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修改版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严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是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设计、说教法学法、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的一篇阐述道理的文章。课文共分为五个自然段,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成功必须目标专
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写生字词,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难写字词如谋,勉,贩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对话交流,朗读感悟等方法品悟语言,感受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与结构,设定本课教学的:
重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难点: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带领学生感受说理文的写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阅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阅读,有利于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议,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会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主要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我预设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做的:
1、我会直接出示第一自然段,然后结合书上滴水穿石的奇观的图片,带领大家认识滴水穿石的奇观。
2、我会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并且与同桌讨论一下,奇观中的石头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我会进行点评:奇在它的外形,奇在它的形成
3、让学生了解了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穿石的奇异景观之后,我会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写了这篇启示。
4、然后相机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5、那么小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呢? 我会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带领学生通过品悟关键词“接连不断”、“总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同一个地方”体会小水滴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目标专一。
6、并相机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
7、指导学生朗读,接着让学生带着自身的感受和敬佩读好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单刀直入,直接录入揭题,这一过程的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直接与课题对话,呈现出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使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诱发他们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并且快速地进入课文学习,显得干脆利落。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1.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后生字表,扫清生字词障碍,疏通语句,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遇到难读难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并且让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待学生自读完毕,我会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重点检查重点字词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翻山越岭,难读难写的字词,如,纲、孜、贩、勉,我让学生单独起来读并纠正发音,尤其注意“勉”的写法,我将强调“勉”是半包围结构,并板书“勉”,让学生看清写法,并让学生自己写一写。3.我还会让学生注意多音字,给,并且指名学生组词。4.带领学生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①.提问:本文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呢?(说理类的文章)
本文是围绕一个观点阐明一个道理,这样的文章叫说理文。
②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揭示了滴水石穿的启示?
让学生说说滴水石穿的启示是什么?
然后直接导入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提问:滴水穿石的启示到底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 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接着让学生划出句中的两对反义词,“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此处相机板书),让学生齐读朗读这句话,并说说把他们用“而不”联系起来,有什么好处?我会进行点评: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为了突出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感悟。
3、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揭示启示,点题作结)
4、让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③.提问:课文是怎么来写这个启示的呢?(通过事例来证明)我会相机追问:你能找出是哪几个事例吗?接着我会指名请学生概括事例。
正面事例:
1、李时珍:立志学医,不懈努力,最终写成了《本草纲目》
2、爱迪生:迷恋研究,孜孜不倦,最后有了一千多项发明
3、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使得绘画技艺炉火纯青
反面事例:雨水力量虽大,但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不能滴穿石头。
5.然后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初感,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后,顺势而引,轻巧的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既为精读课文,深入品悟作出了铺垫,又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写法的妙处。而且让学生带着韵律,通过初步朗诵课文,读通、读准课文,能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为继续深入课文,感悟分析打好基础。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意思,揣摩文章意图的一个重要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感知内容,感受情感,感悟文章,在反复朗读中逐渐揣摩和体会文章感情,以便更好地深入文本,体会到表情达意的技巧。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是怎样说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启示的。
1、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2、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找出关键词)
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 此处补充介绍《本草纲目》的成就。爱迪生:一千多项发明专利; 齐白石: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这是小水滴的精神。
3、学习李时珍的例子:
①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②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哪些词体现了李时珍的“不懈努力”?(“大半个中国”“二十几年”“翻山越岭”)
③进行点评,带领学生体会这就是持之以恒。
④在课堂上补充讲解《本草纲目》的成就,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李时珍成就的巨大。
⑤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大半个中国”“二十几年”“翻山越岭”这些词语出对李时珍的敬意。
4、学习爱迪生的例子:
①让学生划出文中是描写爱迪生持之以恒的词语,并让学生抓住“迷恋”、“孜孜不倦”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情景。
②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中的“一千多项”,让学生说说通过“一千多项”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爱迪生的非凡成果,爱迪生成功的来之不易,以及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并且引导学生掌握,在议论文中,使用数字引用,会更有说服力。
③进行点评: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坚持发明,这就是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5、学习齐白石的例子:
①让学生自己齐读齐白石的故事。
②带领学生通过“始终没有停止”“仍然”“坚持”体会齐白石的坚持不懈 ③并进行点评:齐白石在成就面前是仍能继续做到作画,这就是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感受文章写法,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勤奋,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他们的勤奋的。
6、让学生关注在介绍完齐白石的故事后,有一个什么符号?(省略号)
说明什么?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
7、接着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①指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句什么句?(反问句),让学生改成陈述句。
接着指名学生读。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滴穿可以理解成什么?顽石可以理解成什么?
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③引导学生理解“滴穿”、“顽石”
a.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他们取得这些成绩容易吗?让学生想象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李时珍尝草药可能会中毒,翻山越岭时可能摔伤、脚底起泡;爱迪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上千次实验的失败;齐白石晚年时身体不硬朗、大冬天手脚不利索)
b.接着进行引导:遇到了困难,他们有没有放弃?(没有)他们是怎么做的?(勇敢地战胜它们)。
c.然后让学生归纳“滴穿”与“顽石”(滴穿:战胜、克服、攻克;顽石:困难、挫折)
④再指名学生说说对整句话的理解。(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根本要义是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设计适合儿童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师生对话,实践语文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到例子典型性的重要性,无疑更加巧妙、合理。这样很好地基于文本,基于儿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开展发散性思维,让儿童卷入思维的“漩涡”。
8、进行指导朗读。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尤其注意数字的重读,要读出对三位名人的敬佩,体会他们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朗读感悟法和讨论归纳法。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一层一层读到课文深处去。结合教师的点拨和提示,反复咀嚼、品味、领悟文本语言的精妙,深化感受,把作者的感情摸索清楚,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得以深入。扣准词语,通过充分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更精准的读通句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章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更好的体会表情达意的技巧。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刚才所举的例子,都是正面例子,下面我们要学习一个反面例子,接着导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课文用“雨水”和“水滴”作了一个对比。带领学生体会只有做到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
2、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提问,这是什么句?(设问句)
3.雨水是怎么做的,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
4、让学生想一想,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呢?请把课前搜集摘抄和读给大家听听。
5、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列举的事例,涵盖了“古今中外”,李时珍——古、中
爱迪生——今、外
齐白石——今、中
6、设置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上面已经举了那么多例子,为什么还要写雨水的例子呢?
李时珍——正面例子,爱迪生——正面例子,齐白石——正面例子,雨 水——反面例子
进行点评:由此可见作者列举的事例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古一今,一正一反,使得论证严密,更有说服性。带领学生体会说理文选取例子要选取典型事例。
【设计意图】:如果说第三自然段的阅读是老师“扶”着的,那么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的沉入文本之中,咀嚼语言。
第四环节:作业练习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为起到巩固本课教学,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作用,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熟读课文,对你的同桌复述《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理清诗歌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引出观点 列举事例 揭示启示
李时珍
小水滴的事例 正面论证 爱迪生(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齐白石
反面论证
雨水(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多音字:给
难写字词:纲、孜、贩、勉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015-2-16
第二篇:说课设计(最新修改)
小学语文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XX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而展开。《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层次清晰,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情感体验。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课标指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理解体会并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及方法。(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4、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愫。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
重点制定为——感受 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法。
难点为——激发学生热爱()的 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友谊之情„„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教师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练兵的机会。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阅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思,更有利于其主动性的发挥。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制定了读、议、思三字学法并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展播——音乐/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下个环节。
(随后,我将引出:同学们,听着美妙的曲子,看着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时学生便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学生乐于说,易于表达,更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悟与体会,继而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师生一起),进入下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1、读前导读
明确初读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边读想象作者笔下的——,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读中导读
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随机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进行指导,让学生轻松地扫除阅读障碍,把握课文内容,这样又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读后导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即理清文章脉络。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引出: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接着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归纳小结,从而达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多向互动的课堂效果。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在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提出问题使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想想:——。这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五)布置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中作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了如下课后作业: 1:请大家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2:推荐阅读《》——。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于是我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启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培养自学能力。这样既有效地使用了多种教育资源,又有助于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板书应简明、清晰、直观地呈现本节课的要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 若有时间继续说:教学效果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展开教学,从学习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等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积极参与,有所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给予的机会!再次感谢!
第三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推荐)
滴水穿石的启示
下雨了!下雨了!雨哗啦啦的下了,下完雨,又是一片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呼吸着雨后的第一口新鲜空气,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当不断下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水滴一次又一次滴落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洞,好像是有人刻意留下来的。嗨!也许你们没有发现吧,不过我可是发现了,当下雨的时候一串串的水珠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落;还有的像窗帘一样一个劲的往下落;还有的像弹珠一样往下落,打到人身上疼死了。
水滴把硬梆梆的水泥地板打出了好几的洞,这几个小洞大概花了好多年吧。到了这时候我才明白滴水穿石的真正含意了也想通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不要着急,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不要轻意言弃,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像一颗小小的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终于把石头打出了个小小的洞是一样的。
第四篇: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徽、琢”等4个生字;会写“纲、谋”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聚焦重难点:
1、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重点)
2、体会作者叙议结合、有理有据、前后照应的写法。(难点)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安徽广德太极洞看一看,有兴趣吗?(有)。此洞古称“长乐洞”,早在两千多年前即被称为“天下一绝”,民间更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的说法。到底为什么享有如此声誉?可能与“滴水穿石”的景观有关。那么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头(板书:石),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滴、穿),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启示)。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生字词(容易错的字、相关词语的理解)及搜集到的多音字(给、数、缝等)、成语(AABC、ABAC和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
2、交流拓展的有关持之以恒的谚语、名言。
三、质疑问难,释疑汇报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不疑则不进。梳理问题:
1、“滴水穿石”的景观什么样?
2、为什么水滴会穿透石头?
3、“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的奇观,感受水滴的力量,寻找答案。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后小组合作讨论汇报。
1、谁愿做导游,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这一奇观介绍给同学?
指名读,其他学生聆听水滴石头的声音。
2、这个奇观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并强调设问、反问句式及作用
3、启示?
指名读,读出感情
(此处是重点,应该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再让学生从中找出反义词,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四、升华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能穿透石块也绝非一日之功,我们人具备了这种精神,就会取得非凡的成就,课文中举了三个事例,请找出相关内容认真读一读,在你最佩服的那位名人事迹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三位名人选一)
老师示范:我最佩服齐白石老人。春天,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在阴凉的树荫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他还在坚持。从“不教一日闲过”。(这些都是老师查资料知道的,希望同学们也勤动手搜集资料)。
(学生再次齐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并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让学生加深对启示的理解感悟。然后再学习本文中反面例子,雨水因为缺乏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以就没有滴穿石头。)
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牢记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言放弃。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引导写作:本课叙议结合,用生动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特有说服力。在写作时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篇文章还注意了前后照应。(口头训练)
五、作业超市:
1、搜集名人资料,另找出哪些人凭借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功的事例。
2、写一篇读后感
3、继续搜集与持之以恒有关的成语、名言。
附: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
姓名:张芸芸学校:高密市姜庄镇李仙小学职称:二级教师
第五篇: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执教者:周丽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
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理想。因此,这一教学课时的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事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语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
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贝多芬”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
神的精髓: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生齐读课题.柔弱的水,洞穿了坚硬的石,它告诉我们什么?又给留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 1
启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好.同学们找的真准,请看大屏幕
出示1: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同学齐读
二、学习板块(一)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 要的启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太极洞,去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学生自由读
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朗读的风采,通过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那么,哪些词语能够表现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呢?
学生读,交流
交流展示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指名生说锲而不舍的意思
在这一段中,什么雕刻什么呢?
学生说
用自己的话说说水滴为何穿石?用上因为„„所以„„
微不足道的水滴因为齐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水滴声
你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说
水滴就是靠(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才能滴穿石块)
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抓词体会,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三、学习板块(二)
将雨水和“水滴”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的一大奇观,但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雨水也是水滴,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段落教学中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雨滴有什么致命的弱点呢?
生答:没有专一的目标不能持之以恒
雨滴 雨水 水滴,你更喜欢谁了?
水滴
带着喜爱之情读第二自然段.四、学习板块(三)
合作探究,解读名人,深悟滴水穿石“启示”。
是呀,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那什么事情都能做的成,古今中外,有许多像水滴这样的人,他们都成功了吗?下面,小组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精讲点拨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他们都成功了吗?
学生回答
请学生读李时珍这个故事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从哪些词语看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学生说
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十几年,从这二十几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
这二十几年,就像同学们学习,充满了酸甜苦辣
看图:师说:在这二十几年,他不知走了多少路?穿破了多少双草鞋?脚上磨起了多少雪泡,不过,他放弃了吗?
没有
看图:在这二十年里,他翻山越岭,在一次次孤单寂寞中,他放弃了吗? 没有
看图:在这二十年里,他访问过多少名医,在一次次冷漠后,他放弃了吗? 没有
看图:在这二十年里,他尝了多少药草,被有毒的药草不知道伤害过多少次?他放弃了吗?
没有
他更没有放弃,他凭着这股信念,这股决心,这份坚持不懈,最后结果怎样? 看图: 完成了《本草纲目》
谁知道《本草纲目》写了什么?
学生说
投影出示《本草纲目》简介
齐读李时珍小故事
学生学习老师讲李时珍的方法,自学爱迪生、齐白石
学生自学
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
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五、学习板块(四)
联系实际,体悟“启示”。
1、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交流展示
出示贝多芬,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过程,这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好的证明。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帮助课堂的学习。在这里,教师的参与其实就是对学生这方面学习的一种引导。此外,教师的语言表达也为学生下面的表达作了示范,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教师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
古今中外,这些名人都取得成功,在成功的背后,他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下面,让我们在读启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根据启示谈感想
七、布置作业
1.搜集一些诸如“不教一日闲过”的名人名言做成书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八、教学反思: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课的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节课中是否渗透或体现了教学思想。在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想在我的教学中体现以下思想:
1、尽量做到训练和感悟并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比如对“持之以恒”这一词语的理解;比如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比如对“滴水穿石”启示的出示等等。
2、尽量和学生“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提倡“对话式”学习方式,目标就是老师和学生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教学中我采用“师生朗读比赛”这一形式,这自然是有“示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想和学生达到水乳交融的目的。
3、尽量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通过广泛的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这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有点多,对教材不敢大胆取舍,囿于教材。课文最后作者把太极洞内的水滴和雨水比较,进一步说明水滴的锲而不舍,借此揭示“启示”,其实“雨水”这段比较是多余的,但要讲到“启示”,就必须讲到雨水。在教学过程中,我怎么讲都觉得别扭,但还是讲了,颇有画蛇添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