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

时间:2019-05-12 20:1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菱学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菱学诗》教案》。

第一篇:《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福清里美中学 郭小强

教学目标:

1.细品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学习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提问: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其中有一部是巅峰之作哪一部?引出作者(简介)。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写了哪些人物?(出示香菱判词)引出本课主要人物:香菱。同时简介香菱身世。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的内容所吓倒,常常是高山仰止,望而生畏。然而,不进入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伟大之处。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曹雪芹,走进红楼梦中大观园,去探访今天的主人公――香菱。

二、初读小说寻看点,分享阅读感受(自读、分享15分钟)

1、布置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自读一遍课文,标上段落序号、划出不懂的生词。然后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2、分享阅读心得: 请先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如香菱学诗、香菱苦志(如痴如醉)学诗等。

请学生从故事情节(事件:学诗)这个角度来概括课文,谈谈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为三个步骤:拜黛玉为师,黛玉指导她细细品味王维诗; 自己边读杜甫诗边尝试写作;作诗经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从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概括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聪明的、悟性极强的人;虚心好学、不懂就问的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人;是一个乐学善学苦学的人等等)故事发生的环境(大观园)

小结:阅读小说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

三、赏读片断找妙点,学习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20分钟)

通过第一次泛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探究问题:香菱学诗有没有成功?有。之所以获得成功,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于她自身的学习态度。课文中有很多精彩语段,描写了她的苦读,我们共同的体会一下。请大家赏读课文片断,并用笔筛选出香菱专心读诗、学诗的描写语句,寻找妙点(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形象塑造等方面体会课文描写精妙的地方),圈点起来,再在旁边作批注。

(1)香菱拿了诗,回到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动作)

(2)香菱听了,喜的是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动作)

(3)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动作、神态)

(4)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动作描写)

“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语言描写)

(5)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神态、语言)

以上属于正面描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香菱学诗非常认真专注? 薛宝钗的语言描写:

(1)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2)这个人定要疯了。(3)可真是诗魔了。

(4)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属于侧面描写方法。教师点拨:通过侧面描写方法,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之更生动,更具体感人。

全班朗读以上描写片断,进一步加深人物印象。

小结:用本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香菱学诗的态度: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何尝不是这样呢?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四、小结课文,畅谈观点(5分钟)

香菱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她的学诗,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兴趣使然,更是一种执着顽强的自我回归(家早年迷失,已没法归,但在精神上可以回归自我,找到自已),是一个诗性女子对诗性人格诗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大观园正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自由、宁静、美丽,成了香菱放飞梦想,张扬个性的精神家园,在这里,香菱得到了精神解放,终于找到自身的价值。联想香菱的不幸身世,香菱的境遇很值得同情惋惜,有灵性有才气者为何却得到这样不公平的命运,这正是作者要读者深思的。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香菱学诗成功除了自身的勤奋专注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2、香菱学诗的过程,对你在语文学习,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方面有何启发?

第二篇:《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主备:方淑敏

审核: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定向

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2、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 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课时定向

1、理解文章内容

2、知识能力迁移

教学过程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 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 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 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 哪些启示。

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 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第三篇: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主备:贺金兰审核:初三语文组时间:2013-11-17

【教学目标】

1、掌握《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学习香菱虚心好学、苦学乐学的求学精神。

【教学重点】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枉凝眉》)

听着这首凄美婉转的歌曲,打开我们的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走近红楼女子。

二、了解《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学生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教师大屏幕出示有关内容介绍,学生集体朗读。

三、品析香菱人物形象

(过渡语)红楼女子个个美的让人心醉,今天让我们走进《香菱学诗》。首先我们来分享大家阅读《香菱学诗》后的初步感受。

学生畅谈读后感受。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只是从面上来了解一个人物,这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有个人给我们很好的提示,那就是曹雪芹。他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写道(出示大屏幕):列为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红楼梦》第一回。阅读他的红楼梦要“细按”。从很细的地方解读文章,或一个情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这样才能深得其中的趣味。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解读这篇文章。

依次提问:

1、香菱说她是为了什么而学诗的?(要求找出文中的话作为依据)

学生找出香菱的原话,概括“抱着玩玩的态度”来学诗。

2、香菱学诗真的只是玩玩吗?

学生找出描写香菱学诗的细节,引导学生领会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精神品质。(注意朗读指导和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例: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苦)

②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呆)

③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疯)

④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魔)

⑤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痴)

3、香菱自己觉得学诗苦吗?

学生品读香菱的 “笑”“笑吟吟”“兴兴头头”,领会香菱学诗是“乐在其中”。

4、香菱学诗,苦学,乐学,而且非常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把香菱学诗的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学生概括讨论,明确:读诗——悟诗——论诗——写诗

四、感悟

师:经过了一番“细按”之后,我们在座的同学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什么了吗? 学生畅谈感悟。

五、介绍香菱的身世和悲惨命运(过渡语)从“香菱学诗”中我们有这么多的体会和感悟,我们要感谢香菱,我们也衷心的希望这位美丽、聪慧、善良、纯真的女子过上幸福的日子。但实际上香菱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对香菱的判词。从这几句词中,你看出香菱的命运了吗?

(大屏幕)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朗读)

(大屏幕)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出身乡宦之家。三岁被拐,十一二岁卖于冯渊。后被薛蟠抢至潘府为侍妾,改名香菱(谐音相怜)。最后被薛蟠正妻夏金桂改名秋菱(谐音求怜),百般折磨,终至干血之症,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师:香菱一生中唯一快乐的日子大约只有薛蟠外出经商的那一年,她得以住在大观园中,和姑娘们相处的日子。

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也对“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李)纨(宝)钗,风流不让(湘)云黛(玉),贤惠不让袭(人)平(儿)。”但就是这样一位大观园中时时含笑的女子,命运又是如此的悲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个美丽动人而又凄凉的妇女形象,充分反映作者反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这不能不是我们读者感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楼梦》插曲“叹香菱”。

六、课时小结(大屏幕)

(在“叹香菱”歌曲声中)出示:香菱走了——香菱们走了——这些《红楼梦》中诗样的女子都走了——都以凄婉的方式走了——?(留给我们读者的又是怎样的思考呢?)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

2、从香菱学诗或黛玉教诗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悟或收获。要求不少于300字。

八、板书

香菱学诗

苦乐

志玩在学其

诗中

第四篇: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后洋中学 董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烦腻、揣摩、诌、诧异、茶饭无心”等词。

2、了解香菱人物形象,学习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香菱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揣摩香菱人物形象,学习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我们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胸中多波澜,笔下无滞碍,于是成此绝世之作。《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红楼梦》 又名《石头记》,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香菱身世简介及相关情节

香菱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悲剧女子。她出身乡宦家庭,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住荣府梨花院。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把她带进了大观园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她学诗的愿望,她向宝钗求教,遭婉言拒绝。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三)字词积累: 仄(zè)声 应玚(yáng)庾(yǔ)信 蘅(héng)芜(wú)苑(yuàn)三昧(mèi)暧暧(ài)请柬(jiăn)胡诌(zhōu)颦(pín)姊(zĭ)妹 怔怔(zhèng)暖香坞(wù)画缯(zēng)鳏鳏(guān)烦腻(nì)诧(chà)异 揣(chuǎi)摩 起承转合 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拜师——初作——再作——三作)(五)、深入探究:

1、香菱是如何学诗的?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神态、动作描写)(4)、“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动作描写)

2、香菱学诗的成绩如何?

第一首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观赏,诗意浅显,无余味可寻,第二联措词不雅。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的辞藻,无真情实感。第二首

似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第二首:反复说月色很美,过于穿凿。但已能用花香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有进步。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第三首: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孤单无依的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鸡唱、闻笛、倚栏”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

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有情感——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3、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刻苦好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2)、她的天资好,有较高的领悟力。(3)、得到黛玉这个好老师的正确指点。

第五篇:《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关于《红楼梦》的文学常识,了解香菱的人物命运。② 领会、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检索课外信息,并加以整理归纳,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② 充分理解文本,进行问题探究,进而加深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名著风采,感受作者情感,激发阅读《红楼梦》原著的兴趣。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红楼梦》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香菱学诗是饶有趣味、文学性很强的一个片段,学生学习较有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突破方法:“《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教师通过补充相关资料,结合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进而理解作者对香菱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课后推荐阅读《红楼梦》,进一步使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播放《叹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歌的歌词也是一首判词,说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人公香菱。(板书课题:《香菱学诗》)出示学习目标。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1、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说对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了解。①关于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霑,雪芹是他的号。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其曾祖母是康熙帝的乳母,祖父曹寅曾任康熙帝的侍读,加之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頫,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百年望族”一败涂地。他流落在北京西郊,只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所以有著《红楼》,曹雪芹举家食粥的说法。乾隆二十八年秋冬之间,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因伤感太甚,他于这年除夕泪尽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②《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充分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晴雯、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③ 本文的生字词的学习④ 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词语解释。

仄()应瑒()庾()信 蘅()芜苑 三昧()暧暧()请柬()胡诌()颦()嘟哝()姊()妹 怔怔()暖香坞()画缯()鳏鳏()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诲人不倦: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穿凿: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揣摩:反复推求、猜测

2、课件检测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从课文中完成相关的文字标记)

1.香菱如何苦志学诗,课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体现香菱学诗之苦? 例:(1)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3)写作第三稿,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天方才朦胧睡去了。”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可是痴迷到了极点。

香菱学诗,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一步突出了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和痴迷。通过宝钗、宝玉探春等人的语言,尤其宝钗,和香菱同住,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等语言,烘托的香菱学诗的专注、刻苦。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可感、可触。

四、深读课文,分小组理解探讨

(一)、香菱学诗如痴如醉,她为何苦志学诗?

对艺术的崇拜 追求高雅情趣 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1、个人身世之悲

从前面的判词中,我们体会到曹雪芹对香菱这个薄命女子的同情。香菱这样精华灵秀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的语言,粗陋肤浅。

同时,因是薛蟠的妾,这种为妾为仆、半主半奴的尴尬身份,也促使香菱渴望与高雅脱俗的女子在一起。身份虽改变不了,但至少精神、心性是相通的。所以我们不难理解香菱苦心学诗的这种愿望,我们也不由得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2、个人资质之好。

香菱本就出身仕宦世家,血液中流淌有诗书天分。命运的不公并不能掩住她天生的光华,无论外在,还是气质、修养。加之她个人的悟性高,对诗一种痴迷的热爱是香菱学诗的内因。

3、诗意环境的浓厚。

大观园里的女子,个个才情甚高,喝酒都要行令作诗,即景生情,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更激发了香菱学诗的浓厚兴趣。

过渡: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换言之:高徒师从名师。香菱学诗的刻苦与成功,与她的老师黛玉密不可分。

五、再读课文,品评“名师”(1)黛玉如何具体指导香菱作诗?

1、要重立意,不以词害意。

2、要多读,读一流的诗。

3、重研究论,方能长进。

这些理论对我们学语文有什么启发?

第一,要多读。诵读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第二,要学一流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敢于想像。(2)你认为黛玉是个怎样的老师?

1.林黛玉学高为师。

林黛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她的诗词令就连皇妃贾元春也称赞不已:贾元春省亲时,看众人诗词,独赞宝钗黛玉。大观园中众人也对林黛玉的才华很佩服。在以菊为题写诗时,林黛玉的诗被评为第一名。她天资聪颖,学识丰富,写诗写词如行云流水。所以,黛玉学高为师。

2.林黛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黛玉体察出了香菱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出香菱学诗的误区,并列出应读诗书的书目。安排了顺序,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并用“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给香菱信心。所以无论从教的方法,还是态度,黛玉都堪称名师。

过渡:我们读书探源,进入下一环节。

五、拓展升华:见微知著探讨其他人。

香菱只是红楼众多悲剧女性的一个代表,我们通过判词再来认识其他女性: 如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兔)相逢大梦归。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被选进宫里,后来加封“贤德妃”,即皇妃。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这进一步提升了贾家显赫的地位。

“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尤其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将元春泼天的富贵渲染到极致。

虽然高高在上,极享荣华富贵,但也不得自由,难享亲情。最后一句写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靠山倒了,这个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迅速土崩瓦解。

再如迎春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美,心地纯洁善良,但没有才华,性格懦弱。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判词第一句“子系”两个字,合为孙,中山狼则借典故评价此人品质恶劣。迎春嫁过去之后,不到一年就被折磨死了。

命不由己所遇非良人致使迎春悲惨离世。

再如:远嫁的探春、青灯古佛旁出家当尼姑的惜春等等。通过名字,不难看出曹雪芹隐喻的深意:“原应叹息”。体现了曹雪芹多么的无奈与感伤。我们趁热打铁,体会作者在《红楼梦》中寄寓的情感。六:在《红楼梦》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丰富而复杂,这里只说两点:

1、《红楼梦》既是女性的赞歌,又是女性的悲歌。

这里的女子,或才华横溢,或刚烈不屈,或心灵手巧,或善良淑均,才艺德行,让人喜爱。

2、但这些钟灵毓秀的女子,都难逃悲剧的命运,她们是社会的缩影。正如人们所说:忽剌剌大厦将倾,是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必然结局,这个大家族影射着小社会。

七、再看《红楼》,加深认识

《香菱学诗》只是《红楼梦》的冰山一角,优美的诗词歌赋、数百个灵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融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为一体,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建筑在我们心灵土地上的伊甸园,已经内化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所以才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七、体会写法,片段练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一个场景或一次活动。

总结语,并板书:拜读名著,提升自我。

横批:精神食粮 红楼梦写百年沧桑,曹雪芹度百味人生。

下载《香菱学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菱学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学习重点......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 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分析把握主人公香菱的性格特点,复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语文建设》编辑部给我寄来一篇发表在2011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上的文章:李强《让香菱走回“大观园”——兼谈长篇小说“节选”的教学》(以下......

    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

    香菱学诗[精选合集]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2010年12月05日 星期日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 留言交流| 登录首页| 主题阅读| tags | 精彩目录| 精品文苑| 会员浏览 我的图书馆 休闲·怡情| 艺术......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主备人:金鑫审阅人:沈建忠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状态,感知香菱人物形象。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刻苦学习的精神。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

    《香菱学诗》精品教案(5篇)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20 香菱学诗 教材分析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原来的回目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旨,梦中成诗是“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