
①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②运用比喻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③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3、目标检测 品味语言: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对风的的呼喊,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明确: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2)通过对屈原内心的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4、小结
郭沫若的《雷公颂》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抒情散文诗,震撼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其原因是什么?
①瑰丽奇特的想象美;②激越澎湃的情感美;③灵活多变的修辞、名式美。
5、配餐练习A组:
1.解释下列词语 咆哮: 迸射:
指天画地: 拖泥带水: 2.填空
屈原(约前340—约前248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 国人,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 》。
B组: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几例说明它的表达效果。
6、教学反思 雷电颂(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性格特点问题: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历史剧的特点
填空:本文选自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 在抗日时期历史剧的代表作《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提示,反映。
二、问题探究
1.风雷电象征着什么?
2.本文多处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三、目标检测
1、课文中作者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事物新的含义,请例举说明。
2、作者的感情是怎能样变化的?
四、学完本文后,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雨”或者“风”。配餐练习A组:
1.解释下列词语 咆哮: 迸射: 指天画地: 拖泥带水: 2.填空
屈原(约前340—约前248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 国人,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 》。
B组: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几例说明它的表达效果。
第三篇:春 学案
11.《春》学案
主备人:吴秀芹 审核:王晓飞 集体研讨:全体语文组教师 课型: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第二课时 安全提示:交通 教师寄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赏析语言。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语言美,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2、学会赏析本文语言的方法。学习难点:
通过产生联想,学会赏析本文语言。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 飞)着。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 逼)你的眼。③山________(湿润 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 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4.按要求默写课文。
①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新课,自主探究
1.考考你的修辞知识: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E.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F.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检查一下你的知识积累:请写出有关春天的诗句。
(1)
(2)(3)
(4)
(5)
3.积累精彩的句子,你会越来越有才华。请看下面的空,你会填吗?
A.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B.“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C.“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D.“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E.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有何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完成表格。
4.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四、达标检测
基础与理解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睡(shuì)醒 赛(sài)跑 蝴蝶(dié)捉迷藏(cáng)B胳膊(bo)抚摸(mō)应和(hé)鸟巢(cháo)C酝酿(niàng)薄(báo)烟 黄晕(yùn)抖擞(sǒu)
D蓑(suō)笠 散(sǎn)落 润(rùn)湿 眨(zhǎ)眼
2.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3.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抓住了春天里花 的 特点?
(2)文中的“闹”字用得好,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
B.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C.衬托花朵繁盛和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3)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因为()
A.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阳光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4.阅读理解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
(2)解词:卖弄—— 宛转——
(3)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4)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
(5)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1.《春》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略 2.略 3.C 4.闹逼 朗润 烘托 安静
5.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像中毛,像花针,像细丝
二、自主探究
1.A.拟人 B.拟人
C.拟人 D.比喻、排比 E.拟人
3.(1)欣欣然(2)朗润
(3)酝酿(4)黄晕(5)一年之计在于春
4.A.侧面烘托花多的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B.“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闭上眼,熟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春雨图”中明写春雨暗写风的句子
密密地斜织着
D.“春风图”中引用的句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
E.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提示: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提示:这一段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两个“了”似乎让人感到了东风,听到了东风的脚步,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那种喜悦的心情。
3.提示:第二段作者勾画了一幅春醒图。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了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读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4.提示:第3段描绘了一幅“春草图”,写出了草的嫩、绿、多。
第4段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第5段描绘了一幅“春风图”,作者运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写出了风的柔和和给人带来的愉快。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润泽。
7段描绘了一幅“迎春图”,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5.提示:这部分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赞美春天,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点,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强”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文章主题。
五、达标检测
(一)1.B 2.D 3.(1)繁多(2)C(3)B 4.(1)④②①③(2)有意显示、炫耀。形容声音圆润动听。(3)触 嗅 听(4)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5)春风春鸟喜迎春
第四篇:7 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最美好的礼物(王书玲)最美好的礼物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单元:牵手亲情,唱响关爱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在快到圣诞节的时候,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保罗两次猜错小男孩的想法。这个年少的哥哥,用他的言行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传达给我们的是“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的道理。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3.研读课文,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内心,感受快乐的真谛。
4.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给予是快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是本文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五篇:学案教学 设计
学案模块设计及实施三部曲
——周庆
近年来学案教学成为很多中学流行的教学模式,学案其实就是老师教学设计的体现,学案教学则是以学案和教材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下面我就学案的模块设计及其实施加以说明,仅供参考:
学案的模块设计
学案可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导航、知识拓展、课下探幽四个环节。
制定学习目标,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学习导航,即设计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常识性问题和教学流程,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素质。知识拓展和课下探幽涉及到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化和拓展。
学案的实施:
一、课前阶段
老师在课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信息;其次,解读学习导航,了解本课教学相关的常识性问题,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下进入教材。同时通过本课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这样既明确了课程预习的方向,又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得出的信息落实到学案上,以待课上评价交流。这就是学案实施的课前阶段,即课程开展的预备阶段。
二、课堂阶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简单的问题由师生一起得出结论,对重点要探索性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组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在这之前学生对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结论,现在就是把他们的成果拿出来交流,让他们思维去交流、去碰撞,在碰撞中开拓新的视野,在交流中聚集大的结论,让课堂有声而多彩。讨论完后让每组的代表把他们交流的成果拿出来,老师给以评价、总结。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加以启发、点拨,从而得出结论。这就是学案实施的课堂阶段,这样的课堂形式既锻炼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又解放了老师,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课后阶段
这个阶段也就是课程知识的强化巩固和学习能力的拓展阶段。首先让学生把整个学案重新梳理一遍,再让学生完成课下探幽的习题和相关知识或文章的阅读。最后上交学案,老师给出相关的评价。
当然学案教学只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科目或课程,我们应该灵活设计自己的教学,让课堂丰富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