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课案设计doc

时间:2019-05-12 19: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天门山.课案设计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天门山.课案设计doc》。

第一篇:望天门山.课案设计doc

《望天门山》《江南春》课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江南春》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欣赏感悟,使学生喜欢上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学会朗诵,学会借助图画背诵默写两首古诗。学习难点:欣赏诗情画意,体会诗人的表达的情感。学案导学:

1、了解两位诗人,回忆以前学过的作品。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3、试着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默读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3分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朗读时注意:语速,语调,重音,断句,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读技巧: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牙关开、身体要直、重心要稳、双肩放松、面部自然、精神振奋。)

2、汇报自学结果

四、欣赏古诗,体会意境,再读古诗。

(通过古诗欣赏,让你们感受到原来古诗所要描绘的画面是那样美好,就如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喜欢上学古诗,因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五、小组合作

1、小组之间(前后桌四人一组)结合注释,工具书和视频欣

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

2、结合书中的插图,快速背诵两首诗。

六、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呢?

(可以从学到的知识,可以从诗的意境当中,也可以与从前比较„„)

七、知识竞赛

(一)、必答题

1、请你有感情的朗诵其中一首。

2、请你选择一首默写

(二)、抢答题: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望天门山》《江南春》是三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唐诗。

2、《望天门山》《江南春》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

3、《望天门山》一诗中的“楚江”是指黄河。

4、《望天门山》《江南春》两首诗写的是同一处景物。

5、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的句子是“碧水东流至此回”。

6、《江南春》“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三)问答题

1、《望天门山》中的诗人的观察点是在哪?

2、《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能不能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为什么?

3、《江南春》描写了哪些景物?

八、布置作业

继续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篇:望天门山评课稿

望天门山评课稿

——评《望天门山》 基础性评价方面:

一、学生参与度高

1、师生参与时间分配合理。纵观整节课,以教师为主的全班统一教学时间平均小于60%,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时间高达40%多,所以,这节课师生参与时间分配合理,有利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学习方式欠多样化。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以发言、倾听为主,很少涉及到其他的方式如:约定、运用板卡等,表达呈现、激励应该多样化。

3、教学组织形式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个人学习,双人学习,另外还有全班统一学习,充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有效

1、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掌握“二二三”的节奏,有效扩展文本教育。

2、完成了学习事项。教师能清晰有效的向学生引领学习如何赏析古诗的技巧。

3、学科性强。这节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从品字、品词、品句,逐步学习课文,赏析诗歌。

4、价值提升。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唤起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

第三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参赛课

科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

张德伦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在教学中本着“举字造形,读为主线想象画面、链接资料、文言共生、设境激趣。”设计理念。运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学习古诗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及大好山河的热爱。【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望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古字切入,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老师出示“天门山”三个字的甲骨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真看,说什么字,根据字意,想像“天门山”是怎么样的山?

公元726,年,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天门山,写下了《望天门山》。(教师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

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打开课文,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读自己的。(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

3.初步指导读诗。

检查学生字读音,读出节奏,并采用多种方法读。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什么叫“中断”?

从“断”的小篆写法展开想像是怎么断开的?

“断”和“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带着理解,读出江水汹涌的气势。(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2.学习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找中心字“回”

有三种意思:一回旋,二回转改变方向,三返回。“回”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

再读。(学生齐读一二两句。)

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什么叫相对呢?举例理解。学生展开想像,体会李白的喜悦心情。

4、检查指导第四句“孤帆一片日边来”。(1)“日边”指的是什么地方?(2)理解读出温暖的感觉(3)师生再读

四、链接拓展

1、出示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了解李白年轻时的远大的志向(课件出示李白的诗,学生齐读。)

2、了解要被举荐的李白快乐的心情,再读《望天门山》。(学生读全诗。)

3、出示李白的诗句《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通过对比,了解情不同,景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

4、课件播放歌曲《望天门山》

五、课外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天门山,并把这首诗工整地默写到画上。

【板书设计】(图文结合,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第四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断、开、流、回”,背诵古诗。

难点:能想象并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李白写的诗了,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

生可能会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

师:看来,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大声的读,干脆的读)

(二)分析题意

师:“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师PPT出示“望”在字典里的解释,那“望”在这里是第几个解释?

生:看,在远处看。

师:根据你对”望”的理解,你能说一说望天门山的意思吗?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师:天门山你们了解吗?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天门山?生汇报!

师: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生:注释!

师:你真会学习!注释能够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这就是天门山(出示天门山图片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三)初读古诗,感悟意境

PPT出示整首古诗!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走进天门山,去欣赏它的雄伟与秀丽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语调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这首诗里藏着几个有趣的词语,只有读懂了这几个词语我们才能读懂古诗,老师给他们涂了颜色,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注释了解了天门山,那楚江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楚江?请看书中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讲解:这里的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师:字词都过关了,再读古诗我们会更加顺畅的,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学生)

师:我们把字音读准了,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谁来读?(指名读)

师:请按照老师划分的这个节奏来读。

生读;

师评价:读得不错,奖励你一个任务,听好了,请你推介一位同学,推介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的朗读水平很高,可能超过你!

师:你为什么推介他?生说明推荐的理由。

师:多么谦虚的一个孩子!同学,请你不要辜负你同学对你的期望!来,请你读一读!

师:孩子,首先得感谢你,因为你的眼力很准,你为我们推荐了一位朗读的老江湖!

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望天门山>更是一幅精彩绝伦的画,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找一找看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笔圈出来。

(指名回答)

生可能回答: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相互补充)

师:把你们的回答串联了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的山水画了(出示PPT图片)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乘坐小船去感受天门山的雄伟与壮阔吧!

(四)指导想象,感悟诗境

师(出示第一句诗):读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生读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师: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给我们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

生:断,开

师:PPT出示断字小篆体)这是断字的小篆写法,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生可能回答: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是被江水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师:哦,江水的这种气势你感受到了,用一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生可能回答:波涛汹涌、封号怒吼等

师:让我们聚焦这个开字,(板书“开”)

师:波涛汹涌的长江竟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请你再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吗?)

我仿佛看到:()的天门山被()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师(出示PPT):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形成了水冲山断的画面,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读

师指导

全班读

师:那又是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出示第二句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图片展示);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生汇报:山

师:是呀,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碍,你是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

生:回(板书“回”)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老师这里有回字的两种解释(出示PPT)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谁来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高大、坚固、坚不可摧

师:是啊,天门山真坚固啊,现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思考汇报

生: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时激起回旋

师(出示意思):形成了一幅山阻水回的画面(板书—回)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读出山阻水回的气势。楚江水撞击(或是板书勾画楚江水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的简笔画)

师: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这样的壮举,让我们合着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波涛中,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行着,终于近了,李白又看到了(出示PPT—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读

师:你认为在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为什么?

生汇报:“出”(化静态为动态)(板书:出)

好一个“出”字啊,这两岸的山好像是面对面的在比高矮呢!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当小船在青山间穿行的时候,李白抬头向远处看,他的眼前一片开阔,进入他眼帘的是(出示PPT—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PPT出示后两句插图:两岸的()相互对立着,一叶()从()驶来。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船从日边漂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板书:来)

师: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

那诗人当时途径天门山挥毫写下这千古绝唱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眼前这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男生读)

2.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会想到今天学的这首诗《望天门山》,你一定也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总结: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愿同学们能熟读经典,成为传承文化的使者。

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方法一)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是《天门山》ppt出示

(方法二)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除了今天学得这首望天门山,还有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都抒发了这种感情。

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八)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开借注释

回看插图

出想画面

第五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通过对文字、书法、音乐、绘画的赏析,达到诗书琴画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断锤炼学生的艺术通感,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在情境中反复诵读,从而感受古诗的神韵。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准备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诗)点评:巧妙介绍作者及风格,通过链接李白的其他写景诗,引领学生获得对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的初步体验与感受,产生“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效果。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点评:吟诵是古诗教学中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初见新诗,学生总会产生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读准、读通、初步读出韵味、读懂古诗的目的,为领悟诗境、感悟诗情打下基础。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点评:“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一教学环节运用板画再现诗中描绘的景物,通过抓“开、回、出”等关键字,启发学生想象,使之在循循引导中理解诗意,内化语言,从而感受山之气势,水的澎湃。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点评:紧扣关键字“出”进行感悟,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表及里,再辅以复沓手法,通过一次 次朗读达到回环效果,凸显“出”中之情。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 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 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 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

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点评:通过形象的视频、生动的讲解及入情入境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从而达到声随情动情更深的古诗欣赏境界。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出示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劲之美。(板书:书 画)

2.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课件出示)生齐读。

下载望天门山.课案设计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天门山.课案设计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邓 爱 云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课件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 教案设计 栾川县陶湾镇肖圪塔小学魏环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据形索义,识字解题。 1、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出示课件1:“人”的甲骨文) (预设:生:人。师:听了我的提示,你们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了,下半部分是个“大”字,是......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案 张喜泉 一、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