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影像技术教案教案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班级:08影像2 学时:2 学年 学期 2009-2010二课程名称: 单元、章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四章 第五节课题: 造影检查技术---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静脉尿路造影 2掌握子宫输卵管造影 3熟悉逆行肾盂造影及膀胱造影 教学重点、难点: 1静脉尿路造影 适应症、禁忌症。2子宫输卵管造影适应症、禁忌症。课时安排: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10min)2静脉尿路造影(25min)3子宫输卵管造影(25min)4逆行肾盂造影及膀胱造影(20min)5 小结、布置作业(5-10min)教法设计: 理论讲授+病例分析+读片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粉笔 ;线条图 ;投影仪
讲 授 内 容旁批
(一)常规静脉尿路造影 【适应证】 肾、输尿管疾患。原因不明之血尿和脓尿。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膀胱镜检查者。【禁忌证】 碘过敏者。全身情况衰竭。急性传染病或高热。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比剂】 目前常用的有60%~70%泛影葡胺。【造影前准备】 碘过敏试验 【造影方法】 被检者仰卧,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用连以血压计的气袋覆盖其上,然后束紧压迫带,压阻两侧输尿管通路,使气袋充气,加压至80~100mmHg,经肘部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1分钟内注完,使血液中对比剂浓度迅速升高,显影效果良好。【摄影技术】
注射完毕后7分钟摄第一片,15分钟摄第二片,30分钟摄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全尿路摄影
(二)大剂量静脉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
肾盂造影 【适应证】 常规造影不满意,如肥胖、腹部有巨大肿块者。【禁忌证】 碘过敏者。年老体弱者。肝功能严重受损者。【对比剂】
60%泛影葡胺。【造影前准备】 同常规静脉尿路造影。【摄影技术】 在滴注开始后10分钟、20分钟及30分钟分别摄全尿路片。
(三)逆行肾盂造影 【适应证】 不适于做静脉肾盂造影者。【禁忌证】 尿道狭窄不能做膀胱镜检查者。急性下尿路感染及出血;严重的心血管疾患。【对比剂】
10%~15%泛影葡胺,每侧肾盂、输尿管5~10ml。【造影前准备】 同常规静脉肾盂造影,一般无须做碘过敏试验
讲 授 内 容旁批 【造影方法】 在膀胱镜窥视下,将导管插入输尿管,导管头一般在肾盂下方一个椎体为宜。缓慢注入对比剂,速度不宜过快,压力亦不能过高,以免对比剂外溢影响诊断。每侧肾盂约注入5~7ml,待肾盂、肾盏充盈满意摄片。【摄影技术】 常规摄取肾区和尿路仰卧前后位片,有时加照侧位或斜位。
逆行肾盂造影
(四)膀胱造影 【适应证】 膀胱疾患。盆腔肿瘤和前列腺变与膀胱的关系。【禁忌证】 膀胱及尿道急性炎症;尿道严重狭窄。【对比剂】 用10%~15%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前准备】 ①清洁灌肠②充分排尿或腹部加压使残余尿排尽。【造影方法】 1.静脉造影法
2.逆行造影法
3.双重对比造影法 【摄影技术】
膀胱充盈满意后,转动体位全面观察,然后摄前后位片及左、右斜位片。冲洗照片认为满意后,让被检者排出对比剂并再摄一片,以观察膀胱内对比剂滞留情况。双重对比造影法,被检者有尿意感时,即摄前后位、后前位及斜位片。
讲 授 内 容旁批
(五)尿道造影 【适应证】
尿道的先天畸形,外伤后了解尿道的损伤部位及范围。前列腺病变。尿道周围炎及瘘管,尿道结石。【禁忌证】 尿道急性症及龟头炎症。尿道出血。【对比剂】 一般用稀释为10%左右的泛影葡胺。【造影前准备】
如单独检查尿道,检查前少饮水。如膀胱尿道合并检查,与膀胱造影准备相同。【造影方法】
【摄影技术】
转动被检者选好体位,在注入对比剂的同时摄片。若摄取后尿道及膀胱颈部片,让被检者作排尿动作,使外括约肌松弛,则后尿道显影清晰,最后再摄全尿道及膀胱底部斜位片。
(六)子宫输卵管造影 【适应证】 了解不孕症原因、生殖器畸形。诊断输卵管慢性炎症、积水及结核性病变、子宫肿瘤、异物和卵巢肿瘤及其它盆腔内肿瘤。【禁忌证】 各种急性或亚急性内生殖器炎症。月经前期、月经期或经后4天以内不宜造影。严重心肺疾患或全身性疾病及子宫内恶性肿瘤者。碘过敏 者。【对比剂】 常用40%碘化油。【造影前准备】 术前三天做碘过敏试验。造影应选择在月经停止后第7~10天内进行。造影前一天晚上服缓泻剂。对神经紧张者,造影前给予镇静剂。
【造影方法】 【摄影技术】
注完对比剂后随即摄片观察子宫及输卵管形态。碘化油造影24小时后摄第二张片,观察输卵管是否通畅以及对比剂是否进入腹腔。
四、其它系统造影
(一)五官系统造影 1.泪道造影 2.腮腺造影
(二)下颌下腺造影
(三)上颌窦造影
(四)乳腺管造影
(五)瘘管及窦道造影 巩固课堂知识内容与方法: 理论讲授的同时强调重点,利用课间进行分析讲解,举例说明在临床中所遇到的现像及一些 应注意的问题。作业: 1静脉尿路造影 适应症、禁忌症是什么? 2子宫输卵管造影适应症、禁忌症是什么?
课后分析:
参考资料: 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袁聿德主编 参考: 李萌主编《影像技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帜贤主编《实用放射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篇:医学影像技术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有效焦点大小在摄影时的变化规律为()A、管电压越大,焦点越大 B、管电流越大,焦点越大 C、曝光时间越长,焦点越大 D、照射野越小,焦点越小 E、摄影距离越大,焦点越小
2、潜影的组成物质是()
A、感光中心 B、卤化银AgX C、银离子集团nAg+ D、银离子Ag+ E、银集团nAg
3、在定影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的不溶性的盐是()
A、32ONaAgS B、43235)OS(AgNa C、2225OSAgNa D、322OSAgNa E、43253)OS(AgNa
4、一般人眼识别的密度值范围是()
A、0.1~1.0 B、0.1~2.5 C、0.2~3.0 D、0.25~2.0 E、0.5~2.5
5、散射线对像质影响最大的是()
A、密度 B、对比度 C、颗粒度 D、失真度 E、模糊度
6、减少或消除散射线的方法中,下列哪项错误()
A、空气间隙法 B、增加固有滤过 C、使用遮线器 D、加大管电压 E、使用滤线栅
7、关于减少运动模糊的措施,错误的是(A、固定肢体 B、缩短曝光时间 C、缩小物-片距 D、缩小照射野 E、缩小放大率
8、关于散射线含有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管电压升高而增大 B、在管电压80kV以下时趋向平稳 C、随被照体厚度增加而大幅度增加 D、随照射野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 E、在照射野为30cm×30cm时达到饱和
9、与影响照片颗粒度的因素,无关的是
A、X线量子斑点 B、增感屏萤光体的颗粒大小与分布 C、胶片乳剂颗粒的大小与分布 D、被照体本身的因素 E、胶片对比度
10、肩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正确射入点 A、锁骨的中点 B、关节盂 C、肩峰 D、肩胛骨喙突 E、肱骨头
11、不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是
A、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C、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 D、人体组织的密度 E、X线波长
12、CR经X线照射后在影像板存留的是
A、模拟影像 B、数字影像 C、黑白影像 D、彩色影像 E、电信号
13、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 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 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 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14、T1值是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何种程度的时间()A.37% B.63% C.36% D.73% E.99%
15、SE序列中,180°RF的目的是()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 C.使磁化矢量倒向XY平面内进动 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 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
16、反转恢复(IR)序列中,A、本底灰雾 B、感光度 C、反差系数 D、最大密度 E、宽容度 2.引起X线斜射效应的是 A、X线倾斜角度过大 B、屏一片密着不良 C、双面屏一片组合 D、物-片距过小 E、产生的半影过大 3.对增感率大小有直接影响的是()A、荧光转换效率 B、管电流量大小 C、增感屏反射层 D、荧光体的颗粒 E、荧光体的厚度
4、CT扫描的优点包括()A.真正的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率高 C.可作定量分析 D.极限分辨率高 E.空间分辨力高
5、下列哪一项是MRI的优势()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 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 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 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X线管内,若阴极电子撞击阳极靶面上的长为Amm,宽为Bmm,阳极靶面的倾角 ;有效焦点为 ;有效焦点的标称值为。
2、色素为一种有机染料,用以调节胶片的,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不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
3、形成照片影像模糊的原因是 ; 和屏片系统产生的模糊。
4、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关键部件是,直接数字摄影(DR)的关键部件是。
5、静磁场的作用是最终产生 磁化矢量。射频磁场作用是最终产生 磁化矢量。
6、纵向驰豫,又称。是 的过程。横向驰豫,又称。是 的过程。
7、CT后处理的显示技术中,窗口技术的参数是 和。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CT部分容积效应 2.CT薄层扫描
3.CT两快一长增强扫描 4.人体标准姿势 5.TI(MRI)
五、简答题(共 14 分)
1.简述胸骨正位的摄影方法(4分)2.简述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6分)
3、计算:应用焦点为2.0mm的X线管摄取腰椎片,已知肢-片距为15cm,求焦-片距为多大cm时,方在其焦点的允许放大率范围内?(4分)
六、论述题(共 6 分)
试述骨骼摄影时的注意事项。(6分)
七、分析题(共 5 分)20岁男性,从事建筑工作,不慎从高空坠落,腰疼及双下肢感觉丧失,双下肢无明显损伤。1.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做的影像学检查是什么?(1分)2.简要叙述该病人的体位设计?(3分)
3.为明确马尾神经损伤程度,应进一步选择哪种影像学检查?(1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30分)B E A D B D D B D D A A B D D B B E B E D D A D C A C B B 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0分)
1,ACDE ,2,ABCE ,3,ACDE ,4,ABC ,5,ACDE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在X线管内,若阴极电子撞击阳极靶面上的长为Amm,宽为Bmm,阳极靶面的倾角为A*Bmm2_;有效焦点为A*B*sin mm2_;有效焦点的标称值为___B___。
2、色素为一种有机染料,用以调节胶片的_吸收光谱的范围_,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_正色胶片_,不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___色盲片___。
3、形成照片影像模糊的原因是_焦点的几何模糊_;_运动模糊_和屏片系统产生的模糊。
4、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关键部件是__IP(成像板)_,直接数字摄影(DR)的关键部件是__FPD(平板探测器)____。
5、静磁场的作用是最终产生_纵向_磁化矢量。射频磁场的作用是最终产生_横向 磁化矢量。
6、纵向驰豫,又称_自旋-晶格驰豫_,T1驰豫__。是_纵向磁化矢量恢复_的过程。横向驰豫,又称_自旋-自旋驰豫_,_T2驰豫_。是__横向磁化矢量恢复__的过程。
7、CT后处理的显示技术中,窗口技术的参数是_窗宽__和__窗位__。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在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所测得CT值不能如 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3分)
2. 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目前最薄的扫描可达到0.5mm。薄层扫描的优点是减少部分
容积效应,更逼真的显示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3分)3. 动态增强扫描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快是指注射对比剂速度快和起始扫描的时间快,一长
是指检查持续时间要足够长。(3分)
4.人体站立,双眼平视正前方,双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3分)
5.反转时间,(1分)指从180°反转脉冲开始至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2分)
五、简答题:(共 14 分)
1、简述胸骨后前斜的摄影方法。
答: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影床外测,然后俯卧于床面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正中线垂直,前胸紧贴床面,冠状面平行床面,胸骨中点放在床面正中线上。颌部前伸贴床面,支撑头部,双上肢内旋置于身旁。(3分)中心线:向左倾斜20度角,经胸骨射入暗合中心。曝光时平稳呼吸,曝光时间略长。(1分)
2、简述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答: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
①X线对比度:a.被照体本身的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 b.X线的质:物质对X线的吸收能力与X线波长3次方成正比。(1.5分)②胶片对比度:a.b.屏片组合:屏片组合可提高照片对比度越大。(1.5分)③散射线:使照片整体发生灰雾,降低照片对比度。(1分)④显影处理:直接影像照片的对比度。(1分)
⑤观片灯:观片灯的颜色、亮度和照射野都影响对比度的观察。(1分)
3、计算:应用焦点为2.0mm的X线管摄取腰椎片,已知肢-片距为15cm,求焦-片距为多大cm时,方在其焦点的允许放大率范围内? 解: M=1+0.2/F=1+0.2/2=1.1(1分)放大率M=(a+b)/ a(1分)
焦-肢距a=b/(M-1)=15/(1.1-1)=150 cm(1分)焦-片距a+b=150+15=165 cm 答焦-片距为165cm时,方在其焦点的允许放大率范围内。(1分)
六、论述题:(共 6 分)(1)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部位;(1分)(2)被检查的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1 分)
(3)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临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1分)(4)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1分)(5)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1分)(6)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特殊角度外,均需与暗盒垂直。(1分)
七、分析题:(共 5 分)1. 腰椎正侧位X线摄影。(1分)2. 腰椎正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3cm处,通过第三腰椎,与暗盒垂直。(1.5分)
腰椎侧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脊柱对台面中线,两侧髋部和腰部弯曲。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背部与台面垂直,成完全侧位。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棘突前方8cm处,通过第三腰椎,与暗盒垂直。(1.5分)3. 腰椎MR检查。(1分)
第三篇:医学影像技术
1、淤血的最早X线表现:上肺静脉扩张似鹿角状
2、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双腕关节正位
3、减少与抑制散射线的方法中减小焦-片距离
4、与胸骨剑突末梢同一平面的椎体~~~~T115、肋骨联合最常见第5、6肋骨联合6、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双膝强力外展正位
7、肾区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8、左侧主支气管长约4~7CM9、普通X线胶片采用的卤化银主要是AgBr10、KerleyB线的范围为长2~3cm,宽1mm11、骨巨细胞瘤的好发年龄20~40岁
12、乳剂在曝光后形成潜影
13、乳突伦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5°
14、新生儿有几个囟门:6个
15、人胚骨化开始于胚胎第6周,最先骨化的是锁骨
16、虫蚀样空洞的壁是由坏死组织
17、心脏摄影宜采用呼吸方式为平静呼吸屏气
18、胃双重对比剂造影的首选钡剂是 200%~250%不均匀颗粒钡
19、X线平片上可见骨小梁与压力方向一致,部分与张力方向一致为股骨近端
20、静脉尿路造影胶片曝光时呼气后屏气
21、普通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四篇:医学影像技术
1、肘关节侧位摄影要点?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度,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成侧位紧贴暗盒面上,肘关节至于暗盒中心处。
中心线:经肘关节垂直射入
2、头颅骨后前正位摄影要点?
2、体位:病人立位右前胸转向前,紧贴立位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使冠状面与面板呈45度。右手背放于臀部,曲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保持身体稳定。暗盒前缘应包括左侧胸部 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肩胛骨下角高度水平射入
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要点?
3、体位:病人俯卧前额及鼻尖贴在摄影床面上,两上肢弯曲放于胸部旁边,两手扶床面保持身体稳定,头部正中失状面与摄影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听眦线垂直于床面,暗盒上缘超过颅骨顶部,下缘超过颏部。
中心线:经枕外隆突垂直射入暗盒
4、腰椎前后位摄影要点?
4、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将身体正中失状面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两上肢放于身旁躺平,使冠状面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踏于床面并分开,脚尖多并拢。中心线:经脐上3CM垂直射入
5、肺后前位X线摄影要点?
5、体位: 病人立于摄影架前,双脚分开,前胸紧贴摄影架面板,头稍后仰,下颌置片盒上缘,双肩部自然下垂,两手背放于髂骨处,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移向外侧,身体正中失状面与摄影架面板正中线重合并垂直
中心线: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水平射入,深吸气屏气后曝光
1.CT值:对于某组织,若具有线衰减系数组织,则该组织的CT值定义为:CT=(组织-水)X k/水。水表示水的线衰减系数,k是分度系数,一般定为1000。
2.窗口技术: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CT值进行显示,被显示的这一部分CT值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程,称为窗口技术。
3.窗宽和窗位:窗口中心的CT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CT值范围称为窗宽。
4.层厚:由准直器设定的扫描野中心处X线束的厚度。
5.层间隔:相邻两扫描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
6.重建矩阵:重建矩阵是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代数矩阵。
7.视野(FOV):是根据原始扫描数据重建CT断面图像的范围。
8.螺距:床速与准直宽度的比值。
9.重建间隔: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断面之间的距离。
10.空间分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1.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2.平扫:是指不用注射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检查,是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部位的CT检查。
13.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4.增强扫描:是指经血管(一般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多采用团注法,即在短时间内一次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CT扫描。
15.定位像扫描:定位像扫描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被检者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时,球管同时曝光而得到的一幅平面图像的扫描方式。
16.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17.轴位扫描:指横断面的扫描,是X线球管曝光扫描时,环绕被检者检查部位一周扫描出一幅图像,然后移动一定床位后静止,X线球管再曝光旋转一周产生下一幅图像,周而复始,直至所确定的检查部位全部扫描完成为止。
18.薄层扫描:是指对微小病灶和病变的细微结构选用小的层厚进行的扫描。
19.高分辨力扫描:是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一般为1~2mm)、较小的扫描视野(FOV)、高空间分辨力算法(即骨组织重建算法)重建的一种扫描方式。
20.靶扫描:是指在扫描检查时选用较小的扫描视野,缩小扫描范围,以便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扫描方法。
21.加层扫描:是指在已经扫描过的两层或多层图像中间,再进行一层或数层的扫描,以了解某个层面的病变结构。加层扫描的层厚,通常小于原扫描的层厚,以显示层面间较小的病灶。
22.多平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是指利用CT原始断面图像的三维容积数据在任意平面上重组二维图像,该重组层面以外的数据则一概忽略。重组的多平面图像的层数、层厚、层间距也可以自行确定,就好像重新做了一组其它方位的断层扫描。
1.简述CT图像的特点?
答:CT图像是断面图像。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断面图像。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通过CT机的图像后处理软件,还可以获得诊断所需的多方位(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CT图像是灰阶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组织和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图像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使密度差别比较小的人体软组织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组织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CT值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可作定量分析。
2.什么是线束硬化伪影?
答:线束硬化伪影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骨性结构间宽条状伪影或暗色区域。典型的例子是扫描颅底时,在两侧颞骨之间常出现此类伪影。形成线束硬化伪影的原因是由于X线束光谱较宽,当照射到较厚的物体特别是骨骼时,因不同波长的X线的衰减不同,造成X线束光谱的平均能量增加所致。
6.CT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1)被检者在进入CT扫描室前,必须换鞋或穿鞋套,以保持CT室内清洁,防止大量的灰尘进入机器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2)除去被检查者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以及对X线有影响的各种物品,如硬币、钥匙、金属纽扣、金属发卡、项链及含有金属物质的膏药等。并嘱咐被检查者妥善保存,防止掉入机器和检查床内。
(3)对于婴幼儿童被检者,应在自然睡眠安静时,作CT检查。对于无法自然睡眠的婴幼儿童和躁动不安的被检者,可请临床医生协助给予镇静,以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4)对检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包括扫描时机器发出的噪声和增强扫描时注药瞬间的感受等,消除被检查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保持安静,身体固定不动,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5)对于胸、腹部被检查者,必须做好呼吸训练,使其在扫描时,能根据机器自动录音的指令或者指示灯的指示做好屏气动作,防止扫描过程中,喘气造成膈肌上下运动,使图像产生伪影。
对于无法配合的急症、哮喘或老年被检者,应使用快速扫描,缩短扫描时间,以提高CT图像质量。
1.核医学:是研究核素及核射线在医学诊断、治疗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随着核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医学生物学技术发展而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
2.影像核医学:又称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从而完))成疾病诊断及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1.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人体内正常或病变组织内血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体外观察的过程。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由于其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相同,能够参与体内的正常或异常的代谢过程,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的组织、脏器内部,在体外通过探测装置探测所观察脏器或组织放射性浓度的差异,并以一定的方式成像,可以获得有关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功能代谢情况的核医学影像。
3.简述γ相机的工作原理?
答:γ相机,是核医学显像的最基本的仪器。γ相机通常由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放大器、X/Y位置线路、脉冲分析器、显示器等组成。准直器位于晶体之前,允许特定方向上的光子通过。通过准直器的γ射线被探头晶体转换成光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信号放大到108~109倍。初步放大的电信号被传送给主放大器,并经主放大器进一步放大,进一步传递给X/Y位置线路,位置线路可以明确脉冲发出的具体位置。利用脉冲分析器对一定能量的脉冲选择并被记录下来,传递给显示装置得到二维图像。
(六)根据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射线种类,可以分为:
1.单光子显像指采用发射单光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单光子的显像仪器如γ相机与SPECT进行的显像。
2.正电子显像指采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正电子的仪器如PET、符合线路SPECT进行的显像。
15.简述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检查方法?
答:使用对比剂的总量为90~100ml,注射速率为3.5ml/s,肝脏动脉的扫描时间在20s左右,肝脏门静脉系统的扫描时间在50s左右,也可以用对比剂密度自动跟踪技术,在腹主动脉或门静脉确定一个扫描层面,设定一个感性兴趣触发扫描密度值,在感兴趣区密度值达到后触发启动曝光扫描,直至扫描计划结束。扫描层厚一般选用3mm以下,重建间隔选用1mm。血管重建方式多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图7-31)和容积重建技术。
第五篇: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教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授课方式 理论 授课章节 第一章 医学影像学总论 授课时数 3 《医学影像学》 教材版本 授课对象 专业: 层次:五年制 人卫第6版 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及最新进展; 2.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3.掌握X线特性、成像原理及检查技术;了解X线诊断价值及限度; 教学目的4.了解CT、MRI、USG成像原理、常用检查技术,熟悉其图像特点; 与要求 5.熟悉不同成像技术手段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6.了解影像诊断的原则、步骤及正确选择应用; 7.了解信息放射学,了解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定义及临床应用。第一章 总 论
(3学时)
一、X线成像(1.5学时)1.X线的发展史和X线机的基本构造。2.X线的特性及X线影像形成原理。3.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的概念。4.透视、摄片、断层及造影检查方法。5.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及综合应用。6.X线图像的解读、X线诊断步骤。7.信息放射学,CR、DR的概念。
二、计算机体层成像(0.5学时)主要内容1.CT的基本原理。2.CT的成像特点、CT值的概念。与 3.CT的检查方法:平扫、造影增强。4.CT诊断的临床应用。时间分配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0.2学时)DSA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四、超声成像:(0.1学时)USG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五、磁共振成像(0.2学时)1.MRI的成像基本原理及图像特点。2.TR、TE、T加权、T加权、SE序列、三维成像及流空效应等概念。123.MRI的临床应用
六、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0.4学时)各影像检查的方法的优劣、适应范围、价值与限度,并正确选择应用。
七、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0.4学时)
重点:1.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重点
2.X线特性及X线成像原理。与
3.X线、CT、MRI、USG图像特点、临床诊断价值及限度。
难点 难点:1.X线、USG、CT、MRI
图、模型、2.理论教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教学辅助 手段(挂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集中讲授;
幻灯、录3.实验教学以3~5人/组分组教学,观看临床常见病例的影像教学图片,加相、多媒深对理论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临床阅片能力。体等)更新或补1.《医学影像学》最新进展; 充内容提2.补充临床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像,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 要 的基本原理及图像特点。课堂讨论1 .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图像特点。题、复习2.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思考题 课外参考 文献或书无 目 通过对医学影像学总论章节3个学时的讲解,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及最新进展; 2.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3.掌握X线特性、成像原理及检查技术;了解X线诊断价值及限度; 备注 4.了解CT、MRI、USG成像原理、常用检查技术,熟悉其图像特点; 5.熟悉不同成像技术手段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6.了解影像诊断的原则、步骤及正确选择应用; 7.了解信息放射学,了解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定义及临床应用。
教研室: 影像教研室 教 师 曾亮
2010年2月10 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理论+试验(多媒体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授课方式 +观看教学片)授课章节 第二章 骨关节系统 授课时数 理论9+实验3 《医学影像学》 教材版本 授课对象 专业: 层次: 人卫第6版 1.了解骨关节系统影像检查技术,了解各种检查技术价值与限度。2.熟悉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教学目的3.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与要求 4.掌握长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间盘病变,化脓性骨髓炎、脊柱结核、退行 性骨关节病以及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第二章 骨关节系统X线诊断 一X线检查方法(0.5学时)骨与关节的摄片、CT、MRI及血管造影方法。二 正常X线表现(1.5学时)
三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学时)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增生
6、骨及软骨内钙化
7、骨质坏死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病变
11、关节肿胀
12、关节破坏 主要内容
13、关节退行性病变
14、关节强直 与
15、关节脱位 时间分配 四 常见病的X线表现(5学时)
1、骨折:讲授骨折、儿童骨折的特点及常见部位的长骨骨折、脊椎骨折。
2、骨、关节化脓性概论感染:结合病理和演变过程讲授由急性转为慢性骨髓炎。
3、骨、关节结核:讲授骨、干骺端结核、脊椎结核以及关节结核X表现。
4、骨肿瘤: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良恶性瘤的基本特点及鉴别要点。
5、退行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病变的线、CT、MRI表现。重点:
1、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掌握骨关节外伤,化脓性骨髓性及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退行性骨重点
关节病以及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与
难点:化脓性骨髓性及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退行性骨关节病以及良恶性骨肿难点 瘤的X线表现。教学辅助
手段(挂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图、模型、2.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集中讲授; 幻灯、录3.实验教学以3~5人/组分组教学,观看临床常见病例的影像教学图片,加相、多媒深对理论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临床阅片能力。体等)更新或补 医学影像最新进展充内容提要
骨折、骨髓炎及良恶性骨肿瘤包括骨囊肿、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课堂讨论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根据X光教学片请学生描述它的X线表现及诊断题、复习标准。思考题 课外参考 无 文献或书 目 采用幻灯教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同时,还使用观片灯观看教学片,结合相关病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践,使课堂气氛活跃,内容生动,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通过骨、关节系统12学时理论与实验内容的讲解,达到了以下教学目的:
1、了解骨、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备注
2、熟悉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掌握骨关节外伤,化脓性骨髓性炎、骨关节结核、退行性骨
关节病以及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教研室: 影像学教研室
教师 曾亮 年 月 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理论+试验(多媒体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授课方式 +观看教学片)授课章节 第三章 呼吸系统 授课时数 理论12+实验3 《医学影像学》 教材版本 授课对象 专业: 层次:五年制 人卫第6版
1、了解呼吸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2、熟悉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教学目的4、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肿瘤的X线表现。与要求
5、熟悉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6、了解CT在胸部病变中的价值及限度。第三章 呼吸系统 一检查方法(1学时):胸部透视、摄片、体层摄影及支气管造影、CT、MRI 二胸部正常X线表现(1.5学时)、1、胸廓:肋骨、肋软骨、2、纵隔、3、肺
4、膈 三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5学时)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结果
1、阻塞性肺气种
2、阻塞性肺不张。主要内容
(二)肺部病变 与
1、渗出与实变
2、增殖
3、纤维化
4、钙化 时间分配
5、肿块
6、空洞
7、肺间质病变
(三)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2、气胸及液气胸
3、胸膜粘连,肥厚及钙化 四 常见病的X线表现(7学时)
(一)1、大叶肺炎
2、支气管肺炎
3、间质性肺炎
(二)肺脓肿
(三)肺结核分型及各型X线表现
(四)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的X线、CT表现
(五)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重点:
1、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重点
2、肺炎、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肿瘤的X线表现 与 难点:
1、肺炎、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肿瘤的X线表现 难点
2、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教学辅助 手段(挂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集中讲授;
图、模型、2.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
幻灯、录
3.实验教学以3~5人/组分组教学,观看临床常见病例的影像教学图片,加相、多媒深对理论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临床阅片能力。体等)更新或补医学影像最新进展 充内容提要
1、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及完全性阻塞各自的X线表现
2、渗出、实变、肿块、空洞的X线表现
3、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的X线表现 课堂讨论
4、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X线表现 题、复习思考题
5、肺脓肿的X线表现
6、肺结核分型及X线表现
7、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的X线、CT表现 课外参考
文献或书 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 采用幻灯教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同时,还使用观片灯观看教学片,结合相关病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践,使课堂气氛活跃,内容生动,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对呼吸系统12学时的讲解,达到了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1、了解呼吸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2、熟悉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备注
3、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肿瘤的X线表现;
5、熟悉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6、了解CT在胸部病变中的价值及限度等。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教师 曾亮 年 月 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理论+试验(多媒体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授课方式 +观看教学片)授课章节 第四章
心脏与大血管 授课时数 3 《医学影像学》 教材版本 授课对象 专业: 层次: 人卫第6版
1、了解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教学目的2、熟悉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与要求
3、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4、掌握心脏及大血管常见病影像诊断。第四章
心脏与大血管影像诊断
一、检查方法(0.5学时)
1、透视与摄片相结合的普通诊断方法。
2、心血管造影的适应症,方法及注意事项。
3、超声心动图,多普勒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作用。二 正常X线表现(1学时)
1、心脏大血管在正位、侧位、左、右前斜位上的投影。
2、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及其与食管的关系。三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5学时)
(一)心脏各房室增大
1、左心室增大
2、右心室增大 主要内容
3、左心房增大
4、右心房增大
5、全心增大 与
(二)心脏大血管搏动的改变 时间分配
(三)肺循环的改变
1、肺充血
2、肺淤血及肺静脉高压
3、肺血减少
4、肺水肿
5、肺动脉高压 四 常见病的X线表现(3学时)
1、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2、高血压性心脏病
3、肺源性心脏病
4、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
5、法鲁氏四联症四个畸形及常见型X线表现
6、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
7、大血管病变: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
重点:
1、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重点
2、掌握循环系统几个常见病的X线表现。与 难点:
1、肺循环的改变
2、心脏增大四位片X线表现
3、二狭、房缺、法四难点 的X 线表现。
4、大血管病变: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 教学辅助 手段(挂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图、模型、2.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集中讲授; 幻灯、录3.实验教学以3~5人/组分组教学,观看临床常见病例的影像教学图片,加
相、多媒深对理论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临床阅片能力。体等)更新或补 医学影像最新进展充内容提要
1、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
2、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 课堂讨论
3、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 题、复习
4、法鲁氏四联症四个畸形及常见型X线表现 思考题
5、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 课外参考 文献或书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 目 通过对循环系统6个学时的讲解,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2、熟悉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备注
3、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4、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病风心二狭、房间隔缺损、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疾病的X线表现。
5、大血管病变: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教师 曾亮 年 月 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理论+试验(多媒体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授课方式 +观看教学片)第五章 消化系统(食管胃肠授课章节 授课时数 理论12+实验3 道)《医学影像学》 授课对象 专业: 层次:五年制 教材版本 人卫第6版
1、了解胃肠道的X线检查方法
2、熟悉胃肠道的正常X表现
3、掌握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掌握常见病的X线表现
5、了解腹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教学目的6、熟悉腹部平片的正常X线表现 与要求
7、掌握急腹症的X线表现
8、掌握肝脏常见病影像诊断第五章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 一 胃肠道检查方法(0.5学时):钡餐检查、钡灌肠检查、胃肠双对比造影、低张12指肠检查及小肠灌钡检查的方法及适应症。二 正常X线表现(0.5学时)三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学时)
1、轮廓的改变:龛影、充盈缺损;
2、粘膜的改变
3、管腔大小的改变;狭窄、扩张;
4、位置及动度的改变
5、功能性改变:张力、蠕动、动运力及分泌功能。四 常见病的X线表现(3学时)
1、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癌、结肠癌X线表现 主要内容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良恶性溃疡鉴别 与
3、肠结核X线表现 时间分配 五 腹部正常X线表现(0.5学时)六 常见急腹症的X线表现:(0.5学时)
1、胃肠道穿孔
2、肠梗阻 七 肝、胆、胰影像学诊断(3学时)
重点:
1、掌握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掌握常见病的X线表现 重点
3、掌握常见急腹症的X线表现 与 难点:
1、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X线表现
2、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
3、难点 肠梗阻的X线表现。教学辅助 手段(挂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图、模型、2.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集中讲授; 幻灯、录3.实验教学以3~5人/组分组教学,观看临床常见病例的影像教学图片,加相、多媒深对理论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临床阅片能力。体等)更新或补 医学影像最新进展充内容提要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恶性溃疡、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常见病的X光片,课堂讨论请学生描述它的X线表现几初步诊断。题、复习思考题 课外参考 文献或书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 目 采用电子文档教学,使内容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还使用观片灯观看教学片,结合相关病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践,上课气氛活跃,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对消化系统15学时的讲解,达到了以备注 下几个教学目的:
1、了解胃肠道的X线检查方法
2、熟悉胃肠道的正常X表现;
3、掌握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掌握常见病的X线表现;
5、了解腹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
6、熟悉腹部平片的正常X线表现;
7、掌握常见急腹症的X线表现 教研室: 教师 年 月 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理论+试验(多媒体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授课方式 +观看教学片)授课章节 第六章 泌尿系统 授课时数 3 《医学影像学》 教材版本 授课对象 专业:
层次:五年制 人卫第6版
1、了解泌尿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教学目的2、熟悉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正常X线表现 与要求
3、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病如泌尿系统结石等的影像学表现 第六章 泌尿系统的影像诊断 一 检查方法(0.5学时)
1、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及尿道造影及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的方法及应用指征。
2、USG、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限度 二 正常X线表现(1学时)主要内容
1、肾脏在腹部平片、肾盂造影时的正常X线表现 与 时间分配
2、输尿管、膀胱及尿道造影时的正常X线表现 三 常见病的影像表现(1.5学时)
1、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X线表现
2、肾结核的X线表现
3、肾癌、肾盂肿瘤、多囊肾、膀胱肿瘤影像学表现
重点:泌尿系统阳性结石X线表现;泌尿系统肿瘤的CT表现。重点 与 难点:泌尿系统阳性结石X线表现及结石造影X线表现。难点 教学辅助 手段(挂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图、模型、2.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集中讲授; 幻灯、录3.实验教学以3~5人/组分组教学,观看临床常见病例的影像教学图片,加相、多媒深对理论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临床阅片能力。体等)更新或补医学影像最新进展 充内容提要 描述泌尿系统阳性结石平片及造影的X 线表现;根据X光教学片请课堂讨论题、复习学生描述它们的X线表现及初步诊断。思考题 课外参考 文献或书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 目 采用电子文档教学,使内容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还使用观片灯观看教学片,结合相关病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践,上课气氛活跃,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对泌尿系统3学时的讲解,达到了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备注
1、了解泌尿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2、熟悉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病如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教研室:
教师 年 月 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
理论+试验(多媒体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 授课方式 +观看教学片)授课章节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授课时数 3 《医学影像学》 教材版本 授课对象 专业:
层次:五年制 人卫第6版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 教学目的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各器官的正常CT表现 与要求 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如脑血管疾病等的CT表现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诊断 一 检查方法(0.5学时)
1、CT、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限度 二 正常CT、MRI表现(0.5学时)三 常见病的影像表现(2.0学时)
1、脑肿瘤CT、MRI表现主要内容
2、脑外伤CT、MRI表现与 时间分配
3、脑血管疾病CT、MRI表现
重点:脑外伤、脑血管疾病CT、MRI表现重点 与 难点: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脑肿瘤 CT、MRI表现难点 教学辅助
手段(挂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图、模型、2.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集中讲授; 幻灯、录3.实验教学以3~5人/组分组教学,观看临床常见病例的影像教学图片,加相、多媒 深对理论部分内容的理解,提高临床阅片能力。体等)更新或补医学影像最新进展 充内容提要
根据CT教学片,请学生描述脑血管疾病及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及课堂讨论题、复习初步诊断。思考题 课外参考 文献或书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 目 采用电子文档教学,使内容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还使用观片灯观看教学片,结合相关病例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践,上课气氛活跃,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3学时的讲解,达到了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备注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各器官的正常CT、MRI表现;
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教研室: 教师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