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数学总复习-统计和概率 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和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模仿、参考例题到自己动手完成变式训练,体会概率问题的书写规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简单概率事件的计算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综合问题的书写格式、概率的计算.难点:概率大题的书写规范.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公式P(A)m的意义 nm.n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2.例题讲解
(2016一检22)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3个大小相同的小球,球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记录下数字后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小球.(1)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中的一种,列举出两次摸出的球上数字的所有可能结果;(2)求两次摸出球上的数字的积为奇数的概率.解:(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如下表格:
或根据题意,可以画如下的树状图:
由树状图可以看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9种,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由(1)得:其中两次摸出的球上的数字积为奇数的有4种情况,∴P(两次摸出的球上的数字积为奇数)=3.错题分析 9
4.正确示范
5.变式训练
(2015一检20)小红和小白想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设计一个摸球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入完全相同的4个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2,3,4,5.两人先后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若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是奇数则小红获胜,否则小白获胜.下面的树状图列出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请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并用概率知识说明理由.解: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2种,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其中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是奇数的共有8种,为偶数的共有4种 ∴ P(和为奇数)=∵ 8241,P(和为偶数)= 12312321 33∴ 这个游戏不公平
(2014一检18)在一个口袋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1,2,3,5.小明先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小强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记小明摸出球的标号为x,小强摸出球的标号为y.小明和小强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一个游戏:当x与y的积为偶数时,小明获胜;否则小强获胜.(1)若小明摸出的球不放回,求小明获胜的概率;
(2)若小明摸出的球放回后小强再随机摸球,问他们制定的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解:(1)列表如下:
或列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2种,并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x与y的积为偶数的有6种.∴ 小明获胜的概率P(x与y的积为偶数)=(2)列表如下: 2
或列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6种,并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x与y的积为偶数的有7种.∴小明获胜的概率P(x与y的积为偶数)=∴游戏规则不公平
6.总结归纳
71 162
7.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P72—74
教学反思:
第二篇: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结构
等式与方程等式性质若ab,则acbc
若ab,则acbc(acbc(c0))
方程的定义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目标要求
1. 了解等式和方程的相关概念,掌握等式性质,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2. 灵活运用等式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典型例析】
例1(2000 湖北十堰)解方程
2x1x13
106
1时,去分母后正确的结果是().A. 4x+1-10x+1=1B.4x+2-10x-1 =1 C.4x+2―10x―1=6D.4x+2-10x+1=6
【特色】此题设计旨在考查学生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去括号等步骤的理解.【解答】去分母是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6.去分母,得
62x1310x116
6
2(2x+1)-(10x+1)=6.去括号,得4x+2―10x―1=6.选 C
【拓展】用去分母解方程时 ,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一步不要省略.例2(2001年泰州)解方程:(0.1x-0.2)/0.02-(x+1)/0.5=3 分析: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和步骤完成本题。解:(0.1x-0.2)/0.02-(x+1)/0.5=3
去分母,得5x-10-2(x+1)=3,去括号得 5x-10-2x-2=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15 系数化为1,得x=5
例3(2002年宁夏)某乡中学现有学生500人,计划一年后女生在校生增加3%,男生在校生增加4%,这样,在校学生将增加3.6%,那么该学校现有女生和男生人数分别是()(A)200和300(B)300和200(C)320和180(D)180和320 分析:可列一元一次方程或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一:设该校有女生x人,则男生有(500-x)人,依题意有:x(1+3%)+(500-x)(1+4%)=500(1+3.6%)
1.03x+500×1.04-1.04x=500×1.036
-0.01x=-2
x=200
则500-x=500-200=300
因此女生有200人,男生有300人,∴选(A)
解法二:设该校有女生x人,男生有y人依题意有x=200 解之有y=300
∴该校有女生200人,男生有300人,故选(A)课堂练习:
1、若3x5与12x互为相反数,求x。
2、若a2xa1
36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a2
1a的值。
3、求方程3x2y11在自然数范围内的解。
11x4、1
b3
4
axb
xa
2 ab
5、(03海淀)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单价各是多少元?
(2)某一天该同学上街,恰好赶上商家促销,超市A所有商品打八折销售,超市B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不足100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如果他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说明他可以选择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
第三篇:复习教案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
教材内容
1.本节课复习的是教材114页6题及相关习题。
2.6题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里,“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一个多余信息,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查询等手段了解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教材117页17题主要复习根据统计图中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灵活选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
3.教材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关系的特点,并能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2.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乐于合作、善于交流、敢于表达。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根据统计图准确分析数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在复习扇形统计图意义的基础上,复习学过的统计图的种类及特点,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
⊙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10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2.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 ②汇报。
生1:题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无用信息。生2:对于问题(1)而言,题中“330个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③根据统计图算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330×16.1%≈53(个)(2)解决问题(2)。
①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生2:加强环保意识。
生3:严禁开私家车,统一乘坐公交车,这样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生4:减少工厂废气排放。
设计意图:根据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小红收集的各种邮票统计如上图。
(1)小红收集的风景邮票、人物邮票和建筑邮票数量的比是()。(2)小红收集的()邮票数量最多。
(3)小红共收集了200张邮票,其中风景邮票有()张。2.完成教材117页17题。⊙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第四篇:概率统计复习重点
概率统计复习重点:
1.全概率公式应用题。
练习题:有两只口袋,甲袋装有a只白球,b只黑球,乙袋中装有n只白球,m只黑球,(1)从甲袋中任取1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从甲袋中任取2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3)从甲袋中任取3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不考。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边缘概率密度函数的求法,判断两个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已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协方差。5.6.7.8.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方差未知。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不考。切比雪夫不等式。会求两随机变量的函数的相关系数。样本方差与样本二阶中心矩的关系。
9.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0.条件概率公式、加法公式。
11.矩估计、无偏估计。
概率统计复习重点:
1.全概率公式应用题。
练习题:有两只口袋,甲袋装有a只白球,b只黑球,乙袋中装有n只白球,m只黑球,(1)从甲袋中任取1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从甲袋中任取2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3)从甲袋中任取3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1球,求最后从乙袋中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
2.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不考。
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边缘概率密度函数的求法,判断两个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4.已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协方差。
5.一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方差未知。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不考。
6.切比雪夫不等式。
7.会求两随机变量的函数的相关系数。
8.样本方差与样本二阶中心矩的关系。
9.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
10.条件概率公式、加法公式。
11.矩估计、无偏估计。
第五篇:初三数学概率初步教案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问题一: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抽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① 抽到的序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② 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 ③ 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 ④ 抽到的序号会是1吗?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抽签试 验,从试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
①每次抽签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序号1,2,3,4,5都有可能抽到,共有五种可能的结果,但是事先不能预料一次抽签会出现那一种结果。
②抽到的序号一定小于6。③抽到的序号绝对不会是0。
⑤ 抽到的序号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事先无法确定。问题二: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
别刻有1到6 的点数,每掷一次骰子,骰子向上面的数字怎样,请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 可能出现那些点数? ② 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③ 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 ④ 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
为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掷骰子试验,从试 验结果可以发现:
① 每次掷骰子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从1到6 的每一个点数都有可能出现,所有可能的点数共有6种,但是事先不能预料掷一次骰子会出现那一种结果。
② 出现的点数肯定大于0。③ 出现的点数绝对不会是7。
④ 出现的点数可能是4,也可能不是4,事先无法确定。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肯定)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性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事先无法确定,这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事件。
练习:指出下面事件中,那些是必然事件,那些是不可能事件,那些是随机事件。① 通常加热到100℃,水沸腾。
② 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③ 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④ 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⑤ 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⑥ 某射击运动员身击一次,命中靶心。
问题三: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壮、大小、质地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随机地从袋中摸出一个球。①这个球是白球不是黑球?
②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为了验证你的想法,动手摸一下吧。在上面的摸球活动中,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是两个随机事件。一次摸球可能发生摸出黑球,也可能发生摸出白球,事先不可能确定那个事件发生,但是,由于两种球的数量不等,所以事实上摸出黑球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你们的试验结果能说明这种规律吗?
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能否通过改变袋子中某种颜色的球的数量,使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小相同呢?
练习:
1、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 2 块陨石落在地球上,落在陆地上和落在海洋中的哪个可能性大?
2、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的例子吗?
概 率
在的条件下,某一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 究尽有多大?能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两个试验:
1、别标有1、2、3、4、5的5根纸签中随机的抽取一根,抽出的签上的号 码有5种可能,即1、2、3、4、5由于纸签的形壮,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所以每个号码抽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都是全部可能结果总数的1/5。
2、掷一枚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有6种可能,即1、2、3、4、5、6由于 骰子的形壮规则、质地均匀、又是随机掷出,所以出现的每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都是全部可能结果总数的1/6。上述试验中的数值1/5和1/6反应了试验中相应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试验有两个共同的特点:①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②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试验,我们可以从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在全部可能的结果数中所占的比,分析出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在上面的抽签事件中,抽到1号这个事件包含一种可能的结果,在全部5种可能的结果中所占的比为1/5,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
P(抽到1号)=1/5 抽到偶数号这个事件包含抽到2、4这两种可能结果,在全部5种可能结果中所占的比为2/5,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
P(抽到偶数号)=2/5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通过对试验结果以及对试验本身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求出相应事件的概率,在P(A)=m/n 中,由m和n 的含义可知0≤m≤n,进而有0≤m/n≤1,因此,0≤P(A)≤1 特别地:当A为必然事件时,P(A)=1 当A为不可能事件时,P(A)=0 当A为随机事件时,0<P(A)<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0。
例
1、掷一个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面事件的概率。① 点数为2。② 点数为奇数。③ 点数大于2且小于5。
解:掷一个骰子时,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6 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P(点数为2)=1/6 P(点数为奇数)=3/6 P(点数大于2且小于5)=2/6 例
2、如图是一转盘,转盘分成7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别为黄、绿、蓝三种颜色,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①指针指向红色。②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③指针不指向红色。
解:问题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7种,即指针可能指向7个扇形中的任何一个,由于这是7个相同的扇形,转动的转盘又是自由停止的,所以指针指向每个扇形的可能性相等。
P(指针指向红色)=3/7 P(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5/7 P(指针不指向红色)=4/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