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的心教案(范文)
父母的心
【课文导入】(真情与信用,理由越是笨拙,越是显得可爱)
我们先前学习了《背影》,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深沉的父爱;随后又学习了《我的母亲》,感受到了作者邹韬奋笔下温柔似水的母爱,或许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并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心意却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意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去探究一二!【字词检测】„„
大家事先已经看过了整篇课文,大家知道本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吗?(小说),“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呢?(人物、情节、环境)那我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家在听的同时找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人物只需要找主要人物就可。(贵妇人、父亲、母亲、女佣、旁白)
答:人物:贫穷夫妇、财主夫人
环境:轮船
情节:一对贫穷夫妇拒绝财主夫人提出的优越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出去。
虽然这对贫穷夫妇最终没有把孩子送出去,但是这其中却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7—16节,完成图表并找出换子过程中,贫穷夫妇的表现又都是如何的?
(先找一个人完成图表)大家看图片,可以看到本文的叙事写作手法有何特点?(一波三折),虽然最终没有送走一个孩子,但是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间不断曲折变化的领孩子、换孩子、索孩子,父母在一开始就回绝贵妇人的领养请求,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节结构呢?它会呈什么形状呢?(水平式结构),那大家觉得哪种结构更加吸引人呢?(没错,一波三折式的更能吸引人。平铺直叙、简单平淡,读者就会生厌。而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情节,则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虽然最终结果是相同的,但是情节的曲折中既能展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又能调动人的阅读兴趣,是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的方法。不要总是写流水账一样的作文,情节多些转折,让文章变得有趣,才会吸引读者的兴趣。)
那我们现在来分析父母的表现。富人提出要求,开出条件 十分犹豫(父亲犹豫不决,要和孩子妈妈商量后才决定)——穷人给大儿子
难割难舍(贫穷夫妇虽然难割难舍,但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无精打采(实在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可是答应了人家的事总不能不算数,那要怎么办呢?用老二去换老大吧,就说长子是接班人,无论怎么穷,也不能把长子给人。)——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
失魂落魄(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用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外婆一模一样,扔了他就是扔了婆婆,这时不孝啊。她总不会不同意吧!)——索回小女儿,一家人团聚。失声痛哭(女儿太小了,也舍不得。可是这次已经没有条件可以进行交换了,她会不会不同意呢?诶,那100元钱我们便如数奉还,只要能让我们和子女在一起,哪怕是饿死也愿意啊!)
十分犹豫
难割难舍: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忍分离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失声痛哭:哭的时候太过于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从这四个成语中我们便可看出父母的精神状态是一步步变差的。作者为何要这样设置呢?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因为在一天多的时间里,每一次换子都是一次煎熬,从前一天傍晚送大儿子到第二天送二儿子,又用小女儿换二儿子到第三天上午要回小女儿,在这段期间父母能否睡的好觉呢?很明显是不能的,这只是生理上的折磨;更痛苦的是心理折磨,每一次的换子,背后都有着这对贫穷父母痛苦煎熬的内心挣扎,因而如若四次送子的精神状态是相似的,则不能深刻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爱。作者本来便没有花太多笔墨去详细描写父母亲的活动,包括如何商议出让孩子,如何一再提出调换出让的孩子等等的盘算,因而所有的描写都应是精准地描写出父母对子女的爱的。)那我们刚刚梳理完情节可以发现,最终这对父母有没有把孩子送出去呢?(没有),虽然,最终这对夫妇没有把孩子送出去,但是他们是一开始就断然拒绝财主夫人的提议的吗?(不是),没错,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在听到女仆送子的提议后,是愿意加以考虑的。那如果在这里就写他断然拒绝贵妇人的要求,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体现其爱子之心?(大家可以试想当时他们的家庭状况、贵妇人提出的优越条件)
答:不能,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的父母是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的父母断然拒绝贵妇人的要求,一个孩子也不送,并不能体现其爱子之心;从读者的感受方面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爱子之心。
结局:(第17节:穷人一家六口又团聚了),故事最后的结局是“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大家读来什么感觉呢?(开心,觉得很圆满。没错,乍读来是给人一种圆满之感。可是,我们再联系前文,看看他们的家境,在没有经历这次送子**前,他们是处于怎么样的状态中呢?第4 节“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抚养这四个孩子了。”第15节“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这是喜剧结尾还是悲剧结尾呢?(这似乎是一个喜剧的结尾,但仍然会使读者为一家六口担心,他们到底是否能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否真的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呢?”这样的结尾会让人在开心之余又带着淡淡的哀愁,这便是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所在。)但实际上读完课文,让人觉得有些难过、悲哀的难道只有结局中所述的一家人的命运吗?你们觉得在这个故事中让你觉得有些哀愁的还有什么呢?(没错,实际故事本身就是很悲伤的,一对夫妇因养不起孩子,虽然舍不得孩子却还是将其送出去,送出去又牵肠挂肚令人读来也为之揪心。)那这整篇课文中弥漫着的淡淡的哀伤,也是作者川端康成一贯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与其自身经历紧密相关的,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川端康成„„
那小说中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让我们牵挂,请你展开你的想象,给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那我们分析完了整篇课文,大家觉得“父母的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呢?并说出原因。(是父母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这颗爱心,是天下父母所共有的。这一家人生活贫苦,但他们宁愿全家人一起饿死,也不愿把孩子送人,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他们的血肉之情)
第二篇:天下父母心教案
第四课
人不能选择父母
第二框天下父母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辛劳,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能力目标:学会感恩,学会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父母的艰辛与伟大,尊重父母。教学重点:感受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听过《天亮了》这首歌,但是,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背景?这是歌手韩红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下面让我们结合《天亮了》这首歌的背景,观看幻灯片上的FLASH。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体会父母爱的伟大。(教师在幻灯片放映的同时关键指出缆车坠落的瞬间和双手托起孩子的瞬间)学生感悟:
教师总结:父母为我们不惜任何牺牲。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情感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时:天下父母心。
新课讲授:
一、爱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齐读游子吟,感受父母的爱。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报 的 三 春 晖。
通过游子吟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同时强调游子吟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不是相对的,孩子对待父母的尊敬。
与此同时,请同学们先默读教材第43页的《给爸爸的一封信》,然后请一位勇敢而又自信的同学帮助小伟诵读这封信1、2、3段。通过《游子吟》和《给爸爸的一封信》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父母爱的理解。
二、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世界上也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爱往往为我们所误解。存在着爱的困惑和爱的碰撞,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爱的困惑:《我与女儿的对话》(学生角色扮演)我:女儿,爸爸问你一个问题,你要说实话。女儿:好的。
我:在你成长的13年中,我和你妈为你做了那么多,有没有一件令你感动至今,都无法忘怀的事情?
女儿:(想了一会)爸,没有。我:为什么呢?
女儿:那不都是正常的吗!我:……
学生思考:父母的爱是否理所当然?
爱的碰撞:
小明放学回到了家中,爸爸、妈妈
急忙……可是,小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发现自己的书桌抽屉被打开了,而且自己的日记也被翻动了,小明与爸妈大吵起来并摔门而去……
问题:
1、父母为什么要翻看小明的日记?
2、小明为什么摔门而去?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尽管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本意是一样的,都渴望儿女成才和幸福,天下父母同心。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课堂升华:
请学生观看幻灯片上的四幅图片:在农田工作的父亲;工地打工的父亲;泥泞小路父亲送孩子上学;新学期伊始,父亲为孩子扛着厚重的行李。并且伴随《父亲》这首背景音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爱,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伴随讲述,声音要洪亮)
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说明。(父母就是能在危急的时刻保护我们的人;就是天冷了,担心你会冻着;下雨了,为你送来雨伞······)
三、我们欠下父母的账单
今天,现在,让我们静下 心来,像小伟那样,在脑海中回放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劳操心的那些镜头,并且完成课本P45探究题:为父母开一份“欠下”他们的账单。
1、如果妈妈平均每天为我洗一件衣服,一年中她就为我们洗了365间,14年间一共为我们洗过5110间衣服。2、3、4、课堂回顾:
1、父母为我们不惜任何牺牲。
2、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世界上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
3、我们欠下父母的账单
课堂总结: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外貌和性格,也无法选择父母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但我们可以选择孝心,(下节课学习的内容)选择报恩,用我们稚嫩的手为父母分担琐碎的家务,用我们懂事的心让父母感受儿女成长的快乐。
最后让我们一起伴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起大声的祝福:愿天下所有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课堂练习: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事主要告诉我们(C)
A、妈妈重视儿子的着装要求 B、儿子感激自己的父母
C、母亲对儿子深深的关心和牵挂 D、母亲履行了教育子女的义务
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C)
A、我年老后也像别人一样老,我年幼时与别人一样不懂事 B、从我家老人知道别的老人,从我家孩子知道别的孩子 C、用对待自己父母、子女的爱心,去爱其他的老人、孩子 D、先给自家的老人、孩子爱心,然后给其他的老人、孩子
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儿女为家做过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只求个平平安安!将来,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着自己的父母。因为(C)
A、父母的付出必须要子女来还 B、子女自主生活能力较差 C、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D、子女无法适应家庭以外的生活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最重要的在于讲述父母的爱。首先,体会父母爱的伟大。其次,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体会父母的爱就在我们身边,讲述时要尽量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学生生活中最简单最平凡的事例,以小见大。最后,我们欠下父母的账单,让学生知道感恩,理解父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父母感恩的心。
第三篇:天下父母心教案
天下父母心
导入新课:
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并且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里,都倾注着父母无私的爱。正是这份爱,使我们走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有的父母之爱惊天动地,更多的父母之爱默默无闻。天底下的父母之爱,尽管方式有别,但爱的本意都一样。
阅读感悟:
指定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材P43“儿子小伟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教师引导:你的父母不必像小伟的父亲那样,为你的学费犯愁。但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也肯定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牺牲。有很多事情因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而被你熟视无睹,甚至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今天,让我们静下 心来,像小伟那样,在脑海中回放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劳操心的那些镜头,然后把那些最令你感动的生活片段讲述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讲述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教师尽可能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浓浓的感恩氛围中。
教师归纳:其实,生活中充满着父母对子女的爱,缺少的往往是子女对这些爱的感悟。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把今天你对父母之爱的感悟,特别是对父母的感恩,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告诉父母。爸爸妈妈一定会为你的懂事、你的理解、你的感恩而欣喜和激动的。
唐诗赏析:
师:唐朝诗人孟郊写有《游子吟》,以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为什么把母爱比喻为春天的阳光,用小草比喻儿女?请说说寸草报春晖的道理。
学生读诗、感悟,并交流回答问题。
生活探究:
师: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像大海一样深厚。
中学生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到今天,父母的操劳是无法计算的。
当你还很小时,父母一滴奶、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地侍候;上学了,父母在照料你生活的同时,还要操心你的学习;你病了,父母求医找药,日夜守护。为了孩子,父母可以做出一切牺牲。
大家可曾静静地想过,十多年来,你的父母为你倾注了多少心血?
学生阅读教材P40《母亲的账单》一文,并独立完成文章后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也诉说不完。尚显稚嫩的我们,还无法完全报答父母的爱。但我们可以拥有一份孝心,每天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接受父母的关爱,并用我们的懂事换取父母的宽心。
课后作业:
1.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在信中表达对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付出辛劳的感恩。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能表达自己孝心的事。
第四篇:感谢父母心
感谢父母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世界上有许多让我感谢的人们,我感谢无私奉献,相园丁一样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花朵的老师,我感谢有困难时,那些帮助我的同学。而我最要感谢的是那不辞劳苦,不求回报的父母。
父母,是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父母是抚养我们的人;父母,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人„„从只会在父母的怀抱中哇哇啼哭,到我们喃喃学语交出第一声爸爸、妈妈,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都浸满了父母浓浓的爱。
记得有一次,成绩考砸了,爸爸妈妈狠狠的批评了我一顿。我当时心里很不痛快,很生气,我想;别的同学成绩考砸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只是鼓励他们下次考好来,而我的爸爸妈妈却打击我的自尊心,是我没有自信心。事后,妈妈看到我不高兴,就到我身边亲切而有耐心地对我说:“爸爸妈妈也不想批评你,只不过想让你记住这次的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争取拿到高分。”
我听啦妈妈的话,感到自己又充满了自信,我一定会加油的!
谢谢你们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
乐育小学四年级:秀雯
第五篇:医者父母心
医者父母心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因为孩子一个的甜蜜微笑而倍感幸福?您是否因为孩子的病痛煎熬而心急如焚?而有这样一片小天地,却常常同时上演着这些放大的幸福、莫名的感动。
这片小天地,就是我要向您讲述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党支部。在这里,有一种爱叫博爱,有一种关怀叫无私,有一种职业叫医者,有一颗心叫父母心。
共产党员唐慧青虽然还没有生过孩子,但是病区里的孩子都亲热地叫她“妈妈”。
记得今年四月,突如其来的“手足口病”疫情在桂北地区蔓延开了,大批重症患儿集中于儿科病房。唐慧青,那个瘦小的身影,每天,她都会在高烧不退的患儿病床旁忙碌着。一会儿拿出冷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一会儿又把热毛巾敷在孩子的胸口。她忙得满头大汗,在更换毛巾的间隙中不断地捶揉着自己的腰背,却还是硬撑着。
孩子们的体温终于降下来了,她撑着腰,拖着疲惫的双腿欣慰地说:“孩子,救一个是一个!”
是啊!孩子是父母的心肝、血肉,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心肝、血肉啊!
像唐护士长这样的普通共产党员在我们桂医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样的一群人,铸成了一支抗击“手足口病”的铁军,而站在这支“铁军”前列的是儿科党支部书记杨方源教授。
有一次,杨方源教授接治了一个仅十个月大的婴儿,孩子来时病情十分危急,陪同前来的爷爷奶奶焦急万分。一看到杨教授,两位老人“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恳求他一定要治好孩子的病。杨教授连忙扶起老人,安慰他们不要着急,让他们尽管放心。在杨教授和全体医护人员一整夜的抢救下,孩子终于转危为安,两位老人感激不尽。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对于杨教授和儿科全体医务人员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啦。从4月到10月的整整6个月时间里,他们共成功救治了31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这就是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党支部的医护人员!他们拥有着博大的爱心,拥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就是这样一群医者,他们拥有着毫无保留的父母心!
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厦,那么,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就是她坚实的基石一块;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那么,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就是她晶莹剔透的水珠;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首唱响国内外的史歌,那么,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就是琴键上律动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