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方法: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学习科学家们契而不舍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三、教学过程
㈠、用视频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简史”
投影展示: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1862年法国矿物学家尚古多“螺旋图”;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尔“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工业学家纽兰兹的“八音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手编第一张周期表;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修正的现行元素周期表。
让学生观看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简史视频,体会科学发展的过程
㈡、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复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让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总结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让学生设计一个元素周期表,说明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⑴、学生积极思考完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学生设计出部分元素的周期表结构。㈢、比较自己设计的周期表去认识元素周期表
展示现行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有几横行,各有几种元素?分成几类?有几竖行,分成几类各是什么?将什么样的元素排成一横行,横行又叫什么?将什么样的元素排成一竖行,竖行又叫什么?要求 仔细观察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周期表中各周期及各族元素种类及相关信息,写在练习。
总结并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强调:锕系、镧系,第Ⅷ族。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㈣、讨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如06年美国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等等。
㈤、小结和练习巩固
1.①原子序数= = =,这个关系只能用于 情况
②周期:与横行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③族:与列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2.写出Al、C、O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分别找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整理好之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3、(1)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 Fe:(2)已知氟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ⅦA族,画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推测114号元素的位置。
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自己去观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分布、分类、元素种数等,建立起构、位的关系,熟悉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结构
1、周期:
①定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电子层数相同、排成一个横行
②分类:三长三短一不全
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长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32种)
不完全周期(七行)(元素有26种)
2、族
①定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②分类:主族(A)、副族(B)、第Ⅷ族、0族(稀有气体元素)主族(1、2、13、14、15、16、17列)A族 副族(3、4、5、6、7、11、12列)B族 零族(18列)
第VIII族(8、9、10列)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概述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课标教材高中化学必修②“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45分钟)。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好本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更好的运用化学知识。本节内容作为这一理论内容的开篇,能否了解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素周期表的得来、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 推进新课 板 书: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师
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 生(看书、讨论)
生1 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 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 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
师 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学生活动】看书P4页后回答。
【讨论交流】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师 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
师 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 它们之间有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多媒体播放: 各数字的含义)(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
(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1
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 生2
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生3 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建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为进一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作埋伏。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P5页,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
【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主族由什么决定? 2.主族
【概括总结】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
主族(A):共7个 族(16个)副族(B):共7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
(18个纵行)第VIII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的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序数=最外层的电子数
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
【陈述】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0。【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 【结论】在所有族中,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页图1-2,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3.周期
【概括总结】
1周期,共2种元素 短周期 2周期 共8种元素
周期 3周期,共8种元素
(七个横行)4周期,共18种元素
长周期 5周期,共18种元素
6周期,共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
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由1---8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
【思考】周期序数由什么决定?主族序数由什么决定? 【概括总结】 编排原则及结构
短周期(第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周期 长周期(第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32种)
(7横行)不完全周期(第七行)(元素有26种)
元素周期 族 主族(1、2、13、14、15、16、17列)A族,7个
表结构(16个族)副族(3、4、5、6、7、11、12列)B族,7个
(纵行18个)零族(18列),1个
第VIII族(8、9、10列),1个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16,19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
【阅读思考】通过周期表,我们从每个方格可以了解元素的哪些信息? 【交流】
(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砷、碲、砹和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3)通过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认识它们的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初步应用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收获。【随堂练习】
1.①原子序数= = =,这个关系只能用于 情况 ②周期:与横行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③族:与列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2.写出Al、C、O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分别找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整理好之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3、(1)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 Fe:(2)已知氟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ⅦA族,画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推测114号元素的位置。
第二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方法: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学习科学家们契而不舍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三、教学过程
㈠、用视频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简史”
投影展示: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1862年法国矿物学家尚古多“螺旋图”;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尔“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工业学家纽兰兹的“八音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手编第一张周期表;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修正的现行元素周期表。
让学生观看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简史视频,体会科学发展的过程 ㈡、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复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让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总结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让学生设计一个元素周期表,说明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⑴、学生积极思考完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学生设计出部分元素的周期表结构。㈢、比较自己设计的周期表去认识元素周期表
展示现行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有几横行,各有几种元素?分成几类?有几竖行,分成几类各是什么?将什么样的元素排成一横行,横行又叫什么?将什么样的元素排成一竖行,竖行又叫什么?要求 仔细观察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周期表中各周期及各族元素种类及相关信息,写在练习。
总结并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强调:锕系、镧系,第Ⅷ族。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㈣、讨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如06年美国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等等。
㈤、小结和练习巩固
1.①原子序数= = =,这个关系只能用于 情况
②周期:与横行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③族:与列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2.写出Al、C、O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分别找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整理好之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3、(1)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 Fe:(2)已知氟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ⅦA族,画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推测114号元素的位置。
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自己去观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分布、分类、元素种数等,建立起构、位的关系,熟悉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结构
1、周期:
①定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电子层数相同、排成一个横行
②分类:三长三短一不全
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长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32种)
不完全周期(七行)(元素有26种)
2、族
①定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②分类:主族(A)、副族(B)、第Ⅷ族、0族(稀有气体元素)主族(1、2、13、14、15、16、17列)A族 副族(3、4、5、6、7、11、12列)B族 零族(18列)
第VIII族(8、9、10列)
第三篇: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很浓,因为几乎任何一本化学书上都有周期表,他们非常希望了解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基于这个特点,关于周期表的结构就设计了一节课完成的思路,相关知识包括
(1)长短周期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二、课后结果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
(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
(3)书面表达能力差。
三、课后总结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课容量不应该太大,要时刻注意要少要简,要勤反复,多练习,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作业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了,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第四篇:《元素周期表》教学反思
再设置问题,结合原子结构的知识,让学生探究主族和副族的序数和纵列序数的数量关系,支配学生通过交流和研讨,得出: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纵列序数的尾数。我认为,补充这个等量关系对于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很有帮助。
对于主族元素的教学,我以第ⅠA、ⅡA、ⅦA族为例,引导学生分别比较和探究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序数、最高正价在数值上的关系,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了这一规律:主族的序数=该族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族的最高正价(O、F元素除外)。
我选择的例题之一是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解答这一题,可以利用和巩固上述等量关系,我还借此例为突破口,略微拓展了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我觉得这节课如果再补充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补充焰色反应等演示实验、展示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样品或图片,那么效果会更理想。
第五篇: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优秀教案
共1课时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
人教2003课标版 1学情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是高一第二学期学生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完成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一些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初中阶段学习了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知道了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本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实质,为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3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其表的结构
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元素周期表 【引入】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的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投影】简要概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829年,德国人德贝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三素组”学说。归纳出五个“三素组”,即Li Na K Ca Sr Ba P As Sb S Se Te Cl Br I 1864年,德国人迈尔发表了《六元素表》,在表中对于相似的元素六种、六种的进行了分族
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种元素算起,没到第八种元素就和第一种元素的性质相似,犹如八度音阶一样。他把这种规律叫做“八音律”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第一章元素周期表 【投影】门捷列夫图片及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分析】门捷列夫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全部列入表中,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了空位,语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的性质,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的完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周期表。【分析】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开放性训练】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将1-18号元素编成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