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7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7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第一篇:《27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2.7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了解并掌握大气臭氧层遭受破坏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3.了解并掌握酸雨的形成原因、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4.联系实际,了解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根据手上已有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对目前的环境状况有所了解,对环境问题有所关注,以此来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并树立“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及酸雨三大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

五、授课班级:高一年级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七、教学准备:大气环境保护的课件,相关视频。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是一年比一年热了。就在前段时间,天气热得大家都不想出门了,气温都达到了三四十度,现在才四、五月份就热成这样了,可想而知,现在有多热!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致使现在的气温如此之高吗?学生回答(略),好的,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大气环境保护。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教师板书:2.7 大气环境保护

(二)深入探究

1.展示自制课件,放映漫画“地球出汗了”的幻灯片。引出全球变暖的大气问题 【提问】:地球为什么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板书:全球气候变暖)

【提问】⑴为什么全球变暖了? ⑵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 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板书:成因)【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大家知道,自然界都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比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还有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引起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是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多。(板书: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提问】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学生回答(略)【归纳】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放映材料】根据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为什么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学生回答(略)【归纳】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行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讨论】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板书:影响)

【小结】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这是因为一气温在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可能上升0.2—1.4米;另一方面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现在全世界有1/3的人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发达的地方,海平面升高会淹没许多临海城市和港口。其次,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代农业发达的地方将退化成草原。这样荒漠化将扩大,土地侵蚀更加严重,森林退向高纬地区,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加干旱,迫使原有的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当然高纬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说,人类社会将为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提问】那么人类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呢?(板书:防治措施)【提问】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呢?学生回答(略)【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一项决议,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氟里昂等气体的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最后,还要开拓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的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此过程中,需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与国际间的合作。

2.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板书: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放映图片】图2.29 “南极臭氧空洞”(1979年到1992年南极月平均臭氧变化情况)。【放映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提问】臭氧为什么会减少?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去保护臭氧层?(讨论)(板书: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学生回答(略)【总结】⑴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②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方面。

⑵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作物受害减产,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供应;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③加速建筑物涂层、包装材料、塑料制品等老化;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等。

⑶防治措施: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3.放映“雨中垂钓”图,引出第三个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板书: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提问】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板书:酸雨的概念和成因)

【讲述】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提问】我国酸雨类型是什么?如何分布的?(板书:酸雨的类型及分布)【放映图片与与资料】图2.31 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资料:⑴我国全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超标的城市为全国城市的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为16%,我国冬季采暖期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二氧化硫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

⑵我国大气污染的突出特点是煤烟型污染。目前,我国大气中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占空气中二氧化硫总量的87%,氮氧化物占一半以上。

⑶我国民用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仍占90%以上,每年所消耗的煤炭中有80%以灰分高,含硫量高的形式直接燃烧。

⑷我国燃煤设备以中小型为主,全国35T以下的中小型锅炉中4T以下的小锅炉占70%,中小型锅炉和众多民用锅炉是直接燃烧原煤,热效率较低,又无除尘脱硫设备,因而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多。

【归纳】由图和资料可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及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重酸雨区(pH<4.5),我国南方还出现了大片的pH小于4.5的重酸雨区。【提问】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防治?学生回答(略)(板书: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归纳】⑴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危及人体健康。⑵防治措施: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效措施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九、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今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全人类动员起来,共同敬服环境,保护环境,作为跨世纪的青年,同学们更应该积极投入到保护大气环境的行动中去,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十、练习

讨论: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该为大气环境保护做些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回答略)

十一、课后作业

收集今年春季北京雾霭的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归纳、总结雾霭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第二篇:《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2、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3、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重点:

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

1、收集资料,分析总结造成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

2、补充大量事实,以事实服人。

3、用漫画的呈现方式给同学以启发和触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大气环境保护。

【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

【提问】地球为什么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录像引入全球变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全球变暖了?

2、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

【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大家知道,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比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还有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引起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是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多。

【提问】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

【讲述】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材料】根据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为什么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

【讲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行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讨论】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小结】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这是因为一气温在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可能上升0.2—1.4米;另一方面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现在全世界有1/3的人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发达的地方,海平面升高会淹没许多临海城市和港口。其次,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代农业发达的地方将退化成草原。这样荒漠化将扩大,土地侵蚀更加严重,森林退向高纬地区,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加干旱,迫使原有的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当然高纬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说,人类社会将为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提问】那么人类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呢?

【提问】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呢?

【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一项决议,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氟里昂等气体的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最后,还要开拓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的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此过程中,需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与国际间的合作。

【承转】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现在科学家观察发现,在北极、北美、欧洲、新西兰上空,地球的臭氧层正在不同程度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出现“空洞”,科学家正研究“补天”。

【提问】臭氧层在大气中的什么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

【讲述】臭氧层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分子,密集在离地面22—27千米的平流层,臭氧层好比是地球的“生命保护伞”,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圈。

【读图】2.29“南极臭氧空洞”

【材料】自1985年发现“臭氧洞”以来,到1987年它变得既深又宽,1988年虽然有所缓解,但1989年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前几年里,每年春季南半球都出现很强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极臭氧洞还在扩大。最近,从安装在俄罗斯和美国卫星上的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获悉,“南极臭氧洞”面积已达2400平方千米,最薄处只有100多布森单位,相当于1毫米厚度。

我国科学家近来也发现,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的大幅度下降现象。

【提问】臭氧为什么会减少?

【讲述】人类在使用制冷设备、化学制品时间向大气排放氟里昂、氟氯烃化合物等气体。

【补充】当人类使用制冷剂、消毒剂、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氟里昂、溴等气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此外,自然因素也影响臭氧层,太阳黑子爆发时会产生许多带电粒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氧层也有破坏作用。

【展示】表格

臭氧层浓度

太阳紫外线浓度

皮肤癌患者

白内障患者

大豆

减少1%

增加2%

增加7%

增加0.6%

减产1%

【提问】通过表格总结臭氧层破坏带来影响。

【小结】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紫外线辐射还会杀死水中鱼卵和单细胞藻类,还会引起塑料制品老化、开裂。

【提问】面临臭氧层遭到破坏,我们人类的保护措施是什么?

【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小结】减少并逐步禁止氟里昂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实际联系:你是否注意过,家庭用的冰箱、冰柜、致冷剂的变化?新飞冰箱为何被称为“绿色冰箱”?(一些制冷剂不含氟氯烃;新飞冰箱因为是无氟冰箱,被称为绿色冰箱)

展示“雨中垂钓”图,垂钓者为何钓上来的是死鱼?(分析讨论该漫画的含义)

读课文及图片,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配以自制动画)

2.我国酸雨的分布有何特点?(展示我国酸雨分布图)

3.酸雨的危害是什么?

4.如何防止酸雨?

【承转】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是有害气体污染世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提问】什么样的雨水被称为酸雨呢?

【归纳】PH<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

【提问】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问】大气中哪些酸性气体可形成弱酸的雨水呢?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形成硫酸性和硝酸性酸雨。

【资料】

1、我国全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超标的城市为全国城市的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为16%,我国冬季采暖期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二氧化硫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

2、我国大气污染的突出特点是煤烟型污染。目前,我国大气中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占空气中二氧化硫总量的87%,氮氧化物占一半以上。

3、我国民用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仍占90%以上,每年所消耗的煤炭中有80%以灰分高,含硫量高的形式直接燃烧。

4、我国燃煤设备以中小型为主,全国35T以下的中小型锅炉中4T以下的小锅炉占70%,中小型锅炉和众多民用锅炉是直接燃烧原煤,热效率较低,又无除尘脱硫设备,因而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多。

【提问】通过以上资料可知,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酸性气体从何而来?

【讲述】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

【补充】燃烧石油以及汽车、飞机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

【提问】依据我国能源消费特点我国酸雨属于哪类酸雨?

【讲述】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因此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提问】从以上资料分析我国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

【讲述】

1、我国许多城市消耗的煤炭忠高硫煤占很大比重。

2、燃煤设备小而分散,无除尘脱硫设备,而是直接向大气中排放。

【读图】2.31“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找出】(1)ph值<5.6的酸雨分布区

(2)ph值<4.5的重酸雨区

【讲述】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南方还出现了大片重酸雨区。

【提问】为何我国南方的酸雨程度重于北方呢?

【讲述】我国长江以南个城市消耗的煤炭重高硫煤占较大比重,况且南方土壤、大气颗粒物质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碱性物质区中和,因而南方的酸雨危害较大。

【提问】酸雨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展示】图片和材料

1、酸雨会造成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家宏治污的病虫害,对农业产生很大危害,估计全国受酸雨危害的农田面积达到300万公顷,仅广东广西就有10%的耕地遭受严重污染,减产幅度为5%—10%,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2、酸雨对我国森林的危害最为明显,是造成长江以南马尾松省长衰退,生产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重酸雨区,森林大面积死亡现象接连发生,四川奉节芸林坝林场6000公顷华山林已经死亡96%,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死亡近半,峨眉山金顶冷杉死亡率达到40%。

3、酸雨对露天金属结构、建筑材料的腐蚀及对古迹的损害也较明显,仅1982年重庆遭受酸雨造成的算是估算为4776万元。

【提问】酸雨如何防治呢?

【讲述】发展清洁燃煤技术,加强燃料燃烧后废弃的消烟除尘,改造锅炉,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实行关、停、并、转。

【列表小结】

产生原因

危害

解决措施

全球变暖

臭氧层空洞

酸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今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应该追溯其原因,从源头加以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我们责无旁贷,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行动中。

【课堂活动】讨论课本活动 1

板书设计 围绕下列问题预习课本

(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重大影响有哪些?防止全球变暖的措施有哪些?(2)臭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臭氧层遭破坏的后果有哪些?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酸雨危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归纳】本节课主要围绕这三大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危害、预防或治理措施来学习的。:

第三篇: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的论文(赵颖慧,制药101,2010013036)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关键词:大气污染 污染源 治理途径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也许你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但数据明确地向我们指明了现实。《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目前严重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TSP)或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在10微米以内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上常常附着有害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它们被人尤其是儿童吸入后,对健康的危害很大。而在全球的大气监测中,参与的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广州五个城市,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名列前10位,而这五个城市还不是全国最差的。

从上述的数据我们可得知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有多恶劣。而何为大气污染呢?大气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大气层之后,空气除了正常成分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致使大气在成分、气味、颜色和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危害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给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后果的大气状况。1930年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都属于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大气中的污染物不计其数,只算已对人类产生危害,或已引起人们注意的大致就有百余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已对人类形成威胁的有粉尘、飘尘、SO2、CO、NO2、碳氢化合物(HC)、H2S、NH3等,所以这些污染物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量总计达10.7亿多吨,其中粉尘、SO2、CO所占比重较大。试想一下,每人每日将多少污染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了肺中。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从产生来源来看,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物。而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后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人为的污染源主要有五种:

1、工业污染源,由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玻璃与食品加工等生

过程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废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1948年,在美国发生了“多诺拉事件”就属于此等案例。多诺拉位于孟农加希拉河流经的马蹄形河谷中,两岸耸立着百米高的山丘。在盆地中,建有大型冶炼厂、硫酸石和炼锌厂。10月27-31日,多诺拉市被强逆温层控制,多种污染物混合累积在逆温层下,几天内有6000人住院,20人死亡。

2、交通及运输污染源,由汽车、火车、飞机、运载火箭等交通

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如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3、生活污染源,人们由于生活上烧饭、取暖等的需要,燃烧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煤烟及垃圾焚烧等所造的大气污染。这种现象现在更多的存在于山区。

4、农业污染源,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农田产生的甲烷气体,通过挥发而进入大气中,可污染大气、降水成分。

5、军事或科学实验污染源,核试验、原子弹爆炸、航天器的废弃物及毁坏后的碎片垃圾等,可造成大气层的严重污染危害。此等污染一旦形成,危害极难清除,对人体健康侵害极其严重。

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这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3、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4、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5、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6、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7、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8、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9、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1、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更严重的是大气成分、比重的改变已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危害。在这样的形势下,采取措施改善大气状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对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搞好规划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在布局工业时,应将工业生产均衡分布,不要集中在局部或少数大城市。如此单位面积上排放的污染物少,易于自然净化。另外,厂址的选择也应与该厂的性质相符,如生产有害气体的工厂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2)改进燃烧方式,改进燃料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从目前状况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我国工业燃料动力的80%依靠煤炭,而全国总体每年用于直接燃烧的煤炭占总煤耗的84%。其不高的利用率使得我国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应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石油的比重,发展新能源。与此同时,也可以实施一些具体措施,如区域供热,实现煤气化„„

(3)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色植物可以使大气中的氧气不断得到更新,以此调节空气成分,净化大气。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4)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

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2、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 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3、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4、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结语: 结语:我国目前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仅为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张国泰:《环境保护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 【2】广文,孙燕:《气候与环保》,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7月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5】覃世金.黄磷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的思路[J].湖北化工, 1997,(2): 51-53.【6】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12): 153-154.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的论文

化工学院 制药101 赵颖慧 2010013036

第四篇: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九资河中学 高学智

本节教材可分为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与变化两部分。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但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却并不清楚。因此,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教科书用图14.3-1中的甲、乙两个现象和丙的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在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后课文提出: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教科书通过图14.3-2的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利用录像演示了托里拆利实验,并解释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在这里还要让学生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学生充分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基础上,课文介绍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在介绍气压计时,教材把重点放在常用的金属盒气压计上。

最后让学生观察图14.3-6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抽水示意图,通过“想想议议”来弄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所以,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其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③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体验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③认识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

教学资源

1、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等。

2、学生用: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 注射器等。

3、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教师表演“小魔术”,学生揭秘。

2、考考你:有一两端开口的试管,谁能帮我用它起一些水呢?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一)大气压的存在

1、师生互动实验

2、学生实验(自选器材,分组探究)

①“钢笔吸水”实验;

②“吸管吸饮料”实验;

③“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④“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⑤“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

3、师生分析实验:

(1)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各组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4)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资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4、学生列举其它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或事例。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提出问题:从前面的活动中你感觉大气压强很大还是很小?有没有办法能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呢?

2、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把塑料吸盘吸在桌面上,然后用力拉开。引导思考:要多大的理才能拉开呢?这个拉力与什么力有关呢?

启发学位生用测力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器材估测出大气压的值。(引导学生将吸盘倒吸在桌子下,往挂钩上的尼龙袋子里装细沙,通过测沙子的重力测压力,再计算压强;或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估测)(2)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观察杯中水始终充满,换用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引导思考: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是什么力使水不能流下来?什么情况下谁就流下来了?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启发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3、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思考问题: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倾斜放置对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3)玻璃管中如果有空气,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4)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P0=ρ汞gh=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4、计算:教室顶楼受到大气的压力有多大?为什么没有把楼顶压塌?

5、了解大气压的变化、气压计及其作用。

(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

三、归纳内容,小结收获

1、学生归纳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结语: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就能把知识学好学活。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略)

附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原因:重力、流动性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

影响因素:高度等

气压计:水银、无液(高度计)

教学反思

应用:抽水机等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了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创新性学习方式特征。

第五篇: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课时)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压强的验证、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其核心是大气压强的测量,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以实验为基础。

分析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压强以及液体压强,本节课的内容大气压强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压力有密切的联系以及与流体的压强有重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承上起下的地位,并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压强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

四、教具:广口瓶、鸡蛋、火柴、酒精棉球、皮碗、矿泉水瓶、水杯、纸板、水、红色水、玻璃管、烧杯。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覆杯实验和饮料瓶变形实验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两个小魔术,大家一定仔细看,观察我是怎么做的,记住你看到的现象。

(演示实验)瓶吞鸡蛋和覆杯实验。鸡蛋放在瓶口,进不去,老师用手向下压,还是进不去,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进瓶中,鸡蛋置瓶口后顺利进入小口径的瓶中;将纸片盖在空瓶口,倒置,放手后纸片掉落,将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迅速倒置后放开手水不流出------这两个奇特的现象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同学们,你认为你看到的魔术表演能用科学道理解释吗?你能解释这两个魔术吗?鸡蛋进入瓶中,是受到了向下的力,这个力是谁提供的?又是

谁托住了瓶中的水使它不流出来?

二、问题的探究──感知存在、实验测量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甁吞鸡蛋实验和覆杯实验,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学生产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冲动。

(师):同学们,答案就在教材上,自己找一找,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再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球的周围是厚厚的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生活在水中的鱼受到水的压强,我们是否也受到大气的压强呢?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说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作用。

介绍两个魔术其实是两个实验,介绍实验名称,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两个实验现象。

类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引出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和方向----受重力而相互挤压产生压强、有流动性故压强方向是向各个方向的。

2、教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很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说一说还有那些实例,教师介绍几种,让学生在教室里分组完成用“吸管或玻璃管提水”实验、“瓶子变形”实验,其它的让学生回家去尝试。

3、教师介绍早在1654年马德堡市的市长就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被称作马的堡半球实验,学生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图片,教师说明:用抽气机抽出了球内的空气,球内为真空,16匹马才拉开了半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从半球实验我们也感知到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还很大。做皮碗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思路拓展:皮碗很难被拉开,说明大气压很大,你知道大气压有多大吗?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通过刚才的皮碗实验,我们已经领略了大气压强之大,那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1、估测大气压强很难完成,介绍估测方法,让学生分析误差原因,难度大,教师可引导。

2、精确测量: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用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水银有毒不便于我们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②.为什么开始水银柱下降,后来水银柱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这启发我们可以把大气压强转化为谁的压强?

③.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少?你知道怎么计算吗?

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分析:水银柱开始下降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降一些后静止不动了,说明它此时所受合力为零,也就是它还受到另外一个向上的力,大小与水银重力相等,彼此平衡了,这个力就是大气压力。

(学生活动):在模型上标出重力和大气压力的示意图。对于玻璃管内与槽中液面相平的那个液片来说,它受到的向上向下的压力相等,压强也就相等,它受到的向下的压强是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受到向上的压强就是大气压,正是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说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我们计算出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也就计算出了大气压强。

(学生活动):在模型的液片上标出水银柱产生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示意图,标出水银柱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大小关系。展示制作出的模型。

学生通过计算760mm高水银柱的压强来计算大气压强,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课件打出运算过程及结果。

托里拆利实验拓展:只要大气压不变,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就不变,所以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与试管是否倾斜、试管的粗细以及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等因素都无关。当大气压强不变时,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就不变。

通过计算知道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1.01 × 10 5 Pa,我们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压强 说明: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还可以取作10 5帕。

六、本节小结

这一部分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提示、鼓励。

存在及其原因:空气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测量

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测量工具:气压计

教师结束语:生活处处皆物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多想方法,大胆实践,就能学好物理。

七、作业

1、大气压能支撑760mm水银柱,可以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2、大气压是变化的,影响大气压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4、自我评价:1、2、3

第九章第四节 大气压强 变化规律: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小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贾宏伟

课前回顾: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理论 自主学习:

一、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________不变的条件下,一定___________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_______________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演示或观察图9-4-2实验现象,总结归纳)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___.

2.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该实验首次有利的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 1. 托里拆利实验:

________国科学家__________用一根长约________米的_______________的玻璃管在海平面上进行测定__________的实验,最后水银柱下降到___________时就不再下降了。

2. 大气压强的值的计算过程: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__________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大气压的值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大小的大气压相当于有___N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

3. 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___Pa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大气压的大小还与天气和季节有关

。2.简单介绍气压计 3。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课堂小结 当堂反馈:

1.第一位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 B.牛顿 C.伽利略 D.焦耳

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玻璃管中留有小量残余空气,则()A.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同 B.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

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 C.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

4.水银气压计若挂歪了,其读数将会()

A.与实际气压一样大 B.比实际气压小 C.比实际气压大 D.无法确定

5.某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1.2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_________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槽内B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8.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________毫米汞柱.

下载《27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7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与液体的类比,引出大气压强的课题。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一、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第九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材内容分析: 《压强》这一章讲述了压强和......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压力和浮力 第三节 大气压强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了解证明大气压存在的......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

    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陈 晞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的研究方法,既重视知识的探究,更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