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白菜 教学设计
卖白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弄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尤其是运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性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教学重难点
1、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弄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尤其是运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性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在老舍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勤劳、坚强,和对子女深沉的爱。而在‚黑暗、恐怖和饥饿‛的童年成长莫言,母亲又将会给了他怎样的教育?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灵震撼?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一)温故知新: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环境、情节、人物形象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明确: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明确: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了解莫言与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明确: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一个农民家庭。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上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奖‛。
2、学生浏览全文,按照故事的发展,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大致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明确:
开端(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明确: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 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 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明确: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明确: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明确: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①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明确: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① 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太太形象?明确:非常挑剔 ② 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明确: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明确: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明确: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明确: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
(四)、在本文中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成功刻画母亲形象的?
明确:⑴用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性动作表现人物性格;⑵用细腻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感受;⑶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运用提升
人穷不能志气短,再穷也需要真诚实在。读了课文后,你能否感知这一点?请谈谈你的认识。明确:重在对‚志气‛、‚真诚‛的认识,可以举些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谈。要有一颗阳光乐观的心,而且要勤奋努力,不能做金钱的奴隶。
五、巩固达标,当堂训练
1、课后一题、三题。附:诚信故事
(1)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占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
第二篇:《卖白菜》教学设计
3.《卖白菜》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理清思路。
2.把握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形象,体会母亲诚实至上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母亲的形象,体会她身上诚实至上的优良品质。
一、新课导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回忆过去却说过这样的话:“贫穷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穷和肌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
二、整体感知
1.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
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形象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小说的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2)略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结构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的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明确: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文本探究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明确:犹豫不决——无可奈何——痛下决心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明确: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明确: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
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明确: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4.为什么“我”那棵最小的白菜特别有感情? 明确:因为我们对它倾注的照顾最多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1)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2)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明确: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1)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太太形象? 明确:非常挑剔的老太太形象。
(2)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明确: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明确: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明确: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明确: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四)拓展思考
1.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案例:(1)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占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2)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3)张建顺代买彩票中500万奖义还彩民
湖北孝感体彩业主张建顺接到一个彩民的电话投注后,向彩民提出建议并对投注号码进行修改,之后中得500万元,张建顺毫不犹豫将巨奖交给彩民。7月3日举行的湖北省体育彩票诚信论坛上,张建顺的诚信行为得到与会各界专家高度赞赏,称之为“伟大的人格力量”、“义薄云天之举”。
张建顺以他的诚信被网民选为2007“十大感动中国小人物”之一。
第三篇:七年级《卖白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拟写故事梗概,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
2.通过找出或补写出故事中母亲“流泪”的细节,把握故事中塑造的母亲形象;
3.了解、学习、掌握莫言在《卖白菜》中讲故事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找出或补写“流泪”的细节,把握故事中塑造的母亲的形象;
2.了解、学习、掌握莫言在《卖白菜》中讲故事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初步引入故事
同学们,说到莫言你会想到?是的,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作了一篇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他这样讲道:“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莫言《卖白菜》的故事。(板书课题:卖白菜)
二、读故事、写梗概、理情节
莫言自我评价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那么,莫言在《卖白菜》这篇文章里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前已经布置了同学们预习,现在请一位同学们来读一读他的故事梗概。
预设:1967年冬天,母亲因为家庭贫困,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卖掉家中仅剩的三颗白菜。“我”在集上因为多算了买白菜老太太一毛钱,结果白菜被退回。母亲因为“我”的不诚实留下了眼泪。
学生复述故事时,注重评价。评价标准:完整、准确、简明、流畅。
三、读故事、寻技巧、凸形象
刚刚同学们在故事梗概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因为我多算一毛钱。那么,我为什么要多算老太太一毛钱呢?
预设:老太太买白菜时的行为让我感到厌恶。
追问: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来?【ppt显示】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的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明确:老太的动作“拽”、“戳”、“撕扯”;老太太的语言与神态“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不紧。”
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VS然后她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前者突出强调老太太的戳白菜手的样子的丑陋,更表现出“我”对其厌恶。
点名学生个读:读出我对老太太的厌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老太太太。我之所以多算一毛钱,是因为我对她这种行为的(板书:吝啬、挑剔——不满、厌恶)
除了对老太太挑剔的行为不满,让我多算了一毛钱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学生自己思考,若学生找不到原因,可以这样提醒:这白菜之于“我”、母亲甚至全家意味着什么?
1.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 过年的……
2.我们种了一百零四颗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
3.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
4.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的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从这几句话你读出了哪些内容?【同座位讨论后交流】
小结:于“我”、于母亲,这棵小白菜凝聚了我和母亲的汗水与泪水,对于贫困的家庭,这个白菜无疑是珍贵的。(板书:泪水、汗水——珍贵、珍视)
所以,我和母亲的.辛勤劳动以及对白菜的情深意长遇到了这样一位挑剔蛮横的老太太而对她产生厌恶之感,多算她一毛钱似乎是情理之中。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叫——层层铺垫(板书:巧铺垫)
老太太吝啬、挑剔,白菜凝聚着我和母亲的汗水与泪水,对于全家非常珍贵。在我看来,“多算一毛钱”是理所应当。但,母亲呢,母亲在意这“多算的一毛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因为这“多算的一毛钱”坚强的母亲流下了眼泪。
追问:母亲为何流泪?由此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母亲流泪是因为儿子的不诚实、不诚信。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诚信、本分的母亲。(板书:诚信、本分)
这是母亲第一次流泪,因为儿子的不诚信而流泪。其实文中不少地方写了或者可以补写出母亲要流泪,但没有流泪。请你找出来或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补写出来。
预设: 1.“今天是大集。”眼角湿润的母亲沉重地说。
2.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3.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
前,委屈的抽噎着。母亲没有哭,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
4.眼角湿润的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弃卷得不紧……”(比较:“您”改成“你”)
5.我看着那棵被剥成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我看看母亲,她的眼睛湿漉漉的,但没有哭。
这些场景看了着实让人觉得心酸,而母亲却从来没有流泪,由此你看出了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坚强、坚忍、善良
小结:坚强从不流泪的母亲,却因为儿子的不诚实流下了眼泪。在母亲看来,家庭不幸贫穷,但希望仍在;如果儿子不诚实,这个家也就没有希望了,母亲所有辛劳、隐忍也将是无用的。透过母亲流和欲流未流的眼泪,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坚忍、善良、诚信的母亲。这也是莫言教我们讲故事的另一种方法——抓细节、凸形象。(板书:抓细节)
我“多算一毛钱”的不诚信行为让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下了眼泪,除此之外,还导致了怎样具体的后果呢?学生齐读21段。明确:老太太退回了白菜。
我离开集市去上学了,后来老太太退回了白菜。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省去很多情节,你觉得可能还有哪些情节?(预设:老太太的责备、众人的围观冷眼、母亲的道歉与羞愧等等)
学生择取其中的一个情节补写出当时可能发生的场景。(要求:要写到母亲的眼泪,凸显出母亲形象;字数80字左右)
比较:莫言为什么不写这些情节呢?
(1)并非亲眼所见,写了可能不真实;
(2)不写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叫——留白艺术(板书:言有尽、意无穷、设留白)
因为多算一毛钱,老太太退回了白菜。那么,老太太为什么特别在意这一毛钱呢?【PPT显示】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钞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吐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比较: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掏出一个手绢,揭开,露出一沓钞票,然后将手伸进嘴里,沾了吐沫,数了钱,扔到母亲手里。
学生比较阅读后分析:老太太对钱的极度重视与谨慎,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下人们的生活是极度贫困的。
背景链接:卖白菜的故事源于莫言亲身经历。故事发生在1967年的北方农村,“文革”的第二年。在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干扰下,经济落后,物资紧张,城市凭票供应,农村生活则愈加困难,农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小结:透过这“多算的一毛钱”我们不仅看到了我、母亲的贫穷,也看到了老太太的贫穷,更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贫穷。所以,从这“多算的一毛钱”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所以,好的故事讲的是身边事,表现的是一种大情怀。(板书:好故事、身边事、大情怀)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卖白菜 莫言
巧铺垫 莫言《卖白菜》教学设计 吝啬、挑剔——不满、厌恶
汗水、泪水——珍贵、珍视
善良、坚强、坚忍、诚信——--抓细节
言有尽、意无穷 ——--设留白
好故事、身边事---—-大情怀
【七年级《卖白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关于《卖白菜》的教学设计
2.关于卖白菜教案
3.卖白菜随笔
4.《卖白菜》的说课稿
5.《卖白菜》阅读答案
6.卖白菜说课课件
7.《卖白菜》阅读答案
8.莫言《卖白菜》原文
9.莫言:卖白菜
第四篇:卖白菜教学设计2
六 卖白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的矛盾冲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质。
3.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
【学习重难点】
1.把握人物的矛盾冲突,明晰人物的性格品质。(重点)2.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段辛酸的往事,几番痛苦的回忆,“糠菜半年粮”的时代虽然远去,但是想起心头的往事至今依然让“我”沉痛。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隘,泾渭分明。著名作家莫言《卖白菜》将引领我们见证苦难的岁月,人性的光芒。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莫言(1955年—),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著名作品有《红高粱》《蛙》等。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2.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正是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尤其是北方农村,过年能吃白菜饺子简直是一种奢望,贫穷和饥饿正是这段时期的真实写照。作者是以一种孩子的真切、成人的冷静态度和细微的温情,给读者再现了他童年时随母亲卖白菜的往事。
3.字音字形
瞥(piē)
湿漉漉(lù)哽咽(yè)
抽噎(yē)....蔫(niān)木橛(jué)戳(chuō)黑黢黢(qū)....冻疮(chuáng)
一沓(dá)..4.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找出本文记叙的要素。
明确:时间: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
地点:家里——集市——家里 人物:“我”、母亲、老太太 事件:卖白菜
事件的起因:年关将近,母亲因贫困所迫决心要卖掉仅剩的三棵白菜。
事件的经过: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遭遇老太太的刁难,“我”多算了老太太买白菜的钱。
事件的结果:白菜被退回了,母亲流下了伤心的泪水。(2)本文以“白菜”为线索讲述了一件令“我”沉痛的往事,请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明确:母亲决心卖白菜——“我”为白菜而痛哭——母子去集市卖白菜——老太太翻戳(挑撕)白菜——母亲称白菜——我算白菜钱——母亲看着被退回的白菜流泪
三、合作探究(一)矛盾冲突
1.课文围绕卖白菜,写了哪些人物之间的冲突?
明确:课文围绕卖白菜重点写了三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是母亲与“我”之间“卖与不卖”的矛盾;二是“我”与老太太之间关于“挑拣白菜”的矛盾;三是母亲与老太太之间关于“白菜质量与价钱”的矛盾。
2.母亲要卖白菜,“我”为何流泪不愿意?
明确:因为家里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最后的三棵了;母亲答应“我”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为何要多算老太太一毛钱?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思考和母亲有什么不同?
明确:老太太多次刁难“我”的白菜,“我”对她充满了恶感,她又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而“我”对这些白菜感情深厚,本来就不愿意母亲卖掉,而是希望能过年吃上白菜饺子,所以“我”故意多算了一毛钱。“我”考虑的是报复老太太,母亲考虑的是做人要诚信。
4.这些矛盾冲突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有何作用?请举例分析。示例1:文章开头在决定是否卖这最后的三棵白菜的时候,母亲内心是很矛盾的,母亲何尝不想留下它们过年,但家里实在是穷啊。为了不让“我”哭,她恼怒地呵斥我,但是看到“我”手上的冻疮时,又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对我说话,从“我”和母亲的对话中看出了她既有倔强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
示例2:在集市上,“我”和那个挑剔的老太太之间的语言冲突是最激烈的了,看她把大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我”的心中的愤怒之火暗暗燃起。这些情节衬托了母亲的善良和宽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示例3:“我”给老太太多算了一毛钱事发,“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我”不过是想宣泄下内心的气愤之情,谁料到母亲会因此而伤心流泪。母亲这次哭了。以前,无论多大的事儿,就算是天要塌下来,母亲仍不会哭。从这些冲突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贫困还不及作者的欺骗让母亲难过。
(二)人物点评
1.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1)本性善良、宽以待人:母亲容忍了老太太对白菜的“刁难”;(2)朴实能干、个性坚强:精心种白菜,并背到集市上卖;(3)为人诚信、严格教子:为儿子多算白菜钱而流泪,并教导儿子做一个坚强、诚信的人。
2.文中的老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写老太太这个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老太太家境贫困,谨小慎微、爱占小便宜。写老太太的作用有二:(1)用老太太的挑三拣
四、不宽容、爱占便宜的形象来衬托母亲的和善、宽容、诚实、坚强。(2)为了表现当时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的整个生存状态。这个老太太也是一个为贫困所迫的人她瘦弱不堪,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她“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说明那一沓面值并不大的纸票对老太太意义重大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人而言,即使是一分钱,其意义也很重大,所以,当老太太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中时,“母亲也一张张地点”,这就为下文因一毛钱白菜被退回和母亲的流泪埋下了伏笔。
(三)主旨感悟
1.作者借助写贫困时期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做人处世观?
示例:善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无论生活多么贫困,都不能丢弃。(围绕“善良”“诚信”,言之成理即可)2.讨论: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材料链接】(1)诚信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2)诚信名言
刘向:人背信则名不达。韩非子:小信诚则大信立。墨子:言不信者,行不果。鲁迅:诚信为人之本。
杰弗逊: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我”和母亲一起卖白菜的经过,突出了母亲善良、坚强、能干、诚信的性格,流露出了“我”懊悔、自责、愧疚的感情,也体现了母亲的做人处事观:善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无论生活多么贫困,都不能丢弃。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善良为本,诚信做人。
五、板书设计
卖白菜
母亲决心卖白菜——“我”为白菜而痛哭——母子去集市卖白菜——老太太翻戳(挑撕)白菜——母亲称白菜——“我”算白菜钱——母亲看着被退回的白菜流泪
六、作业设计
结合课堂讨论的收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明确其对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作用。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3.探究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有益的感悟和启示。【学习重难点】
1.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明确其对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作用。(重点)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节课我们将品析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的含义,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预习
1.去集市路上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家庭的贫困。
2.“我”为何对老太太充满了恶感?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老太太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更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这个句子用“我”的态度衬托了母亲的善良和宽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三、合作探究(一)细节描写 师: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而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1.请赏析下面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
赏析:示例一:“揭开”“掀动”“拉开”“扒拉”等词语具体细致地揭示了母亲内心的愁苦和矛盾,也体现了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示例二:“叹息”“抬高”“撇”“锁定”“端详”等词语细腻地表现了母亲因贫穷所迫决定卖白菜时的矛盾心理,暗示了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为下文母亲决心卖白菜做铺垫。
(2)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赏析:通过“我”的视角,详细描写母亲摘下三棵白菜的过程,流露出“我”此刻内心万般的不情愿和对这三棵白菜无限的珍惜之情。
(3)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
赏析:生动地写出了老太太翻动白菜,拽白菜根,戳白菜的动作,以及她手指的形态,体现了老太太挑三拣
四、爱占便宜的性格,暗示了老太太家境的贫穷,为下文“我”与老太太发生冲突,并多算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4)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赏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我”独特的心理感受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把“我”对那三棵白菜的留恋心情渲染到极致。
(5)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赏析:“贴”“仔细”“打量”等词语,生动地体现了老太太的谨慎小心和对我们的不信任,也暗示了她的家境贫困,为下文她回去后知道“我”多算了一毛钱后将白菜退回来的情节埋下伏笔。
(6)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赏析:两个“一张张”既写出了老太太和母亲的小心谨慎,也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无比重视。
2.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为了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3.下面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母亲的泪,其蕴含的意味有何不同?(1)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2)“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明确:(1)母亲为家境的贫困、日子的艰难而忧伤,但泪水没有落下来,体现了她的坚强。(2)前文写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时都没有流泪;现在母亲流泪是为儿子不诚实,多要了老太太的钱而感到羞愧,也是对“我”的失望、责备、痛心,体现了母亲善良诚信的品质。
(二)思想感情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明确:“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2.怎样理解作者最后一段“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蕴含的感情?
明确: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践行诚信。
四、课堂小结
一棵白菜,对阔绰的家庭而言,不过是饭桌上的调剂,登不了大席面,但对于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许是新年的所有意义。但作者告诉我们“人穷不能志短”,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诚信。贫穷已经远去,幸福来之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五、板书设计
卖白菜
母亲: 坚强、善良、诚信
“我”: 痛苦、自责、懊悔 细节描写
六、作业设计
本文的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揭示主题思想方面都起到了“小中见大”的作用。请你借鉴这种手法,刻画一个印象深刻的场面。
七、课后反思
1.本文篇幅较长,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比较多,而莫言的文章又写的是祖国极端贫困时期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所以首先从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入手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两个课时的安排上,第一课时以梳理文章的矛盾冲突,点评人物形象为主;第二课时以赏析写作手法(细节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方面,两课时均以课文为依托,分别培养了学生感恩母亲、善良诚信的品质,让学生明白了学语文,也是在学做人。
第五篇:《卖白菜》 教案教学设计
《卖白菜》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把握文章和重点段落所蕴涵的真挚情感,2.把握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形象,体会母亲诚实至上的优良品质。
3.小说相关知识和欣赏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分析形象,品味技巧。教学难点: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教学方法:自读点拨 教具运用:图影仪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三、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温故知新: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解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解析: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解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二)旧知新用: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解析: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四 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解析: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解析: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
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解析: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
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
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解析: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① 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
非常挑剔的老太太形象。② 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解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四、拓展思考
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五、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六、布置作业练习
二。四题作在本上 练习
坚强,自尊,朴实。诚信 插叙
表达技巧:
1.用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性的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用细腻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感受 3.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四
1.作者认为,做人要正直无私,真挚诚实。
恳,坦率,随意,自然,没有虚情矫饰才是真正的单纯 2.如:“他们怕遭人误解,唯恐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
3.生活之中的单纯往往被人看做一种幼稚的表现,不少人因此对“单纯”唯恐避之不及,而文段中作者提出“单纯是灵魂中一种正直无私的品质。”,所以,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的
现象进行讨论,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看法。本题的关键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