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02:3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第一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初一语文 张岚

根据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我党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认真研读,并有所心得体会,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10至2020年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常言道:教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深入学习先进理念、迅速转变思想观念 1.吸收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期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重要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国教育走进新世纪的一面旗帜,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必须确保学生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积极有效的活动。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灵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它强调“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实质含义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让人积极愉快地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以人为本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是人们愿不愿意的事,而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不落后而必须选取的生存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每一阶段,每一学期,每一天的教育都不能欠账,都要为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师德,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要加强理论学习,以制度建设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保障,使教师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教育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的“客户”,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材教参都是为教师服务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幸福成长的过程。

其次,要进行分层教学。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二个《纲要》的深入学习,领会二个《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围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结合师专附小的实际情况,分析梳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我们要牢固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要围绕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围绕减负增校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结合起来。

国家《纲要》中提出的“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用战略的眼光规划学校发展,用务实的态度做好附小工作,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附小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在《纲要》中都有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纲要》中提到: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这一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对发展规划的意义、规划的总体思路、规划的原则、基本目标确定的依据,作了详细阐述。同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认清形势、找准目标、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党政决策层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职能;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各部规划应有机衔接,和谐统一;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形成制度、自觉践行。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确了《纲要》的重要意义。我们将认真落实好《纲要》精神,结合学校的新三年发展规划,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陶行知,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爱国者、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国家多难、民族危亡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善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

一、生活即教育

首先,“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次,“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决定教育。第三,“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对生活具有促进作用。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现状。

三、教学做合一

其一,“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新式教学法。

其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

其三,“教学做合一”是“真知识”的源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接触了老师杜威“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受到启发,回国后将南京高师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1925年冬,他到南开大学讲演“教学合一”,张伯苓建议改为“学做合一”,陶行知再次受到启示,改为“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占重要的位置。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归根到底是为了探索培养人的生活创造能力。

第二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改革事在必行。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广泛征集各界人士意见,最终于2010年6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次学习《规划纲要》,使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改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纲要提出,逐步实施高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高考(论坛)招生舞弊事件和高考加分混乱现象,纲要提出,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查考试招生舞弊。

高校招生制度指挥着人才培养方式,所培养的人才都将成为社会的设计和建设者!因此,高校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体制中最关键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影响教育质量,还对社会各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教改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三、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是城镇化加速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说,这项政策对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一个暖心的信息。要落实好这项政策,还需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城乡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

2009年,全国997.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已有4/5在公办学校就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问题,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今后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三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之一

昨天看了谈松华老师的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的视频,深刻的体会到了教育不仅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也是对人才的培养,从学前到中小学,到高中,以及大学,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这套纲要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计划,需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到地方区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近年来,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培养怎样人的重大问题,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纲要》提出了:

1.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2.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3.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纲要》还从整体上提出了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部署,并且分阶段对人生中受教育的方面提出了实际的问题,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在教育方面的发展还是很滞后的。

1.从学前教育来看,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前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尽管有的地区有些民办的幼儿园,但是他们教授给幼儿的东西确是很有限的。

2.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基本普及,但对于入学而言,还有很多弊病。诸如报考招生问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课外辅导班问题等等。很多年以前就在提倡的减负,为什么时时不能推行?每年的高考为何还会出现众多的蓝印户口?

3.除此之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欠缺的,否则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了。

中国的教育在改革中更显示出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现代生活与国际接轨的勇气。我们一定要切记:强国必先强教。虽然中国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仍会是光明的。

第四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通过近段时间的进一步学习,加上自己的自学自悟,对教育现代化有了初步认识,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二、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三、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工作;

四、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序言》中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看过之后,倍受鼓舞。鼓舞之余,还要冷静面对。拿我们大荔教育来说,这些年在全体大荔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城乡共同体、名优教师共同体创建等等举措,大荔教育正行走在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但在欣喜之余,我更想说的是更要注意细节,有助于落实。

拿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来说,《纲要》中明确说明要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我们实际上已经运行了不少年了。这一制度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是公平的,但对对口初中相对弱的小学来说就不一样了。很多家长跑关系、托门路让孩子去城里学校上学!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家长舍近求远?是什么原因让家长宁愿多掏钱也不愿免费入学?初中教育仅仅是义务教育中的一环,但这种基础教育都每每让我们的家长绞尽脑汁,跑中学、托关系、找熟人,哪里还有公平可言?“择校之风越刮越猛,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种越来越重,不仅体现在课业负担上,有时也体现在经济负担上。

那么是我们农村中学的领导、老师不努力?据我了解,农村在初中招生这块花了相当大的力气,每年都进行校情宣传,教学质量不错,那为什么家长就不去呢?一般的学生乃至学困生,即使没录取,家长也无所谓,挤破头都要到其他名校去,我告诉他们别让孩子太累,他们告诉我说“关键阶段不能让孩子掉队”,听了让人哑然失笑。

如果找找原因,我认为无非有三: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纲要》中说,要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在这方面,我们县局拿出了许多举措。但就每一所学校来说,是否都能做到位呢?

二、名师流动不到位。家长之所以要到名校就读,还是冲着这些学校的高升学率、冲着这些学校的名师,那么名师能否按期流动呢?《纲要》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一节里强调: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那么这一机制何时真正地有效地实行呢?

三、均衡发展还需努力。《纲要》中说,均衡发展是业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市学校优质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大荔教育现代化”,就是对均衡发展的一种远景期待。真正从宏观上构建 “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 的模式,我们的孩子才真正不必择校,他们才能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进步。当然这还需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探索、去构建。

总之,《纲要》的学习,带来思考许多。《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在此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彰显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领会《纲要》精神;要积极发挥《纲要》对谋划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抓住机遇,谋划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户家中心校 2012年4月

第五篇: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精选范文: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共2篇)通过学习与讨论,我想谈谈减负与教改的关系。《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共2篇)]篇一: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与讨论,我想谈谈减负与教改的关系。《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共2篇)]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篇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之一

李娜

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我拜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看到关于教师发展的提议,我感到了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进一步重视,对于当前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但是关于教师资格证书认定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首先,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国家继续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专业地位,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对于提升教师素质提出了培养途径,如在实践中成长、提高业务水平、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并且特别强调将是的建设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

其次,更加重视对教师评价的多元性。《纲要》强调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于城镇和农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而非过去的统一化管理,忽视各方面因素对教师评价的影响。

新的教育发展纲要的出台,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教育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增加大学生数量,进而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无疑,这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期发展是有益的,但同时这也[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共2篇)]不禁引起大家的思考:大学生就业如此之难,新一轮的扩张是否会使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在我看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笼统的可以归为两点:

而今,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全民更加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想,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一个阶段的事,而是整个阶段的事。我们现在所受的大学教育也正是人生中学习、教育的一个阶段。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200911011023 教育学 黄欢

通过观看短片,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此次的规划纲要较之以往有阶段性变化,尤其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在专家解读规划时,我感受到教育改革真的是一件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事。大学成本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对于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从“规划”的内容拟定来预测,中国的大学生将进一步增多,这要求我们要转变成才观,关注自身能力的增长而非以毕业证书作为要求社会认可和保障就业的金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更有效地保障前程的光明。压力和挑战将更大,但这还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和趋势。中国的教育在改革中更显示出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与现代生活与国际接轨的勇气。

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仍会是光明的。

下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