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时间:2019-05-12 02: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第一篇: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学做真人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仔细品味其“真”字,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寓意深长。那么何为真?真为诚,指为人忠厚老实,实事求是,不虚夸,不欺骗,不说假话,不作伪;言行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不口是心非,不欺心;办事守信用,不负约,说话算数。

如何做真人?做真人就是做实实在在、实事求是的人。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原则,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放弃做人的原则。

做真人,就要做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人。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求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他人。不阳奉阴违,不当前一套,背后一套,要说到做到。

做真人,就要做明辨是非、敢作敢为的人。对正义的东西大胆支持,对不正确的东西能坚决果断地反对。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伸张正义,不怕得罪他人。

做真人,就要做谦虚谨慎、不断进步的人。既能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又能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进步。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今天,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不学习、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

做真人,就要做知错就改、乐于接受批评的人。当自己犯里错误时,不怕丢面子,而应虚心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和帮助。这样才会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要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教师要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

一、以真教人,感化学生学做真人。

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职,不弄虚作假。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诚信来自于自身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一次,和学生一起学习,由于自己的疏忽,没充分的预想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学生竟提出了一些令我措手不及的问题。我一时答不上来,令我出尽洋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时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掩饰,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认真听取意见和批评,虚心接受。这样做不但没有降低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使学生更敬重我,从我的身上他们学到了诚实,学会了求真。

二、以真待人,感召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抓机会’。”平日里,我对待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也好,对待个性比较张扬、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也好,都始终不渝地做到一视同仁,不宠爱有加,不另眼相看。班上有位爱拿他人物品的女孩在原班时已是名声在外。一次,她又犯了老毛病。为顾及她的面子,不想让同学们瞧不起她,我私下找她谈话,给她讲这样做的危害。后来我了解她家条件不好,在生活上帮助她。正是老师的真诚打动了她,不但使她该掉了她的坏毛病,而且使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真诚而又公正地面对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你要学生真诚地对待老师,你就得先真诚地对待学生。要既关心金凤凰,又关爱丑小鸭。这就需我们教师利用机会,抓住机会,以真待人,才是真教人,才使学生学会做真人。

我们要牢记陶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教学生学做真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只有时时处处教真、做真,做现代德育教育的“传真机”,学生方能真才实学,学真成真,真正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二篇: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因为,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而学生是否乐于学习,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1、激励作用。教师的情感是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催化剂和粘合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教师的积极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加入一些个人爱的情感,随时给学生表扬和鼓励,会令学生兴奋不已,激情满怀,使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

2、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会造成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教师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不满、烦躁或恐惧的情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反之,教师良好的情感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所以,好的情绪产生往往依赖于良好的环境,欢乐的环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迁移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往往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受学生喜爱和重视。学生偏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原因之一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师对此一方面要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教材由抽象化为具体,由枯燥变为生动,由呆板变为活泼,以感染学生。

4、互动作用。教师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提供信息的作用。学源于思,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不是看课堂形式上多么热闹,而是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又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鉴于此,教师应当巧拟这种“愤”和“悱”的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于是,尊重、自信、好学的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接受到这些反馈的信息后,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情感,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一些体会。

1、通过培养道德感来激励学生的学习。道德感是人们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增强学生的道德感,会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手一个班后,我通常会花二课时,除对学生讲清学习的日常要求外,还渗透一些社会主义道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与理论的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明确了今后学习的“准则”。教学中我还经常用具体的道德事实或情境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情道德感。例如一些学生积极学习,但成绩一时未能提高,我会在肯定他的积极态度的同时,帮助他分析原因。而一些学生通过作弊来提高成绩,我会先批评,后教育,而屡教不改者,则公开批评,使学生明白到“诚实比 100分还可贵”的道理。

从而使学生感知到:按道德要求行事便容易取得成功,获得表扬,否则,就要受到舆论谴责。再有就是在日常中,掘挖学生当中的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典型,多宣传他们的事迹,通过他的成功事例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学有榜样,从而使之形成一定的想象道德感。

2、通过培养理智激励学生学习。理智感,通过表现为求知欲望,探索兴趣等。学生的理智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能促进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事物研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研究求真,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初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时,利用课余,假日的时间,带领学生在城区各路段、住宅区作一番实地的考察,还找来有关的资料,使学生通过事实知道:我们西南镇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从而真实地体会到我们也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反过来,这些又帮助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一些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后结合有关材料理论知识,写出了一些有相当水平的小论文。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在备课的环节过程中,我除了备好材料外,还注重于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兴趣态度,接受能力,备好每一节课,还根据好、中、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备课教案。这样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根据各人的水平,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令到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充满 成功感的积极情感。这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自信心培养起来了就有助于学生发挥出学习潜力。在教学的环节中,我注意用语言艺术打动学生的情感。例如设计一些精彩的开场白,引用名人名言,给学生欣赏与课文有关的精彩演讲,结合课文讲一些幽默的故事等,令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在批改作业的环节,我注意与学生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通过“画龙点睛”的语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如有学生的作业书写认真,答案完整,我会写上批语“很好,请继续”,学生的作业有进步,我会鼓励他写上“恭喜你,进步啦”等。若作业书写马虎,或是没有完成就会询问他,问清原因而不刻意责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的可亲可敬。相对来讲,更能接受老师的讲课,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消极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培养积极的心态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据专家考证:不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能发挥 30%~40%,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 80%~90%。因而激励的作用是肯定的。为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的期望。适当的时侯,教师的期望,应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通常会有一种安宁惬意求上进的心态,因而更珍惜这样的环境,总想着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和良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3、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会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里所讲的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知识美等。学校的一草一木构成了美丽的校园,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心情开朗,心旷神怡,充分发掘学校美丽的资源,使学生获得深刻 美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学校的学习。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否定的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完成。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感情推动下进行和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关乎到学生能否发挥自身的潜能,是否好学,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它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理应率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让沉寂的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方法,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使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最终版)

关于师德的一些思考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但是,现实中,真正具备这种品质的教师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几曾何时,不思上进、材料造假、排挤异己等“非道德”做法在教育界也猖獗起来。教师在“非道德”行为面前,疲于奔命......当一种正确的政策被图解成虚伪的口号甚至成为权力的帮凶时,师德的考核就会失去原有的价值,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其实,师德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时新的话题。说它古老,自从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人们就在心目中对教师有客观的要求:德高为范、身正为师。说它时新,因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师德”较之过去更为关注......事实上,大部分教师的师德不如“教育少数精英”人物那么高尚,也不似媒体披露的“问题”老师那般师德低劣。受着世俗观念的冲击,教师也斤斤计较也勾心斗角也拉帮结派,生存的压力,心理的失衡,繁忙的工作......也可以影响老师的情绪,使师德处于“下滑”的境地!历来,师德教育定位过高:好象老师就意味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很多时候,这只是被拔高的理想期待。(如果果真如此,也没有必要隔三岔五强调狠抓“师德”教育了。)作为教师,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底线,自觉纠正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偏差,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当然,管理教师的领导也应该本着“治病救人”的心态,沟通老师的思想,转变虚浮的作风,倾听老师的心声......这样,也会促进师德师风的好转。的确,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的行业。教师需要每天同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学生打交道,这就需要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但是,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形成了功利思想,对学生只重视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对个体生命人格的尊重。其实,真正的教育应该不仅重视文化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孩子善良心灵的塑造。而且,目前学校的管理者只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考核老师的主要指标,也导致老师“师道尊严”陈旧观念的恶性膨胀,骨子里滋生出“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的意识......凡是听老师话的,就是好学生;否则,老师用过激手段,轻则辱骂,重则虐待体罚......于是,“师德”成了教育界最引人注目的不和谐的音符!尽管,老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但,实际上,老师的待遇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与自己的付出还不匹配......面对应试教育的强大竞争和来自身边的有形和无形的生存压力,教师容易产生出失落感和压抑感,当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得不到有效疏通的时候,教师容易失控,火气十足,做出出格的事情来,整治学生......“育人”自然成了笑谈。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提升教师师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笔者以为提升教师师德应该注重实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反思”和“内化”,抓好以下举措:1.以教师职业规范要求来反省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会自控。老师是人不是神,不免在平时的工作中产生教育“过失”,教师只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利弊得失,学会关爱,平等与学生沟通......才会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给学生积极的影响。2.完善自己的人格,以身作则,将“育人”与“育己”彼此融合。一个老师,无论他的言辞多优美,如果他不能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他必然受到人们的鄙视。他虚伪的说教也就会受到人们(有时甚至学生的质疑),因此教师只有注重“修养”自己,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师德师风集中教育和整顿的体会

——我想做个好老师

做老师是我学生时代的理想,现在实现了。做了老师之后,深感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就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我现在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曾经在很多纪实报告、文艺作品中领略过好老师的风采,自己在学生生涯中也有幸遇到过几位好老师,加之我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做一个好老师应该爱自己、爱学生。由于我从教的时间太短,我没有太多可以写的经历,下面我就只能谈谈自己对这些的理解。爱自己——自信、自爱、自尊是它的三个要素。

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因为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在于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并能运用自己的潜能。一个自信的老师能给学生信心,教会学生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太自信的人,以前经常会有一些悲观消极自我否定的想法,后来当了老师,我发觉我变得比以前自信了,并且我一直在鼓励自己更加自信一点,因为我坚信这是一个好老师所必需的品质。

自爱的老师对生活充满热情,他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去装扮生活。得体的衣着、温暖的笑容、文雅的谈吐、对周围的人的关心、对工作的投入都是最好的体现。做一个这样的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就开始对生活有健康的理解和由衷的热爱。

自尊的老师从不贬低自己的职业。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全世界的教师中就中国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表示轻视,其实在其它国家,教师的相对收入水平并不高于中国,但是他们表示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不象中国的老师贬低自己的职业。由于对于自己职业的不能认同,在中国,很多教师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自尊的老师是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也只有这样,当他受了委屈他不会一味抱怨;也只有这样,他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哪怕是工作之后的时间,去思考钻研、和学生沟通。

爱学生,学生是老师工作的对象,不爱,如何全心投入,如何有效教育?

一个好老师眼中的学生是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好老师不会贬低学生、辱骂学生。我曾经在毕业实习的学校里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她指着学生的脑门说:“你这个猪头,这么笨,才考了这么一点分,你爸爸很有钱,可是有什么用,你实在连猪都不如……”我很惊讶,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出言不逊,后来我明白了,她压根不爱她的学生,她也许只是盯着学生的考分,凭此来评价学生、来决定要不要对他好一点。

爱学生,是充分尊重学生,更是真正关心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发展。在为人处世原则中有一条“将心比心”,我觉得在师生交往中,这一条很重要。时刻想着“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可以更少伤害学生。我曾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一位老师说:“我今天后悔死了,我不该这样对他说话,如果我的老师也这么说,我也肯定会难过的……”我断定这个年轻的老师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凭她的这一句充满懊悔的话。我们要去了解学生,有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时代的想法已经淡忘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增大,我觉得很慌。于是,我愿意花时间去和他们交谈、和他们玩,有空时读一些有关的书,我希望我能知道更多他们的想法,我也相信这样,我的教育会更有效率。

关心学生的发展,就是关心我们的教育会给他的未来带去些什么。我总希望我给他们的是积极的、有用的东西。也许最直接的是我传授的知识,但是这远远不够,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第一条,是一种方法,它和知识是有区别的,我认为成功的教学应该强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方法,一个热爱探索知识,会探索知识的孩子的将来才是快乐和前途无量的。第二条,是自信,前面也说过,老师首先要自信起来才能感染学生,另外,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往往是学生自信的动力。我相信鼓励比惩罚更加有效,去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毫不吝啬地告诉他,这也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呢!第三条,为人处世的原则,首先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世是学生模仿的依据之一,所以教师应该会“做人”,充满善和德的为人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另外学生在成长中,会有懵懂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指点,引领他们走过这一段青春迷惘期。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都是对我自己的要求,我想做一个好老师,于是我也是决心做到以上说的那么多的。我相信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也许在其中我会遇到矛盾和冲突,但是我想我会坚定我的信念,在教师生涯中不断成长,做一个好老师!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视频,我觉得要把快乐传递给学生,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有空间。不断地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是人生的起点,是人成长的摇篮,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公民。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我提升技能和水平的能力和要求。所以,学无止境,学到老,活到老永远是我们追求的人生目标,不单单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的思想。

通过这次教育,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才是“好教师”。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有爱心有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利用教育细节影响学生。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共同撑起教育美好的明天!我所带的这个班很快就要面临实习,我在担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会不知道怎样打发空闲时间,以致于只能将时间交给上网游戏?这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尝试过自己去安排不,与其一直抓住他们的手,直到他们走出校门,一下子被摆脱了各种校规和限制的自由空气中陶醉得不知所措。尝试与学生商量事件的安排,培养对时间掌控力和如何让做人做事,正是从这些小点上,学会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控制。做事情要有底线。

第四篇: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人,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者。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他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一、陶行知生平

(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

1918年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他担任主任干事。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

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

[1]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几年间平民教育运动使成千上万的平民受到了教育。

(三)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在平民教育处于高潮的时候,陶行知冷静地看到:“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乡下,平民教育是向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所以他响亮地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的口号。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1927年3 月15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成立。

晓庄师范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声誉[2]。由于晓庄师范有地下党团组织,师生们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陶行知都给予大力支持。国民党气急败坏,1930年4月8日,勒令停办晓庄师范,武力封闭学校,逮捕学生,陶行知以“勾结叛逆、图谋不轨”等罪名遭到通辑,被迫流亡日本。

(四)崇尚科教救国,创办山海工学团

他被迫流亡日本后,对于日本科学技术发达促成国家的强盛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印象。为了使中国效法日本走工业化道路,他决心开展科教救国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学知识。

1932年10月陶行知根据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实践经验,在上海宝山大场地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1月正式提出了“小先生制”。由于“小先生制”适合普及教育需要,很快在20几个省市得到推广。

(五)推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6国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出于爱国赤诚,组织国难教育社,推进国难教育,作为抗日救亡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陶行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任国民外交使节,去国外宣传中国的抗日主张,历时二年零一月,出访26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世人的尊敬。

(六)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他认为全面战争需要进行全面教育,并提出了全面教育界的内涵。在开展全面教育运动时期,于1939年7月20日便在四川省合川县草街子风凰山的古圣寺创办了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七)实行民主教育,创办重庆社会大学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他为使教育服务于民主革命运动,提出了“民主教育运动”,这是他探索新教育生路的一个新阶段。并于1946年1月15日创办了重庆社会大学,学校的办学宗旨是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由于社会大学渐渐成为各界进步人士的一面旗帜,所以一直遭到国民党的蓄意破坏,1947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

(八)生命旅程的最后冲刺

1946年7月11日和15日,民主战士李公仆和闻一多在昆明遭到国民党暗杀,陶行知非常愤恨,他更加奋不顾身地投入民主运动。7月16日他给育才师生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深信我的生命的结束,不会是育才和生活教育之结束。我提议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24日,他操劳了一天,整理诗稿数万字,工作至凌晨,由于过度劳累,于25日凌晨溘然长辞,享年仅55岁。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理论

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0世纪20年代前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3]。陶行知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成回国后,陶行知运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中国的教育,却在实践中碰到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于是他边办学边修正自己的思想直至创造性地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1927年起,陶行知在他所创办的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中先后做了《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演讲,形成了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在晓庄师范学校中得以实践。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体。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现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生活即教育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与生活打成一片[4]。

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有一句很有概括性的话,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出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救出来,并强调人的生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即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化,在生活中去汲取知识并实施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寓教育于生活[5]。

2、社会即学校

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推陈出新,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真正把学校纳人社会之中,打通学校和社会并把二者融为一体。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6]。

“社会即学校”是要求“以社会为学校”,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把整个社会或乡村当作学校。”它的涵义:一是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二是学校不得关起门来办学,必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三是运用社会力量,由群众办自己所需要的学校;四是从培养目标说是培养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的具有“生活力”和“创造力”能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普通劳动者;五是从教育内容说,要以社会为课堂,使学校的教育内容更丰富。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有一个过程。先是针对当时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陶行知提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教学合一,后来才进一步提出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由此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7]。

他坚定地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8]因此,“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都要以做为基础”,“以‘事’为我们活动的中心”,并强调“不做无学;不做无教”。教学做合一,是基于他对中国教育的弊端的分析:“中国教育有两个普遍误解,一便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就是学,用手干便是做;二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此之外便不是教育。前者使得做、学、教分离开来,导致知和行的脱节、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分离,导致“读书人”、“伪知识”阶级的出现;后者则导致教育不与实际生活发生联系。”[9] 陶行知由此提出所谓“做”就是要在劳力上劳心。此时的劳力是“做”,劳心亦是“做”,自己有所进步收获便是“学”,在做中若对他人有影响即为“教”。真正的“教学做合一”要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用实际遇到的问题引发“做”[10]。因为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是实际的学问。它的试验室是大自然和大社会。

(二)教学论思想

陶行知以“教育为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立足中国社会与教育实际,开展了诸如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科学教育、普及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各种教育活动,在这些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渐构建了系统、完善的教学论思想体系。

1、培养“真人”的教学目标论

在陶行知看来,传统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是“死了的书呆子”,无法为时代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于此,陶行知提出培养“真人”的教学目标论,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将培养“真人”作为教学目标与人生目标,其提出的“真人”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自身素养和目标志向两个方面。“真人”是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其所学的是真知识,即从经验中、从思想与行动的结合中而产生的知识,所追求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

陶行知培养“真人”的教学目标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线,以致力于社会改造、国家进步为目标的思想主张,统合了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真人”的培养而向美好生活迈进。

2、立足生活的教学内容论

陶行知主张“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只有以生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育才能满足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发挥其社会价值。立足生活的教学内容是一种动态的教育素材,属于“活的教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陶行知主张“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他认为,活的教育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活泼的精神,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教育工作者就要随时随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因此,陶行知主张要“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教导学生要用活书去学习、去生活、去建设、去实验、去革命,用活书来改造社会。

3、师生共进的教学过程论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具体实施,陶行知针对传统的教、学过程,更加突出“做”的教育过程。他认为,教师与学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人都是在教做,也都是学做。‘会做的教人,不会做的跟人学’是我们的座右铭。”当然,陶行知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凸显师生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陶行知师生共进的教学过程论淡化了师生的界限,构建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他主张师生在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相互传递、人格的相互磨炼及技能的共同增进,更多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价值及师生交往的功用,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所学、有所进。

4、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法论

陶行知注重教学方法论的构建,从三个维度对教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从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来看。陶行知为更好地统合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而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以“做”来决定学与教的方式,统合了师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能够和谐统一,使教学方法能够与教学各环节、因素深度融合,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二是从其教学方法论构建来源的维度来看。一方面,从继承上来说,他继承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根据杜威的五步教学法而将其演变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此外,他还提出了“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的治学次序。另一方面,从现实上来说,他在中国开展了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11]等,根据教育类型的不同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三是从教师专业素养的维度来看[12]。他认为教师要具有“共和精神”,即“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自己先把事情弄得清楚透彻,同时也要在与学生的共同参与、生活中了解学生实际,以便于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明白。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说。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生活即教育”指导着家庭教育是要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去教育。家庭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使其社会化,培养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如情感、意志、品格、生活技能及家庭伦理等,都必须在家庭中得到训练。这些素质绝不是智育或特长训练能涵盖的,只有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与家人的互动才能逐渐养成。只有经常参加家务劳动, 才有可能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关心他人、有孝心等良好品质,也都是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养成的品格。所以,家庭教育不能离开生活这个中心[13]。

(二)对有效教学的启示

1、发扬民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陶行知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主张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学做的分离。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但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容器”,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学生如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再好的“教”或“教学”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要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来对待学生,要多给学生以宽容和理解,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动、自觉的精神;第四,运用民主的教育方法。只有以尊重和爱护学生为前提,以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充满激情与活力为条件,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因材施教,顺导学生的能力去教育

陶行知的因材施教指导思想是,“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着重个性”。他强调,对待不同的学生,应施以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他曾打过一个比喻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教学活动也是同理,即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各自最佳的发展。

陶行知把因材施教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他指出,有特殊才能的,也应加以特殊的教育,以使其才能能充分发挥。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陶行知在其卓有成效的人才教育的实践中所坚持的原则就是“以期因材施教,务使各得其所”。

同时,因材施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因材施教还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3、重视实践,从学生的经验里进行真知识的教育

陶行知特别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必须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作为教材的书本知识往往是以概念、原理、公式等形式出现的,一般均偏于理性,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要使学生接受和理解书本知识,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陶行知在其《科学的生活》一文中提出了科学学习的“六步法”,即“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说,假说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这也是“教学做合一”所提出的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陶行知所说的“做”实际上是要求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也就是教与学都要与实践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求真知,在实际生活中探求真理、检验真理。

4、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陶行知在其《教学合一》一文中论述了孟子的“深造自得”的思想,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我提高,要以教为学,教学相长。他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这就是“教学相长的精神”。教师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也就是说,教师的教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因为,“必定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14]。教学过程可以看成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陶行知所推行的“小先生制”[15],也与教学相长有着渊源上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汪楚雄.陶行知与中国新教育运动[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3):48-51.[2]魏波.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 36(4):97-104.[3]黄书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J].教师教育研究, 2000(5):2-12.[4]邹晓东, 吕旭峰.论陶行知对杜威生活教育思想之超越——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 2009(6):60-66.[5]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22):4-7.[6]陈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甘肃科技, 2009, 25(6):156-157.[7]张永英.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及哲学认识论思想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 2007(4):53-55.[8]侯怀银, 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13(8):16-23.[9]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 2005(5):84-88.[10]徐莉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之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 2007(3):80-83.[11]金林祥, 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1):77-81.[12]申国昌, 程功群.论陶行知的教学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 2016(1):116-121.[13]沙银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J].教育探索, 2009(10):9-10.[14]张炳生, 张东萍.陶行知教学思想探析[J].教育探索, 2009(11):6-8.[15]李吓琴.陶行知“小先生制”再解读[J].福建陶研, 2010(1):30-32.

第五篇:jqx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陶行知曾说过

j q x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本课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贯穿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创设一个畅游拼音王国的教学情境,创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片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q、x的音和形,会拼读j、q、x做声母的音节。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关于声母j、q、x的图片和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自制教具空心b。(教师)2.汉语拼音四线格本。(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复习引入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拼音王国,在前面的几次旅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拼音王国中的小伙伴,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那一会儿遇到了它们可一定要打声招呼啊!好了,现在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拼音王国,青青的草地上,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玩耍。)2.复习巩固:瞧,我们的老朋友来迎接我们了,快点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前几课学过的声母:b、p、m、f、d、t、n、l、ɡ、k、h。)3.引入新课:刚刚和老朋友打过招呼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识几个新朋友了?不过,这几个新朋友可不会轻易和大家见面,我们要先找到它们,它们才会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就一定要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而情境的创设、精美课件的配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旧知,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中走进新课程,学习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欣赏图片,整体感知 1.过渡:原来,拼音王国里马上要开联欢会了,我们去看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课件出示:联欢会的场景,并将书中关于j、q、x的情境图分散出现在课件中。)2.引导学生看图:喜欢这样的场面吗?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 3.引导学生认识新声母——j、q、x。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和拼音卡片。4.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拼音知识都不是零起点,在学前班、幼儿园时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所以,在教学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已经认识这三个声母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结合图画,识记声母 1.认读声母j。(1)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与字母,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声母j。生(预设):这个图上是一只母鸡在追蝴蝶,形状很像这个声母。(2)介绍声母j的发音方法:声母j和母鸡的“鸡”读音很像,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j的读音。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jjj。(3)开火车读,教师纠正发音。(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声母的经验给声母j编一首儿歌。生编儿歌:母鸡蝴蝶,jjj。2.认读声母q。(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声母j,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出示小女孩手拿气球的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小女孩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生:7个。(2)出示声母q的字母卡片,结合图片介绍声母q的发音方法:把“七个”的“七”读得轻短些,就是q的读音。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qqq。(3)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q。生1:左上半圆qqq。生2:q很像数字“9”。(4)编儿歌:七个气球qqq。(5)男女生拍手读。3.认读声母x。(1)过渡:认读了两个新朋友,老师现在有点口干舌燥了,你们是不是也一样?瞧,这个小朋友已经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他准备的是什么水果呢?(师适机出示切开西瓜的图片。)生(预设):西瓜!(2)引导学生观察西瓜被切成几块,刀切的印记像什么。生(预设):西瓜被切了四块,像个大叉。(3)(出示声母卡片x)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x。(4)编儿歌:刀切西瓜x x x。小组赛读。4.学习j、q、x的写法。(1)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声母朋友,还要知道它们怎么写。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1页,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占格及写法。(2)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在黑板上范写。强调占格和笔顺。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5.游戏巩固。(1)变魔术,区分形近字母。过渡: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吧!①拿出声母卡片i,请学生认读。折起钩钩,变成j,再次请学生认读。②拿出剪好的空心卡片b,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d,再让学生认读。倒过来,变成p,请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q,请学生认读。(2)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为了避免学习汉语拼音时的枯燥无趣,教师要将汉语拼音的图、形、音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创编儿歌与游戏的引入更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拼音宝宝们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x交朋友的是谁? 2.(出示i的拼音卡片)小i和j、q、x交朋友后就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们会拼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x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4.讲故事:看见小i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来了,它也要和j、q、x交朋友,小ü特别有礼貌,见到j、q、x后,它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ü就和j、q、x手拉着手,一起做起了游戏,而且嘴里边还唱着:“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 5.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唱儿歌,巩固新知。6.引导学生练习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设计意图: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死记硬背很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儿歌激趣,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不但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还了解了小ü遇到j、q、x要摘帽子,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出示儿歌: jqx,jqx,三个朋友在一起,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大家吃得甜蜜蜜。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一)、复习:

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朋友啊,现在老师要问大家和记得他们的名字吗?能大声地交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课件)打乱顺序读声母——开火车读

小朋友的记性真好,还能记住他们的名字,现在再介绍一些声母朋友和大家认识,你们想认识吗?

(二)、学习读音

1、在认识他们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你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强调:一句、完整)

我们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声母朋友的读音了。小朋友们一定很想和他打招呼,先听听老师怎么和他打招呼的(示范读)读得时候嘴巴微微咧开,牙齿留一条小缝,舌头轻轻地顶住牙齿,有一股小风从牙齿缝中出来。全体跟读——开小火车(两组)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吗,编编顺口溜

2、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又有一个声母朋友想和大家认识呢!你们高兴吧!看,他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是什么呢?(出示课件:气球)

你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强调:一句、完整)

我们把气球的“气”读成第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第二个声母朋友的名字

(示范读)读得时候嘴巴微微咧开,牙齿留一条小缝,舌头轻轻地顶住牙齿,有一股小风从牙齿缝中出来。全体跟读——开小火车(另两组)

看着美丽的气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q呢?

3、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位好朋友了,这时,又有一个声母朋友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瞧,是什么呢?(西瓜)

你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强调:一句、完整)

西瓜的“西”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声母朋友的名字,把“西”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声母朋友的名字了

(示范读)

全体跟读——开双轨火车

想要牢牢记住它,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三)、书写

1、现在jqx这三个声母想回家了,小朋友一定会平安地送他们回家的,对不对?那么就先看看他们住在四线格的哪里(打开课本18页)

2、请学生说:

j——上、中、下格(高个子)——分两笔写(学生自主学习)q——中、下格——分两笔写 x——中格——分两笔写

3、大家说得真好,老师听了真想写写,你们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4、小朋友们看得这么仔细,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写好,请同学们在语文书下面描一下,再写一个。

(四)、做游戏

1、看卡片做手势(看到形作出反应)

2、听读音做手势(看不到形仍旧能作出反应)

(五)、jqx和i的拼音

我们做游戏那么开心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同学、朋友,我们的jqx也想交朋友,不想孤单的一个人。

1、i是个非常可爱的韵母宝宝,有很多声母想和它做朋友,jqx也想和i做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2、(出示课件)做小老师领读,全体小朋友跟读,开火车读,大组比赛读

(六)、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东西呢?(学生自己说)

下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行知先生曾说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在留作业这个常常被忽视的环节,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自觉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与能力呢? 下面就语文作业的设计,谈谈我的看法与做......

    陶行知

    “课堂中心”。他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宣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的理论,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他主......

    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理念。如今大二的我,可以说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了。这次的作业题......

    陶行知

    陶行知“求真”教育思想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摘要】:为什么教育人?教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出来的人,就是要崇......

    陶行知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

    陶行知[范文大全]

    教育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范文合集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学习完师德专题中的《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与《向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