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师版教学案

时间:2019-05-12 20: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师版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师版教学案》。

第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师版教学案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版)

李白

一、作家作品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解题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⑸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二、语言知识

1.给生词注音

天姥(mǔ)

瀛(yíng)洲

剡(shàn)溪

渌(lù)水

屐(jī)

殷(yǐn)岩泉

栗(lì)深林

水澹(dàn)澹

扉(fēi)

訇(hōng)

鸾(luán)

觉(jué)时之枕席 2.解释下列加点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的确、实在越人语天姥

语(yǔ):说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或许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 超出 压倒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凭借

脚著谢公屐

著:穿

迷花倚石忽已瞑

瞑: 昏暗,幽暗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响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惊:使……惊

唐诗宋词选读-1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消极的。

二:积极,不消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李白 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东流水”是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的深沉慨叹,但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儒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思想家孔子发出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就是为懈怠人生的人敲响的警钟。所以是积极的。总结:我倾向消极。因为李白思想中有浓厚的道家思想。但他在官场中无路可走之时,他一定会选择超然物外,取法山水而自适。这几句诗潇洒中透着无奈,所以我认为消极成分占多一些。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义何在? 明确:天宝三年,李翰林最终还是从长安落魄而去。三年前年征赴长安的豪情和抱负如今都已化为泡影。黑暗腐败的官场、醉生梦死的朝廷让一心“济苍生”、“安社稷”的李白无处容身。除了体面的“赐金放还”,李白已别无选择李白毕竟是李白,在这样的境况中,喊出了响绝千古的最强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他掷地有声的回答。“摧眉折腰”,即低头弯腰。这把那阿谀奉迎,吹牛拍马,送礼行贿,丧失人格尊严的奴颜婢膝的丑态形象化。李白能这样做么?他在皇帝面前尚且傲骨峋嶙,更何况对那些权臣贵戚呢!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诗作贯通的气韵。这里的幻灭——慨叹——绝决,是诗人梦醒后的心路历程,是一以贯之的幽愤情绪和傲岸精神的集中表现。这两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高度概括。透过这高亢的呼喊,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如火山爆发,毫不含糊地向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了挑战,这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捍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四、小结质疑 1.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1、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

唐诗宋词选读-3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教学案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答案】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答案】B(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六、写作迁移

找出诗歌中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七、教学反思

唐诗宋词选读-5

第二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案

教案19—21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掌握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格式;

2、掌握李白作品浪漫主义风格;

3、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背景简介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题解: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三、课前预习

1、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2、解释画线的词语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全诗三段,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说“梦前情由”,写“梦中情景”,抒“梦后情怀”

4、用课文原句填空:(1)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书读并背诵全诗

四、课堂讨论、合作探究:

(一)鉴赏第一段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五岳、赤城、天台。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二)鉴赏第二段

1、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山中恐怖

夜晚仙府欢乐

2、【说梦赏梦】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类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抓住湖、月、影、溪水、猿声等意象,描摹了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神往之情。

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1)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3)白昼山中图。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①请参照前面示例,说说诗人在此抓住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对日出、天鸡、千岩、迷花等意象的描摹,营造了壮美雄奇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迷醉神荡,乐而忘返之情。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何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特点——高峻(4)傍晚山中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诗人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主要通过对熊咆、龙吟、云、雨、烟等意向的描写,勾勒了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惊悸之情。

①“熊咆龙吟……生烟”一段, 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

(5)夜晚仙府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诗人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对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等意象的描摹,描绘了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6)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颜”大开,幸福无比。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7)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明确:“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痛苦惆怅.(8)【解梦】——分析梦境的情感由来

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你认为,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①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②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的布衣一 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9)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三)鉴赏第三段:

1、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2、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3、本诗诗眼是哪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神仙世界,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五、拓展延伸:

1、怎么看作者的及时行乐隐逸避世思想?

①这是作者不满现实、蔑视权贵、坚持自我、捍卫尊严的反抗性格和高贵品格的表现。

②这也是一种自我放纵、自我麻醉的消极思想。

③在黑暗、污浊的现实中,作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韬略,实现抱负,只能消极反抗。

2、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积极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题,显示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面。

六、课堂练习:以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偶得为中心,用本诗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天生我才,敢教国忠研墨,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

下联:梦入洞天,欣见日月耀金,虎鸾伴驾,云君请出乐为仙。横批:千秋浪漫学案19—21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掌握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格式;

2、掌握李白作品浪漫主义风格;

3、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背景简介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题解: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三、课前预习

1、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2、解释画线的词语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全诗三段,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入梦的原因是:

(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5、熟读并背诵全诗

四、课堂讨论、合作探究:

(一)鉴赏第一段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二)鉴赏第二段

1、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

2、【说梦赏梦】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类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抓住湖、月、影、溪水、猿声等意象,描摹了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神往之情。

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1)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3)白昼山中图。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①请参照前面示例,说说诗人在此抓住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何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4)傍晚山中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诗人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熊咆龙吟……生烟”一段, 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夜晚仙府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诗人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7)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8)【解梦】——分析梦境的情感由来

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你认为,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9)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

(三)鉴赏第三段:

1、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

2、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3、本诗诗眼是哪一句?

五、拓展延伸:

1、怎么看作者的及时行乐隐逸避世思想?

2、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六、课堂练习:以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偶得为中心,用本诗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天生我才,敢教国忠研墨,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

下联:

横批:

第三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年 级:高二级

科 目:语文

型:自学辅导课、讨论课、主备人:徐俊谊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自学检测】

1、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 ”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3、熟悉诗篇。(1)注音。

天姥()瀛()洲

天台()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暝()殷()岩泉

栗()深林

水澹澹()訇()然 青冥()

鸾()回车 魂悸()

恍()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烟涛微茫信难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洞天石扉()

青冥浩荡不见底()虎鼓瑟兮鸾回车()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

【思考与探究】

1、诗歌的结构: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写。

2、分析第一段,思考:

①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②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3、分析第二段,思考:

①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以句号为一句)

②品味重点字词:飞、送。

③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4、分析第三段,思考:

①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②“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③“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④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反馈练习】 默写:

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这类诗篇的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则较自由,犹如散文中的随笔。

B、“云霞明灭”4字,诗人运用光线强烈对比,侧面衬托了天姥山的既高且大——有时被云遮掩,足见其硕大无朋。

C、“连天向天横”5字,诗人正面描写了天姥山的的既高且大——“连天”,极言其高;“向天横”,则极言其所占空间之大。D、“一夜飞度”之“飞”,实为神来之笔,给人飘逸之感——折射出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气质。若无此“飞”,则何以“登云梯”,“见海日”,“闻天鸡” „„

明确:B 提示:本项的表述失实——“云霞明灭”,只显其高耸入云,时而被云掩没,时而露将出来。

2、对一二自然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宝元年(742年),李白42岁奉诏入京。他本想借此行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他只被玄宗视为“词臣”,并不重用,且又受到权贵排挤,仅住一年便放放。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以排遣胸中块垒。

B、第二诗段为全诗核心,体现了“游仙诗”特色,尤其主体部分“云青青„„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各种角度描写仙境,给人脱俗之感。

C、诗人游仙之念,源于对社会的不满,因而他借助梦境,虚构出万花洞般的迷离幻境,以及自己与仙人们的聚会场面,揭示出与现实世界决不合流的高尚情怀。

D、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上述二诗段,就体现出这种特质:对天姥山与仙境 的精心刻画,有正面直接性,有侧面烘托性的;有实写的,有虚写的„„其构思,的确够“不群”;其描绘,实在够“飘然”了。

明确:C 提示:诗篇虽为对现实不满的曲折反映,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诗人独未写自己与仙人聚会的情节,因而本项末句评价失实。

3、对诗篇末段诗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世间行乐亦如此”——此,指代的是上一诗段描绘的仙人聚会的场境与情景。B、“古来万事东流水”——可以联想到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诗人意在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从句式上审视,似乎是一问一答;然而,下句并未正面回答上句所提“何时还”的问题。

D、“骑白鹿,访名山。”——诗人写出了自己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白鹿,相传古代神仙或隐士常骑着它漫游,象征自由自在。

明确:B 提示:本项的表述犯了拔高诗句意境的毛病——诗中没有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的意思。

4、对末尾诗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白的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去兮何时还?”的疑问。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友?——

结尾的两句诗显豁地作了回答。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前5拍,后4拍。其句式与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

明确:C 提示:本项的表述对诗句原意有曲解——诗中只说“须行即骑访名山”,并未明确说访亲问友。

5.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 明确: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A“栗”、“惊”使动 B“雨”名作动 D“鼓”名作动)

【课后反思】

第四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2.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

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很多。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

3.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三.整体感知

1.朗诵课文。把握感情基调。体会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3.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1)全诗共有三段组成,试概括每段的大意

(2)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

(3)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四.课时小结

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像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文本研习1.研习第一节 ⑴齐读第一节

⑵思考:诗人为什么产生告别东鲁,遨游天姥之念?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天姥的?

明确: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2.研习第二节

导入: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⑴学生齐读第二节

⑵小组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明确:。

⑶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3.研习第三节

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

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2.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⑵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六.拓展延伸

李白留别诗举例, 体味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联想和夸张)

《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七.课堂练习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②。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④?

【注释】 ①玉笛:精制的笛子。②洛城:洛阳。③折柳:指一种离别的曲调。④故园:故乡。1.这首诗是从写 入手,诗意是由 转,以 衬。2.说说用“暗飞声”、“满洛城”的传神字眼的表达效果。答:

答:

答:

3.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深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第五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分析鉴赏

1、解释题意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幻。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寓家山东,旅游江南,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玄宗召到长安,任翰林待诏。名为待诏,实际上干的是御用文人的工作,不久他就感到厌烦。由于他放荡不羁,蔑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书请还,玄宗于是打发他回家。李白因此心情悲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李白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准备去吴越前夕写的。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然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始终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激越的呐喊。可见,这首诗就是他的“发愤之作”。

2、朗诵欣赏

边听边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3、疏通大意 第一部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分析:这首诗的开头几句,写人梦的缘由。极言隐于云霓明灭之中的天姥山的高大,引起诗人探求的欲望。第二部分

(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译文: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2)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译文:(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译文: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4)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译文: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

(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译文: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6)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译文: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分析: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进人了梦境。诗人在镜湖上空飞行,月光把他的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越过镜湖,明月一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当年谢公踏过的石径,一直上了高山之巅。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一步步加浓。这时,诗人在山顶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到天鸡在空中啼叫。然而,本来天是黎明,骤然黑下来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顶都在发抖,连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紧接着,梦境一步步接近高潮,景象又是一变:雷电大作,地裂山崩,只听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大开,青色透明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照耀着金银楼阁。在诗人笔下,天门打开前后的景象大为不同,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声响,后者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前者衬托后者,在气势上形成一个波澜。最后,梦境达到高潮,仙人出场了。他们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凤为之驾车。可惜,好梦不长,心惊梦醒,梦中的一切顿时消失得干干净净。第三部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分析:诗的结尾,由写梦转人抒情,点出“不事权贵”这一主旨。小结:

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把握主旨

这是一首记梦的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是诗人梦中的神仙世界。但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不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太黑暗太令人失望吗?诗的结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明白地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蔑视权贵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在这里集中体现出来了。这首诗固然有宣扬人生如梦,“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意味,但它的基调却是昂扬振奋的。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种体现。全诗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不给人消沉的感觉。“不事权贵”是全诗的主旨。

5、探讨研究

(1)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

李白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现实中的天姥山当然不如五岳,李白却说“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更高大。连有名的天台山也好像拜倒在天姥山脚下。李白所写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这座天姥山是现实天姥山被夸张后的幻影。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挂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2)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明确:

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贵,而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这是李白的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

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6、艺术特色(1)《梦游天姥吟留别》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一是有丰富的想像。诗人善于描写想像中的世界,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像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像世界中游历,表示不肯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二是用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来写想像中的事物,塑造想像中的形象。在夸张的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2)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的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李白有两句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来形容这首诗语言的特色,是恰当的。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灵活多样的句式适合于表现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诗中有时用了一些很普通的字眼,但有极强的表现力。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这些语句的表现力来自于诗中的意境,而不是靠雕琢得来的。

二、比较阅读

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明确: 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分男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补充知识:

1、李贺:

“诗鬼”李贺(公元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或借旧题,或创新题,大都凝练绚丽。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②个人发愤抒情。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③神仙鬼魅题材。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④咏物等其他题材。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2、《梦天》赏析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全部注释】 1.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2.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是像海市蜃楼一样。3.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4.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像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5.三山:神仙家说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这两句写仙女同诗人的谈话,黄尘清水即沧海桑田之意,言在仙境看人世,变化很快,“千年如走马”即神仙家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葛洪《神仙传》载:仙女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6.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评析】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李长吉集》引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唐诗快》:“命题奇创。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浏阳九中李淑辉

下载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师版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师版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2、背诵全诗;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

    江鸿【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 撰稿:叶湛林 班别 学号 姓名 评价 教学目标 1、认识李......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知识链接】 1.李......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定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制作:李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最终定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合集]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