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ppt配用优秀获奖教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ppt配用优秀获奖教案 共1课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学情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3重点难点
1.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2.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4教学过程 4.1 一课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2012年,武汉大学一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宋词排行榜》,从两万多首宋词中遴选100首来排名,《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之无愧排在第一。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活动2【讲授】古诗词鉴赏一般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活动3【讲授】结合一般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1、从题目入手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 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词就是此时的作品,是其代表作。活动4【活动】朗诵,探讨 从内容入手 ⑴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②自由朗读;③集体朗读;④个别朗读。⑵探讨内容:
①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靠哪些诗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明确: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②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活动5【讲授】赏析上阕,领会豪放特色 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确:①起笔雄浑非凡:“大江东去”,可见空间之阔大;“千古”,可见时间之渺远;“千古风流人物”可见人物之众多。如此起笔,世所罕见,但苏轼挥起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定格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钟情于周郎。这样的开篇如长风出谷,大开大合,豪放雄浑。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上片第二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你读出了什么意味?
明确: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1)“大江”这里具体化为“故垒”;(2)“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3)“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
——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苏轼知道他所游览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
4、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上片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大家考虑,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战场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活动6【活动】读背本词上阕(1)男女生分句轮流读。(2)齐背。
要读出豪情,读出气势。
活动7【活动】研读下阕,思考问题
(一)先看周瑜和苏轼的一个对比: 周瑜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1、“词的下阕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
明确:美女是配英雄的,美女衬英雄,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所以这也是苏轼艳羡周瑜的一个原因
2、为什么要把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
明确:表达他的壮志豪情。他特别要写出周瑜的“羽扇纶巾”,一派儒雅的装束。这种儒雅的装束充分显示周瑜的才干,周瑜是值得自己羡慕了,可是看看自己,苏轼这时47岁,早生华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悲慨的。从羡慕周瑜来说,他还是积极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被贬黄州,遭那么大的难,大难不死,没有像有一些人犬马声色,游戏人生。在那种处境下,他还在想,如何为国、为皇帝效力。你看周瑜34岁就立那么大的功劳,我都47岁了,我空有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对这点有着慨叹。但这种慨叹,能不能说就是消极的呢? 苏轼就是这样的气派!所以,你看,慨叹过了以后,他举起杯中的酒,邀空中的明月,洒在江里,“一尊还酹江月”。用浩浩的大江,用空中的明月作证,我苏东坡是有报国之志的,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为国、为民去效力。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 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是“黄州、惠州、儋[dān]州,州州潦倒”。但是苏轼宠辱不惊,就在那儿,他仍然很平静地生活。
(二)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3、思考: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活动8【活动】学生总结怀古诗词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典故。
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
3、品味技巧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 本词艺术特色:
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活动9【讲授】小结
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结尾总结全文 在《苏东坡突围》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诞生了。” 活动10【练习】课堂练习
1、背诵全词。
2、以“苏轼,我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活动11【作业】教学反思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重在诵读,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中特有的意境美。在欣赏这首词时,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做到知人论世。所以,我在设计此文的教学时,注重对苏东坡的介绍,注重对诵读,注重对想象、对比衬托等手法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对苏轼在词中表现出的是消极还是积极人生态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一课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 2012年,武汉大学一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宋词排行榜》,从两万多首宋词中遴选100首来排名,《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之无愧排在第一。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活动2【讲授】古诗词鉴赏一般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活动3【讲授】结合一般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1、从题目入手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 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画——“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词就是此时的作品,是其代表作。活动4【活动】朗诵,探讨 从内容入手 ⑴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②自由朗读;③集体朗读;④个别朗读。⑵探讨内容:
①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靠哪些诗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明确: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②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活动5【讲授】赏析上阕,领会豪放特色 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确:①起笔雄浑非凡:“大江东去”,可见空间之阔大;“千古”,可见时间之渺远;“千古风流人物”可见人物之众多。如此起笔,世所罕见,但苏轼挥起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定格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钟情于周郎。这样的开篇如长风出谷,大开大合,豪放雄浑。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上片第二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你读出了什么意味?
明确: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1)“大江”这里具体化为“故垒”;(2)“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3)“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
——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苏轼知道他所游览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
4、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上片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大家考虑,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战场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活动6【活动】读背本词上阕(1)男女生分句轮流读。(2)齐背。
要读出豪情,读出气势。
活动7【活动】研读下阕,思考问题
(一)先看周瑜和苏轼的一个对比: 周瑜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1、“词的下阕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
明确:美女是配英雄的,美女衬英雄,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所以这也是苏轼艳羡周瑜的一个原因
2、为什么要把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
明确:表达他的壮志豪情。他特别要写出周瑜的“羽扇纶巾”,一派儒雅的装束。这种儒雅的装束充分显示周瑜的才干,周瑜是值得自己羡慕了,可是看看自己,苏轼这时47岁,早生华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悲慨的。从羡慕周瑜来说,他还是积极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被贬黄州,遭那么大的难,大难不死,没有像有一些人犬马声色,游戏人生。在那种处境下,他还在想,如何为国、为皇帝效力。你看周瑜34岁就立那么大的功劳,我都47岁了,我空有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对这点有着慨叹。但这种慨叹,能不能说就是消极的呢? 苏轼就是这样的气派!所以,你看,慨叹过了以后,他举起杯中的酒,邀空中的明月,洒在江里,“一尊还酹江月”。用浩浩的大江,用空中的明月作证,我苏东坡是有报国之志的,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为国、为民去效力。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 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是“黄州、惠州、儋[dān]州,州州潦倒”。但是苏轼宠辱不惊,就在那儿,他仍然很平静地生活。
(二)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3、思考: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活动8【活动】学生总结怀古诗词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典故。
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
3、品味技巧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 本词艺术特色:
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活动9【讲授】小结
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结尾总结全文 在《苏东坡突围》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诞生了。” 活动10【练习】课堂练习
1、背诵全词。
2、以“苏轼,我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活动11【作业】教学反思
古典诗词的教学要重在诵读,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中特有的意境美。在欣赏这首词时,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做到知人论世。所以,我在设计此文的教学时,注重对苏东坡的介绍,注重对诵读,注重对想象、对比衬托等手法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对苏轼在词中表现出的是消极还是积极人生态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要点:
一、进行有成效的诵读练习,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二、体会苏轼词风豪放的特点和洒脱,旷达的性格。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两周来,我们穿越千年历史,神游了国人引以为傲的盛唐时代,诵读了“诗仙”李白激越奔放,气势磅礴的《将进酒》以及大诗人白居易充满伤感和愤慨之情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当然还有唐宗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著名散文《师说》。今天,让我们再穿越一次来到词的王国宋朝领略宋词带给我们的无限美感。
二、板书课题《边说边写边解释词牌,题目》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词牌)(题目)(作家)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俗话说唐诗、宋词。唐诗乃诗中奇葩,宋词则诗中极品。宋词又分为“北宋词”和“南宋词”。“词至北宋而始大,至南宋而遂深,”其中北宋词又以柳永、苏轼、周邦彦为代表而苏轼又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和代表作家。
(揩板书)苏轼。请大家翻看题注。老师提问:北宋文学家《东坡全集》《东坡乐府》,同学们请思考,题注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苏轼,有各的文坛奇才、全才。诗,词,文,书法,绘画,诸多领域、均为卓然大家,散文,苏轼直逼韩愈,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方面擅长行书、楷书,与当时书法各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等等,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全才,在当时的官场上却屡遭贬谪、倒霉透顶下面请大家 听我读一段背景资料(P152参)
四、教师范读全词(以下是练习诵读时间)
1.指<男、女各一人>领读全词各一遍。
2.全体齐读课文。老师指导纠正后再齐读
五、诵读、分析、讨论
1.由学生齐读上片,<教师指导,再齐读> 2.指名学生读注释<可考虑2遍> 3.教师串讲并点拨<可参考教参P149> 教师:下阕就着重写周瑜……(参考教参P149)
A.由学生齐读下篇<教师指导> B.指名学生读注释<可考虑2遍> 指导轮读全词(分句轮读,分片轮读,男女生轮换跟读)
六、教师归纳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赤壁怀古》领略了豪放词风的壮美,大气,也感受了苏轼为人的练达,洒脱,下面我们具体认识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1.豪放的 风格 2.烘托映衬
3.情景交融(可参考教参P150)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第三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王静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和品味以苏轼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的风格和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解读能力;积累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解决课后相关练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和学习过程中,分析诗人使用的诗词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感受古诗词创造的独特审美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和感受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述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
• 导入: 导入语: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宋词与唐诗并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说到宋词,同学们,你们想到哪些著名词人呢?(让学生举手配合回答,一两个学生回答完毕后),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很丰富的,很好!那老师觉得呢,说到宋词,我们不得不提到苏东坡—苏轼,他的词风堪称经典,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今天呢,请大家喝老师一起走进苏东坡的诗词世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 解读课文,整体感知 • 作者简介
师: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家,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说,苏轼的文学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写作背景介绍
师:和《赤壁赋》一样,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免罪后发配到黄州充军。在心情极度失落的情况下苏轼两次游览赤壁,几乎是在和《赤壁赋》同样一个时期,苏轼写下了这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3、问题:文章标题是“赤壁怀古”,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答案:作者游览赤壁,触景生情,抒发怀古之情。
4、带着两个问题通读全文:
问题:(1)、整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
上阕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
• 文本研读:
分析上阕的字词,豪放的气势。•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上阕运用了哪些的修辞手法? 夸张、拟人、比喻。
2、提问:上阕描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色?用笔在文中画出来,思考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景物:大江、浪、乱世、惊涛、千堆雪
景物特点: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上阕的一些词用法很精到,表现了“大江”的雄浑壮阔,请大家找出来并作赏析;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4、齐读上阕,注意关键字重音,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
分析下阕,对周瑜人物形象分析,苏轼的情感。1、1、问题:这样的壮阔场景,确实很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文中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问题:作者为何只提到周瑜,而不是三国里的其他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呢?
(一)、抒发对英雄的丰功伟业的仰慕之情;
(二)、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来感叹自己的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年华虚度;
3、齐读课文下阕,看看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自信洒脱的语气)
4、作者在遣词造句中,运用哪些写作手法?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烘托和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讨论:作为一个豪放的词人,作者有没有一直沉迷于这种失落的心境?作者有没有排解这种失落的心境的方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全班分六个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确实,作者将自己的惆怅寄托给明月,斟一杯酒洒向大地,体现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赤壁赋》中,作者也有类似的表述:“惟江上之清风.........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自由探讨: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结语
师:无数的宦海**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如果苏轼的这首词可以让我们学到了用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那也算是我们的一个收获了。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写景 江山如画 怀古 遥想公瑾 抒情 人生如梦
课后作业:
•(1)通过网络等手段,自学有关宋词的 知识,查找学习苏东坡其他的诗词作品,课后与同学谈论学习
•(2)比较柳永《雨霖铃》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体会两种不同的词风:豪放派和婉约派,并作概括和总结
•(3)背诵课文 •
第五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2 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
写景咏赤壁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 大江气势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年轻得意英俊潇洒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