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负数的认识评课
《负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永嘉小学 吴克梅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本课的学习,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根据本课概念教学的内容特点肖老师采用了“要素组合”的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一、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例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通过几组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气温这一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另外还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到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又通过广泛举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过程处处体现目标意识。
目标是整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教师,应时时有目标意识,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肖老师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又以学生动态举例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负数,并着重研究温度计中的正负数的关系,为下一课认识抽象的数轴和比较大小埋下了伏笔;最后又以分类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完整了所学数的知识网络。
三、在探索与交流中理解负数。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肖老师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在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基础上,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这里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中愉悦学习。
《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曾三次放主动权,即:课前、课中、课后,使教学内容完整、首尾呼应。有梯度的三次选择多向度的内容放主动权,拓宽了学生获得新知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教学的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呢?从肖老师的课堂上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小学生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比如本课中温度计的度数、存折上的信息的引用,形象、直观的数学信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概念内化。
二、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课教学中肖老师课前对学过的数的整理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肖老师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比如课中例1到例3的教学中教师有梯度的设计,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概念内化。
四、鼓励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概念
课上肖老师把大量材料教给学生,经过学生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的东西,抓住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正因为是学生付出了脑力劳动而获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记忆也牢固。再经过练习强化,使以内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简单的想法,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还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评课:负数的认识
评课:《负数的初步认识》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本课的学习,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根据本课概念教学的内容特点授课教师采用了“要素组合”的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一、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例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通过几组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利用城市气温这一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另外还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到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又通过广泛举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过程处处体现目标意识。
目标是整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教师,应时时有目标意识,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授课教师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又以学生动态举例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负数,并着重研究温度计中的正负数的关系,为下一课认识抽象的数轴和比较大小埋下了伏笔;最后又以分类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完整了所学数的知识网络。
三、在探索与交流中理解负数。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授课教师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在观察温度计刻度的基础上,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这里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中愉悦学习。
《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曾三次放主动权,即:课前、课中、课后,使教学内容完整、首尾呼应。有梯度的三次选择多向度的内容放主动权,拓宽了学生获得新知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教学的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呢?从授课教师的课堂上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小学生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比如本课中温度计的度数、存折上的信息的引用,形象、直观的数学信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概念内化。
二、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课教学中授课教师课前对学过的数的整理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授课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比如课中例1到例3的教学中教师有梯度的设计,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概念内化。
四、鼓励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概念
课上授课教师把大量材料教给学生,经过学生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的东西,抓住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正因为是学生付出了脑力劳动而获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记忆也牢固。再经过练习强化,使以内化的概念外化、提升。
第三篇:负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负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负数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意义,将枯燥的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两位教师的课堂给了我很多启发,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纵观潘老师的课堂,从课前游戏“说反话”开始就紧紧抓住正负数是一组相反的量进行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合作交流适当,突破了难点,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首先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上和零下温度怎样表示呢?由此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教学例2时,微视频的引入虽然没能很好地发挥衔接的作用,但教学中潘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以海平面为标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通过让学生对例题中出现的正、负数进行分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感悟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在这里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在作业纸多写一些正、负数加入进行分类,数据多会更有普遍性。从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更多的是“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
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比较认识的方法,组织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并为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整合到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打好了基础。陈老师由“富翁”和“负翁”读音相同,意思不同激趣,让学生在愉悦氛围里感知相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比如:银行存折,学生通过信息的分析、整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支出,进一步体会正数和负数的含义。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梯度的预设,最后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中归纳出负数的概念。接着陈老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在这次活动中陈老师很好地利用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零摄氏度为什么不能放在温度计的最下面,便于学生理解“0”分界线的意义。这时让学生想象将温度计横过来自然地渗透了数轴的知识。陈老师选取的生活中的正负数很用心,特别是在让学生感受月球温度时教育学生要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最后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引出总结并对学生提出希望,水到渠成。
福渡中心小学:谢婷婷
2016—11—15
第四篇:认识负数教案和自评(范文)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吴欣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56---5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
2、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过程、能力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的量。课前游戏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我意思相反的话。
1、向左看(向右看)
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3、零上温度(零下温度)
4、电梯上升8层(下降8层)。
5、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500元)。6、4月份小熊文具店盈利5万元(亏损5万元)。小结: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中国幅员辽阔,有许多风景优美,景色各异的城市,现在老师就带大家看看素有“火洲”之称新疆吐鲁番盆地,请欣赏:
师:欣赏了吐鲁番了的美景,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图中的信息(自由读)师:谁来读读信息,谁再来读一读。
二、提出问题
师:如果用数学眼光观察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零上13℃与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
(2)比海平面低155.31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温度计
师:同学们真棒,提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齐读问题。零上13℃与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
师:谁能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对零上13℃与零下3℃的理解?
师:表达得很好,零上13℃应该属于春天,感觉不冷,而零下3℃则属于寒冷的天气。在温度计上怎么找到这两个数字呢?(出示温度计)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温度计,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以0摄氏度为分界线
0摄氏度以上为零上温度,0摄氏度以下为零下温度
℃表示摄氏度 一小格表示1℃……
师:零上13℃在哪儿?谁来指一指,你是怎么找到的?从哪儿开始数? 零下3℃在哪儿呢?谁来指一指,你是怎么找到的?从哪儿开始数3个格? 零上8℃在哪儿呢? 零下5℃呢? 零下10℃呢
(二)个性化、“数学化”表示正、负数
师:看来同学们会在温度计上找到温度,那我们怎么记录这些温度呢,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零上13℃和零下3℃(学生记录)
师:谁来给展示你的记录方法
师: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记录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可是自己创造的符号只有自己明白,为了使大家都明白,数学家就统一了这种符号(看板书)这里的+、-是正号和负号。
零上13℃,记作+13℃.读作正十三摄氏度 零下3℃,记作-3℃.读作负三摄氏度 +12怎么读
-10呢
(板书)小练习:课本5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12℃和+2℃哪个温度高?-12℃和-1℃哪个温度低呢?)
小结:看温度时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师:那比海平面低155.31米怎样表示?小组自己解决
比海平面高831.7米呢
师::海平面,顾名思义,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测量高度上,又叫海拔。你们看,这就是海平面。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31.7米,通常称为海拔831.7米,可以记作+831.7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31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31米,可记作-155.31米。
师小结:看来,用这样的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如果要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海平面,你认为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三)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师:(出示正负数定义)自由读,谁来说说你读懂什么? 师:指板书问这是什么数(正数),这是什么数(负数)。正号可省略不写,负号不能省略,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正负数(板书课题)
(四)借助温度计,突破“0的意义“难关
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课本58页自主练习第2题)
师:0呢?出示温度计,请看所有正数和0相比有什么关系,所有负数和0相比有什么关系?同桌讨论。
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0<正数)。
(五)、链接生活,应用正负数
师:请看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你想到了数学上什么?(数轴)
提问:负数在数轴的那边,正数呢?
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见过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吗?(1)存折(课件展示)
师:这里的“-500”、+500表示什么?(2)电梯(课件展示)
师:-
1、+3表示什么?这里把什么看作0?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温度计上零上用正数表示,零下用负数表示,海平面以上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地面以上用正数,地面以下用负数,存入为正,取出为负,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具有相反意义)板书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比如: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归纳梳理,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有什么收获,给同学们分享,好吗?学生各持己见。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有一个聪明脑袋。其实,我们的学习中就有正负数,同学们经过一天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可以用正数表示,相反在课上浪费时间,搞小动作,说话等没有获取知识就可以用负数表示,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每天都得正数,也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留心生活中的正负数
六、课后作业
我们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48厘米,如果以班级平均身高为分界点,你会用正负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吗?
板书设计:
认识正负数
+13℃.-3℃.+12.-10
+831.7
-155.31
具有相反意义
自评:
<<认识负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能结合实际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按如下程序进行教学: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相反意义》。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左看(向右看),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电梯上升8层(下降8层)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示新疆地美引出零上13℃与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比海平面低155.31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不够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么多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有数学味儿?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二、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三、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设计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贴近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另外,在上本节之前,试讲过几次,但都不是很理想。后来我们组的几位老师给我很多意见和灵感,经过几天的思考和修改,又上了这节课,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说对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控制课堂的能力,各个环节联系的还不够十分紧密等,但是一路走来从准备﹑试讲到正试上课,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是我历练的一个过程,也要非常感谢帮助我各位老师。
第五篇: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1以温度计显示上海、南京、北京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气温、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是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可以直观显示零上4 ℃比0 ℃高,零下4 ℃比0 ℃低。例2呈现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虽然学生对海拔比较陌生但借助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能认识到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8844.43米和海拔-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几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像-5 ℃、-1℃„„同学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2、师指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负数。(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3、提问:你了解负数吗?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负数?
【设计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负数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的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因此,教学就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拉开帷幕,然后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负数,一下子拉近负数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对负数产生亲切感。】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人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课件出示不同温度计的图片),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2、老师这里的温度计上记录了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课件出示)。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第二个城市是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3、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4、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法。
5、再次出示温度计,零上和零下的部分,并提问:-4℃和4℃一样吗?
6、完成“试一试”的练习。
【设计说明: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选择三大典型城市的气温,从“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介绍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指出: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变化与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以及海拔高度有关。(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学生回答后,在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844米 -155米)
3、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设计意图:前面学生已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这个例题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因此在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更深层次的把握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归纳反思,丰富认识
1、观察(课件出示)+4、0、-4、19、-
11、-
7、+8844、-155,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2、描述正数、负数的含义
3、提问:0是正数还是负数?(引导说出:0在实际意义上,表示一个基准,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让学生自己写出5个正数和负数,接着让学生自己感知负数和正数都有无限多。【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学生自主分类,借助温度计、海拔高度图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
四、巩固提升,深化拓展
1、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负数的产生历史。
3、小练习:练习一的4-6.【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现在同学们了解负数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收获与体会。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上海 零上4℃ 记作+4℃ 或4℃
南京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北京 零下4℃ 记作-4℃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在本课设计时我还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找准知识基点。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2、活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例2时,除了充分挖掘出例题的教学价值,还十分巧妙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直观的多媒体资源,为进一步学习负数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3、有效丰富认知。本课安排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变化、有趣味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负数的认知更丰富、理解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