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富饶的西沙群岛》以文带文课教学反思 - 副本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滨州实验学校 白花英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因此我从诵读单元导语入手导入本课。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本课有两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楚,;一个是表达方法上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优美语言,学会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读书。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明确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3、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4、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在《海底世界》这篇文章中巩固所学的方法。
5、以文带文,学习课文《海底世界》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通过抓关键词语来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的方法学习《海底世界》,熟悉把握课文脉络的方法,掌握抓关键词语阅读的方法,用“有的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说具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课时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单元导语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感受祖国壮丽山河,引发学生的骄傲自豪之情。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步,反馈自主学习单的预习情况,词语正音,对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读通课文,填空编写导游词,介绍西沙群岛,正当小导游。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在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小组内交流,全班分享阅读感悟,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第四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第四步,精选苏教版第五册课文《海底世界》进一步感受海底风景奇异,物产丰富。以文带文,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整体感知,细读体悟。下面,我想谈谈教完这课自己的一些思考。
从总体上看,我的这堂课“教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思路是很清晰的,目标也很明确。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也有课堂的随机生成,感觉还不错。概括如下:
1、抓重点词句,美读感悟。我在教学中用“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让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西沙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是的,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多种形式的诵读体悟,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抓阅读兴趣,激发感悟。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我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调动阅读兴趣的作用,3、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其中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仿写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4、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明确高效地梳理两篇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本堂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抓住第四自然段写鱼多的词语和重点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设计了几个环节,体会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美丽富饶。
6、以文带文,选择的苏教版三上课文《海底世界》很恰当,适合孩子们读,内容上联系密切,结构相似,以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迁移。
7、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自然。课上引导时的提问明确,简练,在预设的基础上有新的课堂生成。
这堂课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从备课开始,我一直困惑的是“以文带文课怎么教”的问题,每一个环节该把学生引向什么地方,我也比较模糊,多亏了年级组老师的指导,集体听课及时指正,在反复修改教案试教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磨课,一次次深入完善,备教材备学生,准备到了每一个细节。
但是每一堂课都像是一件不完美的艺术品,总有点瑕疵。我的这堂课也存在遗憾:
1、以文带文留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太短,没能很充分地展示。
2、对学生的激励较大,准确指出学生表达中的错误,及时指正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以后,我要一如既往的钻研教学,踏踏实实地备课还要细致地备学生,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多反思,多请教,多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余
庆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你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经过全组老师的指导,确定了教学思路:紧抓一条主线,贯穿全课;边扶边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精讲多读,在读中感悟升华。
我个人对于整节课教学思路还是很明确的,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体现得还是比较明确的,教学各环节过度自然。朗读指导上,注重形式多样性,这一环节做得较好。我把二四段列为重点,其余指导孩子们去学习。
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张张图片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出现在眼前,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
其次,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过程,努力营造一种“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课堂读的效果还是不错。
可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静态的设计总会在动态的教学中发生意外。我深知,这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时准备把第二、四进行重点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时,第二自然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组织朗读的形式自认为还是比较多,同时还学生进行了课堂的背诵,但是发现感情有点欠佳。第四自然段,上课时,同时进行了朗读的指导,但是进行精讲的时候,自己讲得过多,给学生自己发散的空间太少。对于后面的教学不太敢放手,学生还是随着自己的思路。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虽然很充实,但是难点、两点突出不够。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还应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从六合小学 王晓多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他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本文语句优美,适宜在读中感悟,读中感受美丽富饶。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 如何在读中把西沙群岛美的味道读出来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自由读,充分酝酿情感。
课伊始,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自由体会,自由遨游美丽的西沙群岛。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本。果然,短短的几分钟自由读,给学生以充分酝酿的时间。你看,有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有的学生读得犹如游客般神往,有的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更有的学生好像当了一回导游„„到我提问的时候,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课文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的?”学生大概的内容已经明晰了,而且回答各不相同,尖子生还用自己的话回答。例如:
1、西沙群岛的海水很特别,你看,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吸引的许多游人的目光。
2、西沙群岛的为什么颜色各不相同呢?哦,原来都是海底犯的错,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3、西沙群岛美在珊瑚,美在鱼儿,美在贝壳,美在海岛。
4、西沙群岛的鸟是一宝„„这是自由读的好处,既酝酿了情感,又感知了文本。
二、默读,整理思考。
无声的朗读(默读)有助于人的思考。让学生默读,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整理思考。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极好机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抓住默读的机会,多让学生默读。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描写鱼那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鱼有哪些样子,除了这些样子外,还有哪些样子?学生在默读时,足足花了六分钟,其实读这部分内容只需花一到两分钟,但学生却花了六分钟,为什么呢?因为学生需要时间思考。花了六分钟,得到的是超越六分钟的效果。你看:
1、还有的像打醉拳,摇摇摆摆的;
2、还有的像一朵朵的花朵,五颜六色的;
3、我这是圣诞树,鱼的尾巴就像树叶,一摆一摆的;
4、我的是旅游帽,帽的边是鱼的眼睛,帽的身子就是鱼的身子„„如果教师花六分钟向学生讲解,能使学生产生如此神奇的想象吗?可见,默读是无声的,但效果却在不言中。
三、互读,交流提高。
互读分为生生互读和师生互读两种。生生互读,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读一读海水那一段。学生读有差异,但读中有提高。就把镜头瞄向刘颖思这一组吧!先是张文杰读,他的朗读实在不敢恭维,感情不到位倒也原谅,但是字音不准,真让人失望!见怪不怪;接下来是黄健城读,不错,音准,还有感情;到邹芷晴的时候,声音太小了;到刘颖思读,听者是一种享受,她的声音清晰,咬字准确,感情到位。听完了,让四个孩子自由练读,随后再读一次,效果截然不同:张文杰字音不准的毛病基本改正,原来他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读错的音偷偷的纠正了;其他的三个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来他们在练读的过程中把别人的优点顺手拈来,填补了自己的空缺。这就是互读,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方式。
总之,在读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读得没有自己想象的完美,又或者学生读的字音不正确,但读能让学生酝酿情感、思考、交流提高等。所以课中有读,学生足矣!
第四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王艳敏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文章无论从写作手法、遣词造句还是文章结构上都写得非常好,对于学生积累词语、学习写作很有借鉴,而且读起来也很美,所以我想挑战一下。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其次,“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我通过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进而体会出海水是有光泽的美。并且通过指导读表示颜色的词语和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读出了海水的美丽,感觉比刚开始的朗读进了一步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看法,总是缩头缩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中,我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总是不放心地“抱着”学生走,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想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甚至不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就直接把“答案”硬“塞”给学生。这源于自己对学情的把握不足,对备课的不自信,看来,要想游刃有余、从容淡定地驾驭课堂,真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第五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优质课中,我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以直观的图片结合抽象的课文。西沙群岛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学生都没去过,甚至没听说过。他们根本不知道西沙群岛在哪里。我通过在网上搜索到的,课文中提到的物产用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他们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2、以读代讲。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让他们在读中悟,在读中思考。但又不能为了读而读,读要有目的。所以,我用了很多的方法去让他们读。比如,我在讲读海底部分时,我每出示一个物产,就让他们立刻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这样既让他们认识这种物产,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3、海量阅读进课堂。我在上这节课,还挤出一些时间让他们阅读了《美丽富饶的南海》,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但是,我觉得这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虽然有意识到不要讲太多,但还是有一些地方分析过度,生怕哪个地主漏讲了,会耽误学生一辈子。
2、在海量阅读进课堂中,所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还不够,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的话,会挤出更多的时间给他们阅读。
3、有个别地方引导不够,或者说所提的问题不到位。例如,我在讲读鱼的部分,我问:你们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当学生找错了之后,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总答不上来。
4、在上课前,我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尽量提少一点问题,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还是向学生提了不少的问题。这些存在的不足,我在以后的课堂中,一定会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