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02: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

(一)单项选择题

1.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i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级装修材料使用。A、A B、B1 C、B2 D、B3

2.设置在四层的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的房间,可设置一个疏散门。A、50 B、60 C、65 D、75

3.该歌舞厅位于地下一层至地上四层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各自所需总宽度,及首层外门的所需总宽度均分别不应小于()m。A、15 B、9.75 C、11.25 D、10.75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A、3 B、2 C、1 D、0.75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在(),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品库;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公共娱乐场所。

A、文物古建筑 B、博物馆、图书馆 C、展览馆 D、公寓楼 E、办公楼 2.当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必须设置在建筑的地上一、二、三层以外的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其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B、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C、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少于2个;但建筑面积不大于50㎡的地上房间和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地下房间,均可设置1个 D、应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E、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3.建筑内部装修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及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共计七类。A、顶棚装修材料 B、墙面装修材料

C、地面装修材料 D、隔断装修材料 E、固定家具 【参考答案】

(一)1、A

2、A

3、A

4、A(二)

1、AB

2、ABCDE

3、ABCDE

-----------------

(一)单项选择题

1.该建筑地上二层至地上六层疏散楼梯的最小设计总宽度分别不应小于()。A、110.50m、115.50m、120m、120m、120m B、85m、77m、60m、60m、60m C、55.25m、57.75m、60m、60m、60m D、77.35m、80.85m、84m、84m、84m 2.该商店建筑首层直通室外疏散门的最小设计总宽度不应小于()m。A、77 B、85 C、60 D、120

3.该建筑商店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A、不宜大于30 B、不宜大于37.5 C、不应大于30 D、不应大于37.5 4.该建筑商店营业厅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m,其他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 于2m。

A、3 B、2.50 C、2.40 D、3.50

5.地下商店,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以上层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A、15 B、12 C、10 D、9

6.地下商店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层及其以下各层。A、一 B、二 C、三 D、四

(二)多项选择题

1.防火隔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m³ B、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C、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m

D、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E、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

2.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和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的规定。

A、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B.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C、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D、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E、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案例5体育馆防火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A

5、C

6、C

(二)1、ABCDE

2、ABCDE

------------------

加油!你是最棒的

第二篇:2018年消防工程师考前知识点回顾

2018年消防工程师考前知识点回顾

一、45°

1.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应垂直或夹角≥45°,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吹散爆炸性气体。

2.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确实需倾斜安装时,倾斜角≤45° 3.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时倾斜度≤45°

4.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0.90m,倾斜角度≤45°

5.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系统的架空型喷头的布置宜垂直于保护对象的表面,其瞄准点应是喷头保护面积的中心。当确需非垂直布置时,喷头的安装角不应小于45°

二、0.10MPa 1.火灾时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从地面算起不≥0.10MPa;

2.当市政给水管网设有市政消火栓时,其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4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应小于15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0.10MPa 3.火灾时消防水鹤的出流量不宜低于30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0.10MPa

三、600mm 1.通风空调系统安装时将排风支管顺气流方向插入竖风道,且支管到支管出口的高度不小于600mm;

2.气体灭火系统输送气体水平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转弯处应增设1个管卡。

3.钢质防火窗框内填充水泥砂浆,窗框与墙体采用预埋钢件或膨胀螺栓等连接牢固,固定点间距≤600mm。

4.风机外壳至墙壁或其他设备的距离应≥600mm。

5.消防水泵吸水口(高位消防水箱、水池、减压水箱出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200mm;

6.消防水箱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在消防水箱的内部应贴白瓷砖或喷涂瓷釉涂料。采用其他材料时,消防水箱宜设置支墩,支墩的高度≥600mm。

四、0.8 1.人员密度办公建筑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部分;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m2,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

2.建筑外墙上在上下层开口之间如果采用实体墙分隔,实体墙高度应≥1.20m,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墙体的高度不小于0.8m 3.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0.80m 4.细水雾灭火系统分区控制阀的安装高度宜为1.2-1.6m,操作面与墙或其他设备距离不应小于0.8m,并应满足操作要求。

5.坡屋顶的屋脊处应设一排喷头。喷头溅水盘至屋脊的垂直距离,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于0.8m;屋顶坡度<1/3时,不应大0.6; 6.消防水池及消防水箱的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无管道的侧面,净距≥0.7m;有管道的侧面,净距≥1.0m,管道外壁墙≥0.6m ;人孔净空高度≥0.8m。

五、10米高差

1.消防水泵房不得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的地下楼层内

2.埋深>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应设置消防电梯 3.地下三层及以上以及地下室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4.人防工程中医院病房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人防工程内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建规中医院病房是不可以设置在地下的)。

5.建筑面积≤500㎡,其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10m,容纳人数≤30人的防火分区,当有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一个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六、15~40m 1.距建筑外缘5m-150m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但当为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时,距建筑外缘5m~40m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2.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等建筑应在出入口附近设置的市政消火栓距出入口的距离5~40m。3.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且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15-40米。4.登高操作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边缘距离建筑外墙5m~10m;

5.临时消防车通道与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的距离宜5~40m 6.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烃罐罐区等构筑物的室外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或防护墙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

7.储存室外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或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应设置取水口,且吸水高度≤6.0m;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15m;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等构筑物的距离≥40m;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60m,当采取防止辐射热保护措施时,可为40m。

七、30m 1.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2.消火栓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布置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30m; 3.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30m(行走距离≤45m)。4.对于建筑高度≤50m的建筑,消防车登高面可间隔布置,间隔的距离≤30m,但总长度任需满足高层建筑。

5.步行街商铺外应每隔30m设置DN65的消火栓,并应配备软管卷盘或水龙,商铺内应设置自喷和自动报警系统。

6.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10m;当>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该部位宽度的1/3,且≤20m;

7.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8.甲(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应(宜)小于30m。

八、50米

1.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高与低位置喷头,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m 2.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应≤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闻的高度宜>50m。

3.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中,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控制器外,每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应跨越避难层(50m)。

4.高层建筑外墙的装饰层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但建筑高度≤50m时,可采用B1级材料。

5.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公共建筑不宜超过50m,住宅不宜超过100m。

6.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15m和10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20m和10m;

7.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20L/s或建筑高度>50m时应设消防水池。

8.建筑高度≤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登高场地确有困难,可间歇布置,但间隔距离≤30m 9.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九、60m 1.当室内高度>6m,防烟分区的长边一般≤60m,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长边可≤75m。2.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60m 3.步行街内任一点到达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60m 4.储存室外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或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应设置取水口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60m 5.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但当市政道路宽度>60m时,应在道路的两侧交叉错落设置。

6.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储罐区,宜沿防火堤外均匀布置泡沫消火栓,且泡沫消火栓的间距≤60m。

7.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保护区域长度不宜大于60m。8.地铁同一个防火分区内的连续长度大于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和设置火灾探测器

9.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45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60 10.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m,当工艺装置区宽度大于120m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道路边设置消火栓。

十、100m 1.建筑高度大于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m2的公共建筑,在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2.建筑髙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避难层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4.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5.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1.5h 6.红外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的长度,不宜超过100m;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为20~100m。

7.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个探测单元的采样管总长≤200m,单管长度≤100m 8.具有探测线路故障电弧功能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其保护线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00m 9.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设计,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十一、25% 1.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30m,当公共建筑室内高度超过6.00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

2.步行街顶棚应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并宜采用常开式的排烟口,且开口的有效面积≥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 3.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4.下沉式广场确需设置防风雨篷时,防风雨篷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该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60%百叶通风口面积。

5.两座丙、丁、戊类厂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墙体,无外露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各≤该外墙面积的5%,其防火间距减少25% 6.民用建筑内疏散距离当该场所全部设置自喷系统时,可增加25%

十二、30% 1.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规定值的30%确定。

2.在装有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表的1.3倍确定 3.干式系统、预作用双连锁系统的作用面积按表的1.3倍确定;

4.歌舞娱乐、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等的灭火器计算单元的小需配灭火级别应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30% 5.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处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不能大于本防火分区总宽度的30% 6.模拟喷放试验采用干粉灭火剂和自动启动方式,干粉用量不少于设计用量的30%

十三、50% 1.柴油机消防水泵的供油箱应根据火灾延续时间确定,且油箱小有效容积应按1.5L/kW配置,柴油机消防水泵油箱内储存的燃料不应小于50%的储量。

2.当高层民用建筑采用高位消防水池供水的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水池储存室内消防给水一起火灾灭火用水量确有困难,且火灾时补水可靠时,其总有效容积≥室内消防水量的50%; 3.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排烟量的50% 4.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时,应在井墙上设置可开启的门窗,且可开启门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外墙面积的50% 5.消防给水管网防晃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管道、配件及管内水的自重+50%的水平方向推力时不损坏或不产生永久变形。6.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50%。

十四、倒流防止器

消防水泵从市政管网直接柚水时,应在出水管上设置有空气隔断的倒流防止器 当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在满足生产生活大小时用水量后,仍能满足初期火灾所需的消防流量和压力时,可由市政给水系统直接供水,应在引入管处设置倒流防止器。当水泵直接串联时应采取确保供水可靠性的措施,且水泵从低区到高区依次启动,并校核系统供水压力,在串联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 室外消防给水引入管当设有倒流防止器,且火灾时因其水头损失导致室外消火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该倒流防止器前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

十五、室内外供水管道

1)室外消防供水管网:采用两路市政消防供水时应布置成环状,但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时可采用枝状;管道径≥DN100;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5个。

一路消防供水:建筑高度≤54m的住宅、室外设计流量≤20L的建筑时可采用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的一路消防供水。

2)室内消防供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立体成环),当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20L/S且室内消火栓≤10个时可布置成枝状。管道径≥DN100

十六、关于耐火极限相似的描述

1.当高层厂房(仓库)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1.00h,其他建筑<0.50h时,防火墙应高出屋面≥0.5m 2.建筑外(幕)墙上下层开口之间采用防火玻璃墙:高层建筑耐火完整性≥1h,多层建筑≥0.50h。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1.00h时,保温材料≥B2级;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1.00h时,≥B1级

3.钢结构防火检查:对于室内裸露露、轻型屋盖及有装饰要求的,当规定其耐火极限在≤1.50h时,宜选用薄涂型防火涂料。对于室内隐蔽、高层全钢及多层厂房,当规定其耐火极限>1.50h时,应选用厚涂型防火涂料。

十七、变、配电站的布置

1.不得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且不得设置在爆炸性的危险区域内;

2.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与厂房一面贴邻建造。乙类厂房的配电站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需设置密封固定的甲级防火窗。

3.室外变、配电装置距堆场、可燃液体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应≥25m;距其他建筑物≥10m;距液化石油气罐应≥35m;石油化工装置的变、配电室应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

十八、甲、乙、丙

1.楼梯间内不应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不应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2.变形缝内不得设置电缆、电线、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确需穿过时,在穿过处加设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或采取其他防变形措施,并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3.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4.防火墙不应开设设门、窗和洞口,必须开设时,须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十九、不跨越防火分区

1.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线路和控制线路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不能跨越防火分区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穿管水平敷设时,除报警总线外,不同防火分区的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

3.管路采样吸气式感烟探测器—个探测单元的采样管总长≤200m,同一根采样管不应穿越防火分区。

4.应急照明供电回路不宜跨越防火分区 5.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6.灭火器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第三篇:2018年消防工程师练习题及知识点分析

2018年消防工程师练习题及知识点分析

第一题:在有结构梁突出的顶棚上设置的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当梁间净距小于()m时,可忽略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A 2

B 3

C 4

D 1

知识点:火灾探测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第6.2.3条。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答案】:D

第二题:某建筑面积为2000m²的展厅,层高为7m,设置了格栅吊顶,吊顶距离楼地面6m,镂空面积与吊顶的总面积之比为10%,该展厅内感烟火灾探测器应设置的位置是()。

A 吊顶上方 B 吊顶上方和下方

C 吊顶下方 D 根据实际试验结果确定

知识点:感烟火灾探测器在格栅吊顶场所的设置要求。《火灾行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6-2013)第6.2.18条。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不大于15%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下方。

【答案】:C

第三题:下列关于建筑防烟系统联动控制要求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 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由其所在防火分区内两只独立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

B 加压送风机启动由其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

C 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联动启动该楼梯间各楼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内的常闭加压送风口

D 对于防火分区跨越多个楼层的建筑,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内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联动启动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的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内的常闭加压送风口

知识点: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可判定AB正确。D选项也正确。C选项错误,防火分区不跨越楼层时,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联动启动其加压送风机。

【答案】:C

第四题:下列关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置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 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值设定为400mA

B 对于泄漏电流大于500mA的供电线路,将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在下一级配电柜处

C 将非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回路

D 将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接入电气火灾监控器用于电气火灾监控

知识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置。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报警值宜为300mA~500mA,宜设置在第一级配电(柜)箱的出线端,在供电线路泄漏电流大于500mA时,宜在其下一级配电柜上设置。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接入电气火灾监控器。不应直接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答案】:C

第五题:某建筑高度为24m的商业建筑,中部设置一个面积为600m²,贯穿建筑地上5层的中庭,该中庭同时设置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图像型火灾探测器,中庭的环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环廊与中庭之间无防烟分隔,中庭顶部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下列报警信号中,可作为该中庭顶部机械排烟设施开启联动触发信号的有()。

A中庭任一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和任一图像型火焰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B 中庭两个地址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C 中庭任一线型光束感火灾烟探测器和环廊任一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D 中庭两个地址图像型火焰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E 环廊任一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及其相邻商铺内任一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知识点:排烟系统联动控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第4.5.2条。环廊与中庭顶部无防烟分隔属于一个防烟分区,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应由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支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

【答案】:ABCD

第四篇: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网络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信元交换技术

1、ATM信元

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ATDM,ATDM采用排队机制,属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时间独立即应用时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信元标识

ATM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对于给定的多路复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通道的标识基于两种标识符,即虚拟通路标识VPI和虚拟通道标识VCI。一个虚拟通路VP包含有若干个虚拟通道VC

4、ATM网络结构

虚拟通道VC:用于描述ATM信元单向传送的一个概念,信元都与一个惟一的标识值-虚拟通道标识符VCI相联系。

虚拟通路VP:用于描述属于虚拟通路的ATM信元的单向传输的一个概念,虚拟通路都与一个标识值-虚拟通路标识符相联系。

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者用来描述ATM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每个虚拟通路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65535个虚拟通道,属于同一虚拟通道的信元群,拥用相同虚拟通道标识VCI,它是信元头一部分。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TCP/IP的分层

1、TCP/IP的分层模型

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传输层: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地按序到达。

2、TCP/IP模型的分界线

协议地址分界线:以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寻址,高层寻址使用IP地址,低层寻址使用物理地址。应用程序IP层之上的协议软件只使用IP地址,而网络接口层处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分界线:以区分系统与应用程序。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3、复用与分解

发送报文时,发送方在报文中加和了报文类型、选用协议等附加信息。所有的报文以帧的形式在网络中复用传送,形成一个分组流。在接收方收到分组时,参考附加信息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解。

IP协议

1、Internet体系结构

一个TCP/IP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台。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协议: 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internet协议。

3、IP协议三个定义:

(1)IP定义了在TCP/IP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

(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生以及分组德育的规则。

4、IP数据报: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IP数据报,包括数据报头和数据区部分。

5、IP数据报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报报头的整个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在一个帧中。

6、MTU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IP数据报的重组: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后者较好,它允许对每个数据报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数据报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报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数据报选项:

IP数据报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的方法。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UDP协议功能

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设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SNMP、NFS、DNS

UDP使用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来传送报文,同IP一样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服务。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2、UDP的报报文格式

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报头由四个16位长(8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

3、UDP协议的分层与封装

在TCP/IP协议层次模型中,UDP位于IP层之上。应用程序访问UDP层然后使用IP层传送数据报。IP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UDP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4、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UDP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复用与分解都要通过端口机制来实现。每个应用程序在发送数据报之前必须与操作系统协商以获得协议端口和相应的端口号。

UDP分解操作:从IP层接收了数据报之后,根据UDP的目的端口号进行分解操作。

UDP端口号指定有两种方式:由管理机构指定的为著名端口和动态绑定的方式。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

1、TCP/IP的可靠传输服务五个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的连接。

2、TCP采用了具有重传功能的肯定确认技术作为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基础。

3、为了提高数据流传输过程的效率,在上述基础上引入滑动窗口协议,它允许发送方在等待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多个分组。滑动窗口协议规定只需重传未被确认的分组,且未被确认的分组数最多为窗口的大小。

4、TCP功能

TCP定义了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可靠的传输而交换的数据和确认信息的格式,以及计算机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到达而采取的措施。

5、TCP连接使用是一个虚电路连接,连接使用一对端点来标识,端点定义为一对整数(host,port)其中host是主机的IP地址,port是该主机上TCP端口号。

6、TCP使用专门的滑动窗口协议机制来解决传输效率和流量控制这两个问题,TCP采用的滑动窗口机制解决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但并未解决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7、TCP允许随时改变窗口小,通过通告值来说明接收方还能再接收多少数据,通告值增加,发送方扩大发送滑动窗口;通告值减小,发送方缩小发送窗口。

8、TCP的报文格式

报文分为两部分:报头和数据,报头携带了所需要的标识和控制信息。

确认号字段指示本机希望接收下一个字节组的序号;

顺序号字段的值是该报文段流向上的数据流的位置,即发送序号;

确认号指的是与该报文段流向相反方向的数据流。

9、TCP使用6位长的码位来指示报文段的应用目的和内容

URG紧急指针字段可用;ACK确认字段可用;PSH请求急近操作;RST连接复位;SYN同步序号;FIN发送方字节流结束。

10、TCP的三次握手

为了建立一个TCP连接,两个系统需要同步其初始TCP序号ISN。序号用于跟踪通信顺序并确保多个包传输时没有丢失。初始序号是TCP连接建立时的起始编号。

同步是通过交换携带有ISN和1位称为SYN的控制位的数据包来实现的。

握手可由一方发起也可以双方发起,建立就可以实现双向对等地数据流动,没有主从关系。差错控制

CRC-CCITT G(X)=X16+X12+X5+1 HDLC的帧校验用

CRC-16

G(X)=X16+X15+X2+1

CRC-32 G(X)=X32+…+X+1 用在局域网中

海明码 m+k+1<2k

数据位m,要纠正单个错误,得出冗余位k必须取的最小值。码距为m、n中最小值,它能够发现(码距-1)位错,并可纠正(码距-1-1)位错;比如8421的码距为1。要检测出d位错,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最小值应为d+1。

CRC冗余码求法:(1)、如果信息位为K位,则其K-1次多项式可记为K(x);如信息1011001,则k(x)=x6+x4+x3+1;(2)、冗余位为R位,其R-1位记为R(x);如冗余位为1011,则R(x)=x3+x+1;(3)、发送信息为N=K+R,多项式为T(x)=Xr*K(x)+R(x),Xr表示将K

(x)向左平移r位;(4)、冗余位产生过程:已知K(x)求R(x)的过程,一般应选一特定R次多项式G(x)(生成多项式)一般先事先商定好的,用G(x)去除Xr*K(x)得余式即为R(x)。R(x)=Xr*K(x)/G(x);运算规则异或运算,相同取0,不同取1。

模拟信号

à、模拟传输

b、模拟信号à数字传输 需要编码**器(Codec),模拟数据数字化分为三步: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对于连续信号是通过规则的时间间隔测出波的振动幅度从而产生一系列数据。量化:采样得到的离散数据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表示的数据范围的过程,即将样值量化成一个有限幅度的集合X(nT)。编码:用一**数的二进制数来表示采样所得脉冲的量化幅度的过程。常用编码方法有PCM脉冲编码调制。

c、数字信号—>数字传输 常用编码:归零码、不归零码、曼彻斯**、差分曼彻斯**

IEEE802.3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IEEE802.5令牌环使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者的编码效率是50%,FDDI、100BASE-FX使用了4B/5B编码和NRZ-I(不归零码),编码效率是80%。

d、数字信号à模拟传输

需要调制和解调,调制:由发送端将数字数据信号转换成模拟数据信号的过程;解调:在接收端把模拟数据信号还原为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调制的方法:载波的表示--y=A(t)sin(wt+Ф),分为ASK振幅调制、FSK频率调制、PSK相位调制。

曼彻斯特编码:每比特的1/2周期处要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到低电平表示1,由低电平跳到高电平表示0;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有电平转换表示0,无电平转换表示1(关于曼彻斯特编码,此处特别注意:

1、0的表示方式并无明确强制规定,也可以规定由高电平跳到低电平表示0,由低电平跳到高电平表示1,而且现在大多数主流教程确实按照这种方法规定的。根据百度百科--曼彻斯特编码的词条:

曼彻斯特编码,常用于局域网传输。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高到低跳变表示“0”,从低到高跳变表示“1”。还有一种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而用每位开始时有无跳变表示“0”或“1”,有跳变为“0”,无跳变为“1”。

对于以上电平跳变观点有歧义:关于曼彻斯特编码电平跳变,在雷振甲编写的<<网络工程师教程>>中对曼彻斯特编码的解释为: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表示1,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表示0,模拟卷中的答案也是如此,张友生写的考点分析中也是这样讲的,而《计算机网络(第4版)》中(P232页)则解释为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为1,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为0。清华大学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程》《计算机网络(第4版)》采用如下方式:曼彻斯特编码从高到低的跳变是 0 从低到高的跳变是 1。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传输速率 S=(1/T)log2N

T—信号脉冲重复周期或单位脉冲宽度

n—一个脉冲信号代表的有效状态数,是2的整数值

log2N--单位脉冲能表示的比特数

信道容量:表征一个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bps

信道容量的计算:

无噪声 C=2H =2Hlog2N(奈奎斯特定理)

H—信道带宽 N—一个脉冲信号代表的有效状态数

有噪声C=Hlog2(1+S/N)(香农公式)

H—信道带宽 S—信号功率 N—噪声功率

dB=10log10S/N,当S/N=1000时,信噪比为30dB

数据交换方式

延迟的计算

1、电路交换

总延迟=链路建立时间+线路延迟+发送时长

2、虚电路分组交换

总延迟=链路建立时间+(每个分组在交换结点延迟+每个分组线路延迟+每个分组发送时长)*分组数

3、数据报分组交换

总延迟=(每个分组在交换结点延迟+每个分组线路延迟+每个分组发送时长)*分组数

硬件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 主存—辅存层次 和主存—Cache层次

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7、数据的表示方法

原码和反码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11

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计算机网络概论

滑动窗口协议规定重传未被确认的分组,这种分组的数量最多可以等于滑动窗口的大小,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解决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

定义: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于特定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硬件上,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使用专用的嵌入式CPU。软件上,代码体积小、效率高,要求响应速度快,能够处理异步并发事件,实时处理能力。

应用:从航天飞机到家用微波炉。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

(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死锁的预防:

1、预先静态分配法

2、有序资源使用法

3、银行家算法

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页面置换算法有:

1、最佳置换算法OPT

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

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

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

虚拟设备技术:通过共享设备来模拟独占型设备的动作,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SPOOL系统:实现虚拟设备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又Spooling系统,假脱机系统。

作业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IFO:按照作业到达系统或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选择。

2、优先级调度算法:按照进程的优先级大小来调度,使高优先级进程得到优先处理的调度策略。

3、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每个作业都有一个优先数,该优先数不但是要求的服务时间的函数,而且是该作业为得到服务所花费的等待时间的函数。

以上三种都是非抢占的调度策略。

第五篇:消防工程师职称总结

我从任现职一直从事消防技术工作,多年以来,我在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力求在消防专业基础理论方面与时俱进,在消防专业技能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消防监督业务的需要,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防静电技术》、《现代防雷电技术》、《物质燃烧理论》等专业书籍。将静电、雷电的产生机理、形成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理论依据作为重点;在《物质燃烧理论》中,我将燃烧的三大理论,即活化能理论、链式反应理论和过氧化物理论,以及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可燃物质燃烧机理作为主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通过学习,较好地充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较大作用。特别是在日常检查中,简单化发现处理一些浅显的轻微问题,到能够在工艺流程、设备安装等方面指出较为专业性的问题,从深层次中查找隐患,从根本上杜绝了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工作中检验专业技术能力

几年来,我积极参与了火灾事故调查、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现代火灾多为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工程火灾,能源、交通火灾等,这些火灾可能是多种物体等燃烧爆炸共存,重大的工业事故、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恶性的火灾并发,火势凶猛,在建筑审核和工程验收过程中,自己能够针对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把关,遵循基本处置程序,并做到热情的为建设单位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办法,受到了有关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三、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全面整改火灾隐患

首先是适应消防监督管理方式的变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深层次的同国际接轨,如果消防监督工作还沿用老套路、老办法,必将不同程度的抑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适应新情况、开拓新思路、制定新办法,才能使消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今年工作中,我带领消防股全体同志在增强消防部门的服务意识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各类消防安全主体的责任意识。组织开展了火灾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协调召开消防监督工作会议,组织了系列宣传活动,使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观念深入人心,从而直接推进了隐患整改速度的加快。

其次是强化规范化严格执法,在整治各类火灾隐患过程中,我处处以技术规范标准为依据,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做到严肃、认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自身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全面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使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总之,我在消防技术领域做出了一定成绩,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把企业消防技术工作做得更好。

下载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师必备知识点大全

    机械工程师基础知识 26:防样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机械工程师考试要点和必备知识 答:粉线,石笔,画针,尺子,样冲,手锤。27:求相贯线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机械工程师基础知识340 点 答:有素线......

    2018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消防控制室管理五大要求

    优路教育卓越品质 www.xiexiebang.com 2018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消防控制室管理五大要求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就像连绵的高山,还有很多山峰等着我们去征服。大家最好在这段时间预......

    2018消防工程师知识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优路教育卓越品质 www.xiexiebang.com 2018消防工程师知识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很多没有通过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的考生后悔,如果我当时再努力一点点就好,我肯定会通过考试......

    网络工程师一句话知识点总结

    网络互联 • 网络互连是用于连接多个网络的过程和方法,而无论这些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和距离如何。 • 互通性是在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法,包括物理介质、数据打包机制,从起始......

    消防建规知识点总结

    建规知识点总结 一. 裙房 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的防火要求符合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见5.1.1注。 2. 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

    2017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数字总结

    防火间距 1. 生活用房与厂房的防火间距6m 2. 较高的是防火墙,除甲类厂房、民用都可以不限,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3. 丙丁戊类或单多层民用之间开口不大于5%不正对防火间距减......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知识点10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知识点10 [ 12月4日 ] 外墙装饰和民用建筑外保温 外墙装饰和外保温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特点:一是通过材料表面使火焰进一步传......

    消防知识点2(合集)

    一、《综合能力》防火检查中必记的88个考点 1、建筑高度是界定建筑是否为高层的依据,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属于高层民用建筑。 2、建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