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美术上学期电子教案
初中《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美术作品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二.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
1.青铜文化
公元前八世纪的商代和西周初期,青铜工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显示冶铜铸器工艺阶段的到来,标志着人类文明历程的一个新时代。
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器形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着大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色彩。司是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名子,此鼎是为祭祀他母亲而铸造的。
人鼎面纹方鼎:这件商代后期的青铜器,高38o5厘米,鼎腹四面铸有浮雕人面,底部填云纹。
人面纹铜钺:兵器,长31.7厘米,宽35.8厘米。这件铜钺形体巨大,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极力夸张狰狞可怖,表现了原始天真、拙朴的美。
虎食人卣:这件商代后期青铜器,高32o5厘米,虎与人的造型均富有神秘色彩,虎口大张,齿牙森列,双前爪抱于人的腰际。虎身有各种纹饰,整个器物为立体雕塑,与浮雕线刻纹饰相结合,表现了青铜器成熟时期的艺术特色。
大盂鼎:炊器,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鼎内壁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盂制造青铜鼎共有两件,一大一小,小盂鼎已失,只留下铭文的拓片,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重器之一。
莲鹤方壶:这件作品高118厘米,造型由庄严凝重变到奇巧、富丽。通体饰有蟠螭纹,壶身攀附着姿态生动的镂空龙虎,一派生腾之势,壶盖莲花造型,中立展翅欲飞的鹤,以小兽为壶座,器身轻盈秀丽,给人以活泼、抒展的感觉。预示着社会的大变革。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称其为青铜时代?
(2)青铜器是实用品吗?
(3)青铜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4)谈谈你对青铜器的感受。
2.唐代人物画
《簪花仕女图》 周昉 纵46厘米,横18厘米。画面描绘 的是五个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游乐的场面。全卷分为四段: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 这件作品描绘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二姐虢国夫人极其眷从们,骑马郊游的行列。整幅画不画背景,华丽的骏马,人物鲜艳明快的服装,使整个队伍如花团锦簇。
《捣练图》张萱 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
《内人双陆图》》 韩滉 这是一幅两人对弈、两人观棋图。人物疏松而紧凑。(内人即宫中之人,双陆指在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种棋类活动。)思考与讨论:
(1)唐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你从唐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了哪些信息?
(3)唐代社会崇尚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3.西方绘画
《中世纪教堂绘画》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意大利)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杨·凡·埃克(尼德兰)
《冬猎》博鲁盖尔(尼德兰)
思考与讨论
1、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信息?
2、在绘画技巧上比起中世纪绘画有哪些突破?
3、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审美理想?
4.建筑与文化 :从建筑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区别。
《龙泉寺》佛教是沿着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文化。佛教建筑散发着一种现实的、人本的气息。温婉馥郁的庭院,平易近人的体量,更多显现出安详与平和的气氛。
《布达拉宫》藏传佛教建筑,高117米,长360余米,历时50年建成。以雄伟、辉煌、壮丽、粗犷震撼人心。
《白云观》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更是对佛寺的模仿。以砖木结构为主,建于山林之中,体现了与自然融合的哲学思想。坐落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不仅是北京最大的道观,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
《圣保罗天主教堂》教堂建于城市,采用的是石料和水泥,并沿用了古希腊的立柱和罗马穹窿顶,高耸的尖顶将人的意识导入“天国”。出人意料的体形。动荡不安的气氛是它的基调。
《万神庙》它的顶盖是一个直径四十多米的巨大穹窿顶。在穹窿顶中央,开有一个直径八米多的圆孔,一束强烈的阳光从中直射而下,辉映着神殿的每一个部位。古罗马人认为:这是人与天上交流的通道,充满神秘而神圣的感觉。
《伊斯法罕大清真寺》伊斯兰建筑:以数字和审美感觉为依据,发展了以抽象图案为基础的建筑装饰装饰艺术。色彩华丽,清秀明朗。
思考与讨论:
1、这些建筑是哪个国家的?说一说它们不同的建筑风格。
2、这些建筑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与思想?强调了什么精神?
3、试分析几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
4.服饰文化:服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晚清女装:中式、布料、缠足,反映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
民国女装:西式、小皮夹、皮毛质,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从家庭走向社会。
三十年代:剪发盛行,发式多变,中西兼容。旗袍更是进入盛时,成为中国女装的代表。
现代女装:短裤、质料多样、运动鞋、贝蕾帽、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日趋开放,时尚而充满活力,女性在社会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大家是不是了解了”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句话的含义,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就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比如:雕塑,绘画,工艺品等,即便是有了文字之后呢,我们仍然需要通过造型实物来给与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性,它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同时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地域,一段时期社会的文化及诸多方面。
(设计意图):
告诉学生美术与人类文化的传承关系,使学生善于观察,并且体会不同的造型实物能够表现不同的文化特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联系多学科的思考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思考与讨论:
1、你从服装的演变中看到什么?
2、服装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二篇:八年级美术电子教案
第一课《绘画的多元化》
教学类别:欣赏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艺术是精神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因而,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都会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当今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有所了解和认识。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本课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以及不同流派艺术的介绍、欣赏与综合分析为主线,试图对艺术多元化形成的原因和对多元化的立场取向进行探索。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了解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面貌,就像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 字一样。了解绘画作品独特的思维艺术创作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以及同时期同民族地域不同流派绘画作品的欣赏,充分体会艺术的多元并存特点,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不 同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五、教学方法:
1.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 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和了解“艺术是多元的”。
3、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 4.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及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激活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 美理想。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作品给人的感觉有些抽象,教学时应该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画面的各个情节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做好笔记。
二、导入部分(谈话导入):
教师先出师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他们表现的艺术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
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 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三、讲授新课:
(一)、绘画的多元化
1、想一想: 从造型、色彩和风格特点三个方面分析比较朝元图和利比亚女先知两幅壁画有什么不同。朝元图 元代(永乐宫壁画 局部)作品用勾线平涂法造型,形象追求平面单纯的美,服饰华美绮丽,富于装饰色彩。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利比亚女先知(壁画)米开朗基罗(意大利)作品用明暗法造型,形象写实,立体感强,观之如同在墙 壁上开窗,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般。
2、这两幅壁画作品在 表现形式上又有什么不同? 欧洲壁画 : 作品突出写实性,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米开朗基罗壁画)
中国壁画: 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 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飞天、敦煌壁画、埃及壁画)
课堂小结: 艺术是精神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决定了 人们对艺术作品被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因而,艺术不可能有同意的审美标准。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都会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当今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面貌。
教学反思:
二、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课业类型:造型 表现 2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课对物像进行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进行了解学习,认识物像的多视角表达,学习用手绘线条从多个视角表达物像,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多视角观察、细致比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认识和理 解物像的结构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调查,了解生活中、设计中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实例,认识学习手绘线条进行物象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出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整体的认识,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2、过程与方法 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三.学情分析:学生对这课有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上也比较活跃。在这次的小组技能练习中,我们在自己所负责的那一项技能上学到很多,一边咋以后的教学中。其他同学展示的技能方面也也能学到很多其他同学的长处,把每项技能都进行了单一的训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授课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及特点,对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认识。
难点: 对一个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 图片 学生 绘图铅笔 课本
一、新课导入:
对“物象多视角” 的理解。
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水壶,将它的前面、侧面、背面(顶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二.讲授新课:
对物象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A:你很熟悉你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时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你也能认出来。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的理解是记住了他们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的感受物象。这在今后的设计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B:当你购买一件物品时,一定会从各个角度对物品的外观进行反复观察比较。这是在你的大脑里就有了初步印象。
C: 你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你正面的发型,理完时,理发师会那镜子放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和侧面的发型。b:汽车广告图片会向你展示多视角的外观效果。
d: 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像与旅游方位,是你记住了经典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e:在其他学科,如几何、物理、生物等教材中有很多物体多视角的示意图。凡此种种,说明五项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的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2)物象的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物象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举例:产品说明图、家具制作图等。
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视图,将物体的形状进行展示。举例
园林规划图、家居布置图、校园布置图等
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视角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分析课本上的范例,理解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方法。2.学生练习
(1)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和校园的
(2)你最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3)画出学校的示意图,或主楼的三视图。(4)课堂三视图 练习评价与研讨
① 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练习放在一起分析是否说明了物象的形象、结构与方位和整体性。
② 将学生设计的创意进行展示,对照练习让大家是否看懂你的设计,甚至是物体的具体形象。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先自己小结
2.教师归纳:艺术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观察,用线条表现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初二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习环境都已经熟悉了。并对美术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对美术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度,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旧知识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本分析
本学期拟定二十课时的课程,分为五个单元教学:第一单元欣赏内容;第二单元造型表现设计与制作;第三单元色彩知识的学习;第四单元综合探索;第五单元综合练习作品欣赏。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中国画、版画、素描、淡彩画等绘画知识。设计主要是以工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主。
2)、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欣赏、鉴赏、讨论、评述课。
第二单元是造型与表现即绘画创作课。
第三单元是设计与应用包括各种手工制作,如:学会认识环境艺术设计、学会认识产品设计、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产品设计的鉴别与选择等。
第四单元是以画展安排、展览布置为主,包括展厅的安排,画片的装裱,请柬的设计能内容。
第五单元是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展示设计,陈列艺术设计等内容。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二、三单元为重难点,第二单元的知识是第一次接触,使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第三单元的内容以设计为主,像室内饰品、柜架陈设艺术设计等。
四、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2、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即兴临摹,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使学生对在现行美术作品和表现行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3、进一步认识设计艺术及其几个主要类别,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4、能运用美术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集体、宣传学校;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技巧策划、筹备,集体布置一个美术展览。
5、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认识视觉传达实际的范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3、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4、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捣练图--盛唐女性的生活
第二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第三周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四周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第五周 用色彩表达情感
第六周 中国山水画
第七周 中国化的形式美
第八周 三位中国美术家
第九周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第十周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纸板的创想-座椅设计
第十三周 布置理想的家居
第十四周 柜架陈设的艺术
第十五周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第十六周 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第十七周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第十八周 家乡的老牌坊
第十九周 徽州的老房子
第二十周 徽州三雕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第四篇:八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2011-2012上学期八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注重美术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更新教学手段,大力推行尝试教学法,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学校总体计划为指针,以学校教学计划为引导,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基本情况
通过一年的美术课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美术作品,同时在美术活动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通过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创作方式,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意识和审美感受。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学习中能够对产生的疑问大胆质询并提出个人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手、眼、脑并用的良好习惯,让美术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针对初二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习环境都已经熟悉了。并对美术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对美术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度,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旧知识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它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及初步的美术技能的任务。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本学期美术课本着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的原则,提供创造活动最
适宜的环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作为本学科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即兴临摹,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使学生对在现行美术作品和表现行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进一步认识设计艺术及其几个主要类别,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认识视觉传达实际的范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五、方法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对尝试教学法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认真落实尝试教学法的教学。
2、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4、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5、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六、教学进度预估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学前谈话,布置准备工具材料1 2-3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2 4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1 5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 6评价总结绘画作业1 7环境设计1 8产品设计
9-10室内装饰品设计与制作
11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
12参观与考察
13策划与搜集
14-15实践与展示
16-17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18复习总结2111 2 21
第五篇: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初二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习环境都已经熟悉了。并对美术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对美术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度,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旧知识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本分析
本学期拟定二十课时的课程,分为五个单元教学: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第四单元我们的画展;第五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中国画、版画、素描、淡彩画等绘画知识。设计主要是以工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主。
2)、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欣赏、鉴赏、讨论、评述课。
第二单元是造型与表现即绘画创作课。
第三单元是设计与应用包括各种手工制作,如:学会认识环境艺术设计、学会认识产品设计、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产品设计的鉴别与选择等。
第四单元是以画展安排、展览布置为主,包括展厅的安排,画片的装裱,请柬的设计能内容。第五单元是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展示设计,陈列艺术设计等内容。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二、三单元为重难点,第二单元的知识是第一次接触,使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第三单元的内容以设计为主,像室内饰品、环境艺术设计等。
四、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2、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即兴临摹,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使学生对在现行美术作品和表现行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3、进一步认识设计艺术及其几个主要类别,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4、能运用美术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集体、宣传学校;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技巧策划、筹备,集体布置一个美术展览。
5、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认识视觉传达实际的范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1、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3、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4、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六、工作安排表
周次起止章节及内容
第一周新学期新气象——总览全书
第二周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1)
第三周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2)
第四周丰富多彩的现实——美术可以再现生活(1)
第五周丰富多彩的现实——美术可以再现生活(2)
第六周国庆节
第七周丰富多彩的现实——美术可以再现生活(3)
第八周丰富多彩的现实——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
第九周丰富多彩的现实——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2)
第十周丰富多彩的现实——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3)
第十一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1)环境设计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
第十三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2)产品设计
第十四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3)室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第十五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4)产品设计的鉴别与选择
第十六周我们的画展(1)欣赏
第十七周我们的画展(2)请柬
第十八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