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2: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第一篇: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姓名:陈俊,学号:***76;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项目名称:黔东南州中药材批发市场(一期)。2014年10月28日—2014年11月28日通过在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南州中药材批发市场施工现场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 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4)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Φ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

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4.3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 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7)对于框架梁下部的填充墙构造措施,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采用拉接措施;当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8)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实习感受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

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让我们一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加油!

第二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

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4)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Φ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

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4.3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

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7)对于框架梁下部的填充墙构造措施,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采用拉接措施;当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8)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第三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专业 施工与管理

年级 2011级

姓名 李建柯

学号 1***9

实习时间:2013年6月13日——2013年6月29日 实习地点:大邑县芙蓉新居三期安臵房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大邑县群众拆迁安臵房,由四川省崇州市蜀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由四川中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该项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该工程预计在2014年6月底竣工。

二、实习内容

1、了解常见的楼盖结构形式,了解肋型楼盖的受力特点。

2、了解单向板和双向板得划分,各自的受力特点,楼盖的平面布臵,主要受力构件截面尺寸的选取,理解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熟练掌握梁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等。

3、掌握双向板按弹性、塑性理论计算的设计方法;

4、了解楼梯的分类,现浇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计算,了解雨蓬设计内容;

5、熟练识读框架结构施工图。

6、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

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4)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Φ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臵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臵,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设臵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

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臵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4.3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5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在框架结构中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房间,均不得采用砖墙承重。

因为框架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为了使结构的变形相互协调,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

(2)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臵,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臵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7)对于框架梁下部的填充墙构造措施,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采用拉接措施;当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臵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8)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第四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 筑 构 造 实 训 报 告

建筑构造实训班级:宁夏电大###班

容;熟悉民用建筑构造概论,熟悉并结合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图,建筑基本构造的具体内容,了解楼层、地面构造。熟悉饰面装饰,楼梯构造,屋顶构造,门窗构造等实物。很好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

点;¥¥¥¥综合大楼施工工地现场 实训时间;一周

还没有来得及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我们的建筑构造实训课就这样结束了!回顾在这实训的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学习过程,真是感触很大,收获很多。

首先在这一周的时间里,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该怎样的去学习和掌握《建筑构造》这门课程。通过在工地及现场的观摩、学习,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我们从开始的盲目,茫然,不知所措中渐渐的学会了很多!从刚开始学习和认识制图工具到如何巧妙灵活的将其转化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来,为我们更好地服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到了解、认识、熟悉建筑构造。认识房屋的各个简单的组成及其构造,让我们很直白的学习到了房屋的建造过程。从对各种图纸的大小的分类,制作,规格的认识熟悉,到最后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详图的学习,直观的将建筑制图的作用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是我们直观的看到了建筑构造与现实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关系,更加直接的让我们看到建筑构造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建筑构造实训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星期的实训,让我们认识课程中所提到的一些结构及构件。弄懂一定的实际知识,并认识到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我们将课本上生硬的知识实际化,为以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当我们建筑工地实训时,了解了建筑物它的房屋内部结构,学习到了地基与基础的类型和构造,见到了混凝土基础、毛石基础、砖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的原理。学习到了如何配置各种基础的配比,质量要求,只是我们在书本学习过但很难理解和记忆的东西。随着几天在工地的实际接触和认识,一下子生动很立体了很多,使我们很容易的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和参观墙体构造和楼层、地面构造的时候,由于这些建筑并不需要

很大的开敞空间,所以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的柱子布置地较为粗大但并不密集所以给人的空间感觉并不拥挤,随同的设计人

员向我们讲解了底层的管道布置和分类,并讲解了消防管道及生活用水管道等管

道如何设置。说明了伸缩缝、施工缝、沉降缝的形成和处理方法。在墙体的保温构造中,我们深刻细致的学习了墙体的保温措施------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反射隔热保温涂料是太空节能隔热保温涂料的一种(太空节能隔热保温涂 料包括常温型和高温型),单组分改性无机水性涂料,骨白色浆体,涂料固化后比重只有0.46g/ml,具有高效、薄层、隔热保温、装饰、防水、防火、防腐、绝缘于一体的新型太空节能反射隔热保温涂料,涂料能在物体表面由封闭微珠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络空心结构,这样纳米空心陶瓷微珠和微珠和微珠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叠夹的静态空气组,也就是一个个隔热保温单元。涂料的绝热等级达到R-30.1,热反射率为90%以上,可以有限的反射红外线传递热量,涂料的导热系数为0.04W/m.K,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传导,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

在楼梯构造实训时,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楼梯上有很多混凝土起泡,有些有很明显的裂痕。经过老师讲解和现场观摩,我们在现场就明白了混泥土的裂缝原因有很多种,但归纳一般有如下几点;A;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B;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C;以及结构不合理。D:原材料不合格。E;模板变形。F;基础不均匀沉降等.还主要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

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总之,一周的时间是仓促的,也是很忙碌的,但是也是很充实的一周时间,我们在这一周的实训过程中,很全面的学习了建筑构造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也很好地把我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很快捷,又很生动形象的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在理论中知识繁复和巩固实践学习的知识。让我们有了很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佳明确了学习方法。

最后,感谢在这次实训活动和学习中给予我们指导的各位老师和工地现场的各位技术员,工程师的解答疑惑。感谢你们给予我们无私的指导的帮助。

第五篇: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建筑结构实训,我加深了对于建筑工程在主体结构方面、建筑工程材料方面及各种特点的理解,以及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在设计方面和在施工中的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实训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自己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我们这次实训的地点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开发区九瑞大道,工程项目名称:****A栋、本工程为二十九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面一~三层为商业、四层结构转换层、五~二十九层为住宅,建筑面积:15380.7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进行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砌体部分按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进行设计,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可划分为丙类建筑。本工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高层建筑箱型与伐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等;

二、本工程项目由于地势较低土方回填深度达到11~15米,在基础设计时,设计师选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基础周围素土回填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经过现场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讲解,我们了解到,由于该工程处于水塘之上,地质情况较复杂,现采用预应力砼管桩,通过对桩身进行静荷载试验后,最终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该施工方法,工序简单、成桩快,加快了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节约了工程造价。以前由于施工技术、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制约,遇到这种情况,多数采取人工挖孔灌注桩或机械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沉孔灌注桩等进行施工,由于以上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较多,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工程进度。

三、在结构平面布置时,设计师根据每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尽量使结构平面

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建筑平面简单、规则及对称、尽量减少扭转对结构受力不利影响。由于该建筑平面长度过长,设计师通过设置一条后浇带,宽度为800MM,加强筋可采用搭接接头,规定后浇带混凝土在2个月以后浇灌,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级别,以减小后期沉降对构件的不利影响。

四、在结构竖向布置时设计师避免建筑外形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而力求采用规则、均匀布置,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较均匀,构件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不突变,从而保证各结构构件受力均匀,防止结构构件,由于刚度突变而产生不利影响。该高层建筑由于设有一层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另外主体结构由于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为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不应采用铰接。需要抗震设防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双向和多向布置。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厚度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然变化,另外剪力墙上如需要开门窗洞口尽量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不宜采用错洞墙。洞口设置应该避免墙肢刚度相差悬殊。框架梁、柱与剪力墙的轴线尽可能重合在同一平面内,由于该项目低层为商业,要求大空间,高层为住宅相对空间较小,墙、柱较多,以及平面使用功能及结构类型不同,故通过第四层进行结构转换。另在该建筑结构底层空间加大梁、柱截面尺寸,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级,以补偿该结构底部的刚度等措施。

五、在结构计算中,考虑到框架-剪力墻结构两种类型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照同工作条件进行内力、位移分析,不应将楼层楼层剪力墻简单地按某一比例在框架与剪力之间分配,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平面抗侧力结构空间协同工作方法计算。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所得的框架各层总剪力应该进行调整。在进行截面设计和结构构造设计时,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结构底部由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小于结构底部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5Mpa,如超过时,梁、柱结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其框架柱的截面高度hc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bc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对一、二级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后的内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距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0.六、在进行框架柱子设计时,柱子纵向钢筋配筋时应该采用对称配筋,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非抗震时不应大于3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200MM,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在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接头与锚固时,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二级框架柱底层应采用焊接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搭接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区域,并在两个水平面上搭接,相邻接头间距,焊接不得小于500MM,接头最低点距柱端不宜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且宜在楼板面上750MM处,框架顶层柱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柱顶或板、梁内、锚固长度由板、梁底算起,不小于la+5d,且应有不小于10d的直勾长度。另外在抗震设计及施工中,框架柱箍筋还应该在如下方面加密:

1、柱两端在高度等于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或圆柱截面直径,柱净高之1/

6、或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围内;

2、底层刚性地坪上、下各500MM范围内;

3、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与4的柱全高范围内;

4、框架角柱全高范围内;

5、非加密区的箍筋不宜少于加密箍筋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不应大与10倍纵筋直径,并且加密区柱箍筋肢距不宜大与200MM,且每隔一根纵向钢筋都应有两个方向的约束,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与10d(钢筋直径)

七、在进行框架梁设计时,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8~1/12)lb确定(l为主梁的计算高度),且不宜大于1/4净跨。主梁截面的宽度bb不宜小于1/4hb及1/2bc(bb为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当采用扁梁时,应满足刚度要求。另外在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沿梁全跨纵向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大于2.5%,一级且不应小于0.40%(支座处)、0.30%(跨中),二级不应小与0.30%、0.25%;

2、一、二级框架梁,贯通梁全跨的上部和下部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

3、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应各配置两根贯通梁全跨的钢筋,钢筋直径:

一、二级框架梁不应小于14MM;

4、框架梁宜采用直钢筋,不宜采用弯起钢筋;

5、一、二级框架梁贯通中柱的纵向钢筋直径,均不宜大于柱截面高度的1/20;另外框架梁在抗震设计和施工时,纵向钢筋伸入边柱的锚固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时按la+10d、二级时按la+5d(la为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

一、二级框架梁纵向钢筋应伸过边柱节点中心线。当纵向钢筋在节点

内水平锚固长度不够时,应伸至对面柱边后再向下弯折,弯折前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5laE,弯折后的垂直长度不应小于10d,也不宜大于22d。另外框架梁中的箍筋还应满足:一级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围内和二~四级框架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应当加密,且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500MM;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以内;并且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肢距一、二级不应大于200MM,梁中纵筋多于4根时,宜每隔一根用箍筋或拉筋予以固定。

八、在设计师进行框架的填充墙或隔墙选择时,应优先选用预制轻质材料。在进行墙体砌筑施工时,必须确保与框架牢固地连接,并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用两根直径6MM钢筋与柱拉结。钢筋由柱的每边伸出,进入墙内的长度,一、二级宜沿墙全长设置,三、四级不应小于墙长的1/5及700MM,填充墙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部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墙梁。

九、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时,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并对模板及其支架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验算。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承重模板的拆模时间,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规定,层间及多支架支模时还应考虑施工荷载的传递对拆模强度要求影响,并且模板支架应传力明确,位置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十、由于在结构施工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留设施工缝时,应选择留在结构受力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1、梁:主梁不宜留设施工缝;

次梁的施工缝可留设在跨中1/3区段;

悬臂梁应与其相连的结构整体浇筑,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留施工缝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

2、板:单向板施工缝可留设在与主筋平行的任何位置,或与主筋垂直方向的跨度的1/3处;

双向板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柱:施工缝宜留设梁底标高以下20~30MM或留设在梁、板面标高处。

4、墙:施工缝宜留设在门洞口连梁跨中1/3区段;也可留设在纵横剪力墙的交接处。

5、大截面梁、厚板、高度超过6M的柱,及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其受力特

点,按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进行建筑结构实训期间所获得的收获,并且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和财富。由于这次实训时间较短,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知识,为今后奠定扎实基础。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下载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建筑结构实训报告(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清风拂过,花开鸟语,迎来了实训周;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在考虑问题的认识一定要全面,仔细,细心,设计是要想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数据,学到了很多知......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

    电大实训报告

    实 训 报 告 (说明:正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字体用宋体小4号。) 电大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电大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背景与起因 (一)背景 顺鑫朗郡是2011年建于顺义区杨镇一街的小......

    电大ERP实训报告

    企业资源规划(erp)综合实训专 业年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摘 要 erp沙盘实践的梗概分为三个部分:战略,决策和操作。战略就是对一次经营过程的整体规划,像产品组合,贷款策略,产线结构......

    电大测量实训报告

    马鞍山市广播电视大学 12春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测量实训报告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 级: 得 分: 教师签名: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12春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测量实训报告实训时间:2013年1......

    电大PLC实训报告

    潞新公司广播电视大学综合实训报告学生姓名: 依伟专 业: 数控技术(机电方向) 学 号: 班 级:指导教师: 赵燕实训时间: 2012.10.8—11.16 plc技术综合应用实习报告一、绪言 2012......

    电大会计专业实训报告(精选5篇)

    社会实践报告经过对K3软件的实践学习后,我发现有以下六点情况需注意: 一、启用账套后,管理员首先要对中间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中间层的密码很重要,忘了就得重装中间层;中间层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