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地里的小画家于淑娟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三学区八家小学
于淑娟
教学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认识2个偏旁“虫、目”。
2.学生认熟生字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文。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雪吗?看,下雪啦!(课件播放下雪的场景)下雪后你最想干什么?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白雪从天上飘落下来,铺满了整个地面,厚厚的,美丽极了。有一群小画家,看着这美丽的雪地,高兴地画起画来。他们是谁?都画了些什么?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读。2.你们想读吗? 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两遍)
②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把生字借助拼读两遍,读完以后就坐好。
3.(1)正确拼读(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
下雪啦 梅花 不用 颜料 几步 青蛙 成为 为什么 参加 山洞 睡着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词语。② 生当老师领读词语。教师讲解多音字“为”“着”。③指生读词语。④齐读。
(2)熟练识记 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4.(随文识字)词语会读了,相信这些字也难不倒大家。(卡片出示生字)啦 :口像张开的嘴,表示声音从口发出,看半部分“拉”表示声旁,这个字就读“啦”。“啦”是语气词时读轻声。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
用 :“用”是半包围结构,你能组词吗? 成:反复读,用“成”组词。
几:几是一个多音字,在古代“几”是一种矮小的桌子,读“几”我们家里客厅都会摆放“茶几”。表示数量多少时读“几”如:几个、几只、几步。
谁能选择填一填。jī jǐ ①河里有几()只鸭子。②我家客厅里有茶几()。参:反复读字音,读参组成的词语 参加 参军 参观 参天大树
睡:左边是什么?目字旁,(板书“目”字旁)读偏旁名称。目指眼睛。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
同学们,我们来变个魔术,这个字读什么(出示“力”)“力”字加两笔,变成什么字?(为)课件出示(蛙、洞、梅、加)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
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板书“虫”字旁)读偏旁名称。右边是两个土。
“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加”力加口字变成加。课件出示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5.学词,理解词语意思。课件出示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颜料(就是画家画画用的各种彩色的材料)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各种实物图片让学生理解词语。做课中操:
同学们学累了,我们来做一个课中操好不好?。起立,跟老师一起做: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
小鸭子,嚘嚘嚘(双手放前作鸭子嘴巴状)小金鱼,游啊游(双手作小鱼游状)小朋友,拍拍手(拍手)
安安静静齐坐好!(放好手,坐好.)
过渡:现在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相信同学们课文一定读得很好。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指名分句读课文。3.学生齐读课文。
过渡语: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
四、感知课文内容。(我会填)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不用()不用(),几步就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相机板书)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几”先认读,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说笔顺。(“几”字的第一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左边,第二笔是横折弯钩,起笔与撇的起笔相连。)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红,对照课本写两个。
第二篇:雪地里的小画家上传教案张文娟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见青蛙?他正在睡觉呢!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的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雪地里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单元的第17课,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四种小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6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情感。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了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能真正体会文章的情感,更容易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成诵。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能力不强,借助学生自己画的动物图片和多媒体画面来背诵课文,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激起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哪些冬眠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导入:
谜面:小白花,飞满天;说是糖,它不甜,说是盐,它不咸,冬天经常一片,夏天却不见它。谜底:雪
冬天我们都见过雪吗?下雪了,下雪了!(出示图片:雪景图)板书课题:
17、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齐读)
二、预习反馈,确定目标:
多媒体出示提纲: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述:我们走进课文,来学学课文,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画?
三、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四、精讲点拨,展示交流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说出它们形状上的特点,说说它们的名称。看书上插图与图片比较,说说小画
家们画得像不像。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师述: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五、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述: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表演读)
教学反思: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在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冬天的各种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师生共同完成的这一组冬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生活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冬天世界里。“树立开放意识”是本次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于是,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在扩展活动环节中我还带领学生去沙坑想象作画,这些都是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焕发起了他们的创造活力,通过这首儿歌的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怎么学的角度,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目标。这样的话,促成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才会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必然。
第三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特点及青蛙冬眠的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一个部首:“”(竹字头)。理解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三句话。
【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动物图片、小黑板、竹叶实物。【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带背景的幻灯片。问: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将这幅图的意思给大家说一说。
2.你们说下雪的景色美不美?(美)你们心里高兴吗?小动物心里也很高兴,它们欢蹦乱跳地跑出家门,来到雪地上,都张着嘴巴,好像在说话,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3课。
板书课题:13.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
二、粗读课文,了解大意,识记生字字音
过渡:小画家指的是谁?它们都画了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等我们学完之后就明白了。
(一)初读课文。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儿歌有几行?有几句话?用笔标出来。
(三)回答思考题。(共有8行,6句话)
(四)指名6人,一人读一句。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连贯。
(五)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离开拼音能否记住生字字音。
三、讲读课文
(一)齐读课文。
边读边想:书上哪儿写的是这幅图的意思。(一、二句话)
(二)学习一、二句话。1.学生读一、二句。
2.教师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3.雪地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书上用了一个词,是哪一个?读第二句。群)
4.雪地里来了一群什么?(小画家)什么叫画家呢?书上的小画家指谁?
(三)学习第三句。
1.学生读第三句,回答问题。2.教师板书。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3.这些小动物都画了什么? 4.学生说,教师板画。
(四)学习第四句。
1.它们是怎么画的呢?读第四句。“颜料”是指平时画画时用的颜色。不用„„不用„„,那它们用什么画?
(一2.出示幻片—小鸡画竹叶图,问:①小鸡真的会画竹吗?②竹叶指的是什么?
3.在竹叶旁贴小鸡图片。小鸡的脚印像什么?你们见过真的竹叶吗?(出示实物竹叶,比较竹叶与小鸡脚印的形状。)
4.小鸡画的画儿这么像竹叶,所以称小鸡是什么?(指课题:小画家)它心里高兴不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三、第四句。
5.小狗、小鸭、小马画什么?是真的会画吗?这些画指的是什么?叫三个同学上前贴出小鸭、小狗、小马图片。贴片说: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再引导说: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6.它们画得这么好,所以也叫它们是——为什么叫它们“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什么它们画的不一样?
过渡:小动物都夸自己画的画儿好,只有小狗闭嘴不说话,它想起什么来了?
(五)学习五、六句。1.读五、六句。
2.你们知道冬天青蛙要干什么?(冬眠)所以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六)齐读课文。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个小画家的脚趾的不同特点及青蛙冬眠的习性。平时我们要注意多观察,这样才能知道更多知识。
第四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板书设计四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课文结尾用设问句,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本篇课文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生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2、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所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
2、朗读体验法。《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我则负责努力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讲好一堂课导言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此篇课文的时候正好是冬季,下雪是许多南方小孩子所期盼的事情,我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喜欢下雪、下雪时会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出“雪地里”,然后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到雪地里“画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初读阶段,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通过几次自由朗读之后,要求学生能读通全文,并动手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主合作,认识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小组合作识字、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之后,老师才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与讲解,让学生再次感知。
(四)、精读课文,体验情感(此环节又分为四个小部分)
1、个性朗读,体验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个性朗读后我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体态语言暗示”等方法来指导朗读,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2、分析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对课文的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东西孩子们有的熟知,有的陌生,而且它们与动物脚印之间还有着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我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让课文的难点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轻松的突破。(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紧接着让学生做连一连的小练习,用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回答问题,了解冬眠
让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句,并回答问题:青蛙为什么没来雪地上画画?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冬眠。并且让学生课后自己找一找问一问还有哪些小动物是需要冬眠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4、美读成诵,强化体验
听了,读了课文之后,该是孩子们大展身手的的时候了。通过“背一背”、“比一比”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课后练习,又增新趣
在总结全文,使学生了解小动物脚趾的形状不同和青蛙冬眠的习性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直指课文中心,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图 小狗图 小鸭图 小马图
(对应贴上脚印图)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第五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
徐理想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设置了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一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我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因此我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因此我将美术、生物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
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启发设疑法等教学方法.2.朗读感悟法:
读是语文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及重点,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读课文。3.启发设疑法:
启发教学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逐句设疑,启发教学是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五、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景,揭示课题。
情景导入:播放课件雪景图,呈现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轻松愉悦地情景之中,从而引出课文,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录音,注意字音。
2、示范读课文:我给学生们读一遍,让他们评评我读的怎么样。(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动评价)
3、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我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读注音生字:①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④男女生比赛读。
5、去掉拼音读生字:①同桌比赛读
②师生比赛读
③全班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我在文本教学中采用逐句品读的方式,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思考,从而一点点的突破难点。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1、想一想:(1)什么是“一群”?(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2)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什么?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小画家的脚在雪地上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3)"青蛙没参加”是指什么?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2、品读第二、三句,突破难点:
(1)思考: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我借助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看完课件再读文,为了启发学生,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2)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背课文:(1)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2)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让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四)、拓展练习,总结全课。
1、我会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的形状.2、我会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
3、我会连:把小画家与它们的画连起来,看谁做得最好。
4、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