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感悟岁月5篇

时间:2019-05-12 02:5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 感悟岁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 感悟岁月》。

第一篇:2 感悟岁月

感悟岁月

岁月不等人啊,的确,我已渐渐觉得岁月对人如此冷酷,不知不觉中两鬓斑白,年过半百。回顾走过人生旅途,事业如人一样平凡,既没有辉煌的事业,也没有过人的人生,只是一界凡夫而已。这几年对本人对世间苦乐,人生真谛感受颇深,怀益匪浅。

俾人出身寒门,自幼尊父遗训,继承家父遗德,苦读十几年,待羽丰体健,入教登坛,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回想当初,雄志已酬,职业神圣,勤奋工作,是我初衷。

三十五年一个不小的数字,三十五年一个不短的里程。三十五年一路走来,平实而不易。三十五年风雨兼程,历练了意志,使我更加成熟了起来,我明确了一个道理:是谁给了我坚守教育的力量和信心?从一个国家不认资到一个国家认资的合格教师,这期间又是谁给了我一意前行的志气?是党,是社会,还是父母妻子呢?这里我确切地说,是父亲的一句话使我终身从教,矢志不移。

“孩子,爸妈供你成人不易,但你以后从业应以立德为重。”父亲虽则不识字,他老人家做人的道理还是一拨一拨的,从小就给我灌输礼节礼仪,处世为人之道,他的言行使我刻骨铭心,并将使我受用终身,因此从教志气一直没有消沉,在教育战线上一直坚持了三十五年。三十五年中的十二年是我生活艰难,人生坎坷的十二年。1978年,那时虽则青春年华,却当了一名没纳入国家编制的小学教师,当时父母健在,他们都上了年纪,经常疾病缠身,但他老人家常常将我从繁重的家务中誊出来,让我一心一意从教,每当我从学校捧回奖状时,他老人家乐呵呵地说:“好样的,没辜负爸妈一片苦心”,当我工作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老人家一边安慰一边从床头拿下碎钱,递给我说“花吧,凑个紧,工作要紧,钱是小事”。这样一直将我从一个初上讲台的后生渐渐培养成一个钟爱职业的较成熟的一名人师后,他却永远离开了我。

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我的肩上,两个弟弟还在上学,以后的日子里我放弃了许多深造求学的机会,担当起了一个家庭与学校双重任务的操持者,常常奔命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八四年杨庄小学改建上良中心小学,选址另建,我被组织安排了双重工作,即带毕业班课,又管基建会计,这又无形中加重了我的工作负担,这期间昼夜加班,我几乎崩溃了。别人农忙收麦我却不能,别人节假日休息我不能,别人闲暇娱乐我更不能,这样的紧节奏工作练就了我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妻子埋怨,子女抱怨。我始终没有贻误学校教学工作,没有耽误学生的每一节课程,没有落下学生的一本作业。竞竞业业是我一贯从教的坚定信念,扎扎实实是我一生为师的不懈追求。本人一直将教育教学工作当成自己一天中的头等事业,把教好学生当成自己一天的主要工作,把学生的进步当成自己一天中最大的乐趣,集中精力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每本作业,辅导好每个学困生。所以没有太多的娱乐技能,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教书之余的读书了,学期末自己所任毕业班成绩优良,得到组织肯定和社会好评。每有闲暇屈指算来有些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些已成为人父人母,每当看到这些我感到极大的慰藉,这十二年一晃而过,一次偶然的机遇求得了二年上学的机会,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也是我步入合格教师的起点。

悠悠漫道,枯树银花。两年学习结束后,我便戴上另一层光环,又迈步踏上了为师之路,仍满怀信心,当到县教育局报到时,组织分配我去南部山区任教,当时我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也万万没想到众多人中只有我一个人,去那个我从未涉足的地方。出于万般无奈我带上几本可读之书,背上妻子为我准备的干粮,推上老掉链子的自行车,跋山涉水,一路灌木丛生,人迹稀疏,来到了一所满目沧桑,蒿草没过人顶的学校,面对如此荒凉的校舍,我一筹莫展。学校不但旧而且小,三名教师,四个年级,不到四十个学生,宿舍门一打开满屋昆虫使我瞎了眼,下午本村近处的老师都已回家了,孤零零的我,只得将就住了下来,夜间老鼠满房窜,不知名的山鸟呱呱的叫个不停,草蛇在破烂的顶棚中探着头,吓得我跑出了院子,时值午夜,萤火虫像幽灵一样带着绿油油的光亮满院飞舞,那幽光极像儿时听说的鬼灯笼怪吓人的,我只好蹲在宿舍门口赖到了天明。当时我的确有放弃工作的念头。

第二天一个个天真烂漫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又想起了父亲的话,“孩子遇到困难一定要挺住”。这时我却忘掉了一切烦恼,和孩子们为伍为乐,一板一眼的给他们传道授业,手把手的教他们汉字,由于生活充实而快乐了许多,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又犯愁了,这样的日子过了许久许久,大山接纳了我,我才得以适应大山生活。我发现山里的孩子并不比原上的孩子笨,他们也有求知的天赋。孩子的家长更是憨态可掬,有着大山一样的胸怀,慢慢地他们成了我们的朋友,有时像新人一样问寒问暖,送菜送果子吃,节前节后请去家吃饭,他们的真情深深的感动着我,使我在大山深处安心的工作了六个年头,由于成绩突出而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记得1995年普初扫盲开始,我被又一次担当起重任,下村进户扫盲,腊月二十八还在岗位上一连几周不休息,由于山区工作染上风湿,但当时山区人手少,手头工作还是无人接替,一直到县局验收为止,第二年又继续普初扫盲,昼夜加班,盖校舍,修院墙,完善资料,真是苦坏人的,一次为购买材料,骑上自行车,由于天雨路滑滚落山崖,幸亏路人相救。这样的工作一直继续到夏天,当年夏收开始,我本已心急如焚,但为了工作及迎接许多检查而耽误了许多家务,妻子赶收麦子而劳累,病倒住进医院后自己才从新集赶集的人捎话得知,我急忙赶往医院妻子已经虚脱。由于妻子结扎手术后就有血压偏低而眩晕的现象,这次更严重了,正当自己守护在医院时,单位工作急催而返校继续扫盲,当时正上小学的大女儿学业也从未关顾,现在回想起来的确让人伤神,这无凝是一种悲哀吧/ 98年组织调我到什字原西端的朝那学区工作,我将捧着一颗乐于从教,热忱服务的心,凭借多年练就的教学基本功,先后到过朝那的史家街子小学,郑家什字小学,堡子初小工作,工作踏实勤奋,师生爱戴,家长满意,组织放心,多次受到朝那镇党委政府表彰奖励。

2001年秉承感恩之心,回到了阔别十年之久的家乡上良学区任教,这十三年间先后到过六所小学任教,特别是2005年到合集初小任校长六年期间,忘我工作,孜孜以求,本人所带四年级数学成绩名列首位,学校素质教育成绩由低谷渐渐走出,满怀喜悦的是2010,2011,2012这三年中学校成绩一直领先,自己本人先后七次获上良学区,上良乡党委政府,灵台县教育局“优秀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五星教师”荣誉。同时合集初小地理位置优越,人文资源丰厚,2008.2009.2010三年中承担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任务,并多次迎接了省市县级观摩,而我本人担当了培训副组长,一连牺牲了三年假期休息,得到了上级组织好评,受到了上级部门表彰奖励。2011年全省两基国检期间合集被确定扫盲点,我等同仁昼夜工作加班加点,奋战了一个暑假,油漆门窗桌凳,粉刷教室墙壁,迎接了十多次县乡级督导检查,得到了组织肯定。2011年由于学校工作成绩突出县级确定专项调研项目,又迎接了全县教育系统年终常规工作观摩,得到社会好评。

三十五年如一日,风雨历程,问心回首,无愧于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德为重,深怀感恩之情,履行个人之本能,天地为证,三十五年之风风雨雨,从自己手下走出的弟子如风景一般灿烂多彩。面对如此完满的工作业绩,我感到了欣慰和自豪。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差之甚远,与成绩显著的同仁相比更是远远不如。

第二篇:感悟敦煌——岁月随想之二专题

感悟敦煌——岁月随想之一

关于敦煌,我的最初记忆似乎来自于大型舞蹈剧《丝路花雨》和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因为春节看了央视10台的十集纪录片《敦煌》,让我又忆起了半年前的盛夏时节我曾如此接近地对视敦煌这个古老的沙洲小城,如此接近地靠近历史遗留下的宝藏——莫高窟。

也许,你知道敦煌,但是你不一定知道关于敦煌的历史;也许,你去过敦煌,却不知道现在的敦煌是以前的敦煌;也许,你欣赏过敦煌壁画,但是你不一定知道壁画背后的故事。

敦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单是这个名字,就足以令人遐想无限了: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没去过的人,会把它想象成备受历史宠爱的地方。鸠摩罗什在这里诵读佛法,玄奘从这里出玉门关向着西方天竺而去,这里曾是莲花盛开的佛国,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上最为繁盛的城市。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也是敦煌的标志。自张骞凿通西域以来,商队的驼铃声便在这片大漠中回响了上千年。

而对于真正去过的人来说,会发现,敦煌不仅仅只是故纸堆中一个符号式的存在,而已经在旅游开发的大潮中,早已以一种另类的姿态继续反弹着它手中的琵琶:当驼队被嘈杂的旅行队所取代,当鸣沙山月牙泉被修葺成精致的盆景,当沙洲夜市叫卖着近30块钱一小盘的驴肉黄面却仍然被慕名的游客买账,恐怕连莫高窟中的王道士塔,恐怕都不知道自己该以何种心态面对咫尺之遥的藏经洞了。

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这里是东方人类文明的博物馆”。

专家们如是说:“敦煌在我心中就成了一个伟大的梦,成了我心中向往的地方。” ——池田大作,“如果能再有一次生命,我希望能够在中国敦煌出生,希望能在佛教、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伊朗文明和中国文明等诸多文化的融合中生活。” ——汤恩比,“如果真的想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话,除了自己去敦煌,再无别路可走。”——徐悲鸿。

去年我终于踏上了心仪已久的丝路之旅,穿过柴达木盆地,翻越阿尔金山的当金山口,亲身踏入西域,走近敦煌。高大的白杨,掩埋了夕阳中远处应该有的佛光,数不清的戈壁、沙山,远处淡淡的紫灰色,沙山与天空消融,沙天一色,让我对这里产生了极强的期待。走入莫高窟的时候,我才发现,除了知道壁画飞天、反弹琵琶、道士王圆箓,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的整体认知,很是苍白,知之甚少。我只是简单地认为,那是中国的文明,那是中国的宝物,外国人不应该掠夺。但是莫高窟究竟如何珍贵,如何有价值,我的理解似乎与道士王圆箓并没太大区别。但我被这一路戈壁黄沙的荒凉、莫高飞天的灵动、党河绿洲的旖旎、月牙泉的宁静、鸣沙山的喧闹以及雅丹地貌的壮观所深深震撼!

走入景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郭沫若的“莫高窟”匾额,没有夸张的宣传,没有刻意的造作,莫高窟在无声无息中给人们带来了震撼和冲击。进入每一个洞窟细细品味每尊佛像和雕塑的韵味,仿佛展现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山石,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我更惊叹于这鬼斧神工的画作和雕塑,俨然置身于美伦美换的世界中,置身于“飞天”、“反弹琵琶”的丝路花雨中。

徜徉在莫高窟,行走于洞窟之间,我无暇顾及路人,总感觉这边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佛国净土,一个沙漠奇迹,一个大漠幻象。敦煌多么盛大辉煌的名字,它的辉煌都深埋在黄沙戈壁之中,只因它的历史,只因

它的虔诚,我的记忆与灵魂一直留在了这里,留在了这诉说着文明和苦难,闪耀着佛光和智慧的戈壁中。

当时莫高窟只对游客开放9个洞窟,其中一个还在修复中,工作人员只是让我们走马观花般地看了8个开放洞窟,想多驻足细品都不行,因为人们呼出过多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都会腐蚀洞壁,为了保护世界遗产,石窟里面不给拍摄,就连石窟外面的砂岩都不能拍照,防止闪光灯对它的破坏,都恨不得给太阳戴个墨镜,给戈壁穿上风衣。这是在博物馆拍到的著名的一佛二菩萨。

记得当时一大早,我们就到莫高窟前排着长队等候参观,其中大部分人或许只是慕名而来,少有虔诚 的宗教信仰,也少有空灵的艺术情怀。但相比于一路上的其他景区,在这里我看到了为数最多的外国人,从中外游客的表现差异中,我感受了国人的素质。

镜头一:在佛窟前,居然听见国人高声的辱骂,我没有愤怒,只是心里在想:“这是在佛菩萨们的面前啊,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镜头二:当我们还在一个窟里参观时,另一队人群就出现在洞窟口,我们的导游还未讲完,那名导游竟然带队进来了,我队导游只好匆忙解说完,当我们一一走出洞口时,看见洞口只有一名金发碧眼的外国妇女一直恭敬地站立着,等到我们这队人全都出去了,她才进去。我往里一看,她是那队人群中唯一的老外,我立马怔住了„„唉!我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后人感到悲悯,我想:要是让我能够选择我所生活的年代,我宁愿重回那壁画中的初唐和盛唐时代,那该多好啊!如今的中国已全然没了大唐的优秀人文品质,一个泱泱大国该有的优秀传统和礼仪已荡然无存!世风日下,圣教缺失,可悲可叹。

但也有温馨的场面,镜头三:夕阳西下的沙山上,白天的热度早已退却,我们将身体埋在沙堆中进行沙疗,微风拂面,清爽宜人,很是惬意。一位久居敦煌的老者带着孙子也来到沙山玩耍,我们相互招呼后便亲热地攀谈起来,我和同伴不停地问这问那,而老人很有耐心地答复,他极富情感地娓娓述说着他所知道的敦煌的一切,当他说敦煌几乎从来下雨、他从未感受过下雨的滋味时,我不禁喟然感慨,深深惊诧于这里气候的迥异!虽然知道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但还真没体会过多年不下雨是什么滋味?!感恩这位慈祥和蔼的老人,感恩他所告诉我的有关敦煌的一切。

饭后慕名去逛夜市。当我们打听夜市之所在时,被问的人还没回答,刚走到前面的路人便回过头来,认真而详细地给我们讲直行几百米左拐以及灯饰门牌标志云云,待你全然明白后又步履匆匆而去。在以饮食、工艺品和干鲜果为特色的夜市,烤肉的大排档里有浪漫的小号,林立的店铺间有抒情的歌舞,苍穹和楼群掩映下的反弹琵琶、奔月嫦娥雕塑栩栩如生……

或入席,或离座,或坐喝,或侍应,个个怡然自得,处处其乐融融。在这里,没有人追着你介绍产品,也没有人盯着你如临大敌;没有人嫌你光看不买影响生意,也没有人为了一个买主相互诋毁争风吃醋;没有人因为生意冷清而焦躁不安,也没有人因为门庭若市而喜形于色……

或驻足,或漫步,或远观,或近玩,完全可以随心所欲,身的放松与心的释然仿佛同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汉唐那种雍容大度、洒脱闲适的历史氛围与现代文明穿越时空的对流,还有儒家文化、禅宗思想和商业文明的自然交汇,还有中西合璧的异域风情与善良纯朴民风的有机相融……

“敦,大也;煌,盛也。”我想,敦煌之所以闻名于世,概因敦煌不仅有曾经盛极一时的丝路辉煌和至高无上的佛陀菩萨,而且有敦实厚重的文化背景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更有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和热情豪放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熠熠生辉。这,也许就是敦煌之所以为敦煌,隅居西部戈壁沙丘之中的敦煌之所以为中国和世界的敦煌,古老的敦煌之所以没有被风沙和岁月所尘封而成为永恒的敦煌的真正谜底吧。

敦煌于我,除了合影留念,吃喝玩耍,没留下更深刻的东西。但是,我不甘心如此,我要感受敦煌,要了解敦煌。真正感受敦煌,是从央视10台《敦煌》系列纪录片开始的!

感受之一:敦煌的历史——千年的营造

悠悠汉唐,毓我敦煌,漫漫丝路,青史流芳。“三省通衢,接中亚之要冲。四时焕彩,拥绿洲之泉源。倚三危北塞而称雄天下,揽塔漠祁连以坐镇江山。张骞出使,卫青戍边,盖勋忠义,侯瑾博学。地灵兴九域,人杰誉八方。惊曰:英雄用武之地!”

敦煌位于西北大地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尤其突出,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它南枕祁连山,西接罗布泊,北靠北塞山,东靠三危山;祁连山气势雄伟,罗布泊浩瀚无垠,北塞山嶙峋蛇曲,三危山峰岩突兀。敦煌南面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汇成了滔滔不绝的党河水,长年灌溉着

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关于敦煌的记载始于汉代的《汉书.地理志》,隋代裴矩《西域图记》记赴西域有北、中、南三道,但无论哪一道都“发自敦煌”,“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在交通闭塞的古代,西来的商贾、使节、僧侣以及旅行者,在经过漫长艰难的大漠旅途后人困马乏。当他们越过玉门关或阳关,来到这水美草肥、物产丰盛的绿洲,精神为之一振,便在这里休生养息、交换关牒、准备粮草,再东行长安。同样,从长安东来的人们,依然选择敦煌作为西行的中转站。由此,敦煌对于东来西往的人来说,是闪耀在心头的一盏璀璨的明灯。

敦煌是我国古代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的文化在这里融汇,那些来自印度、地中海、中亚等地的文明在此汇集,世界上许多语言在这里交融。世界上几大宗教,佛教、伊期兰教、基督教在这里融合,佛教在此留下了它深刻的印记。商品及其他物资的交流则更是范围广阔。敦煌有利的地理位置、开放的政策和中外商人的光顾,促进了敦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标志,也造就了一批经学家、佛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而这一切都在莫高窟的绘画中留下了不灭的痕迹。在这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我们既可看到本国各民族的人群,又可见到沿丝绸之路上西域各个国家的人民,他们穿着不同的服饰,面带多种有趣的神情,或跨着骏马,或骑着骆驼,或赶着牛羊,或盘坐地上,有的在穿越沙漠,有的在田野劳作,有的在天宫飞翔,有的在地上参坐,而这些绘画的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古代,“西出阳关”就意味着生离死别,“东入玉门”则象征着幸福团聚。所以长期守关征战的将士和经常跋涉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在离开和回到敦煌后,都要到莫高佛窟布施、礼拜,或出资凿窟,聘请工匠绘画、造像,或焚香祈祷,希望“观音引路,势至逢迎”,保佑平安。

据唐初李怀让的《重修莫高佛龛碑》记载: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当时的一位苦行僧乐僔和尚,杖锡西行,来到莫高山下,只见落日悬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晚霞映红了危立的山壁,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巍峨的三危山上,金芒四射,佛光万道。乱石嶙峋的山崖变成了气象万千的极乐世界。宝台莲池,乐声悠扬,佛祖如来端坐中央,双目微闭,正在诵经说法。倾心听法的菩萨、罗汉千姿百态,圣洁的光环笼罩在他们的头顶。远处的飞天鼓乐喧天、天马在仰天长啸,圣火在飞腾,花草在漂浮……好一幅神奇壮观的千佛图!夕阳映照下的沙漠奇景,把乐僔和尚震撼了,认定这就是他风餐露宿所寻找的佛教圣地。于是他便在此驻扎,四处募捐、化缘,开凿了三危山峭壁上的第一个佛龛。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兴旺,人们陆续在这里开凿修建,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历经十几个世纪的开凿和修建,达到了鼎盛时期的一千多个洞窟(俗称千佛洞),密密麻麻地陈列在莫高山的崖壁上,上下五层,长达三里之远。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据说因洞窟开凿在沙漠中的最高处,故名:漠高窟,后来演变成了颇有玄机的:莫高窟。

登上高高的敦煌古城墙,仿佛看到了千余年前盛唐时期城内市井繁荣、人声鼎沸、贸易兴隆的场景。商贾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从这里传至西方,又将西方的琉璃、珠宝、香料等奇珍异物输入中国,眼前浮现出“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忙景象。

看着纪录片,我仿佛又回到了敦煌,踩着瀚海沙浪,站到鸣沙山顶,展现在面前的只有那铺向天边的戈壁大漠,耳畔仿佛响起声声驼铃,在绵延万里的丝路上,载着宗教信徒、商贾贩家、来往使节,往来奔波,历尽艰辛到达彼岸的欢欣景象,在眼前闪现!这片戈壁绿洲、佛教圣地从沙州城到今天的敦煌市,社会面貌的变迁,佛窟寺院的兴衰,商业贸易的繁荣,宗教信众的虔诚,而时光又似乎淘尽了一切,行人的身影、如雨的马蹄、猎猎的旗帜都随着阵阵卷起的黄沙,飘向了历史深处。

感受之二:莫高窟文化艺术的灿烂辉煌

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以莫高窟最为著名,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河东岸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米。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著名的九层大殿映衬其中,绿树红墙,金光灿烂。唐宋时期的木构洞门,飞檐凌空。连接着“层楼洞天”的峭壁栈道,萦绕盘旋。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自然的风化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迄今仍保存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保留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个朝代壁画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490多身,飞天54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是一处由古建筑、壁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敦煌,2000年丝绸之路的沉淀和宗教的积累,四大文明的聚集地,文明交汇,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敦煌文化,灿烂辉煌,是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敦煌石刻、壁画、经书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飞天无恙,菩萨安然”,拂去岁月的风尘,莫高窟以崭新的、魅力的艺术之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着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由此而产生的一个国际性综合学术、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徜徉在莫高窟的洞窟前,给我心灵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走过这些洞窟,每一个都流溢着美妙华彩,经过这些佛像,每一座都贮满了悟世洞明!无数的艺术家用难以想像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留下了享誉世界的艺术瑰宝,着实让我们崇敬和骄傲,更感到他们的聪慧和伟大。

莫高窟历经千年沧桑和近代洗劫,早已光华不再,但正因历经沧桑和岁月的磨洗,已然贼光隐退,宝光升起,时间越久壁画越纯熟、越安祥,生命力和魅力越强大,成为经典之作,人类文明的瑰宝。那些精妙的笔墨,是浮躁的后人无法超越的。1600多年的风霜,洞窟没办法守住永恒,但正是这一切才组成了现在的充满了苍桑感和成就感的莫高窟。

从西汉到盛唐,逐渐强盛的国家实力,使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敦煌创造了一千多年的辉煌,而创造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这些令人崇敬的艺术家、画师、工匠们又来自何方?是什么在支撑这些艺术家日夜忙碌?又是什么使他们创造出这些无以伦比的艺术?他们创作这些艺术瑰宝的灵感又来自哪里?这些疑问,又不禁在心头油然而生。一个朝代,几代人;几个朝代,无数代人;多少个朝代,多少代人都在这里忙碌过,开石窟,画壁画,是一个多么壮观和繁华的景象呢?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人蜂涌而至都在参观着……

今天,当我们走在这座绵延不绝的艺术神殿中,还真应该感谢那位虔诚的乐僔和尚,还有历代民间艺术家们的呕心沥血。轻踏在栈道上,无言的石窟前,历史的沧桑也让我们无法忘却,藏经洞里的痛。发现宝藏的道士王圆箓的是是非非,已成过眼云烟。仅就现在的490多窟的壁画而言,按一平方米为单位,连接起来就是长达25公里的精美画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艺术财富呀!

走进这一座座洞窟,仿佛让你步入了佛国的世界:这里是飞天的宫阙,菩萨的殿堂,满目都是造型优美的塑像,情节奇特的佛国故事壁画。色彩的绚丽,气势的宏大,构思的巧妙,笔法的夸张,意蕴的深远,无不令人惊叹。那面容慈祥的大佛、衣襟飘逸的菩萨,仿佛是引领到达极乐世界的明灯。这怒目圆睁的金刚、高大威猛的力士,似乎是警醒世人劝人为善的使者。环顾四壁、窟顶,到处是佛像、飞天、乐伎以及变幻离奇的云流雾飞,火焰升腾,奇花异草、花鸟奇兽等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山水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无不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气象万千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参观这座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迹迷宫,你不能不为古代工匠大师们的高超技巧所折服。不论是壁画还是塑像,处处闪烁着历代艺术家们的智慧。在壁画上,大到恢宏场面的画面构思,小到边饰图案的一花一叶,都是一丝不苟,精心描绘。他们不用翅膀,不用云彩,凭借着一条飘逸的彩带,就表现了飞天优美的凌空姿态和自由翱翔的意境;在塑像中,从高达几十米的雄伟浑厚的佛像,到十几厘米精致的小菩萨,都各有独特的形态神韵。而且各个时代的印迹和鲜明个性,都凝固在这座整整1637年的艺术殿堂里。

敦煌壁画的标志——飞天。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天龙八部即: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相。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飞天与龙、凤、石狮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也是世界文明遗产中的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

当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来朝拜这些惟妙惟肖的艺术杰作时,完全可以感受到自己和神佛之间,已经息息相通了。

在历代工匠大师们的手下,丝绸之路上的人物事件和历史史实,也被揉进了壁画之中。在莫高窟艺术、文物的千载保存、流传中,古丝绸之路的无数印记也得以再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莫高窟的第323窟,初唐时期的洞窟。北壁右上方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形象地反映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与西域各国的关系,正式打通了丝绸之路。从此,“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附焉,胡商贩客,日奔塞下。”(杨衔之的《洛阳伽兰记》卷三)

第296窟(北周)、第246窟(西周)有两幅意境相同的商旅图:两支商队相遇桥头的情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中西商队相望于道的故事。

第420窟(隋代)“法华经变”中,画面的一支西域商主率领商人和满载货物的驼队、驴队,跋涉于荒漠沙丘。真实地让我们感受到了沙漠那万里沼沼的艰辛和贾队商人勇敢的开拓信念。

跨入第45窟(盛唐)时,一幅题为“商人遇盗图”的壁画,讲述的是西方商贾来中国贩运丝绸的真实故事。画中的一群外国商人赶着毛驴,驮着丝绸在山谷中,遭到了强盗的抢劫。商队中的领头人深目高鼻,虬髯卷发,戴白毡商帽,着圆领长袍,脚穿兽皮靴。这也许是古波斯人(粟特人)的打扮吧。汉唐以来,中亚、西亚商贸往来不绝,而波斯人在这中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第322窟(初唐)的南壁《说法图》中,你会惊奇地发现画中的菩萨,手里托着的竟然是一个玻璃杯子。这说明在初唐时,玻璃工艺已从地中海沿岸传入了我国。此外,从许多的《经变图》中,还能看到很多从西域、印度、中亚、西亚等地逐步流入中国的物品,如琵琶、箜篌、笛、胡角、羯鼓、手鼓,以及葡萄、苜蓿、胡萝卜、西红柿等。

当你走近第156窟(晚唐),眼前的这两幅场面宏伟、形象生动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堪称敦煌壁画中精品中的极品。

色彩艳丽、画笔娴熟的两幅出行图,展现在洞窟的南北两侧中。《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长约8米,宽约1米,图中人物多达200余人。走在队伍前列的是吹大号、擂大鼓的军乐队,接着是手擎军旗和护旗的卫队,后面是“营伎”中的音乐舞蹈和一群护送着皇帝敕封的旌节。张议潮在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中,骑着高头大马走上桥头。画中有回鹘士兵,也有身着汉族和吐蕃服饰的舞蹈乐队。这幅威武壮观的出行图,记述着张议潮收复河西,归顺唐朝的历史功绩。

与之相对的是同样规格的《宋国夫人出行图》,宋国夫人就是张议潮的妻子。张议潮因“誓心归国”的功绩受封后,其妻亦被封为“宋国夫人”。这幅画依然是场面浩浩荡荡,前面有百戏杂艺、歌舞、行李车、八抬大轿,还有马车;随后是一大群女官、仕女、奴婢手捧衣服、妆奁等物,簇拥着骑马的宋国夫人;再后面是驮着吃用的驼队和狩猎者以及纵马回首传递命令的信使。这幅画中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等级、交通、歌舞、百戏和当时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貌,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开放的几个洞窟,仅仅是残存的495个洞窟中的一角。一些年代久远,损坏严重的洞窟,正在修复和保护中。但是已经目不睱接了,那升腾飘舞的飞天,千姿百态的菩萨,美妙绝伦的反弹琵琶,那地面宏大、气势磅礴的《张骞凿空图》、《帝王出行图》和《使者朝会图》,那一幅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经变故事,那些包罗万象、心醉神迷的世俗场景,以及传神入化的雕塑造型,无不诉说着强盛中华的艺术成就。

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感受之三:藏经洞的旷世宝藏与巨大意义

藏经洞的来历:“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内藏古代公私文书约5万多卷,剌绣、绢画数百件,兼有少量法器杂物。这些藏品的制作年代,上起东晋初,下至北宋中期,连绵700多年。其中,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是古代经籍文书,学术界称之为“敦煌文献”。敦煌文献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历法、医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社会、民俗、民族、哲学、逻辑、经学、诸子、文学、曲艺、戏剧、音韵、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等,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尤其难得的是有大量失传的古佚文书,大大丰富了我国文献宝库;其书写文字,除汉文之外,又有卢文、粟特文、突厥文、梵文、于阗文、吐蕃文、回鹘文、希伯来文等,多是久已失传的民族古文字。此外,还发现了晚唐、五代及北宋刻本印刷书籍、绘品。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恒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价值之大,无与伦比,被学术界誉为“古代学术的海洋”。

藏经洞封闭之谜:由于藏经洞封闭了近千年,这个谜便堪称千古之谜。敦煌学专家钻进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资料中仔细查阅,也未找到解谜的文字记载,主要说法有这样几种:避难说(认为这么多经卷和遗书被藏于石室中封闭,是莫高窟的僧人为躲避战乱,使经卷遗书免于战火而存放的)、废弃说(认为这些经卷遗书都是当时敦煌僧众抛弃无用的废品。因佛经众多,为尊重佛法佛典,这些用过的经品既不能丢弃,也不能烧毁,只好用这个石室封存起来)、书库改造说(荣新江教授提出,为了年久失修的经卷他们必须经常收集这种纸张(包括废纸)用来对经卷的修补,而事实上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当时修补的经卷。)

藏经洞发现的巨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打开了丰富多采的敦煌文化的视窗。为我国古代文化展现并保存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地区文化的生动典型,让人大开眼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说,莫高窟藏经洞的打开,不啻为我们打开了敦煌文化的视窗。

2、促进了敦煌学的诞生。莫高窟藏经洞文物的出土,引发了中外学者极大的研究热情,很快形成一门新兴的学问,人们称之为“敦煌学”。敦煌学从无到有不过百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包括敦煌史地、考古、宗教、文学、艺术、文化、民俗、语言文字、文献、古代科技、文物科学保护、敦煌学理论等12个分支学科在内的、庞大的国际显学。敦煌学的材料和它的研究对象,虽然不仅仅是藏经洞所出藏品,但藏经洞藏品的大量出世,无疑促进了敦煌学的诞生。

3、为中华古代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莫高窟藏经洞古代文献的发现,中华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新鲜资料,从而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研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仅以文学为例,藏经洞出土有变文、词话、故事赋、讲经文、唐代白话诗、原始诸宫调、原始歌舞剧本、曲子词、驱傩歌《儿郎伟》、店铺招徕叫卖

口号、历代诗式、特异型诗体,还有一大批唐五代敦煌当地作者创作的诗、词、曲、文以及古代少数民族的诗歌、散文、旅行记、表章之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有不少是绝无仅有的稀世遗珍,填补中国古代文学的空白,令文学史家为之瞠目结舌。

4、在中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学术研究方面沟通互补的新通道。敦煌学的材料不仅限于中国和汉民族,还涉及到如匈奴、乌孙、楼兰、龟兹、于阗、粟特、突厥、吐蕃、回鹘、黠戛斯、西夏、蒙古以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波斯、朝鲜、日本等国,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敦煌学涵盖兼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博大精深,取之不尽,所以它已成为东西方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问。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不仅有中国人,还有英、美、法、俄、德、芬、日、韩、匈牙利、印度等许多国家的学者,敦煌学的研究队伍可以说是一支国际联军。

感悟之四:敦煌的千年沧桑和近代洗劫、敦煌精神的召唤和守望

两千多年前,敦煌开始了进入辉煌的伟大进军;800多年前,敦煌开始沉默在大漠之中;100多年前,敦煌惨遭侵掠;50多年前,敦煌又吹响了重建与复苏的号角。

曾经繁华的都市在时光的高速转轮中湮没了痕迹,曾经华丽的宫殿在刀枪炮火铁蹄的交响中化作了一堆废墟。车轮滚过了,留下了历史的沧桑;炮火响过了,留下了人们永远的伤痛;岁月流过了,给了我们无尽的思索与叹息。历史的沧桑感涉及朝代更迭、人事变迁、山川改颜、观念变化,而真实性涉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情、文化背景、发展规律。

日本战俘在洞窟里被关过,苏联军队在里面驻扎过,古代放牧人在里面待过,他们都曾经生过火,我看到了被烟熏黑的壁画;美国人,英国人来粘过壁画,我看到了破损的墙壁,中国人作为主人在里面住过,修葺过,倒卖过经书文献,有王道士作证。

世人说我来过来,也看过了,曾经担心过,也遗憾过,作为现在的还活着的中国人,一个主人一样的来,客人一样的又走了。

有一本《大梦敦煌》的书描写敦煌的千年沧桑和近代洗劫,内容包括:煌煌敦煌(天汉雄风、千佛灵光、蒙尘岁月);浩劫敦煌(神卷重现、佛光下的阴影、丝路魔鬼、中国人失去机会);圣地敦煌(莫高仰止、敦煌遗书——文化之海、再造敦煌)。作者采用了比较通俗的纪实体写法,力图以此来刻画敦煌这一文化圣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大梦中的地位。这一切,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缩影。敦煌的经历,犹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一场大梦,警醒着今天活着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怎样才能使祖先的辉煌重现?如何才能避免那一段伤心的日子重演?这千年沉重的古典幽梦啊,沧桑无语,已是怅望千秋的神圣回忆!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中国通、懂汉语)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说必然性,是因为他走进洞窟,雇用人员清理洞窟中堆积多年的淤沙,踏踏实实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只有清除淤沙,藏经洞的洞门才能显露出来。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政府也没有给他一分钱,王圆篆尽力了。说偶然性,是因为王道士当初清除洞窟淤沙,不是为了要发现什么,而是为了保护洞窟,发现藏经洞完全是偶然的。

当时他冒着酷暑,步行50公里,向敦煌县令汇报,并奉上经文两卷。然而不学无术的严知县却视为废纸,毫不理会。王道士守着经文整整三年,又一位知县上任了,王道士再次上报。这位汪知县总算高度重视,并亲自到莫高窟查看一番,指示王道士要好好看管这些经卷,然后打道回府,再无下文。王道士还是不肯死心,他断定这些东西定是宝物,于是便带上两箱经卷,日夜兼程八百里,赶到安肃,拜见道台廷栋,这位大人倒是仔细看了,但是无论怎么比较,也还是觉得经文上面的书法不如自己的好。王道士困惑

了,难道自己发现的经卷真的是一堆废纸?难道这些官府老爷不识宝物?于是王道士斗胆给清官的老佛爷写信,希望能引起朝廷的重视。然而,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早已自顾不暇,哪里顾得上什么藏经洞呢?该说的,王道士都说了;该做的,王道士都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责备他呢?

但今天来看,应该设身处地的认识他“变卖敦煌文物”的诸多原因:1524年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于关内,放弃了包括敦煌在内的嘉峪关以外的土地,从此敦煌荒芜了近200年,而清代虽开关收复并开发了新疆,但清末的万般腐朽又导致敦煌及莫高窟长时期的荒败不堪濒临毁灭;上下地方官员腐朽卑琐愚昧无知造成敦煌文物根本上的大量被盗;王道师无奈之下变卖经文宝物并非为他盖豪宅而是为了修缮窟区及下寺和维持他们平素的生计,当时他是住持,这是他不得已的“就地取材”;中国文化的精髓,敦煌艺术的结晶,就这样在马车一连串的叮当声中,流出了敦煌,流出了中国。而被贩卖出国的敦煌文物恰恰又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该国国家级的博物馆中,从这个角度讲,敦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由无与伦比的藏经洞而引发的敦煌显学既在中国也在全世界。所有这些与王圆箓的“罪过”“功献”互为映衬,构成历史真实,致令今天的人们依然回味不尽。

现在想想,我对王道士已然没有了愤怒,埋怨他的愚蠢无知与鼠目寸光,不如好好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历史文化的灿烂,于己而言,其实并非真的如此灿烂,如果我不能真的走近历史之中。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倒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著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但又怎么能和张大千的破坏相比??),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惨不忍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

而对外国入侵者的愤怒似乎也不至于太过偏激,也许不是斯坦因,不是伯希和,不是日本的、俄国的某某窃贼,也定会有其他。但他们终究让流失海外的敦煌宝物安然陈列于博物馆中,让敦煌文化和中华古文明走向了世界。反观其中,我们似乎忘了最应该批评的罪人,是当时愚蠢无知和腐败贪婪的清政府官僚,是他们的不作为与自私自利导致了最终的莫高窟藏经卷、壁画和佛像存之甚少。如果他们能够早日洞悉莫高窟的价值并将之妥善保存的话,就不至于陈寅恪先生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可以说,无论什么人发现藏经洞都是一种贡献,都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因为藏经洞的发现就预示着“敦煌学”的产生。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同样有功,而不能视为过错。试想,假若在“十年浩劫”中发现世藏经洞,其后果又怎样呢?王道士,我感谢你,我们这个民族也应该感谢你。当我们看到佛家之地高高矗立的这座道土塔时,心里有难以言状的感慨。但愿我们正视那段历史,对王道土有公正的评价,以慰他在天之灵!

国家之强大,文明之兴衰,在于国人。为了使自己不至于背负历史的罪名,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有理由告诉自己,要求自己去探知中国的历史、文化。生命虽然短暂,但是,遨游于灿烂的中华文明之中可谓快哉乐哉!

历史虽然随着时代的步伐而走向了尘封,但是历史中的一些稳定的文化特质会穿越时空走向现代,并一直向前延伸。今天的敦煌甚至西北依然会保留了一些过去时代的印记,这些印记与过去时代保持着密切的精神联系。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传统的浴佛节,现代敦煌雷音寺举行的浴佛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再如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弹奏琵琶的舞姿呈现出了敦煌舞蹈S型的特点,她的原型来自莫高窟 112窟的一尊反弹琵琶的伎乐菩萨。这个身姿已经成了我们去怀念的经典造型。

知敦煌,鉴兴亡。

由于沙尘侵蚀洞窟,病害蚀毁壁画。风沙一年比一年大,窟顶一年比一年薄,壁画变色,起甲甚至脱落,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正面临消失的厄运。而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匮乏,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也陷入困境。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2009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考察时十分焦虑地指出:“要拯救敦煌,决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楼兰!”

当今国家将存世的敦煌艺术珍宝的命运,与现代人的理想与奋斗紧密地连结起来,又将传承文化、发展学术、进行国际交流的接力棒,交给更年轻的一代,他们任重而道远。莫高窟从兴盛、衰颓、破败到维修、加固、复兴,使人们对在新时期重现敦煌文化的辉煌充满了信心。

纪录片《敦煌》将常书鸿作为敦煌守护神曾经的艰辛、付出的努力以及他的人格信仰真切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让我略感惊讶的是,保护敦煌的人大多是长寿的,72岁的樊锦诗简直就算壮年,90多岁的学者还有那么多健在,由此我看到了,原来艰苦的物质环境并不会让我们的寿命损失多少,心灵的纯净可以这么有力量!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有着虔诚信仰的艺术家的宁静、高远与洒脱。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个一个学者用他们几乎毕生的精力倾注进去保护敦煌,这些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真值得人去深深致敬!片子最后一集里的一个镜头很美也很有寓意:雨过天晴了,在保护者的墓地和莫高窟直接横跨了一道彩虹,中间是他们种起来的保护林和奔流不息的大泉河,不需要说什么,这座上天给的桥一直联系着那些保护者灵魂和莫高窟的灵魂。

感悟之五:纪录片《敦煌》的精神滋养

央视纪录片《敦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影视人类学和生命美学特征。同时也具有神秘、浩渺、悠远的神佛圣境和审美意境,自然、明净、神秘的灵性物情与审美意象,宁静、明净、澄澈的敞亮人生与审美关照。它呈现给观众的是天、地、佛、人、物和谐和美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是地域文化纪录片的精美之作,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价值。

《敦煌》以独特鲜明的画面、色彩、舞蹈、音乐,营造出神秘诗意的神佛圣境。这是佛国才有的神圣、浩渺、幽静和悠远,给人无限的审美意境和审美想像。影片以橘红色和黄色为主调,以大片的暖色来渲染佛光普照下苍生的冷暖人生。光芒四射的阳光,明丽、纯净、温暖、澄澈,具有佛光般神秘召唤的力量。片中画面多次出现高远湛蓝的天空,大片洁白的云朵,夕阳晚照下墨绿低沉的敦煌大地,在沙漠风尘中孤立的烽燧,大戈壁、金沙漠、三危山、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神秘、宁静、悠远,给人一种无限神往的意境美和诗意美,像油画般呈现在观众面前,用来烘托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之美和神性之境。敦煌彩塑佛像,高大肃穆、巍然耸立、宁静安详、情态丰富、姿态优美、情感充沛,表现了佛对苍生无限温暖的凝视与慈悲。

该片音乐融宗教音乐、西域少数民族音乐、印度音乐、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于一体。佛教音乐的恰当应用,从听觉上渲染出浓郁的佛教净土和圣地之音,让人回味无穷,深受感染。主题曲许巍的《悠远的天空》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悠远苍茫,如精灵在时空隧道里穿梭,神秘如神佛在召唤。配合着大漠黄沙、斜阳夕照、规模浩大的驼队、清脆的驼铃、轻抚的晚风、清晨的阳光……所有这一切都让观众体会到一种宗教天籁般的艺术享受,眼前就会浮现出丝路上的商人、莫高窟中绘制壁画和雕刻彩塑的匠人、优雅的飞天舞者、执着的朝圣者、热诚的寻梦者等平凡而动荡的身影。在视听特性上极力表现敦煌文化的神秘色彩。片尾曲悠远、宁静、飘逸、空灵;片中配乐得当、悦耳动听,共同营造出一个具有庄严感、神秘感、历史感、沧桑感、悠远感和神圣感的佛国秘境、人间乐土和审美意境。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生命的和谐律动。

这是一个大制作、高标准、高追求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主要通过敦煌的历史变迁展现中国的兴衰荣辱,整个片子空灵大气,观来令人回味悠长。该片通过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与画面场景的艺术构思,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局限,全面真实的欣赏其精华,体味其精髓,受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和艺术的熏陶。该片将艺术创作与真实性较完美地结合,达到了真实地再现敦煌历史文化的目的。对一些关键的人和事,如斯坦因对藏经洞文物的骗取,如常书鸿等早期的临摹工作,都用他们自己当时的记述来解说,就更有权威性与说服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片子将诸如莫高窟唐代45窟、220窟、宋代61窟、元代3窟等不轻易对外开放的洞窟中最美、最精彩的壁画和彩塑,以及平时很难细窥的敦煌自然风光乃至三危山佛光,都用高清图像真实地展示出来,增强了这部纪录片的艺术魅力。

通过镜头的缓缓拉长,人物的优美舞姿,解说的慢声轻语,壁画的美轮美奂,专家的精彩解说等等,给人们展现了敦煌的耀眼、敦煌的耻辱、敦煌的高贵、敦煌的神秘,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给人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敦煌。所有与敦煌结缘的人都留下了不同记录方式,留下痕迹——建筑、图画、经卷、文字。片子娓娓讲述着敦煌本身,也讲述着与它相关的那些人,“纪录”总要被刻上着时代的印记——政治的、阅历的、结构的、条件的、人情的,让我们感叹着敦煌的精美和那些与敦煌有关的人的命运起伏,主创者巧妙地引用了大量史料,亲历者的手记、信札等一手资料,让我们在文字中穿越时空,触摸到他们真实的气息。它让我们这些在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人,享受到佛教文化的美好。

而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

很久没看这么有深度的纪录片了,我不愿再迷失于物欲的洪流中,不愿再让精神世界太过荒芜,人生是一次次的迷茫,又一次次的清醒,在这迷茫与清醒的轮回里,感谢有家人朋友始终相伴,感谢有书籍穿越时空的点拨,感谢有类似《敦煌》的精神滋养,感谢时间抚平一切伤痕沉淀智慧人生!

感悟之六:敦煌石窟艺术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宗教与宗教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种表现和记载工具,其发展和盛衰是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其政治地位息息相关的。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不断地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相互吸收融合,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并逐渐登上政治舞台,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唐代是中国佛教臻于鼎盛时期。唐朝帝王虽然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尊崇道教,但实际上是采取道佛并行的政策。唐太宗在清除割据、平息骚乱时,曾得僧兵之助,有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一说;在即位后,下诏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寺刹,将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奉为上宾,并在大慈恩寺设译经院,延请国内外名僧进行译经、宣化事业,培养出了大批高僧、学者。高宗继位后,在帝都和各州设官寺,祈愿国家安泰;武则天更令各州设大云寺。终唐之世,佛教僧人备受礼遇,赏赐有加。

唐朝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与当时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是大有关联的。而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工具,敦煌石窟艺术也在这个朝代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

宗教艺术是宗教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同时又是一笔文化财产,它的创造则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作后盾。如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她的规模和水平并不能反映敦煌历史上人们对佛教的信仰程度,我们从前面的分折中可以看出,它更多的是比较明确地反映了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敦煌的历史与社会。反映人与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时,人们想的和做的更多是的如何生存、如何尽快地安定和繁荣,而石窟的营造和艺术的创造自然不会太景气;而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时,人们想的和做的又是更多精神上的追求。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作为一种民族的意识形态,它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通过艺术的形式提倡佛教信仰,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关心社会、献身社会。敦煌石窟艺术的社会作用进一步证明,宗教信仰是人与社会的需要,而宗教艺术是历史上人们对宗教的利用。

敦煌石窟艺术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改造。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不光是从艺术作品的表面如佛教的尊神及各类人物中国风貌,佛教建筑及人物服饰各方面的中国形式等,更主要的,也是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佛窟中通过这些形式所表现的中国人的民族气质与民族精神。

第三篇:感悟走过的岁月

感悟走过的岁月

我走在岁月的桥上,欣赏沿途的风景,猛一回头,原来我已留下了点点滴滴的痕迹。

人生如梦,岁月如水。回想往事,好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了就到了现在,岁月的河流从未为某个人停止流淌过,可是我清楚地记得那岁月里的梦。我曾经怨恨过生命,埋怨过岁月的无情,质疑过我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现实那么的残酷?为什么给予我生命却不给予我想要的东西?为什么我的亲人在一个个离我而去?后来我明白了:我早已经得到了太多,只是我从未用正确的思想去看待,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如果想要的东西能够轻易地得到,那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岁月又会留下什么痕迹呢?现实确实残酷,但是人依旧要活的快乐、轻松、自在,要学会将自己正确的定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本是人生的主旋律,我又何必伤悲,至于我为什么活着,我想用我自己的力量给我所真爱的人一个美好的明天,为了——

我热爱自然,自然中的每一个变化似乎都是自然对我的最好的恩赐,甚至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我都会觉得格外的欣喜,因为我懂得失去时候的痛苦。因为自然让我的身心宁静,没有烦恼,我喜欢看着植物成长,我喜欢遥望星空,因为每颗星星都好像在朝我微笑,与我交谈——或许我的性格早已让我习惯了一个人,但我并不孤独,因为时刻有自然地陪伴。

岁月无声,人有情。因为那时候家里贫穷,所以我的玩伴只有一些老人,也正是他们奠定了我一生该做个怎么样的人。从他们的言谈中我知道了人们之间要真诚友善,从他们的辛勤耕耘中,我知道了要做个勤奋的人,从他们对自然的呵护中,我知道了要善待自然——我一直在错误中长大,但我不会迷失最后的方向,可是如今的人们呢?

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走过那段崎岖与坎坷,很多事情都好像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我也不知道为何会发生,岁月不仅让年龄成长,心灵也随之长大。我曾是个懦弱、什么都不敢的女孩,我畏惧老师,但我心中却有着强烈的欲望,初中时候什么机会无从抓起的痛让我在内心一次次的发誓:我不会再放过任何一个我可以抓的机会,机会不抢那就永远不会属于你——现在的我虽然依旧是个小角色,但我知道我在不断地长大着——

岁月的桥上早已留下了无可擦去的痕迹,沿途的风景总在不停地变换中但我依旧前行,岁月不会为我停止流淌,那我何不化被动为主动呢?

板浦高级中学高二:屠芮

第四篇: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

前不久我读完世界银奖小说《山居岁月》,合上书本,从在椅子上,头仰着,闭上眼睛,回想起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还有那些惊险、伤心、励志的画面,不由地从心里赞这本书。本书的主人公山姆正在享受着过寒假的欢乐,与小伙伴一起娱乐,自由自在时,遇到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一天吃饭时,他的父亲对他说:“山姆,你已经13岁了,该独立了。我准备将你送往葛采尔森林去寻找你爷爷的'遗物与小宅,行吗?”山姆知道那是个危险的森林,可是他爸爸又那么温和地对他说,只好点头答应了。第二天,他被子送往森林,他的冒险开始了,他先找到了许多木料,制成了所需要的家具,后面还认识了小鹰“惊风”,与它成为伙伴。往后,它们一起合作,躲过野兽与猎人的追杀,完成了任务。

谁会相信一个未成为大人的少年,居然自己在一片危机四伏的森林里,而且完好地生存了下去。他用智慧创造了自己的小家,用勇气去捕杀猎物和与敌人抗战,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目标,还用那好强的心理找到遗物,令人折服。

想一想,我们和他一样大,一样出生于老百姓家,为何这些品质我们却没有?要是换作我们会怎么做?是否会坚持不住,逃了出来?如果坚持下去会怎样?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反复思考,反复琢磨,最后得到了一个启示:作为一个与山姆同门同岁的人,作为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来说,山姆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那机智勇敢,坚持不懈,英勇无畏的品格,虽然不能去森林去体验,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不要当一个“小皇帝”。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2

前不久我读完世界银奖小说《山居岁月》,合上书本,从在椅子上,头仰着,闭上眼睛,回想起那令人耐人寻味的故事,还有那些惊险、伤心、励志的画面,不由地从心里赞这本书。本书的主人公山姆正在享用着过寒假的欢乐,与小同伴一同文娱,无拘无束时,遇到一件令人懊丧的事。一天吃饭时,他的父亲对他说:“山姆,你曾经13岁了,该独立了。我准备将你送往葛采尔森林去寻觅你爷爷的遗物与小宅,行吗?”山姆晓得那是个风险的'森林,可是他爸爸又那么温和地对他说,只好点头容许了。第二天,他被子送往森林,他的冒险开端了,他先找到了许多木料,制成了所需求的家具,后面还认识了小鹰“惊风”,与它成为同伴。往后,它们一同协作,躲过野兽与猎人的追杀,完成了任务。

谁会置信一个未成为大人的少年,竟然本人在一片危机四伏的森林里,而且完好地生存了下去。他用聪慧发明了本人的小家,用勇气去捕杀猎物和与敌人抗战,用持之以恒的肉体完成了本人的目的,还用那好强的心理找到遗物,令人服气。

想一想,我们和他一样大,一样出生于老百姓家,为何这些质量我们却没有?要是换作我们会怎样做?能否会坚持不住,逃了出来?假如坚持下去会怎样?一连串的问题让我重复考虑,重复揣摩,最后得到了一个启示:作为一个与山姆同门同岁的人,作为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来说,山姆是我们的典范,我们应该学习他那机智英勇,持之以恒,英勇无畏的品德,固然不能去森林去体验,但是我们能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不要当一个“小皇帝”。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3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山居岁月》这本书,我给大家讲讲这本书的内容和我的感想吧!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一个美国男孩山姆离开纽约,在五月的一天来到了克斯奇,寻找曾祖父留下的葛博礼农场,他要去那里生活。他带了打火石、小刀、钢片等生活用品。他住在一棵大树里,所有的食物,都是自己去捕获的,读到这里,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我们吃的`东西都不用自己去获得,父母已经把食物端上餐桌了。之后,他又爬上悬崖,捉来了一只小鹰,起名为“惊风”,他又把“惊风”训练的聪明伶俐,十分凶猛,可以为山姆捕获许多食物,山姆在科斯奇生活的非常好,食物非常充裕。在那里,他又认识了许多好朋友:黄鼠狼男爵,浣熊杰西,“温度计”五十雀……

我的感受是:要向山姆那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学会野外生存的本领,一个人料理生活,自立自强,与小动物做朋友,有顽强的毅力去冒险、探险,准备好勇气,去挑战大自然。

看了我的文章,知道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了吧!如果没有看,可以来我这里看哦!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4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两本读了让人感悟很深的书。而今天,我就读了一本使我感悟深刻的书,它就是《山居岁月》。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位纽约男孩山姆因厌倦了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而选择远赴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的农场,并在那里长久地生存。他这次出行所带的东西仅仅只有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以及一些打火石和钢片。

但随着山姆步入森林的足迹的延伸,他发现“野外生存”并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更不是一种虚幻的想象,它的真实与迷人牢牢地吸引着从未体验过它的'我:如何用打火石点火,如何用自制鱼钩钓到鱼,如何在钓不到鱼的进候找到贻贝与其他可以吃的植物……当这些我们人类从千百年来学到的野外生存技巧又被这本书中出走的男孩山姆重新熟练使用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在现代钢筋水泥围成的城市里生活得太久了,早已与养育我们滋养我们的大自然母亲越走越远……

虽然合上了书本,但我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是呀,书中的山姆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向以前的人类一样生存。而今天读了这本书的我也是幸运的,因为它让我重识我们先人野外生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大,大自然蕴藏的资源是多么的丰富。作为生活在现代城市的我们,应常常走进自然,体验自然,感受自然。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5

上个星期,学校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就是发给每个同学一本书,一个月后再交换到其他班级。这次我们班发到的是《山居岁月》。

这是一本获得国际大奖的小说,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一翻开这本书,我就被迷住了。这本书介绍了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出去历练,学习独立生存。

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山姆做不到的。他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也没有学太多野外生存的本领,但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在野外顽强地生存下来,我对他最敬佩的还是他的敢想敢做。

有一次,山姆看到了一只猎鹰,他发现了猎鹰的巢,也想养一只鹰。但那巢很高、很陡峭,在没有人保护的`情况下,他勇敢地爬了上去,抓住了一只最大的鹰。后来他又发现旁边有一只母鹰,他把小鹰放入口袋,背靠着悬崖,把球鞋使劲丢向母鹰,然后连滚带爬地顺着岩石下滑,母鹰不会数数,没有发现少了一只小鹰,便急着回去照顾小鹰了。读完这个精彩的片段,我不由得为山姆鼓掌。在面临这样的危险时,有几个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呢?当我把《山居岁月》读完后,突然很向往在野外求生的感觉。

这本书教了我许多野外生存的技巧,也让我明白了:群居在舒适、安逸的城市中,我们既丧失了一种来自本能的生存意志,也错过了无数来自生命深处的感动。

有机会看《山居岁月》的人是幸运的,因为它让我们面对自己真正的内心。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6

在现实生活中,到野外生存是每个男孩都有的梦想,可是困难又常常使人失去信心,没有勇气去面对大自然、征服大自然。

但有这样一个男孩,靠着仅有的一些工具(如小刀等),却在森林里生活,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很多人以为他疯了,可他认为不过是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已。这个大胆的男孩叫山姆,是《山居岁月》这本书的主人公。

山姆的野外生活丰富多彩,他去河里洗澡,带“惊风”(猎鹰)外出散步,为自己做衣服……他建造了一间屋子,与他的伙伴惊风生活在一起。这自由自在的生活令人向往,但却充满了险恶与挑战。

成功总是付出很多,别看简陋的木屋一点也不惹人眼,其防备功能简直无懈可击,它是山姆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才精心建造起来的。山姆身上的穿着,包括上衣、裤子、内衣、手套、皮靴等,也都来取材于森林里动物的皮毛。这些皮毛制成衣物,在工厂中需要消毒、裁剪、缝合等好几道靠机器完成的'流水线工序,而山姆竟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最简陋的工具——小刀、针线等,也制作得那么合体。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还感受到他追求梦想的执着与毅力。

“风雨过后是彩虹”,山姆终于拥有他在森林里的“家”,这是他心血的结晶。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他的这种对梦想追求的精神,正是我们一般人所缺乏的。每个人都有梦想,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固然它会给你激励和鞭策,使你走向成功。但是,它也像是一座吊桥,稍不留神就会跌下去,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们要追求梦想,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山居岁月”。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7

读完《山居岁月》这本书后,我深深的爱上了这本书。放下书,我细细的品味着书中的精华。有时我还会梦见自己和山姆正在小溪旁吃烤鱼呢!

《山居岁月》这本书,主要讲了:纽约男孩儿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常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从此,山姆就过上了独居生活。山姆还在森林里结识了许多动物朋友。这些动物朋友陪山姆一直在森林中过着远离人群的山居岁月。

读完这本书后,我很佩服主人公山姆,没想到跟我年级差不多的男孩能这么有勇气有自信在可怕的森林中生存下来。不禁让我想到一句名言:“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面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真是越来越佩服山姆了,他敢想敢做,不怕吃苦,动手能力强。能为自己解决不同的困难。而我没有跟山姆类似的经历,也没山姆那么能干,爸爸妈妈不在家我给自己做饭就很困难了。更别说参与类似的冒险。我要努力向他学习,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

最后我想告诉爱冒险的朋友们,你们假如去了哪里,也一定会用心感受那纯净的世界的。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8

最近,我读了一本珍·克雷赫德·乔治写的非常好看而有意义的书,它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它讲述的是纽约男孩山姆的一次冒险记。

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对山姆而言,这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或露营,他是要像树一样在森林中长久地,独立的生存。

跟随着山姆深入森林的脚步,“野外生存”这四个字渐渐地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和虚幻的想象,它的真实,艰辛和迷人如同吸铁石一般吸引着所有没有勇气和机会进入的我们。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这是一本写于四十多年以前的书,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销蚀后依然光彩夺目,这也是一个通过文字得以保存的童年梦想,在穿越了几代人的.生命成长后依然激情满怀。

我知道了群居在舒适,安逸的城市中,我们既丧失了一种来自本能的生存意志,也错过了无数来自生命深处的感动。但看了这本书后,我完全被书中主人公的冒险精神所感染了。

小男孩山姆在少年时代能够有选择离群索居生活方式的自由和勇气是幸运的,也是令我羡慕和佩服的。有机会和《山居岁月》相遇的人们也是非常幸运的,它让我面对自己真正的内心,不再胆怯,充满了睿智与勇气,从今天起,我将把《山居岁月》放如我最珍藏的书架中,和我所有看过的书籍并排站立在一起。时刻提醒着我对待生活的坎坷与磨难,要充满勇气去迎接挑战,绝不退缩,培养自己独立生存与冒险的精神。

这真是一本非常使人惊讶的书,这本书吸引我一读再读,它老少皆宜,风格清新,让我回味无穷。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9

《山居岁月》是本不错的书!

它讲述的是一个城市男孩到野外求生的故事。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去寻找曾祖父遗留下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山姆到野外求生,是一只叫惊风的猎鹰和浣熊杰西“气压计”、五十雀、黄鼠狼男爵等众多动物陪山姆度过了山居岁月。此外,山姆还结识了许多山脚下的朋友:教大学生的英语老师邦杜、纽约报社实习生麦特、夹克衫先生·汤姆西得勒、来到山谷健行的亚伦,一起和他吹柳笛、钓鱼、造客房、还有一起煮饭……惬意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这本书中的惊风,一只善良的`猎鹰让我十分喜欢。那毛茸茸的脸上两只灰色的眼睛,身上的羽毛像印第安人的羽箭一样到处乱翘,蓝色大嘴向下弯,表情看起来总是笑眯眯的……我把它捧起来,贴近下巴,用鼻子搓揉它温暖的毛,闻起来很香。在惊风陪伴主人公的过程里,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知道了动物和人类可以如此亲密相处。

读完了这本书,感到原来山里的生活这么有趣,有这么多忠实的朋友,还有俏皮可爱的动物,其实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更让我明白了,自力更生到最后,一定会有收获。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0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国际大奖小说——《山居岁月》,它非常好看,让我回味不觉。

它讲的是主人公——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去克斯奇山寻找他曾祖父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他这次出行只带了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对山姆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寻找他曾祖父的农场的旅行,更是一次在森林里长久地、独立地生存下去。跟随山姆探入野外的.脚步,“野外生存”这四个字不再是一种虚幻的想象。他在森林还认识几个朋友:猎鹰惊风、浣熊杰西、黄鼠狼男爵、教师邦杜他每天吃草根、喝河水,日子那是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最后因为城市的到来,他不得不告别他的独居生活,他的山中传奇,和他的父母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准确的利用山姆告诉我们该如何才能真正的在野外生存下去,作者还描写了许许多多关于的动物的样子、行为等等。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描写了许许多多的记者来找山姆,问他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他的朋友——邦杜也告诉他城市即将来临,最后他的父母的到来又使他回到城市去了。

读了这本书,我也非常非常想跟山姆一起到克斯奇山去冒险、生存、独居。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人类四处破坏环境,现在这座山可能都已经消失了,就算是现在还在,十年后可能也消失了。我希望人类不要再破坏环境了,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看见绿色植物!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1

在书组成的海洋里,我“阴差阳错”的选上了《山居岁月》这本书。小主人公山姆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祖父留下的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些打火石和钢片,这就是这次出行所准备的所有东西。这对山姆来说,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他是要像树苗那样在森林中,独立地生存。

一个男孩,一些简陋的工具,一个人独自闯入一个连大人都不敢进的深山老林,竟然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活了下来,从“如何用打火石和钢片点燃火种,如何把木头削成渔钩在水中钓鳟鱼,如何在没有鱼的时候找贻贝和山慈菇果腹,如何设下陷阱捕捉动物……”你觉得这是一个16岁儿童能做到的事情吗?从城市来的.一个“乳干为臭”的小男孩,自从住进了森林,他变得谨慎、机敏、勇敢。他不为生活的一点一滴而烦恼,所以他认识了真正的寂静,认识了大自然的神秘,听出了大自然美妙“音乐”。

如果你会问:山姆一个人在山上难道不寂寞吗?那我告诉你: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是大错特错,因为他养了一只猎鹰,叫“惊风”,有自己的邻居黄鼠狼“男爵”,你说有他有这些“小伙伴们”还会举得无聊吗?

春去秋来,他在寂寞与欢笑中,度过了两年。“野外生存”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想象,它就像一个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让我们这些没有勇气的我们,深深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的差距。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大自然!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2

妈妈从当当网上给我买了很多书,可是唯有这本书是我的最爱。

书中的主人公小山姆从小喜欢探险,他厌倦了家里的无聊的生活,一个人独自来到森林里,开始了他的探险生活。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爬水帘峡时的情景,山里没有路,到处野草丛生,荆棘遍地,我们拨开杂草向上攀登,不时有虫子在身边出没,我吓的扑到爸爸身上,大叫不止。有了这种亲身体验,看这本书时,我都不时地为山姆捏一把汗。

山姆在森林里遇到了许多困难,虽然在图书馆看书时学到了如何在野外生火,可实践起来并没有想象的容易,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好心人,他虚心求教,终于学会了在野外生火。

山姆的种种经历经常激励着我,在我学习时经常问个为什么,在遇到烦恼时,就拿起这本书和山姆一起到森林里去探险,每次读完这本书,都会激起我学习的`欲望,才能更深的体会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有许多书,有的书看完就送人了,有的卖废品了,可唯独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柜里。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3

《山居岁月》是美国作家珍·克雷郝德·乔治写的,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山居岁月》主要讲的是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为他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他在克斯奇山和好朋友猎鹰惊风、黄鼠狼男爵过得十分开心,更让人惊奇的是故事的结局——山姆的`家人也来和他一起住在克斯奇山。

我十分佩服书中的山姆,他竟然有那么大的勇气和那么多的丰富的野外生存技巧,这让我十分想和他学习学习。我也十分喜欢书中的猎鹰惊风,总觉得它很可爱,因为它是那样地听话,那样地美丽,虽然我没有见过它,可在书中,在作家珍·克雷郝德·乔治的笔下,它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还有男爵,如果它能说话的话,我想问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老爱咬山姆?可又老爱在他身边,山姆想对你好,可你又不领情,可又有时候十分喜欢他呢?

我读了这本书后,十分希望自己也能和山姆一样住在大森林中,可我没有像山姆一样知道那么多的野外生存技巧,我想和他一样也有一只猎鹰,可又怕被猎鹰的爪子抓伤,就算我这些困难都克服了,我的爸爸妈妈也一定不会同意的啦!所以我只能望着窗外的山做白日梦了。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4

有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山居岁月》(珍.克雷赫德.乔治),只因书中的故事情节太精彩诱人。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深深地被书中的主人公所感动。掩上书本,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叫山姆的纽约小男孩以及他在森林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山姆在五月的一天舍弃了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独自去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农场,仅凭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他开始了野外求生的生活。

在大森林中,山姆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他挖开森林中一颗巨大的杉树的树洞做树屋,躲避风雨。山姆认识森林中很多植、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功效。他把平时自己勤奋学习到的诸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功找到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森林里,他曾被滂沱大雨浇成落汤鸡,他曾被饥饿折磨得肚皮贴着腰背,他曾被暴雪困在山上迷失方向……但是他没有放弃,通过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山姆掌握了野外求生的种种技能与方法。形如书中所写:“我可以说是完全靠天过活,所以对天气的变化了如指掌。没有一朵云逃得过我的视线,没有一阵风躲得过我的预测。我知道暴风雪来自何处,连形状和颜色也如数家珍。”他学会了看云、听风声预测天气变化情况,从而避免再次被暴风雪围困。读到这里,我深深敬佩山姆,因为我和他的年纪相仿,我想如果让我独自在森林呆上一周我会不会倒下。

我一直无法想象山姆是如何度过孤独的日子,直到我读到下面这段话,我终于明白了。书中写道:“我在暴风雪的峭壁徘徊,白日聆听鸟语,夜晚静闻风雪声。尽管风在呼啸,积雪崩塌,严寒侵袭,我照常吃饭、睡觉、吹笛子,和惊风(一只鹰)闲聊,过得轻松、温暖,享受冬天与世隔绝的难忘经历。”暴风雪封锁了大山封锁了森林,却封锁不了山姆的心。屋外暴风雪呼啸、屋内小山姆照常吃饭、睡觉、吹笛子、和鹰说话,他在困难面前的从容、淡定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或者突发情况都要从容面对,要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把书捧在胸前,我想到了自己学习生活的小细节。想想平时我写语文作业遇到不懂写的字,都不愿意详查字典;做数学题遇到难题,思考时间不到三十秒,也不愿多读几遍题目深入思考就马上跑去问妈妈了。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间,我也不会自己煮东西吃,喜欢拿着零花钱到外面买零食充饥。比之于山姆,我觉得很惭愧。我决定要像书中那小男孩那样,遇到问题多观察、多思考,尽量自己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难题。还要学会做家务,多下厨,跟妈妈学煮饭做菜,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

这本书虽然不算厚,可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很多,它可激励我们做一个勇敢、坚强、机智的好人。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5

一个纽约男孩山姆因为厌倦了城市生活,而独自走进山林,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

他就是这样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平时积累的丰富生活经验,在山林里生活了一年。他为自己烧了一个树洞为家,用木头做了一张床,用龟壳当碗、当台灯,他以桦树皮为纸,为笔写日记。为了一日三餐,他用叶子煮开水,把两根小树枝的.尾端削成一个斜角绑紧做渔钩,腐烂木头里白色的蛆做鱼铒钓鱼,为了让煮出野生食物好吃些,他用山胡桃树枝放进锡罐里煮,制作盐巴,并囤积了很多作为备用。

他还冒着危险在悬崖上捉回一只小猎鹰抚育、训练当助手,来帮自己捕食物。春天,他采集新鲜的绿叶菜,挖杜芭、蒲公英,野果,鸟蛋;秋天,他储藏坚果、苹果,挖野生洋葱、马铃薯……,捕猎做鹿排和熏肉,并把鹿皮泡在橡树片薄片泡过的水中作防腐处理后,用骨头当针做成鹿皮门、鹿皮裤、鹿皮衣和鹿皮靴,准备过冬。而且他又想办法设计炉子,好让小树屋在严寒的冬天更温暖舒适。

第五篇: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

在现实生活中,到野外生存是每个男孩都有的梦想,可是困难又常常使人失去信心,没有勇气去面对大自然、征服大自然。

但有这样一个男孩,靠着仅有的一些工具(如小刀等),却在森林里生活,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很多人以为他疯了,可他认为不过是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已。这个大胆的男孩叫山姆,是《山居岁月》这本书的主人公。

山姆的`野外生活丰富多彩,他去河里洗澡,带“惊风”(猎鹰)外出散步,为自己做衣服……他建造了一间屋子,与他的伙伴惊风生活在一起。这自由自在的生活令人向往,但却充满了险恶与挑战。

成功总是付出很多,别看简陋的木屋一点也不惹人眼,其防备功能简直无懈可击,它是山姆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才精心建造起来的。山姆身上的穿着,包括上衣、裤子、内衣、手套、皮靴等,也都来取材于森林里动物的皮毛。这些皮毛制成衣物,在工厂中需要消毒、裁剪、缝合等好几道靠机器完成的流水线工序,而山姆竟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最简陋的工具——小刀、针线等,也制作得那么合体。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还感受到他追求梦想的执着与毅力。

“风雨过后是彩虹”,山姆终于拥有他在森林里的“家”,这是他心血的结晶。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他的这种对梦想追求的精神,正是我们一般人所缺乏的。每个人都有梦想,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固然它会给你激励和鞭策,使你走向成功。但是,它也像是一座吊桥,稍不留神就会跌下去,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们要追求梦想,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山居岁月”。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2

假如让你在深山中生活,你会怎样?假如让你在没有人的陪伴下在深山里生活,你会觉得孤单吗?那么,一只老鹰会给你带来快乐吗?我想你们应该会答复“不会”不过那可不一定。这你就有一位呢,想理解他的话,就和我一同来吧!!

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分开了家里,他要去寻觅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在分开之前,山姆只带了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岗片。仅仅这些他就动身了……

你们说他在山中生活的快不快乐?孤不孤独?有没有同伴?那我就通知大家,他快乐得不得了,一点点都不孤独,而且还有许多的“同伴”不过这个同伴呢,有点奇异。它是一只鹰和一只黄鼠狼,怎样样?你有没有这样的同伴?自我觉得一个能和动物交朋友的人一定十分了不起的人,即便你具有高超的身手,但也一定能和动物交朋友呀!本书中,山姆是一个十分十分英勇的男孩子。在面对生存环境的阻挠下,应用本人学到的野外求生学问,让本人在常人无法生存的深山你顽强的生活了下来。这种生活是没人陪,没人说话,就是与人隔绝的中央。在这种中央生活,最难熬的就是孤单。但却又能够领会到常人无法领会到的东西。假如一个人没有坚决的意志,没有野外求生的学问,没有急中生智的'才能,那恐怕是无法在无水、无食、无衣、无人……在没有一切的中央生存的余公开,不能放弃,一定要抓住一丝希望。或许一丝希望,就救活了本人!

看了《山居岁月》明白了野外求生是何等的重要,或许野外生存的学问,是你的探求法宝呢!!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3

寒假期间,我读了《山居岁月》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珍?克雷赫德?乔治写的。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纽约男孩,名叫山姆。他再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他曾祖父留下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成为了他这次旅行的生活用品。但对山姆而言,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或露营,他要像一棵大树一样在森林里永远的`,长久的生存。

这本书告诉我,在生活中,中任何事都要学会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去依赖他人。

不少同学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张手的生活。自己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做什么事都只会依靠别人来完成。慢慢的,同学们都变得很懒了,什么也不愿意做,自理能力就变的越来越差了。

“准备好勇气和毅力,迎接大自然的挑战”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一个人完成,能不求助别人就不要去问。每个人都一样,但在做事情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充满自信。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4

最近,我读了一本珍·克雷赫德·乔治写的非常好看而有意义的书,它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它讲述的是纽约男孩山姆的一次冒险记。

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对山姆而言,这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或露营,他是要像树一样在森林中长久地,独立的生存。

跟随着山姆深入森林的脚步,“野外生存”这四个字渐渐地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和虚幻的想象,它的真实,艰辛和迷人如同吸铁石一般吸引着所有没有勇气和机会进入的我们。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这是一本写于四十多年以前的书,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销蚀后依然光彩夺目,这也是一个通过文字得以保存的童年梦想,在穿越了几代人的生命成长后依然激情满怀。

我知道了群居在舒适,安逸的城市中,我们既丧失了一种来自本能的生存意志,也错过了无数来自生命深处的`感动。但看了这本书后,我完全被书中主人公的冒险精神所感染了。

小男孩山姆在少年时代能够有选择离群索居生活方式的自由和勇气是幸运的,也是令我羡慕和佩服的。有机会和《山居岁月》相遇的人们也是非常幸运的,它让我面对自己真正的内心,不再胆怯,充满了睿智与勇气,从今天起,我将把《山居岁月》放如我最珍藏的书架中,和我所有看过的书籍并排站立在一起。时刻提醒着我对待生活的坎坷与磨难,要充满勇气去迎接挑战,绝不退缩,培养自己独立生存与冒险的精神。

这真是一本非常使人惊讶的书,这本书吸引我一读再读,它老少皆宜,风格清新,让我回味无穷。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5

每一个人都有一次尝试,《山居岁月》中的主人公也是。

《山居岁月》中: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小刀、绳索、斧头、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对山姆来说,这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或露营,他是要在森林中长久地、独立的生存。

在中国,孩子们都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环境中。不管长的'多大,都牵着父母衣襟走过春秋冬夏。甚至,很多大学生连衣服都不会洗,不亲自动手,从小就养成依赖的习惯,常常需要母亲陪伴在身边,而因此退学,就这样荒废了自己的学业。然而我们的小山姆,小小年纪却可以独自生活在森林里几年的时间,如果是我们城里的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中存活1个月就已经很不错了。山姆又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只会依赖父母,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懒的做,现在我可以帮妈妈干家务活了。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感觉,这是另一个版本的《鲁滨逊漂流记》,看完全书后,改变了这一看法,《山居岁月》和《鲁宾逊漂流记》最大的不同在于 :“鲁滨逊的野外生存是意外之下迫不得已的,而男孩山姆却是认准目标,下定决心,全无畏惧的走进森林,甘心情愿的开始了自己的野外生存之旅......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

《 山居岁月》这本书改变了我懒惰的毛病,我希望有跟多的人能和我一样变勤劳。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6

《山居岁月》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山姆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寻找曾祖父留下的葛博礼农场,而走进了大森林,开始了森林里的生活。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走向了大森林。他在去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小刀、一捆很结实的绳索、一把大斧头、一些打火石和一些钢片。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哇,去森林要带这么多的东西呀!”我也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而且对山姆而言,他要在那里渡过漫长的一生,并不是像游客一样只在那里旅行或露营,因为那里是他的“故居”。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也有一些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我知道了去大森林探险需要带什么东西了,还知道盐是人体必需的,外出一定得要带足够多的盐巴,还要带足够多的水。水可是占人体75%的,在野外生存还需要食物,必须在池塘边露营,因为在河里可以捞到点贻贝吃。

我非常想要去大森林,因为我们现在对大自然了解的太少,我们应该融入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语言,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我想对全世界说:“我们的生活太科技化,完全没有考虑到大自然的心情。多去了解大自然,会对我们生活更有帮助。”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7

《山居岁月》是美国作家珍·克雷郝德·乔治写的,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山居岁月》主要讲的是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为他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他在克斯奇山和好朋友猎鹰惊风、黄鼠狼男爵过得十分开心,更让人惊奇的是故事的结局——山姆的家人也来和他一起住在克斯奇山。

我十分佩服书中的山姆,他竟然有那么大的勇气和那么多的丰富的野外生存技巧,这让我十分想和他学习学习。我也十分喜欢书中的猎鹰惊风,总觉得它很可爱,因为它是那样地听话,那样地美丽,虽然我没有见过它,可在书中,在作家珍·克雷郝德·乔治的笔下,它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还有男爵,如果它能说话的'话,我想问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老爱咬山姆?可又老爱在他身边,山姆想对你好,可你又不领情,可又有时候十分喜欢他呢?

我读了这本书后,十分希望自己也能和山姆一样住在大森林中,可我没有像山姆一样知道那么多的野外生存技巧,我想和他一样也有一只猎鹰,可又怕被猎鹰的爪子抓伤,就算我这些困难都克服了,我的爸爸妈妈也一定不会同意的啦!所以我只能望着窗外的山做白日梦了。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8

读了《山居岁月》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向往主人公山姆在浓密森林生活的自在,又有点惊讶主人公山姆独自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大森林里生存。

山姆是一位乐观,勇于探险生活的男孩。因为山姆还小,就敢一个人出来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探险生活的仅有物品。对山姆而言,这是他人生当中最刺激的一次露营。在广袤的森林中,一个男孩独居在这里,你肯定会想到他必死无疑。可是,山姆非常聪明:衣服破了,就捕一些鹿,用鹿皮做衣料,用鹿肉做成熏鹿肉。他还把乌龟壳当饭碗。此外,他把大树烧了一个洞,作为房间呢!……

在这本书中,我还非常佩服山姆一点,那就是他能和动物友好相处。比如:那脾气暴躁的狐狸“男爵”,也和山姆交上了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如书中的主人公山姆那样在浓密的森林中长住,肯定会碰到重重困难,饱受折磨,不能生存。因为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缺少自理能力锻炼,平时又怕苦,又怕累。跟书中的主人公相比,我们一定要在独立生活自理方面继续努力。

读了《山居岁月》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人只要拥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敢于创造的手,哪怕是在艰难的时刻,你也不会害怕,乐观、勇敢地生存。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9

寒假,我与爸爸一起读了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写《复活》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当时的他已进入老年,世界观已发生激变,他彻底否定了沙皇制度,而俄国社会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十月大革命的前夜。托尔斯泰是一个正义之士,他在创作《复活》上所花费的心血是惊人耳目的。他了解当时的杜会,体谅农民生活的疾苦,为了完成这篇力作,他还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起先他写了三份草稿,但是他又发觉草稿之中的不满,这种不满促使他重新编写《复活》,他本来想写男女主人公两个人的命运,但是这远远不够,他要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国,真实地反映被侮辱被损害和被压迫人民的命运。最后他决定以平民女玛丝洛娃的生活遭遇作为主线,并通过这条线索来揭示沙皇统治的黑暗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

可书中的男主人公既不能使女主人公在精神上复活,也不能跟精神复活了的`女主人公结婚,这就是现实生活,也就是托尔斯泰所要表达的那种意涵。书中的女主人公是个线索人物,她是一个平民,是俄罗斯人民中的平淡普通的一分子。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下层人民的朴素、纯洁和善良的品质。另外,在她身上也反映出不合理社会对她的肆意蹂躏和残酷的迫害经历。我们不能否认,她的形象是对沙皇统治阶级的最有力的控诉和最严厉的鞭笞,这也是托尔斯泰写《复活》的成功之处。而本书中的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未能成为眷属,这就是我所欣赏托尔斯泰的地方,这部悲情小说的内涵也就在于此。可有些作家恰恰都以喜剧,的结尾收场,制造了一个“朦胧的世界”,使读者无法真正了解至4现实的残酷,这些作家一般都是幻想主义作家,而托尔斯泰恰恰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信念是“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全不在于他不是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来看事物。”一句话,在艺术的店堂里不能撒谎,这就充分说明托尔斯泰的《复活》要达到一种相对的真实度是多么的不易!

更为可贵的是,托尔斯泰反映的是整个下层人民的痛苦。如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因相爱而导致了这场悲剧,其中男主人公为了帮卡秋莎·玛丝洛娃洗脱罪名,不断地背叛上流社会,依靠下流社会的下层人民,与上流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最终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所以说,该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俄国下层人民所受的苦难疾呼讨伐的,这幅受难图的确让人想到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他们以不折手段残酷地虐待人、折磨人、审判人、惩办人,直到最后杀害人。一个真正黑暗残酷的社会!

《复活》的确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史书,一部十九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充满着高度的人文主义精神。真不愧为永垂不朽的现实主义力作,它为后人留下了灵与魂的启迪。抬望眼,夜幕中有颗流星划过天际,妈妈说这是某种事物复活的前奏,听后,我默然……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0

这周,我看完了由美国作家珍·克雷赫德·乔治写的国际大讲小说《山居岁月》这本书与《鲁宾逊漂流记》差不了哪去。都是独自一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生存,只不过鲁宾逊是在一个孤岛上,而《山居岁月》的主人公是在一个森林里。

这本书主要讲了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这次出走准备的所有东西。对山姆而言,这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或露营,他要像树一样在森林中长久地,独立的生存。

跟随着山姆深入森林的脚步,“野外生存”这四个字渐渐的'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和虚幻的想象,他的真实,艰辛和迷人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所有没有勇气和机会进入的我们。如何用打火石和钢片点燃火种,如何把木头削成鱼钩在溪水中钓鱼,如何在没有鱼的时候寻找扇贝和山慈菇果腹。

群居在舒适,安逸的城市中,我们既丧失了一种来自本能的生存意志,也错过了无数来自生命深处的感动。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吧,让你们学会生存!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1

在书组成的海洋里,我“阴差阳错”的选上了《山居岁月》这本书。小主人公山姆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祖父留下的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些打火石和钢片,这就是这次出行所准备的所有东西。这对山姆来说,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他是要像树苗那样在森林中,独立地生存。

一个男孩,一些简陋的工具,一个人独自闯入一个连大人都不敢进的深山老林,竟然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活了下来,从“如何用打火石和钢片点燃火种,如何把木头削成渔钩在水中钓鳟鱼,如何在没有鱼的时候找贻贝和山慈菇果腹,如何设下陷阱捕捉动物……”你觉得这是一个16岁儿童能做到的事情吗?从城市来的一个“乳干为臭”的`小男孩,自从住进了森林,他变得谨慎、机敏、勇敢。他不为生活的一点一滴而烦恼,所以他认识了真正的寂静,认识了大自然的神秘,听出了大自然美妙“音乐”。

如果你会问:山姆一个人在山上难道不寂寞吗?那我告诉你: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是大错特错,因为他养了一只猎鹰,叫“惊风”,有自己的邻居黄鼠狼“男爵”,你说有他有这些“小伙伴们”还会举得无聊吗?

春去秋来,他在寂寞与欢笑中,度过了两年。“野外生存”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想象,它就像一个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让我们这些没有勇气的我们,深深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的差距。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大自然!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2

每当你看见大山,一定会产生许多美好的遐想,想象着在山中生活会有什么有趣而又刺激的事发生呢?但却没有去实践过,而是立刻打消这个念头。而纽约也有一个男孩,名叫山姆,他也这么想过。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他把梦想付诸于行动,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来到了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留下的农场。在那里,他生活了十分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不怕艰苦劳累,寻找能够使自己生存下去的一切原料。

跟随着山姆深入森林的脚步,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没有生活经验,只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保护下长大的孩子,经受不住社会上的风风雨雨,就像躲在大树下的小树苗,永远成不了大器。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一定要像书中的小主人公山姆那样,准备好勇气和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3

读完《山居岁月》这本书,他告诉我们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小男孩在高耸的大山上进行野外生存和他与小动物们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挖树洞做房子的情节。在野外生存,必须要一个小屋子来躲避严寒。小男孩机智聪明,居然可以选择烧树洞来制造房子,最适合当树洞的树就是白桦树啦!因为他的树干粗得像一座宽阔的大山,又高的像顶天立地的柱子,人住进去非常舒服。所以,它最适合当树洞。没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的人,肯定会鲁莽的选择挖树洞。然而,白桦树的树干非常坚硬,比钢筋还要硬,所以挖是绝不可能的。小男孩机智的选择烧,这个办法又快又好。但是,一点也不好操作。首先,你得有一粒火种,两块打火石,一个钢片,用来生火,你还得一直在场盯着,否则就会酿成森林火灾。你还需要一桶水,一旦燃起霹雳啪啦的熊熊大火,你有这一桶水,大火也不会把你置于死地。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正如古人云:“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小孩子离家出,最终还是要按照规矩回家的。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4

我爱看书,爸爸就常常买书给我看。最近,他送了我一本《山居岁月》。我读了《山居岁月》后,对主人公敬佩不已。他是多么独立的孩子啊!

有一次,他在悬崖上,看到鹰巢想把一只小鹰带走。母鹰回来了,攻击他。可是他丝毫没有退缩的想法,而是壮起胆子,从鹰巢里挑出一只最大的小鹰放进口袋里逃走了。看到这一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永远不会有的生活,那种挑战自然又融于自然的生活,让我心生向往。爸爸看我激动的样子,也忍不住和我一起看。看完这节,他宽慰我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你现在的生活虽然没有他那样自由和刺激,但是也充满乐趣和生机。我们要从他身上学习沉着、冷静、勇往直前的品德,不一定非得过这样的生活。”文中还有一节让我不能忘怀。主人公住在的.那个树屋旁边出现了一个 陌生人,可他并没有赶走他,还热情地款待他。他和那个陌生人相处地很愉快,他跟那个陌生人一起做竹筏,一起做果酱,相处地其乐融融。他们还用树皮做成柳笛吹《年轻的航海家》。爸爸对此的评价是:“人人渴望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就让我们先理解他人吧!”我想爸爸到底是爸爸,能看到与我不一样的方面。这之后,每当我看到精彩章节就叫上爸爸再看一遍。

看完书,爸爸让我说说感受,我想了想说:“这个小男孩的生活跟我们比起来,简直是相差太远了。我们睡在这个温暖、平稳的屋子里,而他睡在那个木屋里。我们每天过着饭来张手的日子,而他肚子饿了还要自己捕猎动物弄来吃,而且可能捕不到东西,要饿肚子呢!我们应该学习这个男孩能吃苦,能自生自立的精神!”

爸爸微笑地点点头说:“看来你有收获。不过等你长大了,还会从书中看到更多内涵,希望你坚持看书,也学会思考,学会批注。”

我恍然大悟。

山居岁月的读书感悟15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两本读了让人感悟很深的书。而今天,我就读了一本使我感悟深刻的书,它就是《山居岁月》。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位纽约男孩山姆因厌倦了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而选择远赴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的农场,并在那里长久地生存。他这次出行所带的东西仅仅只有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以及一些打火石和钢片。

但随着山姆步入森林的足迹的延伸,他发现“野外生存”并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更不是一种虚幻的想象,它的真实与迷人牢牢地吸引着从未体验过它的我:如何用打火石点火,如何用自制鱼钩钓到鱼,如何在钓不到鱼的进候找到贻贝与其他可以吃的植物……当这些我们人类从千百年来学到的野外生存技巧又被这本书中出走的男孩山姆重新熟练使用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在现代钢筋水泥围成的城市里生活得太久了,早已与养育我们滋养我们的大自然母亲越走越远……

虽然合上了书本,但我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是呀,书中的山姆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向以前的人类一样生存。而今天读了这本书的我也是幸运的,因为它让我重识我们先人野外生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大,大自然蕴藏的资源是多么的丰富。作为生活在现代城市的我们,应常常走进自然,体验自然,感受自然。

下载2     感悟岁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 感悟岁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岁月烙印下的感悟

    岁月烙印下的感悟 刘佑生 牛年清明,细雨濛濛。这是南国独有的富有传统文化的时令气候。 在洪湖故里的莲花宾馆里,热心的战友刘道清、鞠忠华、郑宏忠、黄先志组织举办了福州军......

    岁月随想之感悟敦煌5篇

    岁月随想之感悟敦煌 曾经繁华的都市在时光的高速转轮中湮没了痕迹,曾经华丽的宫殿在刀枪炮火铁蹄的交响中化作了一堆废墟。 车轮滚过了,留下了历史的沧桑;炮火响过了,留下了人们......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与当代大学生心贴心,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无限关爱、寄予厚望,当代大学生由衷拥护、爱戴党的领袖。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追寻他的......

    那些岁月

    每当眼泪滴落下来, 记忆在脑海倒带, 风儿吹雨漫天飘洒, 那时我轻抚你的长发, 相聚时光lanzfp.pw就像一刹拉, 为了梦想各自天涯, 人静时想起你说的谎话, 那些岁月,时常回味, 那些岁月,......

    岁月

    世间 唯你 真实 你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春天来临 你是冰雪中汩汩而流的溪流 你又象极了新娘  以清风为梳 静静地梳理着黄绿满眼的杨柳枝条 走进夏天 你是直挂云天飞泻的瀑布......

    征文:走进红色岁月,感悟革命精神(共五则范文)

    走进红色岁月,感悟革命精神 ——读《红岩》有感 炮声隆隆,震憾大地。 星光闪闪,迎接黎明。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 ——题记 你知道祖国的山......

    成长的岁月,感悟如歌(小编整理)

    成长的岁月,感悟如歌 樟木头镇中心小学邹雪葵 从小就渴望成为一个人民教师,对于这个世界,我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想像。忙碌的父母是不可能走进我的心灵的,他们要的是结果,奋斗的结......

    激情岁月

    激情岁月,闪耀青春 —— 龙田中学五四晚会主持稿 (A)尊敬的领导,(B)各位评委老师 (C)老师们,(D)同学们 (ABCD)大家晚上好! (ABCD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 (A)90年前的今天,许多爱国青年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