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后反思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牟海霞本文是由通讯稿改编而成,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地震距离孩子们较远,孩子们很难有切身的感受,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在备课的时候,我充分利用了音乐的渲染和反复读课文让孩子们去体会当时的情景,进而体会出救援队员的伟大。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整体感知课文首先让孩子们自由交流了解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并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充分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初步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接下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看看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了解课文的大意。
二、充分感受阿尔及利亚震后的悲惨景象。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对于灾区的人民的悲惨景象有一个切身体验,感受救援的急迫,由此渲染中国国际救援队工作的重要。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图片和音乐让孩子走进地震后的场景。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确立了探究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探究。在集体交流后再出示现场录像和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一)、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一棒:行动速度快。•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二)、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二棒:不怕困难和危险。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三)、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三棒:救援技术高超。
(四)、不怕苦不怕累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经过14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
三、情感升华通过对救援队员进行救援时场景的反复诵读,体会当时救援队员的艰辛、努力和大爱精神,逐渐升华孩子们对于救援队员的感情
四、感情朗读同学们的这次朗读,投入了真情,融入了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体验中感悟文本丰富的主题。在小结时我深情地说:“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竟然齐声喊出:中国救援队,真棒!中国解放军,真棒!中国人民,真棒!这节课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料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调动学生的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效果分析
通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学习,我认为本课达到了如下效果:
一、加强了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认识。学习之初,好多孩子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一无所知。课前,我布置了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 任务,好多孩子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了解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建立时间、人数、搜索犬配置、救援过
哪些国家等,加上课本上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介绍,孩子们基本了解并且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字词的朗读和理解。
这一环节,我是放在课下让孩子自主完成的。通过课上的朗读和学习,看得出孩子们对于这 一环节的掌握是不错的。教学主要是交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孩子如果自己能完成的,就不要假
手于教师。
三、通过朗读体验感情
语文课文中的情感体验有许多方法,朗读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通过朗读指导和情景设置,让孩子们不断诵读去体验出阿尔及利亚人民的不幸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棒!读是孩子们自主生
成情感的最好方式,我放弃了对原文的讲解,而用读的方式。
四、合作学习出成效
我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多次采用合作的方式: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上采用了同桌合作的方 式。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则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每个小组都能积极行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迁移写作
孩子们充分的想象,还原出当时小男孩被困的情景,内心的感受以及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感 激之情。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并且升华了情感。这一环节也因为时间 的关系,展示的不够。
六、情感升华
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应该明白他们的大爱之心,并且把这种大爱之心种植到我们孩子 的心上。很遗憾的是这一环节因为时间关系,渲染的不够。
牟海霞老师这节课给我一个很深的感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充分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初步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调动学生的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位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资料,通过有感染性的过度语言和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中感悟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同学们的朗读,投入了真情实感,大家能够融入了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朗读中体验中感悟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细心、坚持、技术高、有责任心等品格。”整篇课文教学中,教师有激情,感染力强的语言,教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多次采用合作的方式: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上采用了同桌合作的方式。例:对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则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更好的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第二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原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tā),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mí)漫着尸体腐(fǔ)烂后散发的臭(chîu)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chéng)“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sōu)索着每一条缝隙(xì),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zîng)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fèi)墟(xū)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在这次救援中,有一个特殊队员——搜索犬(quǎn)“超强”,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5月2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得到信息:有个儿童下落不明,可能仍被埋在废墟里,希望能够协(xié)助救援。虽然这个地方不属(shǔ)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fàn)围,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他们带着搜索犬“超强”在废墟中来回搜索。突然,“超强”冲着一条水泥板夹缝狂吠(fèi)不止,大家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队员在“超强”的引导下,看到了废墟中有一只隐隐活动的胳膊。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zhēng)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ěr)。
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wù),载(zài)誉(yù)返回祖国。
第三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新闻通讯改写而成的。介绍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也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学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了解我国人民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整个救援事件的过程,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
1、学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但可能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救援队方面的材料,为学习课文作下良好的铺垫。
2、利用课件创建多媒体情景,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3、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课题,特别是“真棒”两个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出示独立阅读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样做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
三、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队的第一个特点。)
2、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抢救。
(不怕危险,是救援队的第二个特点。)
3、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技术高超,是救援队的又一个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给学生指出来)
六、拓展练习
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些事情,如:这次的印度洋海啸等等,老师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如海啸和地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平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习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3
第七组课文是围绕着“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是反映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是中国人民帮助外国人民的事,从而引导学生诠释“国际理解和友好”的内涵。由于前三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对于“国际理解、国际帮助”的大概念比较模糊,本节课中试图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的无私帮助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时遵循了略读课文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帮助;二是“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教学中有所侧重,比如文章第3自然段的学习就作为一个重点学习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和写法,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更注重语文知识的习得,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二、说教学理念
1.“学案导教”的理念。
基于徐老师“学案导教”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起点。字词教学中,我没有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而是针对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朗读。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因为在本课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布置预习时,我就提醒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课堂上,我也就直接让学生尝试概括,当然假如学生直接说有困难的话,也建议学生可翻开书本看一看再说。
2.关注语言文字。
“学语言,用语言。”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了语言的习得:
一是在词语教学中,重点了解了多音字“载”,知道读“zài”时,可组成“满载而归、装载、运载、超载、载重”等,一般作为动词使用,而在读“zǎi”时,可组成“下载、记载、、千载难逢”等,它的意思是“记在书报上”。
二是在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既关注关联词“有的……有的……”“一……就……”的使用,同时还关注作者的用词,如近义词“仔细、细心”“搜索、搜寻”,让学生知道当我们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运用近义词可使语言变得更丰富。
三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适时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如:感激不尽、闻名遐迩、载誉。
3.关注写法的引领。
本文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通讯”这一体裁,教参上“教学建议”中是这样要求的: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片通讯”;在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再告诉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通讯的特点”;结合第1自然段的`学习,在了解为什么把结果置前时,再告诉学生“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也是通讯的特点。试图通过浅显的话语让学生对“通讯”这一体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文本的学习中自始至终关注,利用教师的小结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
4.激发学生情感。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篇课文从题目开始就带有浓浓的感情色彩——《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读就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那么,到底“棒”在哪里呢?在整个文本的感悟中,我们始终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和内容去感悟和体会,从而明白我们的救援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顾个人安危,高度的责任心……他们真的很棒!最后再通过一组画面,让学生了解不仅仅在阿尔及利亚,只要世界上哪里有地震或灾害,我们的救援队员就会出现在哪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我们的救援队员真的是太棒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融合了研究小组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何校长和王主任的指点,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的倾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但由于自身水平的缘故,课堂演绎中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最后,感谢富亭小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谢谢!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打造自我,做灵魂的游历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问题的探究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
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预习了课文,能用一个词儿来评价一下这支队伍吗?(将课题补充完整“真棒”)
2、地震是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具有毁灭性的,请同学们看——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贵有疑。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二、(切入)环境险恶,感悟队员迎难而上之棒。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指读。读得多动情,透过你的声音,我的脑子在演电影,看到了一些东西,听到了一些声音,闻到了一些味道。你们呢? 这样的场面找个什么词来形容?(景象悲惨)
2、再读,读出悲惨的语气。听了你声情并茂地读,我好像就在现场。看看这句“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环境险恶)
3、齐读。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啊,在这种情况下,谁出现了?他们能够迎难而上,替灾区人民用“感谢”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小结:你们也很棒,你们能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去看,去听,去闻,还动脑去想,这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啊!
(据学生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在此环节以情激趣,通过设计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 入胜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三、(铺展)爱心行动,感悟队员人道主义之棒。
1、(自主、合作)细细品读2——3自然段:抓住描写队员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句旁像老师批作文那样,写写批注。
2、(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句子:
“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此处可抓住2200,10000,30,对比,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可比较两个句子,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明白救援速度之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此处课件出示)
1)、抓住两个“有的”,感悟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
2)、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谈感受。(人道与牺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近一步感受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
( )搜索( )捕捉( )剪断 ( )搜寻
3、课件展示一组真实的救援图片
(启发谈话:扣住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延伸课文内容,感受救援队员对灾民无微不至的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4、整合文本,层层深入
默读《海啸后的中国国际救援队》2——3节,深入感受救援队的英雄事迹。
可结合语句谈新了解,新认识。如:处理遗体,传染病,吃饭,喝水。
小结:肯牺牲自己,是由于心中有爱,爱能够战胜一切!替灾区人民用“感激”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当中的情感就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
三、(收关)交口称赞,感悟队员高超技术之棒。
1、板书“交口称赞”请学生围绕词语提问,如:词义,称赞原因,称赞的内容
2、结合语句,学生谈称赞原因,对“闻明遐迩”稍做了解。
3、交流:人们交口称赞的仅仅是这条犬吗?
4、小结:这条狗是队员们的搜索工具,只有这么优秀的队员才能训练出来这么优秀的狗。让我们体小男孩的亲人用“感恩”的语气三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提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平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中阿两国友谊的使者回来了!我们都在机场迎接他们,你们想跟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下来)
五、搜集最近印度尼西亚地震有关资料,同学之间课间交流。
(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们说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 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5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国际理解和友好”,学习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的学习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在学法上,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进行相关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储存写作范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一、谈话揭题,交流资料。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了解原因。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谈话揭题,交流资料。
第一步,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再系统地整理出跟课文有关的资料。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拉近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揭示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是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课文后的“资料袋”作为教学课文前的背景来阅读中,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并初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影子。
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虽然是一篇通讯,但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
第二步,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读永远是语文课上的主旋律。在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阶梯式的读训练——一读扫除阅读障碍,二读读出主要内容,让学生每一次亲近文本都有所收获。而不同形式的读书,同时,这2次读书,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这在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是非常实用的。】
第三版块,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第一步,,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了解中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便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等通过指名读——学生理解分析——指导读——学生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第二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我利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这次地震的图片,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制作了一组画面供学生欣赏。学生从文本走向直观的图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感动,在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对课文题目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搜集材料的好习惯,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搜索犬以外的四大秘密武器。这样,做到课内课外的统一,很好地把课堂的教学做了延伸,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动作迅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勇敢坚强真棒!
技术高超
这是一则穿插式板书,分步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然后由“真棒!”追溯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内容写在中间。整个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说效果】
本课以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学生阅读理解后的总结板书,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6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进行授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 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以及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文后的“资料袋”介绍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放在教学课文前作为新闻背景来阅读,以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
开始讲课时由于本课是一篇通讯,在教学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热爱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这一次的阅读要求是“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用跳着读的方法。随文识字,多种方式再现巩固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重要的词句。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那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同研究。再经过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指名读——学生练习读——小组集中精神诵读→学生理解分析→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投影出示相关图片。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这时候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又如:“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学生理解分析。
由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这时回顾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把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最后图片赏析,结束全文: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学生看图片→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这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呢?(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清楚课文内容后,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学文中,领悟深刻的主题思想,激发起热爱和平感情。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一下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并在平时阅读报纸时,增加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篇课文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围绕重点,体会国际社会中的理解与帮助。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一书中曾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材“国际理解教育”这一鲜明的主题。通过交流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问题的提示,在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课文学习的环节。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
板书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第四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练习题
一、拼一拼,再组词。
zǎi()zhēng()xīng()
载 挣 兴
zài()zhèng()xìng()
chōng()qiáng()
冲 强
Chòng()qiǎng()
二、照样子、写词语。
急急忙忙()()()()
三、选择适当的意思把序号标在括号中。
A 用鼻子嗅 B 听 C 有名气 D 消息
1.我每天晚上都要看电视新闻()
2.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
3.我刚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4.闻此言,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景象()地捕捉()地搜索()的工作
()地呐喊()地救援()的防弹服
()的时间()的交流()的因素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 迅速()悲惨()寒冷()复杂()
温和()困难()黑暗()
近义词: 祝愿()救援()展现()悲惨()搜索()
第五篇:12.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12.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培养默读能力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教学设计】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图片)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2、小结过渡:
创立不久,年轻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普遍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3、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杰出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2、检查反馈:
随机点拨。(里氏6.2级地震释放了相当于16颗原子弹的能量。)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2、小组讨论。3、交流反馈:
⑴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当……的时候,他们在想。③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读,谈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④回读: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⑤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的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读课题。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生自由读──谈感受──齐读。⑵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①引: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 2 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②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③同桌练说故事大概。④推荐代表说。
四、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引读最后一段:
从“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回”等词体会“棒”!5月29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生接)
2、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亮相的短短一周时间,便成效斐然,以出色的表现而博得“满堂彩”。幻灯出示:
联合国官员托马斯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反应是难以想象的、超常规的。”
阿方政府、媒体和灾区居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来帮助我们,中国人民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感谢你们”。
五、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1、引: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啊尔及利亚,并载誉而归。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让我们来看看:
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伊朗内政部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提供紧急援助。北京时间2003年12月27日夜23点5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伊朗科尔曼省省会科尔曼市,这里距离地震中心巴姆市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中国国际 3 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
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 12月28日夜,中国救援队在进行了1天的搜救行动之后,才开始搭建营地。12月29日,在搜救过程中,搜索犬作为特殊的“队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月31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撤离灾区。2004年1月1日上午10点,中国国际救援队回到北京,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夺走了10多万条生命。经联合国有关部门批准,中国政府决定派出国际救援队赴印尼进行抢险救援。
搜索抢险分队队员不顾旅途劳累,冒雨搭设了帐篷,迅速展开了搜索工作。连长袁本航是搜索抢险分队的队长。他带领8名队员受命寻找掩埋在倒塌房屋中的遇难者遗体。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很多遗体开始腐烂,有的已经生蛆,尽管每位队员都戴了3层口罩,可气味仍令人窒息。但他们毫不畏缩,小心翼翼地把遗体装入专用的口袋,轻轻地搬运到遗体存放处。
就在搜索抢险工作紧张进行时,灾区出现了霍乱疫情。为了防止传染,搜索抢险队员执行任务时不能喝水,中午不能在搜索现场吃饭。他们每天一早就出工,傍晚时才撤回营地,午饭晚饭并成一顿吃。由于流汗多,又不能喝水补充,穿着厚厚隔离服的多名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虚脱。那段日子,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国救援队中,他们搜索和处理的遗体人均数是最多的。
听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要返回国内,当地政府官员和群众带着水果等慰问品来慰劳他们,并纷纷称赞:中国救援队真棒!2、回归读题。
3、推荐网址、自己搜索更多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也可以合作出一期手抄报。【多音字组词】
都:dū(首都)缝:fèng(门缝)载:zài(载誉)
dōu(都有)féng(缝补)zǎi(记载)【词语解释】
【祝愿】表示良好的愿望。本课指的是阿尔及利亚群众祝中国万岁。【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本课指空气中充满着臭气。【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纵横交错】本课指一根根钢筋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错。【交口称赞】本课指人们同声称赞“超强”。
【闻名遐迩】本课指搜索犬“超强”在当地非常有名。【句子分析】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队员认真工作的样子。“仔细”、“细心”、“捕捉”说明了队员们在搜索时非常细心,不遗漏每一个地方,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剪断”、“搜寻”、“纵横交错”什么他们的搜寻工作很困难。他们要花很多力气才能把幸存者救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全体队员不怕困难、认真的工作态度。【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记叙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救援工作时,得到高度赞扬的事。赞扬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国际主义精神,表达了两国人民友好的情谊。【近义词】 祝愿──祝福 立即──立刻 悲惨──悲伤 协助──辅助 交口称赞──赞布绝口 文明遐迩──举世闻名 【反义词】 悲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