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教学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燕子、青蛙和小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教学重点: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燕子、青蛙、蜜蜂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音乐猜小动物的名称。
2、小动物送礼物:课文朗读动画欣赏。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2、小组学习生字。
3、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4、猜字谜。(学生自由发言)
5、写生字。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自读课文,注意读流利。(读完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播放《找朋友》歌曲)大家一起手拉手,唱起歌,跳起舞,做好朋友。
2、说说你唱歌跳舞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游戏:观察图画,分辨季节。
2、秋天到了,天气有什么变化?小动物该干什么了?
3、指导朗读。
(四)学习三——七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2、集体比赛读、指名读,评价。
3、用自己的话说说青蛙、小燕子、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4、小组练习加上动作表演。
5、拍动画片,挑选优秀小演员。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小动物分别时会怎么说?
2、理解“约定”。
四、扩展练习:你还知道那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五、《我会做》:
1、我会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或图片。
2、我会续编故事:春天来了„„
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冬眠迁徙储藏食物
(相关动物的图片)
《小动物过冬》教学后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在《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认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几点:
一、导入:以歌激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学你的课,产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兴趣既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是促使其学习的推动力。所以,针对这班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我把“听音乐猜小动物的名称”这一游戏设为课前的导入环节。事实证明,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集中起来,课堂上立刻就有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初读:整体感知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小动物请大家看动画片——朗读欣赏,初步感知。
2、让老师听听谁最快收到了礼物——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3、小动物邀请爱读书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学知识——再读课文,朗读流利。学生有了一次听范读、两次自己读的基础,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就顺畅多了。
三、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小组长带领小伙伴认识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对了,生字就对你眨眨眼——拍手读生字——自由读词语,选一个读得最好的词读给大家听——猜字谜——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生字时应注意什么——跟生字姐姐一起书空——描红练习等等各种各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四、精读:设置情境
五、积累:演课本剧
课本剧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同时,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表演动画片。
经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指导学生读书时做得不到位,读与说的训练不够扎实;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等。不管是得是失,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努力把我的缺点变成优点!
第二篇:《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用“商量”说一句话。
3、通过学习能知道小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
知道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不一样,并能加上动作把小动物过冬的方式表演出来。
教学准备:
头饰、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认识了哪三个小动物?(指名答并在黑板上贴图片)
师引读: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想和他们做好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唱什么歌吧!(点击出示背景图加生字卡。)
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
二、精读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你们真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可是转眼间,秋天到了(点击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加背景图)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三个好朋友又聚在了一起,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出示“商量”,读。小动物在商量什么?
4、师:前两天我们几个老师还在一起商量校运动会的仪仗队该用什么形式呢!
还有,过两天我女儿就要生日了,我和她爸爸也在商量今年该给她买什么生日礼物。
5、小朋友,你有没有和谁商量过什么事?指名说。
(二)教学第3-7自然段
1、师过渡:你们作为小动物的好朋友,想不想和他们一块商量商量?自己读读3-7自然段,等会儿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他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3、师:那他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呢?先来看看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吧!
1)(点击出示第三自然段和背景图)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燕子的话你听懂了吗?
自己再读读,找一找文中哪些词句告诉我们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2)谁来说一说燕子是怎样过冬的?指名答。
3)指导。小燕子为什么要(点击)“飞到南方去“?(点击“暖和”“很多虫子”)
4)出示:“暖和”,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5)是啊!冬天南方比较温暖,虫子也比较多,所以小燕子就飞到南方去了,谁愿意来当当小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的?(飞上来)指名读。
还有谁也想当小燕子的,就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6)师总结:小朋友,刚才我们读了读课文,找了找文中的词语,最后又有感情朗读了课文,学懂了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
想不想看看青蛙和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4、先来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小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写小燕子的在哪一自然段?
1)下面,就请四人小组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任选一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读一读句子,找一找有关词语,最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教师巡视,并发放头饰。)
2)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哪一小组来交流一下?
谁先读一读句子?(点击出示第5自然段)你们组找到了哪些词?(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吃得饱饱的”,“睡上一大觉”)青蛙吃得饱饱的会是什么样的,谁能学学它的样子读一读句子?
是啊,青蛙吃饱了就钻进泥土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大觉,这一觉呀一直睡到了什么时候?(理解“来年春天”)还有哪一组也是学习小青蛙的,那就一起来读读句子,让你们的好朋友们一下子就知道你的过冬方式?
(师走到戴小燕子头饰的学生身边)问:小燕子,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好朋友青蛙是怎样过冬的?那就请你来问问青蛙吧?(点击出示第四自然段)
你是怎么称呼小青蛙的?(你真有礼貌!)哪只青蛙愿意回答它的?指名分角色读。
还有谁想当燕子的,谁当青蛙?请到台上来表演。(学燕子和青蛙的样子)
男女生合作读。
师:知道青蛙是用什么方式过冬了吗?老师也想当当小燕子(戴头饰),你们一起当当青蛙回答我好吗?(师生合作读)
3)师过渡:冬天到了,我还有一个朋友小蜜蜂在哪里呀?(边说边找,:噢,在这儿呢!还有的在哪儿呀?学习蜜蜂的小组让他们戴上头饰。)
师问:(点击出示第五自然段)“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点击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读2-3)。我懂了,你们听出来了吗,蜜蜂是怎样过冬的?(根据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一个冬天”)我们一起把句子读读。
师小结:蜜蜂真勤劳,它早早地把蜂蜜采好,藏到蜂巢里,这样就能过个安稳的冬天了。
哪只小燕子也想问问蜜蜂的?说话可要有礼貌呀!谁来回答?分角色朗读。
4)三个好朋友过一段时间就要分开了,多么舍不得呀,于是他们商量好之后,有了一个约定,这是什么约定呢?(点击出示第七自然段)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师:这三个小动物多要好啊,有朋友的日子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好好读读,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
2、指名分角色表演。用“我是(),冬天快要到了,我()”来说一段话。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贴板书:飞到南方去)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这种过冬方式叫(贴板书“迁徙”读)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用这种方式过冬的?小青蛙的过冬是吃得饱饱的,(贴板书钻到泥土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贴板书),看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谁要冬眠吗?(点击出示图片)那小松鼠和小蚂蚁又是怎样过冬的?对了,它们和小蜜蜂一样,非常勤劳,早早地把粮食准备好,(贴板书:备粮、藏在自己的家里),这样就能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冬天了。
2、你们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指名交流。
3、是啊!动物过冬的方法还有很多,小朋友只要多去收集,多做有心人,一定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三篇:《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精读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贴图和字卡。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学校的小电视台在招聘节目主持人,你们想参加吗?那你们知道,当好一个节目主持人,要做到什么呢?(说、读、演、知识丰富……)是啊,当好一个好的主持人很不容易,你们行吗?给自己鼓鼓劲,大声说一说我能行!
2、导入:下面,请听老师带来的一个小故事,比比谁听得最仔细,里面可藏着我们今天比赛的题目呢!
3、播放录音,交流: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说说。
4、小结:是啊,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
19、小动物过冬》的内容,看到这里,你们现在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鼓励学生质疑。
今天比赛的题目就是通过你的说说、读读、演演,向大家介绍小动物怎样过冬的,比比谁的本领大。
二、精读感悟。
(一)比赛第一关:我有一双火眼金睛。
1、自由轻读第3--7自然段,想想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交流:
(1)燕子:燕子是怎样过冬的?(板书:飞到南方去)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3节,指名读读,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呢?
(2)青蛙:青蛙是怎样过冬的?(板书:钻到泥土里)出示第5节,看图,你觉得青蛙在洞里过得怎样?
(3)蜜蜂:那小蜜蜂呢?(板书:藏在蜂巢里)
3、小结:小朋友们都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三个好朋友过冬是不一样的。你们凭着自己的聪明过了第一关,高兴吗?有信心过第二关吗?
(二)比赛第二关:我的朗读真出色!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那你们觉得好朋友应该怎样呢?这三个好朋友是不是互相关心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请大家再读读第3--7自然段,想想从哪里可以知道它们对朋友很关心?自由读。
3、交流:出示第4节:小燕子对小青蛙真关心啊!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燕子,你能来关心一下小青蛙吗?指名读,评议。
出示第6节:小燕子对小蜜蜂也非常关心,谁愿意来当这只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指名读第6节。
4、分角色读:你喜欢谁呢?你能把它的话读好吗?先自己练习,再指名分角色读。然后评评。
5、小结:恭喜大家,又过了第二关!
(三)比赛第三关:我是小小表演家。
1、谈话:刚才大家都是出色的朗读家,现在你们能加上动作演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吗?那先想想:三个好朋友马上要分别了,它们会说什么呢?交流。(我是,我对说)
2、现在能把这些加进去演一演吗?小组练习,再指名表演,然后评评。
3、小结:真厉害,又过了一关!
(四)比赛第四关:我的知识最丰富。
1、师述: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青蛙钻到泥土里冬眠,蜜蜂在蜂巢里藏蜂蜜,度过一个冬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2、交流:出示填空:冬天快到了,()准备()。
3、小结:你的知识可真丰富!是的,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很多的奥秘,我们也可以多读课外书,增长课外知识。第四关了,让我们高呼胜利了!
三、总结。
刚才,我们通过说、读、演,向大家介绍了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小朋友凭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连闯四关,胜利通过了班级初赛,真是好样的!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大家要继续努力,不断取得胜利!
第四篇:《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以活动为主、以角色度代讲,寓学习于活动中。
4.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先来复习下这课的生词,谁来读?(出示生词,指名一行一行地读)
2、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三位好朋友,它们是----(师贴示小动物的图像)小燕子 青蛙 小蜜蜂
师: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过渡: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那它们准备怎么过冬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朗读品味 体会真情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到119页,自由地读一读第3至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三个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用横线划出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
出示学程单1:
(1)三种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呢?请轻声读读课文的3~7自然段。(2)用“—”划出小燕子的过冬方式,用“﹏”划出小蜜蜂的过冬方式,用“ ”标出青蛙的过冬方式。
(3)学习时间:3分钟
2.组织交流,相机板书:飞到南方去
钻到泥土里睡觉
躲到蜂巢里
3.那你最喜欢其中的哪种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这个小动物,把你们说的话反反复复多读几遍,待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过冬的。
4.出示小燕子的话,哪只小燕子愿意介绍你的过冬方式。①读懂 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
抓住词语“虫子„„快没啦” 飞到“暖和”的“南方” “很多虫子”指导朗读,体会飞往南方的原因
A指名读
B你们听出来了吗?小燕子到哪去过冬? C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呢?。
交流:1.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2.南方暖和,还有很多虫子。D把这两个原因都交代清楚,就能揭示得更清楚了。哪只小燕子再来读读这短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②通过想象说话,渗透动物间的相互关心
说话练习:就这样,小燕子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要飞到很远很远的南方去过冬,小燕子要远行了,小动物们,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评价:(你真会关心它)(想得可真周到)(你们可真是好朋友)师:小燕子带着你们的祝福肯定会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③扩展训练,内化语言
A像小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过冬方式叫迁徙。这样的的鸟叫候鸟。师板书:迁徙
B除了燕子,大雁、杜鹃、黄鹂、天鹅等都是候鸟。每年一过10月分,它们就开始陆陆续续飞往南方,准备过冬了。这就叫:候鸟迁徙(师领读)
5.接下来,请出我们可爱的小青蛙上场。哪只小青蛙愿意把你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呢?出示青蛙的话。
①抓住词语“吃得饱饱的”“一大觉”“好好”指导朗读 A指名读
B小青蛙准备怎么过冬呢?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青蛙钻到泥土里睡上一大觉)
C.那我就要问啦:“青蛙哥哥,冬天一到,你就睡了,什么时候醒来啊?”理解“来年春天”读好“一大觉”
(要睡整整一个冬天啊,真是一大觉啊!怪不得那时候秋姑娘要写信给你,让你盖好被子不要着凉生病呢。)我再问问你们,青蛙哥哥,睡整整一个冬天,不吃东西,肚子不饿吗?(点出“吃得饱饱的”)
青蛙吃的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真是舒服阿!你能一边来做做动作一边来读读这段话吗?。
(评价:哎呀,你的肚子吃的饱饱的,读得真好;嗯,你睡得可真舒服啊!)②拓展训练 内化语言
A小朋友们,像青蛙这种吃得饱饱的,再睡上一大觉的过冬方式就叫---冬眠!师板书:冬眠
B、小动物们,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哥哥的过冬方式一样呢?(蛇、乌龟、熊、刺猬„„)(评价:小朋友们了解得真多!)
6.还有小蜜蜂没有介绍呢!哪只小蜜蜂来读一读。出示第七自然段 ①抓住词语,指导朗读 A小蜜蜂怎么过冬的? 板书:躲在蜂巢里
B哪些小朋友喜欢小蜜蜂的?我来问问你们,你什么时候就开始采蜜了啊? C这么早啊,怪不得课文中说“早就采了很多蜜”。听了蜜蜂妹妹的话,你觉得蜜蜂妹妹怎么样?(很勤劳)
D是啊,蜜蜂妹妹真勤劳!早早的就把粮食准备好了,这样冬天就不愁了。这就叫: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师领读)
E让我们一起做一回勤劳的小蜜蜂,读一读这一段吧!②总结拓展,内化语言
A这些勤劳能干的小蜜蜂,冬天来了躲在蜂巢里吃着香甜的蜜,该多开心啊!像蜜蜂妹妹的这种过冬方式就叫备粮。板书:备粮
B还有谁和小蜜蜂一样备粮过冬的呢?(蚂蚁、松鼠)7.感悟关心
三个小动物不但给自己过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很关心好朋友呢!小燕子在远行前,她还不忘去问问青蛙哥哥和蜜蜂妹妹。
(1)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第四和第六段(2)选择其中一段来问一问。(你可真会关心朋友啊!)
8.小组合作,分角色读第三至七自然段 学程单2: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不同,还可以加上动作。(2)学习时间:3分钟
(评价:老师从你们朗读中就能感觉到你们是好朋友,多会关心好朋友呢!)
6、指板书小结:这三个小动物真了不起!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冬方式。你能根据今天的学习完成填空吗?出示填空:小燕子飞到(),因为那儿();青蛙();小蜜蜂吃藏在()里的()。
7、引读:三个小动物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三、拓展延伸
(1)第二年春天很快就到了,小青蛙首先从——(泥土里钻出来)早早来到约定的地方,等它的好朋友;接着小蜜蜂从——(蜂巢里飞出来)和青蛙见面了:不久一,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三个好朋友又见面了,它们会说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四、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这一课,了解了很多动物的过冬方式,其实动物过冬的方式不仅仅只有这几种,还有其他有趣的过冬方式正等着你们去了解呢。我们来了解下。出示PPT,师讲解。小朋友们,建议你们课后也去搜集下动物其他的过冬方式,到下节课我们来开个“动物过冬交流会”,好吗?
最后,希望小朋友加强锻炼,过一个快乐的冬天。
八、板书设计:
小动物
小燕子
青蛙
蜜蜂 过冬
飞到南方(迁徙)钻到土里睡觉(冬眠)
藏蜜(备粮)
第五篇: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么过冬的事情。课文有8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情。这部分有5个自然段都是写他们的对话,介绍了他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是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是冬眠,而小蜜蜂则藏在蜂巢里吃蜂蜜。第8自然段写他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见。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了解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过冬不同方式,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3、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生词。学会生字“钻、第”。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掌握文本内涵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自读;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齐读课题),是谁啊?张贴图片
那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电脑出示上节课的生字。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过渡:他们还是好朋友呢,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的很快乐(出示课件音乐)这次他们又聚到一起,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和小动物做好朋友,一同参与,一同学习,学生学习就更具有趣味性了。] 二精读感悟 1. 师过渡: 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商量过冬的又是怎么过冬的呢?读课文3到7自然段,轻轻的读课文,答案就藏在课文中。2,指导交流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更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 学习燕子的过冬方式。
(1)燕子是怎么过冬的?请学生回答并板书。(2)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呢?(3)谁当这只可爱的小燕子?试着来读一读?
(4)师过渡:你要什么时候才回来啊?理解“春暖花开”的意思。
(5)课件演示春暖花开的场面。齐读燕子回来的句子。4,学习青蛙的过冬方式。
(1)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生回答并板书。(2)请一只青蛙哥哥说说你的过冬方式。(3)你能边做动作边读吗?
(4)学习“钻”这个词,理解钻的意思。(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钻的意思。5,学习小蜜蜂的过冬方式
(1)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呢?生回答并板书。(2)请一只小蜜蜂来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3)师过渡:小蜜蜂,什么是蜂巢啊?(4)理解蜂巢的意思
(5)蜜蜂冬天我们看不到是因为它藏在蜂巢里,请小蜜蜂们再读一次。、[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文后,一定要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思想迪。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朗读既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阶梯,又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催化剂。采用多种方法的读,可以在读中获得知识和增强情感体验。] 6,师过渡:
小动物各自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看来遇到事情多商量还是有用的,他们商量好了,约定明年春天还来这里相见。三.分角色朗读课文。(1),师生读
(2)生一个小组内去练习怎么去商量。(3),生与生练习小燕子与小青蛙的过冬方式。
(4),引出小燕子对小青蛙的话,再一次体会小燕子的关心。(5),读小燕子和小蜜蜂的对话。
(6),让生戴头饰表演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既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促使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生“群体效应”,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四,总结提升
大家了解了这三种动物的过冬方式,你还知道谁的过冬方式和它们是一样的?总结板书。五,拓展延伸。
你看,它们都商量好了过冬方式,瞧,冬天来了,动物们再哪里呢?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说动物们都在那里? 2,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了?它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回相见。学习“第”这个生字。来再瞧,谁回来了?它们还带了各自的朋友。它们整整一个冬天都没见面了,想象它们之间会怎么说?
3,动物们之间都这么互相关心爱护,我们不仅要爱护小动物更要像它们一样关心和照顾朋友?你生活中是怎么关心和照顾你的朋友的呢?
[设计意图:进行课外延伸,把课内所学延伸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用课文中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知道的其它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提高现身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图书、乐于课外阅读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六,练习描红钻和第的书写。
七,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燕子 飞到南方去 迁徙 青蛙 钻到泥土里 冬眠 蜜蜂 藏到蜂巢里 备粮 „„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动物的形象,去体会动物之间互相关怀的人文气息。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第二年春天相见时的场景,进一步体会小动物们之间的互相关心。】
《小动物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