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优秀教案
家长学校优秀教案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西方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这句话毫不夸张。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
二、教学过程:
1、读书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愿意读书,实际上是孩子没有感兴趣的书可读。为了激发学生读书,于是我们同年级老师商议给学生统一买书,学生一人交十元钱,全班就是三百多元钱,这样到书店买书可以便宜一些,可以多买几本,也就是说花一本书的钱可以读更多的书。我们是这样想的:先告诉学生买书的种类,像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中外名著儿童小说等等;等学生交上钱,统一买书的时候,同一种类买3—5本,然后阅读课学生分小组读,统一进度(可以多读,读不完的自己找时间补上。),小组读完后交流收获体会,然后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换图书再读,直到全班同学读完全部的图书并完成交流收获,写出体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觉得这件事是好事,但是牵扯到收钱,所以征求各位家长的意见。
2、作业
做家庭作业是孩子应尽的责任,家长必须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但绝不能替代孩子完成作业。在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时一定要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读题习惯、仔细检查习惯、认真书写习惯等。每次做完作业,都要养成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看有无漏题。作业做完之后,再让孩子干其他的事情。(结合自己的数学谈一谈)其中考试有些同学成绩之所以不理想,其中就是因为“做题马虎”导致的,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时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解决马虎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1)给孩子建立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 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潦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潦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正确。
(4)学会自检。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3、干家务
这一项比其他各项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每一个孩子的弱项。目前,许多孩子劳动能力较差,生活上严重依赖父母,缺乏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不想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家庭劳动的渴望,而家长大多不让孩子做,怕孩子累着,或怕孩子干不了,认为他们中心任务是学习,其他是次要的。其实,在劳动中培养技能,在劳动中形成品格。我们要舍得让他们吃点苦,做点事,这样才能提高能力。
4、按时作息
孩子必须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是不耽误孩子身体的生长,二是能保证孩子第二天有充分的精力,不要让孩子早到校。有的家长说家校联系卡好,有了家校联系卡孩子变得听话了,有的家长则认为填写很麻烦。这两种就法都有道理,如果家长认真对待了,家校联系卡就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家长是应付,就不能起到好效果,反而起到反作用,教会了孩子撒谎。实际上填这张卡你只需要2分钟就能完成,还能促进你对孩子的了解。因为你不注意观察孩子一天来的表现,你就无法如实的填写。有的家长说,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自己忙得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就让孩子自由发展。家长们在说没有时间照顾或陪自己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辛苦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吗?大多数的人认为,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如果我们用牺牲现在去换取将来,大家认为值得吗?孩子要成人成才是第一,如果孩子不争气,你挣了再多的钱,他也能挥霍一空;既使现在家庭困难一点,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甘苦,长大之后,他自己也会努力去创造财富。所以,希望家长还是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多抽点时间关心孩子,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钱再多,买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钱再多,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钱是要挣的,但孩子更是要顾的。
5、教育孩子的同时,您也要时刻谨记———您也是孩子的老师,要使孩子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到榜样的力量。我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为年迈的婆婆端来一盆热水,深情地说:“妈,您泡泡脚吧,解除疲劳,有益健康。”年轻的妈妈一转身,发现自己幼小的儿子也吃力得端来一盆冒着热气的水,充满自信的说:妈妈,您也泡泡吧!下面出示了一行字“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个广告告诉我们做家长的一个道理:想让你的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的人,你现在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天,我打开电视机,正好赶上中央台一个教育栏目的的末尾,男嘉宾是一个信奉打孩子的家长,认为不打不成器。栏目的内容可能就是台上台下讨论孩子能不能打得问题。主持人最后问男嘉宾的儿子(了了):“了了,如果你将来有了孩子,你打算怎么教育他?”孩子非常机灵,应对力很强,回答说:“我又不知道我的孩子淘气不淘气,我怎么教育他?”主持人连忙改变问法:“如果将来你的孩子也很淘气,不听你的话,你怎么教育他?”寥寥忽闪着大眼睛,脱口说:“向我爸爸一样,打呗。”
你看,家长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下一代人,所以我在这里说:“假如您不愿意孩子效仿你的事,那您决不能在孩子面请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我们的孩子在父母身上吸取到榜样的力量。有的家长要孩子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可自己却不读书又不看报,整夜迷恋打扑克,连孩子晚上做作业的空间都没有;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自己却在孩子做作业时看电视,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养成?无论好的榜样或坏的榜样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产生影响。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得到命运的收获。也就是说,孩子有好的行为就会有好的习惯,孩子有好的习惯就会有好的性格,孩子有好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品德,孩子有好的品德就会决定孩子的命运。大家像一想,有道理吗?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会为孩子的美好前程创造条件。
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协作,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这三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老师与家长的目的无疑是一致的,因此,我以为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实际是一种协作的关系。
为了有效地发挥这种协作功能,重要的就是家长应该加强与老师的联系,有的家长只是在开家长会或老师要求的时候才来学校,甚至有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误解干脆连理都不理,我就见过这么一个家长,我们曾经在老家时是邻居,有一天下午我碰见他送孩子上学已经迟到了,送到学校门口,(他的孩子不在我们学校上学)她对孩子说:去,好好向你老师说说今天上午的事!”她告诉我说,孩子上午逃学,哭着,喊着说肚子疼,其实玩了一个上午,什么事也没有,我明白了,上午没上学也没请假,我好心告诉她:“你进去跟老师说说吧,顺便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她说什么:“我不屑去,叫我好几回了我都没去,我才不理他呢。”家长对老师的不尊重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致使发展到了孩子厌学、装病(不诚实)的地步。假若家长对老师不存有成见,及时地和教师取得联系,协助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我想,结果绝对不会是这样。
还有这么一个家长,孩子老不完成数学家庭作业,老师叫了多次,也不见家长的影子,老师想办法派小班干部到家长的厂里去请,也是没有请到,从清明节前开始请一直到五一节后老师才见到家长,孩子呢,从不完成家庭作业发展到有时连课堂作业也完不成,老师多次苦口婆心的教育都不见效,期中考试时数学成绩落到了级部的最后边。
从以上2个例子可以看出:由于家长没有注意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一无所知,使学生在老师和家长中间钻了空子,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发展不够理想。
三、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同样难免犯错误,有时我们的错误可能会对您的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家长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过于草率简单,往往给孩子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作为家长,应该积极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权威形象,使学生尊敬老师,才能使学生信任老师,而学生的信任是老师正常进行教学的基础。鉴于此,我们希望家长在家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品评老师,而应该积极树立老师在孩子眼中的正面形象,如果真的由于我们工作失误而对您的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希望家长正确处理,积极地与老师联系,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轻率地对老师进行评价。为了孩子,我们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但应注意方式
第二篇:家长学校优秀教案
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
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
教学时间:
一课时(2小时)
教学过程:
导入: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你们交流沟通使我更加坚定了工作的自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后备军,是我工作的支持者,虽然只接触了短短两个月,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这期间搞了几次活动,家长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今天我就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德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
二、家庭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首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乘坐公交车,看见有人给老人让座,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礼貌的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的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三、父亲如何参与孩子的家庭教育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谈了三点看法。
1、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2、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也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3、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四、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来的,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第三篇:家长学校优秀教案
儿童心理发展
教学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变化,孩子的心理需求。
2、重点明白现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学重点: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及心理需求。
教学难点: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及心理需求。
教学时间: 6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作为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结果是我们费了不少心血可是得到的回报微乎甚微,这主要是我们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了解的太少,有时甚至是不愿了解孩子。针对这个状况我和家长们想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这方面探讨,给我们今后怎样正确面对孩子提供一个参考。
二、人的同一性发展阶段:
1.同一性就是个人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埃里克森将同一性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0——1.5)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第三阶段:学前期(3—6)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第五个阶段:青年期(12——18岁)第六个阶段:成人早期(18——25)第七个阶段:成人中期(25——55)第八个阶段:成人后期(55——)
2.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
三、重点和大家探讨的是学前期、学龄期
1、学前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获取的主动感,但是也是产生罪疚感的重要时期,他们想充分体验他们目的实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在语言和行动上可以向外扩展了,因此他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但是又感到闯到别人的范围和其他人,尤其是和他最信赖的人发生冲突时产生罪疚感。构成孩子的这个年龄段的主要冲突就是主动感和罪疚感。
(1)、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例如:父母不许到的地方或是不许动的东西,他会去主动尝试,晚上和父母要挤在一个床上睡觉,父母自然要驱逐孩子,这时候孩子感到很痛苦,并且自己的意愿遭受失败而产生罪疚感。
(2)、儿童的奥狄帕司情结
故事:奥狄帕司的希腊神话中某国王的儿子,他的父亲听信了将要死在儿子手里的预言,因此在奥狄帕司生下来后,就命令反他抛弃在山洞,后为一牧人所救,他本人并不知此事,后来他杀死了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孩子在儿童期的后半期,由于经验过原始的体验,对异性的父亲或母亲感到强烈的爱,对同性的父亲或母亲怀着情敌的意识和嫉妒,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就导致了杀父后和母亲结婚的“奥狄帕司王”的悲剧。
这一愿望是所有人的最初体验,它在无意识中被压抑,也就是说这是所有人的无意识的罪恶的根源。
(3)、父母必须及时的向孩子指出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并伴有奖赏或是惩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及时评价,孩子的道德观就得不到正确得发展。
这个阶段得孩子得学习积极性很高,父母必须积极参到孩子得活动中。另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会妨碍孩子得发展。因为过高得标准和期望只能使儿童感受失败,导致他自尊心受挫,自信心不强,最终导致停止奋斗。过高得要求也会导致孩子会对别人要求过高,而一旦不能如愿他得美好愿望破灭。过于严格要求孩子会限制孩子得想象和探究行为。父母得过严管束和不恰当得惩罚还可能形成儿童专制人格,变成习惯于不恰当得惩罚自己和惩罚别人。人生最深刻冲突之一是由对父母得恨引起得。这足以让我们感到做父母的重要了。父母最初充当模范和良心得执行者,但是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偷偷干得事情(或者是明做得事情)是孩子认为无法容忍得事情,孩子就会感到妈妈爸爸是用专横得力量限制自己。这样孩子也可能变成报负和压抑别人的人。这个阶段是孩子好学得主动性和道德观形成得重要时期,我自己也掂量自己在教育自己儿子的时候就存在很多弊端。
(4)、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潜移默化的音乐环境和阶段开发重点最重要。妊娠期:是开发宝宝音乐潜能的第一个契机,千万不要错过了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的好机会。
0~2岁: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
2~3岁:这一阶段其实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巩固,这时候宝宝听到音乐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此时你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的音乐可以是节奏性比较强的,这样更能引起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3~4岁: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学习电子琴是这一时期不错的选择,因为电子琴在节奏、旋律、音准以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4~6岁:这个阶段是开发孩子音乐潜能最关键的一个契机了,因为现在你可以让你的宝宝学习一些实际的音乐技能了,比如钢琴、小提琴、扬琴、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而学习乐器,由于需要手眼协调分工合作,对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例如学弹钢琴,事实证明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学习的小孩子肯定比长大后再开始学习的人更具造诣,因为这段时期是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实在太可惜。
2.学龄期
这个阶段主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自己能力的实现。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能够掌握使用各种工具,具备一定的技能,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更为丰富,参与的社会活动比较多了,社会关系更加广泛,孩子开始不安分,不完全依赖于家庭而活动,儿童尽最大的努力改善自我,努力完成社会给予的任务。这个时候孩子进入学校,实质意义上进入了真正的社会,孩子们一方面的努力学习,力求学业上优秀,争取在同伴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又在努力的过程中掺杂着害怕失败的忧虑。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冲突。
四、儿童入学后,面临着明确的要求和系统内容的学习。
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学习技能,因此对以前的游戏的兴趣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对幼儿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并且制作精美的感觉产生不满和不快。(例如制作手工,孩子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产生一种自豪感并且更加努力去做好)这就是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称之为勤奋感。这个年龄的儿童最喜欢的就是温和但坚定地、强迫他们冒点险,去发现他完成了他本人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些活动深深地吸引着他,在也不是幼儿时期地游戏产物了。孩子就会想:“这就是我,我能学会,我能工作了。”但是也要注意有些孩子为了得到肯定,根本不顾及自己地想象和游戏,变成一味追求别人肯定地“工作白痴”。例如:卢勤讲的儿童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鼓励和表扬有很大的区别。表扬是把注意力放到了孩子做的事情上;而鼓励是注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以及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一味的说好听的话。简单的带高帽子,这样做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到我不管做事情的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妈妈对我的肯定和呵护。如果孩子是带着功利色彩去完成工作,一切工作取决于别人对我的评价,一旦得不到肯定就沮丧就会产生自卑感失去勤奋感。
自卑感地产生于:
1、儿童对母亲地依恋超过对知识的需求。
2、儿童宁肯在家当宝贝不肯到学校当学生或者是家庭生活没有为孩子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
3、孩子在是学校生活中感到毫无可取之处。
4、是儿童本身的潜力还没有及时的,有效的发挥出来。
5、家庭的背景,父母的工作,自己的容貌都是孩子们产生自卑感的因素。
五、学龄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影响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另一个因素是同伴关系。许多儿童对于同伴的态度充满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同伴的接纳,一方面也感到于同伴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在和同伴的比较中肯定自我价值,一方面也很关心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儿童的学业成绩的成功,父母的肯定,教师和同伴的认可、赞赏和接纳使儿童产生勤奋感。反之,儿童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成绩落后,不符合父母老师的期望,就会自感失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六、家长交流育儿经验。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2)创设条件,引导实践。(3)加强指导,积极鼓励。(4)利用移情,由物及人。
七、音乐熏陶,总结:
通过看书,备课我深深的感到自己作为家长和教师的责任重大。尤其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如果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终身发展。有时我们在孩子成人后,学好了或者是一无是处,我们做为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是如何成长成这样的。我们成年人做事情出现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是早年就在心里留下了孩童时期的痕迹。我们作为年轻一代父母,应该最低限度避免我们自身的过失,我觉得多研究研究儿童心理是有必要的,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写了一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第四篇:家长学校优秀教案
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
一年级一班 毛熳鑫
教材内容: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育目的: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教学过程:
一、我的零用钱不够用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如教材P33的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二、网上游戏真过瘾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师:在信息时代,网络游戏以其较强的互动性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于其中。面对这种情形,家长朋友们是如何做的呢?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年级一班 毛熳鑫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在西方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这句话毫不夸张。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为家长,在享受孩子成长喜悦的同时,面对孩子的说谎、哭闹、不爱学习、办事拖拉、不听话、上网成瘾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困惑,是无奈,甚至有时是愤怒,是绝望。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这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周围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所以,孩子很小我就比较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教育的过程也是不停的尝试、探索的过程,我也曾困惑、动摇,到现在为止,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主要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的。
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我们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但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着急不得。
我给大家讲一个实例:女儿乐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当时也买了很多的彩页书给她看,那时候她也是随手翻翻,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上了小学以后,她开始特别喜欢看漫画书,家里开始不停的添置漫画书,最多的时候《老夫子》有六十多本。真正改变她读书兴趣的是刚上三年级,那年国庆,我市一家书城开业,我的一个朋友借给我一张借书卡,我第一次带孩子去书城,孩子就被那里全套的《老夫子》和《乌龙院》所吸引。在开始的三个月里,往家里借的书基本全是漫画书。中间我就有些生气,书城有几千本好书,你不看,怎么只看漫画书呢?但我终于忍了下来。后来这些漫画书看完了,她才开始选择其他书,当然主要是童话。郑渊洁、杨红樱、周锐的一本接着一本,读书速度越来越快,读 书视野也越来越广。
去年暑假一个月的时间,乐乐读完了六本厚厚的《哈利波特》。在我引导下,她开始读一些名著和科学历史的书籍。现在我办的年卡,每星期都要去书城看两三个小时书,回家的时候再借三本书。看书的这两年半的时间里,乐乐看了大约有三四百本书。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孩子明显进步很多。首先语文成绩提高不少,作文日记词语比较丰富。
第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书城里面孩子们特别多,有时还搞一些活动,特别吵,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乐乐能头也不抬地看书,丝毫不受影响。这一点对她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做作业的时候,只要做开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不受外界影响,哪怕我在旁边看电视,也不影响她。
第三,开阔了孩子的视野。由于读书多,孩子就懂得多,文学历史地理都知道一点,而且慢慢激发她这些东西的兴趣,对将来的学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非常重要。我经常和孩子一起在书城读书,并且她借的书我也经常看一些,并且和她交流看书的心得。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二年级一班 毛熳鑫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有一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不谋而合、心心相印,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望子成龙!!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你的孩子是否懂礼貌、爱学习、能吃苦、懂宽容、会关心、勤俭节约、意志坚强。)我认识的一个同事,她对家庭教育就很重视,她的孩子在5岁时和她上街,就懂得关照她转弯、过马路注意车,买东西了要拿重的,让她拿轻的,认为比母亲有力。玩时跌伤不哭,12岁得了阑尾炎,做手术前后都不流泪。上学那年要闹钟,从不用她叫他起床。在她的生日、节日里会问好,给她买礼物,等等......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孩子,那就让我们也重视家庭教育吧。那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和大家探讨探讨。
一、相互关心、互相信任、肝胆相照。
亲情是一笔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这种爱,是情不自禁;这种关心,是无微不至。在你关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你。比如:
1、孩子很小不会做些什么,你工作、家务辛苦一天,可以对孩子说你身体那里不舒服,让他给你柔会。虽然,对你身体起做不到作用,精神上是一种安慰。
2、亲切友好给孩子买来吃的,在他吃时,你要顾意说你也饿了,启发他主动给你吃,此时,你不要推辞,要吃一点点,并非你爱吃,这样既能让他学会关心,还能使孩子克服自私,不然在他心中形成你不爱吃,以后也许就不记得你。
3、与孩子的关系要相处成既是母子或父子又是知心朋友。
二、灵活多样、坚持原则、有始有终。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不一定要郑重其事,方法要恰到好处,有时要看机会。比如:和孩子玩耍时、吃饭时、走路时、干活时,就事论事,用聊天的形式,给他们讲:
1、做人的道理和原则,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能做到的和所应该做到的。
2、日常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事物,根据不同年龄的承受能力,适当让他们知道一些,同时让他们分析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 力,又因此让他们懂得一些道理,有备无患。
3、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日常生活,习惯成自然,发现不良行为,立即纠正。
三、相互尊重、以理服人、人格平等。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要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假如:
1、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或家长误解了孩子,一定要向孩子道歉,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2岁、3岁或者更大,小孩子也有自尊。不然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会感到家长不讲道理,久而久之,他对你会失去信任,因此,不复你管教。
2、如果,你曾经对他有过误解,要和他勾通,必要时,个别亲近而且是他信任的人可以参与,自我批评,便于今后教育。
3、某件事情,没有分析原因之前,千万不能认定是孩子的错。
4、孩子错了不能骂,更不能用棍棒拳脚,那样既给孩子伤了自尊,又形成以力服人,将来他到了学校、步入社会对他的成长没有好处。人无完人,如何是一个孩子。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
5、孩子错了怎么办呢?—— 首先:要按照事情的经过,一分为二的分析原因,如果各持意见,可以让他换位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让他自己知道错在那里。其次:要他承认错误,赔礼道歉,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办?要他自己考虑,作出决定。
6、不要在公众场合责备孩子,不然会伤他的自尊。
四、树立自力、自强、自信、团结友爱、艰苦朴素的思想。
1、教育孩子对自的事情,自己去办。假如做的不理想,家长不要责怪,应该鼓励他,给他自信,同时,在教他的过程中,让他重试,熟能生巧。
2、教育孩子学会自强不息,不要怕苦怕累,勇于进取。
3、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让他懂得钱来之不易,假如没钱的时候,什么都买不来。
4、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同学,相互帮助,5、要有爱心。爱的力量无限,爱能使人自信、能使人信心百倍......相反也能摧毁一个人。
五、关爱与责任紧密联系。
1、教育孩子认识到:爱来自十二分真诚,没有丝毫虚伪。爱是给予,用身心;爱是付出,用全部;爱是奉献,默默伴随人生之旅。
2、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爱自己的同时,还要爱他人。无论在什么环境,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心。其实,爱就是一种责任。有责任心自然就有爱心。
六、认识与生活不可分割。
1、认识是一种思想。一位名人曾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说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一切,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有直接的影响。
七、生活是什么?——观点不同,生活方式就不同。有好多人认为生活就是:“油盐酱醋,苦乐忧思”那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秤,在那上面衡量对与错;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理智; 就是诚实不欺,表里如一;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用自己的理想之刀,在生命之树上刻下清晰的年轮;生活就是面对困惑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的灯盏.....
第五篇:家长学校优秀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
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
铁力市第四小学五年组
0 家长学校教案
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
王立国 2012年3月15日
教材内容: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育目的: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教学过程:
一、我的零用钱不够用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二、网上游戏真过瘾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师:在信息时代,网络游戏以其较强的互动性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于其中。面对这种情形,家长朋友们是如何做的呢?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2 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家长学校教案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铁力市第四小学二年组
主讲:黄秀丰 家长学校教案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主讲:黄秀丰 2012年4月10日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四年组:张春青 2012年6月12日
教学内容: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过程:
导入: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 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 8 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1)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 9 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 “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一年组组长:张超如 2012年9月8日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为一年级的学年组组长很荣幸能代表一年组教师和在座家长沟通,我想你们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们把孩子交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和有义务和你们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你们的到来让我由衷地感谢,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下面我就和家长们共同探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要有科学发展的眼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3.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能替代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所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五、小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家长学校教案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年组:宋艳波 2012年10月16日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
二、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 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
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4.“自理”是“五自”的基础。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质,做到“五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当记录一些好的意见)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⑴在家庭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⑷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总结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家长学校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机智,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六年组:王艳芝2012年11月23日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
导入: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两个问题
一、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做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二、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做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21 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骛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