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案 幽默曲
大班奏乐
乐曲
设计意图:
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精致的器乐曲。这首曲子的出现,让我来了教育的灵感。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的传球等一些小游戏。其节奏、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充满着童趣,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不同,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而游戏和音乐的交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着音乐,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与音乐齐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发展孩子们身体的灵活性,对音乐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
深色布袋、海洋球、彩色丝巾、双响筒、手摇铃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幽默曲游戏以及奏乐的快乐。
2.能大胆地随着音乐表现let’s let’s go的动作,并能在游戏中感受乐曲AB段结构的变化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3.在游戏中感受乐曲明快的节奏,探索音乐尝试不同的演奏方式及表现形式。
活动过程:
1.出示海洋球深色布袋,激发幼儿对新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朋友,他会是谁呢?”找小朋友伸手摸摸猜一猜。大家一起喊:“朋友啊,快出来吧”。
2.学习基本游戏动作。
(1)教师带领大家围成一个圈坐好,示范动作。
即:教师哼唱A乐段,左手拿球,左右两手“捏、捏、传(按/逆顺时针放置下一人手中)” 同步说 “let’s let’s go”四拍一传。B乐段把幼儿把自己手中的海洋球在自己身上或者同伴的身上滚球,感受圆滑的乐句。
(2)幼儿模仿学习。(3)幼儿合乐练习。
2.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激发幼儿歌曲节奏的感知。
海洋球宝宝还为我们邀请到了它的另一个好朋友,拿出深色布袋,出示丝巾,那怎么请丝巾宝宝来玩我们let’s let’s go 的游戏呢?让幼儿大胆想象,引导幼儿把丝巾握在手中根据游戏节奏慢慢拽出。
A段:同步说“let’s let’s up”的同时将丝巾慢慢拽出 B段:手拿丝巾跟随音乐慢慢挥舞丝巾 3.激励幼儿尝试不同方式的乐器探索。
(1)指导语:“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2)出示乐器认识乐器双响筒、手摇铃,幼儿大胆想象,探索乐器把乐器当做平常生活中的物品,到底像我们平时戴在身上的什么呢?那我们所有的小朋友拿起你的乐器,我们来试一试看看。
4.通过之前游戏对节奏的掌握,迁移到乐器演奏表演。
指导语:“乐器宝宝想和大家一起玩“let's let's go”的游戏,那你想一想,怎么和双响筒和手摇铃一起玩呢?”教师一边哼唱一边来随着音乐示范表演,演奏分组成两组随音乐律动和演奏
A段:(双响筒)跟随音乐及“let’s let’s go”的节奏,敲敲刮≈ B段:(手摇铃)摇奏,感受圆滑优美乐句。活动延伸: 教师注意多次播放音乐进行游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拿到过海洋球。
在本教案中所用的游戏可根据孩子的想象变换,且只要符合节奏、环境、主题即可。
活动反思:
奥尔夫教学法是以即兴为手段来实施回归自然的理念。我觉得即兴不是无序和无内容的表现,它是最自然的表现形式,他们不但能表达心灵中最深刻的情感,还流露着外在的形式美。因此,即兴是其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往往是直观,形象,并没有很多事先的准备和教导。通过老师的一些启发,用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奥尔夫音乐及教学法契和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我从这点入手,让幼儿在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受乐曲的A,B段的不同。我把A段与B段用let’s和滚滑的游戏表示,让幼儿直接就感受到了A、B不同的音乐形象。然后,让幼儿用律动和熟悉物品表示A、B两段,(比如:海洋球、丝巾 A段有节奏的念白,B段散板的律动)孩子们很快就感受到了音乐里的规整与散板。最后,通过两种乐器的演奏,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乐曲的变化。幼儿既轻松愉快,又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这次活动中,我对幼儿的提问有所欠佳,没更深层次的启发幼儿,还需再继续努力,争取再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姓名:罗珮予
第二篇:大班音乐教案 幽默曲 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
幽默曲
设计思路:
在那遥远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空地上或是院子里唱着童谣,玩着游戏,相信它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如今,新年即将来临,可是大街小巷却到处充满着铃儿响叮当的圣诞氛围,中国传统的民族气息却日渐地淡薄,怎样让生活在对外开放的世界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中国节日的民族文化气息呢?音乐《幽默曲》的出现,让我来了教育的灵感。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的一些传统小游戏,如:蚊子叮,拍大麦等,其性质、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与朗朗上口的童谣游戏很匹配,充满着童趣,又很有上海文化特色,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不同,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而游戏和音乐的交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着音乐,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与音乐齐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发展孩子们身体的灵活性,对音乐的灵敏性。内容与要求:
1、借助符号、肢体来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各段的情绪变化。
2、尝试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并表现相匹配的传统游戏,体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提琴曲子,你们听过小提琴曲吗?
2、听一听,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交流
1、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听到哪里的音乐是一样的?
3、这么美的音乐我们再来听一次,我想一边听一边画画了。(老师边听边画)
4、我的画跟音乐像吗?哪里是一样的?
5、再听一次,用你们的小手、用身体做一做。(幼儿边听边做,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合作表演。)
三、听音乐做游戏
1、听着这个音乐,我想起了几个游戏。(出示照片,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玩法)
2、听音乐,试试哪里的音乐玩哪个游戏。(可以讨论、交流)
3、交流:把照片放在图释下,说明理由。
4、听音乐,试一试。
有感觉不合适的吗?调整一下。再把重复的补上。
四、结束
听着音乐跟客人老师玩游戏。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第三篇:大班音乐教案 幽默曲专题
大班音乐教案
幽默曲
设计思路:
在那遥远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空地上或是院子里唱着童谣,玩着游戏,相信它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如今,新年即将来临,可是大街小巷却到处充满着铃儿响叮当的圣诞氛围,中国传统的民族气息却日渐地淡薄,怎样让生活在对外开放的世界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中国节日的民族文化气息呢?音乐《幽默曲》的出现,让我来了教育的灵感。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的一些传统小游戏,如:蚊子叮,拍大麦等,其性质、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与朗朗上口的童谣游戏很匹配,充满着童趣,又很有上海文化特色,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不同,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而游戏和音乐的交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着音乐,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与音乐齐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发展孩子们身体的灵活性,对音乐的灵敏性。内容与要求:
1、借助符号、肢体来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各段的情绪变化。
2、尝试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并表现相匹配的传统游戏,体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提琴曲子,你们听过小提琴曲吗?
2、听一听,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交流
1、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听到哪里的音乐是一样的?
3、这么美的音乐我们再来听一次,我想一边听一边画画了。(老师边听边画)
4、我的画跟音乐像吗?哪里是一样的?
5、再听一次,用你们的小手、用身体做一做。(幼儿边听边做,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合作表演。)
三、听音乐做游戏
1、听着这个音乐,我想起了几个游戏。(出示照片,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玩法)
2、听音乐,试试哪里的音乐玩哪个游戏。(可以讨论、交流)
3、交流:把照片放在图释下,说明理由。
4、听音乐,试一试。
有感觉不合适的吗?调整一下。再把重复的补上。
四、结束
听着音乐跟客人老师玩游戏。
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幽默、滑稽的情趣。
2、学习运用看图片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方法。
3、善于观察事物,知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
活动准备:钢琴、课件、丁丁画错的画、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丁丁
给孩子们介绍一位新伙伴,看看他是谁吧?(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我叫丁丁)继续听听丁丁的自我介绍吧,让我们对他有更多的了解。(课件:我是一个小画家,有一大把彩色铅笔。我对别人讲,我什么东西都会画)
二、学习歌曲
1、引导前半部分歌词。
提问:丁丁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中的节奏小结前半部分歌词。
2、学习后半部分的歌词。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理解并记忆歌词,发现并指出图中的错误,如:四肢脚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等。
(2)熟悉歌词。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节奏问一问。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边做夸张的动作边清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并拍节奏。
3、在钢琴的伴奏下轻声学唱歌曲。
4、聆听音乐,注意提出难点: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最后
一句的弱拍起音的笑声。
四、表演歌曲
鼓励幼儿自由创遍动作,并结伴表演唱。
(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四只腿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没有尾巴的大马等惊奇有令人哈哈大笑的动作,充分体验到滑稽、幽默的情趣)
五、品德教育
1、提问:今天学了这首歌,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骄傲,要虚心。
活动延伸:
怎样帮助丁丁改掉粗心的坏习惯?
第四篇:幽默曲教案
中班音乐欣赏:《幽默曲》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幼儿接受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让幼儿欣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中外音乐作品,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旋律优美动人,节奏轻盈美妙,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结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将乐曲改成了(ABACA)曲式结构,让幼儿感受a段与b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活动中,我借助了游戏还原法,利用传统游戏与音乐旋律节奏相匹配,帮助让幼儿理解曲式结构的不同与变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欣赏音乐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能借用符号、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ABACA的曲式结构与变化。
2、尝试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并表现相匹配的手指游戏进行表现。
3、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探索表现音乐、做音乐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音乐《幽默曲》节选、图谱、游戏图片诺干。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1)师:来老师要送给你们一首小提琴曲,请你们边听边想曲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认真的听,细细的欣赏。
(2)幼儿欣赏完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如:很难过——让你想到了什么难过的事情?)
环节分析:通过完整欣赏,让幼儿对本次的音乐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且能初步对音乐产生联想,用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3)小结:是的,你们都很棒,听出了音乐里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这一次老师要用笔把不一样的地方画出来,请你仔细观察哪些部分是表现出音乐里欢快、跳跃的,有些部分是柔美、连贯的。环节分析:通过小结,老师把两段音乐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帮助幼儿更清晰的理解两段音乐不同的特点与结构,并且通过要求,在关注图谱的同时,让幼儿更加专注的欣赏音乐。
(二)出示图谱
(1)教师边听边画图谱。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追问:这首曲子一共有几段?这5段里还藏着什么秘密?
(3)小结:是的,这首音乐总共有5段,第一、三、五段是一样的,第二段、第四段是不一样的。
环节分析: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观察发现图谱里的秘密,通过追问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曲式结构上的变化与不同,从而了解认识ABACA的音乐结构。
3、分段欣赏
1、师:每段音乐都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那么欢快、跳跃的音乐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能不能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2、第二段的音乐和刚才的一样吗?我们一起听。这段音乐的节奏又是怎么样的?(柔美、连贯的。)这样柔美的音乐又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么?
环节分析:通过肢体动作结合原有的生活经验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的提示帮助幼儿丰富、提升他们的原有经验,充分的感受和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小结: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小提琴曲名字叫《幽默曲》,老师选了一部分给小朋友听,它们一段是欢快、跳跃的,一段是柔美、连贯的。
(三)游戏匹配
1、出示游戏图片。师:昨天我们玩的游戏还记得么?(出示图片)我们把玩游戏的动作放到这段音乐中去,你觉得这两个游戏的动作分别适合哪一段音乐呢?
2、幼儿交流讨论,进行配对。
提问:哪段音乐可以做哪个游戏?为什么?(蚊子叮一跳一跳跟音乐A段非常符合,拥抱的动作时慢慢的,很温柔,符合B段的音乐。扳手腕时很用力,符合C段音乐)
环节分析:通过对音乐特点的掌握和了解,选择合适、相匹配的游戏动作,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不同。
3、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尝试。
(1)教师哼唱,幼儿做动作(让幼儿能熟悉跟着音乐节奏做游戏动作)
(四)听音乐玩游戏
1、听着音乐游戏一遍。
2、与同伴合作听音乐玩游戏。
3、跟客人老师玩游戏。
环节分析:游戏和音乐的交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着音乐,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与音乐齐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发展孩子们身体的灵活性,对音乐的灵敏性。
第五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幽默曲教案
幽默曲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欣赏两首乐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洋管弦乐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各种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2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让他们学会带着问题欣赏,能安静仔细地听歌曲或乐曲。起初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由一听音乐就坐不住变得能多坐一会,由听不进到多听一会,逐步转变。学生已初步形成聆听的习惯,尤其是带着问题欣赏的方式很起作用。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听辨弦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音色。
2、教学难点:欣赏两首乐曲及演奏乐器。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七彩管弦
(二)(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二)、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
(1)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教师播放乐曲《野蜂飞舞》,营造课堂气氛。
(2)思考:刚才听到的乐曲熟悉吗?有谁能说出曲名,并且谈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3)学生谈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引出课题《七彩管弦
(二)》
2、回顾管弦乐队的分类,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今天咱们要欣赏的乐曲的演奏乐器就来自于刚才我们学习的管弦乐队之中,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3、作品介绍:
欣赏1:小号独奏《野蜂飞舞》
(1)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老师先不说曲名,轻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看音乐带给了你们什么情绪,你联想到了哪些画面。(播放音乐)
1(2)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情绪,联想画面。(3)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补充性引导,并说出乐曲名称
(4)学生讨论,通过对乐器音色的听辨,《野蜂飞舞》的音乐中出现了哪些演奏乐器。(5)再听一次乐曲,跟着乐曲摇摆自己的身体任意部位。(6)曲作家介绍: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剧《雪娘》《金鸡》《萨特阔》,管弦乐曲《舍赫拉查德》《安塔尔》《西班牙随想曲》等(7)歌曲分析
节拍:2/4拍,乐曲为C大调
(8)复听乐曲,学生带着情绪联想情景
(9)听一听分别用吉他、钢琴、长笛、小提琴演奏的《野蜂飞舞》,你能听辨出这些乐器吗?你觉得最适合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野蜂飞舞》?为什么? 听赏2:小提琴独奏《幽默曲》
(1)老师对作品背景及其作者德沃夏克做简单介绍(2)播放音乐,学生联想音乐描绘的场景。(3)学生分组,谈谈作品的音乐情绪。(4)复听乐曲,再次感受乐曲的音乐情感。
(5)乐曲主题一共计出现了几次?请两位同学上台来用“△”在黑板上划记表示,其余同学划记在音乐书上。
(6)再次听赏用钢琴演奏的《幽默曲》,同学们哼唱音乐主题一。
(三)探究课题
1、从音乐要素出发,对比管弦乐《野蜂飞舞》和《幽默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2、以小号独奏曲《野蜂飞舞》和小提琴独奏曲《幽默曲》为背景音乐,为其创编音乐情景剧并能感受到管弦乐器演奏带来的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活动2【练习】七彩管弦
(二)当堂训练
聆听几首音乐片段,写出演奏乐器名称:(1)《新疆之春》()(2)《大象》()(3)《那不勒斯舞曲》()(4)《场景》(《天鹅湖片段》)()(5)《G大调小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