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时间:2019-05-12 02: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第一篇: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课堂评价标准没有共识。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课堂评价体系的严密和评价指标的完备。评价一堂课,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效果到课堂提问、板书、语言、娇态、多媒体运用等,无不面面俱到,求全责备,忽视了对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的评价,偏离了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它本身就是多元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或面对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而不同的听课者,应为对教育持有不同的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标准。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教师手脚、限制教师施展的铁链。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堂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使得我们在自评、他评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并在教学及教研活动中迅速的成长起来。那么,怎样是一堂好课,评价的标准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好课应体现在“新”

“新”首先指教师教学理念要新,必须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构思要新;重构教学内容有创意、效果好;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等方面都有个人独到的创意,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表现出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特色。“新”还可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得出结论。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让课堂的教与学绽放新的亮点。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好课应体现在“活”

“活”指课堂教学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呼唤、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要达到这些,就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思维是否活跃;是否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能自主的探索求知,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活”还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教学机智的灵活性,即教师在课堂中的应变能力。

三、好课应体现在“实”

“实”是指课堂教学是否实用或有效。我们要评价一堂好课,最终要看学生通过这节课究竟掌握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得到了那些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教学的目标问题。教学目标包括预期的教学目标,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非预期目标的出现和发展的情况;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的程度。用构建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获得。如果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只有新奇趣味,而没有掌握知识,作业无法独立、正确、高效的完成,那么这堂课将被评判为失败的课。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构建,而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及个性的发展。一堂好课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某种技巧或形成某种能力,更要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些就是实用、有效地好课。

综上所述,一堂好课应体现“新”、活”、“实”三个字。同时,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时常思考一个问题。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设定你的教学目标,然后考虑用什么思路、什么措施去进行课堂实践,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效果,从中又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这样的课堂才会有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陈 中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倍受人们的重视。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评价观念的影响,我们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侧重教师的,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语言、应变能力、教学的即时效果等。虽然也有一些涉及到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内容,如“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但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上。于是乎,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为了得到同行的称赞和评委的肯定,体育教师常常得花数月的时间精心设计和彩排。教师所想的就是如何在这场“表演”中“出色”地完成任务。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体育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应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新的教育观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以体育教师的“表演”是否“出色”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上认为的好课现在可能未必是好课,反之亦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优劣。

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主要体现为学生喜欢体育与健康课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得到充分表现,很少去考虑应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坚持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等等。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则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如果许多学生被动地应付体育与健康课,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那么,只能将这样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差一类的教学。因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只有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所以说,“学生主动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是好课。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

传统上,对一堂体育课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

组织是否严密、声音是否宏亮有力、哨音吹得是否富有节奏感、讲解是否清楚、动作示范是否准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这些方面似乎无可非议。然而,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究竟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呢?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是否考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何在这样的体育课中得以体现呢?我们发现,这样的课实际上是为迎合评委的口味而精心设计的,在所有人的眼里,学生此时学到什么或需要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能表现什么。这种现象在优质课的评比中尤为常见,并带来了不小的负面效应。由于这种课的目的是为了评优、获奖,并不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的,我们称之为“中评不中用”体育课。

在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评审的体育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始终让自己处于一个“主角”的地位,学生仅是“配角”。为了演好“主角”,教师则需要学生的鼎力配合。如果没有演好“主角”,那么,教师就会将责任推卸给学生。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满足教师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即使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中表演得再充分、再出色,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也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由于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也是直指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看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否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且是否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是否达成,这一目标几乎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知道教书育人的道理,但一落到实践中就忘得无影无踪。体育教学虽然离不开运动技能的教学,但它并不等于技能教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其真正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运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学生集体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甚至能使学生一生受益,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新体育课程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认为“只达到体能和运动技能目标的课”不是好课,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才是好课。

四、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融会贯通《课程标准》的能力,如对《课程标准》的领会和掌握程度;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掌握从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的情况,如教学设计、讲解、示范、提高、应变、组织教学和评价的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能力等等。

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是每一位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体育教师不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么很难想象他能够上好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

五、课堂教学的创新程度

江泽民同志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应把创新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体育课堂教学也应如此。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习惯于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加之以往只能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基本上大同小异。如果有体育教师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则可能被认为是“教学不规范”、“放羊式教学”等等,从而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思想。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还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在全国推出一堂“优秀公开课”或“示范课”,那么马上在各地都会“上演”类似的体育课;如果一位体育教师一直上一个年级的课(如每年都上初二年级的课),虽然他每年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但其体育教学可能并没有什么变化,每年都在“炒冷饭”。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对任何学生都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师不能照搬照抄一些优秀公开课的教案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也不能对所有学生从头到尾都只用一种教学形式上课,应该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应该深刻理解其他教师优秀课中的主要理念和有益的经验,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和“模仿”。可以绝对地说,如果有十堂体育课上得基本相同,那么,这十

堂课都不能称之为好课。

新体育课程将给予体育教师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鼓励体育教师开展创造性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教学是否有新意,是否令人耳目一新新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新的评价与之相适应。新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教师创造力的表现,而不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那样,仅仅只是看体育教师的教学表演能力。我们应通过正确、合理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体育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篇: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实施.对教学过程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然而,这些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和理想化的。到了具体的操作层面,教师普遍的感觉是无所适从。因此,从操作层面弄清“什么样的课力-是一堂好课”,这是学校教师最希望明确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们确实很难一下子就明确无误地提出“—堂好课”的标准。再者,由于学科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构成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和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好课”的“个性”色彩非常突出。如果硬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本身就显得幼稚可笑。我校的教师.教研员和教育一线工作者对大量的、现实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剖析和研究,包括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争论,对—堂好课的理性思考和一些非常有见地的理性概括,概括出新课程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如下:

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

(1)一堂好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是经历了课程改革初期阵痛后所作出的最理性的概括。

由于各门学科课程标准 对教学过程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很难一下子转化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加上原有经验体系一一其中有些是教师通过较长的教学经历所积淀,有些是经过世代传承并不断强化所凝固—对尚在建构之中.还非常稚嫩的新的经验体系的强大惯性冲击;加上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作祟,再加上社会上严重的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对教师的影口问,使我们本应该圣洁无比的教育领地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作秀的课堂教学,尤其在公开教学和举行“评优课”的时候。这些虚假作秀的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危害的是“诚信”的道德风范和学生真情实感的学习过程,毒害的是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最为严重的,是使人们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怀疑甚至反感,破坏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于是,来自课改第一线的最强烈的呼喊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学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 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划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的碰撞和怀疑争论.体现在教师真情实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的真实,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2)一堂好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的科学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学习方式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实事求是。该听讲接受就听讲接受,该观察模仿就观察模仿,该独立思就独立思考,该探索发现就探索发现,该小组讨论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就动手实践,该抄写就抄写,该背诵就背诵.该做不做,是不科学的。讲究实效。本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班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可行性和产生的效应—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认知结构的有效构建.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有效培育等,而不短期效应的一味讲授.模仿记忆.机械训练,或形式主义的探究.故弄玄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等等。该否定的否定,该挤弃的损弃.不该做的而做了,这也是不科学的。

(3)任何时期,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追求。它体现在:组织艺术、引导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固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顺应”和“同化”艺术,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好课最基的三个要素.二、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多元性

教师确定或与学生共商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明确白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知目标要明确、要具体、要有层次,有可操作性;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生成。

(2)教学要有过程的生成性

教师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能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并借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结构上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3)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注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课本又不依赖课本,超越课本又不脱离课本。

(4)教学评价要有激励性

遵循及时、多样、适度激励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既不简单否定,也不无原则肯定,提倡组织学生的反思性评价(5)媒体使用要有恰当性

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而成功地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

三、—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过程的的结构要求讲,一堂好课的具体体现是如下。(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2)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作为教的内容的教材教程与作为学的内容的学材学程要规划好.(3)教学方式选择应用要贴切.选择的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命题;应用上强调科学化、艺术化和个性化。(4)教学评价要完善。

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四、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1)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学生思维没有恰当负荷的课不是好课。(2)学生的交流状态.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就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燃.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3)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柬。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容会贯通。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好。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一堂好课,应该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综合考虑以后所作出的判断。新课程下的-堂好课,不是简单的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个看似简单又值得深思的问题,踏着21世纪的快节奏,毫不留情纳入到竞争时代,摆在每一位敬业的教师面前。于是乎,满载着教师们深深的研究与教学体会,一个个相当的标准在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空间漫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教法适宜是一堂好课;40分钟有效率是一堂好课;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堂好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一堂好课„„众说纷纭,无不没有道理,供借鉴,学习,也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好课的要求是1:有意义,2:有效率,3:有生成性,4:有常态性,5:待完善。

但我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实质上应该有个参照物,这是个关键。那么这个参照物是什么?不是教材,而是学生。我今天想从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的目标性。

一堂好课要注重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热情积极,快乐的学习,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争取每个学生都得到收获,得到成功。也就是说学生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有收获,那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大家知道教学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也可以细化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是锻炼了他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第四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五个层次是你的课堂能够影响他的一生。那么老师们,咱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了哪个层次?咱每天在关注哪个层次?咱备课的着眼点在哪个层次?

其实这几个方面本身就是互相影响的,为什么学生总也不能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那是因为学生对这样的知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他没有学习的能力。假如我们的学生具备了学习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学这点知识还能有困难吗?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印象很深的两节课:其中一节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框题的内容较多,按常规教学一般三大块:为什么、是什么(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怎么办。学生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不会有疑义(不赚钱企业不能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受影响),但什么是经济效益,尤其怎样提高经济效益对中学生来说有点抽象。我们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一上课先问学生都喜欢使什么牌子的洗发水,然后说,我看洗发水赚钱也开发一种洗发水,(拿出准备好的道具),请同学们帮忙推销出去,帮助我的企业。随后,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提出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经济效益,怎样才有经济效益。

另一节是债券和商业保险。本节课地内容应该说也是离学生地生活较远,低层次地处理要么引导学生读书,要么给学生总结出不同形式地异同,学生没兴趣,不理解,被动地记,效果不好。我们的一位是这样做的:她把框题的题目改为――《家庭理财》。先问同学们,你们家有多余的钱是怎么处理的,怎么处理更科学?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比较、体验、思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快乐的掌握了本节课内容,还结合了上册所学的股票与社会保险的相关内容。

其实,关于目标,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着眼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能仅盯着知识本身,除了念教材,解释知识本身没有别的关注点,这对学生是一种摧残。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结果得出的过程,而“体验”“经历”也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退一万步讲,一堂好课即便是完成知识目标,其知识也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如,关于家庭理财,就涉及到了上册的股票、社会保险等问题。

第二,课堂的统一性。计划与变化的统一

课堂是个动态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突发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关注这些动态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最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有时我们的老师过分强调课堂的计划性,而回避这些突发性事件,甚至美其名曰调控课堂的能力强!教师关注这些问题,并能灵活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

兴趣与科学的统一。教学活动是个创造性、探索性的活动,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

创造性地学,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力量,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顾教学的科学性,如学生对有的老师的课非常喜欢,原因是老师举例丰富,生动,所以学生爱听,可这些老师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科学性原则,说严重了就是取悦了学生,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大量引入古今中外,成语典故、时事热点材料,有时甚至是材料与课堂教学内容没多大关系,这学生也很感兴趣,但却忽视了材料与内容的结合,结果是学生看起来很有热情,课堂气氛也活跃,但对教材内容还是不理解、不会运用,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无论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决不是表面的兴趣和热闹。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都知道“以学生为本”,那究竟学生的“本”是什么,怎样以才能学生为本?有人片面地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本”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发现和表达的欲望,于是一堂课就是让学生走上前台,又是模仿电视栏目主持人、又是玩游戏,又是演小品、角色换位、讨论、使用多媒体等等搞得不亦乐乎,老师站在幕后做编导。但这样的近似于“轰轰烈烈”的一堂课,我却不敢确定学生能从中学到多少知识。好的课堂,学生学习的气氛是有张有弛的。过于热闹的课的并不是好课,热闹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但好课也不能太沉静,太沉静的课,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想,好课更多地体现在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我们的课堂应追求表现的波澜不惊,内心的激流涌动。也就是说,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不能脱离我们的着眼点。我们有些公开课光顾图热闹,摆花架子,忽视了文本,确乎是本末倒置。

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而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也不是好课。

主体与主导的统一。常说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可问题是个别教师把它的意思给理解偏了,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动起来,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七嘴八舌地说。其实,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想一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什么主体,显而易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是跟谁学习呢?当然是跟老师学习!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学成才的话,那我们这些老师还有什么用呢?而我们的“导”的作用又在哪里呢?

总之,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能有效获得,认知能力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激发,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情趣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育。

老师们,让学生成为我们上课的参照物,围绕着学生去实现教学梦想,阔步走向教育事业的星光大道吧!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

邳州市官湖高中

王志恒

内容摘要: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通过近期的摸索与探究,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把握。

关 键 词:好课 标准 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带给教师带来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针对这些疑惑,本人将通过专家和教师们对新课标准的讨论意见,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与想法。

首先.,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传统的认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对于这种只强调“讲——听”式教学,不仅无法顺利完成传递文化的任务,而且会使学生因其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第二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这一种看法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这种认识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并且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动必然有共同的话题或学习对象——即教材或其他中介,也只能在相互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使“共同活动”得以持续。

其次,基于现代教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一认识包含以下四层意义:(1)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2)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所以,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4)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第三,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其次,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第三,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第五,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以上几点是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与其他教师的讨论,以及在学习相关理论中得到地收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后产生的思考,可能不尽完整或成熟。当然,一堂好课应有其重要特征,是无可争辨的,只是上述几点不是必备条件,只要具备某几点即可。除上述特征外,教师能在课堂中恰当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条件。

总之,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当然上面我所讲的一些,也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应当把它们联系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上出更多的好课来。

参考书目:

1.《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 李建平《教育发展研究》2002.1 2.《教师怎样“教” 新课程》 教苑明珠网 2004.4

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文喆 2004.5 4.《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王月芬 2004.5 5.《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4

第五篇: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基本要求(1):有意义——扎实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基本要求(2):有效率——充实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生成性——丰实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基本要求(4):常态性——平实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公开课、观摩课应该是“研讨课”,平实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基本要求(5):有待完善——真实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一看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二看过程是否常态自然; 三看师生是否交流互动; 四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五看教材是否挖掘到位,六看设计是否新、趣、活、实; 七看课堂是否动态生成; 八看教学是否扎实高效; 九看课堂是否亮点突出; 十看风格是否独特明显。

下载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的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精选五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

    一堂好课的标准(合集)

    好课的"四有"标准 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认为,好课的标准不唯一,但有共性: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镇海区中心学校伍朝晖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的教学理念已逐步被一线的老师所接受,但在对理念的实践上还存有一定分歧,所以就有了“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当前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我们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对教育流派的借鉴,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而当......

    一堂好课的标准

    浅析一堂好课的标准 ———以初中历史课堂为例 单晓红 摘要:在新课改,新教材下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坏,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课堂所传达的知识,对......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评价的尺度呈多元化——新课标的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应该达到一些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