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7
每周感悟
一、产生背景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学会做人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我们学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赋予教育以时代的责任与使命,诠释教育的深层内含。教育应当是开发生命的事业,这不仅是因为教育是生命发展的原始需要,直接面对受教育者生命发展的关爱,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独特的生命价值,有损于每个独特个体的自我开发。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这是我们开展《每周感悟》活动的主导思想。
二、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这一活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做事缺乏责任感,遇事缺少宽容之心,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对待祖国、父母、亲朋、师生缺少感恩之情;缺少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针对上述情况,围绕做人教育,学校寻找一种新的互动式的德育教育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具有责任感。通过体验、感悟、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周感悟》实际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是入“心”的,把做人的道理融于形象的故事之中,浸染生活,撼动心灵,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使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融入生命,形成生命的自觉。
三、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每周感悟》的深入实施
首先,设立《每周感悟》工作办公室,地点在学校的政教处,并由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具体负责确立感悟主题,搜集整理感悟材料,组织检查各班级感悟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周出一期《感悟》墙报。
其次,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每周感悟》的开展情况,在每周的学校中层例会上,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主任要向学校汇报前一阶段工作情况,并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解决。对此项工作予以组织保证,第三,政教处对各班开展感悟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之中,从而促进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系统规划积极探索《每周感悟》的育人途径
1、在开学初,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任务,确定《每周感悟》的内容。基本有这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传统美德、创新意识、荣辱观、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然后逐一细化,落实到每周感悟主题上面。主题内容还可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以便于育人的时效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这一活动的计划性和有序性。
2、精选材料。材料特点故事性强,贴进学生的生活,具有感人的情感力量和道德力量。同时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喜欢看、愿意看,看过之后能融入内心世界,使情感得以升华。有时同一主题的材料我们会搜集十篇、二十篇,拓展搜集渠道,书刊、报纸、电视、网络。工作量十分巨大,然后再从中精选出一篇为本周感悟的材料,材料做到精。然后打印给学生,准备充分。
3、学校将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做为全体学生的感悟时间。每班可根据本班情况,根据每周不同主题设计确定活动形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一环节是互动环节,有的班级采取演讲、朗读、问题讨论、思想交流等形式,从而达到活泼多样,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避免程序化、说教化。
4、学生写感悟心得。这是自育的过程,自主完成感悟心得。可以通过任何形式写文章。通过感悟材料的阅读以及在活动中的收获,经过自我的独立思考,形成一种认识,升华自我情感。通过文字清晰表达出来。这是深化的过程,避免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的认识。这一环节使感悟活动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自觉地健全自我人格。是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使德育落到实处。
5、规范感悟行为。每次发给学生所用的作文纸印着“每周感悟”字样,强化感悟意识,使学生能够感受这一活动的严肃性,它的核心部分不是热热闹闹的活动,而是扎扎实实的心灵的感悟。规范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教育。体现德育活动规范性、严肃性。
6、整理感悟心得。每周精选好的学生作品展出。在学校走廊的墙面上设有感悟长廊;将精选的学生作品张贴出来,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具有成就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完成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内驱力,每个环节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用心体会,用心去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运用多种形式,凸显感悟成果。学校的政教处创办《感悟》墙报,每周一期,登出学生的优秀作品,建立校园广播站,播送声情并茂的作品,激励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作品。使这一活动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充满热情地设计与规划,真诚的交流,默契的合作,认真地思考,体会成长的快乐。
8、及时总结,随时调整。在每周一的学校班主任会议中,政教处单独开辟出时间,让班主任将本班开展感悟过程中的好做法、好思路在会议上交流。广泛吸纳好的建议,不断的使这一活动创新、求实、见效。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活动的安排做到精、活、实、有序,努力打造钤阳中学德育工作的品牌。
四、基本成效和社会反响
我们这一活动开展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参与学生已达1000多人次,有一批学生已经升入高中,他们常常回忆起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精彩的瞬间,同时他们把感悟材料搜集整理成册,自己的作品附在后面珍藏。他们一致认为这一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使内心充实起来,对不明白的道理、不服气的说教,在这一活动中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及时把握了自己成长方向,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他们感谢这一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所给予的巨大帮助。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把感悟内容主动与家长交流,在交流感悟中孩子明白了许多道理,平时讲给他听或直接告诉他一些正确做法和道理,孩子不接受,不当回事、不以为然。可是通过感悟活动,生动鲜活的感悟材料一次次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相互受到教育,他们自己认识到了一些道理,也觉得父母和老师平时教给他们的道理是正确、是应该做到的。孩子在自我的感悟中成长着,快乐而充实地成长着。社会也有很好的反响,我们感悟材料由学生带回家庭,又由家庭带向社会,得到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学生纠正了许多不良习惯,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爱心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用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同时学会了合作与交流。
师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说脏话、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几乎没有了,好人好事增多了,违纪违规的现象减少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尊师爱生等风气在校园内蔚然形成。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自觉地拾起脚边的废纸,懂得爱校,积极主动去帮助贫困同学,踊跃为身患疾病的学生捐款,体现爱心;回到家中,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体现孝心;学习上刻苦勤奋,勇于创新,体现着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传统的美德与时代的精神在感悟中交融,心与心的交流,真诚友爱在感悟中体验;生活的美好,爱的温暖在感悟中品读,理想在感悟中被唤醒,激情在感悟中被触发,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书海徜徉尽情飞翔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管志阳
王秀小学现拥有12个教学班,477名学生,目前,在校学生中来太务工人员子女占40%。这些未成年人长期与父母分离或父母无暇顾及他们,与家长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享受幸福,我校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切实将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读好书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升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关注阅读———让书做童年的朋友
为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未成年人读书活动。学校在图书室和阅览室专门开设了“未成年人之家”,每周固定时间组织不同年级的未成年人来到“未成年人之家”,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并主动同管理人员交流阅读心得。
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学校及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图书漂流计划及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率先在高年级开展了“生活因阅读而美丽,阅读因漂流而精彩”的“图书漂流活动”的动员工作。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等,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橱窗、标语等形式,营造浓浓的读书气氛,展示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强势宣传营造出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图书漂流活动”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图书漂流———让感情随书去旅行
为确保“图书漂流”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学校鼓励全校师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天然的图书馆。师生随时可以捐出自己认为可读性强的图书(可多本),贴上学校专门印制的“图书漂流”专用书签,将书放到专设的漂流书架,或直接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图书漂流。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学校在每周例会中安排十分钟“好书推荐会”。每个班级都创设了“读书留言墙”,师生共同将“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内容张贴在“留言墙”上。每月月底,进行信息汇总和评奖活动,评出“漂流之星”、“读书之星”“、优秀组织奖”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全体师生都能参与积极,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师生均有收获与成长。
三、活动纷呈———让书籍为成长导航
(1)坚持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早晨10分钟,全校师生一起朗诵美文;中午30分钟,师生进行个性阅读;晚学前15分钟,以日记的形式自省自警。
(2)每年十月份定期举行“金秋美文诵读”活动。每年10、11月为我校的经典诵读月,每个班级准备适合学生的美文,精心准备,在早操结束后为全体学生朗诵。
(3)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感受读书乐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营造‘书香家庭’,不在于家庭书房的有无,也不在于家庭书橱的大小,甚至也不
在于家庭藏书的多少。营造‘书香家庭’的关键在于培植家庭温馨浓郁的书香氛围。”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虽然我们学校身处农村,但是我们会向家长宣传读书能改变人生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此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安排的必读书目介绍,介绍自己的阅读生活。有些家长会及时的给孩子买来要读的书,有的甚至自己也捧起了书。因为他们要和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的读书活动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让我和孩子都得到了进步孩子”家长感慨地说。
阅读如一盏熠熠闪烁的灯塔,正点亮了未成年人的心灵,擦拭着他们飞翔的翅膀。我坚信,伴着浓浓书香,伴着琅琅书声,这些可爱的孩子终有一天会破蛹化蝶,翩翩飞翔,飞出校园,飞进社会,飞向灿烂的未来!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本站推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材料
文明礼仪建设简介
从2010年开始,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文明礼仪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建设成效已有了明显的显现。现将我校文明礼仪建设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开展的背景
文明礼仪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但就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开展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更重要的是对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的认识还相对滞后。时代发展到今天,一是文明礼仪的内涵已与往日不尽相同;二是社会对文明礼仪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部分教职工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四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一项常规工作,还要把它看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看作是提升教职工素养的重点工作,看作是构建和谐校园最基础的工作。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决定把此项工作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在全校开展。
二、主要做法
1、成立文明礼仪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主任和年级政教主任、班主任组成。
2、制定文明礼仪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屈家岭一中文明礼仪规范》等制度。
3、建立文明礼仪建设教育网络。
4、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6、建立奖励机制。
三、基本成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教育网络基本健全。
2、校园文化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以环境育人的目标基本实现。
3、全校师生能基本使用普通话交流。
4、师生衣着仪表规范,与时代相契合。
5、礼貌用语在校园内随处可以听见。
6、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学校被上级部门授予“卫生文明单位”和“无烟单位。”
四、社会反响
一年来,学校不断的对建设工作进行调查反馈。主要通过四个途径进行:一是利用家长会调查;二是在学生中调查;三是在教职工中调查;四是政风行风调查。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对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持支持态度,对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家长,他们希望学校能更加坚实的把建设工作进行下去。
附:文明礼仪建设相关材料
文明礼仪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近几年我校学生人数由原来的一千多人减少到不到一千人,大多数都是农村学生,德育习惯还不统一;学校德育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方法单一;基于这些原因,在德育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出现的问题
1、德育教育理念滞后,方法单一,德育工作没有形成局面,缺乏渗透力和长效性。
2、德育工作体系不完善,班主任工作培训开展的很少。
3、部分教师个人形象和示范作用还有待提高。
4、没有统一的与时代相契合的文明礼仪规范。
5、没有健全的德育教育网络。
6、部分学生在语言、仪表、着装、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不符合学生的标准。
三、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教育网络,引导、教育学生向文明的方向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营造健康的校风,创建和谐校园。
四、措施
1、成立文明礼仪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张全新
副组长:邹桂芳 陈义林 王京海 郑天兵
成 员:黎作兵 何德胜 李德华 王志刚 陈 静 各班主任
2、建立文明礼仪建设教育网络:校长办公室——政教处——工会——团委——班级——广播室——黑板报、文化长廊——政史地组——体育组——学生会
3、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4、政教处与学生会负责具体工作
5、建立奖惩机制
屈家岭一中学学生礼仪制度
仪表礼仪:
1、穿戴整洁、得体、协调、朴素、大方、不得穿奇装异服,团员佩戴团徽,不得佩戴手机、项链、耳环等饰物。
2、面容、头发干净整洁,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头散发、不化妆。男女生不留怪发、不染发,要适时理发,经常 梳洗,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3、语言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不抽烟、不饮酒或将烟酒带到学校、不赌博、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在教室打球打扑克等其他体育活动,进校门主动下车,不在校园骑车。
4、遇见校领导、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候、或鞠躬,以示本校风貌。
5、与人交谈,讲普通话,态度要诚恳,语调要亲切、温和、公共场合不与他人大声交谈、打闹。
6、向别人问话时,要和气大方,吐字清楚,意思明白;回答别人时,应谦和、朴实、含笑、耐心。
7、要注意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常用礼貌语。
8、服从老师管理,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醒和批评,不得顶撞,如有意见,可在课后与老师交流。举手发言,起立回答,表情大方,不得故作松垮姿势或引人发笑的举止。
9、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地点、排放整齐、撞倒他人车辆或见到倒地车辆主动扶起。
10、文明用厕,爱护卫生设施。集会礼仪:
1、星期一升旗仪式,排列进操场,做到快、静、齐。
2、出旗、升旗时停止走动,原地立正,外衣不敞开,冬天需脱帽升旗时行注目礼。
3、唱国歌时,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保持立正姿势。
4、校领导讲话鼓掌欢迎,稍息,不议论、不哄笑,认真聆听,结束时鼓掌致谢。
5、领导宣布获奖同学,表扬优秀学生时鼓掌。
6、上前领奖时动作迅速,恭敬,双手接奖品,并鞠躬。
7、听从指挥,跑步退场,先后有序,上下楼梯不乱挤不抢道。报告礼仪:
1、准时到场,保持安静,不迟到,不早退。
2、报告开始,鼓掌欢迎。
3、报告过程中有异议不议论,结束再讨论,坐姿端正。
4、报告结束,鼓掌致谢。
5、全体起立,目送发言人,领导老师出场后,随后出场院,不抢先,不喧哗。
参赛礼仪:
1、入场有序,不随意走动。
2、对他人的表演,鼓掌以示谢意,不起哄,喝倒彩,自学维持赛场秩序。
3、语言文明,不攻击其他比赛选手,班级。
4、服从评委裁决(若学生对评委的能力有异议,可在比赛前提出)。校园礼仪: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先请假。
2、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
3、遇见师生、主动点头问候或鞠躬。
4、同学间打招呼可点头、微笑、问候、挥手等。
5、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预备铃响后,静候老师来上课,下课请老师先行。
6、上课积极思考,讨论、发言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回答。
7、进教师办公室,先敲门喊报告,经允许方可入门。“十讲”
——语言上讲文明、行为上讲规范、学习上讲刻苦、生活中讲卫生、活动家讲参与、集体中讲团结、待人上讲礼貌、处事上讲谦和、校内外讲形象、时进处处讲奉献。
“八会”
——会打招呼、会问候、会微笑、会鼓掌、会道歉、会道别、会道谢、会礼让。
文明礼仪规范
一、进校:穿戴整洁重仪表,备齐用品准时到,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二、升旗:升旗仪式要搞好,热爱祖国第一条,齐唱国歌感情深,肃立致敬要做到。
三、两操: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要做好,持之以恒视力保。
四、上课: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举手发言敢提问,尊敬师长听教导。
五、课间:课间休息不吵闹,文明整洁要做到,勤俭节约爱公物,爱护公物很重要。
六、活动:科技文体热情高,体魄健壮素质好,思想觉悟要提高,班队活动少不了。
七、生活:爱惜粮食要牢记,节约水电少浪费,服从管理加自理,遵守纪律觉悟高。
八、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按时离校关门窗,横穿马路站看行,安全法则要记牢。
九、目标:班级公约要牢记,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勤勉励,道德情操修养好。
文明礼仪三字歌
同学们,要牢记,进校园,听校令,守规范,讲文明,上课时,认真学,勤思索,求创新,早起床,跑早操,中午时,要休息,晚睡时,要洗脚,讲卫生,勤清扫,丢吐扔,要戒掉,爱花草,环境好,吃饭时,不抢行,见老师,先问好,客人来,要礼貌,校园语,普通话,讲诚信,守信用,同学间,互尊重,讲团结,多宽容,反邪教,尚科学,校文化,不可缺,校文明,齐欢乐。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1、心灵交通网
创意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心灵交通网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分为教育系统内网与社会家庭外网两部分。该网络以学校为中转站,贯通长春市各县、区,联接家庭和社会。内网以教育局及教育科研所为核心,由十四个县区、2000多所中小学和各学校的心理教师组成,主要是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监测,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针对性。外网由教育局与团市委共同建立,由青春期保健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10个专业化帮助机构组成,主要是解决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采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创编校园心理剧等形式进行。心灵交通网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生中的厌学、考试焦虑、心理挫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2、“陶老师”工作站
创意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是一个面向个人和学生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因主持人姓陶而得名。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服务方式主要有“陶老师”热线、“陶老师”心理咨询中心、“陶老师”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和“陶老师”信箱。采取 24小时热线电话、QQ谈心、短信平台、当面咨询与治疗、紧急现场干预、中小学校现场咨询服务和咨询信箱等形式,开展心理服务。目前,“陶老师”工作站已形成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亲子教育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成为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心灵港湾。
3、心理维护三级体系
创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教育局、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
主要内容:着眼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以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为龙头,建设市、县(市、区)、校三级贯通的心理维护体系。该体系由一级维护机构(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二级维护机构(区域分中心)、三级维护机构(学校站点)构成。2007,市有关部门拨款100万元,各区(县)、学校自筹390万元,完成了26个分中心、100个三级维护站点的建设。依托心理维护体系,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培训、心理辅导、心理知识普及等活动,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了平台。
4、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创意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区科协、百色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依托乡镇宣传文化站,创建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解决了农村孩子活动阵地缺失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在百色市进行试点,并逐步向全区推广。校外活动中心开辟有综合娱乐室、美术书法摄影室、培训室、科技活动室、电视放像室、图书阅览室和棋艺室,向农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文体娱乐、科学普及、技能锻炼和公益服务等活动,寓教于乐。同时,帮助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受
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5、道德早餐
创意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文明办、教育局
主要内容:从2005年开始,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十分钟时间,由学生自己组织,采取讲述道德故事、畅谈个人感受、互相论辩观点、演出文艺小品、老师最后点评等形式进行道德教育,称为“道德早餐”。这项活动改变了单纯说教式的德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已成为该市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6、青少年舆情监测网络
创意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文明办、团市委
主要内容:建立青少年舆情监测网络的目的是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状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在全市各基层团组织、关工委、中小学校、社区青年工作站、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了198个舆情监测点,每个点都由1名热心青少年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具一定文化程度的专兼职人员作为舆情信息员。同时,每月编发1期《青少年舆情监测》,对收集的青少年舆情信息整理汇总,为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7、流浪儿救助工程
创意单位:新疆维吾乐自治区司法厅
主要内容:主要救助在内地省市进行流浪后被遣返回新疆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对教职员工实施目标责任量化考核;二是制定流浪少年儿童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登记考核。三是以九年义务教育为教学内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以法律常识教育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修养、培养良好道德为目标,对流浪儿童进行引导性、针对性教育,实行亲情式、养成式的校园管理。从救助学校毕业返家的孩子,心态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无违法违纪行为。
8、万名少儿讲孝道
创意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
主要内容:针对青少年传统道德缺失的问题,在全市开展“万名少儿讲孝道”道德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孝道演讲比赛、参观孝道活动展览、开展《孝道歌》传唱等系列活动,开展“十大少儿孝星”、“百名孝星”评选,举办全市“雅光杯”讲孝道中小学绘画比赛,形成学校带动家庭、家庭社会促进学校的互动局面,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及时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全市80%以上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活动,扩大了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9、《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
创新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沈阳市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部分,共20条,41项。基本指标部分反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分为工作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特色指标部分反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特色、农村各县(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概况。测评方法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等五个方面,测评总分为120分。该《测评体系》的建立,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进行有益探索。
10、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
创意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明办、市关工委
主要内容:针对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无人管理、缺乏引导的情况,南通市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依托村镇、社区、企业、学校等资源,积极创办校外教育辅导站,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全市1921个行政村和266个社区中,已建立校外辅导站2923个,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的“五老”人员有17000多人。校外辅导站被誉成为“寓教于乐的假日乐园,健康成长的社会摇篮”和连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纽带。
11、“孙万清平台”
创意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2003年,宜昌市西陵区二马路社区居民、残疾青年孙万清创办了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窗汐热线”、“窗汐网站”和“窗汐工作室”,受到社区青少年和广大家长的欢迎。为进一步扩大孙万清平台的社会效应,宜昌市在城区挑选有条件的40个社区,建立了 “孙万清平台社区工作站”,把社区青少年关爱小组、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矫正站、青少年维权站、学校心理咨询室等统一纳入“孙万清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实现连通互动,并为每个工作站配备一名具有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从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师中聘请兼职辅导员,初步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机制。
12、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创意单位: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实验小学
主要内容: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为目的,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教育活动。精选篇目,召开“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和家长会,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校刊等校园文化阵地,开辟专栏专版,推介诵读经验。将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发校本教材。在校门口开辟“诵读园”,在班级开辟“诵读园地”和“经典知识角”。开展诵读经典征文活动,评选表彰“诵读之
星”,组织“诵读擂台赛”、“诵读表演剧”等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已形成了学校德育的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
13、“警校共育”新模式
创意单位: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坚持以护人、育人为主题,探索建立“党委政府推动,公安教育互动,学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学生安全无小事,警民共建做大事,百姓操心变放心,社会满意促和谐”的育人氛围,带动了全市“警社共育”、“警民共育”活动的开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14、“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
创意单位:天津市河西区社区教育中心
主要内容: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等措施,建设 “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自2006年以来,整合社区硬件资源5000平米,分三批创建了100个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覆盖全区13个街道,惠及辖区的6万多名中小学生。同时,依托“社区快乐营地”,开展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发挥潜能、展示才华的舞台。
15、未成年人网络天地
创意单位:上海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为打造未成年人绿色、健康上网的平台,2005年初,上海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创建了全国首个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网络电视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天地》。该平台依托互联网络,以视频节目为特色,建立起专业、权威的德育资源库,实现了德育资源的有效集成,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资源。2007年,《未成年人网络天地》又开设了校园电视平台,利用学生午休、课间休息、班会队会时段,通过教室闭路电视播放电视节目,覆盖到全市1100所中小学校。
16、少年图书博览会
创意单位: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小学
主要内容:针对班级图书角图书数量少、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采取“少年图书博览会”的方式,在学生中开展体验教育。博览会分布展、交易、收尾三个阶段。布展时,以班级为单位,在操场自行设计布置班级书店(图书展台),由学生担任书店的工作人员;交易时,学生和家长在展台前自由选择、自由交易图书,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角色进行售卖;收尾时,把图书交易额的10%作为学校少先队救助基金,并进行优秀书店、优秀销售员、优秀营销策略等奖项的评选。图书博览会成功实现了班级图书角的图书交换使用与更新,达到了让学生感知社会、体验生活、创新思路、诚信服务、热心公益、正确理财的教育目的。
17、“道德三在”活动
创意单位: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主要内容: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开展“道德'三在'”(“道德在校园”、“道德在家庭”、“道德在城乡”)活动。道德在校园,通过开展“文明在我,我创文明”活动,加强道德教育。道德在家庭,通过开展“感恩长辈”和“爱在心头”系列活动,让行孝、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道德在城乡,通过开展建立爱心基金、向山区学校捐款捐物、慰问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家庭等倡导道德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18、“六亿宝贝”护少年
创意单位: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
主要内容: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借助技术力量,组织研制和推广应用名为“六亿宝贝”的反黄助学软件,为青少年打造安全文明的绿色网络空间。如果点击不良网址,该软件会自动屏蔽,并弹出一个健康网站供浏览。到2007年底,全省中小学校已有近20万台电脑安装了这套软件,许多学生家长也主动在家庭电脑上安装了该软件。
19、村校家“道德三联卡”
创意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中学
主要内容: “道德三联卡”,即“学生成长记录卡”、“家长沟通放心卡”、“村校联系明白卡”,分别记录学生的成长表现。这个办法始于2004年,通过村、校、家各自的学生档案,互通互知信息。每学期召开全乡“三联卡”联席会议,村校家共同制定计划,明确各自责任,搞好相互衔接,推动形成“村校家一体互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网络。
20、“道德马拉松”
创意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
主要内容:“道德马拉松”寓意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去坚持。从2002年开始,该中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同时,强调道德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三好四不五做”。“三好”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四不”是不吸烟、不进网吧、不看不健康影片、不信邪教;“五做”即:为社会做好事,为学校做好事,为父母做好事,为同学做好事,为他人做好事。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好习惯伴我成长
张军
背
景:2011年9月,我新接任了2013届一班,这个班共有学生68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差异较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自控、自律的能力较差,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绝大部分家长为农民,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对孩子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的教育)不足的影响,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如何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接手后不久就开始实施了“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通过2年的不懈努力,此项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主要做法如下。做
法:
一、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1、氛围创设明礼仪。
创意长廊、黑板报等开设“文明礼仪专版”,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标语、图画、先进事迹。刊登礼仪常规制度,明确文明礼仪重要性及相关落实内容;利用三会课开高“礼仪讲座”,学习《规范》《礼仪常规》,讲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等。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创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礼仪殿堂之中,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明礼仪素质。
2、读经诵典学礼仪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各副其实,享誉中外。
为此,每天晨会时间利用5分钟进行经典诵读,诵读优秀诗词、名人礼仪故事、礼仪童谣,加上《三字经》《论语》等古典文化名篇,提供给孩子们进行诵读,美读。内化、实践。并通过诵读、辩论、交流体验其中的思想精髓。、一日常规行礼仪
制定了一日礼仪细则,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抓好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早晚上学、放学要主动与父母、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您好、您早、再见”不离口,语气温和,“请”字常用。进入校门、上下楼、教室门要自然成行,右侧通行,出入办公室和他人房间,要先敲门问好。“请进、请问、谢谢”文明用语常应用。学生放学乘车自觉站队。为了有效实施,养成习惯,开始实施阶段,健全了监督机制,由中队委主抓,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纠正并进行公示,量化打分每周评出优秀小组,颁发文明礼仪星旗,以此促进此项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现在,同学们进校门自然成行,进入楼门不拥挤、不喧哗,上下楼走廊内通行自然站队,靠右侧通行已尉然成风,主动向师长打招呼问好随处可见。针对学生随手乱扔的习惯,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做到“四带”,即带一个装垃圾用的塑料袋,带一块手帕,带一个水杯,带一块抹布。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到整理自己的房间,从个人卫生到如何保持环境都有明确的要求,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消费的好习惯
如今,家庭生活都很富裕,家长给予孩子吃穿的消费投入都很大,很怕孩子亏着。因此,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乱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垃圾堆里随时都看到整个的苹果,还有整个的馒头等食物。针对学生乱扔食品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计划用钱、适度消费、“货比三家”的好习惯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计划用钱、节约用钱。开展了“我与父母比辛苦”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召开“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等。我们还在全班开展了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不乱花零钱、不乱扔废弃物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废品中的希望工程”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号召学生把家里废弃物、易拉罐、饮料瓶、旧刊物、纸箱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每次活动都能创收几百元。用这笔钱为特困生办了几件实事,学生也在这种种体验教育中,领悟到勤俭节约的真谛。班级每学期开展了“节约小标兵”评比活动,让事实说话节约小标兵介绍自己的一些节约小窍门和方法从而带动全班学生的节约自觉性。
三、培养学生做人的好习惯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讲述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学期都开展一次“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内容包括召开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队会”;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节目;开展一次英雄故事会及征文活动;学唱一首英雄歌曲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理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他们的思想与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为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向上的好品质,不间断地开展了读书、书法、绘画比赛及优秀作品展,让同学们在获得荣誉、享受幸福感的同时,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效
果:
活动开展以来,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文质彬彬、和谐有序已经成为班级主旋律。随着朗朗书声,经典文化的芬芳气息弥漫整个班级,打架骂人的少了,见了师长会诚恳问好,同学有困难争相帮助„„家长反映孩子们回家变得更加懂事了,知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使得家庭温馨而和睦,家长还反映,孩子们越来越孝顺了,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家长的心也放宽了,不自觉间也注意起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育人环境更加和谐优美,人际关系团结和睦,形成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