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民法典》精神心得体会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的颁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意味着中国“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民法典》总共7编1260条,体系完整、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涵盖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个部分,法典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权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要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地推进全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由此可见,我们党把之所以《民法典》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因为《民法典》突出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三大特征,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本强基、涉及民生、利在千秋的基础性法律。我国的《民法典》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尊重和拥护,关键在于,它打通了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强化了社会的法治信仰。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制度优势、坚持实践导向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人格权及人的精神价值,切实保障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落到实处。最近,通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座谈交流,我感触颇深,现将谈话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共同交流如下:
一、贯穿以人为本情怀,突出中国特色
《民法典》字里行间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点对生命财产、便利交易、人格尊严等方面进行平等的保护,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保障人民群众权利,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民法典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导向,对民事主题范围、民事权利进行延展性地保护,从而保障人民的意志自由。民法典最鲜明的特征是,注重强调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在系统确认民事主体享有的各种权利的基础上,明确权利的使用范畴和行使规则,为民事主体科学合理实施民事行为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指引。比如:《民法典》在解决群众关注极高的“头顶安全”问题进行了合理规定和规范指引,明晰了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具体规定了高空抛物者的侵权责任、物业管理人员承担的安全。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着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
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可以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有7编加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构成。第一编为总则,之后依次为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这里面其实把一个人在社会上,从出生到死亡所拥有的权利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全部讲到了。
总则讲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讲的是人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资格。
第二编物权则是讲人在社会上实际拥有哪些权利,你已经占有什么、你该占有什么、不该占有什么,讲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能力。人在社会中,有了物权,有了物品要进行交易,接着进入下一编合同。
有了交易,人吃饱喝足了,就开始考虑自己能活多久、活着要不要讲仁义礼智信等方面,那就进入了第四编人格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的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有人说推销电话是盗窃,因为他未经同意打电话占用了你可能1秒时间,相当于偷走了你的1秒时间,毕竟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偷窃时间可能比偷窃物品还严重。人格权入编曾有争议,但人格权只有入编,民法典才具有“人格”。
第五编是婚姻家庭,人在世上,每个人的身份特征最主要的就是家庭。歌手费玉清在退隐时曾说过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他说父母去世后,感觉人生失去了归属,舞台和掌声弥补不了他的失落,因而决定退隐,不再唱歌,讲的就是家庭的重要。
有学者说应该叫家庭婚姻,先家庭后婚姻,但是普遍认为是先婚姻,后家庭。人在社会上通过一种自愿的行为,归属到不同家庭中,再组成这个社会。婚姻和家庭当中有很多权利义务的分配,比如说婚姻怎么去缔结,怎么去维持,怎么去解除等等。婚姻家庭编涵盖了婚姻法,我国除了宪法之外,最早的便是婚姻法,于1954年出台。
有了家庭婚姻之后,会产生一个后续分配的问题,这就产生了第六编继承。这一编解决新生代和老生代代际之间的关系,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死亡之后,人的财产等等怎么处置,就要通过有序继承来解决。
第七编讲的是侵权责任。侵权是现代社会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侵权不一定要故意,比如阳台放了什么东西,不小心掉到楼下砸到人,房主不是故意的,但依然有责任,是过错。现代社会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种类繁多,有些甚至不易察觉,不用面对面。比如网络辱骂,黑客窃取账号等等。
民法典1260条,基本把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都囊括进去了。民法典把看似有关没关的一串法律,串到了一起,实际有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和逻辑体系。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实际上,民法典就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事关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法律,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都应该好好学习民法典,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