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考公经验与心得
直到录用名单公示,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气,静下心来好好回顾这半年的公考之路。我是一个应届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公共管理,虽然出身名校,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都清楚。因此公务员考试是我也是我周围大部分人就业的必经之路。
谈谈笔试的准备吧。笔试是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有诀窍,我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多做题,二是善于总结,三是懂得取舍。
一、题海战术,很有用。这个是练速度,每道题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140个题,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
二、总结,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弱点优点,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然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同时,在正式考试的过程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高的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放在后面。
三、取舍。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那好,你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发挥优势,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
再说申论部分。首先,要多阅读名师范文,在多读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简单来讲答题要求也无非几大块:这是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办。
申论不同于我们的学术论文和散文,文章需要的观点的角度就是公务员的角度,身份确定下来,语言风格自然是严谨、逻辑性强,对策可操作性较强,不空洞。但是由于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的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这个“自己的观点”并不真的就是你自己所思所想,而是在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半月谈》,《人民日报》都是极好的观点来源。
其次,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
最后大家一定要关心时政,平时多看当前热门问题的讨论,新闻联播、焦点
访谈、人民网的大事、要事心中有数,这样在遇到新材料才会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需要做行测练习、各省历年真题及模拟题竞赛的朋友点这个免费的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链接http://gwy.591up.com
第二篇:公考经验
公考经验
参加公务员考试四年,今年终于上岸了。写这篇文章,一想为还在公考路上努力前行的各位考友提供一点点有用的信息,二也是纪念一下我四年的公考路。
先来说一下我的公考经历。参加2008年国考,离面试线两分,未能进入面试。参加2009年省考,第一次进入面试,结果在面试中残败。参加2010年省考,第二次进入面试,虽然自己正常发挥,分数在全场排名第三,但是碰上了全场第一的考生是同个岗位。参加2011年国考,终于上岸,目前已经报到了。总结这几年的考试历程,公考是努力加运气的考试。但是我说的运气绝对不是一种幸运,而是从报考开始的一步步的选择。
一、报名阶段
岗位的选择很重要,我选择的要素按照重要类别依次是:对报考岗位工作的兴趣;招考人数;限制条件。
对报考岗位工作的兴趣:公务员考试是一份职业甚至是一项事业,要认真的对待岗位的工作,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从报名的一开始,将想着自己以后是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的,所以千万别为了其他的因素而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岗位。
招考人数:这个道理不用多说了,直接关系到能否进入面试这一关。招考人数越多,进入面试机率增长的幅度绝对成边际的递增。
限制条件:总的原则是限制越多越好。专业要求里的专业种类越少越好;工作年限要求越高越好;附加条件什么党员,特定工作经验这种越多越好;另外,我也在分析各分数线,尽量不要和这两类考生一起竞争:法律专业,应届生。往往这两类人所在岗位的分数线很高。而且法律类的面试分数线也特别高。
二、笔试准备阶段
笔试的准备,我都是从真题开始。
行测至少把近5年的真题做一次,掌握题型。在做题过程中,我对每一大部分计时和计分,由此安排做题目的顺序,当然这个是在确信自己没有可能做完所有的题目的前提下。对于正确率低于平均值的部分,要着重练习,找专项的练习书。尤其是数学题和数字题,专项练习提高还是很快的。但是我始终觉得材料题还是提高分数的一个增长点,而且只要计算出来了,基本上正确率还是很高的。等到考试前,对自己的做题顺序有一个基本的排序。当然前提是确定做不完所有的题目而且每个类型题目的得分率及时间差异很大的前提,否则不建议使用。根本还是提高做题速度。
申论,我一般分数都不高,但是今年省考申论分数创了历史记录。后来我分析一下,是前面准备国考面试的缘故。所以申论的复习可以和面试的准备放在一起。我主要是这样做的: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浏览新华网,主要是关注里面一些评论性的章,尤其是社会新的现象、大事件的评论。可以试着把文章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等到有一定的基础之后,也可以先对现象做一番评论,然后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值得借鉴的角度。这个只适合对综合分析题和背景题目的面试准备以及申论中的最后写作题。另外的类型的题目,可能要购买辅导书,进行专项练习。另外我比较推荐《南风窗》中的“独家策划”相关栏目,对相关问题有多角度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对问题有个全面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南方周末》中的评论专栏有些角度比较新。前面很多资料网络上都能够找到。至少考试前1个月开始,要每周做两次真题。不是为了做题目,而是找到写文章的感觉,在练习时做到不要涂改。字写的好不好没办法,但是至少卷面保持整洁。
三、面试阶段
如果笔试考完有信心的话,其实笔试考试结束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复习了。一步早就步步早。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我也没做到,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那样做了,可能在候考教室里就会更有底气一些。尤其是面试阶段还有专业考试的岗位,真的建议笔试结束究进
行相关的复习。
(一)答题内容的准备
知识的储备很重要,这个就需要申论阶段的准备,但是最好就是平时就养成关心时事,并且有自己的思考的习惯。参考申论的准备进行知识储备。这在面试时,考官也能感觉的。
(二)熟悉题型
查阅真题,明确各个题目的答题要点。而且要针对所报考岗位进行不同高度的答题。考部委的要有宏观、全国的高度;考省的要有中观的高度;考市地的就要有地方微观的角度。
(三)全真模拟
先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说。最好录音,然后找出自己内容和口语表达方面的问题,然后逐一改正。可以请一个后面就请朋友、同事或者找考友进行模拟,最好是群面,人越多越好。这个很重要,模拟次数越多,正式考场紧张度就会小很多。
(四)考场礼仪
考场不紧张了,考场礼仪自然就能很好的表现出来了。进门问好、考官祝贺你时,向考官表示感谢、答题完后向考官表示感谢,考官宣布分数时要起立(虽然这时对你的分数没任何一种影响)。我始终认为,这些礼仪是一个考生平时就应该具备的,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前提是不要太紧张,能表现出平时的自己。
(五)换位思考
这个虽然是工作中常听到的词,其实在准备面试时也适用。如果你是考官,你是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考生、听到什么样的回答。我是想看到朝气蓬勃、答题简明扼要、干练利落的考生。有些没办法一下子改变,至少在面试这几分钟里面表现出这种特质。其实这很难,考官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最根本的方法,是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况且现在开始还有时间,不是吗?
六)着装
黑白的正装是最稳妥的。女生头发最好扎起,男生头发要理的干练。鞋子,黑色。男生袜子也要深色。千万不要穿一套不合适自己的。而且提前先穿一下,穿出正装的感觉来。女生最好还是化职业妆,显的精神。
(七)考场候考
按时到考场,为防抽到后面的签,还是要准备一点点心。要平静,如果紧张,就进行心理暗示,或者和其他考生聊天。但是等到自己入场前15分钟,就要安静下来,将之前准备的一些答题注意点、考场细节回顾一下,平静,胸有成竹的离开候考室。
(八)考场表现
敲门前深呼吸,咧咧嘴。进场,跟考官打招呼;考官说请坐后入座。答完题后不论自认为表现如何,也要微笑向考官感谢。
第三篇:一个研究生的国考经验与心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广西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广西公务员考试公告
一个研究生的国考经验与心得
直到录用名单公示,我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回顾公考之路。我相信,凡是看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有志于公考的,那么,请大家相信以下我所说的两个前提。
第一,公考是公平的,如果你认为官场黑暗龌龊,所有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是靠关系,那你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看下面的内容。——不公平肯定存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比例非常非常小。
第二,之所以要你相信公考的公平性,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这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我自己便是一个例子。
先说说我的公考历程吧。我是一个应届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公共管理,虽然出身名校,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都清楚。因此公务员考试是我也是我周围大部分人就业的必经之路。
我参加了两次公考,第一次是报考国家某部委,但是当时一心想考博士,根本没有复习,自然也没有进入面试范围。第二次是山东省的公考。现在想想仍然觉得很刺激,因为我所报考的那个省直机关职位,难度上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它要求硕士学历、中共党员,还报了三百多人,只要一个。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我的每一步的精心准备,我终于做到了。——你可以从我两次考试的结果上看出来,准备与否很关键,收获付出正相关。其实不仅仅在公考这件事情上,我也希望大家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旦做出决定,都能全力以赴,不要一边报考一边抱怨考试黑暗而不尽力。
先来谈谈笔试准备。笔试是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有诀窍,我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行测部分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多做题,二是善于总结,三是懂得取舍。
一、题海战术,很有用。这个是练速度,每道题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140个题,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要做有质量的题。符合你考试特点的题目——所以把真题研究透是首要环节。
二、总结,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弱点优点,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然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运算不行练运算,阅读不行练阅读。行测题大家也都知道,不难。很多甚至都是初中高中的知识。你大学都考上了,这种题目无非是时间久了,生疏了,用两个月强化训练绝对有好效果。
同时,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之后,正式考试的过程就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最高的可以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可以放在后面。今年的题目正是资料分析相对简单,先做这部分的考生肯定要多得几分——比如我。
三、取舍。这个是在考前,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怎么学都不会,天生没有这个细胞。那好,你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你有弱点就有优点,发挥优势,要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考试是残酷的,你死我活,也许仅仅是0.5分,但绝对是冰火两重天。
申论部分
首先,要多阅读名师范文,在多读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申论材料都是社会现象,申论考试的结构是很清晰明确的,资料,往往是某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讲答题要求也无非几大块:这是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办。论坛或者网络上这方面的专题材料多的很,我就不多说了。(自己要多看)申论不同于我们的学术论文和散文,文章需要的观点的角度就是公务员的角度,身份确定下来,语言风格自然是严谨、逻辑性强,对策可操作性较强,不空洞。
但是由于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的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这个“自己的观点”并不真的就是你自己所思所想,而是在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半月谈》,《人民日报》都是极好的观点来源。
其次,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
在卷面问题上,一定要整洁,得高分的试卷并不都是王羲之写的,因为大部分老师都不是书法鉴赏家,所以你只要把字写的认真整洁就很好,这需要平常的限时练习。大家一般考试的时候都喜欢用中性笔考试,但最好不要选择那种超细的笔尖,会给人无力的感觉。字迹壮一些阅卷人看起来才不费力。字迹本身就小的朋友注意调整一下,总之让阅卷人看着清楚舒服为重。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最后大家一定要关心时政,平时多看当前热门问题的讨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民网的大事要事心中有数,这样在遇到新材料才会处变不惊,不变应万变。
(申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有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广西人事考试网(http://gx.offcn.com/?wt.mc_id=bk15861)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第四篇:公考面试经验
笔试151.5+面试94.72:我的一点心得
一个多星期前朋友告诉我QZZN上有关于我的帖子,上来看过两次,谢谢大家对我的赞扬,很受用,呵呵。
拿到这样的高分,有一些偶然和运气的因素。如果我换一天面试,换一个考场,很有可能分数就不是这样的。最近很多人都问我什么经验,我仔细想了想,写下这些东西,和大家互相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说笔试,我觉得对于笔试来说,很重要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不要把的高分的希望寄托在对几本参考资料的复习准备上。
复习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公务员考试这种具有极大灵活性的考试,很难通过复习获得和付出相对等的收获。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看到过,很多认真准备了很久的同学没有通过,而一些赶鸭子上架的同学却拿了高分。原因可能在于,第 一,复习准备的同学脑子里已经被参考资料灌输了很多的思维定势,而公考的题目,尤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却是年年翻新;第二,笔试更多的是考察十几年教育的综合结果,相当多的东西是依靠积累而不是突击,这种考试完全不像高考、考研或者司法考试那样必须需要大强度的密集复习才能有收效。
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我认为首先要知道题型,了解每种题型常见的解题路数。这是一个很基础的准备工作。我当时问了一些本科毕业就考去做公务员的同学,也在网上查了一下,决定用李永新红色封面的那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我看起这种参考书来速度很快,题目做过一遍之后,我就很喜欢做总结性的工作,就是归纳一下这个部分解题的几种思路,哪一种是自己最生疏的尤其要清楚。这个工作我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做,一直到12月初,然后参加国考。省考之前我就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又拿出来看了一下,没有再仔细翻书。在整个过程中,我都避免完全依赖那些解题方法和自己的总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变化万千,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得申论者得天下。
国考和省考我都是在申论上拿了高分。但是申论又确实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的一个过程。我一直认为申论是对小学、中学阶段语文基础和写作功底的考察,所以从来不觉得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准备拿到高分。这样想也是基于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信,因为中学阶段我的语文成绩差不多一直都是年级里最好的,有一次全市统考作文还拿过满分。在这样的想法之下我自然把准备的重点放在行测上,对于申论,当时买了一本预测命题热点的小册子翻了翻,没认真看,事后也证明没发挥什么作用。
省考申论83.5,我想可能是以下一些因素使我拿到了高分:
第一,卷面干净,字体工整。我写字很快而且字体尚好,基本上也不会存在涂改的现象,可能拿到了一个第一印象分,这里也提醒大家还是少用电脑打字为好,时间长了很容易手生,写字很不流畅,常用的字有时候就会在脑子里短路;
第二,没有把文章写得上纲上线或者套用很多政策性文件性的语句。因为事先自己也不清楚什么套路和套句,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写的,考官可能会觉得比较有文采,耳目一新;
第三,条理清晰,段落分明。
第四,文章中有一些亮点。这些亮点可能是一些很新很生动的例子,也可以是那些没有被用滥但又深含道理的名人言论,让阅卷老师觉得别人写不出但你写出来了,这很可能就是加分点。
以上这些是自己仔细再仔细考虑过以后,总结出来的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分数刚出来那时候,很多同学问我,我都说不出来什么具体的一二三,那个时候我只说了一句别人听起来都觉得挺抽象的话,我说:“我觉得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浙江,并且把这种热爱表现在了文章里,而且阅卷老师也感觉出来了。”现在想想,可能这就是最重要的那一点吧。
对于申论,日常的积累很重要,考试前的准备,无论是几天还是几个月都是临时抱佛脚。上面说的一二三四都是只针对这一张考卷而言的,这些对于以往打下的基础来说都显得很肤浅。上面说文章中要有一些亮点,这些亮点你不但要知道而且还能在想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就离不开积累。如果仅就我个人来说的话,作为文科生,我的阅读面一直很广,而且喜欢去读一些比较新、时效性很强的文字,比如《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等等。这些书刊里面有些很新很智慧的东西,受益匪浅。
另外想起来,前段时间曾经在坛子里看到过一个帖子,题目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一位改申论试卷老师的心里话》。文笔比较激烈,但确实很有道理。希望大家搜索出来看看,一定能有所收获。
下面说面试
笔试过关之后,面试就非常关键。如果你的笔试比别人多10分,那么别人只要面试比你高5分就能把你打败。面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能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自信表现出来,这场面试你就赢了一半。
因为本科毕业的时候已经有过公务员面试的经历而且成绩不错,对于整个考试的组织形式,考场的布置情况都有所了解,所以心里比较有底。因为从二月以来有几场面试,所以我在第一场面试之前做了一些准备,到后面面试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轻装上阵了。
这些准备包括:
第一、形象。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晕轮效应”,就是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会影响到后来的其他方面。
先说一下女生。老式的职业套装显得古板,而商场里面很多经过设计改良的又很时髦,就不太适合公务员的场合。个人觉得要以简洁大方为主,深色系最好,能显得庄重。很多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通勤装就是不错的样板。如果是普通的尖领衬衣的话,第一颗纽扣不要扣死,这样显得人很拘谨。要穿高跟鞋,最好是简洁的样式,根据衣服来选择颜色。高跟鞋一方面和职业装非常搭,另一方面也很能衬托气质。长头发的最好能盘起来,盘得简洁一点,尽量不要有其他的装饰;如果不好盘,也要把头发束起来,不过束得太高会显得太活泼而且跟职业装不搭调,束得太低会显得老气没精神,哪个高度最合适大家可以自己多尝试,呵呵。无论是盘还是束,意图就是要把面孔整个露出来,这样显得比较干练。至于化妆,个人觉得要把握住分寸。主要把肤色调整好,脸上干干净净的气色很好,眉眼清晰,这样就可以了,眼影之类的可以完全略去,不要让考官一眼就看出来你化了妆。
男生的服装应该比女生容易置备很多。衣服的质地要好,反正以后工作也要穿正装,所以还是买质地好一些的,样子会很正。仍然坚持深色系,个人觉得藏蓝色最理想,另外不要系很抢眼的花色繁杂的领带。袖口的商标一定要剪掉。不要穿休闲鞋。头发要干干净净的,胡子刮干净。就这么多吧,大家可以继续补充,呵呵。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走路都要抬头挺胸,这样会显得很自信。
第二,了解和有关面试的基础知识,知道都有哪些题型。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参考书,几乎每一本里面都会告诉你面试有哪些形式,什么叫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的考察要点和评分标准,以及中央机关和各个省市的一些面试真题。这个工作是比较基础的工作,一定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了。另外今年有同学买了一本《面试真题1000题详解》,我借来看了一下,里面分类比较清楚,而且有一些比较新的题目可以参考,个人觉得还不错。但是不要被里面所给的参考答案所束缚,因为很多题目都是参加过这场面试的人提供的,答案也是他们自己的思路。所以,只做参考来用。而且看书的时候要懂得取舍,比如说,某一类的题目,看个三五题就差不多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有的类型的题目,最好多琢磨琢磨。说不定你琢磨得深了,某个角度就在考场上用得着了。
所有的参考书里都会有关于你的自身情况、求职动机的题目。这个方面的问题是首先要准备的,虽然现在很少会有公务员面试直接进行这方面的提问,但这是非常基础性的问题,会影响到其他一些问题的作答。要把自身的情况仔细想清楚,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怎么表述才更合理但是又不回避问题;对于报考岗位的情况和自身条件的匹配性,任职后的近期远期打算要考虑得越清楚越好。
第三,多看新闻,关注时事。
现在的面试题目越来越和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或者即使题面没有直接提及,但问题的核心也正在于某个社会热点。比如就今年中央和浙江的面试情况来说,雪灾、物价、政协会议、品质杭州等等,涉及面很广。如果只是考前那么几天恶补,那么在短短的十五分钟之内是很难灵活表达的。所以和申论的准备一样,还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对于我个人而言,因为平时的关注点就比较广泛,所以觉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考前的一个比较集中的准备时间里,要把自己看到的问题仔细想想,什么问题用什么思路来解决,哪些问题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这个思考的过程很重要。
第四,练习。
面试说到底还是一个说话的活儿,所以练习应该很重要。面试之前的一段时间,我注意到浙大的88上经常有人组织模面,经常参加一下类似的练习应该会有帮助。我没有参加,另外说到这里我也想到帖子里有人猜我是浙大或者吉大的,都猜错了,呵呵
面试临场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还是第一印象的问题,前面已经详细讲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第二,进入候考室以后要先抽签。这一直是让我很恐惧的一个过程。这次省考面试我抽到自己报考的岗位的第一号,当时心里真的扑通跳了一下,觉得挺危险的。不过想想在这之前还有另外一个岗位的面试,自己并不是这个半天的第一个,也就释然了。最后的结果也说明抽到这个第一号对我并没有什么影响。
候考的时候最好不要自己一个人闷坐着。多和身边的人交流,一方面可以缓解一下大家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多结识一些朋友。如果身边的人比较紧张或者不愿意和你多交流,那就把之前对于面试的一些思考准备再回想一遍。
第三,进入面试考场的基本礼貌,要问各位考官好。我听说有些面试辅导班让大家进去出来的时候一定要鞠躬,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只要自己态度真诚并且彬彬有礼就好了,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一个90度的鞠躬多多少少会显得有些别扭。出来的时候要谢谢考官并且道别。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要表达自然。
第四,15分钟的面试时间,三道题目,思考时间控制在四分钟以内,每题答三分钟左右就差不多。这样时间总共控制在13分钟左右。如果只有七八分钟或者马上时间到了还没答完就不太好。语速控制在中等偏快,思路要清楚,答题分一二
三、首先其次再次。语言要尽可能流畅——当然这个也不是一日之功。
第五,要时刻保持自信从容的状态。
第六,答题的内容,也是要有一些亮点。这个亮点和前面提到的申论是一样的,让考官觉得你视野开阔,知识面很广,不是死读书的学生,还是在于日常的积累。
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真心的希望大家都能如愿。
第五篇:公考心得(定稿)
一般中公卷不涂卡不超过90分钟,华图的练习是不涂卡100分钟,平时练习时我都是赶着做完还要蒙一些。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我将更新的内容改成了红色并且写了更新日期。已经看过本贴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更新部分
写在前面的话
数字推理是行测中很多人眼里的“难题”,面对题目时有人因为惧怕而格外重视,也有人因为不会做而彻底放弃。我自己同样很怕做数字推理题。想过放弃,也想过题海战术,不过最后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放弃,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保证其他部分都做对,来补回放弃的这些分数。题海,也不科学。行测、申论,再加上法律加试,这么多类型中,数字推理只是一小部分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小部分题目上,只能是弊大于利了。所以我最终选择的是:掌握最基本的,保证基础题目不丢分。放弃有难度的,保证学习和做题有效率。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我这样对数字没什么感觉的人了,如果你学有余力,完全可以精益求精。
(注:灰色部分是隐藏了的答案,按Ctrl+A可见)
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数列:
1、质数列:(质数—只有1和其本身两个约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
例:6 8 11 16 23()A.32 B.34 C.36 D.38
1,1,2,3,4,7,()
A、4 B、6 C、10 D、12 选B
两两相加组成质数列
选B 两两相加组成质数列 17日更新例题
3,7,22,45,()
A、58 B、73 C、94 D、116 选D 2^2-1 3^2-2 5^2-3 7^2-4(11^2-5)选D 22-1=3,32-2=7
2、合数列:4、6、8、9、10、12、14、15、16、18、20……
这2个数列大家很容易忽视,论坛里好多帖子实际上就是因为忘记这2个数列所以才不会做。请大家
注意。
众所周知,行测考试做题时间很关键。要做好行测尤其是数列部分是需要技巧的,这没人不同意吧。但是大家往往忽视了基本功。为什么有些人一看到数列题就很快得出答案呢?我个人觉得是因为他们对数字的敏感。这里面有天赋的成分,但我相信刻苦训练也是可以锻炼出这种敏感的。所以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数列很重要。就拿指数数列来说吧,要求必须熟记1—10的平方、立方,2、3、4、5的N次方。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看到9时立刻想到9=3平方或9=2立方+1。对这几个数字,必须是熟记。5的立方算谁不会算?可是数列题不是叫你算5的立方是多少的,当4、28、16、126这样的数列放在你面前时,忽增忽减看似毫无规律,你还会想到这里有5的立方吗?所以必须熟记。熟到不能再熟。
以下是我看过论坛上的一些题目之后,把大家最爱问的、经常不会做的题目整理在一起,总结的数列常见方法。
分组法
相邻项为一组,各组规律相同。或差为常数、或和为常数。4,3,1,12,9,3,17,5(A)
A12 B13 C14 D15 选A 4.5,3.5,2.8,5.2,4.4,3.6,5.7,(A)选A
A.2.3 B.3.3 C.4.3 D.5.3
拆分相加(乘)法
把一个多位数每个位上的数字分别相加或相乘(目前还没见过相减相除的)得到一个新数,再看规律。这类题变型比较多,为方便大家自己总结,所以我写出例题的解答过程。
()
A.17
B.15
C.12
D.10 选D 选D 8×7+1=57 5×7+1=36 3×6+1=19 1×9+1=10 0×1+1=1 选D 8*7+1=57
256,269,286,302,()
A.254 B.307 C.294 D.316 选B 2+5+6=13 256+13=269 2+6+9=17 269+17=286 2+8+6=16 286+16=302 ?=302+3+2=307
选B 2+5+6=13 256+13=269
隔项法
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组成新的数列
0,12,24,14,120,16,()A:280 B:32 C:64 D:336 选D
奇数项为0,24,120,? 0=13-1 24=33-3 120=5-5 ?=73-7
选 D 0,24,120 110,3324 三项相加法
这种题其实比较简单,但大家也容易疏忽。三项相加后得到一个新数列,再看规律
2,3,4,9,12,15,22,()答案:27 2+3+4=9 3+4+9=16 4+9+12=25 ……C=A平方-B及其变型 3,5,4,21,(A),446 选A A.-5 B.25
C.30 D. 143
变型1:可以是A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变数)3,5,16,(240)
变型2:A立方加减常数(或有规律的变数)-1,0,1,2,9,(730)
关于平方、立方还有很多类型,比如自然数列的平方加减常数(或规律变数)、常数的N次方加减常数(或规律变数)……其实都差不多。只要掌握我前面所说的“熟练记忆”,再加上一定练习相信是可以过关的了。
16日23:23更新
下面这道题用的方法,我今天第一次见。提供者,“江歌歌”。大家先看看
0,3,17,95,()答案:599 1平方-1 1*2平方-1 1*2*3平方-1 2*3*4平方-1 2*3*4*5平方-1 答案599 17日 12:03更新 333
很巧妙数字大小写之间的转换,就当作是轻松一下吧,看过之后会觉得数字推理原来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1,10,3,5,()
A、11 B、9 C、12 D、4 选D
题目变为:一、十、三、五……分别是1划、2划、3划、4划
选D 分解相乘
把原数分解成2个数字的积,分解之后,变成2个新数列,再看它们之间的规律
2,12,36,80,()答案:150 2*1 3*4 4*9 5*16 答案150 6,15,40,96,()
A、216 B、204 C、196 D、176 选B 2*3=6 3*5=15 5*8=40 8*12=96 12*17=204 2,3,5,8,12,17 相差1,2,3,4,5, 选B
补充:
一、有分数的数列,通常的方法是将各数都转化为分数。
0,1/2,8/11,5/6,8/9,()
A、31/34 B、33/36 C、35/38 D、37/40 选C
0
= 0/3 1/2
= 3/6 8/11 = 8/11 5/6 = 15/18 8/9 = 24/27
分母、分子相差为3
各分母、各分子间差为3、5、7、9 选C
不过我也做过几道题,全是分数,通分半天找规律,就是做不出来。最后一看答案……晕倒!原来是最基本的等差……所以……基本功啊
二、基本规律
1,一大一小交替出现,首先考虑隔项数列;2,由小到大再到小,必与指数有关;
3,注意观察是否平方/立方的变形(或者不同数的平方/立方相加/相减等);要求对以上前提篇的熟练运用
4,跳跃较大则考虑乘积/次方,跳跃较小则考虑差/二重差;5,尝试把各数间差,及二重差列出,寻找规律;6,尝试把各数变化成某平方式,看是否存在规律;以上皆不可行,建议放弃
这是偶抄来的~供大家学习
数算部分
以下都是最基础的,原本以为不用写上来。可是今天看到还是有人不会。所以加上。
一、立方和公式:
a立方+b立方=(a+b)(a平方-ab+b平方)
a立方-b立方=(a-b)(a平方+ab+b平方)
二、特殊数列前N项和
1+2+3+4+5+6……+n=n(n+1)/2 2+4+6+8+10+……+2n=n(n+1)
1+3+5+7+……+(2n-1)=n平方
1平方+2平方+3平方+4平方+……+n平方=n(n+1)(2n+1)/6 1立方+2立方+3立方+4立方+……+n立方=n^2(n+1)^2/4
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Sn=n(a1+an)/2(2)Sn=na1+n(n-1)d/2
(这里面的字母都代表什么就不用解释了吧)
例: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座位?
A.1104
B.1150
C.1170
D.1280
都是中学学过的,只是 给大家提个醒,别忘了这些。
17日16:51更新
流水行船问题
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上面2个公式的变式: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逆)/2
特别要分清楚的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这四个概念。一般做题时也许不会混淆,但你不一定理解了。
来看下面这道题,很好的练习题目。(由“东方鲲鹏”提供)
38、一只船顺流而行的航速为30千米/小时,已知顺水航行3小时和逆水航行5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顺水漂流1小时的航程为:
A3千米 B4千米
C5千米
D6千米
该例题中,有航速、顺水航行、逆水航行、顺水漂流几个概念,如果搞不清楚,就没办法应用公式了。
航速,其实就是顺水或逆水航行的速度,题目中的30千米/小时,即为顺水速度。
顺水漂流,也就是船本身不运动,随波逐流。所以顺水漂流的速度就是水速
题虽然不难,但是我感觉出的很好。很能检验这部分的知识学的是否到位。解答:设船速为a,水速为b a+b=30 30*3=5*(a-b)得a=24 b=6
顺水漂流时的速度即为水速,所以1小时航程为6千米。
18日21:00更新
“牛吃草”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草的总量均匀变化。解答这类问题,困难就在于草的总量在变,它每天都在均匀地生长,时间愈长,草的总量越多.草的总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①草场上原有的草量;②草场每天(周)生长而新增的草量.因此,必须设法找出这两个量来。抓住这个特点,其实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举个例子: 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设1头牛1天吃1份草。则有:
10头牛20天吃的草量=200=原有草量+20天的新增草量
15头牛10天吃的草量=150=原有草量+10天新增草量
这样就很清楚了,10天的新增草量=200-150=50 那么草场每天新增5份草。
再来算草场原有的草量就很简单了。200-20*5=100或者150-10*5=100
只要抓住这两个始终不变的量以及它们和题目已知条件间的关系,不管题目怎么变化,我们都可以轻松应对。
比如:牧场上有一片青草,草每天以均匀的速度生长,这些草供给20头牛吃,可以吃20天,供给100头羊吃,可以吃12天。如果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相当于4只羊一天吃草量,那么20头牛,100只羊同时吃这片草,可以吃几天?
这道题,把羊按其吃草速度换成牛就可以了~
其他如“漏水问题”“水管进出水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答。
例: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设每个人每小时的淘水量为“1个单位”.则船内原有水量与3小时内漏水总量之和等于每人每小时淘水量×时间×人数,即1×3×10=30.船内原有水量与8小时漏水量之和为1×5×8=40。
每小时的漏水量等于8小时与3小时总水量之差÷时间差,即(40-30)÷(8-3)=2(即每小时漏进水量为2个单位,相当于每小时2人的淘水量)。
船内原有的水量等于10人3小时淘出的总水量-3小时漏进水量.3小时漏进水量相当于3×2=6人1小时淘水量.所以船内原有水量为30-(2×3)=24。
如果这些水(24个单位)要2小时淘完,则需24÷2=12(人),但与此同时,每小时的漏进水量又要安排2人淘出,因此共需12+2=14(人)。
24日12:53更新
巧用因式分解法
有时因式分解法可以很快的解决一些看起来很难的题。给个例子大家看下就明白了
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为3024,它们的和为:()
A.26 B.52 C.30 D.28 3024=6*7*8*9
分解之后,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呢
而有时候,需要我们反过来思考,把分解过的因式化为整式。
来看下面这道题
(2+1)*(2^2+1)*(2^4+1)*(2^8+1)(2^16+1)=?
看上去很复杂,可是只要我们想到平方差的公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1)*(2^2+1)*(2^4+1)*(2^8+1)(2^16+1)
=1*(2+1)*(2^2+1)*(2^4+1)*(2^8+1)(2^16+1)
=(2-1)*(2+1)*(2^2+1)*(2^4+1)*(2^8+1)(2^16+1)
= 2^32-1
我的考公经历------------关于笔试(全文完)
管理提醒: 本帖被 清水煮音 执行加亮操作(2008-10-26)
在论坛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了,在这一年我收获了累累硕果,不仅结交了很多好友,还成功考取了报名参加的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谢谢论坛,谢谢所有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的各位朋友们。当老大提出希望我能把考公经验写出来的时候猛然发现,是我可以报答论坛的时候了,于是乎,这篇经验文就产生了。
注:本文尤其适用本身功底不佳的考生们
作为法学专业的一名不想当律师的女毕业生,考公务员成了我最好的一个选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考公务员,并报名参加2008年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考试。
关于行测的复习
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我搜集了网上很多考公经验。在一位前辈的经验里提到了QZZN,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了。首次进入论坛,论坛的免费资料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引得我得了下载综合症(下了一大堆资料,却不懂得好好利用)。下载完了兴奋劲过了,那些资料就被搁置在电脑的一角,再也没有用过。
第一阶段:认真看书(包括一些总结性的资料)。辅导书大同小异,不求太多,一套足已。从10月份开始正式准备公务员考试,我买了两套公务员辅导教材。并把两套教材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了解了行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基本题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看一些总结性的资料,对题型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此我就把辅导教材扔在一边再也没有看过。当然,在看一遍的过程中,我已经做了详细的笔记。(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第二阶段:初做真题。此后我开始做真题,不断的做,每天掐时间做,从国家的到地方的,做所有能找到的真题,不放过任何一道真题。这是对速度的训练。(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记着要留两到三套国家的真题到最后做模拟练习用。
第三阶段:再做真题。第二阶段的做真题是为了练习速度和训练我的时间概念,这次的再做真题则是为了提高我做题的正确率。这个阶段我花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把以前做过的真题重新翻出来做一遍,这时我要求自己每天做两套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自己无论自己做错的题目有多长都摘抄到我的错题本中,按类型把错题集中在一起,并注明做错的原因。每天必须把所有的错题都弄懂。就这样悄悄的,我就懂了很多,题目也越做越顺手,速度也越来越快。
第四阶段:做错题。在前一阶段,我摘抄了很多错题,虽然都弄懂了,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忘记一点。这个阶段我就复习错题,尤其是言语理解题,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看出所以然来才罢休。关于数量关系,在注意总结一些特殊规律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基本规律,碰到题目首先就应该拿基本规律去套,而不是一个劲的想符合哪个特殊的规律。在这个阶段,把一些比较经典错题重新摘抄下来,以便以后复习之用
第五阶段:做真题和温习经典错题。临近考试,很多人难免会有些着急、紧张情绪。我认认真真的做了以上的几个步骤,我不担心,不着急,也不急躁。因为我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不是我能决定的,也不是我能左右的,这就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部分运气。
在整个阶段中,我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浏览论坛的帖子,修改标题的同时注意帖子的内容,因此我在不断巩固原有知识的同时,吸收了很多新的题型新的知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去年国考的数学运算中有两个题目我在论坛上看到过,这两个题目不但为我节省了时间,还大大稳定了我紧张的情绪。
资料链接:数学部分: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155257.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16664-fpage-2.html
再加上自己的摘抄和总结,数学部分一般都可以得分(除非题目特别变态,这种
情况也不需要担心,对你来说变态的题目,对其他人未必容易)
PS:如果还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做做小学奥数
言语理解部分: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383712.html(同学听课时顺便听了一
下记下来的 笔记)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437463.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358343.html(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的经验,值得看看)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350879.html
言语理解部分很难推荐,这些是我准备考试的时候看过的。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提示
图形推理:http://bbs.qzzn.com/read-htm-tid-8902840-fpage-3.html
图形推理部分很有趣,很多人很喜欢。但是在考试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这时需要我们在掌握基本图形之外要注意特殊图形。特殊图形很难找,辅导书上一般也没有,我们的行测提问区是寻找特殊图形的重要来源,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逻辑推理: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395186.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397562.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398530.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400076.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401353.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404854.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419399.html
逻辑推理部分我看的材料就这一部分。原本有个下载版的,在哪已经找不到了,各位见谅。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别。当然,看这些资料之前,肯定要先看看辅导书上的基础资料。
法律常识部分: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415487-keyword-.html
由于本人事学法律的,对于法律常识部分并没有做专门的复习。这是我们的bfd1123 帮宝为我们整理的关于法律方面比较全面的资料。
类比推理和资料分析我只是看了辅导书上的内容,没有进行专门的复习,再加上晚上浏览
论坛记下的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就这样参加考试去了。
另外推荐的复习的好去处: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683163.html
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718867.html
关于申论的复习
关于申论,我不能谈太多,因为我的申论并不好。但是考过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验的。
个人认为申论的必备资料:万能八条、理论面对面、半月谈、十七大报告、两会的相关内容。当然如果还有空可以看一下人民日报
第一阶段:阅读辅导书和万能八条。阅读辅导书的主要作用是导你入门。所以申论的辅导书简单的看一遍,留下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有用的东西,这样辅导书就可以丢到角落去了。万能八条要记住,因为对策文的文章结构大体就是这么几条。但是要注意一点,万能八条并不万能,只有合适的能用的上的才能运用到文章里,否则就是生搬硬套,整片文章就没有了生机。(大概十天左右即可)
第二阶段:摘抄有用句子和对策。这些句子要自己认真阅读半月谈、理论面对面去挖掘,不一定要是很拗口的那些专业用语和标准用语,只要自己认为有用、能用的句子和对策可以直接摘抄下来。对于在十七大报告和两会相关内容中出现的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名词和新词,尤其要注意摘抄理解并能在自己写申论的时候运用进去。
第三阶段:背诵所摘抄的句子。将一篇申论文章比作是一个人的话,万能八条就是一个大体的结构和骨架,而我们摘抄的句子就是充实骨架的血肉。由于这些句子是我们自己从各种各样的文章里摘抄出来 的,相对具有独创性,这样的一篇文章就不容易落入俗套。我们也可以把我们所摘抄的句子组织成一篇文章,没事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背背。(这个阶段的任务相对比较重,可以边抄边记,可以加深记忆。这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合起来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第四阶段:练习真题。真题是最接近我们要考的题目的试题,一方面从真题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大概的题型,另一方面从真题出发我们可以衡量考试的难易程度。记住:这个阶段绝不能偷懒,一定要动笔写。很多人可能能把相关对策等东东都在脑子里快速反映出来,但实际要动笔写却不知该从何下手。还有一点:一定要掐时间写。而且要注意符合题目要求的字数。因为考试时给的方格纸上的方格是固定的,一旦超出它设定的方格数,改卷老师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你的字数超了,从而你的分数就受到影响。
临近考试,我们要更看重自己所摘抄的句子,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从摘抄出来的句子再摘抄出重要句子,使我们的摘抄本更精简,方便记忆。
当然,在前三个阶段进行的时候也需要时不时的写写文章,一方面是练笔,另一方面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使记忆更加深刻。
资料链接:万能八条:http://bbs.qzzn.com/read.php?tid=9630227
注意:万能八条只是提供一个思维方式。如果能想出更新颖的做法或者对策,千万不要让自己局限再这八条里面。
推荐一位前辈的经验贴里的申论资料: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095923.html
申论资料很多,推荐不过来了。那就推荐一个好去处吧:http://bbs.qzzn.com/read-htm-tid-9648527.html
PS:申论考试写最后一道题目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第二道题目看错了,吓得我满头大汗,当时进行到规模的修改不仅是卷面不清楚,时间也不够了。情急之下,我再后面加了几句话,勉强能符合题中所问。修改完了以后,我心里觉得大势已去,写不写最后一道题目都已经无所谓了。正打算放弃的时候,我看见了周围正在奋笔疾书的战友们,突然有一种坚持的意念出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拿起笔继续写,但是由于紧张,我已经忘记我该怎么写,这时,我平时背的一些句子、成段的片段在我脑海中出现,于是这些句子和片段很自然而然的从笔尖滑落到了纸上,直到一篇文章写完考试结束,我还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所以————————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把那张纸填满是我们在考试是最重要的任务。
关于本文有任何问题,请在回复中提出,我会在能上网的时候回答.(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