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贯彻精神心得体会1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镇雄县林口中学 张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它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为改革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在工作中,我们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就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作为教师,任重道远,传播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我们应该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积极参加课程改革,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大胆创新,创新出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学生所接受、所欢迎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回答和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无愧于这个时代光荣的称号。教师要因人、因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应在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 1 / 3 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才能达到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因此,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我们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还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另外,课余的师生沟通也是很必要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不会感到拘束,才能达到师生互动。作为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每次阶段考试后表扬进步的同学,同时及时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失误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鼓励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教师的信任和关心会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事业心强,以事业为重,能为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有爱心,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到爱岗敬业。
我所任教的中学地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是全县四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受义务教育政策的影响,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不允许留级,有的学生考10多分的也得升级,大部分学生的学科知识欠缺,逐渐形成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加之家长受打工潮的影响外出的居多,留守儿童学生也多,学生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纯粹太少,故对正常实施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只有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
/ 3 在我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的做法是: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心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理班级。尤其是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特征等。对新任教的班级,使自己做到的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以便确定对每个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另外,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先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及教育情况,结合社会、家庭一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在工作中,尤其对转化“学困生”是重头戏。我是逐一细选,重点突破。抓一个,转化一个,多家访、多辅导、多教育、多谈心、多关心、多鼓励。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会终有感召转化的一天。总之,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书育人,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 3
第二篇: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心得体会6篇
【篇一】
5月2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顺利闭幕。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建设性的、植根中国社会土壤的人民民主。
形势诡谲,坚定党的领导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狠抓党的建设,全力保障民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乡村振兴,保障养老统筹、健全医保制度、重视全民教育、解决脱贫摘帽。桩桩件件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都逐一落地生根,发展速度势如破竹。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是国际发华言论偶有发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波诡云谲,阴晴不定,面对反华分裂势力,我们绝不容忍;面对和善友好的国家,我们包容并蓄,合作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外交困,凝聚民族向心力。
2020年是起承转结的关键性的一年,我们既要面对国际的压力,还要解决国内棘手的疫情问题。纵然心力交瘁,但要想顺利地向“十四五规划”迈进,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如期完成各项任务。人民政协越是在关键时刻愈要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不断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凝聚民心,团结各族人民,汇集各路声音,在参政议政过程中为民计民生建言献策。
风云际会,把握发展好时机。
2020年是具有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202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我们始终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想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必经一番寒彻骨。我们历经疫情之劫难,迎面脱贫之挑战,外拒反华之势力,内增中华之国力,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入党初心,厚植为民情怀,准确把握发展局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2020年全国两会会期缩短,采用网络视频等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活动。面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当下,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及脱贫攻坚等采取的很多举措,都与青年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传递了关注青年群体的声音。
两会期间传递出了,在做好稳就业保民生的方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田村作为贫困村,适应新形势,继续加大创新力度,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创新队伍建设上,注重青年党员的发展,着力抓好党员队伍“源头活水”,确保在源头上保证党员质量,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回乡的优秀农村青年倾斜。
在发挥好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方面,面对各项工作任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好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年党员先行,带动群团参与,做好氛围营造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群活动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村部的作用,成为服务广大群众的主阵地、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课堂,充分调动青年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基层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让更多的本土大学生返乡,回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篇三】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不一般。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导致开会时间延迟两个多月,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两会首次因公共卫生事件而延期。如今,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召开的全国“两会”,充满着“变”和“不变”。变的是时间推迟、会期缩短、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发生若干变化,既是顺势而为的有力举措,更是抗击疫情的有效之举。不变的是通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初心,不变的是民众的期待。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主题,梦想与智慧的激荡,国计与民生的期待,都吸引着各行各业的目光,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弦。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受疫情冲击,我们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多了难度,但党中央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老百姓所呼的所盼的,正是代表委员所应的所想的。在今年两会上,老百姓所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民生话题,受到了热烈讨论。“六稳”“六保”具有较高热度,如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也被代表委员热议。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毫无疑问,脱贫攻坚是今年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体国人最关心的大事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不啃掉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此,这次两会为更好地凝心聚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更澎湃的心力。
【篇四】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突如起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必须打赢这两场战役,而驻村干部是这两场战役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增强驻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驻村干部“钉”在基层一线,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才能做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不误、两推进”。
签到+打卡“钉”住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通过使用钉钉软件按时进行签到、签退,将驻村干部日常考勤情况与考核、补助挂钩,县委组织部通过“钉钉”软件,通过打卡+签到情况,对驻村干部进行督查,确保真正吃住在村,并结合“钉钉”打卡+签到册来核对发放驻村补贴。彻底打消了部分驻村干部的侥幸心理,确保驻村干部真正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的要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精准“钉”出高效率。各级管理员通过“钉钉”软件,可以实时查阅驻村干部工作状态、精准把握每名驻村干部坐标地图分布、驻村外勤工作等情况,能够精准的将工作任务调度起来,驻村干部遇到难题,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上传,第一时间反馈情况,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帮扶动起来,实起来,提高帮扶实效性,有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监督“钉”出新作风。按照“钉钉”管理制度,驻村干部每天都要写日志,将日常走访入户过程中,上传帮扶图片和文字,自己预计做什么、实际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都详细记录,提升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工作统筹能力;管理员能通过“钉钉”定期督查工作落实情况,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做到思想下沉,用心走基层,确保工作安排都得到有效实施。““钉钉”平台使用后,增加了在不同空间工作的同志“透明度”,驻村干部“慵懒散”问题明显减少,有效解决人员不到岗以及人到心不到的问题。形成了互相监督、透明办公的良好氛围。
【篇五】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民法典草案鲜明体现着新时代特点,折射着新时代风貌。比如,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价值归属,这次民法典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草案中的一些具体内容,比如规定自然人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这些规定直面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权利面临的现实挑战,表达了新时代中国民法典对人格权保护的鲜明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饱含着14亿中国人民意愿、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粹、凝聚着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民法典,不仅将为全体人民干事创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还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界碑。
【篇六】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凝聚14亿人民共同意志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并对编纂民法典工作任务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事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于2017年10月24日胜利闭幕。习总书记在大会中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报告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判断,进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艰苦奋斗、永不停滞的创业精神。
作为综采一队的党支部书记,要教育引导队组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宣传思想工作与职工生活需要相结合,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相结合。真正将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
第四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寒冬时节,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涌动,近日,我区组织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专题培训,这是一次加油鼓劲的集中培训,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思想洗礼。区里领导高度重视,党校优秀的教师做专题辅导。学员们集中学习,认真研讨,真正静下心来、潜下心来、沉下心来,领悟真谛、嵌入灵魂。通过对十九大精神深入系统的学习,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好、领会好十九大思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研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修养。
二、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在深入学习上求“精”,在理论研究上求“实”,在学用结合上求“广”,要按照十九大精神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理论和方法,联系实际,积极拓展理论研究的空间。同时,要坚决反对脱离实际,墨守成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里,要大力倡导增强“六种意识”即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村里工作应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与当前精准扶贫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相结合,真正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作为大学生村官,我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村里工作的方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政治站位。
三、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精神。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百年梦想变成现实,得有实实在在的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应更加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要坚决杜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事退避三舍的消极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自己要明白: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要敢于指出问题、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理问题,在实践工作当中做出实绩,成为一名领导放心、同事信任、群众满意的村官。
十九大已为我们铺展开了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坚守心中理念信念,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工作本领和素质,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一样的青春。
第五篇: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汇编6篇
【篇一】
两会不仅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且和我们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疫情之后的全国两会,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不经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也受全球瞩目。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是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重要举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深刻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把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落实到基层,要统筹调配疫情防控力量向街道、社区、村集体下沉,推动基层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确保不出现任何窟窿、任何漏洞。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集中精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是当前紧要的任务。要全力落实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增产增效行动,落实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帮扶行动,加快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恢复到正常水平。要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党章中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即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所以,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篇二】
随着工作和环境的变化,我们每天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各式各项的不同信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消息中准确找到我们想要的,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消息置顶。从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到现在全国两会,总有一个词,一直在我们党的“消息列表”中置顶,就是“人民”,人民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人民需求设置“强提醒”。面对群众“消息”,有的干部选择“延迟回复”,导致群众办事“跑断腿”,有的干部更是选择“屏蔽”,导致群众办事吃“闭门羹”,而这些反应,导致政府公信力和为民服务的形象不断下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从抗洪抢险到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再到今年的疫情防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家信念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总是冲在最前面。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把人民需求设置“强提醒”,这样才能第一时间了解民意,才能准确找到问题根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人民群众排解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浮华虚名设置“免打扰”。个别干部在检查暗访面前选择旁门左道“刷白墙”“堆花盆”,反而对实事求是的干部嗤之以鼻,然而到头来墙倒盆砸,这是干部权力观、政绩观偏离了方向,热衷权力而不尽义务,出现临事而怯,遇事而退,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为党和人民做事,权力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工作中,或多或少会有懈怠、投机取巧的心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端正心态,把浮华虚名设置“免打扰”,“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务实担当,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百姓才会记在心里。
贪污腐败拉进“黑名单”。一直以来,就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的教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成为执政党以来,一直以史为鉴,紧紧地抓住反腐倡廉建设。然而还是有一些领导干部“铤而走险”,经不起美色、金钱的诱惑,权钱交易,逐渐堕落成人民的罪人,面对贪污腐败,我们要第一时间拉进“黑名单”,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讲操守,重品行,处处防微杜渐,时时警钟长鸣。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关注百姓问题,倾听百姓心声,不仅要将消息置顶更要行动在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迎着胜利的曙光,承载着人民的期望,我们更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人民的“点赞”。
【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但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党一直以来都传承着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优良传统。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我们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这个“大战大考”之年,继续传承过“紧日子”的优良传统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神、成长才干、增强本领过“紧日子”。
提振“艰苦奋斗”的精神过“紧日子”。“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不在于一日之锐而在于百日之坚。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斗争精神,坚守各个岗位、各条战线不放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克服疫情防控下的各种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主动到最苦、最难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磨砺,既要敢吃苦、还要能吃苦,切实下足功夫、铆足干劲,提振艰苦奋斗的精气神过“紧日子”,坚决啃下前进道路上的“硬骨头”。
成长“精打细算”的才干过“紧日子”。会过“紧日子”,才能过“好日子”。面对全球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面临巨大考验,要把日子过得紧凑些、精细些,为过“好日子”打下扎实基础。过“紧日子”不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而是要勤俭节约,高效利用好手中的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要着力打好手中的“算盘”,事事处处做到精打细算,立足重点、关键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将一切力量资源集中用到“刀刃上”,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确保各项政策红利人民最大化、社会最大化。
增强“担当作为”的本领过“紧日子”。艰难困苦显担当,大战大考看作为。“大战大考”之年任务艰巨、困难重重,是检验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试金石”。从党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证明,面对“大战大考”畏缩不前、坐以待毙,只有节节败退、任凭宰割,如若从容面对、机智应战,必将冲破壁垒、浴火重生。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在困难挫折面前越挫越勇,进一步增强挡风雨、挑重担、解风险、打冲锋的本领,用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过好“紧日子”,在“大战大考”之年如期交上优异答卷。
党和政府过“紧日子”,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和决心,用“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四】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神农尝百草到大禹治水,从后羿射日到愚公移山,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脱贫攻坚,贯穿其始终、传承至今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秘诀所在。
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浩荡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将人民举过头顶,时时刻刻不忘服务人民就会获得人民的认可,受到人民的拥护;妄图凌驾于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会被拉下马来摔在尘土里,遭到人民的唾弃。“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时代赋予的磅礴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服务网络,在每一个角落用行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最细微之处彰显亲民爱民的初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而造福于每一名人民群众。
梦想在改变,不变的是紧握人民的双手。古人的最高理想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跨过千年的风沙,今天我们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消除绝对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走向历史新的起点。不论古今,人民都是时代发出的“最强音”。尤其是今天,在这个离梦想已触手可及的时刻,党员干部驾着时代的帆船,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秉持着与民同行的信念,怀揣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涌动着“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奋斗激情,乘风破浪,直抵沧海。
命运在改变,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一切行为也应对人民负责,正如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就是最大的负责!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肩上的责任,不论制定出台政策,还是推动上马项目,要多想想是否对人民群众有益、是否对生态环境有益、是否对子孙后代有益。有益于人民的,千方百计也要去实现,不管将遭遇多少坎坷;有害于人民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启动,不管会承受多少诱惑。站在人民的角度对人民负责,这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最生动实践。
岁月在流淌,时代在传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却要融进党员干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寸!
【篇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在两会采访中说:“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也是民族精神。”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有过花团锦簇的“高光”时刻,也曾屡战屡败黯然退场,但几代女排人从未停止过拼搏奋进的步伐,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终成国之荣光。组工干部当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养分,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属于我们的“组工精神”,建设“铁军队伍”,打造“铁板部门”。
稳——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女排和意大利女排上演经典对决。在前两局输得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男解说都看不到希望开始说丧气话的时候,中国女排连扳三局,实现惊天大逆转。比赛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头脑清明,沉着敏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组织工作“事儿多责任大”,工作讲究时效性,工作量大而标准又高。党政机构改革带来新一轮的职数化解任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仍需提振,基层党组织“两个覆盖”还不到位……一系列问题亟待一一化解。只有遇事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方能站稳政治立场,办事有章法。“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面对再大困难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目光长远、求真务实,既能接受点赞,亦能接受“拍砖”。冷静决策,反应迅捷,任他时局百变,心如定海神针。
准——好钢用在刀刃上,庄稼种在节令上。女排的排兵布阵既要考虑老将经验丰富但饱受伤病困扰,体能欠佳、状态下滑的情况,还要综合年轻球员缺乏历练、技术不佳的现状,更要结合每个人的技能特点与性格等各个因素,将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让每个人发挥作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锻造“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慧眼,甘为人梯,善做伯乐,提高选人用人的本领,善于研究干部综合素质和特长,通过对人才的优化整合,因材施用,真正把干部选好用好,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舞台”。此外,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还要把准方向、有的放矢,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动真碰硬,克难攻坚。要善于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把“力”用在“点”上,从全局观察问题,切中肯綮,找准问题精准发力,真正做到纲举目张,“四两拨千斤”。
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郎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非常努力,非常刻苦。每天完成八小时训练后还要单独进行防守训练,会流眼泪,也会抱怨。但只有这样努力,在场上才不会被对方打倒。”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程序复杂,组工干部必须坚定信念、不能松懈,有一股子狠劲和韧劲,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精准发力,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怕吃苦受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恒心,锲而不舍将工作落实到位,就像朱婷在对阵日本队时,声嘶力竭的一声“拿回来”!组织工作可能涉及利益调整,障碍多、阻力大,必须敢抓敢管、迎难而上、敢于碰硬。要有不避险、不畏难的劲头,敢啃硬骨头,刻苦钻研业务,着力提升系统化思考能力和专业化工作能力,不断炼造过硬本领,淬铁成钢。再苦再累,组工干部都应当咬紧牙关铆足劲,硬着头皮向前冲,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力量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时刻谨记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篇六】
近日,有公众号发布: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故事用插画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通过“小明”的成长展示民法典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程,深刻反映出“人民至上”的幸福感、获得感。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保障一生无止境。故事的主人公“小明”未出生时,“还是个胎儿的他,也有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把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个体。“那一年,小明60岁”,民法典草案人格权编:“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到“小明”80岁时,民法典草案继承编:“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一字一句深含为民本色,“生命至上”是民法典从诞生起便与生俱来的温度,也是“人民至上”的最有力度的说明。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小明”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小明”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