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员工群众路线学习体会:凝心聚力

时间:2019-05-12 02:5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务公司员工群众路线学习体会:凝心聚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务公司员工群众路线学习体会:凝心聚力》。

第一篇:财务公司员工群众路线学习体会:凝心聚力

财务公司员工群众路线学习体会:凝心

聚力

纵观我党历史,历来重视群众路线。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建国初期,乃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历来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是在有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等种种因素影响,我们没有很好地坚持和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让我们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把握愈加深刻、完整和科学。

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这样的表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论述一直沿用至今。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中,“两个一切”强调的是党的最根本的群众观点,“一来一去”强调的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领导途径和工作方式方法,它们二者集中到一起,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

当前,党内普遍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盛行上。据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中国xx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是xx集团公司成立的第一家金融机构,是xx集团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扫除“四风”影响,聚力创建一流财务公司,开创xx集团金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管理企业,都应该自觉贯彻群众路线,把发展建立在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之上。作为财务公司的一名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与创建一流财务公司这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把二者统一起来,让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目标和愿景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让群众路线成为凝心聚力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重要保证。

一、何谓国际一流企业、国内一流财务公司?

国际一流企业,从字面理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在核心素质、运营绩效和综合价值创造方面,在所在领域处于第一等水平的企业。实际上,尽管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公认的“国际一流企业”,如能源电力领域的法国电力集团(EDF)、德国意昂集团(E.oN)、德国莱茵集团(RwE)等,但在理论上尚没有形成确切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

美国《商业词典》认为“国际一流”是顶尖企业的前列,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的标准和标杆。世界三大“质量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日本戴明奖、欧洲质量奖)将领导力、战略规划、客户与市场等作为衡量一流企业的关键指标。美国《财富》杂志则主要从公司创新能力、产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社区与环境责任、吸引与留住人才、国际经营运作能力等方面对一流企业进行评价。还有一些学者和企业家如著名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日本京都陶瓷创办人稻盛和夫则分别从组织特质、稳定的核心价值观、资源配置能力、影响力等不同角度对国际一流企业特质进行了阐述。

总体来看,国际一流企业更多是一种基于最佳实践的“事实标准”,是靠实力、业绩、贡献逐步树立起来的行业标杆。具备四个显著的共性特征:一是较大的规模和持续良好的业绩表现。二是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三是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四是较高的国际化水平。

理清了国际一流企业的标准,就不难理解国内一流财务公司的标准。据中国财协官方网站资料,目前中国境内共有批准设立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57家。xx财务公司要创建一流财务公司,那么在资金集中度、资金收益水平、品牌影响力、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关键指标方面均需要跻身行业前列。

xx财务公司营业八年来,工作成效显著,在做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服务成员单位和为集团公司创利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理规范、运转有效,员工心气足、企业风气正,已具备了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基础。但对标行业一流,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xx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仍然不足,金融服务理念、方法和流程还难以适应集团公司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要求,经常听取员工意见、依靠群众办企业思想不够,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和xx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不利条件,xx财务公司在更高起点上保持自身稳健发展的难度在增加,维护集团成员单位资金链安全高效、提升资金集中管理和运用能力的难度在增加,亟需瞄准更高目标,对标先进,攻坚克难,取得新突破,促进管理、效益新提升,凝心聚力实现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目标。

二、群众路线是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重要保证

“力量的就是人们群众”。我们应该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从创新发展、特色服务、风险监管等方面来检查自身工作的不足,坚持面向部门、面向实践、面向员工的原则,发扬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借助教育实践活动,使财务公司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创建一流财务公司提供重要保证。

一是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成员单位的质量和效率。对财务公司来说,集团成员单位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依托集团、服务集团”是我们的经营宗旨,也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面对的群众,在公司之外主要就是集团各成员单位。我们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依靠成员单位,一切为了成员单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深处真正弄清楚、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主动深入成员单位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成员单位需求的、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降低成员单位资金成本、满足成员单位资金需求。

二是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好员工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体员工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员工是企业的根基。我们面对的群众,在公司之内就是全体员工。无论是企业领导者、中层干部,还是普通的党员,都应该树立依靠职工办企业、为了职工办企业的观念,把发挥好最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作为公司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的责任和奋斗目标。作为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要杜绝“密切联系群众抽象化和走过场”现象的产生,想问题、办事情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真正与职工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公司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公司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努力实现公司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和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践中体现公司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是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公司平稳较快发展。员工的梦汇集起来就是企业的梦。唯有公司基业长青,员工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依托。财务公司工作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自身稳健运行,以此更好地服务集团公司的经营发展,维护公司员工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公司党组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着力增强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时刻保持对各种金融风险尤其是流动性和操作性风险的高度警觉,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推进集团公司金融平台建设和财务公司长远发展,为实现一流财务公司目标而共同奋斗。

三、凝心聚力创建一流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作为中国特色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重大制度创新,肇始于1987年东风汽车集团设立的东汽财务公司。26年来,中国财务公司行业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外搭金融市场通道,内建资金管理平台,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中,在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需求变化中,逐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创新,机构数量、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资产质量不断优化、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xx财务公司伴随着财务公司行业的发展壮大成立于XX年底,XX年8月正式营业。8年来,公司紧紧围绕效益这一可持续发展关键指标,以价值思维引领金融创效,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加到30亿元,全口径资金集中度由31.38%逐年上升至74.4%,累计发放贷款约1300亿元,累计为集团减少对外利息支出约3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23.31亿元。XX、XX连续两年被集团公司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部分关键指标跻身全国财务公司的先进行列,为创建一流财务公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前xx财务公司各项工作都站在了新起点上,未来几年正是我们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关键时期。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科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好集团内外两种资源,既要有放眼国际的战略眼光,也要有面向群众的大众情怀,把重点放在通过坚持群众路线办好自己的事情、解决制约公司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智慧就蕴藏在公司全体员工朴素的思想之中。只要我们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群众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与职工群众一起研究解决公司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把职工群众卓越智慧集中起来,吸纳到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各项战略决策之中。

一是增强战略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国际一流企业的成功,首先是战略和领导的成功。战略定位和管理能力是企业的最核心优势。一方面要建立清晰的战略管理体系,重视战略引领和制订并实现了动态调整。另一方面,战略制定以卓越的领导力和企业家素质为基础。企业领导层具有高超的洞察力。

二是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建立有机协调的业务体系,能够妥善处理核心主营业务、延伸扩展业务和新兴业务之间的衔接和协同关系。要在公司战略引领下,依托主营业务,建立进退有据的业务拓展和退出体系,以主业为依托,逐步实现产业链延伸和拓展新兴业务。

三是提高资金集中和资金管控能力。资金集中和资金管控能力是财务公司的核心能力。坚持统一结算原则,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集中度;坚持统一监控原则,实时、动态掌握系统内资金状况,按计划控制资金存量,提高资金控制力;坚持统一调度原则,打造集团“现金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统一运作原则,对集中资金统一运作,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四是健全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一流企业都拥有良好的风险预警体系,正逐步从“危机管理”向“问题管理”演进,侧重风险征兆的梳理,以发掘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风险管理。我们要健全风险管理框架和制度,坚持风险管理先行和问题管理,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从上到下的风险责任体系。董事会在重大决策的风险管理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健全,岗位风险管理责任明确,形成董事会和高管层共同关注风险管理的格局。

五是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世界知名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证明了发展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基业长青的奥秘在于独特的优秀企业文化基因。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们要在集团公司同心文化的指引下,着力塑造方圆同心的优秀企业文化,实现员工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模式的高度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可以预见,只要我们紧密结合财务公司的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让广大员工共同享有与企业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创建一流财务公司的愿景必将能够实现。(文/明扬)

第二篇:凝心聚力

凝心聚力,再立全面深化改革新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八届三中会胜利闭幕了,它标志着“中国号”巨轮开始了新的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人民共和国的改革航船将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开辟的正确航道,又一次扬帆起航,神州大地再次唱响“春天的故事”

高安市委党校迅速组织全校干职工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大推动作用,我深深地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然开启。

今夕何夕?35年前的今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坚实一步,正是这一步站世人真正理解了这35年来,一个始终未变的真理,那就是“果敢、坚忍、苦干、实干”-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而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2013年11月20日

市委党校:汤洪亮

第三篇:凝心聚力谋发展

凝心聚力谋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今天有幸能站在演讲台前演讲。我感到很骄傲,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为党我们共同的母亲祝福——生日快乐!

九十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九十年,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九十年,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伴随我长大,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一支乐队,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能呈现出余音绕梁的乐章;一朵玫瑰需要根茎的无私奉献,才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全力支撑,才能负载千车万人的流通。而一个企业,同样需要每一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爱岗敬业才能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团队观念,肩负起企业发展的使命,坦然面对。我们是一支和企业一同经历团结磨难的队伍,在任何时候,都能和企业同甘共苦。飞鸟过尽,唯有拼搏不曾止息;万里长城,唯有执着不会逊色。我们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是公司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吧!从我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奉献、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只要积少成多,就能够形成巨大的力量!

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就应该拿出百分之百的智慧,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去拼搏、去创造、去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中华民族迎接着巨大的挑战,担负着历史重任的时刻,更有一种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奋斗,身为瑞平公司一分子,我们要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开拓观念,提高思想境界和业务技能,进一步增强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设和谐瑞平、效益瑞平贡献自己一份力。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为公司奉献,为实现集团千亿跨越努力奋斗。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一定能够勇往直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抱成一团,顽强拼搏,执着追求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我坚信,在矿党政和瑞平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我们共同努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经受住考验,在市场的大潮中开拓进取,扬帆远航,为集团千亿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常州工学院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全校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力促学校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工作:

1.精心组织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

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精心筹备开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党的建设新成效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不断完善“两委”工作报告,认真总结前五年学校工作成绩和经验,全面谋划后五年学校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完成学校党政同步换届工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2.深入推进管理改革。

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动态管理,认真落实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过程监控与年终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

继续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明晰校院两级责权利关系。进一步下移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岗位绩效考核等工作管理重心,进一步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提高办学积极性。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内管理体系,建立

工作要点:

一、推进教学建设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做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学习宣传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相关文件,成立组织机构,理清思路,做好进度安排,启动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2.深化专业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推进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及省级“卓越计划”专业、省级及校级重点专业等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组织开展有关专业的评估工作。

3.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落实全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议精神,召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召开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制(修)订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数字艺术综合实训中心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工作,并开展示范中心立项申报工作。开展国家、省、校级2014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工作,开展省、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与推荐工作。

4.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研究性教

探索建立与合作院校互派留学生的机制。

二、加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

8.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加大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及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支持力度,做好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验收准备工作,完成校级重点学科及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中期检查工作。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建成1-2个市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或中心,新建市级以上校企合作实验室1-2个。

9.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加强研究生教学团队建设,根据硕士点建设需要,建立一支覆盖各学科点的硕士生导师队伍。组织做好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工作,继续扩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科范围和招生人数。做好与河海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和管理工作。进一步积累硕士生培养和管理经验,为将来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10.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加强与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技协会、社科联等组织的联系,强化预审环节,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力争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2项以上,省部级项目(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10项以上。全年争取纵、横项项目到账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以上,同时在省级奖项上有更大的突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突破50

13.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贯彻实施学校《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班主任、学生导师实施意见》以及岗位聘任要求,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学生导师)和辅导员工作质量和水平。引导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考级培训,选配辅导员参与心理课程教学。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和辅导员沙龙,组建思想政治理论、入学教育、军事理论、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辅导员工作站。

14.发挥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开展“与信仰对话”讲座活动、“青年道德讲堂”、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组织参加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契机,举办社团文化节、社团巡礼和精品社团专场汇演等文化艺术活动。深入推进“青马工程”,依托校、院两级平台,初步建立“雏鹰-金鹰-飞鹰”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开展学生社团星级评定工作。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完善社会实践平台,继续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构建高层次的暑期实践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青年见习基地。

15.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完善招生宣传绩效考核措施,加强招生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科学编制并按时上报2014年招生计划。加强对专业系主任、专业招生宣传负责人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媒体、各市招生

19.提升教职工素质。

修订、完善学校教职工培训管理条例,科学系统做好教职工培训工作。大力推进教师国(境)外研修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分类分层次选派骨干教师赴海(境)外专业研修和短期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开阔国际化视野。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完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20.促进教师发展。

认真开展调研和论证,做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工作,增强与其他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交流和合作,丰富中心网站内容。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沙龙,做好名师公开课、名师大讲堂、青年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论坛等系列教研活动。依托名师工作室,实施青年教师教学提升计划和教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组织开展讲课比赛,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校内管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21.完善落实绩效工资方案。

按照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修订并实施绩效工资方案,完成绩效工资结算工作。

22.加强财务计划和管理。

按照“保运转、促发展”的原则,合理编制2014年财务预算,并做好预算经费的内部跟踪审计及绩效评估工作。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为重点,对内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

25.提升后勤服务能力。

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手段,逐步推行后勤信息化管理。进一步研究后勤服务付费标准,细化后勤服务合同条款,修订服务质量标准。强化校内市场监管,加强食堂管理,调研集中采购、成本核算办法。建立物业服务质量定期测评制度、反馈制度和考核制度。调研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加强用电用水控制和管理。加强与市区卫生局的沟通,做好新校区卫生所建设方案的调研、拟定,争取拿到社区医院指标。调研、论证新校区后勤服务管理新模式。

26.加强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信息工作。

总结提高学科馆员制度,提高二级学院、学科带头人参与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的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文献资源建设的运作机制和模式,逐步建立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适应的文献资源结构。加强特色馆藏建设,积极构建适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常州文化特色资源。开展校园第十一届读书节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挖掘教学信息资源,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在巩固前期使用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27.落实民主管理制度。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落实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校领导联系基层制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学生评议员议校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组织召开八届五次教代会。做好第九

1专家,巩固与有关院士、名誉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兼职教授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合作关系。做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增选申报和市“831工程”对象的培养工作。

3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江苏省教育工委《关于贯彻<条例>若干意见》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党支部工作暂行规定》精神,督促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目标,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为重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基层党组织生活指导意见。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创设学生党员实践锻炼和服务群众的载体。落实大学生党员质量工程的各项要求,高度重视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发展党员。

32.抓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实施意见。制定《常州工学院领导干部学习调研制度》、《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实施方案》。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习三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常州工学院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好大学生马克思理论学习社团“秋白社”的学习实践活动。创新“道德讲堂”,深化“六五”普法工作,不断提升师生法律和道德素养。

组织申报和评选二级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项目,积极

3组织基础,开展“三进四提高”为载体的共青团“能力建设年”活动。

35.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实施意见。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健全和完善廉政责任考核机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和完善对干部人事、财务支出、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科研经费、校办产业、招生、后勤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和监察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和预防职务犯罪。加强新校区基建工程项目的监督,创建常州市“廉洁示范工程”。组织开展第八届“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周”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凝心聚力 奋发有为(范文)

凝心聚力 奋发有为

开创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0年卫生工作及“十一五”卫生发展成就,科学谋划“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卫生工作任务,统一思想,奋发有为,推动我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健康保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陈桦副省长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回顾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根本,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五项重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各项卫生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全省参合居民2404万人,参合率达98.13%,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人均筹资达到152元,其中政府补助不低于120元;乡镇、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达80%、60%左右;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门诊特殊病种由2009年的10个病种扩大到15种以上;开展普通门诊统筹试点的县(市、区)由2009年的7个增加到25个。80个村卫生所被确定为新农合门诊特殊病种和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以设区市或县级为统筹单位开展重大疾病住院大额费用补充补偿工作,最高补偿额达20万元。在3个县(市)开展了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报。加强基金风险预警和安全监管,全年基金使用率为88%。晋江、石狮等地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完成第七批药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中标(挂网)药品品规价格与国家零售指导价相比平均降幅达45.78%。全省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改革范围从年初30%扩大到71%的县(市、区),厦门、南平率先在全市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据统计,2010年2~12月,全省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26.0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3%;出院者每住院床日药品费用88.52元,同比下降14.6%;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由61.13%降至58.76%,下降了2.37个百分点,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意见。全年中央和省级共投资15.64亿元,安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15个,其中县级医院3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1个,示范性村卫生所建设200个,精神卫生项目2个。为100个乡镇卫生院配置救护车,为1.3万个村卫生所统一配备基本急救用品。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年活动。对村卫生所实行“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一体化管理。着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学毕业生学费代偿制实施范围扩大到47个县(市),招聘246名临床专业毕业生经规范培训后将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315人。从城市三级医院选派280名医师帮扶50所县级医院,从县级医院选派720名医师帮扶360所乡镇卫生院。培训乡村医生3万余人。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年人均补助总额4000元。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升。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据统计,全省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45万份,城市和农村建档率分别达62.69%、38.34%;分别为178.97万名高血压患者、32.42万名糖尿病患者、10.17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专案并提供病例管理服务;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保健等工作有效落实。漳州、龙岩等地加强绩效考核,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提前完成全省8~15岁471.7万人次乙肝疫苗补种任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9.06万人,育龄妇女补服叶酸31.4万人,宫颈癌、乳腺癌筛查10.82万例和1.22万例;城乡低保妇女常见妇女病免费检查26万人;在9个县(市、区)实施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免费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2万例;完成农村改厕27.18万户,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5.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制定了全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出台了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省和福州市协作完成省会中心城市医疗资源配置建设规划。厦门市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6所省属综合医院、各设区市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省201个培训基地招收培训对象1290人。启动第三周期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全省29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13家三级医院和18家县级综合医院开展单病种付费试点,11家省属医院实现部分医学检验检查项目互认,26家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试点。控制医药费用工作持续开展,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人均门诊、住院费用指标总体控制在核定幅度内。福州市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取得控费明显成效,费用增长率为全省最低。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所有县(市)都设立了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实现医患纠纷调解全覆盖。

6.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保障成效明显。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严密监测鼠疫、霍乱、人禽流感、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开展8月龄~4岁儿童185.6万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8.3%,2010年麻疹发病率降至0.69/10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宁德、泉州等地克服困难,确保如期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加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出台加强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人强制治疗管理意见,4个市县级精神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实施。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和卫生创建活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

全力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南平、三明等地洪涝灾害、“鲇鱼”等超强台风卫生防病,以及交通事故、“3.23”重大社会治安案件等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建立省级卫生应急培训基地,加强队伍培训和装备,漳州、三明等地积极开展防范生物恐怖袭击和应急风险沟通等演练。修订省级医药储备目录20类239种。建成对接卫生部和覆盖省、设区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指挥视频会商系统。实施医疗救治车载移动音视频系统项目。出色完成 “5•18”、“6•18”、海峡论坛、“9•8”、全国特奥会、中国科协年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卫生保障任务。

7.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确定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个、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0个。确认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13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14个。支持87个乡镇卫生院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遴选中医专科(专病)主要病种临床诊疗优化方案12类57项。中医药继承与人才培养、科研应用持续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一批适宜技术得到推广普及。

8.卫生监督执法持续加强。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装备建设。开展卫生监督专项稽查和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餐饮服务环节使用劣质奶粉、“地沟油”、不合格餐饮具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全省卫生执法部门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7.68万人次,责令整改4.7万户次,警告2.68万户次,罚款278户次,取缔无证及吊销卫生许可证7246户次。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持续开展重点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查处严重违法企业981家。全省有1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66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8家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通过资质论证。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采供血等违法犯罪行为。牵头落实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态势得到初步遏制。

9.卫生党建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卫生中心工作, 以“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争当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为主题,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加强基层组织,服务海西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群众满意度有所提升。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各项卫生工作中,进一步健全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卫生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医德医风教育深入开展,医德考评制度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全省卫生系统体育代表团获得第十四届省运会金牌数银奖、总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10.其他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基本建成,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市高度重视,率先实现了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省属医院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完成“一卡通”接口改造。卫生重点工程建设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精心搭建部门、媒体、公众三方沟通平台,加强卫生舆论引导和风险沟通,加大卫生改革和发展成就宣传,全年组织发布新闻通稿和刊发新闻宣传稿件频度明显增加,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卫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达成社区合作项目,与泰国卫生部签署精神卫生交流合作协议。对口支援彭州三年任务两年圆满完成,援疆、援藏、援外医疗工作受到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干部保健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信息、政务公开、信访等工作也全面加强,为深化医改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十一五”卫生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卫生事业实现大发展的五年。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利益。反映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全国继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十一五”期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预计提高1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由30.68/10万下降到19.84/10万,下降35.3%;婴儿死亡率由11.06‰下降到7.56‰,下降3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3.57‰下降到9.68‰,下降了28.7%,均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卫生筹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达到467亿元,比2005年增长约1.1倍;其中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48.85%下降到2010年的32%,下降16.85个百分点,居民个人医疗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利益。

——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十一五”期间,全省卫生基本建设投入98.7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2倍;医疗卫生机构新增业务用房面积25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6%。初步统计,2010年末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数达11.09万张,比2005年增加2.92万张,增长35.74%;卫生技术人员13.58万人,比2005年增加3.49万人,增长34.59%;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3.15张、医生1.57人、护士1.49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0.74张、0.26人、0.48人。三级医疗机构由34所增加到39所,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由4所增加到14所。医疗机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省门急诊人次由2005年的7067.5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15亿人次,增长62.73%;住院人次从219.2万人次增加到390.55万人次,增长78%;医院病床使用率从77.7%上升到9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从10.2日缩短到9.8日,缩短了0.4日。

——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农村群众抵御大病风险能力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4年在3个县(区)开始试点,到2007年全省有农业人口的80个县(市、区、管委会)全部建立新农合制度,提前一年实现国家提出的全覆盖目标。参合人数从2004年的101.23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404万人;人均筹资水平从2004年的30元提高到2010年的150元,提高了农村居民抵御大病能力,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广大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重大疾病防控有力有效,公共卫生保障更加彰显。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立,采供血机构正在完善,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设区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设置基本完成。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建成全省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和产前筛查诊断技术网络,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升。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控制力度加大,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平稳,全省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持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妥善处理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霍乱、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高效及时;重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灾后防病卓有成效,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显著成绩;各类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圆满完成,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省级卫生城市和县城27个。

——卫生科技教育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全省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78 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84项,资助经费1.4亿元。新增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选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50名。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35个。培养国家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7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110名。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医疗信息共享互认奠定了基础;建立延伸至中心卫生院的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完成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改造工程,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新农合信息系统覆盖全省并实现了跨区域即时结报;建立全省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和交易信息系统,实现了医药购销有力监管。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对卫生改革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卫生发展理念。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水平是构成幸福指数的基本要件。卫生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维护和增进健康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划医疗卫生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卫生发展目标,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就医问题入手,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实践证明,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卫生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卫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第二,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的卫生发展方向。健康权益的公平性、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和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都要求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加大投入,有效提高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才能实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突出强化了各级政府维护人民健康的基本职责,在卫生发展政策制定和发展路径选择、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等方面,切实保证财力支撑,着力构建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医疗卫生发展的公平性。五年间财政安排卫生事业经费369亿元,年均增长达34.7%。全省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资源配置差异逐步缩小,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医疗卫生中的主导地位和公益性质,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三,必须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优先的卫生发展策略。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大,农村卫生发展薄弱的基本国情和省情,决定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优先发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才能实现用较低的成本和有限的卫生资源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在农村基层和预防为主这一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上,突出打基础、强基层,把更多的资源、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加大了对基本、基层和基础的投入力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保证了卫生事业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五年来,我省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是全省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向全省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创我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清醒认识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十二五”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党和政府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宏观政策取向,为卫生事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长期向好的外部环境,为卫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卫生改革与发展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我省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全省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排位靠后,在多数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拥挤,病房加床,人员短缺,工作超负荷。二是医疗卫生资源发展速度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占全省总人口66%的农业人口医疗需求得到快速释放。据统计,2005—2010年,全省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年均递增10.2%,住院人次年均递增12.2%,农村居民住院率由2.1%上升到8%,五年间翻了两番。而同期全省医疗机构床位年均递增6.3%,医生数年均增长4.6%,护士年均增长9.1%,医疗卫生资源发展滞后于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由于医疗资源不足与医疗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相互叠加,致使人民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可能再次凸显。三是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采供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不足,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依然薄弱。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一些难点问题开始凸显:一是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转换运行机制和增加卫生投入没有同步进行。二是人均卫生筹资水平总体较低,居民自费比例偏高,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缓慢,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尚未完全推开。公立医院改革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一些关键领域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医疗卫生服务及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五是涉及卫生改革发展方向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凝聚共识,一些具体改革政策措施也有待逐步完善。

——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因素更趋复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影响人群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因素增多。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发、频发的风险增加。一些职业健康危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重大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职业中毒类等事件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精神心理疾病等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进一步加剧。此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防灾减灾卫生防病任务繁重。经济社会转型期,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对公共卫生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卫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全省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我省“十二五”卫生规划拟提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内。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张、1.84人、2.02人。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政府投入比重提高到30%以上;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到30%。主要任务是:

——扩大医疗资源总量。以综合反映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床位规模作为衡量医疗资源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重点加强医疗机构床位建设,加大医疗机构新增床位建设投入,抓好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扩充医疗资源,力争“十二五”期末我省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实施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及精神卫生等专业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全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管理。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力争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达到3~4人。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推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城市支援农村卫生的长效机制。积极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并提高报销比例。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和监管,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完善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和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采购、网上配送交易平台,提高药品配送信息化水平,规范药品集中采购。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加快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基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防范基金风险。

(三)重点把握“十二五”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一,切实加快发展医疗资源,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面对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扩大医疗资源总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按照“十二五”时期我省医疗资源发展目标测算,五年间全省医疗机构须新增床位4.2万张,平均每年须新增床位8400张,才能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

加快发展医疗资源,必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新增医疗资源以现有医疗机构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新建医疗机构要合理布局、流程科学、方便群众;以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为重点,适当扩充部分甲类卫生院床位规模。二是在新增医疗资源总量中要预留一定空间,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三是用好用足现有机构编制,在加大床位建设的同时,严格按照床位与人员配置标准,创造条件,加强人员配备、培养和使用管理,保证医疗机构正常有序运转。四是坚持属地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各地要根据省里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本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现有医疗资源状况,抓紧制定专项方案,安排足够资金保障扩大医疗资源。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医生、护士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设区市更要加大医疗资源发展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着重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卫生事业发展不仅需要“量”的扩充,更需要“质”的提升。要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式管理和经验管理方式,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和把握卫生工作的规律,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直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要结合医改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创新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

在完善新农合制度方面,也要着重加强精细化管理。近年来,随着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和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支出压力也随之增大。去年,省卫生厅根据新农合基金监测情况,先后向31个县(市、区)发出基金超支风险预警。如何科学测算基金使用情况,既提高基金效率,又确保基金不发生超支风险,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视,着力提高新农合经办机构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监管手段,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第三,着力转变卫生发展方式,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转变卫生发展方式,要贯穿于卫生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这是深化医改,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更加重视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医改的核心是创新体制机制。各级政府为推进医改投入了大量资金,我们必须把增投入与建机制结合起来,在建机制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建立和完善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着眼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要更加重视卫生整体效益效率提升转变。要增强全局意识和大卫生观念,争取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统筹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推进卫生服务利用的逐步均等化;要增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内涵建设,挖掘服务潜力,努力缩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使用发展。

三是要更加重视服务模式转变。一方面,随着疾病模式的快速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卫生发展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密切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合作,推进医防融合,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另一方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以往见病不见人的医疗服务模式,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主动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品质,在有利于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方便病人,为病人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四是要更加重视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是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域医疗服务网络,在解决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的看病就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医改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事关医改全局的重要环节,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是县域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要积极推进县乡联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县域内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要着力推进县医院改革发展,使之成为县域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四,突出强化人才科技信息支撑,服务卫生事业跨越发展。近年来,各级卫生部门在人才建设、科技进步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人才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瓶颈,区域卫生科技核心竞争力薄弱,有较大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仍然偏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要在高层次拔尖人才建设上下功夫,造就一批以中青年杰出卫生人才为主的学术技术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能提高等方面下功夫,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骨干培训等方式,发展壮大全科医师队伍,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要重视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提升学术竞争力;加大医学科研联合攻关,推进科技创新,促进转化应用,为深化医改提供科技支撑。

卫生信息化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医改的迫切需要。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着眼大局和长远发展,统筹规划,注重把握惠及居民、服务应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一方面要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群众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基于信息化技术优化公共卫生、医疗、药品供应保障、财务监管等医疗卫生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当前要通过加快构建卫生信息支撑平台,推广“一张卡”(“一卡通”),立足“两个基础”(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建立健全省、市两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扩大卫生信息化的覆盖范围,使卫生管理工作由单项管理逐步转变为实时监督、综合管理,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第五,紧紧抓住用好机遇,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突出民生优先,为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卫生事业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加快赶超,加速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人力资源,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必须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保持高于东部地区平均发展速度,才能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牢牢抓住机遇,全力用好机遇,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信心,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主动服务,积极作为,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全省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三、扎实做好2011年卫生工作

今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深化医改统领卫生事业发展,大干开局之年,推动“十二五”卫生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突出重点,抓紧落实医改阶段目标任务

1.突出抓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上半年要实现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所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二是做好第二周期基本药品集中采购准备工作。规范采购配送,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库。三是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评价和考核,适时调整省级增补目录和临时用药相关政策。四是落实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支付政策,确保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五是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核定”工作第二批试点县(市、区)要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最后一批实施县(市、区)要在9月底前完成。各地要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补偿专项资金,落实政府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足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建立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有序推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落实绩效工资,加强绩效考核。通过加快建立健全公益性保障机制,切实降低药品费用负担,真正让群众得到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惠。2.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各地要根据全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完善本地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有关政策精神,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构建多元办医格局。整合扩充医疗资源,2011年争取全省医疗机构新增床位7000张以上。二是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人口接近或超过30万以上的县(市)在2011年底前要有一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医院。今年选择若干条件较成熟的县(市)先行先试,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其内容包括建立县乡医疗联合体,改革补偿机制,探索实施新农合资金总额预付制、建立完善分工协作机制、落实县级医院法人地位、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级医院定点挂钩开展技术和管理帮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三是加强人员配备和人才培养。2011年再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1000名,统一临床能力考核模式及标准。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四是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加快推进临床路径和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三级综合医院至少选择20个病种、二级医院选择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所有三级医院和30%的县级医院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推行预约诊疗服务,三级综合医院上半年门诊预约率要达到20%,下半年达到30%。五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监管。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诊疗行为,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六是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改善执业环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全面实行医疗责任保险,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七是继续指导厦门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3.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巩固参合率。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要继续稳定在98%左右的较高水平。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今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要力争达到70%左右。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扩大到全省;改进重大疾病住院高额医疗费用补充补偿工作,降低起付标准,提高补偿水平,降低个人自付比例。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健全基金超支风险预警监测机制,提高基金使用率,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率控制在25%以内;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落实信息系统内控制度。四是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新农合监管专家咨询机构,将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执行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范畴,加强新农合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乡镇、县、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目录外药品费用比例要分别控制在5%、10%、15%以内。五是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新农合住院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以及门诊总额预付制。六是总结并逐步推广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新农合业务。

4.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全科医师能力提升计划,2011年培训全科医师2000名。继续实施为乡镇卫生院定向招聘培养临床医生工作和万名乡村医生培训工程。二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县级医院建设规划,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实施方案,2011 年9月底88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全部完工,继续对全省14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急诊科、普通外科、手术室等重点科室的装备和人员培训实施改造提升建设,实现全省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标准。鼓励支持部分大型甲类卫生院转为公立医院,继续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乡村卫生管理任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再安排8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配置任务。开展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继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年活动。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工程,2011年全省安排4900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三是采取综合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力争今年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省门诊总量的比例有所提高。此项工作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5.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一是抓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各地要积极拓展和深化服务内涵,相应增加服务内容,严格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信息报告及发布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要以慢性病管理为抓手,推进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不断提高建档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二是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抓好艾滋病、结核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统筹推进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两癌”免费检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出生缺陷防治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落实。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检查;加强绩效考核,以县为单位,根据考核结果统筹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今年卫生部与省卫生厅签订了责任状,近期我们也将与各设区市卫生局签订责任书。各地要认真对照责任书,抓紧细化落实。要高度重视做好医改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报送质量,确保全面完成五项医改任务。

(二)强化重大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县级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大投入,为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补充配置急需的基本仪器设备。二是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推进落实中央补助我省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三是落实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治措施,持续做好鼠疫、霍乱、登革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四是扎实推进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和以改厕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做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能力。一是强化各级卫生部门应急管理职能,健全部门间联动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二是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继续改善交通通讯后勤保障装备,加大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指挥能力。三是开展应急医疗救治基地建设,逐步夯实重特大灾难事故医学救援基础。四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预防控制,完善信息报送、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制度。重点抓好省、市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五是以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六是切实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

突出抓好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并且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慢性病三级预防和管理,努力控制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今年起将建立以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为重点,以慢性病人为中心,“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模式。医疗机构临床医生要与公共卫生人员一起承担慢性病防治的具体任务。通过建立慢性病信息数据库,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等工作,实现医疗机构规范化治疗服务和社区全程随访管理无缝衔接。省卫生厅将组建省级慢性病防治中心和专家组,为全省慢性病防治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做好各项准备,争取今年下半年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开。

健康教育是卫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加群众的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人群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充实健康教育专业工作队伍;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社会参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要大力推进“相约健康社区行”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和完善儿童、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城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巩固在75%和70%以上,城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巩固在80%和70%以上。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组织实施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发展规划,强化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干预措施。筹建省—市—县三级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网络。巩固全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和儿童医疗救治体系。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加快产前筛查、诊断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扩大产前筛查、诊断的覆盖面。坚持打击“两非”工作不放松,巩固专项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成果。

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健全采供血服务网络。加强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采供血机构能力,提高采供血质量。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建立临床用血考核评价体系,今后要定期通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开展围手术期自体输血技术,规范合理用血行为,强化合理用血意识,杜绝血液浪费。

(三)持续强化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加强县、乡(镇)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建立省、市、县、乡(镇)三级四层卫生监督网络。二是提升卫生监督队伍素质,加强业务培训。探索建立市、县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考评体系,开展监督执法考核评议工作。三是抓好重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建立覆盖省、市、县级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启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完善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加强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完善餐饮许可、行政监管和处罚等相关配套制度。推进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和量化分级管理。加强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能力建设。抓好省级重点企业职业病危害预警监测。推进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推动各级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审批,扩大许可覆盖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完善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长效机制。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

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和能力建设。按照国家标准推进全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使之逐步达标;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甲类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二是加强中医医院规范化管理和特色专科建设。三是继续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四是继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各级各类中医机构预防保健能力建设。五是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加强老中医工作室和优秀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中医药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重点研究项目。鼓励支持挖掘和开发名老中医以及民间中医药验方。六是加强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发挥对台优势,推进中医药实质性项目合作。

(五)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是继续扩大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应用范围,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卡通”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完成省级平台与设区市平台互联互通,力争实现省、市、县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网上互认。三是实施全省卫生信息系统“网底”建设。在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配置安装计算机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并与设区市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对接。同步推进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建设,统一配置妇幼卫生管理和业务系统软件,实现全程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四是加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采供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提高业务工作效率。五是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进一步拓展医院信息系统各项业务功能,重点推进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六是进一步健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推动城市三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技术支持。

(六)抓好党建、卫生行风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党员示范等活动,激发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敬业奉献,扎实工作。大力宣传和弘扬卫生系统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促改革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健全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扎实做好院务公开、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等工作。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德考评工作,推动行风建设上新台阶。

(七)统筹做好其他卫生工作

加强规划指导,编制好“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实施卫生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卫生资金和项目管理。切实落实好卫生援疆、援藏任务。抓好科技教育工作,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启动第三轮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项目。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医用特殊物品出境管理,保证生物安全。加强卫生对外对台交流与合作。继续做好援外医疗工作。举办海峡两岸卫生专业年会。积极探索海峡两岸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机制,打造海峡两岸卫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交流平台。加快建立卫生系统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卫生信访工作。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服务健康,主动开展卫生新闻宣传,做好卫生热点问题、卫生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提高卫生系统风险沟通能力。加强干部保健和离退休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同志们,卫生事业肩负着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今年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艰巨。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共同推动我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下载财务公司员工群众路线学习体会:凝心聚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务公司员工群众路线学习体会:凝心聚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凝心聚力谋发展

    凝心聚力谋发展 ——桐梓坡小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微型党课教案 授课时间: 2014年6月16日下午 授 课 人:谢小卫 授课对象:学校全体在职党员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

    凝心聚力(五篇范文)

    凝心聚力,大干一个月,全面提高摇鞍镇校 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乡教师会议上的讲话 冉庆福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下面我就教育教学工作讲两个问题。 一、过去工作的简要回......

    凝心聚力谋发展

    凝心聚力谋发展 继往开来创一流 ——南宽坪镇中心幼儿园工作回顾及展望 南宽坪镇中心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9月,属民办幼儿园。一年来在县教育体育局及中心学校的亲切关怀和......

    凝心聚力心得(最终定稿)

    “凝心聚力”大学堂学习体会 “凝心聚力”大学堂是神府掘进公司借力西安交通大学高培中心,为掘进公司量身打造的系列培训课程。本次培训历时半年,共进行了两节拓展训练、八节......

    凝心聚力跟党走

    凝心聚力跟党走,我把青春献给党 特师分院沙春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使我第一次知道了党,人们用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心声,唱出了心中的那份敬仰,那份感......

    凝心聚力谋发展”

    开展“凝心聚力谋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在认真学习市办赵主任讲话后,我们李元信用社全体员工在信用社开展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调动了我的工作积......

    “凝心聚力”——2013拔河比赛

    “凝心聚力”——2013拔河比赛 校团委 5月29日下午,骄阳似火,拔河比赛在我校篮球场隆重举行。赛场上,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使出浑身解数,旁边的拉拉队员们也不甘示弱,口号整齐响亮......

    “凝心聚力,共创未来”

    “凝心聚力,共创未来” ——丽江商业项目部全体员工拓展活动 为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各部门、员工间彼此的责任意识、沟通意识、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