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三合中心小学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三合中心小学,始建于1930年,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4平方米,校内有会议室、电子白板室,微机室、教学仪器室,2013年我校积极争取建成了电子备课室,并通过多方争取,力争建成音乐室、体育器材室、学校食堂,将在后半年投入使用,使教师和学生能有更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使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团结进取,锐意进取,我校的三位老师是少数名族,其中两位是藏族、一位土族。三合中心小学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把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
2、在业务学习上,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临夏回族自治州宗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组织学校召开 “座谈会”,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代表,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4、组织相关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5、组织各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6、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队会。各班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繁荣昌盛、团结和睦。例如:在全校师生中展开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班与班之间进行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抄报比赛;有些班级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此次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7、各学科老师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例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以此来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精神面貌。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学校全体师生增长了民族知识,提高了民族意识,融洽了民族氛围,深切地感受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培育下,民族团结教育之花正开遍校园。
虽然我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一蹴而就,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及同仁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客服困难,积极创新,努力使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民族团建进步区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治多县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区创
建活动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地处县城西侧,聂恰河畔,校园规划整齐,设施齐全,占地面积50832.9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6536平方米,其中:灾后重建之前12122.48平方米,总投资6398万元。学校有专门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设立了理化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阶梯教室、图书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室内篮球馆、会议礼堂等现代化专业教室,拥有的男女生宿舍楼,同时可容纳960名学生住宿。学生食堂建筑面积1474平方米,可容纳750名学生同时用餐,教育硬件设施先进齐全。
我校现设有44个教学班,共1935名学生,平均班额为 44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9人。学校通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在今年全州中考中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深受社会各界的肯定、赞许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
二、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重视保障方面
1、组织机构健全,任务落实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参加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学校活动,及时进行支部改选,成立了由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东周为组长,以仁青多杰、索南久丁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委会成员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工作方案,把民 族团结创建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做到了组织领导机构、工作班子和办公地点“三个落实”。
2、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师教育之魂。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了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师风工作实施方案,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意识,增强了清白做人、规范做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校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成才意识和名师意识,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要求所有教师一年合格、三年成才、五年骨干、十年名师。多年来,我们注重抓教师的业务培训,将学历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方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国家、省、州、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班。2013年上半年共参加国家培训3人次、自治州培训4人次、省级培训11人次。通过举办“教职工基本功大赛”、“我说我身边的故事”演讲比赛、“青年骨干教师献优课”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月与教研组活动展示月活动,并借助州县教研员的力量,组织了校本研修系列展示活动,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品、地理八个学科组分别进行了本学科的研修活动展示。研修活动以“落实校本研修,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以说课、评课、议课、论坛、讲座等形式展开专题研修活动。通过打造高效课堂专题研 修活动,为学校下一步实施高效课堂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是这样一直勤奋严谨、创新风险的教师队伍,为治多县民族中学的稳步发展挥洒着智慧与汗水!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在规范管理中力求深层发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成绩优异,教师业绩辉煌。
学校完善领导“听课会诊”制度,建立以“会诊”制度为主体的教学监控指导机制。教务处、教研室根据学科教师教学情况,确定会诊对象,每周1节,校长亲自带领中层以上领导组成会诊小组成员12人听课,与上课教师当面交流反馈,发现典型成功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原因和改进措施当面告知上课教师,注重跟踪、反馈,达到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在工作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职,年级组长具体抓的层层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使领导班子做到工作既不包揽,又不放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由党支部统一领导,团队组织步调一致、各处室负责人分工协作的领导机制。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格局,为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从组织上形成了全校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3、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办公经费足额到位,专款专用。校领导能亲自参与创建工作,并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各种资源保证。
4、学校校长能带头学习民族理论和政策,带头上好民族团结的 党课,带头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做表率,主动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二)宣传教育开展情况
1.能坚持不懈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民族团结月教职工文体活动”、制作宣传栏等。利用每周政治学习、寒暑假教师集中学习、教师业务培训讲座、远程教育培训、党员远程教育等途径,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组织党员观看爱国主义电教片、学习我的中国梦、省委宣传部印发的藏区维稳材料。学校相关领导集中给教职工进行宣讲,各年级组认真组织教职工围绕专题进行讨论,教职工按要求写笔记、写心得。
2.积极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治多”主题教育、创先争优活动并能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结合。5月1日,召开了学校第29届春季运动会。7月1日下午,组织党员开展了建党92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教师节前夕,学校领导班子对才仁战斗、吾金等退休党员进行了慰问并征求了他们对学校今后发展的建议及意见。我校索南东周等12名教师在教师节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学校在今年中考中取得全州第二的好成绩,被中共玉树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3.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营造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一是在校园悬挂了“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制作学习宣传版面,校长更是以实际行动作为维护团结的典范,赞助、帮扶贫困学生,慰问贫困学生家庭并要求学校各处室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他经常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广大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充分关注学困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耐心教导每一位学生,生活中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开导、帮助。
二是利用会议、广播、简报、宣传牌、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深度解读中央关于藏区五省工作座谈会精神,使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阶段安排和任务目标人人皆知。
三是积极主动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报送了三篇“感恩奋进、励志勤学”主题教育获奖作品;开展了“感恩、铭恩、报恩”感谢援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全校营造了 “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良好氛围。
(三)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
1.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学校各处室都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同时还重视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团员,不断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2.学校高度重视“双语”教育,能积极创造条件使汉族、民族同志互相学习对方语言。
(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能按照计划落实,按时完成各项规划任务。重视学校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狠抓服务,注重改善民生。我们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转变服务理念为抓手,积极做好班子作风建设。
一是努力解决关系教师利益的的热难点问题。今年,县委、县人 民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我校东周校长的关心、支持及帮助下,解决了个别教师两地分居的问题。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了相应的表彰奖励,极大的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是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大力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为广大师生创设环境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我校广大教职员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同时也使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灾后重建的成果,更加感恩伟大祖国、感恩援建大军。
三是以充实完善校园文化内容为抓手,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主抓点,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员育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学校先后开展了文明学生的评选表彰、卫生检查评比,教室、办公室文化建设评比,每学期文明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班级的评选。学校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郑炜对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邀请才仁多杰警官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邀请县人武部索南扎西科长对学生进行了国防知识讲座。使学生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真正发挥了环境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导向、陶冶、约束、凝聚作用及对社会的辐射功能。
四是安排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工作开展扎实有序,成效明显。开学至今,来我校新招录教师达30多人,学校教务处及时安排同学科老教师开展示范课,帮助新进教师及时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及 经验,并鼓励新入职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教育创新。今后我校会继续努力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方式,力争站在新的制高点上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国培”、业务提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今年上半年我校东周校长组织校中层班子到称多县中学考察学习;先后选派李青梅等二十多位教师师参加省级、州级专题学习培训;选派贾清风等教师师前往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中心进行专业进修学习。
三、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在教育教学和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我校中考成绩从去年全州倒数第一上升到全州第二,各学科成绩平均分大面积提升并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2、今年初一年级新生猛增1179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重,导致思想宣传工作不够彻底。
3、制度化管理有待改善。当前,我校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还处在探索阶段,为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制度管理体系。
4、教师周转房严重短缺,全校教师在外租房居住,不利于统一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由于创建民族团结工作范围广、任务重,从活动之初,我校九在领导、组织、活动主题等方面紧抓落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活 动开展和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出现麻痹松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等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到目前为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尚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本次检查指导为契机,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努力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奋斗。
2014年9月
治多县民族中学
第三篇:黔江区民族小学校特色文化校园创建活动汇报
树民族品牌 创特色校园
--黔江区民族小学校特色文化校园创建活动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黔江区民族小学成立于2002年5月,校园占地22.8亩,校舍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学生活动面积9000余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166人,61个教学班,学生3600余人。
学校秉承“勤俭建校、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牢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树文明校风”的办学宗旨,朝着“凸显民族特色、培育民族英才、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创建民族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学校以“好习惯从这里开始”为育人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质量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提高育人水平;以特色发展为奋斗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内涵,逐步将学校打造成了一所特色文化校园。在黔江区教委历年组织的综合考核中,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被指定为黔江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塘乡向氏武术的传承基地,民间乐器——葫芦丝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选送的《铜铃舞》先后荣获国家级、市级大奖,目前,我校正朝着市级民族文化示范小学的目标迈进。
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获得一致认可
建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进校园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大力指导支持。
一是教育部、民宗委领导深入调研,对民族小学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充分肯定,他们认为民族小学的“八个一”活动开展有特色,定位准确,不愧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基地,不仅在黔江区内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而且对渝东南和武陵山
区学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亲自深入我校调研,对学校开展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黔江区民委、黔江区教委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区民委划拨为我校争取了300余万元的专项资金,区教委投入近百万元,学校缩紧开支自筹百万余元用于改造校园风貌,打造文化长廊以及采购专业设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是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机构,由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邀请黔江区委政府、教委、民宗委、文化传播公司和相关民族文化专家,对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建设工作出谋划策,大到学校目标定位、长远发展,小至具体规划和施工,都进行了详细指导,形成了科学有效的校园文化发展思路。
三、目标定位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特色工作的打造,逐步形成了校园民族文化“八个一”建设体系、品牌文化“葫芦丝演奏普及工作”、课余文化“校园集邮爱好者平台”等特色文化建设成果。
(一)“八个一”活动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民族小学立足“民族”二字,深挖民族元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并形成了以“八个一”为载体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即唱一支民族歌、跳一支民族舞、会一项民族乐器、参加一项民族体育运动、开一节民族常识课、穿一套民族服装、开展一项民族节日活动、建设一个民族特色校园)。
唱一首民族歌曲。教会学生传唱《贵客留下来》、《六口茶》、《小南海渔歌》等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歌曲,校园课间随时飘荡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歌声,学生通过对民族歌曲的传唱,加深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理解,培养了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传承作用。
跳一支民族舞蹈。师生“土家铜铃舞”、“土家摆手舞”是民族文化传承成果之一,现已成为校园课间操的一部分,丰富了传统课间操单一体操的民族元素,课间操民族舞蹈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多次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领导检查活动中,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和赞赏。我校送评的“铜铃舞”视频节目,获重庆市市级一等奖和国家级铜奖。
会一项民族乐器。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了葫芦丝课程,将葫芦丝的普及作为校园品牌文化建设,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基本达到了全校师生每人都会演奏葫芦丝的良好效果,《武陵都市报》、《华龙网》、《黔江区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多次对我校的葫芦丝演奏活动进行报道。同时,音乐组还组建唢呐、竖笛等兴趣爱好小组,根据自身爱好选择一个或多个小组学习训练,学生都会一种以上的乐器。
参加一项民族体育运动。学校将铜铃舞、踩高跷、划旱船、骑竹马、舞龙、滚铁环、转呼啦圈等传统项目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丰富校园多彩生活,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融洽民族感情。学校已被定为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塘乡向氏武术的传承基地,向氏武术成为我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此门课程的学生已超过1000人,在历次的民族体育竞赛中表现优异,我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向氏武术逐渐成为我校学生最喜爱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
开一节民族常识课。学校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家在黔江》,得到黔江区委书记杨宏伟的大力支持并亲自作序。她是我校民族常识读本《民族常识》的升级版,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民族小学集团(含城东、石家、太极、白土、新华等乡镇中心校)3-6年级均以此为校本课程编入了教学计划,开设了此门课程。这既让学生了解了黔江的风土人情,也普及了民族常识。
穿一套民族服装。学校聘请专业服装设计师,根据土家、苗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特点,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设计了既突出民族特色,又充满时尚风格的校服,整齐美观大方的着装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开展一项民族节日活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借助橱窗、板报、集会、节日庆祝活动等平台,加强传统节日的普及宣传,引导学生了解并喜欢自己民族的节日。如端午节组织学生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主办“赶年”、“过月半”、“龙船节”等主题的板报,悬挂相关壁画等。
建设一个民族特色校园。通过建造标志性校门、民族文化长廊、民族特色廊柱,张贴民族知识图片,布置民族班级文化园地等措施,既实现了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推广,也实现学校整体布局、环境绿化、标牌制作、教室布置、学习园地的设计等方面与众不同,形成具有独特民族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二)葫芦丝教学融入校本课程,形成校园品牌文化
葫芦丝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适合小学生学习,学校根据办学特色确定将葫芦丝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课堂,并与重庆巴乌协会签订了教学培训协议,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授课,授课教师还在每周一晚对教师爱好者进行免费培训。半年来的培训学习已初见成效,会吹葫芦丝的学生近3000人,教师队能吹奏较多的名曲,学生大合奏、独奏、小合奏,教师队小合奏,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观看,师生葫芦丝表演已成为民族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今年的民族乐器考级中,报名的100余名学生均顺利通过报考的相应等级,其中12人成功通过8级,9人通过7级。学校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编撰并印发了《葫芦丝实用教程》的校本教材,深入研究课程的改革方向。
如今,葫芦丝演奏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品牌文化,以葫芦丝课程为龙头的艺术课程持续推进,成效明显:学校成功承办了黔江区首届艺术教育工作会,被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办公室授予葫芦丝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和民族乐器演
奏艺术水平考级考点,渝东南音乐教师团队、垫江考察团、彭水森林希望小学、酉阳龙潭希望小学等周边区县学校多次组团考察学习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三)集邮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形成师生集邮爱好交流平台
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淡化出人们的视野,但她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记录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值得研究并传承下来。学校将邮票引进校园旨在青少年中“普及集邮知识,传承先进文化,培养良好习惯”,于此,积极开展了邮票“进校园、进课堂、进心灵”三进活动。
一是打造了集邮长廊,邮票文化进校园。学校打造了主题为“好习惯从这里开始”的集邮文化知识长廊,长廊长10米,高1.5米。集邮长廊既有介绍了邮票的起源,邮票的构造,邮票的类别,集邮的基本常识和集邮方法,也有自制的介绍生活在黔江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性的邮票,漫步其间,既感受了邮票曾经的重要作用,也体验了邮票丰富的内涵,还了解生活在黔江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二是建立了集邮展厅,邮票文化进课堂。集邮展厅分门别类地陈列着各种邮票,为学生认识邮票提供了便利,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实物教具,邮票在辅助教学的同时,教学也帮助学生认识了邮票。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学生在认识邮票中也积累了知识,拓宽了认知视野。校本教材《名人邮票箴言》内容丰富,名人成名的启示也激励着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三是开展了集邮活动,邮票文化进心灵。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邮票认识基本为零,为增强认识,组织开展了集邮专题讲座,了解集邮知识,学习集邮方法;举办集邮知识竞赛;“我爱集邮”征文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集邮兴趣和集邮的愿望,在一次次活动中,校园集邮爱好者逐渐增多。在集邮过程中,节约、学会收拾整理,善于收集积累等习惯逐渐养成,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青少年集邮联合体学校”。今年四月成功主办了重庆市青少年集邮联合体学校“集邮与教学”
教研活动。学校正在积极申办少年邮局,随着少年邮局的成功创办,集邮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功效会更加明显。
此外,校报《民星苑》、校刊《梧桐树》,为师生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也是学校的宣传之窗,在逐步地完善过程中,他们的功用会日渐明显。
四、发展愿景
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品牌。“八个一”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民族文化内涵,葫芦丝等艺术课程凸显了学校的特色发展,集邮活动实现了文化育人功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正逐渐完善。我校将继续以“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为指导思想,在优化教育质量的同时,彰显办学特色,拓展特色教育项目,助推校园文化繁荣和发展,以“树民族品牌 创特色校园”为追求目标,为把我校建成市级特色文化校园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街道平安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街道“平安**”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研究成立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安**”建设标准及开展“法治**”建设集中推进年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平安**”建设的目标和责任,确保了建设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多次开展对《信访条例》、《安全生产法》、森林防火、反腐倡廉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不断扩大平安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开展平安讲座,邀请区国土资源局同志就当前土地发展形势,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以及百姓关注的小产权房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课,收到了良好效果。举办了基层人民调解员(联络员)培训班,驻地60余名村、社区、居委会、企业的调解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首先邀请区信访局一名副局长从当前信访形势,如何做好初信初访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讲解。之后,由司法所“平安和谐共建”单位——**大诚法律事务所主任就人民调解相关法规政策、人民调解的作用意义、人民调解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此次培训班,内容详实、易懂、实用,大大增强了人民调解员(联络员)的维稳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对提高各基层调解员的调解业务水平、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能力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成立了**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各村、社区均成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办公室。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制度规定成立由司法所、山东XX律师事务所、**XX法律服务所5名人员组成的**街道法律顾问组,主要对党工委、街道办及相关部门的重大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招商引资等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参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讨论和修改;受政府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非诉讼、调解、仲裁活动等。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督查督办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干部下访制度等7项制度。每月坚持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并建立台账,对列入台账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都落实责任人进行调处,每周调度一次调处情况。对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都落实包案领导和包案责任人,结服率达90%以上。
继续深化“平安和谐共建”活动。司法所对辖区内所有村、社区、规模以上企业的法律顾问情况及对法律服务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摸查。以进一步扩大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对本辖区法律服务覆盖面,使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得以预防和化解。
关注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是**街道办事处始终秉承的信念。
近几年来,**街道办事处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承诺为群众办的86件实事全部完成,使群众得到了实惠。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樵岭前、乐疃、北神头、马公祠等村水利设施改造,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500余人,全面落实保障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092人,参保率达96%以上,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为195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办理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2户;及时足额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4.83万元,申报发放家电下乡补贴1419户32.96万元,汽车、摩托车479户65.3万元,农机补贴4万余元;救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00名;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符合条件的参合农民免费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了健康档案;投资80万元,完成乡村少年宫及中学理化试验室建设;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管理年”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稳定了低生育水平。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颜文姜的传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抓好村级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代管,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强信访工作,深化“法律五进”活动,好不放松的抓好安全生产,巩固发展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大力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辖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种 “生活靠法律规范,纠纷靠法律解决”的新的农村生活方式正在**地区逐步形成。
开展“五个一”活动。辖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都拥有一个法律图书室,图书室内备齐了各类农村常用的法律法规资料,供村民及时借阅、学习;设立了一个平安宣传栏,定期张贴普法宣传挂图及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使村民能够及时掌握立法动态;充实了一至两名基层联络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及时反映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组织在本村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聘用了一至两名法律顾问,全权处理本村的涉法问题;落实了一名包村民警,担任各村党总支副书记,帮助各村做好治安防范和管理,全力维护辖区稳定。
对村“两
第五篇:街道平安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街道平安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研究成立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安**”建设标准及开展“法治**”建设集中推进年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平安**”建设的目标和责任,确保了建设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多次开展对《信访条例》、《安全生产法》、森林防火、反腐倡廉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不断扩大平安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开展平安讲座,邀请区国土资源局同志就当前土地发展形势,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以及百姓关注的小产权房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课,收到了良好效果。举办了基层人民调解员(联络员)培训班,驻地60余名村、社区、居委会、企业的调解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首先邀请区信访局一名副局长从当前信访形势,如何做好初信初访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讲解。之后,由司法所“平安和谐共建”单位--**大诚法律事务所主任就人民调解相关法规政策、人民调解的作用意义、人民调解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此次培训班,内容详实、易懂、实用,大大增强了人民调解员(联络员)的维稳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对提高各基层调解员的调解业务水平、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能力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成立了**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各村、社区均成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办公室。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制度规定成立由司法所、山东XX律师事务所、**XX法律服务所5名人员组成的**街道法律顾问组,主要对党工委、街道办及相关部门的重大决策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招商引资等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参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讨论和修改;受政府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非诉讼、调解、仲裁活动等。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督查督办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干部下访制度等7项制度。每月坚持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并建立台账,对列入台账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都落实责任人进行调处,每周调度一次调处情况。对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都落实包案领导和包案责任人,结服率达90%以上。
继续深化“平安和谐共建”活动。司法所对辖区内所有村、社区、规模以上企业的法律顾问情况及对法律服务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摸查。以进一步扩大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对本辖区法律服务覆盖面,使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得以预防和化解。
关注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是**街道办事处始终秉承的信念。
近几年来,**街道办事处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承诺为群众办的86件实事全部完成,使群众得到了实惠。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樵岭前、乐疃、北神头、马公祠等村水利设施改造,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500余人,全面落实保障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092人,参保率达96%以上,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为195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办理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2户;及时足额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4.83万元,申报发放家电下乡补贴1419户32.96万元,汽车、摩托车479户65.3万元,农机补贴4万余元;救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00名;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符合条件的参合农民免费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了健康档案;投资80万元,完成乡村少年宫及中学理化试验室建设;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管理年”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升。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稳定了低生育水平。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颜文姜的传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抓好村级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代管,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强信访工作,深化“法律五进”活动,好不放松的抓好安全生产,巩固发展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大力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辖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种“生活靠法律规范,纠纷靠法律解决”的新的农村生活方式正在**地区逐步形成。
开展“五个一”活动。辖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都拥有一个法律图书室,图书室内备齐了各类农村常用的法律法规资料,供村民及时借阅、学习;设立了一个平安宣传栏,定期张贴普法宣传挂图及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使村民能够及时掌握立法动态;充实了一至两名基层联络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及时反映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组织在本村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聘用了一至两名法律顾问,全权处理本村的涉法问题;落实了一名包村民警,担任各村党总支副书记,帮助各村做好治安防范和管理,全力维护辖区稳定。
对村“两委”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举办村书记主任培训班,邀请党校教师、律师为各村书记、主任及调委会主任讲授农村征地补偿、村民自治、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调解信访等与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和依法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使基层的一部分矛盾纠纷能够在本村得到解决,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继续开展创建民主平安村活动。各村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平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平安基础和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