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说课稿(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20: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香菱学诗》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香菱学诗》说课稿》。

第一篇:《香菱学诗》说课稿

《香菱学诗》说课稿

户县太平学校

肖妮娜

我说课的篇目是《香菱学诗》,本文是鄂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并蕴含深意的一个片段。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讴歌了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自由呼吸,驰骋思维,让想象遨游于天地之外。在黛玉的指导下,她苦读诗书,苦索佳句,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作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了香菱对诗歌的矢志追求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天性,赞美了她的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另外,作者写香菱学诗,是想借林黛玉对香菱的讲授以及香菱循序渐进的学诗过程,传达出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

诸如:“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又如,读诗应读一流的诗作,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写诗要“讲究讨论”等等。此外,作者通过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情节,还极大地丰富了黛玉的形象,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黛玉这一文学形象的典型意义及《红楼梦》的主旨,有关键性的点化作用。读者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黛玉除了孤傲自许外,还有热情开朗,坦率纯真,诲人不倦的一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阅读文学作品“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据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九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小说的知识技能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揣摩人物形象,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理解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

3、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从中获得启发。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三维整体体现在设计、实施教学目标的全过程中,而并非将三者割裂开来,分别实现。

二、说教法

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类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法上,通过涵泳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新课标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本课的教学基本采用此方式,另外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还采用如下方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师生互动,质疑和释疑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课前教师制作课件,在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本课的教学我安排的比较紧凑。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具体学法如下:

1、圈点勾画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深入体会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思路]:泛读——精读——赏读——思读——延读

泛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探究香菱学诗成功原因;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深层反思。

(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这样的教学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

五、说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主题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香菱学诗》。

(二)、曹雪芹及《红楼梦》简介

1、作者:曹雪芹: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2、《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

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屈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三)、整体感知

1、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研讨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明确: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 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

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 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明确: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做事极其执着的女子。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6.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明确: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五)、问题探究

请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香菱的地方,并指出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看看文中是怎样刻画香菱这个人物的?

明确:在刻画香菱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

正面描写主要通过香菱的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体现了香菱读诗作诗的苦心、专心、用心的痴迷程度及写出好句子后的激动与兴奋。

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

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延伸与拓展

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学习和写作带来哪些启发?

明确:要有自信心;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要多读书;要不耻下问;要勤于实践,不怕失败。写作要有真情。(七)、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八)、布置作业

1、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2、课外阅读《红楼梦》(一节阅读课的结束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思维具体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

香菱学诗

香菱(诗魔)

读诗(王维的五律)-----讲诗-----读诗兼作诗(杜甫的七律)

------研诗-----评诗----梦中得诗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

户县太平学校

肖妮娜

本文的课题是《香菱学诗》,主语是香菱,事情是学诗。教学本课的时候要求把握一个中心问题:香菱是怎样学诗的?文章有四个重点句子。通过这几个句子得出结论: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语言、神情描写,塑造了香菱求知欲强、悟性高、刻苦用心,心性不俗的人物特点。因为文章内容丰富,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出主要内容是不容易的。

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宝钗、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迁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对话教学

《香菱学诗》一文的教学,基础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体体现在对话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使其语文的能力得到张扬,成功的喜悦得到飞扬。

三、注重阅读创新,放手让学生学习

在本次教学中,能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迁移,甚至让学生悟出了学语文的秘诀,多读、勤记、勤奋、刻苦、大胆创作等,这些都还次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敢思、敢说、敢于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毫无拘束,放胆直言,这正是做学问之要义,也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语文精神。

四、不足点

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红楼梦》,学生全书读过的寥寥无几。这给我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品佳作,提高语文水平。

第二篇:香菱学诗说课稿

《香菱学诗》说课稿

带岭第一中学

吴瑞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香菱学诗》,下面我从个方面说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说教材

1、该课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香菱学诗》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二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2、教材简析

《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本文主人公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这一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的训练重点、难点是: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及香菱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三要素的核心是人物,它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离不开生动的故事情节与社会环境的,它的制定符合小说这一作品的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五、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曹雪芹、《红楼梦》内容和香菱、黛玉等人的相关资料,以加强认识,促进理解人物形象。

六、说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采用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拓视野。情境法。

七、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具体学法如下:

1、圈点勾画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深入体会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说教学程序

1、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五步阅读法(泛读 精读 赏读 思读 延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激趣揭题,创设情境

我用《香菱学诗》的视频片段引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香菱。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碰撞学生智慧的火花,巧妙地引出课题。(板书)资料助读

1、引导学生简介作家作品常识。

2、介绍香菱,因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不能脱离社会大背景。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目的是关注学生自学是否认真。同时夯实学生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自选方式读课文,并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课文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身因素: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其次,教师因素:有黛玉这样好的老师指点;

第三,环境因素: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探究文意,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感受小说主旨及人物形象。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四)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1、找出对香菱这一人物神态和细节描写的语句,概括人物性格品质。

2、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人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探究,这一环节的设置依据是:分析问题应从从文章的重点着手,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一环节的设置,是想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1、从学生的讨论中,我们感悟到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板书)

从中,学生也会谈到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抓住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再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把握香菱的形象,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很有助于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

同时学生自然也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这一环节应该是学生用时最长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四重境界。

2、从学生的讨论中还知道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是如何指导香菱学诗的呢?学生可以立刻在文中找出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的句子。自然从香菱过渡到黛玉。

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本文详细叙述了待遇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学诗的经过,你觉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有哪些启示? 启示:

要有自信心;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要多读书;要不耻下问; 要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做有心人,择书而读,读一流作品 大胆创作,反复修改,敢于想象„„

人物形象分析后,紧接着让学生谈学习语文的启示,学生只要围绕着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即可,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针对新课标的三维度之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使香菱和黛玉的气质品格化为自己学习的不竭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

鼓励学生质疑:(预设)、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不仅是深入理解小说主旨及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延读课文,拓展延伸,深刻感悟

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让学生透过教材看到整个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拓展延伸能力。

(七)课堂小结:以欣赏红楼梦相关悲剧人物作结,不仅有审美体验,同时再一次强化学生对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批判。

(八)、说作业布置

一、必做:以“从香菱学诗谈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设计这一作业目的是由文本的阅读做进一步思考,不仅仅停留在教材本身,更应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从课内迁移至课外,培养学生写作思考能力。

二、选做:推荐相关书目,进一步了解《红楼梦》,激发阅读兴趣。

九、说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曹雪芹

香菱

黛玉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指点门径,循循善诱 乐学善学,敢于实践

热情严格,教导有方 主旨

同情惋惜

批判封建礼教

该板书设计主要以体现小说人物形象入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十、说教学反思:

第三篇:《香菱学诗》说课稿

《香菱学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香菱学诗》。按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在设计本课时普遍会从题目入手,以“香菱为什么学诗?怎样学诗?最后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贯穿课堂教学。但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以“读—品—写”为学习线索,抓住“苦”和“笑”两个字对主人公香菱进行赏析,通过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设计完成“品味—理解—运用语言”的任务,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说说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主要描写的是香菱进入大观园后到潇湘馆拜访黛玉时请求学诗的情节。从结构看,本文分为两部分,即: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黛玉教诗可分三步走:首先讲授要领—“不以辞害意”;接着开列书目—先读王维五言律诗, 再读杜甫七言律诗,再次读李白七言绝句;最后指导写作。香菱学诗的成功与黛玉的善教是密不可分的,但更源于她自己的苦学。香菱学诗也经历了三个过程:先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从题目看,香菱是本文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以本课为入口,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红楼梦》的文学世界,激发他们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二、说学情

我教学本课时所面对的九年级学生,求知欲望、探究欲望比较强烈,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强。虽然对传统文化体会不深,但对阅读古典小说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积累了不少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对于理清课文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有一定基础,但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还有待提高,这在教学当中应该有所考虑。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

根据以上学情,结合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准备以学定教,这样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概括香菱学诗的经过。

2、分析并且归纳香菱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 概括小说情节)——(品读语言 赏析人物形象)——(拓展延伸 感悟人物结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的精神。

2、以本课为入口,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对人物形象的赏析是小说阅读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制定为:品读语言,赏析香菱人物形象。学生对于文中香菱所作的第三稿诗不好把握,而这又是香菱学诗的关键因素,所以我把教学难点制定为:结合香菱所作的第三稿诗,探究香菱学诗的原因。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我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采用情境导入法,提问法,点拨法,同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对比阅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有了这些教法和学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定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1 导入新课

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学生对《红楼梦》都熟悉。我在导课时播放经过我精心剪辑的《红楼梦》视频片段,其中包含香菱学诗的大致情节,让看过该片的学生唤起旧有的学习经验,让不熟悉《红楼梦》的学生直观感知。以此引出本文的主人公香菱,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环节2 朗读课文

概括小说情节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朗读课文,并以“拜师——()诗――()诗――()诗”这样一个填空的形式概括“香菱学诗”的经过。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通过预习和速读,能很快完成填空,给出的答案可能有:读、谈、写或读、论、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

环节3 品读语言

赏析人物形象

在小说阅读中,人物是灵魂,所以本课的重点环节是赏析本文的主人公香菱这个人物形象。抓住“苦”和“笑”这两个字也就抓住了香菱这个人物的精魂,因此我以“体会苦—品读笑—感受苦—分享果”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

1、体会“苦”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出示原著标题“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意为:香菱进入大观园后,看到众多有才情的女子们在一起作诗,很羡慕,于是苦志学诗。让学生把它和课文标题“香菱学诗”比较,说说这两个标题哪更能体现出香菱学诗的情状?又是通过哪个字体现的?学生很容易会得出结论:原标题及“苦”字。以此为切入点,然后让学生采用速读、跳读法从文中圈点勾画出描写香菱学诗“苦”的语句,互相交流。我用多媒体展示第五段中的两处,“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这个人定要疯了!”让学生通过对第一句中的重点字词,如“只”“出神”“抠土”的细节品读,正面

体会香菱学诗的痴迷。而我示范朗读第二句后提问“香菱真的疯了吗?”一个“疯”字引导了学生从侧面体会香菱学诗的痴迷。

2、品读“笑”

我们觉得香菱学诗很苦,那她自己觉得苦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经常挂在香菱脸上的一个表情,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由此引出对香菱的“笑”的分析。香菱的笑在文中出现了十六次,用多媒体展示其中的三处有关“笑”的语言描写,让学生揣摩“笑”的含义。初三语文教学往往忽略朗读,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语文味。所以我打算让学生通过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对这三句语言描写中的“笑”进行体味和推敲,细细品味,从“笑”中再次体验香菱学诗的痴迷,读出香菱的温婉、自信、好学、聪明、执着。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初步把握了香菱这个人物形象。

“苦”和“笑”都体现了香菱学诗的痴迷,这时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提出疑惑,继续对人物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学生最有可能提出的疑惑是:香菱为什么要如此痴迷的学诗?

3、感受“苦”

这是本文的难点,这个问题解决了,香菱这个人物形象就更加完整了,教学重点也就解决了。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先让学生采用对比阅读法对香菱所作的三稿诗进行比较,说说哪一稿作的好。显然是三稿好,一稿是就月写月,以辞害意;二稿过于穿凿,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跑题了;三稿梦中所得才算得上一首真正的好诗,借写月这个意象写人内心的悲苦。这时我用多媒体补充介绍香菱的身世介绍,从名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香菱身世的悲苦。再让学生结合身世对香菱梦中所得的第三稿诗进行解读,学生齐读后,自由讨论,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并交流此诗与香菱的联系。在我的点拨下通过品读重点字词,如“魄自寒”“不使永团圆”等,体会香菱通过写诗表达内心的悲苦,得出结论:写诗是她的精神寄托,她是在“以诗言志”。难点解决了,学生也完成了对香菱这个人物深层次的解读,悲剧美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解决。

4、分享乐

香菱这样一个有着如此悲苦身世的女子,她学诗结果如何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不难回答,显然,香菱学诗成功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香菱

学诗的启示。生发言后总结:她学诗成功绝非偶然,除了有黛玉这样一个好老师,有大观园这样一个幽雅的环境外,更主要的是她苦志学诗的精神和态度。完成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说出香菱这个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解决了教学重点。通过主动探究性学习,不仅使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难点也得到突破。

环节4 拓展延伸 感悟人物结局

身世悲苦痴迷学诗的香菱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作者又寄予她怎样的情感呢?多媒体出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香菱的判词及她原名“甄英莲”的谐音“真应怜”,让学生课后对香菱的悲惨结局以及对这个人物所寄予的情感进行解读和交流。

从文本到课外,这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学生更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阅读古典小说。

环节5 作业布置

学习本文后,学生对香菱这个人物有了一定认识,但还不够深刻,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两项作业:

1、课后阅读《红楼梦》中和香菱有关的情节。

2、以“我叹香菱的------(苦、痴、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这样的作业布置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写作,做到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以上教学过程,我设计了板书。它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本节课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香菱学诗说课稿

《香菱学诗》说课稿

巫山初级中学 何桂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香菱学诗》,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香菱学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内容均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本文入选教材,意在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扩大阅读视野,提高文学修养,引导读书方法,培养读书习惯。

2、教材简析

《 香菱学诗》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原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 香菱学诗》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苦心学诗的经过。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对其成功原因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3、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据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腻烦、挖心搜胆等字词,丰富语言积累。

2)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香菱成功的原因,赏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有了较强的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说的赏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并总结学习心得。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名著的自觉意识淡薄的现象,加上《红楼梦》故事复杂,人物繁多,寓意含蓄,更是让学生难以读懂,所以我利用歌曲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香菱学诗的“苦”引起学生的共鸣,用其身世的“悲”打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部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阅读兴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设想:新课标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本课的教学基本采用此方式,另外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还采用:情景设置法、提问法、点拨法。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具体学法为圈点勾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其中讨论法很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我的新课教学分为“走进红楼、初识香菱、走近香菱、香菱悲歌、红楼悲歌”等板块。)

(一)激趣揭题,走进红楼。(时长约为2分钟)

一曲《枉凝眉》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一开始我就用歌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在动人的音乐中,播放图片,激情导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曲倾世《枉凝眉》,让多少痴男怨女又梦回红楼。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只有智慧的人才喜欢《红楼梦》,因为这里面有你一生学不完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从《香菱学诗》这个片段走进《红楼梦》,做一次智慧的阅读。(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景激趣,自然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地引出课题并介绍作家曹雪芹和作品《红楼梦》。)

(二)感知泛读,初识香菱。(时长约为6分钟)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此环节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

(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品析鉴赏,走近香菱。(时长约为18分钟)

《新课标》指出:阅读文学作品“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而在这个环节,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突破重难点。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个组讨论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四个组的任务分别是:

1、析香菱学诗之苦。

学生从文本找出表现香菱学诗“苦”的句子并体会“苦”的含义。

2、品香菱学诗之笑

学生找出文中写香菱笑的句子,思考:一个命运如此坎坷的女子,为何总是在笑呢? 通过一“苦”一“笑”的对比,用香菱学诗的“苦”引起初三学生的共鸣,用香菱乐观的“笑”打动学生的心灵。

3、探香菱成功之因。

香菱一共作了三首诗,对这三首咏月诗你怎么评价? 鉴于学生品读诗歌的经验有限,而理解三首诗的梯度,尤其是理解第三首诗的情感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香菱这个人物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想将三首诗的简单注释在上课前让学生了解,帮助学生理解三首诗歌,并引导学生明白,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

学生进一步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人物塑造之法。

首先揣摩归纳文中对香菱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

然后引导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样设计,既给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又让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四)质疑思读,香菱悲歌。(时长约为5分钟)香菱学诗很苦,又乐此不疲,是什么力量推动她这样做呢?她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结合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的判词介绍香菱的身世命运,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香菱。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

香菱,一个美好的女子。最后却饱受凌辱而死。这就是红楼女子香菱的命运,而红楼中又有多少女子的命运如香菱般苦楚、令人感伤呢?由此自然引入对红楼梦中众多女性命运的一个追问。

(五)拓展研读,红楼悲歌。(时长约为3分钟)

教师拓展延伸,举例介绍《红楼梦》中其他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宝钗、探春、惜春……一个个美丽的女子,却都难逃命运的捉弄。这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鲁迅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这些美丽的女子身上,曹雪芹都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诚如他在小说开头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红楼梦》看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将学生的文化审美引向更广阔更深刻的层次,并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六)总结借鉴,治学境界。(时长约为5分钟)

1、首先教师提问:从香菱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中考在即,你打算怎样做?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自身实际谈收获和启发。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针对新课标三维度之一的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使香菱的气质品格化为自己学习的不竭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然后教师总结: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七)布置作业,课后感悟。(时长约为1分钟)

同学们,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的美丽与芬芳。香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

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课外阅读《红楼梦》,以《我眼中的……(林黛玉、薛宝钗等)》为题,为你喜欢的一个女性人物写一篇文章。

(因为一节阅读课的结束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新课标提到,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学生终身喜爱读书打下良好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思维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本课我抓住“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两个部分,分别突出“善”和“苦”,板书清楚直观,示范性强。)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香菱学诗》说课稿

《香菱学诗》说课稿

王芳

《文学教育》2007年第7期

一、独特创意

前几天,我的学生索敏等几位同学为了庆国庆,排演了一幕有关红楼的小短剧,当时想到我《香菱学诗》的教学,顿时就有了这样一个创意:让红楼中的人物走进我们的课堂。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第一个板块:群英荟萃,走进红楼。我希望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能激发学生走进名著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们对《香菱学诗》中的相关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在人物的对话中既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融入了更多现代生活的气息。

对文中的相关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学习《香菱学诗》,这些人物也就自然会更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走进了第二板块:花开万朵,各表一枝。这一板块中我发动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方队,喜欢宝玉的就加入“宝玉方队”,喜欢宝钗的就加入“宝钗方队”,以此类推,成立“黛玉方队”、“香菱方队”。方队讨论交流后,推选代表分析人物性格。

最后老师小结。对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我以两枝花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既耳目一新,又印象深刻。

第三个板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们从前人的智愚里汲取精华,让自己的阅读、写作、以致各方面的学习都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那两种境界的延伸,我相信一定会让学生大受启发。

第四个板块:激情演绛,再续红楼。很多学者都认为高鄂的后四十回有很多地方都有悖于曹雪芹的原意。江山代有才人出,鼓励学生们大胆创作,再续红楼。时间可延续到课外。

二、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细读深挖。教师指引方向,把握尺度。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黛玉和香菱这两个主要人物,从她们的语言入手,从她们的神态入手,从她们的动作入手,还从旁人的侧面烘托入手等等,把握教的极致,学的境界。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然后是一个自我的境界提升,由香菱学诗的“苦吟”,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师生共同反思,提炼出人生的种种境界,很有实际意义。既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又让学生们完成了一个新的积累:有智慧的积累,也有诗情的积累。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所以最后安排了一个展示学生能力,驰骋他们想象的舞台,练一练笔,活跃一下学生的思维,也更促进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群英荟萃,走进红楼。

曹雪芹:(老帅饰)今天《艺术人生》邀请我去参加“国庆七天乐”,说同行的还有宝玉、宝钗、颦儿和香菱,多年不见了,我得先去理个发!宝玉:(瞿晓枫饰)我本厌恶仕途,不喜欢读书,哪知高鄂先生却偏违背曹先生的本意,写我中了乡魁,让我这个叛逆者的形象晚节不保。今天有幸与曹先生共赴《艺术人生》,一定得请他为我平反昭雪啊!颦儿::(毛丽饰)我虽自小怯弱多病,多愁善感,却也美丽聪惠,学识渊博。只因从小寄人篱下,饱知人情冷暖,所以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了宝玉身上。哪知世事难料啊,我竟会在宝玉成婚之夜焚尽书稿、呕血而死。但没见宝玉一面我死不瞑目啊,今天无沦如何我都得去看他一眼。

宝钗:(索敏饰)想我出身名门,容貌丰美,天资聪颖,品格端庄,因此赢得贾府上上下下交口称赞,终成“金玉良缘”,荣升二奶奶,谁知宝玉却弃我而去做了和尚。今天听说曹先生也去“艺术人生”,我得尽力让他帮我把宝玉带回来!香菱:(文玉莉饰)我本名甄英莲,也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想三岁时被拐卖,后又被薛蟠抢去沦为侍妾。本是心地善良、冰雪聪明的一个小家碧玉,按曹先生的意思我早就受夏金桂虐待而死,那也就一了百了。哪知高鄂先生可怜我让我扶了正。今天我得去求曹先生救我出火坑啊。

2.花开万朵,各表一枝。

一部好的作品总会具有其永恒的生命力。《红楼梦》中塑造的人物,上至皇妃国亲,下至丫鬓小厮,有血有肉,个性丰满。你们都最喜欢谁呢?下面我建议大家自由组合成四个方队,讨论交流,分析人物形象。(宝玉方队、宝钗方队、黛玉方队、香菱方队)每个方队推选一个代表发言,简析人物

教师可按以下思路引导学生:(一)学诗三部曲:

1、入门:①树信心,说章法;②求奇句,重立意;③忌浅进,学盛唐 2.自学:①要积累;②重感悟;③再交流。3.成诗:状态①茶饭不思,坐卧不定。

结果①意思却有,措词不雅;②如痴如醉,芳思冥想;③过于穿凿,还得另作;

④挖心搜胆,绝无旁臀;⑤梦中成诗,新巧有趣。

(二)红楼中折射的人格魅力:

黛玉:好为人师、善于鼓励、精通教艺、提倡自学。香菱:乐学、苦学、善学。

宝玉、宝钗、探春:关爱、赞扬、点拨。

最后教师推出两颗耀眼之星:教之星:黛玉;学之星:香菱。3.他山之玉,可以攻石。

(1)学生的感悟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示: ①对自己要有信心;

②阅读和写作要重积累、重感晤; ③好文章要有奇句,重立意; ④要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⑤阅读要有高品位;

⑥阅读和写作都需要互相交流; ⑦学习需要热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当然学生的思维往往更活跃,教帅的提示只是抛砖引玉。(2)教师总结从黛玉身上悟出的教者的三种境界。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帅表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卜。——无私奉献 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收获成功

(3)引导学生悟出治学的三种境界:(教师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份种境界来概括)①悬想:咋夜两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②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激情演绛,再续红楼。

老师帮你们圆这少年作家梦,启发: ①如果我是宝钗(宝玉、黛玉、香菱)„„ ②我也学香写首诗„„ ③我为高鄂鸣不平„„ ④我心中的宝玉是„„

四、美点赏析

1.让红楼人物在浓郁的现代气息中走进每个学生的心坎,既融合了原著中人物的鲜明个性,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去走进《香菱学诗》的学习。

2.发挥群体的智慧去丰满你所喜欢的人物形象,让课堂的空间任学生们自由驰骋。方队的组合,老师的引导,最后两颗耀眼之星闪壳登场,完成真正意义的花开万朵,各表一枝。而且老师留下的让学生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学生们可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让这些花越开越大,越开越美。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3.两种境界的提升有点难度,却极富诗意也饱含哲理。这样不仅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分析红楼人物,也学会了如何去分析自我,如何去做学问,如何去做人!同时更学会了去积累和运用古诗词,让自己的文章也变得有诗情。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4.学以致用。“激情演绛’一环节的设置,会让我们的学生泉涌的文思有了用武之地。敢于向世界挑战,这是我们现代中学生的骄做。几种方向的引导相信一定会给学生很大的启发。

下载《香菱学诗》说课稿(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香菱学诗》说课稿(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菱学诗》说课稿B

    《香菱学诗》说课稿B 重庆永川萱花中学初2008级11班 李明遥 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分析把握主人公香菱的性格特点,复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语文建设》编辑部给我寄来一篇发表在2011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上的文章:李强《让香菱走回“大观园”——兼谈长篇小说“节选”的教学》(以下......

    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

    香菱学诗[精选合集]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2010年12月05日 星期日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 留言交流| 登录首页| 主题阅读| tags | 精彩目录| 精品文苑| 会员浏览 我的图书馆 休闲·怡情| 艺术......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主备人:金鑫审阅人:沈建忠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状态,感知香菱人物形象。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刻苦学习的精神。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

    20香菱学诗

    20、香菱学诗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豪洋中学 谢永延 教学目标: 1.走进《红楼梦》,推荐介绍小说经典片段;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细节描写的传神之效 ; 3.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

    20 香菱学诗

    20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