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和美语文教学设计
《假如》和美语文教学设计
寻点:作者小女孩的美好心愿
拉线:给小树画太阳,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好腿„„ 丰枝:让学生仿写,争做小诗人
画圆:从小女孩的心愿开始到结束时引导学生再一次理解“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教导学生要富有爱心,乐于助人。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本文诗句的格式仿写、续写 自己想说的话,创编小诗。
教学媒体与资源:多媒体幻灯片 生字卡片 配乐朗诵录音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2、根据本文诗句的格式仿写、续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马良的神笔,她有哪些美好的心愿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假如》。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复习字词:游戏猜词
二、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第一个心愿: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生用“------”画出小女孩用神笔画了什么,生汇报。
2、(PPT展示小树的图片,播放北风呼啸的音频)师:吹着北风,这棵小树会感觉怎样?
3、请生上台做吹北风的动作,其他学生吹北风,引导学生说出“缩着身子”。
小树啊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有人来关心我,帮助我,那该多么好呀!
(出示第一节“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谁能读读这句话呀,(读出发抖、可怜的感觉)(指名读)
5、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她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自己读。(生: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出示“我要给„„”)
6、师:看到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小作者的心里一定很——(开心)。是的,我们的
心里也一定——(很开心)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加上动作,读读这个美丽的心愿。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第二个心愿: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1、过渡:小树得到我们的帮助,长成了大树,成了鸟儿们的家,看!鸟窝里的小鸟儿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小鸟图)
2、朗读指导(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师:此时的鸟妈妈到哪儿去了呢?生答:“遥远”“寻食”(出示第二节,用红色字体标出“遥远”“寻食”“哭泣”)
4、理解词语“遥远”“寻食”“哭泣”:给这些词换种说法
5、学写“哭”字
1)学到这里,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一只小狗两张嘴”打一字。2)生:哭。
3)指导生观察结构,写时注意:上面两个“口”要扁平,横在横中线上,点与横不相连。
4)师示范,生书空。生练习,师巡视,评价。
6、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啊,善良的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好吃的谷粒)
7、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小鸟们再也不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是多么快乐呀!此时,小作者和我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
8、带着这种高兴、喜悦的心情来读。分组比赛读 点评:帮助了别人,你自己也快乐着,多好!
9、师:这些谷粒来得可真好!你能不能用识字6中学到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小作者!你真是“雪中送炭”、“助人为乐”、“有爱心”„„ 第三个心愿: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过渡:马良啊,他这枝神笔真好!有了它,小树和小鸟都不受苦了,还有谁也可以从他神笔这儿得到好处啊?大家一起说(西西)
1、师:西西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你们看,小作者说,假如他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要—(出示课件)
2、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3、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为西西感到高兴,我们合作来读一读,师读前一句,生读后一句。男女生比赛读。
4、瞧,我们用马良的神奇之笔给大家带来了无比的幸福,让我们自己一起有感情地读读1——4节吧!(配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小作者只画了这些东西吗?(不是)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省略号)这小小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指名说。可能回答“小姐姐还有其他的心愿。”或“小姐姐还想画许多东西。”或“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东西。”等等)
2、表扬:你们真仔细,很会发现!
3、“如果你是这位小女孩,你还会画什么?”师出示图片,请生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
4、小结: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今天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小诗人真多,而且都是那么富有爱心,简直是一位位爱心小天使。
四、全文小节。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没有马良的神笔。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去改变那些不幸福的事情。
我们可以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总结:“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第二篇:“和美课堂”语文教学观摩心得
“和美课堂”语文教学观摩心得
北门小学 陈艳冰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2017年3月18日至3月19日到长沙相府育才小学参加“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这次共听课六节、六个讲座。他们分别是魏星老师、孙庆博、虞大明、薛法根、何捷老师,都是全国有名的专家,还有一位是来自祖国宝岛的台湾李玉贵老师。这次外出学习,是我工作20年来第一次听到这么多的专家上课、讲座收获很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拓了思维、教无定法
老师魏星带来的《詹天佑》一课,和我们教学打不相同,一般都是当作写人的文章来教学,而他是当作重大新闻事件来报道,所以他是采用语言活动来备课的。第一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行一场“京张铁路开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假如你是记者,你会问詹天佑什么问题?以这样的形式进入课文,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记者,会向詹天佑提什么问题,所以学生很认真的阅读课文。而魏星老师又恰当地指导学生把问题问的更好,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第二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办一场“京张铁路竣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你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这又要求学生认真得阅读课文,魏老师这样的安排,别处心裁,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习的主人,而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问,学生答。在教学本课时中,他是有选择性地教学重点段落,让学生聚焦: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探进绘本的深处,抓住困难,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写在黑板上,最后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可见,学生是开动脑筋了。指导学生答,答的形式多样,用詹天佑的身份答;用演示的身份答;用抒情的话语答。通过这样的问和答,让学生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出示一些相关词语写一段话,赞美詹天佑,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真正地运用语文。
魏老师说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思维,教学思维不一样,教学效果不一样,教育需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理解、运用、思维、审美。
二、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到这六位专家的课时,我都陶醉在其中,更不用说学生了,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更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三、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
李玉贵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蝙蝠和雷达》,也许是区域性的不同,她上这堂课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探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学习、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有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语用的训练
孙老师的《尊严》,虞老师的《与象共舞》,薛老师的《剪枝的学问》,何老师的《学写发言稿》,这几位专家的教学过程大致和我们的教学过程相同,他们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所不同,有选择性地讲授重点段落,不像我们平时的常态课,从头到尾,一段都不落下。一是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读,怎么读,要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有感情地读。二是教学中设计好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更好。三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都设计了学生写话的片段,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也就是语用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有所提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得规律。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也看到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学习语文教学。
第三篇:教学走向和美(范文)
教学走向和美——听盛新凤绘本课《最想做的事》有感
2012年5月,我有幸聆听了盛新凤老师执教的《最想做的事》一课,这是一堂绘本欣赏课。故事讲述的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作家布克•华盛顿少年时渴望阅读并终于得以学习阅读的一段心路。一节课里,盛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故事,从整体感知到细节赏析,从品味中心句到读图联想,读出了文与画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当时在现场,静静地听着,看着,恍惚觉得那精致和谐的课堂上盛开着朵朵茉莉,飘散着语文的清香。拾取几瓣,细细品之。盛老师的课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一如她一贯持有的教学理念——创造和美的语文课堂。整个课堂如一段流淌的旋律,和谐、动听、流畅,静静地音乐配上她那江南女子特有的柔美嗓音,让学生醉了,让听课老师醉了,让整个礼堂沉浸在和美之中„„
一、交流预热,猜读封面,引导学生走进故事。
课始,盛老师拿出一本绘本,希望与学生分享。此时,她出示封面,问学生获得了什么信息?翻开扉页,一幅巨大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提问看到了什么?引导观察,想象。他的面前是一座巨大的盐山,手里拿着铁锹,他的工作就是把木桶装满,每天重复着这一工作,可是他想着盐以外的事情。引导学生走进故事。
二、师生共读,整体感知,快速提取重要信息。
故事篇幅很长且意蕴丰富。盛老师采取师生对读方式,完成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之后,提了一个问题“读完故事,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心愿了吗?他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实现了吗?”“这个故事,有许多直接表达‘我’要学会阅读的愿望,快速浏览提取重要信息。”品读赏析的触角直接指向了文本的中心句:“我最想做的事是学会阅读”“但是我在意的不是这种痛,我想到的是心里对阅读的渴望”“我想学会阅读——这个想法就想鱼一样,在我脑子里游来游去,我愿意想多久就想多久”„„这些点睛的句子都是成功的心理描写。统看全篇,故事的感人至深不是由于情节的波折,而是心理描写的生动鲜活,盛老师带着学生们细细品读这些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懂了文中的那个小男孩热切的渴望,也就润物无声地体味了这一文本最大的“言语形式”。
三、聚焦细节,图文对照,读懂言外之意、画外之音。如果说文中的小布克对阅读强烈的渴望心理是这个绘本清晰可见的“线”,那么文与画中含蓄生动的细节,则是这个绘本别具慧心的“点”。盛老师带着孩子们捋清了“线”,接着就聚焦了“点”。
针对学情,盛老师特别指导了对于“青蛙”的理解:为什么他把青蛙抓得紧紧的?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时候你这种愿望会扭来扭去逃走?以图助文,理解言外之意:他抓紧的不仅是“扭来扭去想要逃走”的青蛙,更是他心中跃跃欲动的梦想与渴望啊。阅读的渴望是因为他想要了解书里藏着的秘密,那秘密会开启他人生的窗子,看到丰富的世界。盛老师还引导学生聚焦识字后的喜悦这一细节,“他教给我唱这首歌„„我得救了。”你觉得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以图助文,理解布克学会阅读以后的快乐,体会阅读的意义和幸福。
四、聚焦封底,多元聊灯,揭示故事主旨。
有一样东西贯穿了整本书的始末,你们发现了吗?”“是灯。”不提醒,孩子们很难体味得到其画外之音的。阅读如灯,梦想如灯,它照亮了男孩的生命,也一定会照亮课堂上孩子们的精神生命。盛老师在这一环节设置了三个问题:
1、这盏灯始终出现在谁的身边?
2、这盏灯仅仅是提在他们手上,放在他们身边吗?为什么?
3、你能给这盏灯取个名字吗?盛老师独具慧眼,聚焦封底的这盏灯,引导学生读出画外之音。“希望之灯”、“光明之灯”“阅读之灯”“人生之灯”,“神灯”“黑暗中的启明灯”,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读懂了这篇故事了。
五、聚焦空页,想象空白,实现读编迁移。
盛老师巧妙利用绘本的空白页,它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果让你设计空白页,你想画上点什么?让学生交流设计思路。“我想画一个太阳刚刚升起,一条大道正通向太阳,小布克正拿着一本书走向太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回答十分精彩,实现了读编迁移。
六、链接背景,拓展延伸,回环重读故事。
谁能想到多年后学会了阅读的小布克最终成为了美国黑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阅读铸就了他良好的品格。盛老师出示布克·华盛顿的资料背景,拓展延伸,尤其是布克·华盛顿的一段话意味深长“任何一个学会阅读的人,都是快乐的人。”最后,回环重读故事。我们也如故事里的男孩一样,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舍得离去。课末,盛老师深情地说到:“让我们记住这本书——《最想做的事》,记住这个男孩——布克·华盛顿,记住这盏灯——阅读之灯。”
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盛老师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能够在平等的对话中,放言高论,自由发挥,喜怒哀乐,流露无遗。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言语的“自由”,得到释放,交流碰撞情感得到深化。
好大一棵“和美树”,我相信它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将尝试实践和美语文,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情味浓浓,让学生得到更多营养,让书香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
第四篇:北美和美国教学设计、高清地图
第四章 北美地区与美国 第一节 北美地区概述
学习目标
1、北美地形的特点。
2、北美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北美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知识内容
北美地区位于美洲北部,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以及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该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
南北纵列的地形
北美的地形明显的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西部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受两个板块挤压的影响,这里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山脉之间分布着宽广的盆地和高原。这些山脉形成较晚,很多山峰超过4000米,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共同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该区域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多发地区。
中部平原区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地势北高南低,地势平坦,为中央大平原。平原北部多湖泊,其成因多与冰川活动有关;南部是密西西比平原;西部是地势较高的大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地区包括加拿大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这些高原和山地比西部的山脉形成要早得多,久经侵蚀,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河流和湖泊
北美的淡水湖面积居各洲之首,该区的湖泊以冰川成因为主,尤其是在加拿大境内,各种大小的冰成湖广泛分布。其中最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该湖群位于美加之间,由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个冰蚀湖组成,其中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五个湖泊的湖面高度由西向东降低,湖与湖之间有狭窄水道相连,形成急流和瀑布,其中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就位于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为美国中南部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除干流外约有50条支流可以通航,并有运河与五大湖相通,航运价值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
北美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很大。该区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太平洋上来的湿润气流阻挡明显,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形成多雨的湿润气候,沿岸有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条带状南北延伸。而海岸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东部低缓山地对大西洋水汽的阻挡不显著,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中部平原纵贯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导致沿途气温迅速 3
下降,中央大平原冬季气温比东西两侧气温略低,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以自由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因此,北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移民汇集的大陆
在美洲各地,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人数很加拿大和美国的居民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其中欧洲各国移入的白人占80%以上,英裔和法裔人数较多,还有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当地土著居民是印弟安人和因纽特人(过去叫爱斯基摩人)。他们是1万年前,从西伯利亚踏着白令海峡上的冰桥,来到美洲的黄种人。印弟安人分布少。
学生活动
活动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墨西哥湾。
2、找出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
3、找出海岸山脉、落基山脉、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央大平原。
4、描述北美的地形特点。
5、找出五大湖的具体分布位置。
6、找出圣劳伦斯河及注入的海域。
活动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读北美气候图,指出北美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哪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最大?为什么?
第五篇:和美文化理念的设计
宁都县第六小学“和美” 文化理念的设计思路
宁都县第六小学核心价值的设计,关键立足点归纳为两个结合:一是宁都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学校实际的结合;二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教育先进价值观的结合。
宁都县第六小学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传播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组成。
一、传播语:和相应,美相随
“和相应,美相随”,学校以“和美”作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形象。
“和”:《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讲究“人和”(社会之和),而道家则重视“天人之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乾卦》:“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太和”就是宇宙间天地四时之气的协调。司马光:“正直中和之谓德,深远高大之谓道。”儒家把“中和”当作圣人的最高道德境界。
“和”是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二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由对立、冲突、斗争等各种动力逐渐趋于融合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动态平衡过程。和谐文化孕育了和谐教育。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形成了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的“六艺教育”,可见当时的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修身,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文化传统,又注意实用技巧;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强调外部的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的情感修养,综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
宁都自古以安宁闻名,虽偏居一隅,却山青水秀,四野静美。这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民风本真,崇尚和睦,耕读传家。当前,县委、政府又提出了开创“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局面,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的奋斗目标,正契合了“和”的文化理念。
宁都第六小学校名中的“六”,在客家民俗中是一个吉祥数字,有“顺”、“畅达”、“平安”、“和谐”之意。
“美”,指教育的品质。《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芳草鲜美。”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美是“好”与“善”的总括,如美观、美德、美谈、审美。
“和”与“美”相连构成联合词为“和美”。《左传》:“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其意为:物以和为美,声以和为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两句哲学名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在这里“和”与“美”达成了统一。“中正和美”是艺术的至高境界。
二、办学理念:和美育人,为师生幸福发展奠基
和谐是历代教育的追求所在,同时也指向永恒的未来。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美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幸福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卡尔·威特说:要做幸福快乐的人,首先必须懂得追求幸福和快乐。也许我们不能保证孩子一生都幸福,但至少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真正的幸福,并使他们获得追求幸福的信心和能力。
当代教育理论家刘铁芳写道:教育的幸福感,就是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真善美,感受到思想的明晰、自由、博大、高远、辽阔,感受到爱与恨,感受到活泼、轻松、幽默、诙谐,感受到平等、秩序、尊重、被认知„„感受到个体内在的充盈与完美,从而使其心旷神怡、心悦神愉地把自我交付于教育之境,流连其中而不知往返,所谓其乐亦融融。
三、办学目标:共创和谐校园,开启美丽人生
二级目标:以“和”为核心的三大教育,即: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生态教育;以“美”为核心的“四美”教育,即:美言、美行、美德、美境
三级目标:
1、礼仪教育。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以礼为用,以和为体,礼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在等差条件下的和谐、和融、融合、综合。礼仪教育必须从入校第一天抓起,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抓起。主要内容:学校礼仪、社交礼仪和家庭礼仪。宣传口号:有礼行天下,立志在今朝。
2、以语言美为主线的语言文字教育。语文教育因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问题饱受争议,更因为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的人文光彩尽失,艺术趣味弱化,学生因此体会不到中华语言文字的醇美本色,学习兴趣缺乏,语文能力低下。为了唤起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的热爱,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教育有必要进行改革。借鉴当前新教育改革实验的一些成功经验,我校将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着手,着力推动儿童课程实验,结合书法教育、绘本强化教育,遵循“晨诵——午读——暮省”的实验过程,营造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良好语文氛围,力争语文教育在我校重新焕发生机,让语文教育回归自觉与审美本质。
四、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润物无声
五、校训:和悦天天,美泽人人
六、校风:明礼、友爱、至善
七、教风:团结、奋进、卓越
八、学风:勤奋、快乐、博雅
九、校徽的设计:六彩风车,风车叶片为“6”字形状,是六小的象征,风车寓意多彩、和谐、幸福的童年。
十、学校主体色:取自六彩风车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