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__多彩的光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传播(1课时)
设计者:浦城县第二中学 陈延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泸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一节。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利用图4—1至图4—4介绍了光的世界神奇莫测.变幻无穷。从而引入新课。在两个加油站中介绍了两个知识点:光源和光线;教材注重过程和应用。利用实验探究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学中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还设计了迷你实验室,布置两个小实验——制作影子时钟和小孔成像仪。
设计思想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三球仪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灯光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布置影子时钟和小孔成像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适当设疑 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仅限结果,而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源;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一种物理模型。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教学重点: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 :
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学准备:
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笔、喷雾器、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三球仪。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
首先请同学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说明人看清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然后简介人类很早就不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还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着简介人造光源的发展,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劳动创造人类文明观点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太阳、萤火虫、通电的电灯及燃烧的蜡烛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由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由于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可视性较差,学生对光在水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感性认识也较少,最好能演示给学生看看.
[演示1]用光具盘让光垂直于玻璃面射入玻璃中(并掠过光具盘),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2]用水槽,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蓝墨水),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3]用激光笔照射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可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雾,可观察到激光的传播路径.
总结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质疑:光沿直线传播有条件吗?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实验。
[演示4] 用水槽,让光斜射入水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中与水中的传播路线. 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线
在物理学中,用一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一直线就叫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表明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不存在,光线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4.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设计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的原因.
[演示5]利用通电电灯演示手影的游戏。[组织学生讨论] [演示6],利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成因 .[组织学生讨论](2).学生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准直实验.准备三枚大头针,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桌面上,在桌面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B,并使其与桌面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B,并在视线上插上大头针C,使A刚好挡住B,B刚好挡住C,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组织学生讨论] 3.光速
以教师讲述介绍为主,可以先提出光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这个问题,然后简介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思考过这一问题,并想用实验测出光速.经过许多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随着人们物理知识的丰富,解决了许多测量上的困难,才测出了光速.再向学生介绍真空中的光速及在介质中的光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光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要掌握光源、光线、光速、光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其中重点是光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
四、作业布置
1.P 53 1、3、4 ;2.练习册第1节;3.复习光的传播 预习光的反射。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如:太阳、萤火虫、通电的电灯及燃烧的蜡烛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
在物理学中,用一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一直线就叫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
4.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应用:射击、排队、激光准直等。5.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或3×105 km/s;在水中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是真空中的2/3。
教学反思
1、通过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开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问题的情境,从而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学习动力,并指引了方向。
2、本节课教学内容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如何形象地表达和研究,提出“光线”这一模型,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建模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组织教学中,始终贯穿启发性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生从“学会”为“会学”。
4、由于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可视性较差,学生对日食、月食成因难发理解,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活动,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分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发掘创造的潜力。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5、发挥了学科优势,开展心理教育。通过日食、月食成因教学,我国古代对小孔成象研究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作者简介
余雪兴:男,1968年12月出生;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
大学毕业以来,一直担任物理学科教学,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物理备课组长和毕业班教学,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与讲课,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多次指导学生获奖,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占杰同学获全国二等奖)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第二篇:《五彩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严萍/湖北特级教师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像句子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的神奇美丽,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理解“漫山遍野、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累语言。
教具准备
cai课件(内含五彩池实景风光片及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读,激趣质疑知神奇
1、讲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初步感知五彩池的“神奇”。
(1)小组自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整体感知,反馈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质疑问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
二、精读,再现形象悟神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后的感受。
(1)选择你最喜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
(2)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水池的特点。
(1)引导学生抓住“漫山遍野”“无数”“数不清”“有„„有„„有„„”省略号等重点词及标点符号,体会水池多而且美。(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教师范读,配乐渲染,启发学生想像评议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2)学生交流刚才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4、课件再现五彩池的奇特景观,对照、印证刚才的理解与想像,进一步感悟五彩池的“神奇”。
(1)观看课件谈感受。
(2)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5、小结。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2、再读,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试着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概括第一句。板书:池池色不同。
(2)学生先自己说,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概括第二句。板书:一池水多色。
(3)学生直接概括第三句。板书:有色变无色。
4、课件展现这三句话描绘的景观,学生一边看一边进一步思考:从这三句话里,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5、师生对读,积累语句。
6、小结。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形成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是什么?用铅笔在书上标上序号。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三、熟读,积累语言忆神奇
1、选择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读。
2、回放美丽神奇的五彩池水风光片。
3、诵读交流。
四、诵读,运用语言赞神奇
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五彩池”中的“五”字现在怎样理解?
2、“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3、“五彩池”是怎样的池?
5、齐读最后一句。
6、设计一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
第三篇:《调皮的七彩光》活动教学反思
《调皮的七彩光》是个语言活动,利用有趣的文学作品作为“七彩世界”的第一个活动,能让幼儿立刻关注到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从而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活动运用一个故事,让小朋友们直观地了解到光的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在活动中,通过欣赏故事、回答提问,小朋友们都能理解故事内容。在“欣赏故事”和“理解故事”的环节中,孩子们的思维一直跟着活动主题进行,大家沉浸在光的七彩世界之中,围绕光与物体颜色展开讨论。第三个环节“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中,我问到:“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样”?一开始,大家还都围绕光的色彩进行想象,如,全部都是黑的了,没有好看的颜色了等等。后来,随着一个孩子思维的转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重心也都发生了转变。这个孩子说:“光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地球上要是没有了光,我们都会冷得冻死。”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其他孩子也立刻围绕光带给我们的冷与热这个问题说开了。这是前面环节中不曾提到的。但是孩子们能整合以往的经验,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
因为很多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孩子们能从一个点,想到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说明大家的思维很活跃,并且是在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第四篇:《调皮的七彩光》教案
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2.大胆想像、续编,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活动。
2.挂图,故事磁带。
过程
1.欣赏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太阳公公有哪些光线宝宝?他们是什么颜色的?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地面上做了哪些事情?
2.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他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金黄金黄)
他们来到果园里,橘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穿上了橙色衣服)
他们跑到草地上,草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绿油油)
他们跳到大海里,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蓝蓝的)
他们经过沙滩,小螃蟹有什么变化?(变成了小青蟹)
他们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和茄子有什么变化?(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3.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有几种颜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么样?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一片漆黑,所有东西都会失去它的颜色,世界上就不像现在这样五彩缤纷了。光对人类、动物、植物都是很重要的。
4.想像、续编故事。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明天还要到地上来玩。他们会到哪些地方去?和谁一起玩呢?
联想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调皮的七彩光》。
建议
1.利用有趣的文学作品作为主题开始的第一个活动,能让幼儿立刻关注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从而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
2.“假如没有了光会怎么样”的讨论能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附:调皮的七彩光
太阳公公有七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叫黄色、橙色、绿色、蓝色、青色、红色和紫色。七彩光宝宝在云朵里钻来钻去,把天上的云染成了七色彩云。
他们在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他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的脸蛋变得金黄金黄。他们又来到果园,给橘子穿上橙色衣裳。他们跑到草地上打滚,草地变得绿油油。他们蹦啊,跳啊,一跳跳到大海里,大海变得蓝蓝的。七彩光宝宝洗完澡,经过沙滩,小螃蟹问他们要来了青颜色,变成了小青蟹。
七彩光宝宝刚来到菜园,太阳公公就喊他们回家。番茄和茄子着急了:“给我们留下漂亮的颜色吧!”七彩光宝宝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七彩光宝宝听到太阳公公又在喊,赶紧往天空跑去,他们跑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座七色的彩虹桥。
第五篇: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从宏观层面和长期性来看,教学设计可指对一组课题或一门课程,乃至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由学校组织的教师团体进行,也可以由教材编写委员会进行。从微观层面和较短时间来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一个班级或单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所作的设计和准备。这是广大教师熟悉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师使用的广泛角度出发,可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
1.制订教学目标,即用具体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语言精确表述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2.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即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需要获得的能力及其组织关系。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4.对教学的监控和评价。(张大均:《教学心理学》,82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二)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概括地说,教学设计对教师具有以下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最优化
传统教学中,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尽管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客观的标准而很难把这门技术传授给其他教师。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整个设计过程建立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手段、过程等可以变成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而且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诸要素之间的适当搭配。一般教师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科学的方法,就可以迅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并且朝向教学最优化靠近。
2.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为了教学的高效有序,人们对教学的机制、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但从理论到实际需要一定的转换工具。作为“桥梁”的教学设计就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通过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将已有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理论。这样,教学设计就把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的一项课堂教学技术,是融合了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概念而产生的,其中心理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学设计不是力求发现客观存在的尚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有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教学设计和教案不是一回事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以下几点不同: 1.目的与目标
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不便于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并要求用可操作的行为词进行描述,在认知领域一般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所针对的对象。
3.教具的使用与媒体设计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的不明显;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不难看出教案作为经验科学的产物仍需进一步理论化,特别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媒体的日渐介入,对教案的编写工作有巨大的冲击力;教学设计虽然有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但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充实和完善。由于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区别。而且二者都要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发展,很可能在不久的教育实践中二者回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完全有理由相信拥有现代教学设计思想的教案会有着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决不能将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概念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