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博弈论的应用
运筹学课程论文
浅谈博弈论的应用
摘 要: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现实世界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博弈论应用广泛,目前已经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军事及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被各门社会科学所应用。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它是博弈的一般均衡结果,是关于局中人最优策略的一致性预测。然而纳什均衡的多重性使得有些博弈存在多个一致性预测,博弈局中人仍然面临选择哪个均衡的不确定性问题,这限制了博弈论的应用和作用效果。
Game theory is also called countermeasure theory,and it focuses on the best decision-making at the condition of confliction of the real world with religious mathematics model.Game theory has a wide application,and it has penetrated into economics,politics,sociology,militar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t is applied into nearly every study field.Nash equilibrium is the core conception of game theory.It is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of game result and it is the consistency prediction of the players’ best decision.But the multi—equilibriums cause the multi—consistency prediction,and lead the players into an uncertainty of Nash equilibrium selection. 关键词:博弈论 纳什均衡 应用 引言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现实世界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两千多年前,孙膑利用博弈论原理帮助田忌赛马取胜,就是早期博弈论的萌芽。随着时代的发展,博弈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从古到今,人类活动中一直广泛存在着凭借策略决以胜负的竞争性现象,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棋、打牌、球赛等各种体育竞赛和游戏;经济领域内的广告与销售活动、贸易谈判、生产管理;政党之问的政治斗争;国家之间的外交谈判以及战争等。这些现象都是冲突各方处于一种竞争或对抗中,并且由于参加的各方在竞争中采取不同策略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在这些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中,参加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研究这种竞争性现象的各方是否存在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
运筹学课程论文
个合理的行动方案所形成的一门新的理论——博弈论。博弈论的出现给现实世界中合作对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带来了最优决策问题研究的新高潮。博弈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在其他局中人的策略选择既定的前提下,每个局中人都会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局中人的最优策略组合就是纳什均衡。它意味着,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每个局中人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得到更大的效用或收益,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个均衡。换一种说法就是,其中每个局中人选择的策略是对其他局中人所选策略的最佳反应。博弈论的应用及其分析
博弈论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从理论上讲,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而从实际上讲,它正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军事及人工智能等领域,被各门社会科学所应用。就我们所知道的博弈论的运用包括“囚徒困境”博弈、“价格问题”博弈、“贸易交易”博弈、“企业环境污染”博弈等,其中广为人知的当属“囚徒困境”博弈。
3.1 “囚徒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子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3年;如果两人都抵赖(或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获释,抵赖的判刑5年。可见,对两个犯罪嫌疑人整体而言,(抵赖,抵赖)是两个犯罪嫌疑人最佳的策略组合,但在两犯罪嫌疑人被抓后分别关押且彼此不知道对方会采取什么策略时,每个犯罪嫌疑人就会在警察所给的策略下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坦白”,于是“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解正好是策略组合(坦白,坦白),警察最终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囚徒困境这个简单的博弈模型之所以经典,在于它颠覆了“个人理性的选择会自然而然的达到集体理性”这个结论,从而为主流经济学的建立打下了现实的基础。求解囚徒困境博弈的困难在于个人激励与群体目标并不一致,因而,要求参与人把个人目标放在第二位,而把集体目标放在第一位。当然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有时对参与人而言是坏事,对集体而言却可能是好事,两个犯罪嫌疑人由于都“坦白”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至少在关押期间不会再去犯罪,这对整个社会无疑是件好事。“囚徒困境”博弈正巧验证了一句话: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当两者相矛盾时,必须首先考虑集体利益。
此外,纳什均衡是一个“僵局”,当别人不动时,自己也没有动的积极性。当博弈只有唯一的纳什均衡时,这个纳什均衡会实际上发生,且参与人会在没有
运筹学课程论文
任何压力时,自觉自愿的遵守它,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在设计规章制度时,应尽量达到纳什均衡,这样每个人都会做到自觉自愿地遵守它。
3.2 “价格问题”博弈
每逢节假日,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价格战,特别是大型商品的促销。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达到了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它无疑是种自杀。
对于企业而言,若是降价销售,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若不采取价格战,则必须考虑两种选择: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造成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企业的战略都是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
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达到效用最大化,结果就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
3.3 “贸易交易”博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贸易自由与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均衡是贸易双方采取不合作博弈的策略,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而受到损害。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反倾销,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对X国进行反倾销,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反之,若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限制,结果大家都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会增加。
3.4 “企业环境污染”博弈
假如企业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而政府并未管制,那么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集体利益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竞争
运筹学课程论文
机制”失败的例证。只有在政府加强污染管制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会更好。
除此之外,像法律、规则制定者可以利用博弈论制定出所有人都能自觉遵守的法律、规则和章程;企业可以利用博弈分析产量与价格的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形式的博弈,例如挤公交车等。个人心得
通过上面几个博弈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博弈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博弈论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博弈论更广泛的应用,也是博弈论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方向。
在我看来,博弈论对信息的处理是理想化的,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严重缺陷。纳什均衡的多重性使得有些博弈存在多个一致性预测,博弈局中人仍然面临选择哪个均衡的不确定性问题,这限制了博弈论的应用和作用效果。运用博弈论时,我们还应充分考虑特征、境域的影响,以便对纳什均衡作出更深层次的分析。结论
博弈论的应用极其广泛。博弈理论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的日常琐事,大到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军事竞备。这些都使得博弈论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效果越来越大。
参 考 文 献
[1] 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社,1996.
[2] 向楠.网络安全投资与博弈策略研究.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3] 尚宇红.博弈论简史.西安:西北大学,2003.
[4] 侯定丕.博弈论导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5] 谢政.对策论.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长青.纳什均衡的效率及选择.黑龙江大学学报,2007.24(6):1-4.
第二篇: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博弈论主要是研究策略选择问题,强调的是个人理性。纳什均衡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弈不仅在日常的生活中司空见惯,而且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博弈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它的哲学思维方式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博弈论 纳什均衡 应用 经济学
引言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竞赛论,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在存在利益冲突的竞争及斗争中,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某个参与者的抉择、决策和机会,而且也依赖于竞争对手或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局中人的抉择,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测其他人的可能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博弈论是用数学方法来分析斗争形式的学科,也叫冲突分析。
一、博弈论的概述
1、博弈论的发展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英文名称是Game Theory,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策略的问题的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和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短暂发展,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的正式提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冯·诺依曼在1937年提出来的,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于1944年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被公认为是博弈论诞生的标志,是关于纯粹理论的理论。到50年代,博弈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Tucker于1950年提出了“囚徒困境”。纳什在1950年和1951 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文章,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以及证明纳什均衡存在的纳什定理,奠定了现代博弈论学科体系的基础,这个时期的博弈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静态博弈模型的研究。
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是博弈论产生重要成果的阶段。泽尔藤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提出了“多步政策”,“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和“颤抖均衡”的概念,并发展了倒推归纳法等分析方法。豪尔绍尼开创了不完全信息对策研究的新领地,提出了“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的标准方法,初步运用随机分析方法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
80年代以后,博弈论开始走向成熟,理论框架逐渐完整和清晰,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深入,并开始受到经济学家真正的重视。1994年著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藤、豪尔绍尼因为在非合作博弈均衡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05年奥曼和谢林因为“以博弈论分析方法增进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说明博弈论已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
2、博弈论的分类
一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能达成某种有约束力的契约或默契,以选择共同的策略,此种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属于非合作博弈。企业之间的联合定价就属于合作博弈,而经常挑起价格战的企业采用的便主要是非合作博弈。在合作博弈中往往包含着非合作博弈。二是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零和博弈指的是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零,各种赌博就属于零和博弈。
三是分为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采取行动的博弈是静态博弈。譬如,在投标活动中,投标人投出标书一般虽有先后,但因为所有投标人在开标前都不知道其他投标人的标价,因此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采取行动。动态博弈则是指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有先后之分,后行者可以根据先行者的策略选择来决定自己的策略。如A企业降价后,B企业也跟着降价等。四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前一种博弈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全部的相关信息,只拥有部分相关信息的便属于后一种博弈。
3、纳什均衡博弈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 不仅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均衡解, 也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 这就是著名的非合作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可以描述为:如果一个博弈存在一个战略组合,任何参与人要改变这一战略组合都可能导致降低自身的效用水平(或只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因而任何参与人都没有积极去改变这一战略组合,这一战略组合称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纳什均衡博弈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它不仅作为一种数学理论,可以用于经济学领域,而且还可能影响着某些方面。各国对博弈论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博弈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弈论的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二、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其实,生活中也存在博弈论的身影,如我国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的是齐威王与大将田忌各出三匹马,一对一比赛三场,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胺给田忌出主意,让最差的马去与齐威王最快的马比,而让最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次优的马,让次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最差的马,这样便以2:0,取胜。还有一个关于博弈论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优策略都是交代,囚徒B也是如此。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正如上面两个囚徒所遇情形一样,没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最佳利益,甚至是损人不利己。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经济、社会、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三、博弈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自从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以后,经济学改变了传统经济分析地那种以个人孤立决策,其他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影响则被典型地简化为价格信号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而侧重于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从而使经济分析更能反应经济系统的本质。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价格大战、家用电器大战、服装大战等等。按照纳什均衡博弈论的观点,各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不赚钱。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事实上,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 结果就导致了零利润, 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 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 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
还有,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竞争机制”失败的例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就是如此。只有在政府加强污染管制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更好。
四、博弈论的经济学发展方向
当拿来主义不再局限于学者的书房,而开始实践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博弈问题时,经济博弈论的应用必将期待着未来的重大突破,博弈论将会出现在经济学的各个前沿领域中。
博弈论进入主流经济学,反映了经济学发展的以下几个趋势:
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转向个体,放弃了一些没有微观基础的假定,如消费函数及其投资函数,消费最大化等,一切从个人效用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开始,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而导出行为及均衡结果。这正是博弈论的范式:给出个人的支付函数及战略空间,然后看当每个人都选择其最优战略以最大化个人支付函数时将发生什么。
2.经济学越来越转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冲突与一致、竞争与合作)。特别注意到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的集体非理性。
3.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及制度安排的影响。在70年代,当经济学家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具有理性行为、但只拥有有限信息的个体时,信息就成了许多模型的焦点——形成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博弈论。当个体行为受到重视之后,他们采取行动的时间顺序也开始被明确的结合了起来——形成由静态到动态的博弈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弈论对人类贡献很大,在现实中应用也很多,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博弈论凭借自身的理论优势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已经发展为经济学的前沿知识。博弈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博弈论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更为巨大的作用,博弈论的发展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企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王金炳.博弈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J].时代贸易,2007,5.【3】 米立梅.浅谈博弈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09,18.【4】 奥斯本#鲁宾斯坦.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 马辉.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6】 王金炳.博弈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J].时代贸易,2007,5.
第三篇:博弈论在政党政治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政党政治中的应用
——以台湾政坛为例
摘要:博弈论是研究利益冲突情况下决策分析的科学,近几十年来,博弈论给经济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它在军事、法律、外交政治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博弈论在政治领域的应用,本文以台湾政坛为例,应用shapley影响指数分析台湾主要政党的政坛影响力及其互动对台湾政坛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亲民党在目前台湾“立法院”的民意代表人数远少与国民党与民进党,但其shapley影响指数与国民党和民进党相同,亲民党在目前台湾“立法院”起着“关键的少数”作用;其次我们运用Hotelling模型讨论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认为台湾目前的多党政治格局并不稳定,未来台湾政坛将是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政治的格局,而且两党政治纲领有走中间路线的趋同化趋势。
关键词:博弈论
政党政治
shapley影响指数
Hotelling模型
近三、四十年来,博弈论深刻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继天才数学家Nash等三位研究非合作博弈的学者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又授给了研究合作博弈的学者Auman和Shelling,以表彰他们运用博弈分析增加人们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1996年、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授予了把博弈论用于经济分析的学者)。博弈论成为现代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往往忽视经济个体之间的相互反应和作用;而博弈论注重经济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它们之间的对抗,依存和制约为研究前提和出发点,博弈论更符合经济生活的实际。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来源于一切通过策略进行对抗或合作的人类活动,也适合于一切这样的人类活动,除经济领域外,博弈论在军事、法律、外交、政治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般认为,非合作博弈已经在经济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而合作博弈应当在政治领域更有应用前景。本文以台湾政坛为例,分别运用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工具,简要讨论博弈论在政党政治方面的应用。
一、shapley-shubik影响指数与台湾政坛主要政党的影响力。
Shapley值和Shapley影响指数[1]是合作博弈的一种重要方法,Shapley影响 指数可以反映博弈格局中参与人的影响力。Shapley影响指数可由以下公式求解:
i参与人为枢轴元素的全排列个数
全排列总数枢轴元素可定义如下:在某一全排列中(其中i=1,„n为博弈参与人),从开始到i的前一个元素尚不构成多数,而加上i之后成为多数,局中人之称为枢轴元素。2004年底台湾“立法院”选举,台湾四个主要政党在225个立法委员名额中获得的席次分别为民进党89席,国民党79席,亲民党34席,台联党12席,下面我们用Shapley影响指数来定量分析这几个政党在立法院的影响力及其互动关系(虽然民进党有少数民意代表退党,亲民党有少数民意代表加入国民党,但我们下面的分析结果仍然有效)。
我们首先设定一项议案在立法院通过需要超过一半的赞成票,即不少于113票,我们得到带权多数博弈:<113 | 89、79、34、12>其中113是议案在立法院获得过半而得到通过的票数,1、2、3、4为博弈局中人,分别代表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台联党,89、79、34、12分别为其掌握的票数,我们首先要找枢轴元素,在本案例中,单独任一政党不可能成为多数(达到113席),某一议案的通过必须要政党合作。
将1、2、3、4的所有全排列及枢轴局中人标出,有以下结果。1234
2134
3124
4123 1243 1324 1342 1423 1432
2143 2314 2341 2413 2431
3142
4132 4213 4231 4312 4321
3214 3241 3412
3421
其中i 为枢轴元素(i=1,2,3,4,是博弈参与人,1234 意味着民进党与国民党合作,则某一议案通过,这时参与人2国民党为枢轴元素)
可以统计计算得:
811,其中24是全排列个数,8是参与人1(民进党)做为枢轴元2438181、3、40 素的排列个数。同理:2243243 从Shapley影响指数可以看出,亲民党在立法院席次虽然排第三,但它起到了“关键的少数”作用,所以它在立法院影响力与民进党、国民党这两大政党在立法院的影响力相同。台联党的Shapley影响指数 40,我们称之为哑局中人,哑局中人对博弈格局不是毫无作用的,哑局中人如果与某一方不合作则会降低其影响力,使旁观者受益,例如:如果台联党宣布不与国民党合作,则Shapley影响指数就变为1646、2、3、40(计算方法同上),可见,161616如果哑局中人与某参与人斗争则会降低该参与人的影响力,使旁观者受益。同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因访问大陆时被陈水扁恶意诋毁而宣布在立法院停止与民进党对话,则会降低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影响力,提升国民党在立法院的影响力,如果亲民党在立法院不合作,则可以统计计算出Shapley影响指数为:141 16428141
3
40。当然,如果同时国民党也在许多议题宣布162164与民进党不合作,则会进一步降低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影响力,比如:民进党虽为立法院第一大政党,但由于国民党与亲民党的反对,台湾向美国的购买武器的“军购预算”到目前为止仍无法在立法院通过。
二、Hotelling模型与台湾政坛可能的发展趋势
1、Hotelling模型与政党政治
Hotelling模型[2]原本是研究杂货店定位问题,简单的Hotelling模型是说明在一条直线街道上,消费者是均匀分布的,两商店销售同样的商品,消费者选择就近购买时,两商店选址的纳什均衡是把商店都开在这段街道的中点,它可以用来很好地说明纳什均衡。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也运用杂货铺定位博弈、来说明西方政党政治的若干现象,假如一个地区选民的观点均匀分布于[0,1]上,有两个候选人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同时宣布他们的竞选立场,即选择0到1之间的一个点,选民将观察候选人的立场,然后将票投给立场与自己观点最接近的候选人。如果甲的立场是0.5,乙的立场不是0.5,如图,甲将获胜乙将失败,因为中间向左的选民都会选甲,甲、乙之间也有一半选民选甲,由于选民是均匀分布在[0,1]之间的,所以甲得票肯定超过一半。如果两个人的立场都选择0.5,由双方都有一半机会获胜,因此,对任一候选人来说,不管对方选择的立场是否为0.5,自己都应当选0.5,即(0.5,0.5)是两人竞选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当两个候选人都选中间时,各自得到一半选民的支持,谁能够取胜往往取决于双方竞选立场以 外的因素,这就是说,如果是两党政治,为了在选举中获胜,这两个党都必须采取中庸路线,采取极端路线的党不可能获胜。
0
0.5
甲
乙
在西方民主政治比较成熟的国家,往往是两党政治,例如,美国是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英国是保守党与工党轮流坐座,一般而言,民主党与工党倾向于标榜代表劳工阶层,共和党与保守党则代表垄断大财团利益,在竞选的关键时期,两党相互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但实际的政治纲领却越来越接近,当新政府代替老政府上台后,选民会发现新政府的政策与老政府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其原因在于两党政治中为选取胜利,两党都必须走中间路线。
下面我们讨论三党或多党政治的情况,在三党政治中,如果三党的位置不相同,不在同一个点上,那么至少有一个政党单独位于一端,它就会有向内挤压的动机,所以这时不是稳定的局面,如果三个党都位于中心,那么在其它两个党不调整时,谁向中心外面调整一点点,谁就会取胜。
0
B A 如图:某党由中点A向左调整一点到B,B左边的选民都会投票给该党,而B右边选民要被其它两个政党来瓜分,这时,向外调整的党就会取胜,所以三个党都位于中点时它们都有偏离中点的动机。所以,三党位置全在中点时也不是稳定的局面。同样,如果三个党位于同一点,但这一点并不是中心点,那么那个党立场单独向中点微调,它就会在选举中得益,所以,这时三党都有向中点微调的动机,这时仍不是稳定的局面。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明多党政治的不稳定性。这样,Hotelling模型就为我们很清楚解释了为什么两党制是西方政治学者比较推崇的政党体制。综上所述,Hotelling模型说明:三党政治不如两党政治稳定;在两党政治中,为选举获胜,两党都会走中间路线。如图:某党由中点A向左调整一点到B,B左边的选民都会投票给该党,而B右边选民要被其它两个政党来瓜分,这时,向外调整的党就会取胜,所以三个党都位于中点时它们都有偏离中点的动机。所以,三党位置全在中点时也不是稳定的局面。同样,如果三个党位于同一点,但这一点并不是中心点,那么那个党立场单独向中点微调,它就会在选 4 举中得益,所以,这时三党都有向中点微调的动机,这时仍不是稳定的局面。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明多党政治的不稳定性。这样,Hotelling模型就为我们很清楚解释了为什么两党制是西方政治学者比较推崇的政党体制。综上所述,Hotelling模型说明:三党政治不如两党政治稳定;在两党政治中,为选举获胜,两党都会走中间路线。、Hotelling 模型与台湾政党未来发展趋势 1)、台湾政坛的多党政治将会向两党政治演化
首先,如上所述,Hotelling模型及西方民主政治实践告诉我们,两党政治一般比多党政治稳定,在成熟的民主政治中,多党政治往往会向两党政治演化;其次,从台湾政坛实际看,台湾政党也有向两党制发展的民意基础,台湾四个主要政党已被分为两极,国民党与亲民党及其追随者赞同“九二共识”被称为泛蓝阵营;民进党与台联党及其追随者鼓吹“台独”、不承认“一中原则”,被称为泛绿阵营。虽然马英九与宋楚瑜之间存在个人恩怨,但是泛蓝群众的民意会在相当程度左右政治人物的行为;同样,陈水扁与李登辉之间也存在个人恩怨,但是他们的行为也必须考虑泛绿阵营的民意。下届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将采用小选区两票制,这对亲民党与台联党这样的小党十分不利,一般认为亲民党与台联会泡沫化[3],台湾政坛今后可能会演化成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政治。
2)、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政治路线都有向中间靠拢的趋势
我们用Hotelling模型已经说明,在成熟的两党政治中,为选举获胜,两党竞争策略的纳什均衡是竞选立场向中间靠拢,所以,从理论上说,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政治立场都有向中间靠拢的必要与可能。其实,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有明显“台独”倾向的民进党,其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挑动省籍与族群矛盾,鼓吹台湾本土化及台湾主体性,甚至鼓吹“台独”。这样做不仅分裂了台湾社会,而且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台湾不能很好享受大陆经济起飞的带动效应,台湾经济持久低迷,许多台湾民众已开始厌倦这种政治挑动,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发展经济,特别是在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后在台湾起了“大陆热”,为赢得中间选民支持,民进党出现了向中间靠的苗头[4],在台湾县、市长选举民进党大败后,民进党内也最有实力的派系“新潮流系” 就传出要与大陆进行交流的声音,正如台湾知名作家李敖所言,民进党许多高层政治人物并不是真正顽固的台独分子,而是选举动物、是政客,他们操弄“台独”在很大程度上是选举需要。如果中国大陆能够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以积极灵活的方式争取更 5 多的台湾民众对中华民族、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因选举的需要,民进党中的许多政客就会向中间靠拢。我们再分析国民党,国民党原本是坚持“一中原则”,坚持反对“台独”的政党,但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在其执政期间长期对台湾民众进行的“台独”和“去中国化”教育,使相当部分台湾民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而国民党为了赢得选举,也开始向中间靠拢,比如国民党的本土化,弱化其中国色彩,不再坚持统一,反对一国两制,甚至有国民党主要领导人说不排除“台独”是国民党的选项等,虽然连战访问大陆后反对“台独”的立场在国民党内得到了强化,但由于本土性政治人物及政党比较容易获得名湾选民认同,贴近台湾本土,强化台湾主权与主体意识仍可能是国民党政治立场的发展趋势。马英九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表示,他既反对“台独”,也反对“一国两制”,以争取泛蓝和泛绿广大中间选民的支持。综上所述,国民党与民进党在政治立场在今后发展中都有向中间靠拢的趋势。
三、结论
1、我们运用shapley影响指数可以量化地分析出台湾主要政党在目前台湾政坛的影响力,并可以看出亲民党在台湾“立法院”处于关键的少数地位。
2、我们运用Hotelling模型并结合台湾政坛现实,分析认为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是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政治,并且其政治立场有趋同化(中间化)趋势。
3、本文仅应用了shopley影响指数与Hotelling模型两种方法分析政党政治,其实博弈论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于政党政治分析,比如经典的“囚徒困境”分析等。总之,博弈论在政党政治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我们不仅要运用博弈论作为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博弈思想。
参考文献:
[1] 侯定丕.2004.博弈论导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 Hotelling.H.1929.“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Economic Journal 39:41-57.[3]孙云.2004.“台湾政治转型后政党体制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台湾集刊研究 4:12-18.[4]刘震涛.2005.“民进党两岸政策目前处于量变阶段” Http://www.phoenixtv //***52/20050720/591725.shtml.2005.7.20.
第四篇:博弈论在战争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兵法中的应用
每个中国人对博弈都不会感到陌生,从经典到民谚,从战场到麻将桌,每个中国人都会使用博弈论,只是运用的恰当与否的区别罢了。全世界都承认中国人是善良的,也是老练的。博弈论在中国很早就流行了,并不是舶来品。要知道什么事博弈论,首先要清楚什么事博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博弈一词的解释是:(1)古代指下围棋,也指赌博。(2)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博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博弈,无人不会博弈,但博弈有胜负,策略有高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探讨,作出更佳的抉择,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既然我们如此离不开博弈,就必须学习博弈,一定要懂得博弈论。
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其准确的定义是:一些个人、团体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对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其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在战争中,如果我们在足够多的战场中集中足够多的兵力的话,我们将有很大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如果我们的兵力等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时,我们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就必须学会“集中优势兵力”这一战术原则,将我们的时间、精力、才能等投入最有希望获胜的战场,确保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
历史上有个发生过的真实例子,“田忌赛马”。在这个故事中,齐王的上、中、下三种赛马都要比田忌的同等赛马要好,但却输掉比赛,这是因为孙膑采取了“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的巧妙策略,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在足够多的战场中集中足够多的兵力最终取得胜利。主动放弃在另一战场上的投入,有时并不会失败,相反,它才是赢得战争的正确思路。
由英国工程师蓝彻斯特提出的“蓝彻斯特定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势兵力转化为优势战果的量化指标。他设想了一个战斗模式,敌对双方彼此相互射击,而且双方在准确性、人员、武器等各方面都势均力敌。因此,军队数量决定了敌对双方的攻击力: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命中率,另一方面则分散对方的攻击火力。蓝彻斯特指出:当敌对双方互相射击时,会产生物理学家所称的“运动常数”,这个常数是双方军队数量的平均差。也就是说,假如一方有3支军队另一方有5支军队,那么双方的火力之比就不是3:5,而是两个数的平方之比:9比25.这样战争的结果就是双方的平方差25减9,也就是16.根据定律,较少的一方会被扫荡殆尽,而较多的一方则会剩下4支军队(即16的算术平方根)。这虽然是个模型,但是在实用时,对战术有相当大的启示。
《孙子兵法》已经问世2000多年,到今天,它依然还是关于战争原则的最伟大的阐释。尽管科技的的发达使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战争的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孙子兵法》依然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竞争领域。
如果假设蓝彻斯特定律正确的话,那么又该如何将这个定律用于战术呢?
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这些例子看起来似乎是违反蓝彻斯特定律,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只有极少数是通过以劣势兵力与对方的优势兵力正面决战而取胜的。更多的是劣势的一方统帅善于高效率使用他的军队,他往往通过巧妙地设置假象使对手判断错误,分散兵力,然后各个击破。虽然从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来说,胜利一方处于劣势,但在每一场具体的战役中,却都是以优势兵力去打败对方的劣势兵力,这正是《孙子兵法》中的“倍则分之”。
举例说明。如果甲手下有15支军队,乙有17支军队,双方的士兵战斗力相当,没有武器、地形等优势,仅仅是人数上甲处于劣势,而甲又必须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希望。但如果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倍则分之”这一理论,又会怎样呢?
假设甲能成功将乙的12支军队引出来,然后以自己的15支军队全力攻击乙的12支军
队,根据蓝彻斯特定律,甲乙的双方火力之比是:225比144,甲占优势。因此,甲消灭掉乙的12支军队,还有9支军队(225减去144是81,9是81的算术平方根)留下来。然后再去解决乙剩下的5支军队,此时的双方火力之比是:81比25,还是甲占优势。直到战争结束,甲取得胜利。甲将乙剩下的军队消灭,还有7支军队(81减去25是56,7.48是56的算术平方根)。
从这个假设中可以看出,虽然甲方的兵力少,但是若合理的运用兵法和蓝彻斯特定律,还是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每一场胜利都会使双方的实力之比发生变化,不断地积少成多,直至取得全局性的优势时,你就会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图说博弈论:生存竞争中的策略游戏》。白波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6 《图说博弈论:现实生活中的赢家智慧》。王硕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6 《一定要懂博弈论》。谢洪波,宿春礼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 《三天读懂博弈学》。徐宪江,郑治伟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4
第五篇: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甲乙两人合伙作案,结果被警察抓了起来,分别被隔离审讯。在不能互通信息的情形下———也就是不知道对方是坦白还是缄默的前提下,每个嫌疑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样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如果两人都不坦白,警察会因证据不足而将两人各判刑!年;如果一人招供而另外一人不招,坦白者作为证人将不会被起诉,另一人将会被重判;如果两人都招供,则会因罪名成立各判。这两个嫌疑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对他们整体而言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的选择。问题就这样开始了,两个人都十分精明,而且只关心减少自己的刑期,并不会在乎对方被判多少年。每个人都会这样推理:假如对方不招,我只要一招供,马上可以获得自由,而不招却要坐牢,显然招比不招好;假如对方招了,我若不招,则要坐牢年。招了只要坐牢年,显然还是招更好些。可见,对方无论招或者不招,我的最佳选择都是招认。两个人都会基于同样的想法作出招供的选择,这对他们个人来说都是最佳策略,但对整体而言却是一个最差的结果。
这就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模型———“囚徒困境模型”。作为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研究的许多例子来自于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游戏和事物。博弈的英文即,中文译为“博弈”是非常传神和贴切的,因为中国古代称下棋为“弈”,“博”则含有争斗的意思。在下棋这样的游戏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策略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布每一个棋子时,都必须考虑到对手的策略选择,从而选择自己的最佳策略。这也就是博弈的核心问题:决策主体的一方行动后,参与博弈的其他人将会采取什么行动?参与人为取得最佳效果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我们可以将博弈论定义为: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弈论是(# 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美国经济学家冯•诺依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被公认为博弈论诞生的标志。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前者主要强调的是集体理性;而后者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的是个人理性。所谓“个人理性”是反映个体的行为始终都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为惟一目标,除非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的个体或社会利益这样一种决策原则。非合作博弈要求各参与人之间不能存在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也就是各个参与人不能公开“串通”或“共谋”。数学家纳什提出了著名的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纳什均衡理论地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在人们所说的博弈论基本是指非合作博弈论。这是因为竞争是一切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在现实生活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普遍,不合作是基本的,合作是有条件和暂时的。事实上在我们证明非合作博弈的无效率或低效率的同时,就自然说明了博弈论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囚徒困境模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应用。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价格大战,家用电器大战、服装大战、机票打折大战⋯⋯。
按照囚徒困境模型,各个厂家都将选择降价作为自己的优势策略。因为别的厂家如果不降价,我选择降价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别的厂家如果降价,我只有跟着降价才能维持本来的市场份额。最后,博弈的结果是各个厂家谁都没有多少钱赚。再如,在遗失钱物时,遗失人和拾得人的心态其实也就像这两个囚徒,前者希望不给任何报酬能失而复得,后者怕得不到报答干脆占为己有,博弈的结果通常是遗失物被拾得人侵占。“囚徒困境博弈”准确地抓住了人性的真实一面———相互防范背叛与彼此的不信任,以及这种心理对合作的破坏作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巴不得囚徒之间以及各个厂家之间不能合作。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危险的罪犯通过合作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或者是几个大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对行业的垄断,导致我们不能享受合理的价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期待遗失人和拾得人能更多地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当我们试图阻挠或者促进“囚徒”之间的合谋,希望通过法律或者道德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时,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样的途径可以破解“囚徒困境”,并且正视人们正当的逐利心态在博弈过程中的影响。比如:很多发达国家往往利用法律的形式对垄断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反垄断法的实施阻挠了企业之间的价格合谋,并且激励企业改善管理,开发技术,努力以较低的成本生产质量较好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如果我们期待拾金不昧的博弈结果,那么就要鼓励归还失物这一善行。怎么鼓励呢?中国人的道德宗师孔子两千年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孔子的弟子有一次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者酬谢这位弟子一头牛,他收下了。孔子对这个弟子的行为大加赞赏。因为这会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今后也会有更多溺水的人得到营救。道德准则要求人们不要惟利是图,但是从不反对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正当行为获取收益。如果德行善举得不到报答和补偿,那么它就只能是少数圣贤的“专利”而不会成为社会公德。“智猪博弈模型”是博弈论中另一个经典的模型。它说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投食口之前刚好吃完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投食口,争吃到另一半残羹。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投食口旁;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投食口之间。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会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经明知小猪是不会踩动踏板的,自己踩总比不踩强,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这个经典模型揭示了市场竞争中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为新产品做广告,对大企业是值得的,对小企业则得不偿失。小企业应把精力花在模仿上,或等待大企业用广告打开市场后出售廉价产品,而大企业应当以主动的态度来开拓市场。一个理性的企业,就应该象“智猪”一样,选择自己的优势策略。在欧佩克中,各个成员的生产能力各不相同。同属一个同盟的大成员和小成员,他们应该选择遵守协议还是选择作弊多生产石油呢?假设以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为例。假定在合作的情况下,科威特每天应当生产!“" 万桶石油,沙特阿拉伯则生产#”" 万桶。对于他们两家而言,作弊意味着每天多生产几万桶。科威特有一个优势策略:作弊每天生产多少万桶。沙特阿拉伯的优势策略则是遵守协议,每天仍然生产万桶。为什么会这样呢?沙特阿拉伯选择遵守协议也是出于纯粹的自利心理。假如它有一个较低的生产数量,则市场价格攀升,欧佩克全体成员的边际利润上扬。如果它的产量只占欧佩克总产量一个很小的份额,它自然很难发现价格上扬对自己的好处。如果它占的份额很大,他将占有上扬的边际利润的大部分好处,因此牺牲一些产量也是值得的。智猪博弈模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由于小猪未能参加竞争,小猪搭便车式的社会资源配置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有效配置,避免“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游戏规则的设计就非常关键了。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如果改变核心指标,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是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大猪和小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因为无论谁去踩,对方都会把食物吃完,所以谁都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抑制了竞争,显然是失败的。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性把食物吃完。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食物),而且竞争也不强烈,效果也不好。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为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大猪和小猪都拼命抢着踩踏板,多劳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最好的,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在现实生活中,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就必须充分利用智猪博弈的策略。如果公司的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各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最好的激励机制就是———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这样既节约了公司的成本,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够实现有效的激励。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增强,随着人们对自身行为和决策的理性及效率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更多地利用博弈的原理指导我们的行动,能让我们在既定规则下选择更为适宜的策略,或是在制度设计、规则优化方面思路更开阔,考虑更全面,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