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评课

时间:2019-05-12 20:3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评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评课》。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评课

高中生物评课稿

余奕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

张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从细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等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评课稿

生化组 应培培

郑庆惠老师上的“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第二课时,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郑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郑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

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

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

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郑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

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如本节课中的探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郑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五、教学语言独具特色:郑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另外,郑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也许会更好。

二、如果能加上一些板书,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课堂效果。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的课。生物评课稿

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一、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恰当的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级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理解??,培养了??能力,确立(形成)了??态度(观点)。

二、内容编排合理,教材处理得当,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循循善诱,突出??重点,通过??突破了??。

三、教师行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例:

2、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4、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四、学生行为: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

五、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六、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值得商榷的地方:(略)

一、级别:校级生物公开课

二、课题:《细胞的分化》

三、授课人:林赞

四、授课时间:2008年12月3日

五、听课人数:10人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结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植物的个体发育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科特点,坚持以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作到因材施教。

七、评课意见

1.能以问题引入,问题的设计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背景,能从学科知识结构的角度把前面所学内容与本节课所学内容联系起来。

2.在课堂教学中,为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入、制造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

3.设计生活化、社会化、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丰富互动内容。

创设生活化情境,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从生物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既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如何预防癌症》时,提出了以下的生活问题:预防癌症,一要尽量避免接触各种致癌因子,二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引发癌症呢?哪些食物具有抗癌作用?

创设社会化情境,如在《癌细胞》的教学中,通过介绍癌症的种类和发病情况,再提问: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怎样预防癌症?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教学资源的直观性,能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直观材料展示、运用恰当准确。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有效的为教学服务。5.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6.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和带有开放性的话题,如在《细胞全能性》的教学中,教师提问了如下的问题: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受精卵那样再分化成各种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吗?科学家发现了一株名贵而珍稀的花卉植物,你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几万株该种植物吗?这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一定有话可说,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好。7.教师民主型的教学风格,能为互动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课堂。那些与教师有着融洽、朋友式关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更多的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屈尊”和“倾听”,教师要变专制型或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或合作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而不是君临天下式的,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和篇二:高中生物评课稿案例一 1.第八周教研----四中评课

评课老师:南武中学 许盛毓

4月8日,有幸到四中听了2节别开生面的同型异构课,本人受益良多。现在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孙慧珍老师的课

1、教学目标方面

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方法明确。

2、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能按学生的实际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年龄心理,对学生有吸引力。很值得我们学习。

3、教学方法方面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较好地达成知识目标。在教学中还专门设置了《豌豆花的观察》这个实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对于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孙老师是使用串讲的形式进行的,但是落实的还不是很彻底,略显混乱,因此有部分学生明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在讲解“孟德尔的假说的解释”这个知识点时,课件的文字偏多,其实可以插入图片,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课时容量过大,因此超时了,拖堂我们并不提倡。

二、华侨中学的杨豪老师的课

杨豪老师是异地教学,教学难度明显大于孙老师,但是杨老师还是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课。杨老师上课的班是普通班,他能够很好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优点如下:

1、教学目标

能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目标要求,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能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是杨老师比较出彩的地方

2、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要合理、严谨、无科学性错误,虽然没有孙老师那么多的经验,但是一样能够做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3、教学方法 能很好的遵循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巩固性原则,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缺点:

杨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动手的时间太少,有满堂灌的嫌疑,应该多提问学生。师生互动应该多一些。杨老师上了50分钟的课,严重超时。上课过程学生的反应略显沉闷。小结不是很到位。

2.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同课异构课的简评

石北中学 周海英

孙老师和杨老师上的是《遗传和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的内容。两位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下面我简单地说说我自己对这两节课的看法。

对孙老师的课,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优点:

1、倡导探究性学习。孙老师面授的群体是锐志班的学生,因此她采用了 “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如观察豌豆花、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问题是核心的要素。孙老师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的杂交实验。同时,还重视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启发和引导。

3、孙老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和建议:

1、教学中没能及时进行引入新内容,如在进行观察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实验现象的同时,可以及时地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相关信息。

2、在用孟德尔的假说相对比较抽象,学生阅书并不一定能够对此内容很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用假说的内容详细分析实验。

杨老师的课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优点:

1、杨老师整节课都表现得很从容,笑容可掬,很有活力,很有感染力。

2、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思想教育。如了解孟德尔的生平,又如在进行杂交实验现象分析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孟德尔,鼓励学生思考。

3、杨老师对新授知识讲得很细,如辨别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新知识。

不足之处及个人建议:

1、这一节课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这节课的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孟德尔的显隐性的判断等假说解释得不够深入透彻,而过多的时间放在前面,如把自交、杂交知识解释得很全面,在进行实验现象分析时,把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讲解得很细。我个人认为这部分内容暂时不需要在这个时候讲解,因为这会影响学会对现象分析、解释这一条主线的思路,而且这一节是学生进入遗传学的第一课时,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即可,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深化,可能效果会更好。

2、杨老师对用假说的解释实验现象过于简洁,并且在讲解遗传图解时,用倒推方式推出各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既要鼓励学生走孟德尔的科学道路,但又把当时还没出现的减数分裂知识牵引进去,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的逻辑。

3、有知识传授方面还有一点点小漏洞,就是关于自交的解释有点理解不恰当。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不对之处请纠正。3.评课书面稿

培才高级中学 周利

4.《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听课反馈

番禺区东涌镇鱼窝头中学 麦桂珍

在2011年4月8日的广州生物教研中,我在广州市第四中学听了孙惠珍老师和杨豪老师的两节课,讲的是相同的内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两位老师各有自身的教学风格,都有很多亮点。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着实觉得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内容。

首先,就孙惠珍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感受。本节课的亮点有:

1.教师素质:在课堂中以自己的家庭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藉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2.教学编排:在本节课中,孙老师让学生观察豌豆花、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学生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3.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适时、适度,在本节课中,孙老师在讲授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用电脑统计实验结果,这样可以立即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运用秒表来计时,让学生有紧迫感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可以可以及时调整教学。

本节课的亮点很多,教学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教师自己讲的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有我认为也有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的容量稍微多了点。建议教师可以适当地处理教学内容,可以让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模拟实验推后再讲,让重点更加突出,同时让学生把握难点。

其次,就杨豪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感受。本节课的亮点有:

1.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把握到位,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实行的较好,及时让学生反馈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较好地发掘了教材的思想性。2.导入新颖:杨老师在导入时,以“融合遗传”来推理,黑人与白人生下的孩子是否为“斑马人”呢?这样的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从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3.课堂效果:教学任务按时完成,课堂气氛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能够倾听、协作、分享,多项互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配合教师教学,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课的亮点很多,但也有我认为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让学生探讨,寻找问题答案,教师不用过多地去“干扰”学生。通过学生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全部学生都能参与进去,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同时,课堂上适时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表达不充足时,组内其他成员加以补充。

在本次教研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使我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够用得上。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着实觉得我们不能只顾着自滔滔不绝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多参与到学习中去。于是,特让自己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尽量完善自己的教学。5.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评课

广东华侨中学 杨豪

作为本次课题的主讲人之一,我觉得同课异构是一种探讨教学的很好的方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教学理念不同,虽然上同样的内容,但是,会有不同的亮点或者创新之处,同时,不同的听课教师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家就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评课观点,对自己的评课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反思。

孙老师在讲这一课时,用的班级是广州市第四中学的睿智班,这个班共有36名同学,基本上是理解力、执行力都比较高的学生,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学习能力很强,比较会听课,知道何时该记笔记,怎样看书都。孙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标要求,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其中,学生自己进行去雄的操作,感受人工杂交技术中该注意到的细节问题。对性状分离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体会孟德尔假说,整个过程中,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讲解孟德尔实验假说时,让学生看书,先看到孟德尔的假说,然后让学生写遗传图谱,学生自己思考的就相对少一些,学生理解就不是很深刻,如果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恰当引导,把自己想象成孟德尔进行假设、推理,就在无形中渗透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推理,再结合课本的四点假说进行总结,效果可能会更好。

作为新教师的我,参加此次公开课,主要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很感谢教研组的老师和四中的老师们。我是异地教学,所教班级是广州市四中的平行班,学生学习态度较好,但是执行力、理解力相对孙老师的睿智班有差异,我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本节课是遗传学的开篇之作,所以让学生掌握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很必要的。我采用学案教学,其中预习学案,让学生有目的、带着问题去预习,探

究学案则结合书本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进行,让学生理解关键概念。其中,尤其是在讲解性状分离的解释时,我先通过第一点假说,板书自己推理的遗传图谱的一部分,从中设疑,引导学生,根据我的推理思路和减数分裂的内容(学生学习过),把自己当做孟德尔对实验进行推理。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遗传图谱,然后投影学生的学案,从中挖掘问题,围绕上下代关系,一步步设疑,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结合书本上的假说,进行总结。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是整个过程中,我尽量做到语调抑扬顿挫,充满激情。板书规整,能结合课本实验与探究学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的讲课过程中,我的目的想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但是可能引导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学生有时会提不出问题,这点还要继续挖掘提问的技巧和引导的技巧。其次,还要改进的是像孙老师学习,看能否设计相关动手的实验或者实物,让学生加深印象。6.关于全市公开课《孟德尔杂交实验

(一)》的评课意见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马丽娜

2011年4月8日,根据我校的生源分组及本人本学年担任的课程,本人到广州市第四中学分会场参加了广州市生物科教研活动,听取了广州市第四中学孙惠珍老师和广东省华侨中学杨豪老师的两节课。课题名称均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教研主题为——同课异构课例评析。现就本人的粗浅理解,评析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两位教师语言清晰、流利,具有亲和力,与学生关系融洽,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设计规范、课堂演绎谈定、老练,体现了两位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两节课教学较目标清晰,整体结构较严谨,教学过程较流畅,能因应不同层次学生(一个是锐志班、一个是平行班)的认知要求设计教学,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突出,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两节课均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较好体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核心任务:提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两位老师均关注学生的反馈,点拨及时。

二、各自的优点

(一)孙老师课的亮点(任教班:锐志班)

1、善于运用实物——豌豆花,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为何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原因的其中两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传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②豌豆花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由此自然带出自花传粉、自交、闭花传粉、异花传粉、杂交等概念,效果好。

2、学生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比较好地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3、整个设计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能让学生从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态度、探究方法等三个方面得到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杨老师课的亮点(任教班:平行班)

1、重视对关键概念的讲解,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使学生较容易理解和学习后续知识。

2、重视规范杂交过程的文字书写,为学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整个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让学生从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态度等两个方面得到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

三、改进建议

(一)给孙老师的建议

1、关于教学设计篇三:高中生物听课与评课 生物听课与评课

一、听课时间:2008年6月4日

二、授课教师:苏敏

三、授课班级:高二(4)

四、授课课目:孟德尔定律的复习(高中二年级下册)

五、教学评价:

苏老师讲的是高中二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苏老师直接概括点明所复习的内容是孟德尔定律,包含了第二节里所有的内容,是一个典型的课后即时复习课。但是苏老师并未因此而使得本节课缺枝少叶,教学的过程还是有导入、有板书、有讲解、有演示等等的教学技能,使我们见识到了真正完整的高中授课过程。从教学过程上看,苏老师授课过程行云流水,教学有重点有难点,有知识目标有情感目标,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思考积极性,又完成了教学目标。由此看来,苏老师教授的这节课是一节好课、佳课!

以下苏老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1、从教师的教上看,一节复习又公开的课,苏老师用幽默的语言、良好的教学设计、极强的调控能力和贴近高考的练习设计使得课堂充实而不失精彩,凝练而不沉闷。首先,语言上,苏老师教学语言成熟,同时贴近生活,运用到一些网络用语、日常生活用词使得教学语言风趣幽默,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使

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教学设计上,导入简练,引出孟德尔故事,强调了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复述孟德尔定律、对比分析定义,简单而快捷的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知识,之后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增加老师的个人理解,使学生抓住了记忆、理解、掌握的要点,同时逐个引出一些关键名词,第二次了解孟德尔其人其事,达到情感培养目标。课堂内容紧抓课本又超越课本(定律的遗传学理解与细胞学理解),有理论也有应试(高考题型分类总结分析),通过分析题型理解理论知识,由理论知识向高考靠拢;(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苏老师的高考题型分析实在是太妙了)从课堂调控上看,苏老师充分把握了学生的即时状况,在课堂沉闷时能调动学生,在学生活跃时又能及时引入思考;在练习设计上,苏老师充分把握高考题型(从更大方面上讲,是桂林中学这个集体),了解学情,对于高二的学生,引入高考题型的同时又有所保留,控制难度,题型的分类有利于学生理解又富有弹性、实践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

2、从学生的学上看,(1)参与状态,所有学生都能够对老师提的问题、停顿有所回应;(2)情绪状态,学生有时被老师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反应引出笑声后能够及时转入课堂思考和专注聆听中。

反思:(1)从课本内容上看,学习孟德尔定律的一个难点是应试中的概率问题,在课堂中,苏老师并没有很大的体现,给出的例题也不能充分验证学生是否掌握;(2)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看,在提到孟德尔的故事时,苏老师

说:一个人的成功要看运气。

第二篇: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

余奕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

张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从细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等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评课稿

生化组 应培培

郑庆惠老师上的“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第二课时,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郑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郑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郑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如本节课中的探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郑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五、教学语言独具特色:郑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另外,郑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也许会更好。

二、如果能加上一些板书,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课堂效果。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的课。

生物评课稿

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一、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恰当的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级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理解„„,培养了„„能力,确立(形成)了„„态度(观点)。

二、内容编排合理,教材处理得当,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循循善诱,突出„„重点,通过„„突破了„„。

三、教师行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例:

2、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4、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四、学生行为: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

五、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六、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值得商榷的地方:(略)

一、级别:校级生物公开课

二、课题:《细胞的分化》

三、授课人:林赞

四、授课时间:2008年12月3日

五、听课人数:10人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结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植物的个体发育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科特点,坚持以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作到因材施教。

七、评课意见

1.能以问题引入,问题的设计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背景,能从学科知识结构的角度把前面所学内容与本节课所学内容联系起来。

2.在课堂教学中,为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入、制造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

3.设计生活化、社会化、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丰富互动内容。

创设生活化情境,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从生物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如何预防癌症》时,提出了以下的生活问题:预防癌症,一要尽量避免接触各种致癌因子,二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引发癌症呢?哪些食物具有抗癌作用?

创设社会化情境,如在《癌细胞》的教学中,通过介绍癌症的种类和发病情况,再提问: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怎样预防癌症?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教学资源的直观性,能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直观材料展示、运用恰当准确。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有效的为教学服务。

5.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6.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和带有开放性的话题,如在《细胞全能性》的教学中,教师提问了如下的问题: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受精卵那样再分化成各种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吗?科学家发现了一株名贵而珍稀的花卉植物,你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几万株该种植物吗?这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一定有话可说,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好。

7.教师民主型的教学风格,能为互动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课堂。那些与教师有着融洽、朋友式关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更多的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屈尊”和“倾听”,教师要变专制型或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或合作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而不是君临天下式的,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相融,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才能为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8.能结合所教学生知识背景制定教学目标、并符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9.全体成员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分工合作,能在讨论中暴露学生的认知障碍,并通过组内和组间讨论解决

10.练习教学:每个知识点教学完成后,能用形成性练习完善并巩固学生的知

一、评课人:李雪松、陈晨、刘东奇

二、课堂类型:新授课

三、章节:《免疫调节》一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四、时间:2010年9月4日上午

五、评课内容:

王晓琳老师作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力扎实,声音洪亮,吐词清晰。

1、本节课能完成教学任务,难点逐个击破,重点突出,考点明确,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2、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从学生课前设计流程图,课堂上评价流程图,总结两种免疫方式的异同

等方面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课时安排较为合理,能完整地讲解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作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

系也能进行详细地分析。

4、精选课堂练习,巩固教学内容。

识结构。

第三篇:高中生物评课评语

高中生物评课评语

篇一

郑庆惠老师上的“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第二课时,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郑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郑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

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郑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如本节课中的探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郑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五、教学语言独具特色:

郑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另外,郑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也许会更好。

篇二

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一、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恰当的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级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理解,培养了能力,确立(形成)了态度(观点)。

二、内容编排合理,教材处理得当,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循循善诱,突出重点,通过突破了。

三、教师行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例:

2、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4、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四、学生行为: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

五、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六、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高中生物评课评语]

第四篇:高中生物评课稿

高中生物评课稿

余奕老师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时,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识联系

张老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从细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结合分化的特点、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等层层推进,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知识框架,体验成功之感。

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怎样变化”“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正常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遗传物质未有改变但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细胞的分化,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概括细胞的分化的特点的内容。

三、科学设计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张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练习,形成一定的梯度,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评课稿

生化组 应培培

郑庆惠老师上的“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第二课时,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只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导致物种的进化,从而得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郑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郑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郑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郑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如本节课中的探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郑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五、教学语言独具特色:郑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另外,郑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也许会更好。

二、如果能加上一些板书,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课堂效果。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的课。

生物评课稿

四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一、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恰当的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级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类的繁殖,理解繁殖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确立了端正学习态度的观点。

二、教师行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例:

2、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学生行为: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五、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1.能以问题引入,问题的设计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背景,能从学科知识结构的角度把前面所学内容与本节课所学内容联系起来。

2.在课堂教学中,为避免直接讲授学习,体现探究性学习,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入、制造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从而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能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思路打得开,彼此间容易发生相互影响,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

3.设计生活化、社会化、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丰富互动内容。

创设生活化情境,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从生物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资源的直观性,能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直观材料展示、运用恰当准确。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有效的为教学服务。

5.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篇:教师如何评课

教师如何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力,目标越是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备好课的重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目标定制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从知识、能力、情感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或课题教材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的围绕的教学目标,为目标服务。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要注意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第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也要有思路,它反映了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织,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是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超凡脱俗的给学生新鲜的感觉。平时有的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教学思路不清晰,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或学生实际造成的。第二,看课题结构。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有区别也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的处理、分析和利用,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反映教学的层次和环节,课堂结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通常一节好的课,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看讲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教师活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3、计算学生个人是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时间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过少。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是评课又一重要内容。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手段的总称,但他不是教师单一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法上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适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材自身特点而变化的,也就是灵活应用。

第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第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一些素质好的教师的课,既要看素质,又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第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宜适用了投影仪、电视、计算机、展台等现代教学手段。当前在教学手段中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

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的时间,教师讲包天下。

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

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老师上课就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明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

4、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老师吧“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设计,提问走形式。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大方。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说普通话,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应用教具,操作投影仪、计算机、展台等现代教学设备的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要分析教学结果,经济工作要讲效率,课堂教学也要讲效率。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2、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3、课堂上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高效,积极性高,课堂问题当堂解决。

下载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评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评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如何评课

    教师如何评课?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

    教师评课发言稿集锦

    教师评课发言稿集锦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2、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

    教师评课稿(大全5篇)

    教师评课稿教师评课稿1本学期,我园加大听评课力度,从听课的数量、质量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也给我们分管教育教学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指导教师会听课、评好课,成为我......

    英语教师评课

    英语朱浦老师评课我们讲策略,通常会谈及很多。你要去看一些策略的书,策略的教法,你会觉得很枯燥,实在是太枯燥了。我最讨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最喜欢的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师怎样评课及评课稿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

    英语教师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观课稿 宋林平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这节课亮点很多,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开篇儿歌的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如何自我评课

    教师如何自我评课? 长白县朝鲜族中学 周雨声 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往往要等教研员和老教师点评后才心中有数。其实课后只要......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内容提纲: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听课? ·什么是评课? ·听评课存在的问题二、怎样听评课? ·怎样听课? ·如何评课? ·评课书面材料的几种写法三、案例观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