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

时间:2019-05-12 02: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

第一篇: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

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

解读文化体制改革

四大关键词

“三加快一加强”(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一:创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呈现巨大成就和显著效果的同时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原创动力不足问题,引起了舆论对文化发展前景的担忧。目前,国产网游、漫画、影视剧、图书出版等行业都遭遇这一挑战。

专家分析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还是与长期以来的体制机制有很大关系掌握出版、发行、播出等资源的主要是一些国有垄断性文化单位,它们不需要进行内容研发的风险性投入就可以获得较多利润,这种体制机制阻遏了市场的活力,妨碍了创新的积极性。

关键词二:引导

近年来,文化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功利化、低俗化等倾向,文化应有的守望社会、引导风气的功能受到冲击。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表示文化工作者影响着社会的风尚,文艺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精神。文化市场除了看不见的手,还必须有看得见的手,政府和国家文化单位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关键词三:服务

文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卞利建议,不能把一切都推向市场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别对待,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公益性文化单位大力支持。

关键词四: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现了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建议借制定“十二五”规划之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进行整合。

第二篇:解读HR服务行业四大关键词

解读HR服务行业四大关键词

2011-05-10 09:31 作者:韵味来源:经理人 评论(0)T|T

去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整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日渐全面、模式也日益多样化,特别是有更多国内企业开始涉足管理咨询、调查研究以及外包服务等更多高端领域,将原本就火热异常的国内HR市场搅得更加火热。细细盘点2010年中国HR服务行业四大关键词脱颖而出,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变迁。

关键词1:产业细分

2010年,中国HR服务行业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产业细分,这一细分一方面是各企业在不断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契合客户更高的要求,并根据自身特点,在招聘、培训、猎头、派遣、eHR、人才管理等细分市场深耕细作。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产业链结构已经逐步完善。

在招聘领域,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为代表的国内招聘网站发展迅速,并不断拓展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产品内容;在猎头领域,尽管光辉国际、海德思哲等外资猎头机构仍旧占据领头低位,但国内企业如科锐、大翰发展势头也极为强劲;培训及咨询领域,翰威特、韬睿等外企与北大纵横华、华夏基石等老牌国内企业共争天下,北森等国内公司借助人才管理咨询与服务等业务也展露峥嵘;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人才管理成为颇具潜力的新兴细分产业,北森通过自身的战略转型,成功由测评企业拓展至人才管理企业,填补了国内市场的这一空白。

关键词2:人才管理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与北森共同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人才管理调查报告”。这一报告对中国人才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一系列数据基础上报告结论认为:人力资源按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而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第四阶段,即人才管理阶段,今后的十年将是中国全面进入人才管理的十年。

在这一理念之下,企业更专注于定位更为适合企业的人才标准,挖掘最适合企业的人才,并且在企业内部构件完善的招聘、选拔、培养、保留等一系列的完善的人才管理流程,最终实现持续的人才供应。目前,人才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趋于成熟,有着多家上市企业,并创造了十几亿的市值。而

在中国这一领域才刚刚兴起,9月北森构建的中国第一个人才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中国的人才管理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3:外企试水

2010年6月,植根于英国号称全球权威人才测评方案提供商SHL 宣布在中国上海成立其大陆第一家代表处,并联手其他国内人力资源企业进军中国中小企业市场。SHL已经进驻香港多年,此次试水中国大陆再次证明了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良好预期,另一方面也必然对国内企业造成了冲击。

然而,业内专家指出:人才管理和测评毕竟具有相当强的本土化特色,只有在深入了解本土客户需求、本土文化变迁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更好的评估,而SHL要想完成更为深入的本土化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及财力、精力的支持。

并且,国内人才测评行业一直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本土最大的人才测评服务商北森为例,立足本土8年,占有中国测评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北森进一年来接连获得“21世纪最佳商业模式”大奖,赢得相关风险投资,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本土企业在HR行业的强势崛起和社会对本土HR服务企业的认可。因此,外资企业想要分享一杯羹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关键词4:整合并购

全球最大的保险经纪商怡安公司(AON)以49亿美元现金加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人力资源外包与咨询公司翰威特(Hewitt)成立新的公司——怡安翰威特,从而拓展旗下为公司提供员工薪酬和福利顾问服务的部门;科锐国际宣布并购国内灵活雇佣服务领军企业——康肯公司。通过此次并购,科锐国际在短期及第三方雇员派遣等灵活用工领域拥有了专业服务团队及客户网络,再度拓展了自己的全产业链。

可见,企业拓展更广阔的产业链仍然是2010年的重要关键词,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整合的不仅是企业资源,更重要的是整合了自己的产业链、拓展了业务领域。

尽管中国HR服务市场仍处于待成熟阶段,专业化的薄弱、信息化的水平差距较大、规范化程度不够高等弊端。但随着产业链日益完善,以上弊端将随着产业化发展而得到改善。2010年 “人才管理”概念入主中国,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会将注意力放在构建系统人才管理体系上,相关“人才管理”服务必然会展

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第三篇:2014两会热点解读之文化体制改革

2014两会热点解读之文化体制改革

【报告摘要】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2014年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产业。

【报告解读】

“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凸显政府对阅读问题的重视。当前我国国民人均读书量少且偏重考试教材等实用书籍,亟需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来实现提升全民阅读率的目标。可以预期,《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法规的出台将加快,各地政府也将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鼓励出版企业,加大图书采购力度。

现在中国人很明显的就是浮躁心理,沉不下心来,看书很好。而看娱乐化的,情绪化的东西很多。真正能沉下来看看书,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相对较少。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话,这个国家民族的素质是很难整体提上去。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习近平

[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进步,上网刷微博、玩微信盛行,传统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奢侈品”。人们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查找资料,以至于慢慢遗忘了传统阅读。再者,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很快,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读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阅读观也充满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而不是把读书作为陶冶情操、增长才智的重要途径。官场上诱惑多、应酬多,个别领导干部把本应用于读书的时间,投入到应酬上,不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带领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此外,在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图书市场也越来越花花绿绿。休闲类娱乐类报刊杂志受到热捧,传统书籍受到冷落。出版商为了利润,想方设法吸引读者的眼球,大家爱上了快餐杂志,读书心态自然变浮躁了。而且现在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肥皂剧与娱乐选秀节目也多起来,自然也挤兑了人们的读书空间,降低了人们的读书欲望。

[意义]

从大的方面来说,全民阅读可以提高全民素养,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国家实力的强弱。而读书,则是奠定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因素。从小的方面来说,读书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有助于个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干部读书氛围浓厚了,才能深刻影响全民读书的普及度。

[措施]

首先,要培育读书氛围,需要形成文化合力。一是学校尽到自己的责任,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矫正功利读书观,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校园读书氛围引导社会氛围。二是激活图书市场竞争、降低图书价格让利于民,也有利于激发公民的读书热情。三是除了政府主管的图书馆对外开放以外,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也应对外开放,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四是加强社区图书馆、村民图书馆、职工书屋建设等

其次,领导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读书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领导干部要善于减少应酬,破除陈规陋习,精简繁文缛节,静下心来多读书,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引领全民阅读的风潮,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四篇:解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闭幕。这是

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同时,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而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决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并且,要通过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此外,还需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从而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决定》还督促指出我国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通过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实施起来包括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从《决定》中还可以了解到,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来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与关键。

另外,《决定》还对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进行剖析,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正如《决定》中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十八大关键词解读

解读十八大“十大热词”

目录

1、“科学发展”.......................................2

2、“建成小康”.......................................2

3、“两个翻番”.......................................3

4、“四化同步”.......................................3

5、“四个监督”.......................................4

6、“五位一体”.......................................5

7、“美丽中国”.......................................6

8、“三个自信”.......................................6

9、“四个意识”.......................................7

10、“八个坚持”.......................................8

毫无疑问,党的十八大将以其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而载入中国史册。十八大所倡导和表述的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也将一并载入共和国史册,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

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哪些新词、热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领会?笔者稍作梳理,将十八大“十大热词”及解读整理如下。

1、“科学发展”

报告摘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读: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十八大为党的建设作出的新贡献。科学发展观作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十六大以来所坚持、所实践、所总结出的新的理论体系,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是能够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并且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继续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把科学发展观与指导我国革命实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并列,作为党的又一新的指导思想,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并将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而指引前进的方向。

2、“建成小康”

报告摘录: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解读: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一字之改,意义非凡。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曾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此一目标,曾经激起全体党员和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并且在短短1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如今,党中央又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将其时限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的2020年!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全国亿万人民的努力奋斗,这一宏伟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

3、“两个翻番”

报告摘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解读:“两个翻番”,是十八大为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的又一目标。说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出,并一再如期实现,但是,建国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未提出过城乡居民收入发展的具体指标。十八大将此写进报告,既反映了党中央贯彻“以人为本”宗旨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党中央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格外重视,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自我加压的一种坚强信念,这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执政要求。从统计数据看,十六大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只要保持这一发展速度,“两个翻番”目标,完全能够实现甚至提前实现。

4、“四化同步”

报告摘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解读: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正是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四化”目标,而且对于四化之间的关系,也作了深刻准确的描述。其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必将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工业化无疑又是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其二,“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既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其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没有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会失去依托目标,广大农民向何处去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总之,“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现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蓝图。

5、“四个监督”

报告摘录: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解读:不受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这是被世界各国实践所一再证明的一条真理。权力如何运行,在运行中如何接受监督,不但关系到党和政府的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八大提出,监督权力的总原则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里的关键有两条:一是人民监督,二是阳光运行。而要做到这两条,具体而言,就必须做到“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四管齐下,让各种监督既各自发挥其作用,又相互弥补不足,互为支撑。这就好比高悬于权力头上的四盏探照灯,使我们的每一个当权者和用权人随时都处于人民监督和阳光照射之下,使之不敢贪污腐化,不敢滥用职权,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6、“五位一体”

报告摘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解读:过去,我们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党的十八大将经济建设等“四位一体”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这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全新的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7、“美丽中国”

报告摘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解读:“美丽中国”这一全新表述,缘于“五位一体”的全新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呼之欲出和持续发力,正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0年来下降了12.9%;我们已经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多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十一五”期间,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只要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坚持不懈,持续努力,人人树立起“美丽中国,有你有我”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8、“三个自信”

报告摘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解读:“三个自信”这一全新表述,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这10年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提出“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三个自信”的坚实基础。

9、“四个意识”

报告摘录: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解读: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这四个意识,虽然过去在不同场合我们也曾分别提出过、强调过,但十八大将此四个意识排列在一起,作为全党所必须增强的一种整体意识,这还是第一次。增强“四个意识”,是党中央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局面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体制、机制、技术等各个层面大胆创新,在创新中争创优势、克服弊端;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和干部都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要忘记我们党是为什么而成立,为什么而发展的;增强使命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但对于中国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有示范意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10、“八个坚持”

报告摘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解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哪些原则是必须长期坚持、丝毫不能动摇的?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坚持”,即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总结。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讲的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宗旨。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讲的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向。

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讲的是以什么样的手段去发展社会生产力。

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讲的是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推行的法律与道德的根本取向。

五、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讲的是社会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六、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讲的是人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必须处理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七、坚持和平发展,讲的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国策以及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八、坚持党的领导,讲的是我们在推进建设和发展中所共同拥有并坚决服从的领导核心。当这“八个坚持”作为一种共同信念,牢牢根植于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头脑深处时,我们的事业还能不成功,我们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

下载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体制改革

    一, 文化体制改革简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个阶段,共评选出268......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 2007年9月7日,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和颁奖晚会在京举行。从今年4月1日起组织实施评选,经过预评、初评和公示三个阶......

    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39217258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

    文化体制改革

    1、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它包括几个重要方面:所有制格局、文化市场开放、重塑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行政职能分开。 2、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有关问题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