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煤矿总结(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2:0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煤矿总结(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煤矿总结(共)》。

第一篇:案例-煤矿总结(共)

一、基础概念

1、煤矿开采方式分为地下开采(又称井工开采)、露天开采。

2、煤炭地下开采:通过开掘井巷抵达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作业(又称井工开采)。根据井田开拓方式,地下开采可分为立井开采、斜井开采和平硐开采。

3、煤炭露天开采:剥离上覆岩土层揭露出煤层后,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作业。特点是采掘空间直接裸露于地表,为了采煤需剥离煤层上覆及其四周的土岩。因此,采场内建立的露天沟道线路系统除担负着煤炭运输外,还需将比煤量多几倍的土岩运往指定的排土场。所以,露天开采是采煤和剥离两部分作业的统称。

4、选煤:利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除掉煤炭中杂质,将煤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即根据煤与矿物杂质不同的粒度、密度、湿润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采用物理—机械和物理—化学的分选方法,按照用户和市场要求的产品指标,对原煤进行洗选加工,生产出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以便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选煤方法可分干法和湿法,干法选煤是在空气介质中进行的,湿法选煤是在水或重悬浮液及其他重液中进行的。

5、煤炭开采项目的主体工程:一般指矿井(露天矿)、选煤厂或煤矸石电厂。

6、煤炭开采项目的三大资源:矿井水、瓦斯、煤矸石。(选煤矸石作为电厂原料,掘进矸石可作为建筑材料或铺路等)

二、产业政策

1、煤炭产业政策

第十二条 鼓励建设坑口电站,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建大中型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鼓励在中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

第十三条 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化工,禁止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发展煤化工。国家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限制高硫、高灰煤炭资源开发。

2、根据“煤炭产业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减少排放。鼓励煤层气(瓦斯)民用、发电、生产化工产品。

三、评价时段

根据煤炭采选工程的时序特点,一般将煤炭采选工程划分为建设期和运行期;当剩余服务年限低于5年的,应该开展闭矿期环境影响评价。

四、主要环境影响

1、井工开采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

以开采作业及矸石堆放为主的生态影响;井工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矸石堆放对景观与环境空气的影响;工业场区排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井工开采对生态影响区域主要有工业场地、排矸场、采煤沉陷区和较长的运输道路(铁路专用线和公路等)。生态影响主要是由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和植被破坏、动物和植物资源损失、地表水系和水体的破坏、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及地面建(构)筑物的破坏。

2、露天开采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

(1)露天煤矿生产剥离作业将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地特别是耕地,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将占用部分土地。固体废物排弃堆置将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2)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地表环境大面积的扰动和破坏,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区域。

(3)露天矿剥离作业、物料装卸、运输、贮煤场、排土场作业过程中,产生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居住区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风蚀扬尘和煤矸石自燃对大气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4)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居住区生活污水和煤泥水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5)项目生产生活污水和露天矿矿坑排水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大气降水淋溶固体废物的淋溶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6)露天矿采掘设备、运输卡车、破碎机、选煤厂主要生产设备、锅炉房设备的生产噪声和铁路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露天矿建设生产爆破作业对周围地面建筑设施的影响。

(8)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和洗煤废水事故排放等的环境风险影响。

(9)村庄搬迁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10)项目建设生产对周围人群健康、社会经济环境、文物保护的影响。

其中,露天矿对生态影响区域主要有工业场地、采掘场和排土场。因采掘场和排土场占地范围较大,产生的生态影响也较严重。一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占地数量及类型

(2)损坏植被种类及范围

(3)采掘场和排土场的水土流失

(4)采掘场和排土场生态恢复程度(或植被覆盖率)

(5)评价区土地利用及使用功能恢复状况

(6)对区域水系、水体及水资源影响程度

(7)对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影响

(8)生态风险(排土场滑坡等)的影响

五、地表沉陷

1、开采沉陷

因地下采矿引起的上覆岩层和地表移动、变形的现象和过程。

2、地表沉陷的影响:地表沉陷一般不会改变所在地总体地形地貌,主要诱发滑坡、造成局部地区的地表裂缝、陡峭的山体可能出现崩塌等,进而对村庄、耕地、地面建构筑物、地表水体等产生影响。

3、地表沉陷保护措施

对地表沉陷的保护措施:在井田断层处留设保安煤柱。

地表沉陷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恢复按照因地制宜、适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恢复,采取生态重置与经济补偿相结合的土地整治方案。

对沉陷村庄的保护措施:加固、修复、搬迁或留设保护煤柱相结合的保护措施。

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留设保护煤柱;采取防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采取植物护坡、设置排水沟等;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设立警示牌。

六、煤矸石场

1、煤矸石性质

煤矸石:采、掘煤炭生产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掘进矸石)和选煤厂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洗矸石。

煤矸石(剥离物)可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考虑,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的规定判定煤矸石(剥离物)属Ⅰ类或Ⅱ类固体废物,但对高砷、高氟煤地区的煤矸石应进行危险废物鉴定。煤矸石属于Ⅱ类固体废物时应分析淋溶水对潜水含水层的水质影响。

2、排矸场现状调查(1)既有排矸场是否存在扬尘污染问题,特别对附近居民区空气污染影响问题;(2)排矸场是否影响了附近居民饮水;(3)矸石山是否存在塌方及溃坝问题;是否会对附近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是否需要搬迁。(4)防止矸石山自燃与爆炸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采取防止矸石山自燃的分层堆放、分层垫铺粘土或石灰措施。

(6)排矸场占用土地对植被的破坏

(7)排矸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3、矸石场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

矸石堆场500m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对填沟造地、实施复垦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场所与周边集中居民点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矸石堆场宜布置在远离居民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应布置在居民区等敏感区的下风向、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取水口的下游地区。

4、煤矸石堆存的环境影响

(1)压占大面积的土地,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2)矸石淋沥水污染土壤、地下水;(3)煤矸石粉尘、自燃污染环境空气;

(4)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爆炸等安全隐患与环境风险;(5)对景观的影响主要考虑形成劣质景观。

5、煤矸石场的环保措施

(1)喷洒石灰乳或覆盖粘土等防止煤矸石自燃。

(2)风蚀扬尘控制措施:采取洒水降尘和分层碾压措施,并四周种植防护林带。

6、煤矸石利用途径

建筑材料(制砖、铺路)、采空区回填、发电、供热。提取有用成分用作化工材料、生产肥料。

七、生态

1、生态现状调查

(1)陆生生态系统调查:

1)植被:植被类型、密度、分布、生物量、覆盖度、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和分布等;

2)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惜濒危、法定保护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物的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等;

3)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机构及环境服务功能,稳定性及脆弱性;

4)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2)植被调查

1)调查样方周边植被生境,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类型与结构等;

2)样方中植物情况,包括植物种类(包括优势种和建群种)及其拉丁学名、盖度、密度、频率、植株高度、生物量、优势度等。

3)调查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物种。如有保护物种,需对其生境及其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存状态与生境条件等。

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按照《生态导则》HJ19-2011的要求初步确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井工开采项目根据地面沉陷影响范围进一步合理确定生态评价范围;露天开采项目一般以采掘场、外排土场边界外扩1000-2000m作为煤炭采选工程生态评价范围。

3、主要生态影响

煤炭采选工程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与植被类型的影响,分析其影响范围及程度与生产力变化;重点关注耕地、基本农田、林地与草地,分析对农(牧)业经济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施工期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包括农田植被)、土壤的破坏。在生产营运中,地表设施(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管线等)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井工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表塌陷所导致的地表水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不利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影响;煤矸石山堆放压占土地对植被、景观的生态影响。特别是对生态敏感目标,如果不加注意,影响将更为突出。

4、陆生生态影响:

(1)破坏植被,造成植被数量、覆盖率、生物量、生产力的减少,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

(2)扰动土壤和破坏植被将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而产生一定的生态影响。(4)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野生动物生境和活动产生影响。(5)占用土地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废石堆放将占用土地,破坏植被,还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滑坡等地质灾害。(7)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废石堆放等还对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植被→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动物→农业→废石堆放→景观→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风险)(7+2)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1)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影响:大量的地表剥离、挖填方将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保护措施:做好施工规划,划定弃土弃渣点和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影响、尽量少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施工结束后对于临时占地和临时便道等破坏区,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2)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和治理措施

运营期的主要生态影响是采煤沉陷及沉陷引发的地下水的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环境影响。

治理措施:对沉陷土地的恢复按照因地制宜、适林则林、适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恢复;对无法恢复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对受影响的农户进行经济补偿;对搬迁地进行迁入地的承载力分析;对地质灾害要开展地质灾害评价工作,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6、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科学选址,控制用地面积,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对受损生态系统及时予以恢复或重建,避开生态敏感保护目标或在井工开采中留设井下保护煤柱;占用农田、林地要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经济补偿,占用基本农田或使基本农田丧失功能的,要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占一补一”,做到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生产营运期坚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所要求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监测计划,制定搬迁规划,造成地表沉陷的要及时予以补偿和恢复或搬迁居民;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需进行地质灾害评价,并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1)做好施工场地规划,划定弃土弃渣点和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影响、尽量少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

(2)施工结束后对于临时占地和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按照土地复垦规定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

运营期的生态保护措施:

(1)对受影响的村庄采取加固、修复、搬迁或留设保护煤柱相结合的措施。

(2)地质灾害的影响和防护:设保护煤柱、打防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同时采取植物护坡、周围设置排水沟等综合整治措施。

(3)对沉陷区的生态保护措施: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采取因地制宜、适林则林、易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的恢复,无法恢复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并对受影响的农户进行补偿。

7、项目周围农田保护措施

地面各项目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尽最大可能避开农田区;施工建设期的各类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农田区;确需占用农田的建设应尽保护土壤层,项目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低产田的改造、或破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或重建;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8、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主要影响有:

(1)塌陷对居民住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

(2)采空区及塌陷或煤矸石淋沥影响地下水水质与水量,进而对取用当地地下水居民饮水的影响,包括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污染;

(3)由于堆放煤矸石自燃或爆炸而影响居民的安全、污染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4)作业场或工业场地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居民区噪声的污染。(5)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居民农业生产的影响。

为尽可能减免对村庄的不利影响,可考虑采取的措施:(1)对开采境界内的居民实施搬迁;

(2)对于处在开采边界处的居民区,可先划为禁采区。(3)设置维护带煤柱和防水煤柱。(4)铺设供水管线,提供自来水。

(5)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等远离居民区布设。(6)距离居民区较近并可能造成空气与噪声污染的,可采取洒水抑尘、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井场、工业场地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等措施。

八、地下水

1、相关概念

矿井水:在煤矿建设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并从井下抽排到地面的水,包括井下涌水、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露天煤矿疏干水: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或提前),产生的煤矿排水。

露天煤矿矿坑水: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由地下涌入或地表汇入采坑内的积水。

2、地下水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从区域水文地质(岩性,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质构造、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等方面,结合开采区已有矿井采煤后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价和项目的实际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其环境影响,特别是对顶板或底板较为敏感的含水层、岩溶区、地下溶洞等,提出相应的措施。

不断的抽采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用水;煤矸石的堆放场所产生的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抽采地下水易形成地下“漏斗”。

3、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对煤层顶板或底板为敏感的含水层,可以采取划定禁采区的办法减缓其影响;对井田采区或地下巷道毗邻导水断层和河流的,要按设计规范留设足够宽度的防水煤岩柱,确保采煤不对这些敏感地段产生明显影响。

九、地表水

1、对地表水的主要影响

产生的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外排生产和生活污水将影响地表水;煤矸石的堆放场所产生的渗滤液可能污染流经区域的地表径流。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从水量的角度评价采煤对地表水体水量的影响,分析防水煤柱留设的合理性;(2)从水质的角度分析污水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外排废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3)从矿井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利用率方面分析项目相应指标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符合性,提出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

3、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对施工废水根据类别及其处理后的用途,分类分别处理:

(1)井下施工排出的少量井下涌水根据使用情况,采取设置过滤、中和、沉淀、生化处理或消毒等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矿井水可做为生产用水、防尘洒水,消防水,电厂用水,也可做为绿化及农林灌溉用水等。(2)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主要通过沉淀池处理,降低SS的含量,重复利用;(3)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应先设置隔油处理,然后再进入生化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4)生活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可作为绿化用水、洗煤补充用水等。

第二篇:案例煤矿总结分析

一、基础概念

1、煤矿开采方式分为地下开采(又称井工开采)、露天开采。

2、煤炭地下开采:通过开掘井巷抵达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作业(又称井工开采)。根据井田开拓方式,地下开采可分为立井开采、斜井开采和平硐开采。

3、煤炭露天开采: 剥离上覆岩土层揭露出煤层后,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作业。特点是采掘空间直接裸露于地表,为了采煤需剥离煤层上覆及其四周的土岩。因此,采场内建立的露天沟道线路系统除担负着煤炭运输外,还需将比煤量多几倍的土岩运往指定的排土场。所以,露天开采是采煤和剥离两部分作业的统称。

4、选煤:利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除掉煤炭中杂质,将煤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即根据煤与矿物杂质不同的粒度、密度、湿润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采用物理—机械和物理—化学的分选方法,按照用户和市场要求的产品指标,对原煤进行洗选加工,生产出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以便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选煤方法可分干法和湿法,干法选煤是在空气介质中进行的,湿法选煤是在水或重悬浮液及其他重液中进行的。

5、煤炭开采项目的主体工程:一般指矿井(露天矿)、选煤厂或煤矸石电厂。

6、煤炭开采项目的三大资源:矿井水、瓦斯、煤矸石。(选煤矸石作为电厂原料,掘进矸石可作为建筑材料或铺路等)

二、产业政策

1、煤炭产业政策

第十二条 鼓励建设坑口电站,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建大中型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鼓励在中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

第十三条 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化工,禁止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发展煤化工。国家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限制高硫、高灰煤炭资源开发。

2、根据“煤炭产业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减少排放。鼓励煤层气(瓦斯)民用、发电、生产化工产品。

三、评价时段

根据煤炭采选工程的时序特点,一般将煤炭采选工程划分为建设期和运行期;当剩余服务年限低于5年的,应该开展闭矿期环境影响评价。

四、主要环境影响

1、井工开采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

以开采作业及矸石堆放为主的生态影响;井工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矸石堆放对景观与环境空气的影响;工业场区排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井工开采对生态影响区域主要有工业场地、排矸场、采煤沉陷区和较长的运输道路(铁路专用线和公路等)。生态影响主要是由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和植被破坏、动物和植物资源损失、地表水系和水体的破坏、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及地面建(构)筑物的破坏。

2、露天开采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

(1)露天煤矿生产剥离作业将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地特别是耕地,地面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将占用部分土地。固体废物排弃堆置将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2)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地表环境大面积的扰动和破坏,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区域。

(3)露天矿剥离作业、物料装卸、运输、贮煤场、排土场作业过程中,产生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居住区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风蚀扬尘和煤矸石自燃对大气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4)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居住区生活污水和煤泥水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5)项目生产生活污水和露天矿矿坑排水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大气降水淋溶固体废物的淋溶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6)露天矿采掘设备、运输卡车、破碎机、选煤厂主要生产设备、锅炉房设备的生产噪声和铁路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露天矿建设生产爆破作业对周围地面建筑设施的影响。

(8)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和洗煤废水事故排放等的环境风险影响。

(9)村庄搬迁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10)项目建设生产对周围人群健康、社会经济环境、文物保护的影响。

其中,露天矿对生态影响区域主要有工业场地、采掘场和排土场。因采掘场和排土场占地范围较大,产生的生态影响也较严重。一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占地数量及类型

(2)损坏植被种类及范围

(3)采掘场和排土场的水土流失

(4)采掘场和排土场生态恢复程度(或植被覆盖率)

(5)评价区土地利用及使用功能恢复状况

(6)对区域水系、水体及水资源影响程度

(7)对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影响

(8)生态风险(排土场滑坡等)的影响

五、地表沉陷

1、开采沉陷

因地下采矿引起的上覆岩层和地表移动、变形的现象和过程。

2、地表沉陷的影响:地表沉陷一般不会改变所在地总体地形地貌,主要诱发滑坡、造成局部地区的地表裂缝、陡峭的山体可能出现崩塌等,进而对村庄、耕地、地面建构筑物、地表水体等产生影响。

3、地表沉陷保护措施

对地表沉陷的保护措施:在井田断层处留设保安煤柱。

地表沉陷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恢复按照因地制宜、适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恢复,采取生态重置与经济补偿相结合的土地整治方案。

对沉陷村庄的保护措施:加固、修复、搬迁或留设保护煤柱相结合的保护措施。

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留设保护煤柱;采取防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采取植物护坡、设置排水沟等;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设立警示牌。

六、煤矸石场

1、煤矸石性质

煤矸石:采、掘煤炭生产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掘进矸石)和选煤厂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洗矸石。

煤矸石(剥离物)可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考虑,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的规定判定煤矸石(剥离物)属Ⅰ类或Ⅱ类固体废物,但对高砷、高氟煤地区的煤矸石应进行危险废物鉴定。煤矸石属于Ⅱ类固体废物时应分析淋溶水对潜水含水层的水质影响。

2、排矸场现状调查

(1)既有排矸场是否存在扬尘污染问题,特别对附近居民区空气污染影响问题;(2)排矸场是否影响了附近居民饮水;

(3)矸石山是否存在塌方及溃坝问题;是否会对附近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是否需要搬迁。

(4)防止矸石山自燃与爆炸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采取防止矸石山自燃的分层堆放、分层垫铺粘土或石灰措施。(6)排矸场占用土地对植被的破坏

(7)排矸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3、矸石场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

矸石堆场500m范围内不应有居民区,对填沟造地、实施复垦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场所与周边集中居民点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矸石堆场宜布置在远离居民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应布置在居民区等敏感区的下风向、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取水口的下游地区。

4、煤矸石堆存的环境影响

(1)压占大面积的土地,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2)矸石淋沥水污染土壤、地下水;(3)煤矸石粉尘、自燃污染环境空气;

(4)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爆炸等安全隐患与环境风险;(5)对景观的影响主要考虑形成劣质景观。

5、煤矸石场的环保措施

(1)喷洒石灰乳或覆盖粘土等防止煤矸石自燃。

(2)风蚀扬尘控制措施:采取洒水降尘和分层碾压措施,并四周种植防护林带。

6、煤矸石利用途径

建筑材料(制砖、铺路)、采空区回填、发电、供热。提取有用成分用作化工材料、生产肥料。

七、生态

1、生态现状调查(1)陆生生态系统调查:

1)植被:植被类型、密度、分布、生物量、覆盖度、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和分布等;

2)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惜濒危、法定保护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物的种类、种群、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等;

3)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机构及环境服务功能,稳定性及脆弱性;

4)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2)植被调查

1)调查样方周边植被生境,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类型与结构等;

2)样方中植物情况,包括植物种类(包括优势种和建群种)及其拉丁学名、盖度、密度、频率、植株高度、生物量、优势度等。

3)调查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物种。如有保护物种,需对其生境及其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存状态与生境条件等。

2、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按照《生态导则》HJ19-2011的要求初步确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井工开采项目根据地面沉陷影响范围进一步合理确定生态评价范围;露天开采项目一般以采掘场、外排土场边界外扩1000-2000m作为煤炭采选工程生态评价范围。

3、主要生态影响

煤炭采选工程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与植被类型的影响,分析其影响范围及程度与生产力变化;重点关注耕地、基本农田、林地与草地,分析对农(牧)业经济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施工期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包括农田植被)、土壤的破坏。在生产营运中,地表设施(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管线等)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井工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表塌陷所导致的地表水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不利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影响;煤矸石山堆放压占土地对植被、景观的生态影响。特别是对生态敏感目标,如果不加注意,影响将更为突出。

4、陆生生态影响:

(1)破坏植被,造成植被数量、覆盖率、生物量、生产力的减少,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

(2)扰动土壤和破坏植被将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而产生一定的生态影响。(4)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野生动物生境和活动产生影响。(5)占用土地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废石堆放将占用土地,破坏植被,还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7)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废石堆放等还对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植被→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动物→农业→废石堆放→景观→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风险)(7+2)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1)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影响:大量的地表剥离、挖填方将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保护措施:做好施工规划,划定弃土弃渣点和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影响、尽量少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施工结束后对于临时占地和临时便道等破坏区,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2)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和治理措施

运营期的主要生态影响是采煤沉陷及沉陷引发的地下水的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环境影响。

治理措施:对沉陷土地的恢复按照因地制宜、适林则林、适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恢复;对无法恢复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对受影响的农户进行经济补偿;对搬迁地进行迁入地的承载力分析;对地质灾害要开展地质灾害评价工作,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6、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科学选址,控制用地面积,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对受损生态系统及时予以恢复或重建,避开生态敏感保护目标或在井工开采中留设井下保护煤柱;占用农田、林地要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经济补偿,占用基本农田或使基本农田丧失功能的,要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占一补一”,做到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生产营运期坚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所要求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监测计划,制定搬迁规划,造成地表沉陷的要及时予以补偿和恢复或搬迁居民;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需进行地质灾害评价,并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1)做好施工场地规划,划定弃土弃渣点和施工范围,减少施工影响、尽量少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

(2)施工结束后对于临时占地和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按照土地复垦规定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

运营期的生态保护措施:(1)对受影响的村庄采取加固、修复、搬迁或留设保护煤柱相结合的措施。(2)地质灾害的影响和防护:设保护煤柱、打防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同时采取植物护坡、周围设置排水沟等综合整治措施。

(3)对沉陷区的生态保护措施: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采取因地制宜、适林则林、易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的恢复,无法恢复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并对受影响的农户进行补偿。

7、项目周围农田保护措施

地面各项目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尽最大可能避开农田区;施工建设期的各类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农田区;确需占用农田的建设应尽保护土壤层,项目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低产田的改造、或破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或重建;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8、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主要影响有:(1)塌陷对居民住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

(2)采空区及塌陷或煤矸石淋沥影响地下水水质与水量,进而对取用当地地下水居民饮水的影响,包括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污染;

(3)由于堆放煤矸石自燃或爆炸而影响居民的安全、污染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4)作业场或工业场地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居民区噪声的污染。(5)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居民农业生产的影响。

为尽可能减免对村庄的不利影响,可考虑采取的措施:(1)对开采境界内的居民实施搬迁;

(2)对于处在开采边界处的居民区,可先划为禁采区。(3)设置维护带煤柱和防水煤柱。(4)铺设供水管线,提供自来水。

(5)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等远离居民区布设。

(6)距离居民区较近并可能造成空气与噪声污染的,可采取洒水抑尘、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井场、工业场地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等措施。

八、地下水

1、相关概念

矿井水:在煤矿建设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并从井下抽排到地面的水,包括井下涌水、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露天煤矿疏干水: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或提前),产生的煤矿排水。

露天煤矿矿坑水: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由地下涌入或地表汇入采坑内的积水。

2、地下水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从区域水文地质(岩性,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质构造、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等方面,结合开采区已有矿井采煤后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价和项目的实际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其环境影响,特别是对顶板或底板较为敏感的含水层、岩溶区、地下溶洞等,提出相应的措施。

不断的抽采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用水;煤矸石的堆放场所产生的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抽采地下水易形成地下“漏斗”。

3、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对煤层顶板或底板为敏感的含水层,可以采取划定禁采区的办法减缓其影响;对井田采区或地下巷道毗邻导水断层和河流的,要按设计规范留设足够宽度的防水煤岩柱,确保采煤不对这些敏感地段产生明显影响。

九、地表水

1、对地表水的主要影响

产生的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外排生产和生活污水将影响地表水;煤矸石的堆放场所产生的渗滤液可能污染流经区域的地表径流。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从水量的角度评价采煤对地表水体水量的影响,分析防水煤柱留设的合理性;

(2)从水质的角度分析污水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外排废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3)从矿井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利用率方面分析项目相应指标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符合性,提出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

3、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对施工废水根据类别及其处理后的用途,分类分别处理:

(1)井下施工排出的少量井下涌水根据使用情况,采取设置过滤、中和、沉淀、生化处理或消毒等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矿井水可做为生产用水、防尘洒水,消防水,电厂用水,也可做为绿化及农林灌溉用水等。

(2)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主要通过沉淀池处理,降低SS的含量,重复利用;

(3)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应先设置隔油处理,然后再进入生化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

(4)生活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可作为绿化用水、洗煤补充用水等。

十、环境风险

根据煤炭采选工程的特点,环境风险类型主要包括煤矸石堆置场溃坝、露天矿排土场滑坡、瓦斯储罐泄漏引起的爆炸。

十一、清洁生产

从煤炭采区资源回收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瓦斯抽采利用率、矸石综合利用率、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其清洁生产水平。

第三篇:煤矿爆炸案例

事件还原:经比对题中所给案例为2006年山西洪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蓝字部分是事件的补充材料,其余与案例中所给信息一致)

12月5日深夜,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新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据悉,这起爆炸事故,是2006年以来全国发生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特大事故,伤亡惨重,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国务院调查组确认,“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105人死亡。

事件资料

时间:2007年12月5日深夜

地点: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左木乡红光村原新窑煤矿

事件:瓦斯爆炸事故

伤亡:经抢救和自救共有15人脱险,已发现105名遇难者

救援:国家安监总局长李毅中、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先后到达现场指挥抢险

煤矿情况: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新窑煤矿,属于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为乡镇矿,1988年投产,2000年扩建,核定生产能力21万吨/年,证照齐全,属低瓦斯矿井。

事件回顾

相隔五六百米,听不到一点爆炸声

距离新窑煤矿不远处,一家小餐馆的老板胡永朋介绍,因为矿难整夜没睡。

虽然离矿井只有五六百米,但矿难发生时,胡永朋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听到爆炸声。“爆炸地点在矿井下面,又深又远,我这里一点声音也听不到。没过多久,餐馆外的小路上热闹起来。”胡永朋介绍,从山下连着开上来6辆救护车,他才知道出事了。

“近年来,洪洞关掉了许多缺乏资质的小煤窑。”胡永朋介绍,新窑煤矿是左木乡4个主要煤矿之一,属于比较正规的大煤矿,约有800个矿工,绝大多数来自外地,以河南、河北、四川、重庆等地为主。他们大都住在矿区的宿舍里,家属则租住在附近的村子里。

12月6日中午12时,一个与胡永朋相熟的矿工路过餐馆,面色煞白,大口喘着粗气。胡永朋一把将其拉进餐馆,让他喝杯茶压压惊。”于是,老胡顺便打听到了一些“内部消息”。

据了解,出事时,正逢两个班交接工作,每个班有五六十号人,大多数都没生还;矿区内根据开采的不同深度编号,2号煤层下面是9号,再下面是3号、11号,每个煤层平均3米多高,本来应该在2号煤层工作,却违规越层开采,挖到了9号,爆炸地点正是9号煤层。

50个工友盲目下井救人,没再上来

最令胡永朋惊讶的是以下这几段情节。

矿难发生后,有工友想在第一时间下井救人,被矿长拦住了,双方僵持不下,几个性急的矿工实在忍不住,把矿长揍了一顿,终于开始救人;但只是自行组织人员下井搜救,有开铲车的小伙子,不到20岁,还有不少保安也加入了盲目搜救的队伍。

“大家都没学过怎么救人,结果,下去50个救人的,都没再上来。”

遇难者补偿2000多万

据悉,国务院昨日上午成立山西洪洞“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和事故调查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担任组长。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说,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一是尽快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二是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的责任。三是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包括党政纪处分、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四是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这些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五是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分设3个专业组:技术组,具体负责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分析、认定事故性质;管理组,具体负责事故责任的认定,及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综合组,负责协调事故调查中日常工作,汇总形成调查报告。同时,调查组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煤矿安全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洪洞“12·5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多达105人,按照每位遇难矿工21.5万元(含丧葬费)的标准给予经济补偿,这将是一笔2000多万元的数字。记者从权威机构获悉,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已于日前介入洪洞矿难调查,对矿难背后是否存在官员违纪违法、侵权渎职犯罪进行调查了解。

山西洪洞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代表该县县委书记表态说:“这次矿难涉及的人数比较多,需要一笔可观的资金,但我们的态度是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任务和政策规定,让上级放心、让遇难者家属满意、让社会认可。”据了解,这笔资金目前将采取财政垫付、社会捐助、企业借款等办法解决。

存在五大严重违法违规问题

超层越界、非法盗采。该矿被批准开采2号煤层,却在矿井设计时就把煤仓布置到9号煤层,将主斜井打到9号煤层。9号煤层从2005年开始掘进,2006年2月开始生产,并通过井下打临时密闭制造假象,图纸和资料弄虚作假,恶意逃避安全监管监察。据查,事故发生时,9号煤层共有10个包工队在10个掘进头出煤,而且初步查明在9号煤层违规使用非防爆机动三轮车多达54辆。初步分析,瓦斯爆炸发生在非法盗采的9号煤层,9号煤层巷道上部有煤尘参与爆炸形成的过火结焦现象。

违规作业,以掘代采。该矿2号煤层为低瓦斯煤层。非法盗采的9号煤层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及自燃倾向性鉴定;没有正规采煤工作面,完全是以掘代采;没有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属无风微风作业,没有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矿工大多数没有配备自救器。

管理混乱、严重超员。该矿核定生产能力为每年21万吨,按照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门的规定,井下作业人员每班不得超过61人,但全矿井下工人多达447人,该矿发生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多达128人,严重超定员生产。同时,该矿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将井下生产承包给来自河北、重庆以及当地的4个包工队,而后又层层分包。事故发生后,在核查矿井人数时竟没有找到一份全矿的职工花名册。

盲目施救、蓄意迟报。事故发生后,该矿不仅不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事故,而且盲目组织37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冒险抢救,致使其中15人遇难,在长达5个小时时间内不向地方政府报告,不仅贻误了抢救时机,而且由于错误决策、违章指挥,造成次生事故,扩大了事故死亡人数,造成严重的后果。

打击非法不力、疏于监督管理。初步查明,该矿在改扩建时就违规将主斜井延伸到9号煤层,并长期在9号煤层非法盗采国家资源,该矿的非法违法行为始终没有得到查处。事故发生前11月下旬,县里、市里和市煤炭监察执法队曾先后3次对该矿井下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存在的重大隐患,使其蒙混过关,最后酿成大祸。反映出在资源管理、安全监管监察上存在明显漏洞。

焦点分析:

矿难最难过年关

今年1月到10月,我国煤矿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20%和19%,形势大好。

再看一组事故统计。

2004年第四季度,河南郑煤集团大平矿和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5年,同样是在第四季度,黑龙江七台河公司东风煤矿和河北省唐山市刘官屯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这4起矿难中丧生的矿工人数,都超过了100人。

2006年11月5日到25日,又接连在山西同煤集团焦家寨矿、山西灵石县南山煤矿、云南曲靖昌源煤矿发生3起特别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时间与这次洪洞矿难惊人相似。

前车之鉴,记忆犹新。为何矿难总是难过年关?

我国正在重点整顿煤矿、治理瓦斯,从2005年起,国家每年安排30亿元的国债资金,扶持国有重点煤矿治理隐患,并通过瓦斯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合力遏制瓦斯这个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

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每年的年终岁尾,都是各个煤矿猛赶进度、疯狂生产的时间段;也正是历年来煤矿事故最高发的时间段。

前10个月看似漂亮的“成绩单”,在岁末的疯狂面前,变得如此软弱无力。年关,煤矿什么时候才能安全度过?

焦点链接:

煤矿事故何其多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以前,中国煤矿事故每年死亡上万人。2000年,从中央到地方组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之后,每年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7000人以下。2003年事故死亡人数为6434人;2004年死亡6027人;2005年死亡5986人;2006年死亡4746人。

自2002年以来,由于煤炭行业的蓬勃发展,山西的财政收入逐年递增,全省GDP从2002年的290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048.01亿元。山西首次进入全国财政总收入千亿元省市的行列,同时山西也成为财政收入增速全国第一的省份。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2002年,山西共发生煤矿事故184起,死亡矿工501人;2003年,共发生煤矿事故159起,死亡矿工496人;2006年,共发生煤矿事故149起,死亡矿工476人。以上这些公开的数字中,并没有统计许多大大小小不知名的煤矿里那些被隐瞒的死难者 案例分析:

1.事故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事故存在扽问题:这次事故存在严重超层越界开采、下井严重超员、事发后迟报盲目抢救等问题,还可能有通风系统紊乱、火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矿方盲目私救泄漏毒气和严重迟报事故问题导致事故扩大。

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一些煤矿科技水平低、一些地区行业管理弱化,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小型煤矿超层越界、私挖滥采、非法违法生产现象还大量存在;一些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要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煤矿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

第一,非法开采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部分地区对非法开采打击不力,关闭不彻底、监管不严格,导致非法开采、关闭矿井死灰复燃现象屡禁不止,经初步调查,该非法采煤窝点多次被地方政府关闭炸封但又多次死灰复燃,独眼井开采,无风作业,造成瓦斯积聚,井下作业人员吸烟导致瓦斯燃烧,事故发生后两名矿主逃逸,当地公安机关正在缉拿中。第二,部分地区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不规范。煤炭资源整合没有严格执行“先关闭后整合”的规定,一些煤矿在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边施工边生产。

第三,特大瓦斯、煤尘事故多发。一些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还很薄弱,采掘布置不合理,“一通三防”管理混乱,监测监控缺失,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多起特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

2.分析事故发生根本原因:

李毅中在中纪委新闻发布会上谈洪洞矿难五点原因

其一是非法盗采。瑞之源2005年打井的时候就直接越界下钻至九号层,李毅中称其“蓄谋已久”,“矿山下面的巷道三千多米,跟迷宫一样,我们的矿山救护人员下去施救的时候统统迷路”。

其二是违规采煤,以掘代采。该煤矿核定开采量为21万吨,但是去年实际开采50万吨,今年由于煤矿大规模进行检查,该矿实际开工时间仅7个月,但是已经生产超过20万吨。

其三是管理混乱。按规定21人一班的施工队,实际下井人数为128人一班,矿山共有四个施工队,涉及十几个包工头,李毅中称“我们查人数就查了三天才查清”。

其四为矿方盲目私救,有意拖延瞒报。事故本来发生在九号层,52名矿工被困,九号层与二号层之间本身有隔断。但在事故发生后,矿方私派37人下井营救,并打开二号层与九号层之间的通道,导致毒气泄漏,二号层内施工的53人也因此死亡。

其五是疏于监管。李毅中昨日严辞激烈地质问,该矿从2005年施工到2006年开采,“有关部门到底知道不知道?去年一共生产了超过50万吨煤,发票运输这些资料难道完全查不到?能推那么开吗?”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分析事件问题:

一是严重超层越界、非法盗采国家资源。该矿被批准开采2号煤层,却擅自违规布置主斜井至9号煤层。从2005年开始掘进9号煤层,到2006年2月开始出煤。并通过打临时密闭的手段弄虚作假,做假账、假报表,恶意逃避煤矿安全监管、监察。

二是违法违规采煤,9号煤层没有正规采煤工作面,以掘代采,通风系统混乱,无风微风作业,也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事故发生时,9号煤层共有10个掘进头出煤,违规使用非防爆三轮车50多辆。初步分析,瓦斯爆炸发生在非法开采的9号煤层,9号煤层巷道上部有煤尘参与爆炸形成的过火结焦现象。

三是管理混乱、严重超定员生产。该矿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按照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门规定,井下作业人员不得超过61人,但该矿发生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多达128人。并违规转包、以包代管,将井下生产承包给4个包工队,再层层分包。

四是矿方盲目组织施救、蓄意迟报事故。事故发生后,矿方冒险组织人员下井抢救,长达5个小时不报告事故,贻误了抢救时机。由于错误决策、违章指挥,造成次生事故,扩大了事故死亡人数。据了解,井下作业人员和抢救人员大多数没有佩带自救器。

五是监督管理不力。初步了解,该矿在建设时就非法延伸到9号煤层,并长期在9号煤层以掘代采、非法采煤。由于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致使该矿的非法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查处。3.采取措施:

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赵铁锤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下一步按照总局党组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二是落实今年的煤矿关闭计划,规范煤矿的资源整合。三是加强对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监察。四是强化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五是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典型发言:山东煤监局局长王子奇说措施:

(一)抓好学习、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此次学习研讨班工作部署。及时召开全省煤监系统和煤矿企业负责人会议,进行部署;充分利用省内主流媒体,广泛宣传《通知》精神;对《通知》的32条规定,逐条梳理,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把《通知》相关条款纳入监察计划,督促企业落实执行到位。

(二)防松劲、防麻痹,持之以恒地抓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尤其把“瓦斯超限报警不采取有效措施、大雨期间不执行停产撤人制度、重大隐患不及时整改”3种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惩治对象,不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都从严分析、从严处理、从严追究责任。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第三季度突出抓好“雨季三防”工作。大雨或暴雨期间,督促煤矿加强对矿区地表积水动态巡查,对受水害威胁的煤矿井下停产撤人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第四季度严防超能力生产,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和顶板管理监察工作。

(四)完善“六大”保障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撑。普查全省煤矿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讯联络等安全保障系统的现状,掌握真实情况,并登记建档;把安全避险等保障系统作为重点监察内容,确保3年内安装到位率和运行良好率均为100%。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战斗力。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系统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明年重点治理隐患 :

一、严查相失职渎职关人员。目前,“12·5洪洞矿难”已刑事拘留涉案人员35人、逮捕10人,在逃的煤矿实际控制人王东海、法人代表王宏亮已被公安机关抓获;对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立案调查11人。

二、重点抓高危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李毅中称,安监总局已将2008年确定为“隐患治理年”,重点进行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渔业船舶等重点高危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严肃处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表示,目前安全形势仍非常严峻,从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重特大事故查处来看,背后往往存在失职渎职的违法违纪行为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中纪委将全力消除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现象,“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

4.总结原因及影响教训

国家安监总局反思新窑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

主持人: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昨天召开去过安全生产视频调度会。分析反思山西新窑煤矿特别重大事故的教训。

记者:6天前发生的山西省洪洞县新窑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5名矿工死亡,是2006年以来最严重的一起煤矿事故。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说,这家矿在形式上是各种证件都有,是六证齐全,而事实上是五毒俱全,存在多个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第一是越界越层非法盗采,国家批准他开采二号煤层,他却在矿井设计时就把煤仓布置到9号煤层,还弄虚作假恶意逃避监管。就是在这个发生事故的9号煤层,既没有独立通风系统也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监测系统,完全是违规作业,更为严重的是这个矿管理混乱。山西省规定他的井下作业人员每班不得超过61人,但最多的时候却达到447人,他们还违规使用不防爆的54辆三轮车作业,终于酿成事故。李毅中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煤矿安全监管存在着管理缺位、执法不严的明显漏洞,今后对于那些大胆妄为、顶风作案的非法矿主必须要依法严惩。而对于煤矿安全领域的失职渎职行为和腐败现象更是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不过李毅中也坦言要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除了要继续加大安全管理,更需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掉落后的生产能力。他透露,从明年起的十一五后三年我国将充分利用行政和解决手段坚决关闭淘汰掉像山西新窑煤矿这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破坏资源环境的小煤矿,因为只有现代化、规模化的煤炭工业才能实现高效安全的发展目标。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超层越界开采、无证或证照不全擅自生产、关闭矿井死灰复燃、停产整顿矿井擅自恢复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发现的非法、违法违规生产行为,要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严格查处直接责任者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认真查处失职渎职和权钱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发挥企业工会和职工的参与监督作用,鼓励职工、群众和各类媒体举报煤矿非法违法生产现象。

二、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力度。各地区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联合执法机制的作用,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隐患屡整不改的煤矿,坚决关闭违法违规组织生产、超层越界盗采资源的煤矿,坚决关闭破坏资源环境、不符合国家或地方产业政策的煤矿。对已公告关闭尚未关闭的矿井,要立即依法吊销相关证照,按要求在年内必须关实关死,不留后患;同时,要派出专人监督,严防非法生产引发事故。对已批准整合保留的矿井,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排查,先关闭、后整合,规范进入技改程序,对不符合整合保留规定的,必须坚决予以关闭。

三、切实加强“一通三防”管理。严格矿井采掘工作面的部署,按规定减少采掘工作面的数量,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可靠。所有煤矿都要实行分区通风,严禁不合理串联通风,杜绝无风、微风作业。要加强矿井通风设施的管理,确保采区和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严格按规定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并加强系统维护,确保可靠运行,瓦斯超限必须能够及时报警、断电,加大瓦斯抽采工作力度,做到先抽后采、不抽不采,坚决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发生。

四、切实加强劳动组织管理。要认真落实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对多水平、多采区同时生产的矿井,要按规定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仍达不到劳动定员要求的矿井,必须压产减人。要合理安排作业工序,严禁交叉作业。除带班人员和要害岗位、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外,严禁其他人员在采掘作业现场交接班。严禁在井下使用非矿用机电设备和非防爆机动三轮车。

五、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力度。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公安、监察、工商、环保、电力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根据辖区内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针对冬季生产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煤矿资源管理,加强对生产矿井、新建矿井、技改矿井的安全监管、监察。要坚决防止麻痹松懈、盲目乐观,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抓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严密防范瓦斯、透水、火灾、煤尘、顶板等事故灾害,确保安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司室研究,对事故的抢救和善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全力以赴组织事故抢救工作,核实下井人数,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抢救被困人员。

二、事故抢救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井下瓦斯等有害气体情况,制定严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扩大。

三、以煤矿“一通三防”为重点,加强瓦斯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四、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全国煤矿安全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大煤矿安全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开采、死灰复燃的矿井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五、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5.河南煤监局常务副局长薛纯运就2008年全省煤炭事故处理情况答记者问

记者:在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对涉及瞒报事故、失职渎职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是如何严肃查处的?

回答:应该说这些年对打击瞒报事故的现象、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以及失职渎职等问题,采取的力度越来越大。

首先,我们国家已进一步完善了惩治瞒报事故的法律体系,把瞒报事故作为犯罪列入了刑法修正案六,也就是说瞒报事故行为,如果情节严重要追究有关责任者的刑事责任。同时在有关法规和部门规章中都对瞒报事故行为作出了责任追究的规定。其次,我们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社会大众等对煤矿瞒报事故行为进行举报。对于举报的煤矿瞒报事故行为,我局都责成有关部门认真进行核查,核查清楚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让瞒报事故的行为无处藏身,如过街老鼠。这些年来,一些煤矿瞒报事故的行为往往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披露才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使事故责任者得到了应有的处罚。在此,对各家新闻媒体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监督表示感谢。最后,我们把查处煤矿事故背后的腐败和失职渎职问题纳入事故调查工作中,在每一起煤矿事故调查工作中都要认真地查清事故背后有没有腐败和失职渎职问题,一经查实,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记者:由于非法、违法造成的煤矿事故占事故总量的大多数。对解决这一影响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重大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

回答:你这个分析应该说是客观的。因为很多煤矿事故,特别是一些重、特大事故,经过事故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大部分都是由于非法、违法生产而导致的,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重、特大事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一是继续加大对煤矿整顿关闭力度,提请省政府建立煤炭资源整合部门联合执法和工作协调机制,依据国务院第446号令和省政府豫政[2005]48号文件,从重从快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同时,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度。二是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兼并改造小煤矿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国有大矿对小煤矿进行技术改造。三是督促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对资源整合矿井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资源整合矿井技改期间偷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四是国有重点煤矿企业资源整合的矿井要按照国有大矿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统一任命“五职”矿长,防止重生产轻管理;对于管不住的整合矿井,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应提请政府依法关闭。

记者: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履行对煤矿安全的监察执法权,具体都从哪些方面对煤矿安全进行监察执法?

回答: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 》(国办发[2004]79号)和国家总局批复的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三定”方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行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能,主要职责是:1.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2.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3.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和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4.负责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5.组织煤矿事故的调查处理。

国家监察不同于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日常性监督检查,不是全覆盖的,不是全天候的,不是全过程的,而是有重点的、阶段性的和专项性的监察。国家监察强调监察对违法生产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震慑作用,强调监察的示范带动促进作用和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作用。国家监察更侧重事后惩戒。

记者:如何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举报情况如何?

回答:在这方面,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研究探索,而且把建立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机制作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不断地加以推进和完善。比如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上,我们专门设立了举报电话(0371-63936993、63921789),而且还可以网上举报,举报一旦核实,我们还要给予举报人必要的奖励。2008年,我们共接到举报95件,做到100%受理,其中20件为事故隐患举报,75件为事故举报,我们及时下达核查通知书。核查结果:其中14起举报经核查属实,53件经核查不属实,28件正在核查。

2009年一季度接到举报5件,其中1起事故经查属实。瞒报事故的查处,维护了法律的尊严,震慑了隐瞒不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不法行为,依法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川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局长林书成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记者问]:在2009年的6月22日的18时许,四川省剑阁县普安镇河东街35号发生一起天然气爆炸致人伤亡事件,请林局长介绍一下这件事情的处理情况。

[省安监局局长林书成]:这个事故当地政府及时介入调查,现在的焦点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作为发生事故的家庭住户有一些异议。严格的讲,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应该是属于一个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的责任认定,业主认为燃气公司有责任,但当地的公安消防认定责任方是在住户。这里有一个分歧。这个不要紧,网友的情况反映上来以后,我们已经责成广元市安监局和剑阁县安监局进一步进行核查。这位网友对自身权益受到影响的时候想到能够找安监部门,反映到我们这里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依法进行申诉以及提出复议。我们下一步会关注这件事情,直到调查清楚,给社会以及受害者以及有关方面一个满意的答复。

[记者问]:现在煤矿经常出事,我省对煤矿是怎样监管的呢?特别是对那些不正规的小煤矿,有什么整改措施呢?

[省安监局局长林书成]:煤矿事故应当说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这两年百人以上的事故多数都是煤矿的矿难。我们省小煤矿比较多,在煤矿的监管上,从监管的方式上有地方监管和国家监察两种形式。县以上人民政府都有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进行监管,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监管。四川煤监局有五个分局进行监督,代表国家对这些煤矿的安全监管进行监督。当然监管也好,监督也好,都是外因,重要的是让煤矿企业通过内因去起作用,通过自主的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办矿的管理水平这三个方面去着手。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这几年通过安全整治,一批小煤矿上了机械化,效率提高了,用人减少了,办矿水平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周期也比较长。我们现在有三千多天没有出过事故的煤矿,有一批1000多天(没有出过事故)的,就是说有三年多没有出事故的,五年没有出事故的。当然参差不齐,灾害程度不一样,小煤矿仍然很多。从省政府层面下一步还将加大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进行关闭,通过关闭淘汰一批落后的、安全条件差的煤矿来改善现状。

5.细节资料 什么是瓦斯爆炸

矿井瓦斯爆炸是一种热一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当爆炸混合物吸收一定能量(通常是引火源给予的热能)后,反应分子的链即行断裂,离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也叫自由基)。这类游离基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成为反应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一个游离基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再产生两个或两上以上的游离基。这样循环不已,游离基越来越多,化学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就可以发展为燃烧或爆炸式的氧化反应。所以,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

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什么叫瓦斯突出事故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程远平教授说,中国95%以上的煤矿都是地下开采,瓦斯爆炸、火灾、水灾、顶板冒落等事故因而多发,而瓦斯爆炸是其中最常见的。煤矿生产中按瓦斯涌出量和瓦斯动力现象将矿井分成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个级别。

瓦斯突出是一个灾害的专用术语,是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煤层中形成了在地应力作用下,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使软弱煤层突破抵抗线。

什么是煤矿的非法越层开采?

越层越界开采:采掘范围超出本矿《采矿许可证》(副本)上载明的矿界、可采煤层。因为煤矿生产多为多层煤层,采矿权划分除了平面上的井田边界外,还有垂直方向上的划分,即煤层的划分,比如小矿井受生产技术装备水平限制,多开采浅部煤层,深部煤层开采需要大的投资、技术装备等许多因素,所以多为国有大型矿井。盲目救援导致事故扩大的问题:

1.避免盲目救援,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做好矿井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矿井初期事故。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2.加强旷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习是应急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事件细节(随便看看):

“什么六证齐全,是五毒俱全!”9日上午在召开的国务院山西省临汾市洪洞“一二·五”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成立大会上,国家安监局局长李毅中气愤地说。

“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二000年改扩建,二00四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核定年生产能力为二十一万吨,但从实际产量来看,仅去年产量就达五十多万吨,今年七个月的产量就已经超出年核定生产能力。”

李毅中从初步了解的情况中指出,该矿被批准开采二号煤层,但却在矿井设计时就把煤仓布置到九号煤层,将主斜井打到九号煤层。九号非法煤层从二00五年开始掘进,二00六年二月开始生产,并通过井下打钢质门、煤灰掩盖制造临时密闭假象,还在井上图纸和资料弄虚作假,恶意逃避安全监察监管。

此外,九号煤层从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及自然倾向性鉴定;没有正规采煤工作面,完全是以掘代采;没有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属无风微风作业,没有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矿工大多数没有配备自救器。

据查,事故发生时,九号煤层共有十个包工队在十个掘进头出煤,而且初步查明在九号煤层违规使用非防爆机动车多达五十四辆。

“这是引发爆炸的潜在发火点。”李毅中一语中的。

“该煤矿不仅非法盗采,而且管理混乱、严重超员。”

据了解,按照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门规定,该矿年核定生产能力二十一万吨,井下作业人员每班不得超过六十一人,但全矿井下工人多达四百四十七人。发生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多达一百二十八人,严重超定员生产。

李毅中还说,不仅如此,该矿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将井下生产承包给来自河北、重庆以及当地的四个包工队,而后又层层分包。事故发生后,在核查矿井人数时竟没有找到一份全矿的职工花名册。

《山西人不愿再见李毅中》——这一出自新闻媒体的标题,却直接道出了山西人的心声,但回想新窑煤矿从非法掘进到事故发生,两年多的时间却始终没有得到发现、查处。

再回想二00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尧都区余家岭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二十六人);五月五日蒲邓煤矿特大瓦斯爆炸(死亡二十八人);十二月五日洪洞县新窑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死亡一百0五人)。这三起矿难都发生在山西临汾市。

第四篇:煤矿重大事故案例

一、华源矿业有限公司“8.17”洪水淹井事故

(一)矿井基本概况

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1957年投产,2004年3月破产改制重组,独立运营。公司性质为股份制企业,总股本全部由参与重组的员工出资,公司组建时,股本构成中高层管理人员占10%,中层管理人员占20%,员工占70%。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78万吨/年,立井、斜井混合开拓,共有三个立井、皮带斜井、东都立井和二个风井,设-210m、-450m和-860m三个水平。事故灾难发生前,-210水平生产已基本结束,-450水平为生产水平。-860水平正在开拓。该矿共有4个采区,分别为:-210水平四采区、-450水平一采后组下山采区、-450水平八采区、-450水平九采区。布臵4个采煤工作面和12个掘进迎头,该矿井最大垂深1117m,工作面距井口最远距离11099m。

截止2006年底矿井保有资源储量3477万吨,可采储量543万吨,矿井可采煤层有2、4、6、11、13、15煤层,实际开采煤层4、6、11、13煤层,其中:4煤层厚1.8~2.2m,平均厚2m,6煤层厚0.8~1.05m,平均厚1.00m。11煤层厚为1.60~1.90m。

地质报告预计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正常涌水量863m3/h,最大涌水量1122m3/h,矿井实际平均涌水量573m3/h。矿井为分级接力排水。-210m排水泵房安设9泵5管,水仓容量为5100 m3,最大排水量3150 m3(D450-60×7型水泵3台,D450-60×8型水泵6台;Φ219mm排水管2趟,Φ273mm排水管2趟,Φ325mm排水管1趟)。-450m排水泵房安设5泵2管,水仓容量为5380 m3。(D450-6×5型水泵5台,Φ273mm排水管2趟)。-450m水平以下一采后组在-700m

3安设2泵2管,水仓容量为360 m(DM85-45×7型水泵2台,Φ159mm排水管,Φ219mm排水管各1趟)。九采在-671m安设3泵2管,水仓容量为221 m3(DA1-100×10型水泵2台,100D45×7型水泵1台,Φ159mm排水管2趟)。

(二)事故灾难发生经过及抢险救援过程

1、事故灾难发生经过

2007年8月16、17日,新泰市连续两天集中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流经华源矿区的柴汶河水位暴涨漫过河岸,漫溢的洪水冲蚀河岸,掏空基础,冲开约65米的决口,冲入落差约5米的岸外低洼处,在洪水强烈冲刷作用下,形成三个集中溃水点溃入井下。

8月17日14时30分许,正在巡查水情的华源矿业有限公司技术科副科长接西都煤矿电话,称柴汶河岸洪水外溢,立即赶往现场,并向调度室值班员报告险情。14时31分,-210m水平残采轨道绞车房绞车司机汇报残采轨道出水,立即向副总经理张灿君、总工程师谢清孝、调度室主任娄元彪、副主任庄和东汇报。张灿君接报告后,当即安排-210m水平残采轨道绞车房人员在绞车房待命等待救援,-210m新四采区及-450m二采下山采区其他人员撤至-450m水平。14时54分,-450m水平通防工区报告一采后组总回发现水情,张灿君安排-450m水平一采后组及-860m延深区域人员撤离。16时46分,因-450m水平水流大,猴车无法运行,张灿君安排-450m水平所有人员向东都方向撤离,与八、九采区人员一起沿-160m轨道上撤。

17时左右,总经理徐勤玉等4人从井下去张庄方向查看撤人情况,遇到从张庄方向撤离的王奎涛等20余人,一起往东都方向撤离。17时30分左右,徐勤玉等人连同八采、九采撤离人员一起撤到-160m轨道下车场。徐勤玉安排其他人员立即升井,留下4人与自己在-160m轨道下车场三岔门处等待其他撤离人员。19时左右,张庄井区域各地点通讯中断,徐勤玉等5人一边观察水情,一边等待,20时50分,没再发现后续撤离人员,最后从东都井升井。此时已淹没-860米、-450米水平。

23时05分,-210m水平泵房氧气含量不足,按指挥部的要求关闭了泵房防水闸门,保持强排。因水势过大,在泵房排水的16人及救护队员被迫从管子道撤离。18日凌晨1时30分,-210米水平被淹。19日7时30分,井下水位升至+92.6m,矿井被淹。该矿井最大垂深为1117米,工作面距井口最远距离为11099米,由于溃水流量大、速度快,水流湍急,增加了撤人难度,当班井下作业人员756人,有584人安全升井,172人被困井下遇难。

2、事故灾难抢险救援过程

事故灾难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郭伯雄军委副主席相继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调集设备和人员,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尽一切努力抢救井下被困人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同志立即带领有关人员连夜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山东省委、省政府接到事故灾难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省委书记李建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敏,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省军区司令谈文虎,省武警总队队长戴肃军,省有关部门领导带领有关人员以及泰安市、新泰市和新汶矿业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迅速赶赴现场,成立了由姜大明同志为总指挥的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在国家安监总局的具体指导下,果断采取“堵、“排”、“救”、“停”的抢险救援措施。紧急调集解放军、武警官兵、当地干部群众和煤矿职工6700余人一起全力以赴封堵决口,在约65m宽的垮塌处,共下沉载石卡车27辆,船舶1艘,投入铁笼480个、编织袋20余万只、土石方2万立方米。至19日凌晨3时38分,经过36小时紧张抢险,决口成功堵住。同时,在国家安监总局的协调下,先后从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调集14台大流量高扬程水泵,从胜利油田调集了4台高速钻机,加快矿井排水。调集了3个矿业集团公司7支救护队伍、黄河河务局2支抢险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为防止上游水库垮坝,指挥部连夜紧急撤离了柴汶河两岸低洼处20万村民,组织沿柴汶河低洼处的矿山全部停产撤人。至10月14日,累计排出水量622万立方米,矿井水位为-85.89m,与最高水位相比下降了178.49m。

(三)事故灾难发生的原因

经气象、水利、地质和采矿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溃水矿井周围的地形地貌进行GPS测量,对溃水通道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查阅了水利、地质、气象、采掘工程等方面的资料,对事故灾难前后当地的降雨量,柴汶河上游洪水汇集情况,河道行洪能力,河岸决口处地形地貌和岩石特征,溃水区域的地表特性、地层岩性及溃水通道的形成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总的认为,导致这起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主要原因为:

一是突降暴雨。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新泰市降水明显增多,降水量为192.2mm,较常年多一倍,16日4至18日6时,柴汶河上游又突降大暴雨,降水量为262.3mm,三天降雨量为50年一遇,而且主要集中在17日2时至15时,这一时段降雨量占本次降雨量的70%,为70 年一遇。二是山洪暴发。柴汶河上游北、东、南三面环山,土层薄、地表植被不发育,水土保持能力差,加之地形坡度大,大面积出露的古老变质岩持水能力差,降水易于汇集,雨水汇集后流速湍急,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大,导致山洪暴发。

三是河水猛涨。山洪暴发后,17日9时柴汶河上游东周水库在水位比汛末允许蓄水位低0.07m时,开始泄洪,14时30分达到最大泄洪流量538 m3/s,水库下游降水通过渭水河、平阳河、东周河、东干渠、西都冲沟等汇入柴汶河,最大洪峰流量1840 m3/s,大大超过柴汶河的行洪能力1089 m3/s,导致柴汶河最高水位超过河岸高程0.85m,洪水漫溢。

四是河岸决口。柴汶河河岸决口处位于磁莱铁路柴汶河大桥上游335 m处左岸,该处多河交汇同时来水,流量大、流速快,水流紊乱湍急,对河岸形成强烈冲刷剥蚀;该处河岸地层以砂性土为主,结构松散、粘结性差、透水性强,易渗漏,容易被流水侵蚀。洪水漫溢后,很快将河岸基础掏空,最终被冲开65m决口,洪水冲入落差约5m的岸外低洼处。

五是洪水淹井。河岸决口后,洪水巨大冲刷力造成约4.4万立方米的冲刷区,形成了三个集中溃水点:第一个在冲刷区的西南端,形成了直径约50米、深度10米左右的锅底状塌陷坑,其坑底明显见到地层断裂下陷;第二个在冲刷区的南端,形成了一个直径为80米、深6-8米的塌陷坑;第三个是水流在通过废弃砂立井周围受阻时,形成强大涡流,将砂立井井筒周围剥离近12米深,形成约60米长、30米宽、10米深的塌陷坑。洪水通过三个集中溃水点沿空洞裂隙进入井下。溃入井下的水量约1260万立方米,砂石和粉煤灰约30万立方米,导致淹井。综上所述,华源矿业公司“8.17”溃水淹井事故灾难是一起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二、枣庄市薛城区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7.6”重大火灾事故

2011年7月6日18时45分,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防备煤矿)井下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50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张德江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副局长兼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树鹤等领导同志连夜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省委常委、秘书长王敏等领导同志和有关厅局负责人以及枣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副省长王军民同志为总指挥的防备煤矿“7.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省市联合指挥部。在抢险救援期间,副省长郭兆信、省长助理周齐、吴鹏飞以及山东能源集团、枣矿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一直在现场参加指挥抢险救援。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并经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同意,成立了由山东煤矿安监局局长王端武任组长,山东煤矿安监局、省监察厅、公安厅、安监局、煤炭工业局、总工会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防备煤矿“7.6”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邀请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聘请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协助事故调查。

在有关部门、单位的配合下,事故调查组经过调查取证和技术分析,查清了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和整改防范措施。

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办公会议二次审定,11月8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此起事故进行了正式批复,主送山东省人民政府。11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收到批复,现省政府正在准备下发文件,对事故进行处理。

(一)事故单位概况

防备煤矿隶属于山东安泰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集团)。安泰集团前身,山东安泰煤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2009年11月,薛城区政府以薛政发„2009‟57号文件批准安泰煤业有限公司由薛城区直接管理,承担所属煤矿安全管理责任。2010年8月,改为安泰集团,下属独立核算单位6个。其中,生产矿井4个,分别为防备煤矿有限公司、夏庄煤矿有限公司、二一五煤矿有限公司、二一五煤矿有限公司西井。企业核定生产能力63万吨/年,2010年生产原煤57万吨。2011年1-6月生产原煤25.5万吨。安泰集团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防备煤矿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1984年建井,1986年3月1日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2010年6月完成技改,技改后设计能力15万吨/年。2010年7月16日通过了山东煤监局鲁南监察分局安全设施验收,2010年10月通过了省、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竣工验收。2010年生产原煤6.2万吨,2011年1-6月生产原煤4.6万吨。全矿现有在册职工486人,其中原煤生产职工324人。

矿井井田南北走向长0.79km,东西倾斜宽0.79~1.2km,面积0.74km2。本区煤系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群,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6层。现开采煤层2、14层,2煤为复采煤层,煤厚0.6-5.6m,14煤厚0.5~1.6m。2010年末剩余保有储量489.17万吨,剩余可采储量98.82万吨。

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多水平上下山开采。事故前,-117水平开采井田西部14煤1400采区,-250水平开采井田东部2煤2500采区。1400采区布臵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2500采区布臵4个掘进工作面。

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井进风,副井回风,总进风量为2840m3/min,总回风量为2968m3/min。2煤开采区域通风系统为一进一回,进风量1178m3/min,回风量1236m3/min。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3m3/min,相对涌出量2.54m3/t。2煤、14煤属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六个月。矿井安装了KJ76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008年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与薛城区煤炭局联网。安装使用了KJ289-K入井人员定位系统、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瓦斯智能巡检系统和语音报警系统。

矿井供水、消防和防尘系统。矿井地面有2个静压水池,其中,一个位于工业广场东部,水池容积200m3;另一个位于风井上井口附近,水池容积50m3。井下消防与防尘供水共用同一管路,井下管路按规程要求安装到各采掘及其他作业地点,其中,矿井主要大巷采用2吋钢管供水,采掘工作面采用1吋钢管供水。

矿井压风系统。矿井压风系统采用地面集中和井下局部相结合的供风方式,地面安装2台空气压缩机,分别为L-11/7型、配用65kW电动机;VF-10/7型、配用55kW电动机。通过φ80×6无缝钢管送至井下分风点,再至各用风点。井下2煤431运输下山底部车场与250平巷交叉口处安设1台9m3/min的移动式空气压风机。该空气压缩机于2009年11月下井,平时较少使用。2011年6月上旬,为供251正巷掘进使用,将空气压缩机由250平巷和251正巷交叉口往里拐弯处挪至431运输下山底部车场与250平巷交叉口处。该处巷道为梯形断面,上净宽2.2m,下净宽2.7m,净高2m。采用工字钢棚加木背板、竹笆和石棉瓦背帮背顶支护,处在进风风流中。

事故当班下井共91人。其中,1400采区入井人员55人全部安全升井;2500采区入井人员36人,8人安全升井,28人被困。

(二)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善后情况

2011年7月6日13时,防备煤矿各班组召开班前会,安排任务后下井工作。17时,机电科副科长吴丕磊接到井下电话告知,431运输下山底部车场与250平巷交叉口处空气压缩机发生冒烟,随后安排机修工赵中元前去修理。赵中元到达现场时,空气压缩机已经停止运行,便将风包和调节阀之间的铜管卸下检查,发现管路被积炭堵塞,用铁丝捅通后装上,启动调试,观察10多分钟后离开上井。18时40分左右,2500运输下山绞车司机胡乐瑞和把钩工彭明正、张峰、陈秀群发现431运输下山底部车场与250平巷交叉口处有烟雾,以为是空气压缩机漏气,遂到2500采区变电所,胡乐瑞和值班电工胡安礼分别将两路馈电切断。此时,空气压缩机处烟雾加大,5人沿回风巷撤离。在回风巷遇到2500回风下山绞车司机闫伟和把钩工赵德明、陈安华。胡乐瑞和彭明正让其他人原地等待,二人沿回风巷经联络巷绕到431运输下山底部车场处查看,发现空气压缩机已经着火(尚未引燃附近巷道顶板及两帮的竹笆和木背板),立刻让431底部车场躲避硐室内的把钩工杨勇打电话向调度室汇报,时间约18时45分,这时听到空气压缩机方向传来一声巨响,所有人沿431运输下山迅速撤离。胡乐瑞、胡安礼2人又到431运输下山顶部绞车房各拿1个灭火器,返回空气压缩机旁灭火(距离空气压缩机最近约5m)。此时,看到空气压缩机附近钢棚上方和两帮的竹笆和木板也都起火。胡乐瑞等人用灭火器灭火未能控制火势。

约18时45分,调度员秦枭接到事故汇报后,向矿值班领导杨成宝进行了汇报,未用矿井通讯电话通知井下撤人。19时,矿值班领导杨成宝发现副井出现烟雾,到调度室后,通知在井下带班的副矿长杨成春及在井上的副矿长范光法分别到着火点组织施救。范光法、杨成春得知空气压缩机着火后,分别带人到着火点附近支援灭火,但未能有效控制火源火势。19时30分,矿总工程师卢庆文通知了在家中的矿长王绍平,王绍平随即向安泰集团副总经理陈秀亭进行了汇报,20时左右到达矿调度室,询问了有关情况。20时22分向枣矿集团救护大队求援,20时32分向薛城区煤炭局进行了汇报。20时30分左右,14煤区域人员因井下停电陆续撤出升井。

枣矿集团救护大队接到召请电话后,先后派出3个小队于21时10分到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随后,省、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迅速赶赴现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省市联合抢险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组、技术专家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安抚善后组、宣传组等工作小组,制定了事故抢险救援实施方案,调集全市及各方力量全力组织施救。枣庄市、薛城区公安、武警全力维护矿区治安和保障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事故初期救援阶段,采用反风和直接灭火。二是采用密闭控制、压注阻燃材料和注水等快速灭火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火势发展,新打通救援通道。三是救援通道贯通后,未形成有利的救援条件,用调风方法控制火区已无法确保灾区救援救护队指战员的安全,7月22日,抢险救援省市联合指挥部决定采取封闭火区的方法,转入灭火救援。事故抢险救援从7月6日18时45分开始,截止7月22日14时,历时17天,先后出动了枣矿、兖矿、新矿、淄矿、肥矿集团5支矿山救护大队,41个小队,545名救护指战员参加抢险救灾。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由于灾区条件极为复杂,造成3名救护队员因高温中暑牺牲。

事故发生后,经枣庄市政府核实井下共有28人被困。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生命迹象识别专家组的评估意见,8月30日枣庄市政府确认防备煤矿井下被困矿工28人全部遇难。为全力做好被困矿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安泰集团、防备煤矿于7月31日前,与28户被困矿工家属签订了赔偿协议。至此,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结束,社会秩序稳定。

(三)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直接原因

空气压缩机着火,引燃用于巷道支护的竹笆和木板,进而引燃煤炭,并形成大面积的火区,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二)事故性质

经调查取证、技术分析,认定此事故为一起责任事故。

第三讲 事故教训

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一)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范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多年来,山东省末发生重大洪涝灾害,近几年来也没有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产生了麻痹松懈思想,政府和企业的两个主体责任在某些环节没有得到坚决、全面地落实,抓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而正是这些基础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不落实,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造成洪水淹井人员伤亡。

(二)对严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重视不够,缺乏防范。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和企业之间对自然灾害的发生缺乏有效、快捷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运机制,气象预报、防洪预警和灾害预防机制不够健全,手段落后,应对暴雨和山洪的防汛方案措施针对性不强。对自然河道的危险河段排查不够,尤其是对曾出现过险情的区段没有采取有效整治和监控措施,行洪河道堤岸不稳固,承载能力低。河道汛期巡查工作不落实,没有及时发现险情。

(三)设备把关和岗位值守不严

1.防备煤矿非法使用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合格证、无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空气压缩机;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测检验;违规放臵在周围存在可燃物品的巷道内。

2.事故当班井下空气压缩机司机脱岗,发生火灾后没能立即采取停机和灭火措施。

二、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改制以来,华源矿业公司末向上级有关部门主动反映和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可能给矿井安全造成的危害,对水库、河流可能发生泄洪、河岸溃口给矿井安全带来的威胁,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应急预案不完善,矿井防洪预案中汛期险情不全,抢险措施针对性不强,没有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应急措施。企业没有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省政府及省安委会关于灾害性天气停产撒人的要求。8月17日,即使数次接到上游水库泄洪通知的情况下,仍安排正常生产。事故发生时,井下作业人员比有关规定多61 人,再加上151名检修人员,增加了事故灾难的遇险人数。发现井下透水后,没有及时做出一次性撤离升井的决定。而是分三次下达撤人命令,延误了部分人员的最佳撤离时机。事故灾难发生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立即上报,贻误了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抢救的时机。

(二)防备煤矿应急措施不力,没能采取果断、有效的撤人措施。从7月6日18时40分发现空压机冒烟,到20时22分向枣矿集团救护队求援,历时1小时42分,撤人措施不落实,致使2500采区28人被困。没能组织有效灭火;未向专业救护队及时求援,致使火势失控。

(三)煤矿安全管理混乱。防备煤矿未建立空气压缩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安泰集团隐患排查不到位;驻矿安监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防备煤矿井下旧空气压缩机安设在有可燃物的巷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发现,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中失察。

三、防范监管不到位

(一)对严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重视不够,缺乏防范。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和企业之间对自然灾害的发生缺乏有效、快捷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运机制,气象预报、防洪预警和灾害预防机制不够健全,手段落后,应对暴雨和山洪的防汛方案措施针对性不强。对自然河道的危险河段排查不够,尤其是对曾出现过险情的区段没有采取有效整治和监控措施,行洪河道堤岸不稳固,承载能力低。河道汛期巡查工作不落实,没有及时发现险情。

(二)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措施不到位,力度不够。当地政府对河道中树木和障碍物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力度不够,治理不彻底,直接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华源矿业公司对于历史上采砂形成的洼地及其积水这一隐患对井下作业的危害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多次下达的隐患整改指令落实不到位,仅限于填平使之不再积水,没有针对该位臵地质条件复杂而采取根治措施,同时,也没有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当地有关部门对历史上煤矿私挖乱采造成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给矿井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

四、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

(一)河砂和煤炭资源管理存在漏洞。对溃水区内的河砂资源,当地政府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有关部门也没有依法行使相关职能,查处整治力度不够。对过去存在的煤矿违法违规超层越界开采破坏防水岩层,滥采保安煤柱等行为底数不清,整治力度不够,同时存在多个煤矿在同一井田范围内开采的状况,给矿井埋下重大隐患。

(二)对破产改制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清,安全生产管理弱化。华源矿业公司由新矿集团张庄煤矿破产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后,泰安市面上人民政府确定“破产改制重组的山东华源矿业公司仍由新矿集团公司管理”,新矿集团公司以与华源矿业公司无资本联结关系等情况为由,制定了《关于华源矿业公司作为新矿集团松散层企业管理的通知》,对华源矿业公司的管理采取一事一议及“不告不理”的原则,在安全管理方面,仅负责上级有关安全生产通知的下达,末与华源矿业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末对华源矿业公司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考核,也没将这种管理方式,尤其是末将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书面告知泰安市政府。2006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明电[2006]35号文件明确规定,“关闭破产后新重组为非国有企业且继续从事煤炭开采的,其安全监管职责由企业所在地政府负责”,泰安市政府和新矿集团均未就落实华源矿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采取措施,造成了华源矿业公司安全生产监管的主体不清、实际监管缺失。

(三)防备煤矿应急措施不力,没能采取果断、有效的撤人措施。从7月6日18时40分发现空压机冒烟,到20时22分向枣矿集团救护队求援,历时1小时42分,撤人措施不落实,致使2500采区28人被困。没能组织有效灭火;未向专业救护队及时求援,致使火势失控。

(四)煤矿安全管理混乱。防备煤矿未建立空气压缩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安泰集团隐患排查不到位;驻矿安监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防备煤矿井下旧空气压缩机安设在有可燃物的巷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发现,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中失察。

(五)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力。枣庄市及薛城区煤炭工业局对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监管部门对防备煤矿使用旧空气压缩机并安放在有可燃物的巷道中等问题失察。

(六)各级政府未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工作存有漏洞。陶庄镇政府对驻矿安全督查员未认真履行职责的问题监督检查不力;薛城区政府对有关职能部门和陶庄镇政府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督促指导不力,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

(五)对策措施和建议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强化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安全监管责任,领导干部和监管工作人员要敢于负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要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关系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关键岗位,要配强干部和管理人员,确保有人负责、有得力的人负责、能负得了责。特别是要落实好煤矿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真正履行好下井带班领导的岗位责任。2、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员十项应急处臵权》 为切实提高煤矿安全应急处臵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在关于授予煤矿调度员十项应急处臵权的通知(鲁煤安调„2009‟218号)中,制定下发了《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员十项应急处臵权》。

煤矿调度人员值班期间,接到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报警或基层区队、安检员、瓦斯检查员和汛期地面巡视员等汇报时,凡涉及下列险情之一的,不需请示领导,有权下达某个生产区域或整个矿井立即停止生产,撤离作业人员的调度指令,然后再按规定向值班领导和矿长以及上级部门汇报。

1、汛期本地区气象预报为降雨橙色预警天气或24小时以内连续观测降雨量达到50mm以上;或受上游水库、河流等泄洪威胁时;或发现地面向井下溃水的;

2、井下发生突水;或井下涌水量出现突增、有异常情况,危及职工生命及矿井安全的;

3、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火灾、冲击地压等事故的;

4、供电系统发生故障,不能保证矿井安全供电的;

5、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不能保证矿井正常通风的;

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出现报警,情况不明的;

7、煤层自燃发火有害气体指标超限或发现明火的;

8、井下工作地点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

9、采掘工作面有冒顶征兆,采取措施不能有效控制;或采掘工作面受冲击地压威胁,采取防冲措施后,仍未解除冲击地压危险的;

10、有其他危及井下人员安全险情的。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煤炭企业要立即作出部署安排,煤矿调度室必须有本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值班调度员在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产撤人的授权书,授权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值班调度人员正确行使以上十项授权,不论现场是否发生灾害(难),事后,任何领导不得追究值班调度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煤矿安全事故案例

顶板事故案例 案 例(一)2011年2月7日,某公司发生一起顶板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1年2月7日夜班,班长赵某用综掘机割好一排。当时090705掘进工作面回风顺槽顶板破碎,必须迅速支护,班长赵某和郭某、蒋某刚用锚杆机打好一根顶锚杆,钢带和金属网调整好后,准备安装第二根顶锚杆,李某看见顶板有随时掉渣的可能,准备连接顶网,就在此时破碎的顶板上有一块渣从未连好的顶网间掉下,砸向李某,李某虽及时躲避,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顺着坡就往下滚了几圈正好碰在一块矸石上,工友们及时护起李某,但发现其当时手脚无力站不起来,后及时护送出井,经医院诊断为环齿关节脱位,脊髓损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李某个人安全意识不强,在未执行“敲帮问顶”的情况下就

开始联网,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赵某安全意识淡薄,敲帮问顶未彻底,没有及时使用临

时前探梁支护,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3、现场施工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是导致事故 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李某未执行敲帮问顶,违反作业规程的规定,对事故应负直

接责任。

2、班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对事故应负

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工作面在支护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必须彻底,找掉危矸活石。

2、要使用好前探梁临时支护,并背实接顶严密。

3、加强培训工作,搞好安全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和

业务水平。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这一事故,使我们认识到“敲帮问顶”的重要性,操作人员要彻底的处理顶板和两帮的活矸(煤)。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顶板和两帮及周围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 例(二)2010年3月15日,某矿发生顶板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0年3月15日,刘某(组长)在接到任务后带领张某(事故本人)等6人在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煤作业。中午1:30左右,由于工作面倾斜大顶板破碎在煤机采煤后,前移支架支护空顶时顶板垮塌,为了让工作面整齐,在支架前移时必须将顶板垮塌部分用棚板填实再升起支架,刘某安排张某往顶板垮落处填棚板,张某站在溜槽上背向煤壁往上填棚板,此时从顶板垮落处掉下一块400mm*200mm*150mm矸石来把张某扑倒,其头部碰在溜槽上,刘某组织人员及时护送出井,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1、刘某、张某违章操作,冒险作业,顶板破碎地段未及时支护,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刘某、张某安全意识淡薄,冒险作业、自我保护能力差,互保联保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该队平时管理不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防范措施

1、在工作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工作,不准违章操作。

2、加强对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增强自主保安能力。

3、做好互保联保,尽职尽责,不违章蛮干,确保安全生产。

4、要保证支护强度,液压支架、单体支柱初撑力符合要求,不空顶作业。

四、事故教训和感想

此次事故是由于顶板破碎压力大,并且没有及时伸出护帮板护住煤壁造成的。职工自主保安能力差,队领导没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落实到位,对待安全工作说的多,落实的少。安全工作只有真抓严管,把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减少事故发生。

井下案例(一)2012年3月26日,某公司井下发生一起运输事故。2012年3月26日三班,当班带班长张某安排组长王某带领乔某等三人从采区泵站处往采区回风顺槽中部拉运630镏槽,并强调绞车司机乔某开车时注意把钢丝绳缠好。拉运时人员要注意安全。

12:30分左右,拉运人员到达采区泵站处,组长王某让司机乔某到采区回风顺槽中部开绞车,拉到绞车前码放好。4:40分左右,第三片溜槽沿回风顺槽拉入3米时绞车停止。组长王某再次发信号,但绞车仍未开动,第三次发信号过程中,看到绞车司机乔某捂着右手从回风顺槽跑下来,发现乔清林右手中指受伤。

经调查,在拉运第三片溜槽时,绞车司机乔某发现绞车滚筒余绳松动,便在绞车启动的情况下,人站在绞车前用手拉紧钢丝绳企图把钢丝绳缠紧。钢丝绳上有毛刺,将本人手套勾住,将手卷向滚筒。情急之下,乔某迅速将手向外拉,但仍被缠进的钢丝绳将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处压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

绞车司机乔某违章操作是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二)间接原因

1、在操作前,组长王某未强调拉运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该队未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学习。

三、防范措施

1、要加强本队员工《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尤其是要加强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杜绝违章操作。

2、要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在安排工作任务时要强调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机电事故案例 井下案例(一)2012年10月17日十六点班,某煤矿发生一起煤机滚筒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2012年10月17日十六点班,当班电工李某在普采工作面检修,在20:50分左右时,看到煤机滚筒绞入铁丝网就停了煤机滚筒,急于处理未能按照规程操作要求打开煤机离合器就开始作业;煤机司机王某在启动煤机时,没有检查滚筒周围人员活动情况,未能及时发现正在滚筒前处理铁丝网的李某,违章启动采煤机,导致李某的右腿被卷入滚筒,发现后及时护送出井,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1)检修人自我保护意识差,处理铁丝网时未打开煤机离合器,站的位置距采煤机滚筒和刮板输送机太近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采煤机司机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检查滚筒周围人员活动情况,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工作面的技术管理,教育司机和其他人员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熟悉采煤机的结构、原理,并加强业务技术学习,真正掌握在采煤机操作技术。(2)在采煤机滚筒附近有人作业或更换截齿时必须打开采煤机截割部离合器,如果司机离机或停机时间较长时,必须将滚筒放到底板上,切断隔离开关。

(3)在滚筒附近3m以内,作业人员必须注意煤帮和顶板情况,防止煤帮片帮或顶板有垮落等情况时将人拥向滚筒

四、事故教训和感想

(1)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采煤机需要较长时间停机和检修时,必须打开隔离开关和离合器。

(2)要加强现场管理,杜绝盲目施工。

(3)注意抓好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集中精力,正确操作。

(3)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员工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程要求,牢固树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的自我防范意识,学好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预防各类事故的能力。

地面案例(一)2010年9月25日,某煤业公司变电站发生一起员工违章作业,被电击伤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0年9月25日,某公司变电站站长张某安排电工李某等3人在公司变电站进行电气检修,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带电检修,电工李某违章作业带电检修,被电击伤,造成事故。

二、原因分析

1、电工李某在进行电气检修作业时未按照相关规程作业,是导致本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李某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带电作业,是导致本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变电站站长对本单位员工的安全疏于管理,安全管理不到位,违反电工操作规程,在明知李某一人进行电气检修作业的情况下,未进行互联互保提醒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4、单位领导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够,平时对员工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员工违章作业,是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管理原因。

三、防范措施

1、针对事故举一反三,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严管理,并在全厂开展“反违章、查隐患、保安全”活动,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2、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并做到互联互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现象。

3、在生产作业时必须安全措施到位,并相互监督,专人负责,确保人身安全。

放炮事故案例 案 例(一)2012年10月15日,某矿发生一起密闭墙倒塌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2年10月15日,宋某(组长)在接到任务后带领陈某(事故本人)等四人在皮带大巷压底作业。上午9时左右因压底处矸石太硬需放振动炮,宋某打眼装药后,安排陈某和其他人员分别在距作业点100以外两个头设警戒,宋某到回风联络巷转角处发炮,发炮后等炮烟散尽宋某就往爆破点走,而陈某听到炮声后不等炮烟散尽就赶到作业点,在未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一个人进行作业,宋某来到作业点看到巷道左帮已经垮塌,陈某被垮塌后的活矸砸伤,陈某及时组织人员抢救,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1、压底开炮后事故本人未经组长现场安全检查,私自进入作业地点,被巷道左帮墙体(原来贯眼垫起的活矸)垮塌后砸伤,违章作业,自保意识不强是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

2、垮塌区域为原联络巷密闭墙,密闭墙使用活矸石垒砌,外侧喷浆,无明显标志,作业规程没有明确,因此该公司规程措施的审批存在漏洞;公司对密闭墙管理不到位,未挂牌管理并建立台账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公司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欠缺,识辨险能力差,自保意识不强。

三、事故教训和感想

要加强现场管理,杜绝盲目施工。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员工识险、辩险能力。及时完善、规范图纸,图纸资料建档管理,必须认真分析矿井地质及周边老空,作业规程中明确采空区位置,进行地质情况预测预报。

因此,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程要求,牢固树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的自我防范意识,学好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预防各类事故的能力。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遵章守纪,按章操作,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唯一保障。

一般违章事故案例 案 例(一)2012年9月27日,某公司机运队在运输巷抬轨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2年9月27日八点班,当班副队长李某安排拉运组长赵某带史某、段某三人拉运,安排王某某带6人运输巷二级车场安装道岔。

13时半左右,副队长李某某发现安装道岔的两根弯轨还未到位,就令赵某某等三人到运输巷四级车场查看是否有轨,如果有轨尽快运到位。赵某等人到达四级车场,看到车场有四架道轨和一辆矿车。经查看架子车内有需要的弯轨,因架子车前挡有矿车阻碍装有弯轨的架子车通过,当时急于要用弯轨,赵某决定人工抬运弯轨到二级车场,于是三人将道轨从架子车中抽出同时用力往肩上抬轨,但该轨是长6.2m 重200kg的道轨,三人根本抬不动,所以按原路返回。走到三级车场时遇到副队长李某某,赵某将情况如实反映,副队长李某安排安装道岔的王某再带一个人上来帮你们抬,顺便确认一下所用的道轨。”

15:00左右王某带领1人员与赵某等人回合后返回到四级车场,王某确认后赵某令大家一起抬轨统一放到右肩上行走至距回风绕道口50m处因巷道不平整,赵某被巷道凸起的矸石绊了一下,身体失去平衡,猛的向前一扑紧跟着大家一起倒下,轨道压在赵某的颈部。众人赶紧将道轨移开,发现赵某处于昏迷状态,王某前额也划破。经诊断:赵某某颅底骨折、右眼框骨折,已转送往太原进一步治疗,王某回家休养。

八、事故原因分析

1、员工自主安保意识和互保意识差,对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掌握甚少,在未认真检查路况的情况下盲目抬轨行走,被脚下矸石绊倒,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副队长未强调员工按规定使用矿车运输和员工抬轨及行走时应注意的事项等,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3、该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对现场工作安排不具体,是造成本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十、防范措施

1、要利用班前会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将此次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以此为案例,对运输作业中注意事项进行培训。

2、要加强现场管理。管理人员对临时安排的任务要在现场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对分工和作业程序作出具体安排。

下载案例-煤矿总结(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煤矿总结(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

    义煤集团千秋矿“6•5”冲击地压事故剖析2008年6月5日8点班,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千秋煤矿先后安排14名和4名矿工,分别在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810米处......

    煤矿事故典型案例(共5篇)

    《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 (内部使用) 阳煤标志 阳煤职教中心(党校)安培部编 0 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前 言 本书对阳煤集团2003年到2014年发生的顶板、通风、瓦斯、放炮、机电、运......

    123煤矿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共五则范文)

    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中,我们重点分析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和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7.22”事故情况,同时也简要介绍江西丰城矿务局建新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煤矿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总结

    富源团结煤业有限公司竹园镇团结煤矿 开展煤矿事故警示教育工作活动总结 2015年3月 0 富源团结煤业有限公司竹园镇团结煤矿 开展煤矿事故警示教育工作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历年来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目 录 山东枣庄滕州市木石煤矿特大溃水事故..............................山东华源矿业公司溃水事故........................................

    煤矿事故案例范例

    东滩煤矿 事故案例分析范例 2017年3月 目录 范例一:严重“三违” ..........................................................................................................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专业班级:社会工作121701班姓名:左锐斌学号:201217010131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作为高危险、高风险、高投入行业的煤炭企业,在开采......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典型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在为期一个月的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理,观看了很多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例如响水煤矿的“11·24”事故、金佳矿的“1·18”事故、马场煤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