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电子教案(5篇)

时间:2019-05-12 20:3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同法》电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同法》电子教案》。

第一篇:《合同法》电子教案

《合同法》电子教案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要求】

《合同法》课程是经济法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部门法学。通过《合同法》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缔约和履约规则,懂得运用合同的保全、担保和责任制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系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对遇到的合同问题能查阅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为做好合同法律服务工作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本领。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

第一章 合 同 法 概 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框架,为学好该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必须领会合同关系的要素及其相对性原理;了解合同的概念和特征;领会合同分类的法律意义;了解合同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功能及其历史发展;深刻理解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的分类及其法律意义; 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

〖教学时数〗 4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一章》全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自由平等基础上所达成的协议。2.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合同是一种协议

3.合同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以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4.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二、合同的分类

(一)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三)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四)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五)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六)主合同和从合同

(七)预约合同和本合同

(八)利己合同和利他合同

三、合同关系

(一)合同关系的主体

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的当事人,是指在合同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二)合同关系的内容

合同关系的内容是指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即合同债权与合同债务。

(三)合同关系的客体

合同关系的客体是指合同关系中债权与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第二节 合同法的概念和地位

一、合同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合同法的特征

二、合同法的法律地位

合同法的法律地位即合同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我国,民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合同法属于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合同法的法律地位就涉及到合同法与民法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合同法与债权法

(二)合同法与物权法

(三)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

(四)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

三、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是以财产为调整对象的,不涉及人身关系。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

第三节 合同法的功能

一、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三、为合同当事人提供行为规则

第四节 合同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合同法

二、近代合同法

三、现代合同法

四、中国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初创阶段

(二)合同法的“三足鼎立”阶段

(三)统一合同法的起草和制定阶段

第五节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同自由原则

(一)合同自由原则的概念

(二)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

1.确认当事人的合法的合意具有优先于法定的任意性规范适用的效力。

2.尊重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确定合同内容和形式、确定违约责任等方面的选择自由。

(三)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

二、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1. 在订立合同阶段 2. 在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前 3. 在合同履行阶段 4. 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面 5.在合同的终止方面

三、合法原则

1. 合法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约和履约中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

2. 在合同订立,当事人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3.当事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四、合同效益原则(鼓励交易原则)

(一)合同效益原则的概念

(二)合同效益原则的内容

1. 缩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 2. 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 3. 严格区分了无效和效力待定的合同; 4. 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 5. 合同订立制度充分体现了鼓励交易原则; 6. 合同法将合同的形式作为证明合同存在的标准; 7. 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同的解释制度; 8.合同法严格限制了违约解除的条件。

第二章 合 同 的 订 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成立的概念;掌握要约成立的要件、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要约的撤回与要约的撤销;掌握承诺的要件、承诺迟延及法律效力;了解合同的内容和形式;把握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的规则,领会合同的实际成立;能运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难点〗 要约的概念和要件;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承诺的要件和承诺迟延的法律效力; 缔约过失责任。〖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8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二章》全做。〖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订立概述

一、合同订立的概念

合同的订立就是缔约人达成这种协议的过程,即缔约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协议的状态。

二、合同成立的作用

(一)合同的成立旨在解决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

(二)合同的成立是认定合同效力的前提条件

(三)合同的成立是区分合同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标志

三、合同成立的条件

(一)存在两个以上订约人

(二)订约人须为意思表示且须各意思表示一致

第二节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一、要约

(一)要约的概念和条件

要约是指订约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作为要约的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要约必须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3.要约必须是向受约人发出的意思表示。

4.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

(二)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标准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股说明书、商品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一般而言,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一是法律的规定;二是交易习惯;三是当事人的提议内容;四是当事人的意愿。

(三)要约的生效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四)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所谓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人发出要约后,于要约生效前,宣告取消要约。可见,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生效后,使要约归于消灭的行为。因此,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五)要约的失效

要约的失效是指要约丧失法律拘束力。失效的原因有:(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二、承诺

(一)承诺的概念和条件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3.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二)承诺的方式

承诺原则上采用通知的方式,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三)承诺的生效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行为时生效。承诺的法律效力

(四)承诺的撤回和迟延

1.承诺的撤回。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

2.承诺的迟延。承诺的迟延是指承诺在承诺期届满后到达要约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而对于意外迟延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第三节 合同内容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一)合同条款的种类

(二)合同的提示条款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和质量;(4)价款或酬金;(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6)违约责任;(7)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格式条款 1.格式条款的概念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2.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则

(1)规定了提供方的一般义务,确立了保护相对人的原则(2)规定了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3)确立了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

二、合同的形式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订立合同一般宜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四节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一)合同自承诺生效时成立

(二)合同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

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

(三)确认书的合同成立时间-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四)实际履行与合同成立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

(一)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二)当事人采取合同书、确认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签字或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第五节 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一方当事人,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造成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侵权行为说

(二)法律行为说

(三)法律规定说

(四)诚实信用说

三、缔约过失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四、缔约过失责任的成立条件

(一)缔约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

(二)缔约相对人受有损失

五、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要类型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成立的区别及其意义;掌握合同的生效要件;了解并能运用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理解效力待定的合同制度,并能识别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行为;把握无效合同和可撤销的合同制度。〖教学重点难点〗 合同的生效要件;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 无效合同; 可撤销的合同;

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后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

〖教学时数〗 10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三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效力概述

一、合同效力的概念

合同的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广义的合同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从效力角度可以将合同划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四大类。

二、合同的效力和合同成立的区别 1. 两者的概念和性质不同; 2. 两者的要件不同;

3.区分成立和生效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纠纷。

三、合同效力的内容

(一)合同在当事人间的效力

(二)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

第二节 合同生效要件

一、合同生效要件的含义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条件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条件合同的概念

附条件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定条件用以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合同。

(二)条件的含义与特征

(三)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

(四)生效条件与解除条件

二、附期限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期限合同的含义

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将来确定发生的事实来限制合同效力的合同。

(二)生效期限与终止期限

第四节 无效合同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无效合同又称绝对无效合同,是指自始就确定的当然的绝对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无效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无效合同是自始就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第二、无效合同是确定的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第三、无效合同是当然的绝对不能发生效力的合同。

二、无效合同的种类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合同中的无效免责条款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则条款

(二)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害的免责条款

(三)格式条款具有以上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五节 可撤销合同

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可撤销合同又称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有缺陷,当事人一方享有撤销权,可行使撤销权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只有在被撤销后才是自始无效的;

第二,可撤销合同的发生事由是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缺陷;

第三,可撤销合同是只有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主张无效的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的行使

(一)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如果撤销权人向对方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而对方未表示异议,则可以直接发生撤销合同的后果;如果对撤销问题,双方发生争议,则必须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裁决。

(二)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至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或具有 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六节 效力待定合同

一、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其效力能否发生处于不确定状态,尚待有形成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绝来确定的合同。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二)无权代理人代订的合同

(三)无权处分合同

三、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两种特殊情形

(一)表见代理

(二)超越代表权订立的合同

第七节 无效合同或被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一、无效合同或被撤销合同不具有履行效力

无效合同自始不能发生法律效力,被撤销的合同也自合同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合同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当立即停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合同所涉及的财产依下列规则处理:

第一、返还财产。第二、赔偿损失。

第三、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可以有效

三、合同中独立的解决合同争议方法的条款有效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履行的含义和原则;掌握合同履行的规则;理解并能 运用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项制度;了解合同保全的概念,掌握债权人的代位权、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力;把握情势变更制度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合同履行的规则;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力; 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力; 情势变更适用条件及法律效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8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四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履行概述

一、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的履行就是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全面地、正确地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

二、合同履行的特征

(一)合同的履行是合同的基本法律效力

(二)合同的履行是债务人所为的特定行为

(三)合同的履行是给付行为与给付结果的统一

(四)合同的履行是合同消灭的一种原因

第二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实际履行原则

(一)实际履行原则的概念

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义务。

(二)实际履行原则的例外情况 实际履行原则的适用并不是绝对的,在下列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不实际履行,而用其他方法加以代替:一是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二是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是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二、适当履行原则

(一)适当履行原则的概念

适当履行原则又称为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

(二)适当履行原则的内容

三、协作履行原则

(一)协作履行原则的概念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不仅应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还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

(二)协作履行原则的内容

四、经济合理原则

(一)经济合理原则的概念

经济合理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讲求经济效益,维护对方的利益。

(二)经济合理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合同履行的规则

一、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时的履行规则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仍不能确定的,则按照以下规定履行: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上述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随时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二、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合同的履行规则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三、合同履行涉及第三人时的规则

(一)向第三人履行

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二)由第三人履行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节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一方当事人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前,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须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义务。

2.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且均已届清偿期。3.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未按约定履行债务。4.对方当事人的对待履行是可能履行的。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二、先履行抗辩权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的,后履行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

(二)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义务。2.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

3.先履行一方到期未履行债务或未按约定履行债务。

(三)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三、不安抗辩权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

不安抗辩权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时,中止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

(二)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须因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且已届履行期。

3.后履行义务一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4.后履行义务一方没有对待给付或未提供担保。

(三)不安抗辩权的效力

不安抗辩权的主要效力在于中止合同,先履行一方有权中止履行,但应即使通知对方。对方提供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节 合同的保全

一、合同保全的概念和意义

合同的保全是指债权人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危害其债权,对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所采取的保护债权的一种法律措施,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

二、债权人代位权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得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属于债务人权利的权利。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而危及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为保障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权利的权利。

(三)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注意的问题 1.行使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

2.行使主体—债权人

3.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4.行使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四)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1.对债务人的效力。2.对第三人的效力。

3.对债权人的效力。代位权诉讼的成立将使债权人获得来自次债务人的清偿。

三、债权人撤销权

(一)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

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条件

1.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其财产或者权利的行为。

2.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须发生于债成立之时或之后。

3.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4.债务人和受让人主观上有恶意或过错。如果是无偿处分行为,则不以受让人主观上是否有恶意或过错为要件。

(三)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间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四)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 1.对债务人的效力。2.对第三人的效力。

3.对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就行使撤销权的结果无优先受偿权。

第六节 情势变更制度

一、情势变更的概念

情势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则于当事人的事由致使合同赖以存在的基础或环境发生了异常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产生显示公平结果时,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制度。

二、情势变更的理论基础

关于情势变更的理论基础,理论上存在不同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约款说

(二)法律行为基础说

(三)法律制度说

(四)诚信原则说

三、情势变更的适用条件

(一)从客观上看,在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完毕前,客观情势须发生了异常变化

(二)从主观上看,客观情势的变化须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且当事人不可预见

(三)从结果上看,客观情势的变化导致履行合同将会显示公平

四、情势变更的效力

(一)变更合同

(二)解除合同

第五章 合同的担保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担保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保证担保的具体规定,特别是保证人的资格、保证方式及保证责任免除的情形;掌握定金罚则的规定,了解定金的 19 概念和种类;掌握抵押的概念、抵押物的范围及抵押物的登记,理解并能运用抵押担保的效力,了解特别抵押的种类;了解质押的种类,掌握抵押和质押的区别;掌握留置的成立条件;把握三种物保并存时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

保证人的资格及保证方式; 保证责任免除的情形; 定金罚则;

抵押物的范围及抵押物的登记; 抵押担保的效力; 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留置的成立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8课时。

〖参考资料〗 《担保法案例评析与实务》、《担保法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等有关规定》。〖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五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担保概述

一、合同担保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担保是指为保障合同履行而设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财产确保合同债权实现的制度。

合同担保具有以下特征:

(一)合同担保一般是由当事人自愿设定的(二)合同担保一般是由当事人通过合同方式设定的(三)合同担保是对合同效力的一种补充和加强

二、合同担保的种类

(一)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

(二)约定担保与法定担保

(三)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

第二节 保 证

一、保证的概念和特征

(一)保证的概念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二)保证人的资格

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

1.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

二、保证方式

(一)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保证责任具有从属性,但不具有补充性。

(二)一般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三、保证合同

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四、保证责任的范围

保证责任的范围亦即保证担保的范围,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五、保证期间

1.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保证人依法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六、保证责任的承担和免除

在保证期间内,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在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保证责任承担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在下列情形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或消灭:

(一)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

(二)主合同变更未经保证人同意的

(三)保证期间届满而债权人未为请求

(四)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

(五)主债务消灭或者保证合同终止

七、最高额保证

最高额保证是保证人与债权人协议于最高额的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的保证担保。

八、共同保证

共同保证是指数个保证人共同担保同一债务的履行的保证。同一债务有数个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节 定 金

一、定金的概念和种类

定金是当事人一方于合同未履行前,为了证明合同的成立和保证合同的履行,在应支付的规定数额内,预先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立约定金。2.成约定金。3.证约定金。4.违约定金。5.解约定金。

二、定金与预付款

定金具有价金的预先给付性,但不同于预付款。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

1.作用不同。

2.适用对象不同。

3.法律后果不同。

三、定金罚则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无权要求对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义务时,应双倍返还定金。

四、定金合同

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五、定金的效力

(一)证约效力

(二)预先给付的效力

(三)担保效力

第四节 抵 押

一、抵押的概念和抵押物的范围

(一)抵押的概念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二)抵押物的范围

1.可以抵押的财产:

(1)抵押人所有的或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交通工具;(2)国有土地使用权;

(3)房屋或其他地上定作物;

(4)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地的土地使用权。2.不得抵押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依法可以抵押的除外,如乡村企业厂房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依法可以与地上厂房同时抵押;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二、抵押合同和抵押物登记

(一)抵押合同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二)抵押物的登记

1.当事人以下列财产进行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

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乡(镇)村企业的厂房,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以及企 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应向法定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2.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当事人可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

三、抵押担保的范围

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可以按照约定。

四、抵押担保的效力 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

(一)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受到限制

(二)抵押权人有权保全抵押权

(三)抵押权人有抵押物孳息的收取权

(四))抵押权人对抵押权的处分

五、抵押担保的实现

当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而没有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就可以行使抵押权,将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受偿。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的价款按照以下规定清偿:(1)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的,该抵押物已登记的,按照第(1)项规定清偿;未登记的,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抵押物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六、特别抵押

(一)最高额抵押

(二)共同抵押

(三)财团抵押

第五节 质 押

一、质押概述

(一)质押的概念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转移其财产的占有给债权人以供作债权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出质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质押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二)质押与抵押的区别

二、动产质押

(一)动产质押的概念

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移交动产的占有给债权人以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

(二)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权利质押

(一)权利质押的概念 权利质押是指以所有权、用益物权以外的财产权利为质押财产用以担保债权的行为。

(二)权利质押的范围

下列财产权利可以质押:

1. 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2. 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3. 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4.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三)质押合同的生效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或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但以股票、商标专用权以及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应向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合同自登记之日生效。

第六节 留 置

一、留置的含义和成立条件

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权的发生须具有以下条件:

第一,须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第二,须债权人的债权与债务人的债务是基于同一合同发生的。

第三,须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

第四,须留置财产不违反双方的约定并符合法律规定。

二、留置权的效力

(一)留置担保的范围

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

(二)留置权的行使

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合同中未约定的,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权人留置财产后, 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人逾期仍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留置物折价或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返还债务人,不足部分继续由债务人清偿。

三、留置权的消灭

(一)债权消灭或者留置权实现

(二)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并被债权人接受

(三)留置物占有的丧失

(四)留置物灭失

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变更的概念和合同转让的概念与种类;掌握合同变更的程序和法律效力;掌握合同权利转让的要件和法律效力;掌握合同义务转让的要件和法律效力;掌握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让的要件和法律效力。〖教学重点难点〗

合同变更的程序和法律效力; 合同权利转让的要件和法律效力; 合同义务转让的要件和法律效力; 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让的要件和法律效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3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六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的变更

一、合同变更的含义

合同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变更包括合同主要诸要素的变更,即不论是主体、客体还是内容的变动,都为合同的变更。这里所说的合同变更是就狭义的合同变更而言的,是指合同主体不变,而变更合同的内容。

二、合同变更的程序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三、合同变更的效力

合同变更生效后,变更后的合同内容即取代原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变更后的内容履行合同,而不能再按原来的合同内容履行。

第二节 合同的转让

一、合同转让概述

合同的转让也就是将合同设定的权利义务转让,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和标的的情形下,合同关系的主体变更。

二、合同权利的转让

(一)合同权利转让的含义和方式

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不改变合同的内容,合同债权人将其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享有。

合同权利转让可分为合同权利的部分转让和合同权利的全部转让。

(二)合同权利转让的有效条件

1.须转让的合同权利有可让与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①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 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2.须所转让的合同债权为有效债权且让与人享有所转让的合同债权。3.须转让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暇疵。

(三)合同权利转让的程序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四)合同权利转让的效力 1. 合同权利转让的内部效力。2. 合同权利转让的外部效力。

三、合同义务的转让

(一)合同义务转让的含义和方式

合同义务的转让是指在合同内容和标的不变的情形下,债务人将其合同义务转移给第三人承担。

合同义务的转让可分为合同义务的部分转让和合同义务的全部转让。

(二)合同义务转让的有效条件 1.须经债权人同意。

2.须转让的合同义务有效存在并具有可让与性。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

(三)合同义务转让的效力

1.承受人在受移转的债务范围内承担债务,成为新债务人,原债务人不再承担已移转的债务。

2.新债务人取得原债务人享有的抗辩权。3.主债务的从债务一并由新债务人承担。

四、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

(一)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让的含义

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权利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承受。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既可因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发生,也可因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

(二)合同权利义务的合意概括转让

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适用权利转让和义务转移的规定。

(三)合同权利义务的法定概括转让 合同的法定概括转让主要有两种情形: 1.因继承而发生的;

2.因法人的分立、合并而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第七章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了解合同解除、抵销、提存、免除和混同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各种原因;理解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掌握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掌握抵销、提存、免除和混同的条件和效力。〖教学重点难点〗 合同的解除; 抵销的条件和效力; 提存的原因及效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5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七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概述

一、合同终止的概念

合同终止又称为合同的消灭,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间的权利义务于客观上已不复存在。

二、合同终止的原因

(一)基于合同目的达到而终止

(二)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终止

(三)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终止

三、合同终止的效力

(一)合同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消灭。

(二)债权的担保及其他从属的权利及义务消灭。

(三)负债字据的返还。

(四)合同终止后的附随义务。

(五)合同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第二节 清 偿

一、清偿的概念及性质

(一)清偿的概念

清偿是指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实现债权目的的行为。

(二)清偿的性质

二、清偿的基本要求

(一)清偿的主体

(二)清偿的标的

(三)清偿期、清偿地、清偿费用

三、清偿的抵充

(一)清偿抵充的概念

(二)清偿抵充的成立条件

(三)清偿抵充的确定方法

第三节 合同的解除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而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基于协商或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行为。

(二)合同解除的特征

二、合同解除的种类

(一)协议解除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二)约定解除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三)法定解除

当事人一方依照法定的条件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三、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合同解除的程序

(一)协议解除合同的程序

双方协商一致。

(二)法定解除合同的程序

一方主张解除合同的,应通知对方。

五、合同解除的效力

(一)合同解除的朔及力问题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性质,当事人可以

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二)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第四节 抵 销

一、抵销的概念和种类

(一)抵销的概念

抵销是指当事人双方相互负有给付义务,将两项债务相互充抵,使其相互在对等额内消灭。

(二)抵销的种类

抵销可分为法定抵销和合意抵销。

二、法定抵销

(一)法定抵销的概念

法定抵销是指在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时,依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所为的抵销。

(二)法定抵销的条件

1.须双方互负有债务,互享有债权。2.须双方债务的给付为同一种类。3.须双方的债务均届清偿期。4.须双方的债务均为可抵销的债务。

(二)法定抵销的方法和效力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

抵销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双方的债权债务于抵销数额内消灭。2.抵销的意思表示溯及于得为抵销之时。3.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

三、合意抵销

合意抵销是当事人基于协议而实行的抵销。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第五节 提 存

一、提存的概念和性质

(一)提存的概念

提存是指债务人于债务已届履行期时,将无法给付的标的物提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合同债务的行为。

(二)提存的性质

二、提存的条件

(一)提存主体合格

(二)提存的合同之债有效且已届履行期

(三)提存原因合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依法办理提存:

第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标的物;

第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第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第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提存客体适当

提存客体适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存标的物,原则上是债务人应给付的标的物;二是提存标的物应为适于提存的物。不动产不适于提存,不能为提存的标的物;动产中不适于提存的物,如有毁损灭失危险的物、易腐易烂的物、提存费用过巨的物,可按法定程序变卖后将其所得价款提存。

三、提存的程序

四、提存的效力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

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标的物提存后,除债权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债务人应及时通知债权人或债权人的继承人、监护人。

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二)在提存人与提存机关间的效力

提存成立后,提存机关有保管提存物的义务。

(三)在提存机关与债权人间的效力

提存成立后,债权人与提存机关形成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提供担保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领取其提存物。

第六节 债务免除与混同

一、债务免除

(一)债务免除的概念和性质

债务免除是指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而使合同权利义务部分或全部终止的意思表示。

债务免除是债权人的单方行为,是一种无因行为,无偿行为。

(二)债务免除的成立条件

1.免除的意思表示应向债务人为之。2.债权人须有处分能力。3.免除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

(三)债务免除的效力

债务免除的效力是使合同消灭。债务全部免除的,合同债即全部消灭;债务部分免除的,合同于免除的范围内部分消灭。主债务因免除而消灭的,从债务也随之免除。

二、混同

(一)混同的概念

混同是指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事实。

(二)混同的原因

发生混同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是概括承受,即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概括承受他人权利与义务。二是特定承受,即因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而承受权利与义务。

(三)混同的效力

混同的效力是导致合同关系绝对消灭,并且主债消灭,从债也随之消灭。

第八章 违约责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违约责任的归则原则;掌握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理解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损害赔偿的完全赔偿原则及其限制

原则;掌握违约金的具体适用;了解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把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的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损害赔偿的完全赔偿原则; 违约金责任;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8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八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违约责任概述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

1.违约责任是以合同债务为基础的民事责任。2.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3.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约定。4.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违约方的违约责任的根据或准则。

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归责原则决定着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

第二,归责原则决定着举证责任的内容;

第三,归责原则决定着赔偿责任的范围。

二、国外法中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我国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于不同的违约纠纷应当适用严格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特殊过错责任原则三种不同的原则来处理。我国实行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导,以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

(一)严格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也称为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即应承担责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二十一条有规定。由此可见,严格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的合同关系中。

(二)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且存在过错时才承担违约责任。这一原则在仅在少数合同关系中适用,如《合同法》第四百零陆条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三)特殊过错责任原则

特殊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且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时才承担违约责任。这一原则仅适用于无偿合同。

第三节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违约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指在何种情况下,合同当事人才承担违约责任。

二、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又称为违反合同的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履 36 行合同义务的法律现象。违约行为可分为:

(一)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明示或默示表示将不履行合同,包括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

(二)不履行合同

不履行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实施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履行合同行为又分为拒绝履行和不可能履行。

(三)不适当履行

不适当履行是指合同债务人虽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但该履行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

第四节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一、违约责任免责事由的概念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又称为免责条件,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除违约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

违约责任免责事由可分两类:一类是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二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条件,一般称为免责条款。

二、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的概念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

(二)不可抗力的构成

(三)不可抗力的效力

1.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2.通知义务和提供证明义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3.当事人可以约定不可抗力条款。

三、债权人的过错

(一)因债权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履行

(二)因债权人的过错造成违约损害后果扩大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免责事由

第五节 违约责任的形式

一、继续履行

(一)继续履行的概念

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实际履行,是指于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违约方应当承担的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的责任。当事人订立合同均基于一定目的。只有合同义务得到全面履行,当事人的订约目的才能最终实现。《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零一十四条第二款有规定。

(二)继续履行的适用条件

1.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请求继续履行。2.继续履行须有可能。3.继续履行须有必要。4.债务的标的须适于强制履行。

二、支付违约金

(一)违约金的概念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违反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款项。

(二)违约金的种类

(三)支付违约金的条件

1.合同中须有关于违约金的约定或者法律中有关于违约金的规定。2.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属于应支付违约金的情形。

(四)违约方与赔偿金的关系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五)违约金与定金的关系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三、赔偿损失

(一)赔偿损失的概念和特征

赔偿损失是指违约方赔偿因其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赔偿损失具有以下特点: 1.赔偿损失具有普遍适用性。

2.赔偿损失具有并用性。3.赔偿损失具有补偿性。

4.赔偿损失的确定方式具有双重性。

(二)赔偿损失的适用条件 1.受害人一方受到损害。

2.受害人的损害与违约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赔偿损失的原则

1.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当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

2.合理预见原则。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3.减轻损失原则。即在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失后,另一方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应对扩大部分的损失负责。

4.损益相抵原则。是指债权人基于与损失发生的同一赔偿原因而受有利益时,其所能请求赔偿的数额应为从损失额中减去其所受利益的差额。

5.过失相抵原则。又称混合过错规则,指受害方对违约损失的发生或扩大亦有过失时,可以减轻或免除违约方的赔偿责任。

(四)损失赔偿额的计算

四、采取补救措施

所谓补救措施,是指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的责任形式。具体包括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采取补救措施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交付的标的物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

五、定金制裁

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九章 合同的解释和法律适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解释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合同解释的规则;了解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掌握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掌握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时效;了解合同的行政监管。〖教学重点难点〗 合同解释的规则;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时效。〖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2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新合同法原理》。〖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九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同的解释

一、合同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解释是指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致以及各合同文本所使用的词句不一致时,对该条款及词句的真实意思所作的理解和说明。可见,合同解释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第一,《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释是广义上的合同解释;

第二,《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释的客体是发生争议的合同条款和使用不一致的词句。

二、合同解释规则

(一)文义解释规则

《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确定该条款的意思”。

(二)整体解释规则

又称为体系解释,是指将全部合同的各项条款以及各个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根据各个条款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联性、争议的条款与整个合同的关系、在合同中所处的地位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来确定所争议的合同条款的含义。

(三)目的解释规则

在解释合同时,应当考虑当事人的订约目的。

(四)习惯解释规则

习惯解释是指在合同文字或条款的含义发生歧义时,按照交易习惯的含义予以明确。

(五)不利于条款拟定者的解释规则

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六)保留解释规则

保留解释是指在对合同内容发生争议时,基于能使合同发生效果所进行的解释。

(七)历史解释规则

历史解释是指应当根据当事人交易的整个过程中的事实材料,如来往文件、合同草案等来解释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二)《合同法》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三)《合同法》与三个合同法的关系

(四)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1.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2.当事人对涉外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

二、合同的行政监管

三、合同争议的解决

(一)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合同争议的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十章 买卖合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买卖合同的概念、特征与种类;掌握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与买受人应承担的义务,特别是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与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和利益承受;了解特殊买卖合同的种类;掌握房屋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了解互易合同的有关规定。〖教学重点、难点〗 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和利益承受;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房屋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6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分则)、《新合同法原理》 〖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十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买卖合同概述

一、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买卖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第二,买卖合同是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第三,买卖合同为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不要式合同、要因合同、有名合同;

二、买卖合同的种类

(一)一般买卖与特种买卖

(二)即时买卖与非即时买卖

(三)批发买卖与零售买卖

(四)非竞价买卖与竞价买卖

(五)一时买卖与连续交易买卖

(六)特定物买卖与种类物买卖

三、买卖合同的内容和标的物

(一)买卖合同的内容

买卖合同的内容除了具有一般合同的条款外,还可以包括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二)买卖合同的标的物

依据《合同法》第130条的规定,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应认定为实物。

(三)买卖合同的当事人 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出卖人和买受人。

第二节 买卖合同的效力

一、出卖人的义务

(一)交付标的物

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应将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

1. 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如标的物有从物,若当事人无另外的约定,应当随同交付从物。2. 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可以亲自履行,也可以由第三人履行。3. 出卖人应按约定的期限交付标的物。4. 出卖人应按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5.出卖人应按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

(二)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

依《合同法》第133条的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四)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

在买卖合同订立时,买受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负担该项义务。

(五)交付有关单证和资料的义务

出卖人还应当按照约定或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

二、买受人的义务

(一)支付价款

支付价款是买受人的主要义务。买受人支付价款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额、地点、时间为之。

(二)受领标的物

买受人有依照合同约定或交易习惯受领标的物的义务。对于出卖人不按合同约定条件交付标的物,买受人有权拒绝接受。

(三)及时检验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

1.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约定期间内及时检验并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符合约定。

2.当事人未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及时检验并在发现或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将该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间未通知或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2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符合约定;但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该2年的规定。

(四)暂时保管及应急处置拒绝受领的标的物

三、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和利益承受

(一)标的物的风险负担

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负担是指买卖合同标的物由于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毁损、灭失所造成的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风险负担的规则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

1.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2.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约定不明确,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3.出卖人未按照约定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但已交付了标的物或提取标的物的单证的,仍发生风险负担的转移。

4.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5.出卖人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

6.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7.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的,不影响因出卖人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权利。

(二)利益承受。

利益承受是指标的物于买卖合同订立后所生的孳息的归属。

《合同法》规定:“标的物在交付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标的物在交付后产生的孳息,由买受人承受。合同另有约定的,依其约定。

第三节 特殊买卖合同

一、分批交付的买卖合同

分批交付的买卖是指出卖人应按照一定的期限分批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的买卖。分批交付的买卖合同,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是否符合要求,应依每次的交付情形确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分期付款买卖合同

分期付款买卖是指买受人应按照一定期限分批向出卖人支付价款的买卖。为保护买受人的利益,法律对于分期付款的约款予以一定限制,主要包括以下两项:

(一)丧失分期利益和解除合同的限制

只有当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1/5的,出卖人方可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二)解除合同损害赔偿金额的限制

一般来说,因买受人一方的原因由出卖人解除合同时,出卖人向买受人请求支付或扣留的金额,不得超过相当于该标的物的通常使用费的金额。如标的物有毁损时,则应再加上相当的损害赔偿金额。

(三)所有权保留的特约

所有权保留的特约是指买受人虽先占有、使用标的物,但在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特定条件成就之前,出卖人仍保留标的物所有权,待条件成就后,再将所有权转移给买受人。这种特约,一般仅适用于动产的买卖。

三、凭样品买卖合同

凭样品买卖又称凭货样买卖,是指以约定的货物样品以决定标的物质量的买卖,出卖人交付的货物的质量应与样品有相同的品质。

凭样品买卖须有样品的存在,且样品须于订立合同时就存在,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其说明的质量相同。

四、试用买卖合同

试用买卖又称试验买卖,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由买受人试验或检验标的物,以买受人认可标的物为条件的买卖。

五、买回

买回是指出卖人在合同中保留买回其出卖的标的物的权利而向买受人为再买回的意思表示的买卖。我国《合同法》中未规定买回,但实务中确有买回这种特殊买卖。

六、房屋买卖合同

(一)房屋买卖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房屋买卖合同是指以房屋为买卖标的物的买卖合同。它是不同于一般买卖合同的特殊买卖合同,其特殊性在于具有不同于其他买卖合同的以下特征:

第一,房屋买卖涉及土地使用权的转移;

第二,房屋买卖涉及不动产法律制度的适用;

第三,房屋买卖往往涉及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第四,房屋买卖合同为要式合同。

(二)房屋买卖合同的种类

1.根据出卖的房屋的产权归属,可分为私房买卖与公房买卖。

2.根据出卖的房屋是否已经建成,可分为现房买卖与待建房买卖。我国法律对待建房买卖的条件作了特殊规定。

七、标买标卖

标买标卖是指以招标投标的方式订立买卖合同以购买或者出卖标的物。以招标投标方式进行的买卖,要经过招标、投标、定标等阶段。

招标投标买卖的突出特点是通过竞争方式订立合同,并且各投标人报出的条件相互是保密的,每人都只有一次报价的机会。

八、拍卖

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标的物出卖给应价人的买卖。

根据不同的标准,拍卖有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法定拍卖与意定拍卖、委托拍卖与自行拍卖、强制拍卖与任意拍卖等。

拍卖一般须经过以下程序:拍卖的表示、应买的表示、卖定的表示。

拍卖也是一种特殊买卖,因此,拍卖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拍卖程序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节 互易合同

一、互易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互易合同又称以物换物合同、易货贸易或易货交易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以货币以外的财物进行交换的合同。

互易合同可分为单纯互易与价值互易。单纯互易是指当事人双方并不考虑给付对方的标的物的价值。价值互易是指当事人双方以标的物的价值为标准互换标的物。

二、互易合同的成立与效力

在现代法上,互易合同为诺成合同,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

互易合同一经成立生效,其效力准用买卖合同效力的规定。互易合同当事人主要有以下义务:

第一,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对方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

第二,当事人相互对其应交付的标的物负担保责任;

第三,当事人间的互易为补足价款互易的,负补足价款的一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补足应交的价款。

第十一章 运 输 合 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输合同的种类,掌握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客运合同的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客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旅客与承运人的义务;了解货运合同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货运合同中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应承担的义务;了解多式联运合同概念与特征、多式联运单据,掌握多式联运合同的订立与特殊效力。〖教学重点、难点〗 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客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旅客与承运人的义务;

托运人、承运人与收货人的义务;

多式联运合同的特殊效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学、课堂讨论、练习题。〖教学时数〗 6课时。

〖参考资料〗 《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分则)、《新合同法原理》 〖课后练习〗 配套习题第十一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输合同概述

一、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运输合同又称运送合同,是指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运输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运输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第二,运输合同原则上为诺成合同; 第三,运输合同一般为附合合同;

第四,运输合同一般具有缔约强制性;

第五,运输合同的标的是运送行为。

二、运输合同的种类

(一)依据运输对象所作的分类

(二)依据运输工具所作的分类

(三)依据运输方式所作的分类

(四)依据运输区域所作的分类

三、运输合同与其他类似合同的区别

(一)运输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

(二)运输合同与委托合同的区别

(三)运输合同与承揽运送合同的区别

第二节 客 运 合 同

一、客运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客运合同的概念

客运合同是指承运人将旅客及其行李从起运地点运送到约定地点,旅客支付票款的合同。

(二)客运合同的特征:

1.客运合同运送的对象是旅客,同时旅客又是合同的主体。2.客运合同采用客票的形式。3.客运合同包括旅客行李运送的内容。4.客运合同是旅客得自行解除的合同。

二、客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一)客运合同的成立

客运合同自承运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另有习惯的除外。

(二)客运合同的生效

客运合同自检票时生效。

三、客运合同的效力

(一)旅客的主要义务

1.按规定支付客票价款及行李运费。

《合同法》第294条规定:“旅客应持有效客票乘运。旅客无票乘运、超程乘运、超级乘运或持失效客票乘运的,应当补交票款,承运人可以按照规定加收票款。旅客不交付票款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

2.按规定携带行李和儿童。

《合同法》地296条规定:“旅客在运输中应当按照约定的限量携带行李。超过限量携带行李的,应当办理托运手续。”

3.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及其他违禁品。

《合同法》第297条规定:“旅客不得随身携带或在行李中夹带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以及有可能危及运输工具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品或其他违禁物品。旅客违反前款规定的,承运人可以将违禁物品卸下、销毁或送交有关部门。旅客坚持携带或夹带违禁物品的,承运人应当拒绝运输。”

4.服从承运人的指挥并不得损坏运输设施。

(二)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1.按照约定完成旅客的运送。

2.告知义务。

承运人在运送开始前,应当向旅客告知有关安全运输应注意的事项。遇有不能正常运输的重要事由时,承运人也应当及时告知旅客。

3.救助义务。

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难事故时,承运人应尽力抢救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在旅客患有急病、分娩时,承运人也应当尽力救助。

4.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

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负有保证旅客人身安全的义务,应当将旅客安全运送到约定地点。承运人违反保证旅客人身安全的义务,应当承担损害赔偿义务。但伤亡 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承运人不承担赔偿责任。5.妥善保管旅客的行李。

承运人对于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和交付托运的行李,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

第二篇:合同法教案

合同法教案

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合同是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基本内容或目的的协议。、合同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且具有意思表示的一致性和真实性的协议。

(1)当事人缔约意思是自愿而为,双方地位平等,不是对方或第三人的强行所致;

(2)当事人的内心须具有和追求法律效果,即发生法律上权利义务的目的性明确意思。

(3)当事人的内心意思和外在表示须具一致性。、合同须具有合法性、确定性和可履行性。

四、合同的分类、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条件:是否交付标的物)、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是否需要采作特定的形式或程序)

一般为不要式合同

要式合同:车辆、房屋转让;专利转让等。、主合同与从合同(是否具有从属性)、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是否由法律直接规定来划分)

五、合同法的概念和本质、概念:合同法是现代各国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调整财产流转关系,规制交易行为的基本法,是国家在现代经济发展时期依法管理经济的重要法律。、本质:调整合法经济流转的法律规范体系,为社会经济提供合法交易、促进交易、指导交易、保护交易、维护交易秩序与安全的法律手段。、调整对象:民事主体利用合同进行经济(财产)流转或相互交易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合同法的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

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份构成,共 23 章 428 个条目。

六、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章

合同的成立

一、概述、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的资格:

《合同法》第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人: 18 周岁以上,16-18 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合同成立的条件:

A、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B、依法进行

C、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

D、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二、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订立的方式

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第十、十一条)、要约的概念: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所提出的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构成要件: A、内容具体确定(必须包含以使合同成立的条款,不同的合同其主要条款要求是不一样的)B、要明确表示愿意受到要约的约束(缺少的只能是要约邀请、要约引诱,如寄给人家的产品价目单、招标公告、商业广告。但符合条件的是要约,如:邮购广告、悬赏广告。)

案例:采购员→丢皮包→报纸广告→ 2 万元酬谢→有人还包→要求支付酬谢→失主不同意,愿给 2 千元→拾包人不同意,提起诉讼→一审驳回起诉(民法通则规定:拾得物有义务返回,如不返还,构成不当得利;道德上讲,拾金不昧是我国传统美德)→上诉→二审改判→支持上诉人请求,失包人向拾包人支付 2 万元→已构成要约;诚实信用原则。(最高院将此案选在案例选登中)、要约的形式: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要约的生效时间:邮递主义:以邮戳的日期为生效时间(英美法系)

到达主义:到达时间(大陆法系)

电脑中:数据电文以进入特定电文系统为到达时间。、要约的撤销:在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可以撤销。到达后在我国:原则上可以撤销,但两种情况下不得撤销

A、要约规定了有效期,如撤销,产生损害,负赔偿责任;

B、虽没规定有效期,但要约发出后,受要约人已以产生信赖,并本着信赖进行了准备。(这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一致的)、要约的失效:拒绝、过期、被撤销。、承诺的概念: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告成立。、承诺的构成要件: A、应当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

B、承诺要在有效期内做出,超过的是种新要约。(承诺的迟到是一种新要约)在期限内做了答复,但因邮递原因导致承诺未在期限内到达,称为承诺的迟延。若要约人不接受承诺,要约人有义务立即通知承诺人撤销要约,若要约人未有答复,视为承诺未迟到。

C、承诺的内容要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其不一致为新要约,若做了非实质性的添加,视为承诺。(实质人未影响到要约人的义务,负担)

(两种例外:◆一份要约包含了各自独立的要约内容,对某一个要约内容的否定,不影响其他要约内容的成立。

如要约: 1、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天内答复。

买方回函: 1、2 同意购买,3 价格过高,不要。(形式上是一个要约,实质上包含了三个要约,所以否定 3,不影响 1、2 买卖(承诺)的成立。

◆一份要约已包含了两个以上的选择条件,被要约方只有做出明确选择的情况下才能算是承诺。

D、承诺必须是明确的肯定的回答,而不是模糊的回答;沉默不能认为是承诺;(但有一种例外:

如要约人在要约中确立沉默为一种承诺方式)

E、承诺的方式要符合要约中的要求;、承诺的生效:承诺书信到达要约人住所地时生效。(是不是拆看不影响效力)承诺在到达之前可以撤回,但撤回的通知要早于或与承诺同时到达。、其他成立合同的方式:①交叉要约②同时表示③意思实现④依指令性计划签约。、合同的条款:指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合同内容,具体规定着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⑤价款或报酬;⑥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⑧解决争议的方法。、格式条款:又称标准合同,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特点:预先制定性,不变性;

优点: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快捷性;

缺点:影响合同的自由性,往往较多体现了格式合同制定方的利益。因此各国对此都进行了限制。

我国合同法的四个规定:

①不得对提供者的义务和他方的权利进行限制;

②在免责条款中出现以下两项的无效: A、对人身造成损害豁免责任; B、自己重大责任(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豁免责任。(案例见免不去的责任)

③对格式条款存在两种以上解释的,解释不利于格式条款的提供方;

④格式条款 <> 非格式条款 = 非格式。

三、合同订立的形式、现行合同法规定了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其他形式。民法通则中规定要采取书面形式。

①口头形式:录音为口头形式的证据;

②书面形式:数据电文、公证形式、鉴证形式、登记形式、审批形式;

③其他形式:行为默示形式(又称推定形式或意思实现形式,指合同当事人以某种表明法律意图的行为间接地表示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它以合同的开始履行推定合同已经订立。如停车场收费)2、新合同法采纳了口头形式,承认口头合同的效力;但法律法规规定要书面的,采用书面形式。这与国际上的做法是一致的,体现了双方自愿的原则。(基层法院的调查显示,受理的案子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口头形式订立的。、几个问题:

(1)公证的问题:是否公证对合同的成立不影响。但合同中约定自公证之日起生效的,公证后生效;未经公证就履行了的,合同应为有效,因为双方以履行的形式改变了公证作为生效的基本条件。

(2)登记问题:未登记的,合同应为有效,只是手续未履行而已。

四、合同的成立要件及成立的时间和地点、合同成立的要件

一般成立要件:

(1)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2)当事人各方意思表示一致;

(3)当事人各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所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可能履行。

特别成立要件:依法规定或依交易惯例确定或依当事人特别约定的合同成立要件。、合同成立的时间:指合同当事人通过要约承诺方式、交叉要约方式或意思实现方式等确立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时间。

①口头方式:要约人收到承诺的时间即为合同成立时间;

②书面形式;法律或者当事人对合同成立的程序无特别规定或约定的,当事人采用合同书订形式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这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法律或当事人对合同成立的程序有特别规定或者约定的,完成规定或者约定的时间,是合同成立的时间(如批准的时间、办完公证的时间)。、合同成立的地点:指完成合同订立程序的地点。

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三种情况:要约人所在地或主营业地;承诺人所在地或主营业地;当事人所在地的以外地点;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地点: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地点:双方签字盖章的地点。、合同成立的特殊情况:第三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三十七条 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五、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缔约人故意或过失地违反先合同义务时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先合同义务;是自缔约双方为签订合同而互相接触磋商开始逐渐产生的注意义务。、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

①合同不成立; ②违反附随义务(通知义务)③擅自撤回要约; ④意思表示不真实;

⑤合同无效或被撤销; ⑥无权代理。、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形式: ①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②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③违反保密义务;

④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生效的要件、当事人缔约时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标的的确定和可能;

二、合同欠缺生效条件的法律后果:、效力待定合同

①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原属无效合同)。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有效,不追认,无效;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或纯粹是获利的,无需追认。

②无权代理人签订的合同。指狭义的,超越代理权限的(表见代理除外),追认的,有效;不追认的,无效。表见代理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应为有效。法定代表人超越自己的权限的,对方不知情的,有效。

③无处分权的人订立的合同(无权处分行为)。产权人同意的,有效。、合同无效

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致合同当然不发生效力。主要原因:

①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②合同标的的不能确定。

③合同标的的不能。

④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⑤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如赠与合同形式掩盖行贿之实)。、合同的可撤销

是指合同欠缺一定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

可撤销事由有以下:

①欺诈。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②胁迫。③乘人之危; ④重大误解。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将保管作务赠与);对合同当事人的误解;对合同标的的误解。⑤显失公平

三、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和被撤销后的法律责任、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第三篇:《合同法》教案(精选)

合同法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一章 合 同 法 概 述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自由平等基础上所达成的协议。2.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合同是一种协议

3.合同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以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4.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二、合同的分类

(一)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三)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四)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五)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六)主合同和从合同

(七)预约合同和本合同

(八)利己合同和利他合同

三、合同关系

(一)合同关系的主体

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的当事人,是指在合同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二)合同关系的内容

合同关系的内容是指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即合同债权与合同债务。

(三)合同关系的客体

合同关系的客体是指合同关系中债权与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第二节 合同法的概念和地位

一、合同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合同法的特征

二、合同法的法律地位

合同法的法律地位即合同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我国,民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合同法属于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合同法的法律地位就涉及到合同法与民法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合同法与债权法

(二)合同法与物权法

(三)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

(四)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

三、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是以财产为调整对象的,不涉及人身关系。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

第二课时

第三节

合同法的功能

一、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三、为合同当事人提供行为规则

第四节 合同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合同法

二、近代合同法

三、现代合同法

四、中国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初创阶段

(二)合同法的“三足鼎立”阶段

(三)统一合同法的起草和制定阶段

第五节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同自由原则

(一)合同自由原则的概念

(二)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

1.确认当事人的合法的合意具有优先于法定的任意性规范适用的效力。2.尊重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确定合同内容和形式、确定违约责任等方面的选择自由。

(三)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

二、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1.在订立合同阶段

2.在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前 3.在合同履行阶段

4.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面 5.在合同的终止方面

三、合法原则

1.合法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约和履约中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 2.在合同订立,当事人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3.当事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四、合同效益原则(鼓励交易原则)

(一)合同效益原则的概念

(二)合同效益原则的内容

1.缩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

2.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 3.严格区分了无效和效力待定的合同;

4.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 5.合同订立制度充分体现了鼓励交易原则;

6.合同法将合同的形式作为证明合同存在的标准; 7.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同的解释制度; 8.合同法严格限制了违约解除的条件。

第三课时

第二章 合 同 的 订 立

第一节 合同订立概述

一、合同订立的概念

合同的订立就是缔约人达成这种协议的过程,即缔约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协议的状态。

二、合同成立的作用

(一)合同的成立旨在解决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

(二)合同的成立是认定合同效力的前提条件

(三)合同的成立是区分合同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标志

三、合同成立的条件

(一)存在两个以上订约人

(二)订约人须为意思表示且须各意思表示一致

第二节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一、要约

(一)要约的概念和条件

要约是指订约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所作出的意思表示。

作为要约的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要约必须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3.要约必须是向受约人发出的意思表示。4.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

(二)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标准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股说明书、商品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一般而言,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一是法律的规定;二是交易习惯;三是当事人的提议内容;四是当事人的意愿。

(三)要约的生效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四)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所谓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人发出要约后,于要约生效前,宣告取消要约。可见,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生效后,使要约归于消灭的行为。因此,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五)要约的失效

要约的失效是指要约丧失法律拘束力。失效的原因有:(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二、承诺

(一)承诺的概念和条件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3.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二)承诺的方式

承诺原则上采用通知的方式,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三)承诺的生效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行为时生效。承诺的法律效力

(四)承诺的撤回和迟延

1.承诺的撤回。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

2.承诺的迟延。承诺的迟延是指承诺在承诺期届满后到达要约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而对于意外迟延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第四课时

第三节 合同内容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一)合同条款的种类

(二)合同的提示条款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和质量;(4)价款或酬金;(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6)违约责任;(7)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格式条款

1.格式条款的概念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2.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则

(1)规定了提供方的一般义务,确立了保护相对人的原则(2)规定了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3)确立了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

二、合同的形式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订立合同一般宜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四节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一)合同自承诺生效时成立

(二)合同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

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

(三)确认书的合同成立时间-

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四)实际履行与合同成立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

(一)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二)当事人采取合同书、确认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签字或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第五课时

第五节 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一方当事人,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造成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侵权行为说

(二)法律行为说

(三)法律规定说

(四)诚实信用说

三、缔约过失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四、缔约过失责任的成立条件

(一)缔约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

(二)缔约相对人受有损失

五、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要类型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六课时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一节 合同效力概述

一、合同效力的概念

合同的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所

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广义的合同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从效力角度可以将合同划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四大类。

二、合同的效力和合同成立的区别 1.两者的概念和性质不同; 2.两者的要件不同;

3.区分成立和生效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纠纷。

三、合同效力的内容

(一)合同在当事人间的效力

(二)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

第二节 合同生效要件

一、合同生效要件的含义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条件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条件合同的概念

附条件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定条件用以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合同。

(二)条件的含义与特征

(三)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

(四)生效条件与解除条件

二、附期限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期限合同的含义

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将来确定发生的事实来限制合同效力的合同。

(二)生效期限与终止期限

第七课时

第四节 无效合同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无效合同又称绝对无效合同,是指自始就确定的当然的绝对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无效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无效合同是自始就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第二、无效合同是确定的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第三、无效合同是当然的绝对不能发生效力的合同。

二、无效合同的种类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合同中的无效免责条款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则条款

(二)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害的免责条款

(三)格式条款具有以上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八课时

第五节 可撤销合同

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可撤销合同又称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有缺陷,当事人一方享有撤销权,可行使撤销权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只有在被撤销后才是自始无效的;

第二,可撤销合同的发生事由是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缺陷;

第三,可撤销合同是只有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主张无效的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的行使

(一)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如果撤销权人向对方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而对方未表示异议,则可以直接发生撤销合同的后果;如果对撤销问题,双方发生争议,则必须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裁决。

(二)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至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

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六节 效力待定合同

一、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其效力能否发生处于不确定状态,尚待有形成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绝来确定的合同。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二)无权代理人代订的合同

(三)无权处分合同

三、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两种特殊情形

(一)表见代理

(二)超越代表权订立的合同

第七节 无效合同或被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一、无效合同或被撤销合同不具有履行效力

无效合同自始不能发生法律效力,被撤销的合同也自合同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合同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当立即停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合同所涉及的财产依下列规则处理:

第一、返还财产。第二、赔偿损失。

第三、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可以有效

三、合同中独立的解决合同争议方法的条款有效

第四篇:合同法教案

合同法教案

第一章 合 同 法 概 述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自由平等基础上所达成的协议。2.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合同是一种协议

3.合同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以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4.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二、合同的分类

(一)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三)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四)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五)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六)主合同和从合同

(七)预约合同和本合同

(八)利己合同和利他合同

三、合同关系

(一)合同关系的主体

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的当事人,是指在合同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二)合同关系的内容

合同关系的内容是指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即合同债权与合同债务。

(三)合同关系的客体

合同关系的客体是指合同关系中债权与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第二节 合同法的概念和地位

一、合同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合同法的特征

二、合同法的法律地位

合同法的法律地位即合同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我国,民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合同法属于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合同法的法律地位就涉及到合同法与民法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合同法与债权法

(二)合同法与物权法

(三)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

(四)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

三、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是以财产为调整对象的,不涉及人身关系。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

第三节 合同法的功能

一、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三、为合同当事人提供行为规则

第四节 合同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合同法

二、近代合同法

三、现代合同法

四、中国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初创阶段

(二)合同法的“三足鼎立”阶段

(三)统一合同法的起草和制定阶段 第五节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同自由原则

(一)合同自由原则的概念

(二)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

1.确认当事人的合法的合意具有优先于法定的任意性规范适用的效力。

2.尊重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确定合同内容和形式、确定违约责任等方面的选择自由。

(三)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

二、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1. 在订立合同阶段 2. 在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前 3. 在合同履行阶段 4. 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面 5.在合同的终止方面

三、合法原则

1. 合法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约和履约中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

2. 在合同订立,当事人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3.当事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四、合同效益原则(鼓励交易原则)

(一)合同效益原则的概念

(二)合同效益原则的内容

1. 缩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 2. 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 3. 严格区分了无效和效力待定的合同; 4. 严格区分了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 5. 合同订立制度充分体现了鼓励交易原则; 6. 合同法将合同的形式作为证明合同存在的标准; 7. 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同的解释制度; 8.合同法严格限制了违约解除的条件。

第二章 合 同 的 订 立

第一节 合同订立概述

一、合同订立的概念

合同的订立就是缔约人达成这种协议的过程,即缔约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协议的状态。

二、合同成立的作用

(一)合同的成立旨在解决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

(二)合同的成立是认定合同效力的前提条件

(三)合同的成立是区分合同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标志

三、合同成立的条件

(一)存在两个以上订约人

(二)订约人须为意思表示且须各意思表示一致

第二节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一、要约

(一)要约的概念和条件

要约是指订约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作为要约的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要约必须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3.要约必须是向受约人发出的意思表示。

4.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

(二)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标准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股说明书、商品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一般而言,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一是法律的规定;二是交易习惯;三是当事人 的提议内容;四是当事人的意愿。

(三)要约的生效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四)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所谓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人发出要约后,于要约生效前,宣告取消要约。可见,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所谓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生效后,使要约归于消灭的行为。因此,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五)要约的失效

要约的失效是指要约丧失法律拘束力。失效的原因有:(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二、承诺

(一)承诺的概念和条件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3.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二)承诺的方式

承诺原则上采用通知的方式,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三)承诺的生效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行为时生效。承诺的法律效力

(四)承诺的撤回和迟延

1.承诺的撤回。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

2.承诺的迟延。承诺的迟延是指承诺在承诺期届满后到达要约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而对于意外迟延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 外,该承诺有效。

第三节 合同内容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一)合同条款的种类

(二)合同的提示条款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和质量;(4)价款或酬金;(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6)违约责任;(7)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格式条款 1.格式条款的概念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2.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则

(1)规定了提供方的一般义务,确立了保护相对人的原则(2)规定了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3)确立了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

二、合同的形式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订立合同一般宜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四节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一)合同自承诺生效时成立

(二)合同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

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

(三)确认书的合同成立时间-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四)实际履行与合同成立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

(一)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二)当事人采取合同书、确认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签字或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第五节 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一方当事人,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造成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侵权行为说

(二)法律行为说

(三)法律规定说

(四)诚实信用说

三、缔约过失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四、缔约过失责任的成立条件

(一)缔约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

(二)缔约相对人受有损失

五、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要类型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一节 合同效力概述

一、合同效力的概念

合同的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广义 7 的合同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从效力角度可以将合同划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四大类。

二、合同的效力和合同成立的区别 1. 两者的概念和性质不同; 2. 两者的要件不同;

3.区分成立和生效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纠纷。

三、合同效力的内容

(一)合同在当事人间的效力

(二)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

第二节 合同生效要件

一、合同生效要件的含义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条件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条件合同的概念

附条件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定条件用以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合同。

(二)条件的含义与特征

(三)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

(四)生效条件与解除条件

二、附期限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附期限合同的含义

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将来确定发生的事实来限制合同效力的合同。

(二)生效期限与终止期限

第四节 无效合同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无效合同又称绝对无效合同,是指自始就确定的当然的绝对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无效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无效合同是自始就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第二、无效合同是确定的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第三、无效合同是当然的绝对不能发生效力的合同。

二、无效合同的种类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合同中的无效免责条款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则条款

(二)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害的免责条款

(三)格式条款具有以上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五节 可撤销合同

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可撤销合同又称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有缺陷,当事人一方享有撤销权,可行使撤销权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只有在被撤销后才是自始无效的;

第二,可撤销合同的发生事由是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缺陷;

第三,可撤销合同是只有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主张无效的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的行使

(一)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如果撤销权人向对方作出撤销的意思表示,而对方未表示异议,则可以直接发生撤销合同的后果;如果对撤销问题,双方发生争议,则必须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裁决。

(二)撤销权行使的期限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至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六节 效力待定合同

一、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其效力能否发生处于不确定状态,尚待有形成权的第三人同意或者拒绝来确定的合同。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二)无权代理人代订的合同

(三)无权处分合同

三、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两种特殊情形

(一)表见代理

(二)超越代表权订立的合同

第七节 无效合同或被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一、无效合同或被撤销合同不具有履行效力

无效合同自始不能发生法律效力,被撤销的合同也自合同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合同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当立即停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合同所涉及的财产依下列规则处理:

第一、返还财产。第二、赔偿损失。

第三、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可以有效

三、合同中独立的解决合同争议方法的条款有效

第一节 合同履行概述

一、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的履行就是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全面地、正确地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

二、合同履行的特征

(一)合同的履行是合同的基本法律效力

(二)合同的履行是债务人所为的特定行为

(三)合同的履行是给付行为与给付结果的统一

(四)合同的履行是合同消灭的一种原因

第二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实际履行原则

(一)实际履行原则的概念

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义务。

(二)实际履行原则的例外情况

实际履行原则的适用并不是绝对的,在下列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不实际履行,而用其他方法加以代替:一是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二是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三是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二、适当履行原则

(一)适当履行原则的概念

适当履行原则又称为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

(二)适当履行原则的内容

三、协作履行原则

(一)协作履行原则的概念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不仅应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还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

(二)协作履行原则的内容

四、经济合理原则

(一)经济合理原则的概念

经济合理原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讲求经济效益,维护对方的利益。

(二)经济合理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合同履行的规则

一、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时的履行规则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仍不能确定的,则按照以下规定履行: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上述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随时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二、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合同的履行规则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三、合同履行涉及第三人时的规则

(一)向第三人履行

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二)由第三人履行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四节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一方当事人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前,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须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义务。

2.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且均已届清偿期。3.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未按约定履行债务。4.对方当事人的对待履行是可能履行的。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二、先履行抗辩权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的,后履行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的权利。

(二)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义务。2.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

3.先履行一方到期未履行债务或未按约定履行债务。

(三)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三、不安抗辩权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

不安抗辩权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时,中止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

(二)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当事人须因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且已届履行期。

3.后履行义务一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4.后履行义务一方没有对待给付或未提供担保。

(三)不安抗辩权的效力

不安抗辩权的主要效力在于中止合同,先履行一方有权中止履行,但应即使通知对方。对方提供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节 合同的保全

一、合同保全的概念和意义

合同的保全是指债权人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危害其债权,对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所采取的保护债权的一种法律措施,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

二、债权人代位权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债权,得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属于债务人权利的权利。

(二)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而危及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为保障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权利的权利。

(三)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注意的问题

1.行使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 2.行使主体—债权人

3.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4.行使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四)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1.对债务人的效力。2.对第三人的效力。

3.对债权人的效力。代位权诉讼的成立将使债权人获得来自次债务人的清偿。

三、债权人撤销权

(一)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

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条件

1.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其财产或者权利的行为。

2.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行为须发生于债成立之时或之后。

3.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4.债务人和受让人主观上有恶意或过错。如果是无偿处分行为,则不以受让人主观上是否有恶意或过错为要件。

(三)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间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四)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 1.对债务人的效力。2.对第三人的效力。

3.对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就行使撤销权的结果无优先受偿权。

第六节 情势变更制度

一、情势变更的概念

情势变更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则于当事人的事由致使合同赖以存在的基础或环境发生了异常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产生显示公平结果时,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制度。

二、情势变更的理论基础

关于情势变更的理论基础,理论上存在不同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约款说

(二)法律行为基础说

(三)法律制度说

(四)诚信原则说

三、情势变更的适用条件

(一)从客观上看,在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完毕前,客观情势须发生了异常变化

(二)从主观上看,客观情势的变化须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且当事人不可预见

(三)从结果上看,客观情势的变化导致履行合同将会显示公平

四、情势变更的效力

(一)变更合同

(二)解除合同

第五章 合同的担保

第一节 合同担保概述

一、合同担保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担保是指为保障合同履行而设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财产确保合同债权实现的制度。

合同担保具有以下特征:

(一)合同担保一般是由当事人自愿设定的(二)合同担保一般是由当事人通过合同方式设定的(三)合同担保是对合同效力的一种补充和加强

二、合同担保的种类

(一)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

(二)约定担保与法定担保

(三)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

第二节 保 证

一、保证的概念和特征

(一)保证的概念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二)保证人的资格

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

1.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

二、保证方式

(一)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保证责任具有从属性,但不具有补充性。

(二)一般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三、保证合同

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四、保证责任的范围

保证责任的范围亦即保证担保的范围,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五、保证期间

1.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保证人依法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六、保证责任的承担和免除

在保证期间内,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在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保证责任承担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在下列情形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或消灭:

(一)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

(二)主合同变更未经保证人同意的(三)保证期间届满而债权人未为请求

(四)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

(五)主债务消灭或者保证合同终止

七、最高额保证

最高额保证是保证人与债权人协议于最高额的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的保证担保。

八、共同保证

共同保证是指数个保证人共同担保同一债务的履行的保证。同一债务有数个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节 定 金

一、定金的概念和种类

定金是当事人一方于合同未履行前,为了证明合同的成立和保证合同的履行,在应支付的规定数额内,预先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立约定金。2.成约定金。3.证约定金。4.违约定金。5.解约定金。

二、定金与预付款

定金具有价金的预先给付性,但不同于预付款。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

1.作用不同。

2.适用对象不同。

3.法律后果不同。

三、定金罚则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无权要求对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义务时,应双倍返还定金。

四、定金合同

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五、定金的效力

(一)证约效力

(二)预先给付的效力

(三)担保效力

第四节 抵 押

一、抵押的概念和抵押物的范围

(一)抵押的概念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二)抵押物的范围

1.可以抵押的财产:

(1)抵押人所有的或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交通工具;(2)国有土地使用权;(3)房屋或其他地上定作物;

(4)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地的土地使用权。2.不得抵押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

(2)耕地、宅基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依法可以抵押的除外,如乡村企业厂房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依法可以与地上厂房同时抵押;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二、抵押合同和抵押物登记

(一)抵押合同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二)抵押物的登记

1.当事人以下列财产进行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

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乡(镇)村企业的厂房,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以及企 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应向法定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2.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当事人可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

三、抵押担保的范围

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可以按照约定。

四、抵押担保的效力

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

(一)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受到限制

(二)抵押权人有权保全抵押权

(三)抵押权人有抵押物孳息的收取权

(四))抵押权人对抵押权的处分

五、抵押担保的实现

当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而没有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就可以行使抵押权,将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受偿。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物所得的价款按照以下规定清偿:(1)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2)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的,该抵押物已登记的,按照第(1)项规定清偿;未登记的,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抵押物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六、特别抵押

(一)最高额抵押

(二)共同抵押

(三)财团抵押

第五节 质 押

一、质押概述

(一)质押的概念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转移其财产的占有给债权人以供作债权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出质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质押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二)质押与抵押的区别

二、动产质押

(一)动产质押的概念

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移交动产的占有给债权人以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

(二)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权利质押

(一)权利质押的概念

权利质押是指以所有权、用益物权以外的财产权利为质押财产用以担保债权的行为。

(二)权利质押的范围

下列财产权利可以质押:

1. 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2. 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3. 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4.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三)质押合同的生效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或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但以股票、商标专用权以及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应向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合同自登记之日生效。

第六节 留 置

一、留置的含义和成立条件

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权的发生须具有以下条件:

第一,须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第二,须债权人的债权与债务人的债务是基于同一合同发生的。

第三,须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

第四,须留置财产不违反双方的约定并符合法律规定。

二、留置权的效力

(一)留置担保的范围

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

(二)留置权的行使

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合同中未约定的,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权人留置财产后, 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人逾期仍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留置物折价或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返还债务人,不足部分继续由债务人清偿。

三、留置权的消灭

(一)债权消灭或者留置权实现

(二)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并被债权人接受

(三)留置物占有的丧失

(四)留置物灭失

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一节 合同的变更

一、合同变更的含义

合同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变更包括合同主要诸要素的变更,即不论是主体、客体还是内容的变动,都为合同的变更。这里所说的合同变更是就狭义的合同变更而言的,是指合同主体不变,而变更合同的内容。

二、合同变更的程序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三、合同变更的效力

合同变更生效后,变更后的合同内容即取代原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变更后的内容履行合同,而不能再按原来的合同内容履行。

第二节 合同的转让

一、合同转让概述 合同的转让也就是将合同设定的权利义务转让,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和标的的情形下,合同关系的主体变更。

二、合同权利的转让

(一)合同权利转让的含义和方式

合同权利的转让,是指不改变合同的内容,合同债权人将其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享有。

合同权利转让可分为合同权利的部分转让和合同权利的全部转让。

(二)合同权利转让的有效条件

1.须转让的合同权利有可让与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①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2.须所转让的合同债权为有效债权且让与人享有所转让的合同债权。3.须转让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暇疵。

(三)合同权利转让的程序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四)合同权利转让的效力 1. 合同权利转让的内部效力。2. 合同权利转让的外部效力。

三、合同义务的转让

(一)合同义务转让的含义和方式

合同义务的转让是指在合同内容和标的不变的情形下,债务人将其合同义务转移给第三人承担。合同义务的转让可分为合同义务的部分转让和合同义务的全部转让。

(二)合同义务转让的有效条件 1.须经债权人同意。

2.须转让的合同义务有效存在并具有可让与性。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

(三)合同义务转让的效力

1.承受人在受移转的债务范围内承担债务,成为新债务人,原债务人不再承担已移转的债务。2.新债务人取得原债务人享有的抗辩权。3.主债务的从债务一并由新债务人承担。

四、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

(一)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让的含义

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权利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承受。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既可因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发生,也可因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

(二)合同权利义务的合意概括转让

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的,适用权利转让和义务转移的规定。

(三)合同权利义务的法定概括转让 合同的法定概括转让主要有两种情形: 1.因继承而发生的;

2.因法人的分立、合并而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第七章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第一节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概述

一、合同终止的概念

合同终止又称为合同的消灭,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间的权利义务于客观上已不复存在。

二、合同终止的原因

(一)基于合同目的达到而终止

(二)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终止

(三)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终止

三、合同终止的效力

(一)合同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消灭。

(二)债权的担保及其他从属的权利及义务消灭。

(三)负债字据的返还。

(四)合同终止后的附随义务。

(五)合同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第二节 清 偿

一、清偿的概念及性质

(一)清偿的概念

清偿是指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实现债权目的的行为。

(二)清偿的性质

二、清偿的基本要求

(一)清偿的主体

(二)清偿的标的

(三)清偿期、清偿地、清偿费用

三、清偿的抵充

(一)清偿抵充的概念

(二)清偿抵充的成立条件

(三)清偿抵充的确定方法

第三节 合同的解除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而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基于协商或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行为。

(二)合同解除的特征

二、合同解除的种类

(一)协议解除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二)约定解除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三)法定解除

当事人一方依照法定的条件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三、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合同解除的程序

(一)协议解除合同的程序

双方协商一致。

(二)法定解除合同的程序

一方主张解除合同的,应通知对方。

五、合同解除的效力

(一)合同解除的朔及力问题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二)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第四节 抵 销

一、抵销的概念和种类

(一)抵销的概念

抵销是指当事人双方相互负有给付义务,将两项债务相互充抵,使其相互在对等额内消灭。

(二)抵销的种类

抵销可分为法定抵销和合意抵销。

二、法定抵销

(一)法定抵销的概念

法定抵销是指在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时,依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所为的抵销。

(二)法定抵销的条件

1.须双方互负有债务,互享有债权。2.须双方债务的给付为同一种类。3.须双方的债务均届清偿期。4.须双方的债务均为可抵销的债务。

(二)法定抵销的方法和效力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

抵销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双方的债权债务于抵销数额内消灭。2.抵销的意思表示溯及于得为抵销之时。3.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

三、合意抵销

合意抵销是当事人基于协议而实行的抵销。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第五节 提 存

一、提存的概念和性质

(一)提存的概念

提存是指债务人于债务已届履行期时,将无法给付的标的物提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合同债务的行为。

(二)提存的性质

二、提存的条件

(一)提存主体合格

(二)提存的合同之债有效且已届履行期

(三)提存原因合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依法办理提存:

第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标的物;

第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第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第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提存客体适当

提存客体适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存标的物,原则上是债务人应给付的标的物;二是提存标的物应为适于提存的物。不动产不适于提存,不能为提存的标的物;动产中不适于提存的物,如有毁损灭失危险的物、易腐易烂的物、提存费用过巨的物,可按法定程序变卖后将其所得价款提存。

三、提存的程序

四、提存的效力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

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标的物提存后,除债权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债务人应及时通知债权人或债权人的继承人、监护人。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二)在提存人与提存机关间的效力

提存成立后,提存机关有保管提存物的义务。

(三)在提存机关与债权人间的效力

提存成立后,债权人与提存机关形成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提供担保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领取其提存物。

第六节 债务免除与混同

一、债务免除

(一)债务免除的概念和性质

债务免除是指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而使合同权利义务部分或全部终止的意思表示。

债务免除是债权人的单方行为,是一种无因行为,无偿行为。

(二)债务免除的成立条件

1.免除的意思表示应向债务人为之。2.债权人须有处分能力。3.免除不得损害第三人利益。

(三)债务免除的效力

债务免除的效力是使合同消灭。债务全部免除的,合同债即全部消灭;债务部分免除的,合同于免除的范围内部分消灭。主债务因免除而消灭的,从债务也随之免除。

二、混同

(一)混同的概念

混同是指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事实。

(二)混同的原因

发生混同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是概括承受,即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概括承受他人权利与义务。二是特定承受,即因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而承受权利与义务。

(三)混同的效力

混同的效力是导致合同关系绝对消灭,并且主债消灭,从债也随之消灭。

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一节 违约责任概述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

1.违约责任是以合同债务为基础的民事责任。2.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3.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约定。4.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违约方的违约责任的根据或准则。

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归责原则决定着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

第二,归责原则决定着举证责任的内容;

第三,归责原则决定着赔偿责任的范围。

二、国外法中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我国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于不同的违约纠纷应当适用严格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特殊过错责任原则三种不同的原则来处理。我国实行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导,以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

(一)严格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也称为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即应承担责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二十一条有规定。由此可见,严格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的合同关系中。

(二)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且存在过错时才承担违约责任。这一原则在仅在少数合同关系中适用,如《合同法》第四百零陆条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三)特殊过错责任原则

特殊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且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时才承担违约责任。这一原则仅适用于无偿合同。

第三节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违约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指在何种情况下,合同当事人才承担违约责任。

二、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又称为违反合同的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现象。违约行为可分为:

(一)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明示或默示表示将不履行合同,包括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

(二)不履行合同

不履行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实施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履行合同行为又分为拒绝履行和不可能履行。

(三)不适当履行

不适当履行是指合同债务人虽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但该履行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

第四节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一、违约责任免责事由的概念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又称为免责条件,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除违约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

违约责任免责事由可分两类:一类是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二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条件,一般称为免责条款。

二、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的概念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

(二)不可抗力的构成

(三)不可抗力的效力

1.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2.通知义务和提供证明义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3.当事人可以约定不可抗力条款。

三、债权人的过错

(一)因债权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履行

(二)因债权人的过错造成违约损害后果扩大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免责事由

第五节 违约责任的形式

一、继续履行

(一)继续履行的概念

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实际履行,是指于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违约方应当承担的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的责任。当事人订立合同均基于一定目的。只有合同义务得到全面履行,当事人的订约目的才能最终实现。《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零一十四条第二款有规定。

(二)继续履行的适用条件

1.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请求继续履行。2.继续履行须有可能。3.继续履行须有必要。4.债务的标的须适于强制履行。

二、支付违约金

(一)违约金的概念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违反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款项。

(二)违约金的种类

(三)支付违约金的条件

1.合同中须有关于违约金的约定或者法律中有关于违约金的规定。2.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属于应支付违约金的情形。

(四)违约方与赔偿金的关系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五)违约金与定金的关系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三、赔偿损失

(一)赔偿损失的概念和特征

赔偿损失是指违约方赔偿因其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赔偿损失具有以下特点: 1.赔偿损失具有普遍适用性。2.赔偿损失具有并用性。3.赔偿损失具有补偿性。

4.赔偿损失的确定方式具有双重性。

(二)赔偿损失的适用条件 1.受害人一方受到损害。

2.受害人的损害与违约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赔偿损失的原则

1.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当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

2.合理预见原则。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3.减轻损失原则。即在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失后,另一方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应对扩大部分的损失负责。

4.损益相抵原则。是指债权人基于与损失发生的同一赔偿原因而受有利益时,其所能请求赔偿的数额应为从损失额中减去其所受利益的差额。

5.过失相抵原则。又称混合过错规则,指受害方对违约损失的发生或扩大亦有过失时,可以减轻或免除违约方的赔偿责任。

(四)损失赔偿额的计算

四、采取补救措施

所谓补救措施,是指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的责任形式。具体包括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

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采取补救措施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交付的标的物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

五、定金制裁

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九章 合同的解释和法律适用

第一节 合同的解释

一、合同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解释是指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致以及各合同文本所使用的词句不一致时,对该条款及词句的真实意思所作的理解和说明。可见,合同解释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第一,《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释是广义上的合同解释;

第二,《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释的客体是发生争议的合同条款和使用不一致的词句。

二、合同解释规则

(一)文义解释规则

《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确定该条款的意思”。

(二)整体解释规则

又称为体系解释,是指将全部合同的各项条款以及各个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根据各个条款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联性、争议的条款与整个合同的关系、在合同中所处的地位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来确定所争议的合同条款的含义。

(三)目的解释规则

在解释合同时,应当考虑当事人的订约目的。

(四)习惯解释规则

习惯解释是指在合同文字或条款的含义发生歧义时,按照交易习惯的含义予以明确。

(五)不利于条款拟定者的解释规则

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六)保留解释规则

保留解释是指在对合同内容发生争议时,基于能使合同发生效果所进行的解释。

(七)历史解释规则

历史解释是指应当根据当事人交易的整个过程中的事实材料,如来往文件、合同草案等来解释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二)《合同法》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三)《合同法》与三个合同法的关系

(四)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1.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2.当事人对涉外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必须适用中国法律。

二、合同的行政监管

三、合同争议的解决

(一)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合同争议的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十章 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 第一节 买卖合同

一、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买卖合同是卖方将出卖的财物交付给买方所有,买方接受该项财物并支付约定价款的合同。其特征有:买卖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买卖合同是财产所有权与价金互为对价的合同;买卖合同是诺成、双务和有偿的不要式合同。

二、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一)卖方的主要义务。

1.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

2.按约定的数量、质量、期限、和地点交付标的物。

3.瑕疵担保,即担保交付的标的物符合约定的品质,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同时不存在任何隐瞒的权利缺陷。

(二)买方的主要义务。1.支付价款。

2.按约定接受标的物。

3.买方发现或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及时通知卖方。买方接受多交部分的,应按合同价格交付价款;买方拒绝接收多交部分的,应及时通知出卖人。

三、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

买卖合同中所有权转移的规则是: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法律另有规定指法律、法规要求所有权转移须履行特殊手续的,以该特殊手续办理完毕时间为所有权转移时间。

四、风险责任负担。

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指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风险负担的规则是:

(一)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自约定交付之日至实际交付时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三)卖方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中的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生效时起由买方负担;

(四)合同未约定交付地点或约定不明确,标的物由卖方运输的,卖方将标的物交付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方负担;未约定由卖方运输的,卖方将标的物交置于交付地点,买方违反约定没有接受,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方负担;

(五)因标的物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拒绝接受或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卖方负担;

(六)卖方未按约定交付有关标的物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

五、孳息归属和合同解除的效力

(一)孳息归属。

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二)合同解除的效力。

因标的物的主物不符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从物。因标的物的从物不符合约定被解除的,解除的效力不及于主物。

标的物为数物,其中一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可以就该物解除,但该物与他物分离使标的物的价值显受损害的,当事人可以就数物解除合同。

出卖人分次交付标的物的,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该批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解除。出卖人不交付其中一批标的物或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今后其他各批标的物的交付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如就其中一批标的物解除,该批标的物与其他各批标的物相互依存的,可以就已交付和未交付的各批标的物解除。

六、特种买卖合同

(一)分期付款买卖

分期付款买卖,是指买受人将其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限内分次向出卖人支付的买卖合同。其特点在于,合同成立之时,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卖受人,价款则依合同约定分期支付。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标的物的所有权自出卖人交付时起转移给买受人。买受人应按期履行支付价金的义务,若未按期付款,应承担法律或合同规定的财产责任。

(二)样品买卖

样品买卖,又称货样买卖,是指买卖标的物依一定样品模型而定的买卖。凭样品买卖的当事人应当封存样品,并可对样品质量作出说明。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当与样品及其说明的质量相同。

(三)试用买卖

试用买卖,又称为试验买卖,是指合同成立时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卖受人试用,买受人在试用期间内决定是否购买的买卖。

(四)拍卖

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七、房屋买卖合同

房屋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将房屋所有权依转给买受人所有,买受人支付价金的买卖合同。

1.房屋买卖合同需要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双方需将买卖房屋的位置、面积、价金等约定于书面。2.在城镇买卖房屋之所有权须经房屋登记机构登记后,才发生转移,未发生登记即使交付,也不发生权利转移效果。

3.出卖共有房屋或出租房屋时,其他共有人或承租人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第二节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一、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是指一方提供电、水、气、热力供另一方利用,另一方利用这些资源并支付报酬的合同。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一)公用性

所谓公用性,是指供应人提供的电、水、气、热力的消费对象不是社会中的某些特殊阶层,而是一般的社会公众。

(二)公益性

所谓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的公益性,是指这类公共供用合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供应方从中得到利益,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三)继续性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中,利用人合同目的的实现需要供应方持续不断的履行合同义务,因此,与经由义务人的一次交付行为即可完成合同履行的合同不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为继续性合同。

二、供用电合同

供用电合同是供电人向用电人供电,用电人支付电费的合同。供用电合同的效力体现为合同双方当事人所享有的合同权利和所负担的合同义务,由于该合同为双方有偿合同,因此其效力可经由双方当事人所负担的合同义务来体现:

(一)供电人的义务 1.及时、安全、合格供电

用户提出申请的,供电企业应尽速确定供电方案、并在一定期限内正式书面通知用户。供电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供电质量标准和约定安全供电。供电人未按照国家规定的供电质量标准和约定安全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供电人因限电、检修等停电的通知义务

供电人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临时检修、依法限电或者用电人违法用电等原因,需要中断供电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电人。未事先通知用电人中断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对事故断电的抢修义务

所谓事故断电,是指因为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造成供电设施毁坏,以致电力无法继续正常供应的情况。此时,供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抢修。未及时抢修,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用电人的义务 1.用电人支付电费的义务

供电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用电人应对其使用供电人供应的电力支付费用。2.用电人对用电设施的安全保持义务

保持用电设施处于安全状态,是保证用电安全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已经安全装设的用电线路和保险装置,用电人不应随意拆换,以防发生危险,或因此留下隐患。

3.用电人对供电人正当检修、停电、限电的忍受义务

供电属于高度危险作业,因各种意外事故而需要对用电设施进行检修,或是因此而停电、限电、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也是为防止危险发生的必要措施。用电人对此应当忍受,而不得随意主张除去。

4.用电人依照约定用电的义务

用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当事人的约定安全用电。用电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安全用电,造成供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节 赠与合同

一、赠与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把自己的财物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其特征有: 1、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2、赠与合同一般为无偿、单务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公证的赠与合同,则为诺成性的合同。

二、赠与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赠与人的主要义务。1.交付赠与物。

对于上述诺成性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对于实践性的赠与合同,受赠人未交付赠与物的,赠与人无交付的义务。

2.瑕疵担保责任。

赠与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但附义务的赠与,赠与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担保责任。

3.损害赔偿责任。

因赠与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赠与财产毁损、灭失,造成受赠人损失的,赠与人要承担赔偿责任。赠与人因故意不告知瑕疵或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但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二)受赠人的义务是:对附义务的赠与负有按约定履行的义务。

三、赠与合同的效力。

(一)赠与合同采用口头形式的,赠与合同自财产交付时生效;

(二)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和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合同生效;赠与合同需要登记手续的,应办理登记手续,合同才具有效力。

四、赠与的撤销。赠与撤销的法定事由有:

(一)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的利益的;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义务的。

上述三种情况,撤销权由赠与人享有,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撤销原因1年内行使方为有效。

(四)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监护人享有撤销权。该撤销权应于知道撤销原因6个月内行使方为有效。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第四节 借款合同

一、借款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借款合同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借款合同是转移借贷款项处分权的合同。其标的种类为货币,不包括实物;借款合同一般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借款合同是否有偿,由当事人双方约定。

二、借款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1.借款人的主要义务。

主要有:订立借款合同时,按贷款人要求提供与贷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归还约定借款;支付约定利息;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2.贷款人的权利和义务。

贷款人的主要权利有:对借款用途的检查、监督权;请求归还借款的权利;请求支付利息的权利。贷款人的主要义务有:提供贷款的义务;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义务。

三、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

1.自然人间的借款合同是不要式合同,借款合同的形式可由当事人约定。2.自然人间的借款未约定利息的,视为无偿借款。

3.自然人间有偿借款,其得率不得高于法定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不允许计复利。

第五节 租赁合同

一、租赁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其特征是:租赁合同是诺成的、双务的、有偿的合同;租赁合同的标的物是特定的非消耗物;租赁合同转移的是租赁物的用益权,而非所有权;租赁合同具有期限性和连续性,时间是租赁合同的基本要素。

二、租赁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以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租赁期限6个月以下的,可以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合同的形式。无论采用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都不影响合同的效力。租赁期限6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未采用书面形式的,不论当事人以期限是否作了约定,都视为不定期租赁。

三、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1)出租人的主要义务。包括:按照约定交付租赁物于承租人使用;保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标准和用途;保持租赁物的约定品质状态。

(2)承租人的主要义务。包括:按照约定的方法或租赁物的性质使用;妥善保管租赁物;取得出租人的同意后,承租人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增设他物。未经出租人同意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烦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承租人将租赁物转租他人的,承租人亦应经出租人同意,按照约定期限支付租金;返还租赁物。

四、租赁合同的解除。

除合同解除的一般法定条件外,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和承租人还可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享有合同解除权。

出租人的合同解除权情形有:

1、承租人未按约定方法或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害的; 2、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 3、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租金的;

4、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又未达成补充协议的,出租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在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

承租人在合同解除权的情形有:

1、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事后又未达成补充协议的,承租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2、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3、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赁物部分或全部毁损、灭失,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五、转租、第三人对租赁物主张权利、租赁物收益的归属及租赁权的性质。

承租人对租赁物进行转租,应取得出租人的同意。未经出租同意的,出租人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经出租人同意的转租,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仍然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由承租人负赔偿责任。

第三人对租赁物主张权利的,承租人应及时通知出租人,由此给承租人对租赁物的使用、收益造成不利影响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不支付租金。

在承租人占有、使用租赁物期间的收益,除当事人有约定的外,归承租人所有。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第六节 融资租赁合同

一、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其特点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融资租赁以融物为形式,以融资为内容;租赁关系和买卖关系相结合。在融资租赁期间,承租人的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设备的使用权归承租人,39 但租赁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由承租人负责;租赁期间,原则上不许中途解除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是多务的、诺成的、有偿的合同

二、融资租赁合同关系。

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和租赁合同关系,涉及出租人、出卖人、承租人三方当事人。在买卖合同关系中,出卖人是由承租人选定的,但由出租人以买受人身份与出卖人签订买卖合同,出卖人按照合同规定直接将出卖的标的物交付承租人,而不必经过出租人。出租人在这一合同中主要起融资作用。承租人具有买受人的实际地位,享受买受人的权利,承担买受人的义务。在租赁合同中,由于租赁合同以买卖合同为前提,因此,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与财产租赁合同关系有所不同。

三、融资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出卖人的主要义务:按照合同约定向承租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对标的物承担瑕疵担保义务。出租人的主权利是:对租赁物的所有权;租金收取权;租赁物返还清求权。

出租人的主要义务是:向出卖人支付约定的价金;保证租赁物由承租人占有和使用;协助承租人对出卖人或直接对出卖人索赔;不得变更合同内容。

承租人的主要义务:按照约定交付租金;妥善保管,使用租赁物及对租赁物维修的义务。

四、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的归属。

出租人与承租人可以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的归属。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之间可以达成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租赁物归出租人所有。

第十一章 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 第一节 承揽合同

一、承揽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承揽合同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其特征是:承揽合同是双务的、诺成的、有偿的合同;承揽人的工作具有独立性;承揽人完成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承揽人以自己的风险完成工作。

二、承揽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承揽人的主要义务。

包括:承揽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完成工作并交付成果;承揽人应依约定亲自完成主要工作;承揽人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原材料或接受、保管定作人提供的原材料;承揽人应当接受定作人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承揽人应对所完成的工作保守秘密。

(二)定作人的主要义务。

包括:定作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为承揽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条件;定作人有协助的义务;定作人应及时接受承揽人交付的工作成果;定作人应及时支付约定的报酬。

(三)承揽合同中的风险负担。

在承揽合同中,定作物和原材料意外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规则是:

1.承揽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在交付定作人前毁损、灭失的风险,因承揽人保管不善,由承揽人承担,承揽人丧失报酬请求权,不能要求定作人支付报酬;

2.定作人提供的原材料在承揽人占有期间毁损、灭失的风险,除不可抗力外,因承揽人保管不善,由承揽人承担;不可抗力的灭失风险由定作人承担;

3.因定作人迟延接受或无故拒绝而未能交付定作物的,定作物意外灭失的风险由定作人承担。

三、承揽合同的种类。1、加工合同 2、定作合同 3、修理合同 4、复制合同 5、测试合同 6、检验合同

四、承揽合同的终止。

(一)定作人的任意解除权:

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二)承揽合同因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而解除: 这种情况主要包括:

(1)承揽人未依约按时完成合同工作义务而使其工作于定作人已无意义的;(2)承揽人未经定作人同意将承揽合同的主要工作转由第三人完成的;

(3)定作人在检验监督中发现承揽人工作中存在问题,经向承揽人提出,而承揽人拒不更改的;(5)定作人未尽到协助义务,经承揽人通知仍不履行的;等等。

以上各种情况出现时,当事人均可行使合同解除权,有损害存在的并可同时请求损害赔偿。第二节 建设工程合同

一、建设工程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揽合同一种特殊形式,指由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其特征有:合同的标的是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方式一般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进行;合同的形式应采用书面形式;合同的主体一般为法人。发包人一般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承包人应是国家规定的具有承包工程项目资格的施工单位。

合同具有综合性。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以及监理合同等。

二、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主要条款

(一)勘察、设计合同的订立

勘察、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勘查、设计单位接到发包人的要约和计划任务书、建设地址报告后,经双方协商一致,在书面合同签字或盖章后合同生效。

勘察、设计如由一单位完成,则应签订一个勘察设计合同;若由两个不同单位承担,则应分别订立合同。

建设工程的设计由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进行时,建设单位可与主体工程设计人签订总承包合同,民承包人与分承包人签订分包合同。总承包人对全部工程设计向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就其承包的部分对总承包人负责并对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二)施工、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订立

发包人和承包人根据已获批准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和总概算等文件,就合同的内容协商一致时,即可签订建筑施工和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发包人可以将全部施工安装工程发包给一个单位总承包,也可以发包给几个单位分别承包。一个承包人总承包的,可以将承包的工程,部分分包给其他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总承包人对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对总承包人负责并对发包人负连带责任。

(三)分承包的禁止

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对于应当由一个施工人完成的工作,总承包人不得将工程肢解发包给若干个分承包人;总承包人经发包人许可,可将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但不得将全部工程交由第三人完成。如果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可以准用承揽合同,发包人有合同解除权。

(四)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条款

勘查、设计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文件(包括概算)的期限、质量要求、费用以及其他协作条件等条款。

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

三、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发包人的合同义务。包括:提供基础资料的义务;提供约定的工作条件的义务;发包人负有不变更计划的义务;验收和接收建设工程的义务;不得使用未经验收建设工程的义务;按约定支付价款的义务。承包人的主要义务包括:接受发包人检查和通知发包人检查的义务;对勘察、设计质量及期限的担保义务;对工程质量负担保义务;承担产品责任。

(2)承包人的合同义务

承包人的容忍义务:工程的进度、质量对发包人的利益影响较大,故承包方有义务接受发包人对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必要的监督。对发包人的检查,承包人应予以支持和协助。如果发包人的检查影响到工程的正常作业,承包方有权在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予以拒绝。发包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项:一是对工程进度进行检查。二是对工程质量的检查权。

承包人的通知义务:在一个整体的建设工程中,有许多中间工程,合同法在衡平发包人和承包人利益的基础上,确认了承包人的通知义务,即在隐蔽工程隐蔽前,承包方应及时通知发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怠于通知或未及时通知造成的损失,由承包人承担。

对于发包人没有及时检查的情况,合同法规定,即使发包人没有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承包人也不能自行检查后将工程隐蔽。同时,法律赋予承包人可以顺延工程日期,并享有请求赔偿停工、窝工损失的权利来对承包人予以救济。

第十三章 提供劳务的合同 第一节 运输合同

一、运输合同的概念、特征。

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运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运费的合同。其特征有:运输合同是有偿的、双务的合同;运输合同的客体是指承运人将一定的货物或旅客到约定的地点的运输行为;运输合同大多是格式条款合同。

二、客运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客运合同又称为旅客运输合同,是指承运人与旅客签订的由承运人将旅客及其行李运输到目的地而由旅客支付票款的合同。

1.旅客即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又是运输对象。2.客运合同通常采用票证形式。3.客运合同包括对旅客行李的运送。

三、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1)旅客的主要义务。

包括:持票乘运的义务;按时乘运的义务;限量携带行李的义务;遵守安全规则的义务。(2)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包括:按约定的时间将旅客运达目的地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运输路线的义务;保障旅客在运输途中的安全义务;提供必要生活服务的义务。

四、货物运输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1)托运人的主要权利。

包括:要求承运人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安全运输到约定的地点;在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前,托运人可以请求承运人中止运输、返还货物、变更到货地点或将货物交给其他收货人,但由此给承运人造成的损失应予赔偿。

(2)托运人的主要义务。

包括:如实申报货运基本情况的义务;办理有关手续的义务;包装货物的义务;支付运费和其他有关费用的义务。

(3)承运人的主要权利。

包括:收取运费及符合规定的其他费用;对逾期提货的,承运人有权收取逾期提货的保管费,对收货人不明或收货人拒绝受领货物的,承运人可以提存货物,不适合提存货物的,可以拍卖货物提存价款;对

不支付运费、保管费及其他有关费用的,承运人可以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

(4)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包括:按合同约定调配适当的运输工具和设备,接收承运的货物,按期将货物运到指定的地点;从接收货物时起至交付收货人之前,负有安全运输和妥善保管的义务;货物运到指定地点后,应及时通知收货人收货。

(5)收货人的权利与义务。

收货人的主要权利是:承运人将货物运到指定地点后,持凭证领取货物的权利;在发现货物短少或灭失时,有请求承运人赔偿的权利。收货人的主要义务是:检验货物的义务;及时提货的义务;支付托运人少交或未交的运费或其他费用的义务。

五、多式联运合同的特殊效力

多式联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将分区段的不同方式的运输联合起来为承运人履行承运义务的运输合同。

多式联运合同的特殊效力体现在:

1.承运人权利和义务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享有,多式联运之承运人之间的内部责任划分约定,不得对抗托运人。

2.支付费用的总括性。托运人将全程不同运送设备的运费一次性支付多式联运经营人,并取得多式联运单据。多式联运单据分可转让和不可转让两种。

3.对于联合运输过程中的货物灭失或毁损的赔偿责任以及赔偿数额,首先适用法律的特别规定或国际公约的规定;发生损害的运输区段不能确定的,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赔偿责任,承运人之间的内部责任依约定或法定分配。

第二节 保管合同

一、保管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保管合同是保管人有偿地或无偿地为寄存人保管物品,并在约定期限内或应寄存人的请求,返还保管物品的合同。

其特征有:保管合同是实践性合同;保管合同的客体是保管人为保管物提供的保管劳务;依保管合同交付保管人保管的物品只临时转移保管物品的占有权;保管合同的保管物只能是特定物或特定化了的种类物;保管合同一般是有偿合同,也有无偿的合同。

二、保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1)保管人的主要义务。

包括:妥善保管的义务;亲自保管的义务;不使用保管物的义务;通知寄存人的义务;返还保管物的义务;承担风险责任的义务。保管物在保管期间因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保管人承担。但无偿保管,保管人能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寄存人的主要义务。

包括:支付保管费的义务;申报保管物品有关情况的义务;按期提取保管物品的义务。第三节 仓储合同

一、仓储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仓储合同又称仓储保管合同,是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其特征有:主体一方为仓库营业人;为双务有偿合同;为提供劳务的合同;为诺成性合同。

二、仓储合同当事人的义务与责任。(1)保管人的主要义务与责任。

包括:保管义务;返还义务;危险通知的义务;赔偿责任;其他义务。(2)存货人的主要义务与责任。

包括:支付保管费;支付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包括运费、保险费、转仓费等;损害赔偿责任。第四节 委托合同

一、委托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委托合同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委托人支付约定报酬或不支付报酬的合同。其特征有:委托合同是典型的劳务合同;受托人以委托人的费用办理委托事务;委托合同具有人身性质,以当事人之间相互信任为前提;委托合同既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委托合同是诺成的、双务的合同。

二、委托合同当事人的义务与责任。

(一)受托人的义务与责任。

包括:1.办理委托事务的义务。受托人对委托事务原则上应亲自办理,只有在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同意,或因情况紧急的情况下,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可以转托他人;2.遵守委托指示的义务;3.报告的义务。受托人应将委托事务情况向委托人报告;4.转移利益的义务。受托人应将办理委托事务取得的各种利益及时转移给委托人;5.转移权利的义务。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事务取得的权利,应将权利转移给委托人。

(二)委托人的义务与责任。

1.支付费用的义务。无论委托合同是否有偿,委托人都有义务提供或补偿委托事务的必要费用;2.付酬义务。对于有偿委托合同,委托人应向受托人支付约定的报酬;3.赔偿责任。

三、委托合同的终止。

委托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委托人或受托人解除合同;委托人或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破产。第五节 行纪合同

一、行纪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其特征有: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行纪合同均为有偿合同;行纪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双务合同;行纪人受托输的事务为贸易事务。

二、行纪合同当事人的义务与责任。(1)行纪人的义务与责任。

包括:保管义务;办理委托事务;检查义务即对委托物应进行检查,做好纪录;遵守指示的义务,即委托人对价格有特别指示的,行纪人不得违背该指示卖出或买入;处分委托物应取得委托人同意的义务;法律责任,即行纪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应承担违约的责任;行纪人疏于注意,致使委托物发生毁损、灭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委托人的义务与责任。

包括:支付报酬的义务;支付费用的义务;验收和受领物品的义务。第六节 居间合同

一、居间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其特征有:居间合同为独立的有名合同;居间合同是有偿合同;居间合同为诺成、不要式合同。

二、居间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居间人的主要义务。包括: 1.忠实义务。

居间人应将其所知道的有关订立合同的情况或商业信息如实告知委托人;不得对订立合同实施不利影响,影响合同的订立或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对所提供的信息、成交机会以及后来的订约情况,负有向其他人保密的义务。

2.尽力义务。

居间人应尽力提供成交机会和商业信息,促成合同的订立。3.其他义务。

委托人的主要义务。包括:支付报酬的义务;支付必要费用的义务。

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负担。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支付居间人从事居间活动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十四章 技术合同 第一节 技术合同概述

一、技术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一方开发、转让技术,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另一方支付价款和报酬的合同。其特征有: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产生于与技术有关的领域;技术合同的标的是无形财产,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某种信息状态,也可以为某种实物;技术合同的形式除当事人有约定外,应采用书面形式;技术合同除应遵循合同的一般原则外,还遵循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等特殊原则;技术合同是以技术为标的合同总称,具体包括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等。

二、技术合同的订立和内容

技术合同的条款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应当包括:项目名称;标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和方式;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风险责任的承担;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验收标准和

方法;价款或者报酬及其支付方式;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争议的解决办法;名词和术语的解释。与履行合同有关的技术背景资料、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评价报告、项目任务书和计划书、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原始设计和工艺文件,以及图纸、表格、数据和照片等,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协议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技术合同的订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法人订立技术合同,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在合同上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法人的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公民订立合同,由本人签名或者盖章。技术合同自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名、盖章后成立;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的,自批准时起成立。当事人可约定技术合同的担保。由第三者作保证人的合同,自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在合同上签名、盖章后成立。技术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其条款由当事人约定。

三、技术合同的价款、报酬和使用费的支付

技术合同的价款、报酬和使用费如何支付,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技术合同价款的支付有如下方式:

(1)一次总算,一次总付。指当事人将合同价款一次算清并全部一次性支付。(2)一次总算,分期支付,指当事人将合同价款一次算清但分多次支付。

(3)提成支付方式,指受让方将技术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一定比例与期限支付给对方,作为支付给转让方的价格。

(4)提成预付附加预付“入门费”方式,指受让方首先在一定期限内向转让方支付一部分固定的价款,称为“入门费”,其余的价款则采用提成方式分期支付。

四、技术合同成果的权利归属和风险负担

(一)成果归属

1.委托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可优先受让该专利申请权。

2.合作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各方共有。当事人一方转让其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可优先受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合作开发的一方声明放弃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可由另一方单独或其他各方共同申请。申请人取得专利权的,放弃专利权的一方可免费实施该项专利。但合作开发的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或其他各方不得申请专利。

3.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和利益的分配办法,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依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但是,委托开发的研究开发人不得在向委托人交付研究开发成果前,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人。

在技术转让合同中,当事人可以按照合理的原则,约定实施专利、使用技术秘密的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分离办法。在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中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依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一方后续改进的技术成果,其他各方无权分享,而由后续改进方享有。

(二)风险的负担

在履行技术开发合同过程中,因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而导致研究开发全部或部分失败的,其风险负担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的,可补充约定或按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由当事人合理分担。

五、技术合同无效的特殊规定

除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技术合同无效外,根据技术合同的特点,合同法第329条专门规定: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或者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无效。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是指通过合同条款限制对方在合同标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开发,或者限制对方从其他渠道吸收先进技术,或者阻碍对方根据市场的需求,按照合理的方式充分实施专利和使用技术秘密。侵害他人技术成果指侵害另一方或者第三方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权、技术秘密的使用权和转让权或者发明权、发现权等的行为。

无效的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的,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节 技术开发合同

一、技术开发合同的概念

技术开发合同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二、技术开发合同的特征 技术开发合同具有如下特征:

1.标的具有新颖性,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2.技术开发合同的内容是进行研究开发工作。3.技术开发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履行具有协作性。4.技术开发合同的风险具有双方共同负担性。

三、委托开发合同当事人的主要义务和违约责任

委托方的主要义务:一是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二是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技术资料、原始数据并完成协作事项;三是按期接受研究开发成果。

研究开发方的主要义务:一是制定和实施研究开发计划;二是合理使用研究开发经费;三是按期完成研究开发工作,交付研究开发成果,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指导,帮助委托方掌握研究开发成果。

委托方违反合同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或者失败的,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研究开发方违反合同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的,除应当采取补救措施继续履行合同外,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失败的,应当返还全部或者部分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四、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的主要义务和违约责任

合作开发各方的主要义务:一是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包括以技术进行投资;二是按照合同约定的分工参与研究开发工作;三是与其他各方协作配合。

合作开发各方中,任何一方违反合同,造成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或者失败的,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第三节 技术转让合同

一、技术转让合同的概念

技术转让合同是当事人就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 术秘密转让所订立的合同。

二、技术转让合同的特征 技术转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合同客体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术方案。2.合同标的是现有技术方案。

3.合同标的必须是已经权利化的技术成果。

三、技术转让合同当事人的主要义务

四种技术转让合同的当事人有着不同的主要义务: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的转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将合同约定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移交受让方,并提供申请专利和实施发明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情报和资料。受让方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合同约定向转让方支付约定的价款。

专利权转让合同的转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将合同约定的专利权移交受让方所有或者持有,并保证该项专利权真实、有效。受让方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合同约定向转让方支付约定的价款。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转让方的主要义务是:许可受让方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实施专利;交付实施专利的有关技术材料,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受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实施专利,并不得许可合同约定以外的第三方实施该专利;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使用费。

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的转让方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技术资料,进行技术指导;保证技术的实用性、可靠性;承担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受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使用技术;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使用费;承担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

第四节 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一、技术咨询合同的概念

技术咨询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析报告等订立的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支付报酬的合同。

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技术咨询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主体构成的特定性。第二,标的内容的综合性。第三,成果的决策参考性。

三、技术咨询合同的义务

1、委托人的义务为:

(1)阐明咨询的问题,并按照合同的约定向受托方提供有关技术背景资料及有关材料、数据。(2)按时接受咨询顾问的工作成果并按约定支付报酬。2、受托人的主要义务为:

按照合同约定按期提出咨询报告或者解答委托方提出的问题。受托人提出的咨询报告应达到约定的要求。

四、技术服务合同的义务

1、技术服务合同中委托人的合同义务为:(1)按照约定提供工作条件,完成配合事项。

(2)在技术辅助服务合同中,委托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期接受受托方的工作成果,在验收工作成果时,如发现工作成果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及时通知对方返工或改进。

(3)委托方应按照约定给付报酬

2、技术服务合同中受托人的主要义务为:

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服务项目,解决技术问题,保证工作质量,并传授解决技术问题的知识。技术服务合同的委托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服务工作的,应当承担免收报酬等违约责任。

第五篇:合同法教案

《合同法》知识讲课提纲

前言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合同法》知识,说到讲课谈不上,说到法律其实相当简单,只要是上过学认识字的孩子一看便懂,上面的字都是常用的字,其语言均是通俗易懂,所以很简单,但不过初学法律的人均有这样的感慨“一看便懂,仔细一看糊里糊涂”因慢慢研究觉得深不可测,因我们均不是搞法学研究的所以讲解只不过是起个抛砖引玉作用。我只是比你们多看点法律条文,多学了几本书而已,不要认为律师在庭上多么唇枪舌剑,口若悬河、似乎对法条倒背如流,其实这些只不过是这样类似常见案件办多了,诸如故意伤害就想到刑法234条,贪污383条,违约就想到合同法114条,熟练生巧罢了,既然公司安排这次学习合同法机会,为帮助大家学习和掌握《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我想本着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供同志们参考,若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合同不但是国内民事流转的主要手段,也是国际民事流转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世贸组织的加入,经济往来日趋频繁的今天,合同制度已成为任何个人、组织、公司在商品流通、经济活动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大家知道,在党的深化改革,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以及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且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指引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整各方面的社会关

系,特别强调了合同制度的作用。因而涉及国内外各类合同数量大幅度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维护了良好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认真贯彻合同法不行,抓经营管理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不抓合同管理不行。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里,有一个相当突出而又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实行合同制度方面,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不少人存在着不按合同法办事,自我从事法律工作近三十年来以来初步总结这方面主要表现在:

1、有法不依,草率签约。

2、虽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内容不完备,漏洞百出。

3、该签书面合同的却以君子协议,口头协议代之,留下后患。

4、履行合同不认真,不完全,有的人在“拖欠有理,欠债有利”的思想指导下,故意拖欠债务,使“三角”比比皆是,难以解决。

5、有的人甚至利用合同这个合法工具,签订虚假合同,骗取钱财,有的人签订履行合同中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进而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其实质讲,有的是不懂得合同法律知识,有的是不严肃履行合同的具体表现。

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1合同也叫契约,合同一词早在2000年前即已存在,但一直未被广泛采用。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是口头合同,后来在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口头合同逐步向书面合同形式过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合同一词的出现是在1961年、1962年在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条例中才出现,到1981年,第三届全国人在常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就形成了

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关于经济合同的法律,直到1999年10月1日,第九届全国人在第三次会议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决定,同时废止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使合同法法律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新合同法施行后最高人法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指导法院办理类似案件,诸如合同法解释一、二,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以及刚刚出台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目的在于鼓励和促进交易,保护交易行为。

所谓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由此可见,合同就是一份经过多次磋商达成意思一致的协议(多次磋商,先小人后君子),合同的主体就是平等的二方以上的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组织。A、所谓法人根据《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1、法人是社会组织。

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3、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表现在独立的机构,独立的财产,独立的责任》,常出现的是一些公司老总“我是法人”其实是错误的,B、强调的合同的主体一定要平等,无论多大的公司,多么小的公司及自然人在签订合同时地位都是平等的,否则霸王条款(保险合同))。另外合同的内容是双方或多方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协议。

2特征;合同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合法性(合同必须依法订立

并合法),二是相对性(合同的权利义务必须在合同当事人之间设立,合同的当事人不能对第三人设立权利义务)

二、合同的形式和种类

1、合同的形式是反映和体现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或终止相互权利、义务关系意思一致行为的方式,通常采用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

(1)口头合同是双方通过对话的方式,包括通过电话对话方式而设立的合同。一般用于即时结清合同,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即时清结,但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所以对数额较大的合同,即便是即时清结也应采用书面形式。

(2)书面合同是用文字经当事人双方或多方经过协商一致而签订的合同。一般用于标的数量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不能当时履行清结的合同。优点在于便于管理和监督,发生纠纷时能提供依据,举证方便。在此要指出的是,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书信、电报、传真、承诺书及相关函件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一份合格的书面合同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在内容上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要求,法律强制禁止的不能为(借款高息合同、毒品买卖合同)。

第二、要准确地反映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第三、形式上力求规范化,文本格式力求按国家统一标准执行。

第四、合同的语言文字、逻辑要严谨,文字表述要与当事人的意图相一致,字句要明确易懂,不能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的言词(较典型的案例是张三向李四借款10 万元,同

时出具借条写明借款10万元,几个月后,张三归还李1万元,遂将原借条撕毁,张三重新为李四出具借条一份:“张三原向李四借款10万元,现还欠款 1万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huang)”,又可以解释为“还(hai)欠” “尚欠”。由此产生争议,对出借人非常不利。),也不能用形容、夸张、渲染、描绘的手法;在语言上必须尽量做到准确、精密、言简意赅,力戒啰嗦,所用的文字概念只能有一种解释,不能因词语表达不准确而引起误解或岐义,语言表达不能自相矛盾,交叉概念,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货到后付款就有歧义,必须是几月几日或收到后几日内付款)

2、合同的种类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现主要有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等十八种合同。

三、合同的订立及主要条款

1、合同的订立需要有一个就合同的内容进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协议的过程,这个过程通称为合同的订立。通常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的两个阶段。

2、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合同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它确定了当事双方的权利义务,决定了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同时又是当事人双方履行合同的主要依据,因此签订时,主要条款必须明确、详尽地加以规定,清楚、确切地加以表述。一份有效的完整的合同主要条款如下:主体、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方式等七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公司情况主要讲以下几点注意的内容:A、主体就是合同双方(甲乙)若是公司、单位一定要前后一致,切记要索要对方有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盖章)若不是法定代表人亲自签合同就要求有效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权限、委托期限等);若是个人要索要对方身份证、亲笔签名并按捺手印。B、价格。由于目前市场经济现行标的价格基本上都是按市场价格确定合同标的价格,也就是随行就市价格。但我们就要注意了,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若不能按期履行合同的,如逾期交货,遇价格上涨的,按合同原约定的价格执行,遇价格下跌的,按标的物所在地同类物品的下跌后的价格或市场平均价格计算;如逾期提货或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标的物所在地同种物品上涨后的价格计算;遇价格下跌时,按合同原约定的价格执行。C、违约责任。所谓违约责任就是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的责任。违约有两类,一类是完全不履行;另一类是不适当履行就是部分不履行。一份没有违约条款的合同,是不完整、甚至是不严谨的合同,会导致合同不履行或不能全面履行。违约金条款是合同的重要条款,是保证合同全面履行、补偿守约方的损失、惩罚违约方违约行为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在签订合同中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无论合同所涉金额是大还是 小均应当有违约责任的条款,否则就不是一份完整的合同

那到底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多高才较为合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来看,违约金是可以由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一般情况下,约定优于法定,但约定过分高于损失的,是可以请求调整,司法是可以干预的。实质上,法律对于违约金的最高限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数额或计算方法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九条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规定,一般以造成的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为宜。最新司法解释规定,买卖合同中若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第一百一十六条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这里赘述下定金,如果说违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补偿性质的话,定金则是惩罚性的。司法实务中很多公司为了保证合同能够全面实际履行先下个定金,在此一定要注意这里的定是一定的定而不是签订的订,签订的订一般仅作预付款对待,若不履行最多只是返还而已,而不作定金罚责对待。根据《担保法》、《民法通则》定金罚则规定,定金成立必须有书面的定金合同,其生效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生效,(买卖合同一方要求先付一定数额的款发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对方是否有意写成订金,一旦其不履

行仅只返还,遇到类似情况尽量在合同中协商成一定的定金,并且给对方支付这一款项时一定要让对方在收据中注明收到的是定金。这样当对方不履行时根据合同法及担保法规定:收到定金一方违约应当双倍返还的,给付定金一方违约是无权要求返还定金的。另外定金也不能太过高,担保法91条规定定金不能高于合同总价的百分之二十,若太少此前法律没有此方面的规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解释》第二十八条 买卖合同约定的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请求赔偿超过定金部分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并处,但定金和损失赔偿的数额总和不应高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四、合同的代理与担保

1、合同的代理

在签订合同时,一般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法定代表人经常不能亲自签订,而是他人代理。因此,代理经济合同在国内外的经济往来中是有广泛、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合同中的代理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法定条件:(1)必须是取得委托单位的委托证明,即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要写明代理人的姓名、代理事项、权限、有限期限和委托日期。

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认定合同成立

a、由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特别书面授权的代理人签字的。b、合同虽没有具体经办人签字,但加盖了双方单位公章的。c、合同签订人未持委托人的正式授权委托书,但使用委托人的公章或者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合同的。

d、合同签订人持有委托人出具的介绍信签订合同的,应当认定

为委托人授予了代理权。介绍信中对代理事项、授权范围表达不明的,被代理人对合同应当承担责任,代理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e、合同签订人未持委托人出具的任何授权委托证明而签订合同,委托人也未盖章或签字,但委托单位已经开始履行,应当认定对合同已追认。

(2)必须根据授权范围签订合同

委托单位对于其代理人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的后果,是对在委托授权范围内承担责任,对代理人在授权范围以外所处理的事务,除非委托单位事后追认,否则,委托单位不负责任,由代理人承担。

(3)必须以委托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

代理人只有以委托单位名义与对方签订合同,才能对委托单位直接产生法律效力。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或者他人名义签订的合同,对委托单位不能直接产生权利与义务关系。

2、合同的担保

合同的担保是法律所规定的为了保证合同切实履行,由当事人协商选择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保证措施,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担保有五种形式:保证、抵押、质押、留臵、定金。

第一、保证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下列机构不能成为保证人

a、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如财政局、公安局等。b、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c、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的书面授权的除外。

为了起到担保的作用,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保证合同,保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b、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c、保证的形式 d、保证担保的范围 e、保证的期限

f、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一样。根据《担保法》第十六条之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一般保证,二是连带责任保证

所谓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才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所谓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般保证只有在债务人没有履行能力的前提下,才由保证人承担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是无论债务人有没有履行能力,债权人都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

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一)保证合同无效的

a、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b、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

(二)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的。

(三)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

(四)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定的保证期间(6个月,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

第二、抵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用自己的财产为债权人设定抵押权,以保证合同履行的一种担保形式。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地地上的定着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三)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四)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地地上定着物。

(五)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前面所说的荒山、荒沟等和乡(镇)村企业以该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及共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办理抵押必须签订抵押合同,当事人以下列财产抵押的,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一)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及使用权抵押的,为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

(二)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

(三)以林地抵押的,为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

(四)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为运输工具的登记部门。

(五)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抵押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抵押财产的价值中优先取得补偿,若抵押物的价值不足时,由债务人补足。若抵押物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予以赔偿。

第三:质押

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

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用,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的价款中优先受偿。这里所指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权利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权利凭证移交债权人占用,并将该权利凭证作为债权的担保,能作质押担保的权利必须是法定的,主要有:

(一)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二)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三)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四)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质押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动产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权利质押合同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以上述权利人收到权利凭证之日起生效;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应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以有限公司的股权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自股权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自向工商局、专利局等有关部门登记之日起有效。

第四、留臵

留臵是指当事人因保管业务、运输业务、加工承揽业务时,双方签订留臵合同,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合同的规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并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臵必须是法律有了明确规定的才能签订留臵合同。第五、定金

定金是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为了证明合同成立和保证合同的履行,在合同规定的应付给的数额内,先行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定金合同以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

生效。

定金的法律后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时,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五、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及转让

1、合同的履行(1)履行原则

a、实际履行原则,指合同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履行合同,不得擅自变更,也不得用违约金、赔偿金代替实际履行,这一原则要求即使违约方支付了违约金、赔偿金以后,对方要求继续履行的,应按照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b、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对合同的规定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都要全面履行。

c、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履行的主体、时间、地点和方式都必须适当。

d、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2)履行程序

由于合同的标的不同,履行的程序也有差异,一般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a、支付标的,这是合同履行的主要内容和前提。

b、验收,即核对合同标的的名称、品种、规格、质量、数量等,质量验收时,验收中发现问题应当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异议。没有约定的,外在质量(指产品的外观和品种、型号、规格、花色不符合合同的规定的),属供方送货或代运的,需方应在货到后合理期限内,提出书面异议;需方自提的,应在提货时提出异议。内在质量,需方应当在收到货物之日起二年内主张权利。需方超过产品质量异议期限提出质量异议,无论标的物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都应视为供方所交付的标的物符合合同要求,但下列情况除外:

(1)合同中或者产品说明中对产品定有保质期或者质量保证期的,只要在保质期或者保证期内发现标的物内在质量确有问题的,供方即应当承担责任,不受质量异议期限的限制。(2)合同中约定需要安装调试后提出异议的,如需方收到货物后两年内没有开始安装或验收的,不得再提出质量异议。数量验收:属于需方自提或者供方送货的,应当在交货时当面清点。属供方代交付的,应凭托运单所列数量点验,如发现数量减少或者破损,由需方负责同承运部门一起清点,有承运部门编制记录证明,由需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通知供方。验收完毕后,应履行验收手续签名盖章,作为结算凭证。c、结算

标的价款和酬金的结算是合同重要的履行程序,结算按合同约定进行。

2、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协商变更和解除的程序和要求 第一、贯彻协商一致的原则

变更与解除合同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合同关系的开始,因而,在程度上大体与订立合同的程序相同,须经过要约、承诺两个步骤,除不可抗力外,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合同约定的除外)时,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第二、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或答复

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依法进行,逾期不答交的,视为同意发货。第三、采取书面形式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变更和解除合同的通知或协议,应采取书面形式(文书、电报)。(3)法定解除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a)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b)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c)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d)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e)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合同的转让

(a)合同的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条件下,将自己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在征得对方的同意下,转让给第三人代替履行合同,合同转让成立,具有法律效力。(b)转让的原则:协商一致,合法(由有关机关批准的合同转让需经原批准)转让不能以牟利为目的。

(c)转让的法律后果,合同依法转让后,由受让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六、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

1、无效合同是指从订立之日起就没有法律效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可撤销合同

有两种,一是当事人对合同有重大误解;二是合同内容显失公平。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表示的合同内容的认识或了解上有错误,从而形成了与自己真实意思不一致的表示,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重大误解形成的合同,受害人有权请求撤销,但须提出证据。主要是指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其他都不属于重大之列,不能予以撤销。

显示公平,是指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对一方来说明显不成比例(权利义务不对等,违法了平等互利,等价有偿原则),对这种合同的处理,能变更的变更,不能变更的依法由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一方自愿作出让步,接受一些非对等条件的,不属于显失公平)

3、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1)无效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无效,对双方都不产生法律拘束力;而可撤销合同要到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撤销后才无效。(2)无效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均可主张无效;而可撤销合同只能由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

4、无效合同的处理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对其财产后果,应根据当事人的责任大小采取返还、赔偿、追缴的方法来处理。

(1)返还财产,是指双方当事人的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前的状态,不能返还的折价。

(2)赔偿损失,由于一方的过错造成合同无效,过错方应赔偿对方的损失,如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责任。

(3)追缴财产,如双方当事人都有故意,双方已经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如是一方故意的,故意一方应将取得的财产返还对方,非故意一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

5、效力待定合同

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二是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此三类合同分别是由于有关当事人缺乏缔约能力、缺乏订立合同的资格或缺乏处分能力造成的,如果给有关权利人赋予承认权,使之能够以其利益判断做出承认而使合同有效或者拒绝而使合同无效,往往是有利于权利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交易的。因此,将这类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是符合权利人的意志和利益的。

七、违反合同的责任

合同依法成立后即产生法律拘束力,双方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否则要依法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其承担责任的方式有以下

四种:

(1)支付违约金,支付违约金的数额,由法律规定的按照规定支付,无规定的按双方约定的执行,如约定数额显失公平的,可以适当降低;若当事人约定高于法定的幅度,按最高执行;若当事人约定的低于法定的幅度,按最低执行。

(2)支付赔偿金,就是当违约金不足以补偿损失时所支付的补偿费,赔偿金以支付对方财产损失为限,具体说,违约金和赔偿金的总和与实际损失相等。(3)返还定金。

(4)继续履行合同,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后,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继续履行。下列情况,当事人一方可以免除违约责任: A、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

B、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由免责条件的,当发生这些条件时,当事人可不承担违约责任。如铁路运输章程规定,托运方需要派人押运货物而没有派人押运由此造成的损失承运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八、争议的解决方式

合同签订后双方就应按双方约定全面履行,若产生纠纷,首先应充分协商,若协商不成,或一方不同意协商,那就只有按合同约定通过仲裁或诉讼加以解决。所以一份完整的合同要有争议解决方式,在合同中可以约定通过仲裁也可通过诉讼加以解决。首先讲下仲裁,仲裁裁决书与司法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效力。仲裁今天讲商事仲裁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是一裁终局而不是法院判决二审终审制。就是免去了法院一审判决后不服再进行二审,二

审后确有错误还可以再审。减少诉累节省司法资源。我们荆门就专门有荆门仲裁委员会仲裁相关的纠纷案,要想将纠纷提请仲裁一定要在合同中签署有效的仲裁协议,有了有效的仲裁协议法院就没有权限管理这类案件。法院是不能受理的。但无效的仲裁除外。不是任何案件都可以签订仲裁条款加以仲裁的,下列纠纷就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纠纷。

其次讲诉讼,诉讼第一必须向有管辖的法院提起,(一般管辖原则有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原告就被告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签合同时尽量将合同约定至我们有利的法院加以管辖,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免除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如履行地放在荆门,或让对方来荆门签合同,或在合同中注明签订地为荆门、或在合同中约定产生纠纷由我方所在地法院管辖等)。第二,诉讼时必须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时效期间届满以后,权利人就丧失胜诉权,我国规定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特殊有一年的如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延时或拒付租金的等,也有180天的,如公路、水路、铁路运输合同托承运双方就相关问题要求赔偿的。当然诉讼时效不是绝对的,因中止或中断而延长。中止(主指不可抗力发生)中断(诉讼、一方提出要求、同意履行)中止或中断后重新计算。在这里就要求我们注意收集相关的证据(如去函、签还款协议、找对方时录音、叫上双方都认识的人一同去住处作证等)。

九、关于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如何减少失误的注意问题。

第一、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合同台帐制度。公司各类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及时进行分类登记。派专人管理,合同要及时准确的存档,便于日后的查询。

第二、在签订合同时,合同的主要条款要完备,合同的内容要完备。不允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语言要准确无歧义。尽管将合同履行地约定在荆门,当对方前来我方签合同时,要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如对方的注册资本较小,又没有经营该业务的经营范围时,不要同对方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要将对方的介绍信或授权委托书留下作为合同的附件。当我们前往外地签订合同时,要与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打交道,切勿与皮包公司和个人来往。

第三、在履行合同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和法律的要求履行。对对方的往来电文、信函要保存,以便将来发生纠纷缺乏证据。要求变更合同要及时通知对方,在接到对方要求变更合同的通知后,要在对方约定的时间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书面答复。在交接货时,如发现外在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向对方提出异议。如发现内在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在合理的期限内向对方提出异议,并在二年内向对方主张权利。如我们系供货方,在接到对方的质量和数量的异议书后,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答复,否则就视为对方的异议成立。交结货完毕后,立即与对方办理交结的书面手续。

合同法所涉面很多,诸如格式合同、合同履行的保全问题等等本次均未讲到,鉴于时间关系,准备不足,再加上水平有限,在此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作用,讲解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希望大家事后多在闲暇之余看看此类法理、法条,多多提出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二0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下载《合同法》电子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同法》电子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同法教案

    合同法教案 任课教师:黄瑞春 目 录 第一章合同的概述 ....................................................................................................................

    我国电子合同法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我国电子合同法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电子合同法不仅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电子签名,同时也作为合同履行原则。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当事人应当遵循诚......

    劳动合同法教案

    劳动合同法教案一:规章制度制定程序愈加严格 关联条款:“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

    劳动合同法教案

    三:引导订立长期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关联条款:“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

    第八章合同法教案

    第一章合同法 第一节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1、合同的概念: 《合同法》第二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

    合同法教案(20100920)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2条) 二、......

    合同法教案(精选5篇)

    《合同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ntract Law 课程编号:013A1260 学时:36 学分:2.0 一、课程教学对象 合同法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法学本科三年级学生,总学时为36学时。 二、......

    电子教案教案样板

    授课日期:(按从开学开始) 授课班级:中专(5)班 授课课题:第一章第1节服务概述、第2节礼仪概述、第3节服务礼仪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服务的含义及其特征、礼仪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