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5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第一篇: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内容: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原因;3.我国的土地政策。

分析: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本节内容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类型,以此作为铺垫,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接着介绍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分布,以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的特点。接着课文提出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本节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性强,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2.通过读图,认识到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3.通过读图,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等特点;4.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

分析:土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总体状况并不乐观,表现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各类土地人均占有量小。这些内容是为阐述“土地政策”做知识上的铺垫。

掌握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特别是了解到我国人均耕地少偏少,学生才能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才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较小,对外部世界缺少感性认识,利用地图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土地资源的分布式本节学习的难点。影响土地资源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气候和地形是影响土地资源分布的两个重要自然因素。各地地形复杂,且气候知识也是较难的内容,因此,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的原因对学生来说也较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课教学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地图、统计图表及其他图片,但课本中所给的图片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运用到多媒体设备对教学进行辅助。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图、统计图表及其他图片,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化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那么既然土地如此重要,人类又是怎么利用土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的特点

阅读教材第一框: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哪几种?

2.结合课本图3.3、图3.4、图3.5,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读图3.5,解答课本第59页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

1.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

2.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比重最大,林地和耕地比重偏小;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教材第二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解答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并确立了什么土地基本国策?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 1.耕地:人为占用量过多,占而不用,浪费极大;地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半干地区形成盐渍土;北方风沙危害,土地弃耕。

林地: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

草地:过度放牧,草地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荒漠化、盐碱化。2.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确立为基本国策。

(4)巩固

1、有人说沙漠、石山等均属于自然资源,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2、阅读教材第60页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课堂小结

第二篇: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反思doc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

――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特点”、“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认识到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由于时间关系本课只选了前一小节内容即:“土地资源的特点”。考虑到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展开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每一位学生绽放生命的色彩。本节课,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学在课堂、练在课堂,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探究,充分将学生的首学权、首思权交给学生。具体方法上,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导学案,通过启发、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采用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013年10月18日

第三篇:《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布》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探究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标要求“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充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积极主动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以唤起学生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行为。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以及人类所面临的世界性的土地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大意义,必须珍惜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学生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自然界中,以她最为宽广深厚,她承载着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一直以来,默默地以她仁慈宽厚的胸怀滋养着万物生灵。她是山川之根、万物之本、人类的衣食来源。这是什么?

学生:是土地。

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课堂活动: 一:知土地 教师: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讨论几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我国除了这些可以利用的土地外,还有很多难利用的土地,如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

[承接]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土地类型,但你们知道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吗?

二:知特点 教师: 出示图表、资料(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以及农业用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数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总结:有利条件: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山区地形崎岖,不宜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适宜种植业发展。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草原广阔,是畜牧业基地。

出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耕地12.68%,最少;林地31.86%,较少;而难利用的土地15.72%多 学生: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教师:我们十分需要的耕地、林地比重小,我们不需要的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这样的土地构成结构合理吗?显而易见是不合理的。我国耕地比重小,今后能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呢?

出示阅读材料,学生朗读。

教师:阅读材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大家可想而知,人与耕地的矛盾是很突出的,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的劣势。

教师总结: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大、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承接:既然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那么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三:懂分布 出示“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图”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读图,思考: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别是怎样分布的。

师引生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西部地区主要是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过渡: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不相同?这与它们的自然环境有关。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完成板书

教师总结:不同地区,因为自然环境不同,所以土地的利用类型是不相同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资源”中的第二节 “土地资源”。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基本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保护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探究、归纳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重点突出。在解决难点时,设计了活动的方式,学生探究、交流,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了地理规律和原理,学会了分析解析地理现象。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探究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

存在的问题:

1、要找准切入。以点带面,应选择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密切、真实有效、现实而熟悉的事物,2、教学中对学生预想不到位,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详略处理的不是很好,3、本节课虽然选择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利用所选择的材料利用的有效性还是欠缺。

4、教学经验的积累和驾驭课堂能力还需要加强,虽然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在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包括知识和学生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第四篇: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作者:王玉香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0期

[摘 要]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小城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必须按照2013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有序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一、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小城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当前在土地管理与利用方面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是以原来的自然村落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零散分布于农村。乡镇企业分散分布带来了三方面不良影响:

(1)由于农村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难以转移到城镇,使得我国小城镇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

(2)乡镇企业之间难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协作,集聚效益不明显。

(3)农村兼营现象普遍,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大造成耕地的日渐缩小和人均占地的急剧减少,使得人地关系恶化。

2.小城镇新建继续占地,废弃旧小城镇搁荒

因为小城镇的规划而要求的迁并和新建是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新的小城镇建设继续扩大占地,另一方面旧小城镇又没及时复垦利用。事实上,这些土地即使被复垦利用,也需逐步恢复提高到可以生产的长期过程,从而直接和间接造成农业用地的减少。

3.小城镇扩建,邻近良田遭殃

小城镇用地在空间是的扩展最主要表现为其四周土地首先被占用。这一范围内的土地基本上是经长期耕种的良田,多为莱地,单产水平均很高。小城镇占地不仅是数量的问题而且是质量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全国耕地总体质量有所下隆的重要原因之一。

4.居民点小且散乱,缩减迁并困难

我国的村镇尤其是自然村落,绝大多数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布局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分散零乱。受当地经济水平和乡民恋土思想深厚及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低等因素的影响,村庄的缩减迁并步履艰难,进展缓慢。

二、小城镇建设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构筑农村城市化,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三产业转移的重要经济平台。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发展环节。B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新时期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县乡统筹”、“长短结合,监管并重”、“因地制宜,建改并进”、“三农优先,注重效益”、“节约用地,科学发展”、“保护开发、协调兼顾”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1.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在于,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内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农村市场容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2.小城镇建设的作用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小城镇建设的作用有: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乡镇企业、小城镇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小城镇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场所和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小城镇的农产品加工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些加工企业逐步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为工业,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化,小城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的集散作用,小城镇是农村与大中城市的中间纽带。

三、今后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途径

按照2013中央1号文件规定,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

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开始,我们应该从如下途径着手,科学管理与利用土地资源。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大中城市的发展统筹考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使其协调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编写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相协调、体现区域经济和文化特色。

2.集约用地,坚持土地有偿使用,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珍贵。必须保护农业的生产能力,非凡是保护耕地。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47%。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人,但从现在起,必须占用耕地的因素相加将减少耕地2070万公顷。小城镇发展较快的地区一般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又是土资源最为紧缺、耕地质量较高的地区,这些耕地资源流失了,很难靠开发后备资源来弥补。因此保护小城镇周边的耕地尤为重要。

3.加强规划治理,小城镇规划治理要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的双重调控作用,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应的规划治理机制,实行以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要建立与土地出让、转让的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规划用地治理机制。对于出让、转让的土地必须规定明确的土地使用条件,保证小城镇总体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已经发布,共分7个部分26条,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等。“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5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第五篇: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二节 合理利用网络

课标要求

1.2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形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抑恶扬善、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2.知识与能力目标: 探究:合理利用网络媒介,理性参与社会公共生活。(2)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智对待网络,提高辨别能力,做到合理利用网络。2.教学难点: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开展“假如没有网络,我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使传统生活与网络生活交融互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2.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如何使传统生活与网络生活交融互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看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清明惨案】在中国,如果你问家长最憎恨哪个地方?很多家长可能会说:网吧!如果你问家长最怕什么? 他们一定会回答:最怕娃娃沉迷网络!

近十年来,网游就像幽灵一样,在孩子们身边游荡。它让孩子们失魂落魄,沉迷其中却无力自拔!而因娃娃沉迷网络,引发的极端事件也屡见报端。但是,没有哪一条新闻,像这条新闻那样令人揪心:2014年4月4日清明小长假开始,就读于广元市实验中学的16岁明

第 14 页 明(化名)放学后并没有回家。当晚10时许,妈妈在网吧里找到他,两人发生口角。母亲哭喊着:“你上网我管不好你了,那我就去死。”这位悲愤的母亲投入嘉陵江,试图唤醒沉迷网络的儿子。

悲剧并没有停止!父亲赶到河边怒踢儿子,这名16岁的少年也随即投江失踪。场面还原: 绝望的母亲

她哭着松开儿子的衣服,她探出一只脚站在江中,松开抓着儿子衣服的手哭喊道:“你还上网,我这就跳河这就死。”她快速往江中冲了几步,一个暗流涌来,她一个趔趄倒在江中,不见踪影。

绝望的儿子

他从施救者手中挣脱,他望了望父亲,又望了望江边,突然冲了过去。施救民警说:他原本抓住了孩子,但这个娃儿与其他落水者不同,并未拽住自己的衣服或抱着自己求生,而是奋力从他手臂中挣脱。

绝望的父亲

见此情景的父亲也冲向江中,哭喊着“我也不活了,我也去陪你们。”被岸上其他民警按住。一夜之间,突然失去妻儿的父亲孙广明双目红肿,瘫坐在江边草丛,他流着泪忍不住浑身发抖。

讨论交流:听了这个悲惨的故事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话题——合理利用网络。讲授新课

活动二:问题导读,探求新知 警惕网络中的陷阱(网络的弊)互联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为什么是“魔鬼”呢? 请看第一个事例:(多媒体展示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1)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因此,我们要:①提高媒介素养;②学会“信息节食”。

请同学阅读课本P14.最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后,思考两个问题:(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对于第(1)个问题:网络存在误导大众,危害社会稳定等不良信息。

第 15 页 对于第(2)个问题: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听不信,严重的报警等。活动三:案例分析,自觉守法

多载体展示材料: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2016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教师总结、板书: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二节 合理利用网络

一、理发参与网络生活

1.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探究)【背诵默写】 ①要提高媒介素养 ②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要会辨析网络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提问: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探究)【背诵默写】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3.为什么要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探究)【背诵】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②网络有利也有弊。

活动三:漫画赏析,明理导行 分析右边的图案和漫画,看看人们利用网络传播什么正能量?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图1利用网络传播了舞蹈,图2利用网络抓捕了逃犯,图3利用网络弘扬书画文化,图4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让青年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提问: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第 16 页 4.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探究)【背诵默写】 ①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活动五:课堂演练,巩固提升 1.(2017年福建省中考)对图中的“手机控”一族,合理的建议是()①拒绝使用手机

②科学安排时间 ③合理利用网络

④不与外界交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今年全国“两会”中,网络、手机等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参政议政。这说明()①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日益提高 ②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③自媒体时代带来了公民接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④网络无限,让我们可以无所不谈、言论自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信息节食”是指()①不上网,或者少上网

②要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 ③与自己无关的网络信息都不要去关注、关心 ④不要在无关、无聊的信息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4.下列属于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的是()①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②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③在网络上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④帮助名不见经的人闻名天下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板书设计

第 17 页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

第 18 页

下载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理利用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本着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这一思想设计的,但当自己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后,觉得两稿之间有以下相同点: 1、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相同,即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在全章中起总结提高作用,在前两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一、课标以及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课标分解:①什......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基本的材料加以说明。 2.从时空角度,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一、课标以及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课标分解:①什么......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临港区蔄山中学 安浩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数据,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优缺点。 2.通过讨论研究能够说出......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