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旋加速器教学设计
3.6教学设计——回旋加速器
人教版
选修3-1 第三章第6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先简单介绍直线加速器的设想,提出不足,进而引出回旋加速器,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简单介绍回旋加速器的结构。通过对比多级直线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的优缺点,显示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强化学生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电场和磁场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索带电粒子的加速原理,进而得到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造。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现状,采取探究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教学策略是首先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加速原理。
b.知道加速器的基本用途;
c.通过情景设置, 培养学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通过师生、生生思维碰撞, 开阔学生, 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提出,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最后达到知道加 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加速原理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研究、设计新仪器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介绍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培养民 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体验探究乐趣, 激发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回旋加速器的构造和加速原理;
教学难点: 交变电压的周期和粒子的运动周期相同。
五、教学方法
预习检测、教师引导、课堂交流讨论
六、教学过程 预习任务回顾:
1.阅读课本101页至102页回旋加速器相关内容;
2.完成《新新学案》大册子87页预习内容填空。
一、预习情况交流:
1.为什么要对带电微粒进行加速?
答: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需要,加速粒子充当“炮弹”; 追问: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为什么质子和质子之间没有因为斥力而解散呢? 目的:引导学生回答出强相互作用,并复习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对带电微粒进行加速,选用电场还是磁场? 答:选用电场。因为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 追问:为什么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 目的:引导学生回忆左手定则。
3.如何实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请画出示意图并计算粒子获得的动能?(假设已知m、q、u、E、d、v00)
此处邀请学生上黑板演板并由学生直接讲解。答:电场中加速的示意图如下:
单级加速
多级加速 m,qm,单级加速:qUmv2
多级加速:qU1qU2qUnq(U1U2Un)mv2 4.采用电场对带电粒子进行加速遇到的问题?
答:单级加速无法实现较高电压;多级加速占据空间很大。
此处给学生一组资料,让学生感知单级和多级加速遇到的问题。相关资料
受到高压设备及绝缘的限制,加速电压不能过高,导致一次加速的方式能得到的带电粒子能量较低。譬如加速电压为2万伏特,质子由静止开始加速,其最终获得的能量只有2104eV(3.21015J)。
1212莱泼正负电子对撞机位于瑞士日内瓦与法国交界处, 是一个建于地表下50至170米深,周长27公里,直径3.8米的圆环形通道, 该工程由14个国家共同投资建设.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是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长202米的直线加速器、输运线、周长240米的圆型加速器(也称储存环)、高6米重500吨的北京谱仪和围绕储存环的同步辐射实验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外型象一只硕大的羽毛球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在轻子和粲粒子产生阈附近研究-粲物理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实验装置,也是该能区迄今为止亮度最高的对撞机。
本段资料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加速器的发展情况,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5.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答:磁场偏转、电场加速,制作出回旋加速器。追问:磁场和电场应该分开,还是共存在同一区域? 目的:为后续讲解回旋加速器的结构做铺垫。6.回旋加速器的构造及运行方式?
本问题中先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旋加速器的结构。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到回旋加速器的运行方式。7.回旋加速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答:粒子能量达到25—30MeV后,很难再加速。粒子受到狭义相对论质速关系的约束,影响运动周期。
解决策略:回归直线加速。
此问题,回旋加速器遇到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在书上找出答案,但是解决策略则需要学生思考,基本能得出两种答案:1.调整电场变化的周期,使电场变化的周期与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始终保持一致;2.回归多级直线加速器。
二、思考与讨论
1.带电粒子从回旋加速器射出的最大速度与加速电压是否相关?(B、Rmax一定)解:由qvBmv2qBrmv,得:r,变形知:v,所以,对同一粒子rmqB而言,速度仅与半径相关。而从回旋加速器中离开粒子的最大绕行半径均为回旋加速器的半径,所以带电粒子从回旋加速器射出的最大速度与加速电压无关。有以上分析知:vmaxqBrmax。m2.带电粒子运行第一个半圈、第二个半圈、第三个半圈······第n个半圈的半径比?
21v1m2qU2解:粒子第一次加速,有:qUmv1,qv1Bm,得:r1
2qBmr12mv12qUmv
2粒子第二次加速,有:qUmv222
121212v2m4qUm22qU又qv2Bm2,得:r2 qBmqBmr222mv23qUmv
粒子第三次加速,有:qUmv323,1212122v3m6qUm23qU又qv3Bm,得:r3 qBmqBmr
3经过观察与思考,发现:当粒子进行第n次加速时,有:
1v2m2nqU2nqUmvn0,qvnBmn,得:rn
2qBmrn经以上分析,可得:r1:r2:r3::rn1:2:3::n,由此可 得:r1(:r2-r1)(:r3-r2):(:rn-rn-1)1(:2-1)(:3-2):(:n-n-1)3.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的运动时间?(已知m、q、B、Rmax、u、d)
解:经分析知,t总t磁t电,但不论是求t磁还是t电,都需要知道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加速的次数,也就是粒子在磁场中做半圈匀速圆周运动的次数。
有思考与讨论1知,vmaxqBrmax1,而nqUmv2max0,联立以上m2两式,得到粒子在电场中加速的次数,也就是粒子在磁场中做半圈匀
222BRTmv2qBRmaxmax速圆周运动的次数nmax, 所以t磁n。
22U2qU2mU对于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时间,若省去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可看作t电vmaxqBRmaxmddBRmax, 由此可以到到粒子在回旋amqUU加速器中运动的总时间:t总t磁t电可得:t总t磁t电BR2max2UdBRmax,进一步化简UB(R2max2dRmax),大多数情况下,电场区域的宽2U度d较小,即t磁t电,可认为t总t磁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
BR2max2U。
教师预备发言:本节课学习了回旋加速器,知道了回旋加速器的结构及运行方式,并对回旋加速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四、课堂演练
例1.1932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盒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 B.离子由加速器的边缘进入加速器 C.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 D.离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 答案:AD 例2.一个用于加速质子的回旋加速器,其D形盒半径为R,垂直D形盒底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两盒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随B、R的增大而增大 B.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随加速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C.只要R足够大,质子的速度可以被加速到任意值 D.不需要改变任何量,这个装置也能用于加速α粒子 答案:A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回旋加速器相关习题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加速器的发展情况,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3.预习教材质谱仪相关内容,完成《新新学案》大册子86页内容
六、课后反思
作为一节公开课,回旋加速器这节内容比较顺利的讲完了,有一些心得与收获,在此记下来:
自己的设想是想让学生的提前预习,然后通过预习互动,推动课堂发展,但学生的预习并不到位、不深入,导致预习交流阶段的课堂推进缓慢。
评课过程中,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我很赞同:
1.引导学生的问题以及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追问有时有些随意,甚至会产生一些误导。2.有时自己思考问题也喜欢以感性的方式思考,不喜欢以理性的方式列式说明,如思考与讨论1中vmax与加速电压是否相关的问题讨论;
3.围绕课堂的主线在紧凑一些,尽量不要因为和学生的互动而偏离主线,要做到形散神聚。
以上是其他资深教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建议,我将铭记于心,依次为鞭策点,继续不断前进。
第二篇:高二物理《回旋加速器》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物理《回旋加速器》教案
一、引入新课
[师]在现代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人们往往利用能量很高的带电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各种原子核,以观察它们的变化规律.怎样才能在实验室大量地产生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呢?这就要用到一种叫加速器的实验设备.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吧,它就是我国于1989年初投入运行的第一台高能粒子加速器,它能使正负电子束流的能量分别达到28亿电子伏.[生]加速器究竟是怎样产生高能带电粒子的呢?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让我们以探索者的身份,从已有的基础知识出发,一起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吧!
[生]根据动能定理带电粒子获得的动能Ek=
2mv=qU.2[师]回答正确.由此看来,在带电粒子一定的条件下,要获得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可采取什么方法?
[生]带电粒子一定,即q、m一定,要使粒子获得的能量增大,可增大加速电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师]但是,在实际中能够达到的电压值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太高,因而用这种方法加速粒子,获得的能量很有限,一般只能达到几十万至几兆电子伏.我们能否设法突破电压的限制,使带电粒子获得更大的能量呢?
[生甲]我想是否可以多加几个电场,让带电粒子逐一通过它们.[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图.大家认为这种设想有道理吗?
[生乙]我认为有道理.这样一来,每个电场的电压就不必很高.尽管带电粒子每次得到的能量不是很大,但最后的总能量却可以达到Ek=nqU,只要增加电场的数目n,就可以使粒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师]说得对.采用多个电场,使带电粒子实现多级加速,的确是突破电压限制的好方法.们一般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案.很明显,实施这种方案的关键,在于合理地设计金属圆筒的长度.那么,各圆筒长度之间究竟应符合怎样的关系才行呢?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点,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讨论.通过以上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实际上已经勾画出了一台加速器的雏形了,这样的加速器我们把它称之什么加速器呢?
[生]直线加速器.[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注入器部分,就是一个全长200多米的直线加速器.这类加速器固然有其优点,但它的设备一字儿排开,往往很长.于是,我们自然会想到:能否寻找一种既可使带电粒子实现多级加速,又不必增加设备长度的方法呢?
[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师]如果只用一个电场,带电粒子经过加速后还能再次返回,那就好了.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粒子自动返回呢?
[生]外加磁场!利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特点,可使它重返电场,再次加速.[师]好,这的确是个巧妙的设想.这也正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种加速器——回旋加速器.2.回旋加速器
[师]投影出示图,如左下图所示.设位于加速电场中心的粒子源发出一个带正电粒子,以速率v0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如果它在电场和磁场的协同配合下,不断地得到加速,你能大致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吗?请每位同学都动手试试.[生]作图.[师]巡回指导,并请一位同学把画出的轨迹投影在屏幕上,如右上图所示.[师]同学们都已把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画出来了.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从画出的轨迹看,是一条半径越来越大的许多半圆连成的曲线,这是什么缘故? [生]根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r=
mv,随着粒子不断加速,它的速度qB越来越大,因此半径也相应增大.[问题2]为使带电粒子不断得到加速,提供加速电压的电源应符合怎样的要求?
[生]要采用交变电源,且必须使电源极性的变化与粒子的运动保持同步.具体地说,正粒子以速度v0进入磁场,当它运动半周后到达A1时,电源极性应是“A正A′负”,粒子被电场加速,速度从v0增加到v1.然后粒子继续在磁场中运动半周,当它到达A2′时,电源极性又及时地变为“A负A ′正”,使粒子再次加速,速率从v1增加到v2„
[师]回答正确.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场的作用是使粒子加速,磁场的作用则使粒子回旋,两者分工明确,同时它们又配合默契:电源交替变化一周,粒子被加速两次,并恰好回旋一圈,这正是确保加速器正常运行的同步条件.[问题3]随着粒子不断加速,它的速度和半径都在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同步条件,电源的频率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吗?
2m[生]不需变化,因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周期T=,与运动速率无关.qB
[师]说得对.对于给定的带电粒子,它在一定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周期是恒定的.有了这一条,我们就可免去随时调整电源频率以求同步的麻烦,为回旋加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早在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就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从而使人类在获得较高能量的粒子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为此,劳伦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问题4]观察挂图,回旋加速器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生]D形盒、强电磁铁、交变电源、粒子源、引出装置等.[问题5]两个空心的D形金属盒是它的核心部分,同学们能说出它的作用吗? [生甲]这两个D形盒就是两个电极,可在它们的缝间形成加速电场.[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乙]它还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使带电粒子在金属盒内只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做匀速圆周运动.[问题6]两个D形盒之间的缝宽些行不行?
[生]如果缝很宽,粒子穿越电场所用的时间就不容忽略.而这个时间是要随粒子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变化的,从而使得粒子回旋一周所需的时间也随之变化,这就破坏了同步条件.如果是窄缝,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可以不计,就可避免不同步的麻烦.[师]说得很对.看来同学们对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和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问题7]带电粒子的最高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甲]与加速电场的电压有关.由公式Ek=qU可知,电压值大了,粒子获得的能量也大.[生乙]与D形盒的半径有关.D形盒的半径越大,粒子回旋加速的次数就越多,粒子具有的能量也越大.[生丙]与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有关.根据公式R=
mv可知,B值越大,粒子回旋半径越小,qB回旋加速的次数就越多,从而获得更大的能量.[师]同学们能发表不同的见解,这很好.究竟谁是谁非呢?在回旋加速器的最大半径和磁场都确定的条件下,带电粒子能达到的最大速率为vm=
Bqr,则相应的最高能量为mB2q2r212Em=mvm=.这就告诉我们,对于给定的带电粒子来说,它所能获得的最高能量与D形2m2电极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加速电压无直接关系.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如果尽量增强回旋加速器的磁场或加大D形盒半径,我们不就可以使带电粒子获得任意高的能量吗?实际并非如此.例如:用这种经典的回旋加速器来加速粒子,最高能量只能达到20兆电子伏.这是因为粒子的速率大到接近光速时,按照相对论原理,粒子的质量将随速率增大而明显地增加,从而使粒子的回旋周期也随之变化,这就破坏了加速器的同步条件.为了把带电粒子加速到更高的能量,以适应高能物理实验的需要,人们还设计制造了各种类型的新型加速器,如同步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等等.这些加速器可以把带电粒子加速到几十亿电子伏以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质子同步加速器,能使质子的能量达到1 000 GeV.我国1989年初投入运行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能使电子束流的能量达到2.8+2.8 GeV.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直线性加速器的加速原理Ek=nqU.2.回旋加速器的主要构造:D形盒、强电磁铁、交变电源、粒子源、引出装置.3.回旋加速器的加速条件:交流电源的周期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第三篇:核医学科回旋加速器机房地面维修施工方案
核医学科回旋加速器机房地面维修施工方案
1.根据机房现场情况在原有混凝土地面上整体下降1.2cm;
2.按设计要求地面平整度不得小于3mm;
3.具体施工方法为利用小型切割机把地分成小条状向下切
1.1cm;
4.在切完地面后采用金刚石磨光机进行地面打磨1mm,保证地
面平整度小于3mm的要求;
5.在磨光的地面表面利用绿色环氧树脂地坪漆涂刷两道,达到无
尘标准;
6.机房内所有设备及电器必须停电、停用;
7.机房内所有设备本单位采用防尘防护:
(一)利用塑料膜进行全方位包扎;
(二)外面利用棉布包裹。
8.本工程维修工期为4个工作日,具体施工时间由院方确定。
山东聊建集团银川分公司
2013年11月20日
第四篇: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预案)修改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学生难免在上课过程中思想不能集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兴趣高潮,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有效的激起高潮的手段。下面就自己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精心布局,设计谜语游戏情境激趣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地图”一节时,给学生出示一条谜语:“有山不见一棵树,有地没有半分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在讲述“大洲和大洋”时用学生传递塑料地球仪游戏,要求学生记住右手大拇指接触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最后统计触摸陆地的人数和触摸海洋人数和比例,并说明触摸次数越多,最终触摸海洋和陆地的人数比越接近“7:3”,然后提问为什么?(海陆的比就是7:3,这与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有关)。
二、挖掘教材,合理开发故事情境激趣
一些真实、生动的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若将其编排到地理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寒潮”一节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10月2号称“台风”的德军大举侵略苏联。苏军派出一支训练有速、准备充分的西伯利亚军队(为什么派西伯利亚军队),他们身穿白衣,手拿白色武器,向敌人猛扑过去,不到数日,德军损兵折将100余万,“台风”大败。苏军的“天兵天将”是严寒,原来苏军根据气象综合预报,得知这年冬天特别寒冷,低达一50℃,(气温下降幅度如何?)德军没有作防寒准备,头脑都冻僵了,完全失去作战能力。通过讲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寒潮发生时间是秋末、冬季、初春。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猛烈南下,苏军利用了天时地利,大败德军。这样把故事的讲述与教材巧妙地统一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入竞争模式,创设竞赛情境激趣
好胜、想表现的心态使学生乐于抢先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将竞赛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竞赛能促使学生快速思考,使课堂兴趣盎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一条龙式。如长江、黄河两节的复习,按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单位、注人海洋和全长编为两组系列题,由两列同学按前后顺序依次分答。此种方式,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多次重复进行。(2)“南北”竞赛式。把学生按教室方位分为均等的两部分,分别命名为“南、北方阵”。教师命题,“南、北”双阵抢答或分组必答。(3)选代表式。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几个组,每组各推几个代表。教师命题,各组代表抢答或分组必答,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可先由本组同学答,不会再由其他组的同学答。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激趣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趣味、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课堂由单一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调,拓展学习的空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具有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等特点。如在讲授七年级《天气与气候》中的“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首先教师出示“卫星云图”照片,这是一张色彩十分清晰的图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后老师让学生根据颜色判断天气情况,导入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图文结合,师生互动,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寓教于乐。
五、加强学科渗透,融合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激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仅停留在让学生看教材、看插图、死记硬背的水平上,可对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迷人风光、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清晰、明快、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文学素养进行讲述,作到情真意切,又注重了学科间融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长江三峡”时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我借助李白:“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这样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她们学习的兴趣。
六、走近生活,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激趣
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该走近生活,联系生活和社会热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学习。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时,讲到人口过多带来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联想自身周围谈谈,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学生亲身经历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引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等,都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时”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地表和探索太空的历程,当时正值“神舟七号”发射之际,我就利用这一个热点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让了解“神舟七号”的同学来介绍有关知识,然后同学们提出问题,最后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七、走出课堂,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趣
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一节,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各省、市、自治区的形状、位置、行政中心、简称,确实难度很大,于是我让学生课下自制政区拼图,涂上不同颜色,用剪刀剪下来拼好,把次序打乱再拼,看谁做得准确、漂亮。待学生们把拼图拿上来一看,真是五颜六色,所用材料五花八门,大小不一。有一个叫丁莉的学生,她做的拼图就像墙上挂的中国政区图一样大,醒目极了,直接可以作教具用,这节课让他们自由拼图中度过,学生们很轻松、很愉快地记住了本节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地理是一个长远而又常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教师共同不断探索。
第五篇:教学设计
《简·爱》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感受书中文字的力量,人物的魅力。
2、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好词好句。
4、深入小说主题,点名中心思想。
5、在阅读中受到启发,讲讲自己在阅读后的思考与感悟。
二、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夏洛蒂.勃郎特,英国女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
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小说内容: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
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3、让学生划出阅读中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用旁注的方法解读精彩的原因。
4、做好读书摘抄卡片,并能就某一个细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深层次的思考。
5、提出疑问,共同探究:
(1)简·爱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其中“二重奏”是指什么?
(3)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试结合这部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读了《简·爱》后你最喜欢/敬佩简·爱性格中的哪一点?为什么?
(5)判断: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热情奔放、敢作敢为又极具同情心。他虽
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数的纨绔子弟。对或错
6、交流心得: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并能联
系生活实际,把这种人生感悟内化成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我们彼此学习我感到很高兴。《简·爱》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是人的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